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唐代神策軍系將領與宦官關係研究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s of Shen-ce Forces and Eunuchs in Tang Dynasty
作者 魏宇漢
貢獻者 王德權
魏宇漢
關鍵詞 宦官
養子
假子
神策軍
神策中尉
藩鎮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2-Aug-2016 11:02:37 (UTC+8)
摘要 本文旨在考察安史亂後的唐帝國政治運作中,宦官如何與禁軍體系的將領建立關係。歷來的研究、評論指出唐之所以滅亡,宦官與藩鎮的影響甚深。藩鎮割據一方,使國家無法維持完整的局面。宦官則掌握軍權,影響政治決策,甚至擅立皇帝。宦官由於擔任禁軍統帥而擁有武力後盾,故能把持權柄。禁軍中,尤以神策軍地位最隆、待遇最優,然而宦官是否真有能力足以掌控一支規模達十餘萬的軍隊?實令筆者懷疑,遂以宦官、神策軍將領為核心進行探討。
本文立基於宦官以及神策軍的研究之上,試著從宦官以及禁軍將領的關係著手,探討二者間是否有密切往來,為求行文方便,筆者以「神策軍系將領」稱之。全文從宦官養子說開始論起,以為宦官養子的情形在中唐、晚唐大不相同。其次,探討神策軍將領的來源、入仕途徑,並且透過墓誌銘探討將領與宦官是否曾有地緣關係,抑或是有過來往。再次,探討神策軍將領派遣到各地擔任節度使後的發展,並透過中晚唐幾次重大戰役中,神策軍將領的參與情形,以考察其與宦官之關係。最後,則以永貞革新、甘露之變兩大事件做個案探討,證明宦官在軍中的影響力甚深。如此,方能從另一個側面瞭解中晚唐政治局勢之演變。
參考文獻 一、史料
唐‧白居易 著、朱金城 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唐‧李德裕 著,傅璇琮、周建國 校箋,《李德裕文集校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唐‧杜牧 著、吳在慶 校注,《杜牧集檕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唐‧長孫無忌 等撰,《唐律疏議》,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
唐‧韓愈,《順宗實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宋‧王欽若 等編,《冊府元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臺一版。
宋‧王溥,《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宋‧王讜 撰、周勛初 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2012。
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宋‧宋綬、宋敏求 等編,《唐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宋‧洪邁 著,孔凡禮 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
宋‧馬端臨 著,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
宋‧趙明誠,《金石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83。
明‧胡震亨 著、周本淳 點校,《唐音癸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王昶,《金石萃編》,臺北:國聯圖書,1977。
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萬斯同,〈唐將相大臣年表〉,收入王承略、劉心明 主編,《二十五史補編》第五卷,北京:清華大學,2012。
清‧董誥 等編,孫映逵 等點校,《全唐文》,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清‧趙翼 撰,曹光甫 校點,《廿二史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1。
不著人 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本,《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第二版。
田曉利主編,《長安新出墓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吳廷燮,《唐方鎮年表》,北京:中華書局,2003。
吳春、韓海梅、高本憲主編,《唐大明宮史料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一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二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三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六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四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
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胡戟、榮新江主編,《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北京:北京大學,201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漢京文化,1987,景印一刷。
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北京:線裝書局,2007。
齊運通 主編,《洛陽新獲七朝墓誌》,北京:中華書局,2012。
二、專書
方積六,《黃巢起義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王守棟,《唐代宦官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王壽南,《唐代的宦官》,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04。
王壽南,《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1989。
王德權,《為士之道──中唐士人的自省風氣》,臺北:政大出版社,2012。
何永成,《唐代神策軍研究──兼論神策軍與中晚唐政局》,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0。
余衍福,《唐代藩鎮之亂》,臺中:聯邦書局,1980。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宋肅懿,《唐代長安之研究》,臺北:大立出版社,1983。
