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民中學學科教師於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之研究 -以玉里國中為例
The Reserch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trategies-In Yuli Junior High School
作者 姜亭安
Chiang, Ting An
貢獻者 邱炯友
Chiu, Jeong Yeou
姜亭安
Chiang, Ting An
關鍵詞 閱讀策略
國民中學
教師
融入教學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11-Jul-2016 17:40:52 (UTC+8)
摘要 從學校圖書館的借閱情形,到臺灣104年度閱讀素養調查報告中,都顯示臺灣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閱讀內容,有淺薄化和狹窄化的現象。淺薄化意指思考深度較為淺薄的內容,狹窄化所指的是個人的閱讀種類具有偏好與習慣,上述例如小說類的輕小說或生活實用類的運動減肥書。長遠來看,這樣的閱讀風氣並不利於一個國家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從教育紮根」便是常常受關注的口號,所以各學科國中教師,須思考以教學的力量,幫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策略,進行深思明辨,並且帶領學生認識多元化的閱讀視野。不過在升學主義的國中教育現場,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法是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本研究從已實行閱讀策略融入教學的老師去探討以下七點研究目的 :
一、了解國中學科教師對閱讀策略的認知和態度。
二、分析國中學科教師融入閱讀策略於在教學中的情形、收穫與想法。
三、整合與探討國中各學科需要的基本閱讀策略。
四、分析教師融入閱讀教學的原因與問題。
五、探討閱讀策略教學對各學科教學的擴散影響。
六、了解與探討教師於圖書資訊利用的情形。
本研究中採用訪談法,以一所國中為研究場域,針對五門學科(國文、英語、數學、社會和自然)各四位教師進行深度訪談。
訪談資料的分析結果有以下結論:教師認同需要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來偏鄉學生改善學習能力,不過教師對於閱讀策略的認知相當有限。經過整合後學科需要的基本閱讀策略有瀏覽、摘要、辨詞、統整、解釋、比較、連結和推論,但不同學科之間仍有差異。除想養成學生自學能力外,另外教學意願也深受教學同儕的正面影響,然而教師認為趕課壓力卻是教學中最大的問題。閱讀策略教學對各學科教學確實具有助益與擴散影響,不過學科延伸閱讀的學習課程不多,呈現師生的學科圖書資訊素養不足,而教師多表示未來願意去嘗試設計推廣學科閱讀。
本研究分別對教育當局、學校單位和教師本身都有提出具體相關建議,以做為繼續推動長遠閱讀教育與活化教學的參考。
From the condition of borrowing books in a school library to the Taiwanese reading literacy survey in 2015, it shows that the reading hobby of Taiwanese teenagers and adults is shallow and narrow. Shallow text means that the content is not good enough to think deeply and narrow hobby means people have their individual reading favorite and preference, such as light novels or the books of keeping fit. In the long term, such reading atmosphere goes against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Rooted by education.” is an announcement won public attention. Thu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uld think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use reading strategies well, to consider and recognize clearly, and to lead them to habepluralistic views. However, there is a certain difficulty for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teaching under diplomaism. The research studied the teachers who had practiced the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trategies, and included 7 research purposes:
1.Underst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about reading strategies.
2.Analyze the situation, gain and thoughts of teachers’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rtrategies.
3.Study the basic reading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needs.
4.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problems in teachers’ incorporation teaching.
5.Discuss Reading strategies’ spreading effect on different subject’ teaching .
6.Investigate the teachers how to use library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The method of the research is in-depth interview. Choose 4 teachers for each subject (Chinese, English, Mathmatics, Social and Science) to make deepth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the following: The teachers agreed that rural students needed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but teachers’ reading strategies cognition is quite finite. After integrating opinions, all subjects need browsing, abstracting, recognizing words, integrating, explaining, comparing, connecting, and inferring. However, there is still some difference among diverse subjects.
