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身體作為競技存有:從梅洛龐蒂的可逆性走入侵越活動及其肉身存有論
Body as an Agonistic being: from Merleau-Ponty`s Reversibility to the Agonistic Encroachment and it`s Ontology of the Flesh.
作者 唐國開
Tang, Kuo Kai
貢獻者 蔡錚雲
唐國開
Tang, Kuo Kai
關鍵詞 身體作為競技存有
侵越
主動與被動
能感的被感者
可逆性
Body as an Agonistic being
encroachment
active and passive
sensible sentient
reversibility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1-Jul-2016 09:34:24 (UTC+8)
摘要 本論文除去導論,共分三章。第一章首先明確定位出力學、動眼研究、心理效能等等自然科學、心理學研究之特色與侷限,然後解藉由舞蹈活動展示身體的自由活動潛能,並進一步將這潛能投入競技活動 (Agon) 中檢視,發現身體主體的根基。第二章則以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闡釋身體活動與經驗之起源 (genesis),期間亦示範操作著梅洛龐帝身體哲學中看似已經提及,其實尚未被開發之身體技術:侵越活動 (encroachment)。第三章則從競技經驗出發,表達筆者如何以競技中的主動 (active) 與被動 (passive) 解釋梅洛龐帝的「能感的被感者」(sensible sentient)。如此一來,我們將跳脫出傳統的「可逆性」活動,一同進入無盡拉鋸侵越,並依此貫串挖掘出身體主體深度的大寫不可見 (Invisible)。而這整個挖掘的過程亦是一種侵越活動,是一種存有的競技。此時,身體作為競技存有 (Body as an Agonistic being)。
參考文獻 一、梅洛龐蒂主要著作

梅洛龐蒂,《眼與心》,龔卓軍譯。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7

Maurice Merleau-Ponty,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Illinois,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8

二、中文書目與學術期刊
胡伊青加,《遊戲人》,成窮翻譯,新北市:康德出版社,2013

劉一民,〈運動技術重建經驗的發生現象學探討〉,《運動文化研究》,第二十一 期,2012,頁 7-36

鄧磊、任杰、郭黎,〈重劍運動員弓步刺動作協調性的非線性動力學特徵〉,《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報》,第 35卷第2期,2011,頁 16~-9

劉婷怡、周成林、王碧野,〈重剑运动员判断时机的视觉搜索特点及其ERP 研究〉,《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報》,第 37卷第6 期,2013,頁 45-49

陳思羽、季力康,〈以三重效能信念模式探討自我效能〉,《中華體育季刊》,第 29 卷,第 1 期,2015,頁59-66

林佑萍,〈國際標準舞舞者的身體知覺探討:從梅露龐蒂的知覺現象學為出發〉,《大專體育學刊》,第 7 卷,第 1 期,2005,頁 37-4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101154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4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錚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唐國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ang, Kuo Kaien_US
dc.creator (作者) 唐國開zh_TW
dc.creator (作者) Tang, Kuo Kai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1-Jul-2016 09:34:24 (UTC+8)-
dc.date.available 21-Jul-2016 09:34: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1-Jul-2016 09:34: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154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39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154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除去導論,共分三章。第一章首先明確定位出力學、動眼研究、心理效能等等自然科學、心理學研究之特色與侷限,然後解藉由舞蹈活動展示身體的自由活動潛能,並進一步將這潛能投入競技活動 (Agon) 中檢視,發現身體主體的根基。第二章則以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闡釋身體活動與經驗之起源 (genesis),期間亦示範操作著梅洛龐帝身體哲學中看似已經提及,其實尚未被開發之身體技術:侵越活動 (encroachment)。第三章則從競技經驗出發,表達筆者如何以競技中的主動 (active) 與被動 (passive) 解釋梅洛龐帝的「能感的被感者」(sensible sentient)。如此一來,我們將跳脫出傳統的「可逆性」活動,一同進入無盡拉鋸侵越,並依此貫串挖掘出身體主體深度的大寫不可見 (Invisible)。而這整個挖掘的過程亦是一種侵越活動,是一種存有的競技。此時,身體作為競技存有 (Body as an Agonistic being)。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零、導論 1
第一章、面對科學規範身體而產生的困境 7
第一節、運動技術力學分析 7
第二節、視覺研究 13
第三節、心理狀態研究 17
第四節、舞蹈與競技活動 19