李碧妍,《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肖瑞峰、方堅銘、彭萬隆著,《晚唐政治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周偉洲,《唐代黨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英‧崔瑞德 編,《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張正田,《「中原」邊緣──唐代昭義軍研究》,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7。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增訂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張達志,《唐代後期藩鎮與州之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陳素月,《唐代監軍制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臺灣商務,1997。
湯承業,《唐武宗之安內攘外》,臺北:帕米爾書店,1973。
劉琴麗,《唐代武官選任制度初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盧向前,《唐代政治經濟史綜論──甘露之變研究及其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盧建榮,《咆哮彭城──唐代淮上軍民抗爭史(763-899)》,臺北,五南圖書,2008。
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
三、期刊論文
方震華,〈才兼文武的追求──唐代後期士人的軍事參與〉,《臺大歷史學報》50期(臺北,2012),頁1-31。
日野開三郎,〈中央政権の再強化と藩鎮統御〉,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一卷‧唐代藩鎮の支配体制》,頁111-146。
日野開三郎,〈唐末‧五代の廂虞候〉,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二十卷‧東洋史學研究》,東京:三一書房,1990,頁66-94。
日野開三郎,〈藩鎮の跋扈〉,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一卷‧唐代藩鎮の支配体制》(東京:三一書房,1990),頁90-110。
日野開三郎,〈藩鎮時代の軍制概観〉,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二十卷‧東洋史學研究》,頁53。
毛陽光,〈唐代藩鎮養子述論〉,《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7:5(河南,2001),頁52-55。
毛漢光,〈魏博二百年史論〉,收入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1990,頁323-390。
牛志平,〈宦官綜論〉,《海南師院學報》9:34(海南,1996),頁83-88。
牛志平,〈唐代宦官〉,《唐史論叢》(西安,1990),頁50-96。
牛志平,〈唐宦官年表〉,《唐史論叢》1(西安,1987),頁299-356
牛志平,〈略論歷代宦官專權的原因〉,《人文雜誌》5(西安,1985),92-95。
王永平,〈論樞密使與中晚唐宦官政制〉,《史學月刊》6(開封,1991),頁18-24。
王守棟,〈唐代神策軍中尉考〉,《德州學院學報》19:1(德州,2003.2),頁65-68。
王守棟,〈試論宦官對維繫唐中後期統治的作用〉,《德州學院學報》17:1(山東,2001.3),頁75-78。
王守棟、王瑞,〈論唐代宦官權勢與相權的消長〉,《德州學院學報》20:1(山東,2004.2),頁74-77。
王孫盈政,〈試論唐代後期宦官集團對中樞決策權的攫取〉,《蘭州學刊》(蘭州,2012),頁48-52。
王壽南,〈論晚唐裘甫之亂〉,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2004,頁279-317。
王鳳翔,〈晚唐五代李茂貞假子考論〉,《唐史論叢》1(西安,2009),頁281-287。
王賽時,〈論唐朝藩鎮軍隊的三級構成〉,《人文雜誌》4(西安,1986),頁123-128。
付先召,〈魏博鎮對唐後期政局的影響〉,《河南師範大學學報》38:6(新鄉,2011.11),頁141-145。
田玉英,〈關於王建假子的情況及王建與假子的關系蠡測──兼論前蜀宦官干政的緣起〉,《學術探索》,2009.05期(昆明,2009),頁103-108
任平,〈也讀唐《楊志廉墓誌》〉,《碑林集刊》10(西安,2004),頁65-68。
朱德軍,〈協調與制衡:中晚唐「一元雙頭」藩鎮體制下的監軍與藩帥──以中原藩鎮為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5(西安,2012.9),頁87-95。
何敦鏵,〈唐代宦官集團勢力及其在藩鎮監軍的影響〉,收入嚴耀中主編,《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頁58-71。
宋卿,〈唐代平盧節度使略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北京,2010),頁45-52。
岑仲勉,〈唐史中之望與貫〉,收入氏著,《唐史餘瀋》,弘文館出版社,1985.3,頁229-233。
李文才,〈簡論會昌時期的宦官〉,《史學集刊》1(長春,2012),頁30-34。
李向群,〈論中晚唐宦官專權之官制與內爭〉,《南都學壇》2(南陽,1988),頁53-57。
李志剛,〈「犄角之師,犬牙相制」戰略在唐後期南方藩鎮的實施〉,《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6:16(呼和浩特,2014),頁128-135。
李朋飛,〈論唐代宦官使職制度與唐後期宦官專權關係〉,《黑龍江史志》9(哈爾濱,2013),頁10-11。
李鴻賓,〈論唐代宮廷內外的胡人侍衛──從何文哲墓誌銘談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6(北京,1996),頁39-44。
杜文玉,〈唐代內諸司使考略〉,《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3(西安,1999.9),頁27-35。
杜文玉,〈唐代吳氏宦官家族研究〉,《唐史論叢》20(西安,2015),頁150-169。
杜文玉,〈唐代長安的宦官住宅與墳塋分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4(西安,1997),頁79-94。
杜文玉,〈唐代宦官《孫子成墓誌銘》考釋──以文直省、步驛使的考釋為中心〉,《唐史論叢》2(西安,2014),頁237-249。
杜文玉,〈唐代宦官的籍貫分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西安,1998),頁161-174。
杜文玉,〈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內部結構〉,《學術月刊》6(上海,2000),頁88-95。
杜文玉,〈唐代宦官劉光琦家族考〉,《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3(西安,2000.9),頁28-34。
杜文玉,〈關於唐內諸司使與威遠軍使研究的幾個問題〉,《河北學刊》3(石家莊,2011.3),頁44-48。
周玲,〈唐代《王宰墓誌》釋文校補〉,《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6:1(鄭州,2014.1),頁112-115。
林偉洲,〈中晚唐宦官權力結構之研究〉,《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4(彰化,2014),頁47-62。