Besides teach reading strategies to develop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ing, teachers are influenced by peers profoundly. Even so, their largest problem is the pressure to catch up school progress.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is doubtlessly helpful and effective in each subject’s teaching, but many extending reading courses in class is insufficient. Even though Reading literacy of subject is not abundant, teachers still expressed to design and popularize the subjects’ reading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would offer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in school, and the teachers some concrete advises which could be the references to keep advancing the read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ely.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丁竹君 ( 2011 )。閱讀理解策略對國中國文科閱讀理解表現之成效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王繹婷 ( 2008 )。中學生閱讀幾何證明的理解策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美宜, ( 2009 )。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仁佑 ( 2014 ) 。國中八年級學生一元二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之閱讀理解及解題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
江勃宏 ( 2003 ) 。圖像輔助符號對國中生閱讀地理教材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美秀 ( 2007 )。九年級學生閱讀感應起電圖示理解情形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林男勝 ( 2007 )。相互教學法對不同理解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策略運用與閱讀理解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屏東市。
林思燕 ( 2007 )。交互教學法對台灣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與後設認知之效益。(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尹千 ( 2011 )。國中學生社會領域線上閱讀素養評量工具之發展。(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林慧玲 (2012)。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臺北市 : 秀威資訊。
林思綺 ( 2014 )。以PISA閱讀理解歷程進行提問教學設計研究--以康軒版國中七年級國文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宛儀 ( 2015 )。國中生心智圖運用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八年級國文科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縣。
李惠玉 ( 2014 ) 。提問式教學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情形之個案研究-以七年級國文科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訓生 ( 2002 )。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
吳健維 ( 2012 )。閱讀不同型式科學文本對國中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的影響-以鋅銅電池單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曉函 ( 2012 )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訓練對中台灣國中生閱讀理解與策略運用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琦瑜、錢欽昭 ( 2012,9月4日 ) 。二十一世紀所需的素養。親子天下,1,12-17。
沈惠君 ( 2004 ) 。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月玲 ( 2002 )。不同的科學圖文配置對學生閱讀學習的影響-以「月相概念」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卓明慧 ( 2003 )。國一學生處理生物學圖片與文字敘述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 PIRLS 2006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6-MOE-S-008-002)。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施頂清 ( 2000 )。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比較考驗。(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秦麗花、邱上真 ( 2004 )。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相關因素探討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 ~ 以角度單元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99-121。
莊典亮 ( 2015年11月17日 ) 阿亮老師閱讀策略融入社會教學之理念。檢自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802727929&fref=nf
許佩玲 ( 2004 )。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探討不同圖文整合方式之科學課文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以月相單元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素卿 ( 2004 ) 。台灣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困難及其閱讀策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芳菊 ( 2010,7月31日 ) 。失落的國中三年。親子天下,15,116 - 123。
許建育 ( 2014年5月 ) 。關於閱讀教育的12個Q&A。閱讀理解季刊,3,72–77 。
連啟舜 ( 2002 ) 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連彥淇 ( 2015 )。應用鷹架策略提升國中生英語閱讀成效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2014 )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檢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國家圖書館圖書事業發展組 ( 2016 ) 臺灣104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記者會暨借閱楷模表揚典禮-活動手冊。臺北市 : 國家圖書館。
梁瑜芳 ( 2002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訓練對國中英文資源班學生閱讀理解之效益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梁語喬 ( 2013 )。國中國文課文本位閱讀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宗音 ( 2010 ) 。語意圖策略訓練對台灣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之成效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采彤 ( 2014 )。運用交互心智圖法於國中英文閱讀理解之成效。(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游昭芳 ( 2012 )。以閱讀融入臆測的數學教學活動對國中生數學素養影響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春興 ( 1998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 : 台灣東華書局。
張國恩,蘇宜芬,宋曜廷 ( 2000 )。閱讀理解輔助系統之設計及其應用效果研究—以閱讀障礙學生為例:統整式教學策略的設計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89-2614-S-003-003 ) 。臺北市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霞 ( 2014 ) 。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市。
