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灣地區博物館歷史檔案之典藏與管理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t Museums in Taiwan
作者 鐘秉慧
Chung, Ping Hui
貢獻者 薛理桂
Hsueh, Li Kuei
鐘秉慧
Chung, Ping Hui
關鍵詞 歷史檔案
博物館
典藏
管理
Historical Archives
Museum
Collection
Management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Aug-2016 17:56:37 (UTC+8)
摘要 歷史檔案是用文字記錄人、事、時、地、物發生過的種種,歷史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檔案則負責歷史的真實性,因此歷史檔案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資產,但人們對於歷史檔案的認知較為陌生,同時歷史檔案的典藏單位是多元化的,在博物館的歷史檔案則統一被歸屬於史料文獻的典藏品而非檔案,因此在歷史檔案的瞭解與使用上較多都以專業研究人員為主。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瞭解何謂「歷史檔案」以及國內外博物館在歷史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概況,並對五所典藏歷史檔案的博物館進行深度訪談,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冀求瞭解博物館對於歷史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情況,綜合分析其結果,提出合適於歷史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意見,以供未來國內歷史檔案之典藏機構參考。

歸納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發現,博物館對於歷史檔案的認識較為不足,在使用歷史檔案時也多以展覽為主,除了博物館業務繁重之外,負責歷史檔案的管理人員較多都不具有檔案專業背景,同時因為博物館蒐藏方向多有重疊,因此歷史檔案被分散典藏在不同博物館中,也讓使用者在運用時有所阻礙。藉由釐清歷史檔案的定義,以及經由專業的檔案人員整理後,國內對於檔案的重視也會日益增加。
Historical archives use words to record people, things, places, and objects that have been on earth. Hist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and archives represent the reality of history; therefore,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the important fortune of human beings. However, people are not familiar with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collection unit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various, for example, the historical archives in Museum are not organized under collection of archives but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As a result,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mostly conducted by professional research worker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statement of worldwide museums i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lso, this research conducts in-depth interview on five museums, inclusive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and Kaohsiung Museum of History, to understand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tat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 museums nowadays. Nevertheless, this research sums up the analytic results and raises suggestions suitable for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 order to let domestic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stitutes can take advantage of it.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naly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museums lack awarenes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lways focus on exhibitions. These cause museum not only a heavy duty but also most staffs in charge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not equipped with specialized knowledge. Meanwhile, due to the duplicate collections of different museums,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scattered in distinct museums, which create barriers toward users. Therefore, hoping domestic awareness of archives will arise increasingly after the clarific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rearrangement conducted by experts.
參考文獻 中文
方鳴(1995)。歷史檔案。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取自:http://library1.lib.nccu.edu.tw.autorpa.lib.nccu.edu.tw/cpedia/Content.asp?ID=500&Query=1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15)。臺灣博物館名錄。
取自:http://www.cam.org.tw/big5/museum01.asp。
王秋土(2000)。如何籌建博物館。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嵩山(2005)。想像與知識的道路 : 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
文化部(2011)。文化資產保存法。
取自: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19723.html。
文化部(2015)。博物館法。
取自: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37430.html。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我國國立博物館組織定位與經營模式之硏究。臺北市: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周雪恒(1994)。中國檔案事業史。北京:中國人民出版。
林明美(2008)。臺灣公立博物館功能趨勢與組織架構初探:以臺北縣四座博物
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2:1.01,p49-75。
岸裡大社文書(2004 a)。緣起。
取自:http://formosa.ntm.gov.tw/dasir/prospectus_began.htm。
岸裡大社文書(2004 b)。藏品數量。
取自:http://formosa.ntm.gov.tw/dasir/intro_d.htm。
胡寶亮(2015)。宮廷密檔史料瑰寶—評《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
取自:http://ccumanchustudies.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10.html。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研院社研所籌備處)
連橫(1991)。臺灣通史。上海:上海書店。
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2008)。典藏計畫背景。
取自:http://formosa.ntm.gov.tw/aborigine/index.html#/page1b/。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6a)。本館簡介。
取自:http://khm.gov.tw/home02.aspx?ID=$5001&IDK=2&EXEC=L&DATA=431。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6b)。典藏查詢系統。
取自:http://collection.khm.gov.tw/search.aspx
張淑卿(2011)。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管理與保存維護手冊。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張譽騰(2000)。如何解讀博物館。臺北市:文建會。
張淑惠(2004)。我國歷史檔案館藏檢索系統在Web環境中建置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梁啟超(2009)。中國歷史研究法(含補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09)。研究檔案瞭解歷史。
取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097。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3)。檔案名詞彙編。
取自:http://wiki.archives.gov.tw/index.php/2009-07-20-10-56-23?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36。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5)。檔案法(含解釋函)。
