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陳炯明與聯省自治運動
Chen Jiong-ming and 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
作者 劉妤榕
Liu, Yu Rong
貢獻者 劉維開
Liu, Wei Kai
劉妤榕
Liu, Yu Rong
關鍵詞 陳炯明
聯省自治
地方自治
無政府主義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2-Aug-2016 11:02:52 (UTC+8)
摘要 從清末到民國初建時期,正是傳統與西化雜糅,各種各樣西方政治思想紛至沓來的時期,各方勢力對於如何打造一個新國家各有看法,然而「立憲」卻是大部分知識分子追求的理想。從清末預備立憲到民國初年幾次國會議定憲法草案,為了憲法的問題,政局始終擾攘不斷;1917年開始的護法運動,南北兩政府的對立更使憲法難以完成與實施,於是聯省自治運動興起,期望透過各省先行制定省憲,完成省內自治,再由各省聯合組織聯省政府,完成統一目標。
陳炯明經歷清末民初時期立憲與革命的思潮,以廣東諮議局諮議員的身分參與了清末預備立憲與籌備地方自治,始終堅信地方自治是立憲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中國同盟會的一員,參與了在廣州的黃花崗之役,並接觸了因革命受阻而流行於同盟會內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中的自由、平等的價值常在其詩、文中流露,然而,追求改革、進步才是他一貫不變的理想,也只有不斷透過行動才能達成,這些想法最終匯聚成當時盛行的聯省自治思想中,並形成其有別於其它各省的聯省自治行動。
聯省自治運動的興起有著自清末以來地方主義日益高漲的背景,自民初以來各省獨立態勢的加劇與南北軍閥之間的合縱連橫局勢。初由政學名流興起的學理討論,漸及於輿論的支持,而有地方實力派的提倡與實踐,促成部分省憲的討論,甚至將地方制度與聯邦制度等內容均明確納入國家憲法的討論之中。陳炯明與聯省自治運動的衰退恐與局勢密切相關,聯省自治運動的精神即在互不干預之下的合作,然而廣州正式政府的北伐行動受到宣告自治的各省反對,陳炯明也因支持聯省自治反對,孫中山親自北伐形同與陳炯明分道揚鑣。北伐失利後回師廣東,陳炯明辭職下野激起了粵軍發動政變,孫陳分裂造成廣東內亂,北伐與聯省自治均陷入停頓。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1. 王聿均訪問,謝文孫紀錄,郭廷以校閱,《莫紀彭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辛亥革命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有關陳炯明資料》,1965年油印本。
4. 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編纂委員會編,《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陳炯明與粵軍研究史料》,汕尾: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編纂委員會,1993。
5. 吳宗慈,〈護法計程〉,《革命文獻》,臺北:正中經售,1958,第51輯。
6. 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2冊,臺北:正中書局,1970。
7.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
8. 胡適編,《努力週報》,北京:岳麓書社,1999,轉引自《中國近代期刊影印叢刊之二》,卷18。
9.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第19輯。
10. 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下冊,臺北:中華書局,1979。
11. 廣東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粵軍史實紀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
12.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編《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49冊。
13. 廣東省檔案館編譯,《孫中山與廣東—廣東省檔案館庫藏海關檔案選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14. 李希泌、曾業英、徐輝琪編,《護國運動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15.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3卷。
16. 林志鈞、畢佀、鍾凜之,〈陳炯明倡行聯省自治及民選縣長見聞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廣東省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合編《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17. 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集(增訂本)》,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18. 段云章、沈曉敏編著,《孫文與陳炯明史事編年》,廣州:廣東人民,2003。
19. 張栴、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十年間時論選》,北京︰三聯書店,1963。
20. 張國燾,《我的回憶》,北京: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
21. 梁漱溟,《我的自學小史》,收入《自述五種》,臺北︰龍文出版社,1980。
22. 梁啟超,《新民叢報》,北京:中華書局,2008,中國近代期刊彙刊第二輯,7卷,40—41合刊本,5745—5761。
23. 陳三井編《勤工儉學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81,中國現代史史料選輯第二輯。
24. 陳定炎,《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臺北:李敖出版社,1995。
25. 孫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6卷。
26. 孫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5卷。
27. 胡春惠編,《民國憲政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78。
28. 胡漢民,〈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3,第3輯。
29. 葛懋春、蔣俊、李興芝編《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30. 劉師復,《劉師復文集》,臺北:帕米爾書店,1980。
31. 魯直之、李睡仙、謝盛之,《陳炯明叛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
32. 鄒魯,《回顧錄》,湖南:岳麓書社,2000,舊籍新刊叢書。
33.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
34. 廖仲愷、何香凝著,尚明軒、余炎光等編,《雙清文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5.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增訂本)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