張順良 ( 2014 )。探討閱讀不同特徵之幾何尺規作圖與說理文本的理解表現。(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秀英 ( 1999 )。國中生物科文本調整與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嶸生 ( 2002 )。整合式閱讀理解策略輔助系統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和策略運用的效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信喬 ( 2010 )。國中學生科普文章閱讀偏好之研究-以「板塊構造」概念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怡儒 ( 2010 )。科學文章形式對國中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以血液循環』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玟靜 ( 2012 )。國小教師閱讀策略使用信念與使用頻率之調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雅雯 ( 2014 )。交互教學法提升國中生英語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淑絹 ( 1995 )「指導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實徵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李綢 ( 2000 )。後設認知。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台北市 : 國家教育研究院。檢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383/
陳雅華 ( 2008 )。「論證優先」與「應用優先」文本對國一學生在勾股定理的閱讀理解與歷程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建立 ( 2010 ) 。國中生物教科書因果類複句分析與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妍岐 ( 2011 ) 。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曉萱 ( 2011 )。運用平衡閱讀教學活動增進國中英語學習者閱讀理解與閱讀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4 )。博客來青少年閱讀大調查報告。檢自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4/12/school/
博客來網路書店 ( 2015 ) 。2015年度暢銷榜。檢自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5/12/2015_top100/watch.html
曾孟慧 ( 2006 )。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五年級學童數學學習的數學態度和後設認知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縣。
曾鈺惠 ( 2009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訓練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及態度的效益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芷芳 ( 1994 )。國小不同後設認知能力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詹慧玲 ( 2008 )。結合相互教學法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科學文章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市。
鄭紹辰 ( 2003 )。隱喻使用與國中學生對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相關性的探討--以「聖嬰現象」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宜蘋 ( 2009 )。平衡閱讀教學對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友禎 ( 2012 )。遺傳文本對國中學生理解遺傳相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鄭圓玲 ( 2013 ) 。有效閱讀 閱讀理解,如何學 ? 怎麼教 ? 。臺北市 : 天下雜誌。
鄭汶瑜 ( 2014 )。文學圈在七年級閱讀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潘麗珠、王秀玲、李玉馨、許力仁、連育仁、康瀚文(2003)。國中國文教師的課程焦慮與因應之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4),61–80。
廖晉斌 ( 2004 )。國文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增進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策略運用及學業成就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廖鈺容 ( 2013 ) 。國中學生線上歷史文件閱讀素養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 ( 2014 )。臺灣 PISA 2012 精簡報告。臺南市 :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檢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_tw.htm
歐在連 ( 2007 ) 。國中生數學文本閱讀理解因素及學習成就關聯性探討-以平方根意義單元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宜君 ( 2008 )。運用合作式閱讀策略教學法培養國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蔡維羚 ( 2010 )。以合作閱讀策略融入國中二年級英語補救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惠如 ( 2012 )。運用概念構圖提升教育優先區的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劉瓊慧 ( 2000 )。國中補校成人學生閱讀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潔玲 ( 2009 ) 。香港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計畫的閱讀表現對語文課程改革的啟示。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85-105。
劉建言 ( 2010 )。「文本的改寫」與「科學語言融入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神經系統單元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芹如 ( 2003 )。概念構圖多媒體教學對國中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就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謝婉詩 ( 2008 ) 。國中生閱讀策略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薛秉鈞 ( 2006 )。合作學習融入閱讀策略教學模式對國中學生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建峻 ( 2011 ) 。針對國中生閱讀能力之閱讀策略教學。(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嘉宸 ( 2014 )。提升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伶容 ( 2014 )。六C策略運用於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之研究實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偉宸 ( 2011 )。運用心智圖法於國文科教學對國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羅崇源 ( 2013 )。花蓮縣國民中學圖書館推廣閱讀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鐘雅琪 ( 2013 )。心智圖法融入英語閱讀教學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貳、西文文獻
Anderson, R. C. ( 1977 ). The notion of schemata and the educational enterprise :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conference. In R. C. Anderson, R. J. Spiro, & W. E. Montague (Eds.), School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 pp. 415-431 ) . Hillsdale, NJ: Erlbaum.
Armbruster, B. B. ( 1986 ). Schema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Content-Area Textbook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4), 253-267.
Brown, A. L. ( 1980 ). 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reading. In R. J. Spiro, B. C. Bruce, & W. F.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Llinguistics, ArtificialI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Butchko, K. S. ( 1981 ). Use of Reading Strategies in Secondary Content Area Classrooms.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Arizona University.