邵明華,〈安史之亂後唐朝京西北邊防線的重建和鞏固〉,《社會科學輯刊》,173:6(瀋陽,2007),頁172-177。
柳思言,〈評所謂「永貞革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重慶,1981),頁23-27。
胡如雷,〈略談唐代宦官濫收假子的現象〉,《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北京,1996),頁31-32。
凍國棟、黃樓,〈唐宦官集團與大中政局〉,《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8:4(武漢,2005.7),頁450-456。
凍國棟、黃樓,〈唐德宗貞元末皇位之爭考辨〉,收入嚴耀中主編,《唐代國家與地域社會研究──中國唐史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1-27。
唐昌福,〈論唐中後期皇帝、朝臣、宦官之三角關係〉,《求索》10(長沙,2007.10),頁215-217。
唐雯,〈從新出王宰墓誌看墓誌書寫的虛美與隱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上海:2014),頁1-9。
孫永如,〈唐文宗朝中樞政局發微〉,《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揚州,1996),頁31-37。
孫永如,〈高駢史事考辨〉,《唐史論叢》5(西安,1990),頁208-222。
孫慧慶,〈唐代平盧節度使南遷之後瑣議〉,《北方文物》32:4(哈爾濱,1992),頁73-79
徐成,〈《唐重修內侍省碑》所見唐代宦官高品、內養制度考索〉,《中華文史論叢》116(上海,2014),頁141-170。
栗原益男,〈安史の乱と藩鎮体制の展開〉,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東京:汲古書院,2014,頁3-40。
栗原益男,〈唐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の性格──主として藩帥的支配権力との関連において〉,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頁159-192。
栗原益男,〈唐末の五代仮父子的結合における姓名と年齡〉,《東洋學報》38:4(東京,1955),頁61-88
栗原益男,〈唐末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における姓名と年齡〉,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頁193-222。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西安發現晚唐祆教徒的漢、婆羅鉢文合璧墓誌──唐蘇諒妻馬氏墓誌〉,《考古》9(西安,1969),頁458-462。
馬良懷,〈唐代宦官考述〉,《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4(廈門,1989),頁37-43。
馬俊民,〈唐代宦官專權與北軍、馬政的關係〉,《河北大學學報》4(保定,1987),頁115-120。
馬勇,〈唐德宗朝在長安西北地區的禦邊措施〉,《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4(昆明,2007),頁109-112
高瀨奈津子,〈第二次大戦後の唐代藩鎮研究〉,收入堀敏一,《唐末五代変革期の政治と経济》,東京:汲古書院,2002,頁225-253。
堀敏一,〈藩鎮親衛軍の権力構造──唐から五代へ〉,收入氏著,《唐末五代変革期の政治と経济》,頁34-98。
張文斌,〈唐代宦官養子制度探略〉,《雲夢學刊》4(岳陽,2002),頁42-43。
張正田,〈以「盧從史事件」昭義軍節度使對唐代的重要性──並論昭義地理形勢概況〉,《中正歷史學刊》3(嘉義,2000),頁305-330。
張全民,〈唐河東監軍使劉中禮墓誌考釋〉,《敦煌學輯刊》2(敦煌,2007),頁13-24。
張國剛,〈唐代的神策軍〉,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頁113-141。
張應橋,〈唐王宰墓誌考釋〉,《四川文物》4(成都,2013.4),頁39-46。
曹龍,〈唐神策軍步軍使李孝恭及夫人游氏墓誌考釋〉,《文博》6 (西安,2012.6),頁60-64。
郭紹林,〈甘露之變新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新鄉,2002),頁86-89。
陳忠凱,〈談蘇諒妻馬氏墓誌〉,《文博》1(西安,1991.1),頁110。
陳弱水,〈唐代長安的宦官社群──特論其與軍人的關係〉,《唐研究》15(北京,2009),頁171-198。
陳樂保,〈唐代宗至憲宗時期的西川節度使繼任危機與終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5:2(北京,2015),頁83-92。
陳瓊光,〈中唐永貞革新簡論〉,《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3:2(桂林,2002.6),頁43-47。
傅紹磊,〈宦官專權背景下的唐文宗朝翰林學士〉,《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12:2(成都,2010),頁41-46。
傅樂成,〈唐代宦官與藩鎮的關係〉,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2002,頁191-208。
傅樂成,〈迴紇馬與朔方兵──唐朝與迴紇外交關係的討論〉,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1977,頁305-317。
景亞鸝,〈略談唐代的宦官及宦官制度──從《梁守謙功德銘》及其《墓誌銘》說起〉,《碑林集刊》(西安,2000),頁240-244。
景亞鸝,〈新見唐代宦官《杜英琦墓誌》疏證〉,《文博》3(西安,2014.3),頁50-53。
曾賢熙,〈唐宣宗與宦官〉,《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6(彰化,2010.11),頁59-86。
賀華,〈讀《楊玄略墓誌》〉,《碑林集刊》(西安,1996),頁115-118。
黃永年,〈「涇師之變」發微〉,《唐史論叢》1(西安,1987),頁163-201。
黃利平,〈唐京西北藩鎮述略〉,《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西安,1991),頁89-93。
黃洁瓊,〈唐代樞密使與神策中尉之比較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2(福州,2005),頁76-80。
黃修明,〈唐代後期的宦官典軍制度〉,《南充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南充,1988),頁107-112。
黃修明,〈唐代神策中尉考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5:6(天津,2002),頁29-35。
黃清連,〈忠武軍:唐代藩鎮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1(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3.3),頁89-134。