取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1626&p=453。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6)。檔案法(含解釋函)。
取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1626&p=453。
國史館(2016)。簡介。
取自: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63。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6a)。歷博的概述。
取自:https://www.rekihaku.ac.jp/outline/aboutus.html。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6b)。綜合展覽。
取自:https://www.rekihaku.ac.jp/exhibitions/regular/room1.html。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6c)。研究、教育、資料。
取自:https://www.rekihaku.ac.jp/education_research/index.html。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清宮奏摺檔臺灣史料。
取自: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npmtwdoc/npmtwdoc.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a)。傳承與開創。
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02。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b)。國立故宮博物院104年年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 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a)。現行組織與職掌。
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04。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b)。藏品分類。
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24。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c)。國立故宮博物院105年度施政計畫。
取自:file:///C:/Users/bing-hui/Desktop/A60000000E-I41-107.pdf。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5a)。人事現況。載於戈思明(主編),10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取自:http://www.nmh.gov.tw/file/Upload/publish/file/de804ed4-026f-474a-b32b-b63acbbfadb8.pdf。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5b)。典藏。載於戈思明(主編),10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
年報。取自:http://www.nmh.gov.tw/file/Upload/publish/file/de804ed4-026f-474a-b32b-b63acbbfadb8.pdf。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6)。本館沿革。
取自:http://www.nmh.gov.tw/zh/about_9_2.htm。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臺北市:史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4)。103年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5 a)。典藏。
取自: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44。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5 b)。數位典藏。
取自: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47。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6)。大事紀。
取自: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398。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政策。
取自:http://mocfile.moc.gov.tw/files/201504/26a45249-e7e6-4c68-a5e6-8397d47018d9.pdf。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a)。建館大事記。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72.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 b)。典藏總覽。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125.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a)。建館大事紀。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72.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b)。典藏總覽。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125.html。
章宏偉(2014)。故宮學與通識教育。止善,17:12,p17-38。
馮惠玲、張輯哲(2001)。檔案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黃光男(2000)。博物館之營運與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臺北市:史博館。
黃若瑜(2015)。我國數位檔案加值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斐文(2005)。國立臺灣博物館紙類與攝影類藏品檢視登錄暨改善保存維護研究。載於歐陽盛芝、李子寧(主編),九十四年度博物館典藏品保存維護規劃與實務研討會專輯(157-186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葉淑慧(2014)。書香遍九重: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館之典藏述論。國家圖書館館刊,103:1,p101-125。
趙嘉慶、張明福(1991)。檔案管理。北京:檔案出版。
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
薛理桂(2004)。檔案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薛理桂、吳宇凡(2010)。檔案館、圖書館與博物館跨機構合作館藏發展初探。載於林巧敏、范蔚敏(主編),圖書館、博物館與檔案館資源整合與分享研討會論文集(239-268頁)。臺北市:政大圖檔所。
薛理桂(2012)。檔案徵集與鑑定。臺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英文
Edward P. A. & Mary A.(2008). Museums in Mo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 Lanham : AltaMira Press.
Burcaw, G.E.(1997).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Walnut Creek:Altamira.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1946). ICOM Constitution.
Paris. Retrieved from
http://icom.museum/the-governance/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s-adopted-
by-icoms-general-assemblies-1946-to-date/paris-1946/.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1951). ICOM Statutes.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s.icom.museum/hist_def_eng.html.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1974). ICOM Statutes.
Copenhagen. Retrieved from
http://icom.museum/the-governance/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s-
adopted-by-icoms-general-assemblies-1946-to-date/copenhagen-1974/.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2007). ICOM Statutes. Austria.
Retrieved from:http://icom.museum/the-organisation/icom-statutes/.
Mariresse, Francois., Philippe V. Eeckaurt.(2002). Museum assessmentand FDH
technology: Towards a global approach.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6,
p261-286.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2015 a). Collec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collec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2015 b). About. Retrieved from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archives/about.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2015 c). Archives Center. Retrieved from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archives.
Noble, J.V.(1970). Museum manifesto. Museum News, 48(8), 16-20.