Carver, R. P. ( 1973 )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Learning from Prose Materia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4 ( 1 ), 76-84.
Doyle, W. (1983). Academic Work.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 159-199.
Dole, J. A., Duffy, G., Roehler, L. R., & Pearson, P. D. P. (1991). Moving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 239-264.
Eysenck, M.W., & Keane, M. T. ( 2005 ). Cognitive Psychology : A Student`s Handbook ( 5th ed . ). Hove, UK: Lawrence Erlbam Associates.
Flavell, J. H. ( 1976 ).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In L. B. Resnick (Ed.), The Nature of Iintelligence (pp.231-236). Hillsdale, NJ: Erlbaum.
Gagné ,E. D. ( 1985 ).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oodman, K. S.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126-35.
Gough, P. B. ( 1972 ). One Second of Reading. In James F. Kavanagh and Ignatius G. Mattingly (eds.), Language By Ear And By Eye (pp.331-358). Cambridge, MA: MIT Press.
Hadley, A. O. ( 1993 ).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 (2nd ed.). Boston, MA: Heinle &Heinle.
Hyde, A. A., & Bizar, M.( 1989 ). Thinking In Contest. New York:Longman.
Hyland, K., & Tse, P. ( 2007 ). Is There an “Academic Vocabulary”? TESOL Quarterly, 41, 235-253.
Just, M. A., & Carpenter, P. A. ( 1980 ). A theory of reading: From eye fixations to comprehens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4, 329‐354.
Laufer, B. ( 1997 ). The Lexical Pligh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n J. Coady, & T. Huckin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 pp. 20-34 ).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 E. ( 1996 ).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sense out of expository text: The SOI model for guid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8, 357-371.
Nation, P. ( 2002 ). Best Practice in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J. C. Richards & W. A. Renandya (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 pp. 267-272 ).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 2007 ) . To Read or Not To Read: A Question of National Consequence ( Research Report #47 ).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2, 117-175.
Parisi,C.C ( 2013 ) Teacher Perception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Middle School Content Area Classroom: 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University of Phoenix, , Arizona.
Pearson, P. D., & Johnson, D. D. ( 1978 ).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erfetti, C.A. ( 1985 ). Reading Abili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ttelman, S. D., & Heimlich, J. E. (1991). Teaching Vocabulary. In B. L Hayes (E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Reading (pp. 35-57). 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Pressley, M. ( 2000 ). What should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be the instruction of ? In M. L. Kamil, P. B. Mosenthal, P. D. Pearson, & R. Barr,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lume III.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Richgels, D. J. ( 1982 ). Schema Theory, Linguistic Theory , and Representa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76 ( 1 ) , 54-62.
Rosenshine, B.(1980). Skill Hierarchi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R. J. Spiro,B. C.Bruce, & w. F. Brewer ( Eds. ),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 pp.533-558 ). Hillsdale,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osenshine, B., & Stevens, R. (1984).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 Reading. In P. D. Pearson, R. Barr, M. L. Kamil, & P. B. Mosenthal (Eds.), Handbook of ReadingResearch (pp.745-798). New York: Longman.
Ruddell, M. (2001). Teaching Content Reading And Writing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Rumelhart, D. E. ( 1976 ).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 CHIP Technical Report No. 56.) San Diego: University California of Center for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waby, B. E. R. ( 1989 ).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Rreading Difficulties. Boston, MA : Allyn & Bacon.
Ulusoy,M & Dedeoglu,H ( 2011). Content Area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s and Beliefs.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 ( 4 ), 1-17.