第二章、另一進路:以肉身主體重回競技活動 23
前言、情節提要23

第一節、能感的被感者 33
1.1 能感的被感者作為差異性之可能 33
1.2 肉身必須成為動詞 36
1.3 「差異」作為「分身」 37
1.4 「差異」作為「變體」 40
1.5 康德操作下的「變體」思維令人耳目一新,卻依然脫離身體,因此失敗 42
1.6 「被動性」浮現,才能成就「能感的被感者」、成就身體 43

第二節、「能感的被感者」深處之「雙重性」 46
2.1雙重性與「能感的被感者」之差異 46
2.1.1作為名詞的雙重性 46
2.1.2「尚未」成為名詞的雙重性 47
2.1.2.1第一種差異化:可逆 47
2.1.2.2第二種差異化:侵越 47
2.1.3侵越的雙重性不同於可逆的雙重性 48
2.2 從「雙重性」侵越出下一個他者,此即孕育 48
2.3 差異作為土壤的關鍵成分,孕育肉身主體 52

第三節、從「可逆性」走向「侵越」 54
3.1 交疊而非重合:可逆而非統攝 54
3.2 可逆活動的深處即侵越活動 59


第四節、「侵越」與「可見與不可見」的關係 65
4.1 侵越作為「可見與不可見」的合法性 65
4.2 從可逆性挖掘出侵越活動 67


第五節、從肉身「侵越」重新理解「觀念」:觀念的肉身化 71
5.1 肉身之綿延 71
5.2 拉鋸活動之起點:為己可感的身體 73
5.3 我與他者相互侵入,作為同一具肉身 74
5.4 層次並非構建而成,是挖掘而來 76
5.5 侵越作為動力,觀念作為藍圖 81


第三章、身體作為競技存有 89
第一節、主動被動及其層次 89

第二節、主被動的三個層次 91
2.1、動作必然出現 91
2.2、動作「內容」之交替作為可逆性活動 91
2.3、主動與被動的侵越 92

第三節、競技活動中的侵越活動 93

第四節、動作作為樞紐94
4.1、攻擊94
4.2、撥擋95

第五節、節奏作為樞紐97
5.1、距離作為競技脈絡97
5.2、距離中的動態問題,就是節奏問題97
5.3、節奏擠壓出距離98
5.4、沙包的例子101

第六節、小節作為總結101
zh_TW
dc.format.extent 265183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4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身體作為競技存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侵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主動與被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能感的被感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可逆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ody as an Agonistic be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ncroach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ctive and passiv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ensible senti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versibilityen_US
dc.title (題名) 身體作為競技存有:從梅洛龐蒂的可逆性走入侵越活動及其肉身存有論zh_TW
dc.title (題名) Body as an Agonistic being: from Merleau-Ponty`s Reversibility to the Agonistic Encroachment and it`s Ontology of the Flesh.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梅洛龐蒂主要著作

梅洛龐蒂,《眼與心》,龔卓軍譯。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7

Maurice Merleau-Ponty,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Illinois,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8

二、中文書目與學術期刊
胡伊青加,《遊戲人》,成窮翻譯,新北市:康德出版社,2013

劉一民,〈運動技術重建經驗的發生現象學探討〉,《運動文化研究》,第二十一 期,2012,頁 7-36

鄧磊、任杰、郭黎,〈重劍運動員弓步刺動作協調性的非線性動力學特徵〉,《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報》,第 35卷第2期,2011,頁 16~-9

劉婷怡、周成林、王碧野,〈重剑运动员判断时机的视觉搜索特点及其ERP 研究〉,《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報》,第 37卷第6 期,2013,頁 45-49

陳思羽、季力康,〈以三重效能信念模式探討自我效能〉,《中華體育季刊》,第 29 卷,第 1 期,2015,頁59-66

林佑萍,〈國際標準舞舞者的身體知覺探討:從梅露龐蒂的知覺現象學為出發〉,《大專體育學刊》,第 7 卷,第 1 期,2005,頁 37-49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