Wilson, D. W.(2002). The British Museum:A History. London: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Weil, S.E.(1982). MGR (Methods, Goals, Resources):A Conspectus of Museum Management. Museum News, 60(6), p22-2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103155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5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薛理桂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sueh, Li Kue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鐘秉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ung, Ping Huien_US
dc.creator (作者) 鐘秉慧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ng, Ping Hui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16 17:56:37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16 17:56: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16 17:56: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155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59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5501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歷史檔案是用文字記錄人、事、時、地、物發生過的種種,歷史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檔案則負責歷史的真實性,因此歷史檔案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資產,但人們對於歷史檔案的認知較為陌生,同時歷史檔案的典藏單位是多元化的,在博物館的歷史檔案則統一被歸屬於史料文獻的典藏品而非檔案,因此在歷史檔案的瞭解與使用上較多都以專業研究人員為主。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瞭解何謂「歷史檔案」以及國內外博物館在歷史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概況,並對五所典藏歷史檔案的博物館進行深度訪談,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冀求瞭解博物館對於歷史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情況,綜合分析其結果,提出合適於歷史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意見,以供未來國內歷史檔案之典藏機構參考。

歸納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發現,博物館對於歷史檔案的認識較為不足,在使用歷史檔案時也多以展覽為主,除了博物館業務繁重之外,負責歷史檔案的管理人員較多都不具有檔案專業背景,同時因為博物館蒐藏方向多有重疊,因此歷史檔案被分散典藏在不同博物館中,也讓使用者在運用時有所阻礙。藉由釐清歷史檔案的定義,以及經由專業的檔案人員整理後,國內對於檔案的重視也會日益增加。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Historical archives use words to record people, things, places, and objects that have been on earth. Hist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and archives represent the reality of history; therefore,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the important fortune of human beings. However, people are not familiar with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collection unit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various, for example, the historical archives in Museum are not organized under collection of archives but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As a result,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mostly conducted by professional research worker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statement of worldwide museums i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lso, this research conducts in-depth interview on five museums, inclusive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and Kaohsiung Museum of History, to understand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tat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 museums nowadays. Nevertheless, this research sums up the analytic results and raises suggestions suitable for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 order to let domestic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stitutes can take advantage of it.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nalyses and research results, museums lack awarenes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lways focus on exhibitions. These cause museum not only a heavy duty but also most staffs in charge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not equipped with specialized knowledge. Meanwhile, due to the duplicate collections of different museums, historical archives are scattered in distinct museums, which create barriers toward users. Therefore, hoping domestic awareness of archives will arise increasingly after the clarific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the rearrangement conducted by expert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03
第四節 名詞解釋04

第二章 文獻探討07
第一節 歷史檔案的意義與範圍以及相關探討07
第二節 我國國立博物館典藏管理之概況11
第三節 外國國立博物館典藏歷史檔案之概況20
第四節 小結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2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7
第三節 研究架構28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實施步驟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31
第一節 臺灣地區博物館概況31
第二節 臺灣地區博物館訪談情況55
第三節 臺灣地區博物館在歷史檔案典藏與管理相關議題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結論71
第二節 建議7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75

參考書目77

附錄85
附錄:「臺灣地區歷史博物館檔案的典藏與管理」深度訪談大綱85
zh_TW
dc.format.extent 845445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5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歷史檔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博物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典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Historical Archiv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use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llec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anagement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地區博物館歷史檔案之典藏與管理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at Museums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
方鳴(1995)。歷史檔案。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取自:http://library1.lib.nccu.edu.tw.autorpa.lib.nccu.edu.tw/cpedia/Content.asp?ID=500&Query=1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15)。臺灣博物館名錄。
取自:http://www.cam.org.tw/big5/museum01.asp。
王秋土(2000)。如何籌建博物館。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嵩山(2005)。想像與知識的道路 : 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
文化部(2011)。文化資產保存法。
取自: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19723.html。
文化部(2015)。博物館法。
取自: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37430.html。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我國國立博物館組織定位與經營模式之硏究。臺北市: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周雪恒(1994)。中國檔案事業史。北京:中國人民出版。
林明美(2008)。臺灣公立博物館功能趨勢與組織架構初探:以臺北縣四座博物
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2:1.01,p49-75。
岸裡大社文書(2004 a)。緣起。
取自:http://formosa.ntm.gov.tw/dasir/prospectus_began.htm。
岸裡大社文書(2004 b)。藏品數量。
取自:http://formosa.ntm.gov.tw/dasir/intro_d.htm。
胡寶亮(2015)。宮廷密檔史料瑰寶—評《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
取自:http://ccumanchustudies.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10.html。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研院社研所籌備處)
連橫(1991)。臺灣通史。上海:上海書店。
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2008)。典藏計畫背景。