Yussen, S.R., & Santrock, J.W.(1982). Child Development : An Introduction (2nd Ed.). Dubuque : Wm. C. Brow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103913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13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炯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u, Jeong Yeo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姜亭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iang, Ting 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姜亭安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iang, Ting An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Jul-2016 17:40:52 (UTC+8)-
dc.date.available 11-Jul-2016 17:40: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Jul-2016 17:40: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913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889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9131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從學校圖書館的借閱情形,到臺灣104年度閱讀素養調查報告中,都顯示臺灣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閱讀內容,有淺薄化和狹窄化的現象。淺薄化意指思考深度較為淺薄的內容,狹窄化所指的是個人的閱讀種類具有偏好與習慣,上述例如小說類的輕小說或生活實用類的運動減肥書。長遠來看,這樣的閱讀風氣並不利於一個國家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從教育紮根」便是常常受關注的口號,所以各學科國中教師,須思考以教學的力量,幫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策略,進行深思明辨,並且帶領學生認識多元化的閱讀視野。不過在升學主義的國中教育現場,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法是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本研究從已實行閱讀策略融入教學的老師去探討以下七點研究目的 :
一、了解國中學科教師對閱讀策略的認知和態度。
二、分析國中學科教師融入閱讀策略於在教學中的情形、收穫與想法。
三、整合與探討國中各學科需要的基本閱讀策略。
四、分析教師融入閱讀教學的原因與問題。
五、探討閱讀策略教學對各學科教學的擴散影響。
六、了解與探討教師於圖書資訊利用的情形。
本研究中採用訪談法,以一所國中為研究場域,針對五門學科(國文、英語、數學、社會和自然)各四位教師進行深度訪談。
訪談資料的分析結果有以下結論:教師認同需要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來偏鄉學生改善學習能力,不過教師對於閱讀策略的認知相當有限。經過整合後學科需要的基本閱讀策略有瀏覽、摘要、辨詞、統整、解釋、比較、連結和推論,但不同學科之間仍有差異。除想養成學生自學能力外,另外教學意願也深受教學同儕的正面影響,然而教師認為趕課壓力卻是教學中最大的問題。閱讀策略教學對各學科教學確實具有助益與擴散影響,不過學科延伸閱讀的學習課程不多,呈現師生的學科圖書資訊素養不足,而教師多表示未來願意去嘗試設計推廣學科閱讀。
本研究分別對教育當局、學校單位和教師本身都有提出具體相關建議,以做為繼續推動長遠閱讀教育與活化教學的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From the condition of borrowing books in a school library to the Taiwanese reading literacy survey in 2015, it shows that the reading hobby of Taiwanese teenagers and adults is shallow and narrow. Shallow text means that the content is not good enough to think deeply and narrow hobby means people have their individual reading favorite and preference, such as light novels or the books of keeping fit. In the long term, such reading atmosphere goes against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Rooted by education.” is an announcement won public attention. Thu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uld think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use reading strategies well, to consider and recognize clearly, and to lead them to habepluralistic views. However, there is a certain difficulty for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teaching under diplomaism. The research studied the teachers who had practiced the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trategies, and included 7 research purposes:
1.Underst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about reading strategies.
2.Analyze the situation, gain and thoughts of teachers’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rtrategies.
3.Study the basic reading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subject’s needs.
4.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problems in teachers’ incorporation teaching.
5.Discuss Reading strategies’ spreading effect on different subject’ teaching .
6.Investigate the teachers how to use library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The method of the research is in-depth interview. Choose 4 teachers for each subject (Chinese, English, Mathmatics, Social and Science) to make deepth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the following: The teachers agreed that rural students needed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but teachers’ reading strategies cognition is quite finite. After integrating opinions, all subjects need browsing, abstracting, recognizing words, integrating, explaining, comparing, connecting, and inferring. However, there is still some difference among diverse subjects.