黃壽成,〈唐神策軍樂壽博野行營考〉,收入魏全瑞主編,《隋唐史論:牛致功教授八十華誕祝壽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頁213-217
黃樓,〈吐蕃尚延心以河、渭降唐事迹考略──兼論唐末高駢與宦官集團之關係〉,《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2:28(武漢,2012),頁202-213。
黃樓,〈唐代神策軍建中四年汝州「滬間之敗」史實考辨〉,《唐史論叢》20:1(西安,2015),頁170-178。
楊文春,〈論元和淮西戰爭的首功之臣〉,《殷都學刊》4(南陽,2012),頁47-50。
楊西雲,〈唐文宗除宦官與宦官專權政局〉,《歷史教學(高校版)》531:7(天津,2007),頁10-15。
董仲明,〈論唐代宦官對相權的侵奪〉,《哈爾濱學院學報》27:2(哈爾濱,2006.2),頁89-92。
賈憲保,〈「甘露之變」剖析〉,《唐史論叢》2(西安,1987),頁138-156。
賈憲保,〈唐代樞密使考略〉,《唐史論叢》1(西安,1987),頁215-227。
賈憲保,〈神策中尉與神策軍〉,《唐史論叢》(西安,1990),頁130-154。
雷家驥、黃淑梅,〈唐代宦官的婚姻與收養關係(上)──兼論宦官親屬關係對唐代政治的關係〉,《鵝湖月刊》3:2(臺北縣,1977.8),頁22-25;
雷家驥、黃淑梅,〈唐代宦官的婚姻與收養關係(下)──兼論宦官親屬關係對唐代政治的關係〉,《鵝湖月刊》3:3(臺北縣,1977.9),頁25-32。
趙沛,〈漢唐時期的宦官養子與宦官世家〉,《東岳論叢》26:4(濟南,2005),頁116-119。
趙沛,〈漢唐時期的宦官養子與宦官世家〉,《東岳論叢》26:4(濟南,2005),頁116-119。
趙雨樂,〈唐代飛龍廄與飛龍使〉,《史林》74:4(上海,1991),頁122-139。原文收錄自趙雨樂,〈唐代におてる內諸司使の構造──その成立時間と機構の初步整理──〉,《東洋史研究》50:4(京都:東洋史研究會,1992),頁116-163。
趙雨樂,〈唐末宮禁的終極防衛:神策五十四都的活動觀察〉,收入氏著,《從宮廷到戰場──中國中古與近世諸考察》,香港:中華書局,2007,頁161-182。
趙興元,〈宦官評價淺議〉,《吉林師範學院學報》2(吉林,1994),頁62-64。
齊勇鋒,〈唐中葉的削藩措置及其作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西安,1985),頁100-106。
齊勇鋒,〈說神策軍〉,《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2(西安,1983),頁94-102。
齊勇鋒,〈簡論李晟〉,《唐史論叢》(西安,1990),頁179-188。
樊文禮,〈唐代平盧淄青節度使略論〉,《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煙臺,1993),頁27-33
盧兆蔭,〈何文哲墓誌考釋──兼談隋唐時期在中國的中亞何國人〉,《考古》9(北京,1986.9),頁841-850。
蕭魯陽,〈駐馬店地區唐代方鎮割據的幾個問題〉,《駐馬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6:4(駐馬店,1991),頁89-96。
閻文儒,〈唐米繼芬墓誌考釋〉,《西北民族研究》5:2(蘭州,1989.2),頁154-160。
韓國磐,〈唐末五代的藩鎮割據〉,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頁308-320。
韓國磐,〈唐憲宗平定方鎮之亂的經濟條件〉,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頁321-335。
韓國磐,〈關於魏博鎮影響唐末五代政權遞嬗的社會經濟分析〉,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頁336-355。
羅彤華,〈唐代養子的類型及其禮法地位〉,《臺大歷史學報》53期(臺北,2013),頁1-51。
四、學位論文
尤志仁,〈唐代平盧淄青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0。
王治平,〈唐代北司四貴研究──以樞密使、神策中尉為核心之權力關係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仲亞東,〈唐代宦官諸使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李瑋,〈唐代神策軍的興衰──以宦官勢力消長為中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林至軒,〈從能臣到叛臣──高駢與唐末政局研究〉,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俞婷,〈唐文宗朝宦官勢力與中樞政局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
桂齊遜,〈唐代河東軍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奕亨,〈唐五代河南道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陳奕亨,〈國家政策與地域社會變動──唐五代忠武軍個案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陳素月,〈唐代監軍制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傅安良,〈唐代河北地區與中央政治關係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曾賢熙,〈唐代汴州──宣武軍節度使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黃樓,〈中晚唐宦官政治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9。
趙晨昕,〈唐代宦官權力的制度解析──以宦官墓誌及敦煌本《記室備要》為中心〉,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潘子正,〈唐僖宗朝前期(873-880)的政治角力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鬫大成,〈中晚唐藩鎮地方政府中央化之研究──以宣武軍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0153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德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魏宇漢zh_TW
dc.creator (作者) 魏宇漢zh_TW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Aug-2016 11:02:37 (UTC+8)-
dc.date.available 22-Aug-2016 11:02: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Aug-2016 11:02: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153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49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153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旨在考察安史亂後的唐帝國政治運作中,宦官如何與禁軍體系的將領建立關係。歷來的研究、評論指出唐之所以滅亡,宦官與藩鎮的影響甚深。藩鎮割據一方,使國家無法維持完整的局面。宦官則掌握軍權,影響政治決策,甚至擅立皇帝。宦官由於擔任禁軍統帥而擁有武力後盾,故能把持權柄。禁軍中,尤以神策軍地位最隆、待遇最優,然而宦官是否真有能力足以掌控一支規模達十餘萬的軍隊?實令筆者懷疑,遂以宦官、神策軍將領為核心進行探討。