取自:http://formosa.ntm.gov.tw/aborigine/index.html#/page1b/。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6a)。本館簡介。
取自:http://khm.gov.tw/home02.aspx?ID=$5001&IDK=2&EXEC=L&DATA=431。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6b)。典藏查詢系統。
取自:http://collection.khm.gov.tw/search.aspx
張淑卿(2011)。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管理與保存維護手冊。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張譽騰(2000)。如何解讀博物館。臺北市:文建會。
張淑惠(2004)。我國歷史檔案館藏檢索系統在Web環境中建置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梁啟超(2009)。中國歷史研究法(含補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09)。研究檔案瞭解歷史。
取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952&p=1097。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3)。檔案名詞彙編。
取自:http://wiki.archives.gov.tw/index.php/2009-07-20-10-56-23?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36。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5)。檔案法(含解釋函)。
取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1626&p=453。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6)。檔案法(含解釋函)。
取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1626&p=453。
國史館(2016)。簡介。
取自: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63。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6a)。歷博的概述。
取自:https://www.rekihaku.ac.jp/outline/aboutus.html。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6b)。綜合展覽。
取自:https://www.rekihaku.ac.jp/exhibitions/regular/room1.html。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6c)。研究、教育、資料。
取自:https://www.rekihaku.ac.jp/education_research/index.html。
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清宮奏摺檔臺灣史料。
取自: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npmtwdoc/npmtwdoc.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a)。傳承與開創。
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02。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b)。國立故宮博物院104年年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 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a)。現行組織與職掌。
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04。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b)。藏品分類。
取自: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1524。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c)。國立故宮博物院105年度施政計畫。
取自:file:///C:/Users/bing-hui/Desktop/A60000000E-I41-107.pdf。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5a)。人事現況。載於戈思明(主編),10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取自:http://www.nmh.gov.tw/file/Upload/publish/file/de804ed4-026f-474a-b32b-b63acbbfadb8.pdf。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5b)。典藏。載於戈思明(主編),10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
年報。取自:http://www.nmh.gov.tw/file/Upload/publish/file/de804ed4-026f-474a-b32b-b63acbbfadb8.pdf。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6)。本館沿革。
取自:http://www.nmh.gov.tw/zh/about_9_2.htm。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臺北市:史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4)。103年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5 a)。典藏。
取自: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44。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5 b)。數位典藏。
取自: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47。
國立臺灣博物館(2016)。大事紀。
取自: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398。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政策。
取自:http://mocfile.moc.gov.tw/files/201504/26a45249-e7e6-4c68-a5e6-8397d47018d9.pdf。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a)。建館大事記。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72.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 b)。典藏總覽。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125.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a)。建館大事紀。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72.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b)。典藏總覽。
取自:http://www.nmth.gov.tw/content_125.html。
章宏偉(2014)。故宮學與通識教育。止善,17:12,p17-38。
馮惠玲、張輯哲(2001)。檔案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黃光男(2000)。博物館之營運與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臺北市:史博館。
黃若瑜(2015)。我國數位檔案加值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斐文(2005)。國立臺灣博物館紙類與攝影類藏品檢視登錄暨改善保存維護研究。載於歐陽盛芝、李子寧(主編),九十四年度博物館典藏品保存維護規劃與實務研討會專輯(157-186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葉淑慧(2014)。書香遍九重: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館之典藏述論。國家圖書館館刊,103:1,p101-125。
趙嘉慶、張明福(1991)。檔案管理。北京:檔案出版。
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
薛理桂(2004)。檔案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薛理桂、吳宇凡(2010)。檔案館、圖書館與博物館跨機構合作館藏發展初探。載於林巧敏、范蔚敏(主編),圖書館、博物館與檔案館資源整合與分享研討會論文集(239-268頁)。臺北市:政大圖檔所。
薛理桂(2012)。檔案徵集與鑑定。臺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

英文
Edward P. A. & Mary A.(2008). Museums in Mo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 Lanham : AltaMira Press.
Burcaw, G.E.(1997).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Walnut Creek:Altamira.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1946). ICOM Constitution.
Paris. Retrieved from
http://icom.museum/the-governance/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s-adopted-
by-icoms-general-assemblies-1946-to-date/paris-1946/.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1951). ICOM Statutes.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s.icom.museum/hist_def_eng.html.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1974). ICOM Statutes.
Copenhagen. Retrieved from
http://icom.museum/the-governance/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s-
adopted-by-icoms-general-assemblies-1946-to-date/copenhagen-1974/.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Statutes.(2007). ICOM Statutes. Austria.
Retrieved from:http://icom.museum/the-organisation/icom-statutes/.
Mariresse, Francois., Philippe V. Eeckaurt.(2002). Museum assessmentand FDH
technology: Towards a global approach.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6,
p261-286.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2015 a). Collec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collec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2015 b). About. Retrieved from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archives/about.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2015 c). Archives Center. Retrieved from
http://americanhistory.si.edu/archives.
Noble, J.V.(1970). Museum manifesto. Museum News, 48(8), 16-20.
Wilson, D. W.(2002). The British Museum:A History. London: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Weil, S.E.(1982). MGR (Methods, Goals, Resources):A Conspectus of Museum Management. Museum News, 60(6), p22-2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