36. 秦孝儀編,《國父全集》第5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37. 黃興、胡漢民,〈廣州三月二十九之役報告書〉,《革命文獻》,第67輯,268—285。
38. 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長沙)大公報》,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
39. 《東方雜誌》
40. 《民國日報(上海)》
(二) 專書
1. 丁文江,《廣東軍事紀》,北京:中華書局,2007,近代史料筆記叢刊。
2. 丁旭光,《近代中國地方自治研究》,廣州:廣州出版社,1993。
3. 丁致聘編,《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上海:國立編譯館,1935。
4. 王德志,《民國憲政思潮研究》,山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5. 李怡,《近代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潮與中國傳統文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6.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59。
7. 李達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運動》,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8. 仲崇親,《中國憲法的變遷與成長》,臺北:幼獅,1995。
9. 呂芳上,《朱執信與中國革命》,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8。
10. 周葉中、江國華,《自下而上的立憲嘗試—省憲評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11. 林茂生、王維禮、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1919—1949年)》,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12. 彼得‧克魯泡特金(PIETRO KROPOTKIN)著,朱洗譯,《互助論》,臺北:帕米爾書店,1980。
13. 段云章、沈曉敏、倪俊明編著,《歷有爭議的陳炯明》,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14.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5. 洪德先,《民國初期的無政府主義運動(1912~1931)》,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
16. 高軍、王檜林、楊樹標編,《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7. 馬小泉,《家與社會—清末地方自治與憲政改革》,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18. 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
19.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臺北︰聯經,2007。
20.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香港:三聯書店,1983。
21. 陳定炎、高宗魯,《一宗現代史實大翻案-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的恩怨真相》,香港:吳興記書報社,1997。
22. 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臺北:商務印書館,1970。
23. 謝從高,《聯省自治思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4. Jean Chesneaux,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 1920—1923: Modern China’s Search for a Political For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中譯引自:張瑞德譯,〈聯省自治運動(1920—1923)〉,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1980,第五輯。
(三) 論文
1. 王續添,〈地方主義、聯邦主義與新國家構建中的制度選擇—考察1910年代中國政治的一個視角〉,《1910年代的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32—143。
2. 王奧,〈陳炯明憲政思想研究〉,(長沙:湖南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13)。
3. 史耀清,〈我國憲法與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收入張其昀編《中華民國憲法研究論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1971),119—121。
4. 任玥、袁剛,〈陳炯明“聯省自治”思想淺析〉,《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012.9)5,9—13。
5. 安井伸介,〈中國無政府主義、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探悉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中的一種思維模式〉,《政治科學論叢》59(103.3):14—19。
6. 呂芳上,〈孫中山、蔣介石與陳炯明的關係(1918—1922)—由《蔣介石日記》〉,陳明銶、饒美蛟編《嶺南近代史論—廣東與粵港關係1900—1938》,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56—57。
7. 李繼鋒,〈分合之際:二十年代初省憲運動的背景分析〉,《民國檔案》3(1996):94—95。
8. 吳幼彭,〈陳炯明率粵軍回粵、援桂及叛孫〉,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選輯》(美國Virginia:中國研究資料中心,199?,據1962年版複印),59—61。
9. 周麗卿,〈政治、權力與批判:民初劉師復派無政府團體的抵抗與追求〉,《國史館館刊》42(2014.12):1—30。
10. 郭廷以、沈雲龍校閱,謝文孫紀錄,〈聯省自治前後—湖南參議會趙恆惕議長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1989.10):61、66。
11. 郭稼,〈閩南護法區與漳州《閩星》報〉,《漳州文史資料選輯》(美國Virginia:中國研究中心,199?,據1982年版複印),第8輯,122—124。
12. 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的理想與道路—以民主聯邦制為考察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8(2008.5):79。
13. 徐保安,〈清末地方官員學堂教育述論〉,《近代史研究》1(2008):12。
14. 耿云志,〈清末資產階級立憲派與諮議局〉,《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1183—1230。