本文立基於宦官以及神策軍的研究之上,試著從宦官以及禁軍將領的關係著手,探討二者間是否有密切往來,為求行文方便,筆者以「神策軍系將領」稱之。全文從宦官養子說開始論起,以為宦官養子的情形在中唐、晚唐大不相同。其次,探討神策軍將領的來源、入仕途徑,並且透過墓誌銘探討將領與宦官是否曾有地緣關係,抑或是有過來往。再次,探討神策軍將領派遣到各地擔任節度使後的發展,並透過中晚唐幾次重大戰役中,神策軍將領的參與情形,以考察其與宦官之關係。最後,則以永貞革新、甘露之變兩大事件做個案探討,證明宦官在軍中的影響力甚深。如此,方能從另一個側面瞭解中晚唐政治局勢之演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5
第三節 章節安排 22
第二章 宦官養子說的再探討 24
第一節 宦官的香火承嗣 25
第二節 唐玄宗以後的宦官家族 30
第三節 宦官養子人數的激增 41
第四節 宦官養子人數激增的成因 49
第五節 小結 59
第三章 神策軍系將領的選任方式與宦官關係 61
第一節 神策軍將領的出身 61
第二節 宦官對神策軍將領任用的影響 73
第三節 小結 88
第四章 神策軍系將領的派遣與運用 112
第一節 神策軍將領的外放與遷轉 112
第二節 用兵政策下的神策軍系將領 128
第三節 小結 158
第五章 宦官掌握神策軍之個案探討 173
第一節 永貞革新 173
第二節 甘露之變 187
第三節 小結 202
第六章 結論 213
徵引書目 230
zh_TW
dc.format.extent 315041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宦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養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假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策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策中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藩鎮zh_TW
dc.title (題名) 唐代神策軍系將領與宦官關係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s of Shen-ce Forces and Eunuchs in Tang Dynas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史料
唐‧白居易 著、朱金城 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唐‧李德裕 著,傅璇琮、周建國 校箋,《李德裕文集校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唐‧杜牧 著、吳在慶 校注,《杜牧集檕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唐‧長孫無忌 等撰,《唐律疏議》,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
唐‧韓愈,《順宗實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宋‧王欽若 等編,《冊府元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臺一版。
宋‧王溥,《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宋‧王讜 撰、周勛初 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2012。
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宋‧宋綬、宋敏求 等編,《唐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宋‧洪邁 著,孔凡禮 點校,《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
宋‧馬端臨 著,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
宋‧趙明誠,《金石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83。
明‧胡震亨 著、周本淳 點校,《唐音癸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王昶,《金石萃編》,臺北:國聯圖書,1977。
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萬斯同,〈唐將相大臣年表〉,收入王承略、劉心明 主編,《二十五史補編》第五卷,北京:清華大學,2012。
清‧董誥 等編,孫映逵 等點校,《全唐文》,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清‧趙翼 撰,曹光甫 校點,《廿二史劄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1。
不著人 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本,《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第二版。
田曉利主編,《長安新出墓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吳廷燮,《唐方鎮年表》,北京:中華書局,2003。
吳春、韓海梅、高本憲主編,《唐大明宮史料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一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二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三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六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四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
周紹良主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胡戟、榮新江主編,《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北京:北京大學,201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漢京文化,1987,景印一刷。
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北京:線裝書局,2007。
齊運通 主編,《洛陽新獲七朝墓誌》,北京:中華書局,2012。
二、專書