Besides teach reading strategies to develop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ing, teachers are influenced by peers profoundly. Even so, their largest problem is the pressure to catch up school progress.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is doubtlessly helpful and effective in each subject’s teaching, but many extending reading courses in class is insufficient. Even though Reading literacy of subject is not abundant, teachers still expressed to design and popularize the subjects’ reading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would offer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in school, and the teachers some concrete advises which could be the references to keep advancing the read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ely.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閱讀理解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閱讀策略相關研究 23
第三節 國中各學科閱讀策略相關研究 28
第四節 國中學科融入閱讀策略教學情況探討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與場域 46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48
第六節 資料編碼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1
第一節 受訪教師背景基本與教學認知 51
第二節 各科教師對於閱讀與策略的態度與認知 57
第三節 各科教師在閱讀策略融入教學的情形 72
第四節 閱讀策略教學的延伸影響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1
壹、中文文獻 111
貳、西文文獻 117
附錄一 : 訪談同意書 121
附錄二 : 國民中學學科教師於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之研究-訪談題目 122
zh_TW
dc.format.extent 180848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13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閱讀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民中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融入教學zh_TW
dc.title (題名) 國民中學學科教師於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之研究 -以玉里國中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rch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corporation Teaching with Reading Strategies-In Yuli Junior High Schoo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丁竹君 ( 2011 )。閱讀理解策略對國中國文科閱讀理解表現之成效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王繹婷 ( 2008 )。中學生閱讀幾何證明的理解策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美宜, ( 2009 )。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仁佑 ( 2014 ) 。國中八年級學生一元二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之閱讀理解及解題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
江勃宏 ( 2003 ) 。圖像輔助符號對國中生閱讀地理教材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美秀 ( 2007 )。九年級學生閱讀感應起電圖示理解情形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林男勝 ( 2007 )。相互教學法對不同理解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策略運用與閱讀理解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屏東市。
林思燕 ( 2007 )。交互教學法對台灣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與後設認知之效益。(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尹千 ( 2011 )。國中學生社會領域線上閱讀素養評量工具之發展。(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林慧玲 (2012)。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臺北市 : 秀威資訊。
林思綺 ( 2014 )。以PISA閱讀理解歷程進行提問教學設計研究--以康軒版國中七年級國文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宛儀 ( 2015 )。國中生心智圖運用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八年級國文科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縣。
李惠玉 ( 2014 ) 。提問式教學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情形之個案研究-以七年級國文科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訓生 ( 2002 )。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
吳健維 ( 2012 )。閱讀不同型式科學文本對國中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的影響-以鋅銅電池單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曉函 ( 2012 )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訓練對中台灣國中生閱讀理解與策略運用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琦瑜、錢欽昭 ( 2012,9月4日 ) 。二十一世紀所需的素養。親子天下,1,12-17。
沈惠君 ( 2004 ) 。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月玲 ( 2002 )。不同的科學圖文配置對學生閱讀學習的影響-以「月相概念」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卓明慧 ( 2003 )。國一學生處理生物學圖片與文字敘述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 PIRLS 2006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6-MOE-S-008-002)。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施頂清 ( 2000 )。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比較考驗。(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秦麗花、邱上真 ( 2004 )。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相關因素探討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 ~ 以角度單元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99-121。
莊典亮 ( 2015年11月17日 ) 阿亮老師閱讀策略融入社會教學之理念。檢自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802727929&fref=nf
許佩玲 ( 2004 )。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探討不同圖文整合方式之科學課文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以月相單元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素卿 ( 2004 ) 。台灣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困難及其閱讀策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芳菊 ( 2010,7月31日 ) 。失落的國中三年。親子天下,15,116 - 123。
許建育 ( 2014年5月 ) 。關於閱讀教育的12個Q&A。閱讀理解季刊,3,72–77 。
連啟舜 ( 2002 ) 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連彥淇 ( 2015 )。應用鷹架策略提升國中生英語閱讀成效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2014 )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檢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國家圖書館圖書事業發展組 ( 2016 ) 臺灣104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記者會暨借閱楷模表揚典禮-活動手冊。臺北市 : 國家圖書館。