15. 張世瑛,〈陳炯明研究—以孫陳關係為中心的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6. 曾慶榴,〈無政府主義與廣州共產黨之源〉,《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25(2011.6):91。
17. 曾慶榴,〈陳獨秀陳炯明關係縱橫談—答《廣東黨史》編者問〉,《廣東黨史》(2010.4):16。
18. 陳曼玲,〈陳炯明與粵軍(一九一七〜一九二五)〉,(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185—214。
19. 陳敏,〈陳炯明的“聯省自治”及其與孫中山的衝突〉,《近代史研究》1(1989):190—198。
20. 陳惠芬,〈民初桂系治粵時期的廣東省議會〉,《師大歷史學報》,45(2011.06),141—145。
21. 喬忠榮,〈陳炯明與蔣介石〉,《民國檔案》1(1994):106—108。
22. 盧玉華,〈陳獨秀與陳炯明關係探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0(2011.4):72—73。
23. 盧兆興,〈陳炯明「聯省自治」的政治涵義〉,陳明銶、饒美蛟編《嶺南近代史論—廣東與粵港關係1900—1938》(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129—141。
24. 鍾德貽,〈陳炯明在廣東〉,《近代史資料》,20(1958)3,74。
25. 韓勝朝,〈聯省自治緣起探析〉,《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20.4(2000.7):22。
26. 羅歆宏,〈陳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3)。
27. 鵜崎鷺城,李吉奎譯,〈孫文與陳炯明〉,《日本與日本人》(1922.10):46。
28. 戴昌橋、江遠山、姚榮杰,〈在國家與地域之間:論陳炯明的國家建設思想〉,《東岳論叢》32(2011.7),第7號:125—129。
29. 謝燕章,〈致力於婦女解放運動的黃碧魂〉,《廣州文史》46:28—36。
30. 蘇愛榮,〈試論清末廣東諮議局的性質〉,《廣州大學學報》,1,3(2004):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991530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15300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維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u, Wei Ka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妤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Yu Ro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妤榕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Yu Ro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Aug-2016 11:02:52 (UTC+8)-
dc.date.available 22-Aug-2016 11:02: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Aug-2016 11:02: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915300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49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15300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從清末到民國初建時期,正是傳統與西化雜糅,各種各樣西方政治思想紛至沓來的時期,各方勢力對於如何打造一個新國家各有看法,然而「立憲」卻是大部分知識分子追求的理想。從清末預備立憲到民國初年幾次國會議定憲法草案,為了憲法的問題,政局始終擾攘不斷;1917年開始的護法運動,南北兩政府的對立更使憲法難以完成與實施,於是聯省自治運動興起,期望透過各省先行制定省憲,完成省內自治,再由各省聯合組織聯省政府,完成統一目標。
陳炯明經歷清末民初時期立憲與革命的思潮,以廣東諮議局諮議員的身分參與了清末預備立憲與籌備地方自治,始終堅信地方自治是立憲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中國同盟會的一員,參與了在廣州的黃花崗之役,並接觸了因革命受阻而流行於同盟會內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中的自由、平等的價值常在其詩、文中流露,然而,追求改革、進步才是他一貫不變的理想,也只有不斷透過行動才能達成,這些想法最終匯聚成當時盛行的聯省自治思想中,並形成其有別於其它各省的聯省自治行動。
聯省自治運動的興起有著自清末以來地方主義日益高漲的背景,自民初以來各省獨立態勢的加劇與南北軍閥之間的合縱連橫局勢。初由政學名流興起的學理討論,漸及於輿論的支持,而有地方實力派的提倡與實踐,促成部分省憲的討論,甚至將地方制度與聯邦制度等內容均明確納入國家憲法的討論之中。陳炯明與聯省自治運動的衰退恐與局勢密切相關,聯省自治運動的精神即在互不干預之下的合作,然而廣州正式政府的北伐行動受到宣告自治的各省反對,陳炯明也因支持聯省自治反對,孫中山親自北伐形同與陳炯明分道揚鑣。北伐失利後回師廣東,陳炯明辭職下野激起了粵軍發動政變,孫陳分裂造成廣東內亂,北伐與聯省自治均陷入停頓。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一、 前言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文獻回顧 2
(三) 研究方法與文章架構 6

二、 早期經歷與地方自治主張 9
(一) 廣東法政學堂與諮議局的經歷 9
1. 考入廣東法政學堂 9
2. 由司選員到廣東省諮議局諮議員 10
(二) 初任廣東都督時期 14
(三) 粵軍回粵後的地方自治落實 16
1. 完善地方行政與法規 17
2. 民選縣知事與縣議員 19
(四) 地方自治政策與聯省自治關係 22

三、 無政府主義社團與思想 25
(一) 支那暗殺團的經歷 25
(二) 漳州時期與《閩星》的試驗 28
(三) 無政府主義者支持下的聯省自治 32
1. 晦鳴學舍舊友 33
2. 革命黨內的無政府主義者 35
3. 廣東共產小組與聯省自治 37

四、 陳炯明的地方與中央關係論述 41
(一) 民初聯邦思潮的影響 41
(二) 粵人治粵與臨時政府的成立 43
(三) 《廣東省憲法草案》、《建設方略》與《中國統一芻議》 48

五、 聯省自治運動與北伐 53
(一) 北伐受挫 53
1. 唐繼堯返回雲南 56
2. 趙恆惕拒絕借道 57
3. 改道伐贛 58
(二) 西南勢力的分裂:孫陳分裂 59

六、 結論 63

七、 徵引書目 69
(一) 史料 69
(二) 專書 70
(三) 論文 71
zh_TW
dc.format.extent 630873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15300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陳炯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聯省自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自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無政府主義zh_TW
dc.title (題名) 陳炯明與聯省自治運動zh_TW