方積六,《黃巢起義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王守棟,《唐代宦官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王壽南,《唐代的宦官》,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04。
王壽南,《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1989。
王德權,《為士之道──中唐士人的自省風氣》,臺北:政大出版社,2012。
何永成,《唐代神策軍研究──兼論神策軍與中晚唐政局》,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0。
余衍福,《唐代藩鎮之亂》,臺中:聯邦書局,1980。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宋肅懿,《唐代長安之研究》,臺北:大立出版社,1983。
李碧妍,《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肖瑞峰、方堅銘、彭萬隆著,《晚唐政治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周偉洲,《唐代黨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英‧崔瑞德 編,《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張正田,《「中原」邊緣──唐代昭義軍研究》,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7。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增訂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張達志,《唐代後期藩鎮與州之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陳素月,《唐代監軍制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臺灣商務,1997。
湯承業,《唐武宗之安內攘外》,臺北:帕米爾書店,1973。
劉琴麗,《唐代武官選任制度初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盧向前,《唐代政治經濟史綜論──甘露之變研究及其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盧建榮,《咆哮彭城──唐代淮上軍民抗爭史(763-899)》,臺北,五南圖書,2008。
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
三、期刊論文
方震華,〈才兼文武的追求──唐代後期士人的軍事參與〉,《臺大歷史學報》50期(臺北,2012),頁1-31。
日野開三郎,〈中央政権の再強化と藩鎮統御〉,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一卷‧唐代藩鎮の支配体制》,頁111-146。
日野開三郎,〈唐末‧五代の廂虞候〉,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二十卷‧東洋史學研究》,東京:三一書房,1990,頁66-94。
日野開三郎,〈藩鎮の跋扈〉,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一卷‧唐代藩鎮の支配体制》(東京:三一書房,1990),頁90-110。
日野開三郎,〈藩鎮時代の軍制概観〉,收入氏著,《東洋史學論集‧第二十卷‧東洋史學研究》,頁53。
毛陽光,〈唐代藩鎮養子述論〉,《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7:5(河南,2001),頁52-55。
毛漢光,〈魏博二百年史論〉,收入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1990,頁323-390。
牛志平,〈宦官綜論〉,《海南師院學報》9:34(海南,1996),頁83-88。
牛志平,〈唐代宦官〉,《唐史論叢》(西安,1990),頁50-96。
牛志平,〈唐宦官年表〉,《唐史論叢》1(西安,1987),頁299-356
牛志平,〈略論歷代宦官專權的原因〉,《人文雜誌》5(西安,1985),92-95。
王永平,〈論樞密使與中晚唐宦官政制〉,《史學月刊》6(開封,1991),頁18-24。
王守棟,〈唐代神策軍中尉考〉,《德州學院學報》19:1(德州,2003.2),頁65-68。
王守棟,〈試論宦官對維繫唐中後期統治的作用〉,《德州學院學報》17:1(山東,2001.3),頁75-78。
王守棟、王瑞,〈論唐代宦官權勢與相權的消長〉,《德州學院學報》20:1(山東,2004.2),頁74-77。
王孫盈政,〈試論唐代後期宦官集團對中樞決策權的攫取〉,《蘭州學刊》(蘭州,2012),頁48-52。
王壽南,〈論晚唐裘甫之亂〉,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2004,頁279-317。
王鳳翔,〈晚唐五代李茂貞假子考論〉,《唐史論叢》1(西安,2009),頁281-287。
王賽時,〈論唐朝藩鎮軍隊的三級構成〉,《人文雜誌》4(西安,1986),頁123-128。
付先召,〈魏博鎮對唐後期政局的影響〉,《河南師範大學學報》38:6(新鄉,2011.11),頁141-145。
田玉英,〈關於王建假子的情況及王建與假子的關系蠡測──兼論前蜀宦官干政的緣起〉,《學術探索》,2009.05期(昆明,2009),頁103-108
任平,〈也讀唐《楊志廉墓誌》〉,《碑林集刊》10(西安,2004),頁65-68。
朱德軍,〈協調與制衡:中晚唐「一元雙頭」藩鎮體制下的監軍與藩帥──以中原藩鎮為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5(西安,2012.9),頁87-95。
何敦鏵,〈唐代宦官集團勢力及其在藩鎮監軍的影響〉,收入嚴耀中主編,《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頁58-71。
宋卿,〈唐代平盧節度使略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北京,2010),頁45-52。
岑仲勉,〈唐史中之望與貫〉,收入氏著,《唐史餘瀋》,弘文館出版社,1985.3,頁229-233。
李文才,〈簡論會昌時期的宦官〉,《史學集刊》1(長春,2012),頁30-34。
李向群,〈論中晚唐宦官專權之官制與內爭〉,《南都學壇》2(南陽,1988),頁53-57。
李志剛,〈「犄角之師,犬牙相制」戰略在唐後期南方藩鎮的實施〉,《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6:16(呼和浩特,2014),頁128-135。
李朋飛,〈論唐代宦官使職制度與唐後期宦官專權關係〉,《黑龍江史志》9(哈爾濱,2013),頁10-11。
李鴻賓,〈論唐代宮廷內外的胡人侍衛──從何文哲墓誌銘談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6(北京,1996),頁39-44。
杜文玉,〈唐代內諸司使考略〉,《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3(西安,1999.9),頁27-35。
杜文玉,〈唐代吳氏宦官家族研究〉,《唐史論叢》20(西安,2015),頁150-169。