梁瑜芳 ( 2002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訓練對國中英文資源班學生閱讀理解之效益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梁語喬 ( 2013 )。國中國文課文本位閱讀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宗音 ( 2010 ) 。語意圖策略訓練對台灣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之成效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采彤 ( 2014 )。運用交互心智圖法於國中英文閱讀理解之成效。(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游昭芳 ( 2012 )。以閱讀融入臆測的數學教學活動對國中生數學素養影響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春興 ( 1998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 : 台灣東華書局。
張國恩,蘇宜芬,宋曜廷 ( 2000 )。閱讀理解輔助系統之設計及其應用效果研究—以閱讀障礙學生為例:統整式教學策略的設計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89-2614-S-003-003 ) 。臺北市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霞 ( 2014 ) 。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市。
張順良 ( 2014 )。探討閱讀不同特徵之幾何尺規作圖與說理文本的理解表現。(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秀英 ( 1999 )。國中生物科文本調整與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嶸生 ( 2002 )。整合式閱讀理解策略輔助系統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和策略運用的效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信喬 ( 2010 )。國中學生科普文章閱讀偏好之研究-以「板塊構造」概念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怡儒 ( 2010 )。科學文章形式對國中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以血液循環』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玟靜 ( 2012 )。國小教師閱讀策略使用信念與使用頻率之調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雅雯 ( 2014 )。交互教學法提升國中生英語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淑絹 ( 1995 )「指導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實徵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李綢 ( 2000 )。後設認知。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台北市 : 國家教育研究院。檢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383/
陳雅華 ( 2008 )。「論證優先」與「應用優先」文本對國一學生在勾股定理的閱讀理解與歷程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建立 ( 2010 ) 。國中生物教科書因果類複句分析與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妍岐 ( 2011 ) 。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曉萱 ( 2011 )。運用平衡閱讀教學活動增進國中英語學習者閱讀理解與閱讀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4 )。博客來青少年閱讀大調查報告。檢自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4/12/school/
博客來網路書店 ( 2015 ) 。2015年度暢銷榜。檢自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5/12/2015_top100/watch.html
曾孟慧 ( 2006 )。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五年級學童數學學習的數學態度和後設認知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縣。
曾鈺惠 ( 2009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訓練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及態度的效益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芷芳 ( 1994 )。國小不同後設認知能力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詹慧玲 ( 2008 )。結合相互教學法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科學文章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市。
鄭紹辰 ( 2003 )。隱喻使用與國中學生對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相關性的探討--以「聖嬰現象」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宜蘋 ( 2009 )。平衡閱讀教學對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友禎 ( 2012 )。遺傳文本對國中學生理解遺傳相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鄭圓玲 ( 2013 ) 。有效閱讀 閱讀理解,如何學 ? 怎麼教 ? 。臺北市 : 天下雜誌。
鄭汶瑜 ( 2014 )。文學圈在七年級閱讀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潘麗珠、王秀玲、李玉馨、許力仁、連育仁、康瀚文(2003)。國中國文教師的課程焦慮與因應之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4),61–80。
廖晉斌 ( 2004 )。國文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增進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策略運用及學業成就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廖鈺容 ( 2013 ) 。國中學生線上歷史文件閱讀素養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 ( 2014 )。臺灣 PISA 2012 精簡報告。臺南市 :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檢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_tw.htm
歐在連 ( 2007 ) 。國中生數學文本閱讀理解因素及學習成就關聯性探討-以平方根意義單元為例.。 (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宜君 ( 2008 )。運用合作式閱讀策略教學法培養國中生英語閱讀能力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蔡維羚 ( 2010 )。以合作閱讀策略融入國中二年級英語補救教學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惠如 ( 2012 )。運用概念構圖提升教育優先區的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劉瓊慧 ( 2000 )。國中補校成人學生閱讀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潔玲 ( 2009 ) 。香港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計畫的閱讀表現對語文課程改革的啟示。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85-105。
劉建言 ( 2010 )。「文本的改寫」與「科學語言融入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神經系統單元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芹如 ( 2003 )。概念構圖多媒體教學對國中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就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謝婉詩 ( 2008 ) 。國中生閱讀策略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薛秉鈞 ( 2006 )。合作學習融入閱讀策略教學模式對國中學生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建峻 ( 2011 ) 。針對國中生閱讀能力之閱讀策略教學。(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嘉宸 ( 2014 )。提升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伶容 ( 2014 )。六C策略運用於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之研究實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偉宸 ( 2011 )。運用心智圖法於國文科教學對國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羅崇源 ( 2013 )。花蓮縣國民中學圖書館推廣閱讀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鐘雅琪 ( 2013 )。心智圖法融入英語閱讀教學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貳、西文文獻
Anderson, R. C. ( 1977 ). The notion of schemata and the educational enterprise :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conference. In R. C. Anderson, R. J. Spiro, & W. E. Montague (Eds.), School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 pp. 415-431 ) . Hillsdale, NJ: Erlbaum.