dc.title (題名) Chen Jiong-ming and 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1. 王聿均訪問,謝文孫紀錄,郭廷以校閱,《莫紀彭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辛亥革命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有關陳炯明資料》,1965年油印本。
4. 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編纂委員會編,《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陳炯明與粵軍研究史料》,汕尾: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編纂委員會,1993。
5. 吳宗慈,〈護法計程〉,《革命文獻》,臺北:正中經售,1958,第51輯。
6. 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2冊,臺北:正中書局,1970。
7.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
8. 胡適編,《努力週報》,北京:岳麓書社,1999,轉引自《中國近代期刊影印叢刊之二》,卷18。
9.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第19輯。
10. 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下冊,臺北:中華書局,1979。
11. 廣東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粵軍史實紀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
12.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編《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49冊。
13. 廣東省檔案館編譯,《孫中山與廣東—廣東省檔案館庫藏海關檔案選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14. 李希泌、曾業英、徐輝琪編,《護國運動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15.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3卷。
16. 林志鈞、畢佀、鍾凜之,〈陳炯明倡行聯省自治及民選縣長見聞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廣東省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合編《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17. 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集(增訂本)》,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18. 段云章、沈曉敏編著,《孫文與陳炯明史事編年》,廣州:廣東人民,2003。
19. 張栴、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十年間時論選》,北京︰三聯書店,1963。
20. 張國燾,《我的回憶》,北京: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
21. 梁漱溟,《我的自學小史》,收入《自述五種》,臺北︰龍文出版社,1980。
22. 梁啟超,《新民叢報》,北京:中華書局,2008,中國近代期刊彙刊第二輯,7卷,40—41合刊本,5745—5761。
23. 陳三井編《勤工儉學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81,中國現代史史料選輯第二輯。
24. 陳定炎,《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臺北:李敖出版社,1995。
25. 孫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6卷。
26. 孫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5卷。
27. 胡春惠編,《民國憲政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78。
28. 胡漢民,〈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3,第3輯。
29. 葛懋春、蔣俊、李興芝編《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30. 劉師復,《劉師復文集》,臺北:帕米爾書店,1980。
31. 魯直之、李睡仙、謝盛之,《陳炯明叛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
32. 鄒魯,《回顧錄》,湖南:岳麓書社,2000,舊籍新刊叢書。
33.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
34. 廖仲愷、何香凝著,尚明軒、余炎光等編,《雙清文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5.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增訂本)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
36. 秦孝儀編,《國父全集》第5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37. 黃興、胡漢民,〈廣州三月二十九之役報告書〉,《革命文獻》,第67輯,268—285。
38. 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長沙)大公報》,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
39. 《東方雜誌》
40. 《民國日報(上海)》
(二) 專書
1. 丁文江,《廣東軍事紀》,北京:中華書局,2007,近代史料筆記叢刊。
2. 丁旭光,《近代中國地方自治研究》,廣州:廣州出版社,1993。
3. 丁致聘編,《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上海:國立編譯館,1935。
4. 王德志,《民國憲政思潮研究》,山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5. 李怡,《近代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潮與中國傳統文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6.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59。
7. 李達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運動》,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8. 仲崇親,《中國憲法的變遷與成長》,臺北:幼獅,1995。
9. 呂芳上,《朱執信與中國革命》,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8。
10. 周葉中、江國華,《自下而上的立憲嘗試—省憲評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11. 林茂生、王維禮、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1919—1949年)》,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12. 彼得‧克魯泡特金(PIETRO KROPOTKIN)著,朱洗譯,《互助論》,臺北:帕米爾書店,1980。