杜文玉,〈唐代長安的宦官住宅與墳塋分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4(西安,1997),頁79-94。
杜文玉,〈唐代宦官《孫子成墓誌銘》考釋──以文直省、步驛使的考釋為中心〉,《唐史論叢》2(西安,2014),頁237-249。
杜文玉,〈唐代宦官的籍貫分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西安,1998),頁161-174。
杜文玉,〈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內部結構〉,《學術月刊》6(上海,2000),頁88-95。
杜文玉,〈唐代宦官劉光琦家族考〉,《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3(西安,2000.9),頁28-34。
杜文玉,〈關於唐內諸司使與威遠軍使研究的幾個問題〉,《河北學刊》3(石家莊,2011.3),頁44-48。
周玲,〈唐代《王宰墓誌》釋文校補〉,《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6:1(鄭州,2014.1),頁112-115。
林偉洲,〈中晚唐宦官權力結構之研究〉,《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4(彰化,2014),頁47-62。
邵明華,〈安史之亂後唐朝京西北邊防線的重建和鞏固〉,《社會科學輯刊》,173:6(瀋陽,2007),頁172-177。
柳思言,〈評所謂「永貞革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重慶,1981),頁23-27。
胡如雷,〈略談唐代宦官濫收假子的現象〉,《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北京,1996),頁31-32。
凍國棟、黃樓,〈唐宦官集團與大中政局〉,《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8:4(武漢,2005.7),頁450-456。
凍國棟、黃樓,〈唐德宗貞元末皇位之爭考辨〉,收入嚴耀中主編,《唐代國家與地域社會研究──中國唐史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1-27。
唐昌福,〈論唐中後期皇帝、朝臣、宦官之三角關係〉,《求索》10(長沙,2007.10),頁215-217。
唐雯,〈從新出王宰墓誌看墓誌書寫的虛美與隱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上海:2014),頁1-9。
孫永如,〈唐文宗朝中樞政局發微〉,《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揚州,1996),頁31-37。
孫永如,〈高駢史事考辨〉,《唐史論叢》5(西安,1990),頁208-222。
孫慧慶,〈唐代平盧節度使南遷之後瑣議〉,《北方文物》32:4(哈爾濱,1992),頁73-79
徐成,〈《唐重修內侍省碑》所見唐代宦官高品、內養制度考索〉,《中華文史論叢》116(上海,2014),頁141-170。
栗原益男,〈安史の乱と藩鎮体制の展開〉,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東京:汲古書院,2014,頁3-40。
栗原益男,〈唐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の性格──主として藩帥的支配権力との関連において〉,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頁159-192。
栗原益男,〈唐末の五代仮父子的結合における姓名と年齡〉,《東洋學報》38:4(東京,1955),頁61-88
栗原益男,〈唐末五代の仮父子的結合における姓名と年齡〉,收入氏著,《唐宋変革期の国家と社会》,頁193-222。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西安發現晚唐祆教徒的漢、婆羅鉢文合璧墓誌──唐蘇諒妻馬氏墓誌〉,《考古》9(西安,1969),頁458-462。
馬良懷,〈唐代宦官考述〉,《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4(廈門,1989),頁37-43。
馬俊民,〈唐代宦官專權與北軍、馬政的關係〉,《河北大學學報》4(保定,1987),頁115-120。
馬勇,〈唐德宗朝在長安西北地區的禦邊措施〉,《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4(昆明,2007),頁109-112
高瀨奈津子,〈第二次大戦後の唐代藩鎮研究〉,收入堀敏一,《唐末五代変革期の政治と経济》,東京:汲古書院,2002,頁225-253。
堀敏一,〈藩鎮親衛軍の権力構造──唐から五代へ〉,收入氏著,《唐末五代変革期の政治と経济》,頁34-98。
張文斌,〈唐代宦官養子制度探略〉,《雲夢學刊》4(岳陽,2002),頁42-43。
張正田,〈以「盧從史事件」昭義軍節度使對唐代的重要性──並論昭義地理形勢概況〉,《中正歷史學刊》3(嘉義,2000),頁305-330。
張全民,〈唐河東監軍使劉中禮墓誌考釋〉,《敦煌學輯刊》2(敦煌,2007),頁13-24。
張國剛,〈唐代的神策軍〉,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頁113-141。
張應橋,〈唐王宰墓誌考釋〉,《四川文物》4(成都,2013.4),頁39-46。
曹龍,〈唐神策軍步軍使李孝恭及夫人游氏墓誌考釋〉,《文博》6 (西安,2012.6),頁60-64。
郭紹林,〈甘露之變新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新鄉,2002),頁86-89。
陳忠凱,〈談蘇諒妻馬氏墓誌〉,《文博》1(西安,1991.1),頁110。
陳弱水,〈唐代長安的宦官社群──特論其與軍人的關係〉,《唐研究》15(北京,2009),頁171-198。
陳樂保,〈唐代宗至憲宗時期的西川節度使繼任危機與終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5:2(北京,2015),頁83-92。
陳瓊光,〈中唐永貞革新簡論〉,《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3:2(桂林,2002.6),頁43-47。
傅紹磊,〈宦官專權背景下的唐文宗朝翰林學士〉,《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12:2(成都,2010),頁41-46。
傅樂成,〈唐代宦官與藩鎮的關係〉,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2002,頁191-208。
傅樂成,〈迴紇馬與朔方兵──唐朝與迴紇外交關係的討論〉,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1977,頁305-317。
景亞鸝,〈略談唐代的宦官及宦官制度──從《梁守謙功德銘》及其《墓誌銘》說起〉,《碑林集刊》(西安,2000),頁240-244。
景亞鸝,〈新見唐代宦官《杜英琦墓誌》疏證〉,《文博》3(西安,2014.3),頁50-53。
曾賢熙,〈唐宣宗與宦官〉,《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6(彰化,2010.11),頁59-86。
賀華,〈讀《楊玄略墓誌》〉,《碑林集刊》(西安,1996),頁115-118。
黃永年,〈「涇師之變」發微〉,《唐史論叢》1(西安,1987),頁163-201。