Armbruster, B. B. ( 1986 ). Schema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Content-Area Textbook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4), 253-267.
Brown, A. L. ( 1980 ). 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reading. In R. J. Spiro, B. C. Bruce, & W. F.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Llinguistics, ArtificialI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Butchko, K. S. ( 1981 ). Use of Reading Strategies in Secondary Content Area Classrooms.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Arizona University.
Carver, R. P. ( 1973 )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Learning from Prose Materia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4 ( 1 ), 76-84.
Doyle, W. (1983). Academic Work.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 159-199.
Dole, J. A., Duffy, G., Roehler, L. R., & Pearson, P. D. P. (1991). Moving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 239-264.
Eysenck, M.W., & Keane, M. T. ( 2005 ). Cognitive Psychology : A Student`s Handbook ( 5th ed . ). Hove, UK: Lawrence Erlbam Associates.
Flavell, J. H. ( 1976 ).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In L. B. Resnick (Ed.), The Nature of Iintelligence (pp.231-236). Hillsdale, NJ: Erlbaum.
Gagné ,E. D. ( 1985 ).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oodman, K. S.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126-35.
Gough, P. B. ( 1972 ). One Second of Reading. In James F. Kavanagh and Ignatius G. Mattingly (eds.), Language By Ear And By Eye (pp.331-358). Cambridge, MA: MIT Press.
Hadley, A. O. ( 1993 ).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 (2nd ed.). Boston, MA: Heinle &Heinle.
Hyde, A. A., & Bizar, M.( 1989 ). Thinking In Contest. New York:Longman.
Hyland, K., & Tse, P. ( 2007 ). Is There an “Academic Vocabulary”? TESOL Quarterly, 41, 235-253.
Just, M. A., & Carpenter, P. A. ( 1980 ). A theory of reading: From eye fixations to comprehens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4, 329‐354.
Laufer, B. ( 1997 ). The Lexical Pligh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n J. Coady, & T. Huckin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 pp. 20-34 ).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 E. ( 1996 ).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sense out of expository text: The SOI model for guid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8, 357-371.
Nation, P. ( 2002 ). Best Practice in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J. C. Richards & W. A. Renandya (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 pp. 267-272 ).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 2007 ) . To Read or Not To Read: A Question of National Consequence ( Research Report #47 ).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2, 117-175.
Parisi,C.C ( 2013 ) Teacher Perception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Middle School Content Area Classroom: 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University of Phoenix, , Arizona.
Pearson, P. D., & Johnson, D. D. ( 1978 ).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erfetti, C.A. ( 1985 ). Reading Abili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ittelman, S. D., & Heimlich, J. E. (1991). Teaching Vocabulary. In B. L Hayes (E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Reading (pp. 35-57). 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Pressley, M. ( 2000 ). What should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be the instruction of ? In M. L. Kamil, P. B. Mosenthal, P. D. Pearson, & R. Barr,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lume III.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Richgels, D. J. ( 1982 ). Schema Theory, Linguistic Theory , and Representa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76 ( 1 ) , 54-62.
Rosenshine, B.(1980). Skill Hierarchi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R. J. Spiro,B. C.Bruce, & w. F. Brewer ( Eds. ),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 pp.533-558 ). Hillsdale,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osenshine, B., & Stevens, R. (1984).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 Reading. In P. D. Pearson, R. Barr, M. L. Kamil, & P. B. Mosenthal (Eds.), Handbook of ReadingResearch (pp.745-798). New York: Longman.
Ruddell, M. (2001). Teaching Content Reading And Writing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Rumelhart, D. E. ( 1976 ).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 CHIP Technical Report No. 56.) San Diego: University California of Center for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waby, B. E. R. ( 1989 ).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Rreading Difficulties. Boston, MA : Allyn & Bacon.
Ulusoy,M & Dedeoglu,H ( 2011). Content Area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s and Beliefs.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 ( 4 ), 1-17.
Yussen, S.R., & Santrock, J.W.(1982). Child Development : An Introduction (2nd Ed.). Dubuque : Wm. C. Brown.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