13. 段云章、沈曉敏、倪俊明編著,《歷有爭議的陳炯明》,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14.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5. 洪德先,《民國初期的無政府主義運動(1912~1931)》,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
16. 高軍、王檜林、楊樹標編,《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7. 馬小泉,《家與社會—清末地方自治與憲政改革》,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18. 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
19.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臺北︰聯經,2007。
20.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香港:三聯書店,1983。
21. 陳定炎、高宗魯,《一宗現代史實大翻案-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的恩怨真相》,香港:吳興記書報社,1997。
22. 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臺北:商務印書館,1970。
23. 謝從高,《聯省自治思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4. Jean Chesneaux,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 1920—1923: Modern China’s Search for a Political For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中譯引自:張瑞德譯,〈聯省自治運動(1920—1923)〉,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1980,第五輯。
(三) 論文
1. 王續添,〈地方主義、聯邦主義與新國家構建中的制度選擇—考察1910年代中國政治的一個視角〉,《1910年代的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32—143。
2. 王奧,〈陳炯明憲政思想研究〉,(長沙:湖南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13)。
3. 史耀清,〈我國憲法與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收入張其昀編《中華民國憲法研究論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1971),119—121。
4. 任玥、袁剛,〈陳炯明“聯省自治”思想淺析〉,《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012.9)5,9—13。
5. 安井伸介,〈中國無政府主義、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探悉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中的一種思維模式〉,《政治科學論叢》59(103.3):14—19。
6. 呂芳上,〈孫中山、蔣介石與陳炯明的關係(1918—1922)—由《蔣介石日記》〉,陳明銶、饒美蛟編《嶺南近代史論—廣東與粵港關係1900—1938》,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56—57。
7. 李繼鋒,〈分合之際:二十年代初省憲運動的背景分析〉,《民國檔案》3(1996):94—95。
8. 吳幼彭,〈陳炯明率粵軍回粵、援桂及叛孫〉,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選輯》(美國Virginia:中國研究資料中心,199?,據1962年版複印),59—61。
9. 周麗卿,〈政治、權力與批判:民初劉師復派無政府團體的抵抗與追求〉,《國史館館刊》42(2014.12):1—30。
10. 郭廷以、沈雲龍校閱,謝文孫紀錄,〈聯省自治前後—湖南參議會趙恆惕議長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1989.10):61、66。
11. 郭稼,〈閩南護法區與漳州《閩星》報〉,《漳州文史資料選輯》(美國Virginia:中國研究中心,199?,據1982年版複印),第8輯,122—124。
12. 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的理想與道路—以民主聯邦制為考察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8(2008.5):79。
13. 徐保安,〈清末地方官員學堂教育述論〉,《近代史研究》1(2008):12。
14. 耿云志,〈清末資產階級立憲派與諮議局〉,《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1183—1230。
15. 張世瑛,〈陳炯明研究—以孫陳關係為中心的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6. 曾慶榴,〈無政府主義與廣州共產黨之源〉,《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25(2011.6):91。
17. 曾慶榴,〈陳獨秀陳炯明關係縱橫談—答《廣東黨史》編者問〉,《廣東黨史》(2010.4):16。
18. 陳曼玲,〈陳炯明與粵軍(一九一七〜一九二五)〉,(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185—214。
19. 陳敏,〈陳炯明的“聯省自治”及其與孫中山的衝突〉,《近代史研究》1(1989):190—198。
20. 陳惠芬,〈民初桂系治粵時期的廣東省議會〉,《師大歷史學報》,45(2011.06),141—145。
21. 喬忠榮,〈陳炯明與蔣介石〉,《民國檔案》1(1994):106—108。
22. 盧玉華,〈陳獨秀與陳炯明關係探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0(2011.4):72—73。
23. 盧兆興,〈陳炯明「聯省自治」的政治涵義〉,陳明銶、饒美蛟編《嶺南近代史論—廣東與粵港關係1900—1938》(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129—141。
24. 鍾德貽,〈陳炯明在廣東〉,《近代史資料》,20(1958)3,74。
25. 韓勝朝,〈聯省自治緣起探析〉,《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20.4(2000.7):22。
26. 羅歆宏,〈陳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3)。
27. 鵜崎鷺城,李吉奎譯,〈孫文與陳炯明〉,《日本與日本人》(1922.10):46。
28. 戴昌橋、江遠山、姚榮杰,〈在國家與地域之間:論陳炯明的國家建設思想〉,《東岳論叢》32(2011.7),第7號:125—129。
29. 謝燕章,〈致力於婦女解放運動的黃碧魂〉,《廣州文史》46:28—36。
30. 蘇愛榮,〈試論清末廣東諮議局的性質〉,《廣州大學學報》,1,3(2004):1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