黃利平,〈唐京西北藩鎮述略〉,《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西安,1991),頁89-93。
黃洁瓊,〈唐代樞密使與神策中尉之比較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2(福州,2005),頁76-80。
黃修明,〈唐代後期的宦官典軍制度〉,《南充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南充,1988),頁107-112。
黃修明,〈唐代神策中尉考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5:6(天津,2002),頁29-35。
黃清連,〈忠武軍:唐代藩鎮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1(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3.3),頁89-134。
黃壽成,〈唐神策軍樂壽博野行營考〉,收入魏全瑞主編,《隋唐史論:牛致功教授八十華誕祝壽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頁213-217
黃樓,〈吐蕃尚延心以河、渭降唐事迹考略──兼論唐末高駢與宦官集團之關係〉,《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2:28(武漢,2012),頁202-213。
黃樓,〈唐代神策軍建中四年汝州「滬間之敗」史實考辨〉,《唐史論叢》20:1(西安,2015),頁170-178。
楊文春,〈論元和淮西戰爭的首功之臣〉,《殷都學刊》4(南陽,2012),頁47-50。
楊西雲,〈唐文宗除宦官與宦官專權政局〉,《歷史教學(高校版)》531:7(天津,2007),頁10-15。
董仲明,〈論唐代宦官對相權的侵奪〉,《哈爾濱學院學報》27:2(哈爾濱,2006.2),頁89-92。
賈憲保,〈「甘露之變」剖析〉,《唐史論叢》2(西安,1987),頁138-156。
賈憲保,〈唐代樞密使考略〉,《唐史論叢》1(西安,1987),頁215-227。
賈憲保,〈神策中尉與神策軍〉,《唐史論叢》(西安,1990),頁130-154。
雷家驥、黃淑梅,〈唐代宦官的婚姻與收養關係(上)──兼論宦官親屬關係對唐代政治的關係〉,《鵝湖月刊》3:2(臺北縣,1977.8),頁22-25;
雷家驥、黃淑梅,〈唐代宦官的婚姻與收養關係(下)──兼論宦官親屬關係對唐代政治的關係〉,《鵝湖月刊》3:3(臺北縣,1977.9),頁25-32。
趙沛,〈漢唐時期的宦官養子與宦官世家〉,《東岳論叢》26:4(濟南,2005),頁116-119。
趙沛,〈漢唐時期的宦官養子與宦官世家〉,《東岳論叢》26:4(濟南,2005),頁116-119。
趙雨樂,〈唐代飛龍廄與飛龍使〉,《史林》74:4(上海,1991),頁122-139。原文收錄自趙雨樂,〈唐代におてる內諸司使の構造──その成立時間と機構の初步整理──〉,《東洋史研究》50:4(京都:東洋史研究會,1992),頁116-163。
趙雨樂,〈唐末宮禁的終極防衛:神策五十四都的活動觀察〉,收入氏著,《從宮廷到戰場──中國中古與近世諸考察》,香港:中華書局,2007,頁161-182。
趙興元,〈宦官評價淺議〉,《吉林師範學院學報》2(吉林,1994),頁62-64。
齊勇鋒,〈唐中葉的削藩措置及其作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西安,1985),頁100-106。
齊勇鋒,〈說神策軍〉,《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2(西安,1983),頁94-102。
齊勇鋒,〈簡論李晟〉,《唐史論叢》(西安,1990),頁179-188。
樊文禮,〈唐代平盧淄青節度使略論〉,《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煙臺,1993),頁27-33
盧兆蔭,〈何文哲墓誌考釋──兼談隋唐時期在中國的中亞何國人〉,《考古》9(北京,1986.9),頁841-850。
蕭魯陽,〈駐馬店地區唐代方鎮割據的幾個問題〉,《駐馬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6:4(駐馬店,1991),頁89-96。
閻文儒,〈唐米繼芬墓誌考釋〉,《西北民族研究》5:2(蘭州,1989.2),頁154-160。
韓國磐,〈唐末五代的藩鎮割據〉,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頁308-320。
韓國磐,〈唐憲宗平定方鎮之亂的經濟條件〉,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頁321-335。
韓國磐,〈關於魏博鎮影響唐末五代政權遞嬗的社會經濟分析〉,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頁336-355。
羅彤華,〈唐代養子的類型及其禮法地位〉,《臺大歷史學報》53期(臺北,2013),頁1-51。
四、學位論文
尤志仁,〈唐代平盧淄青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0。
王治平,〈唐代北司四貴研究──以樞密使、神策中尉為核心之權力關係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仲亞東,〈唐代宦官諸使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李瑋,〈唐代神策軍的興衰──以宦官勢力消長為中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林至軒,〈從能臣到叛臣──高駢與唐末政局研究〉,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俞婷,〈唐文宗朝宦官勢力與中樞政局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
桂齊遜,〈唐代河東軍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奕亨,〈唐五代河南道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陳奕亨,〈國家政策與地域社會變動──唐五代忠武軍個案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陳素月,〈唐代監軍制度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傅安良,〈唐代河北地區與中央政治關係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曾賢熙,〈唐代汴州──宣武軍節度使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黃樓,〈中晚唐宦官政治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9。
趙晨昕,〈唐代宦官權力的制度解析──以宦官墓誌及敦煌本《記室備要》為中心〉,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潘子正,〈唐僖宗朝前期(873-880)的政治角力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鬫大成,〈中晚唐藩鎮地方政府中央化之研究──以宣武軍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