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 | 日本大學初級華語教材分析與研究 An Analysi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Beginner level for Japanese Students of University |
Creator | 吳昱錡 |
Contributor | 林桂如 吳昱錡 |
Key Words | 國別化 快樂學漢語 華語教材 日本初級華語 |
Date | 2016 |
Date Issued | 2-Sep-2016 00:13:04 (UTC+8) |
Summary | 由於學華語的風潮興起,將華語列為外語能力選擇的人與日俱增。據教育部統計,來臺學華語人數及其國別,日本來臺人數幾乎是逐年穩定成長,人數總量排名總名列前茅,這突顯對日華語教學市場的重要性與發展性。 近年因各國學華語人數日益增加,學者開始致力推廣華語教材國別化,希望藉著加強教材針對性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但目前臺灣所使用的華語教材仍以通用性教材為主,或較多針對具英語背景國家的華語學習者而寫的教材,就日本學生而言,其實無法符合其需求。另在相關研究方面,臺灣針對華語教材的研究亦不多,有鑒於此,本研究首就編寫原則評析日本當地華語教材,對象為日本具代表性之早稻田大學漢語課程初級華語教材,以及日本當地大學所使用的市售華語教材郁文堂《ゆうゆう中國語》與好文出版社《初級中國語課本》。並與目前臺灣華語教材《當代中文課程》第一冊及《これで大丈夫! 中国語--日常生活で使える中国語》比照分析,評析其優缺及特點,並以此結果設計教材,最後再以問卷調查及自評表評析自編教材,以期提供臺灣發展對日華語教材編寫些許參考,希冀對臺灣在國別化華語教材領域的發展上有一貢獻。 |
參考文獻 | 中文 王克先,《學習心理學》,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王士元編輯;林幼菁翻譯:《語言湧現:發展與演化》,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8年。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年。 吳麗君:《日本學生漢語習得偏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林秀惠:《對外華語教材研發》,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陳昌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金蘭:《實用華語文教材教法》,臺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 陸儉明:《面臨新世紀挑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楊德峰:《日本人學漢語常見語法錯誤釋疑》,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蔡雅薰:《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 鄭昭明,《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E. D. Gagne, C. W. Yekovich, F. R. Yekovich著;岳修平譯,《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英文 Marianne Celce-Murcia, editor.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Boston, Mass. : Heinle & Heinle, 2001. Judith Green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a cognitive approach. Philadelphia :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5. 期刊、碩/博論(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中文 王順洪:〈近十年來日本的漢語教科書〉,《語言教學與研究》3,1991年,頁143-151。 方環海:〈語言知識的認知特性與教材的編寫策略〉,《海外華文教育》3,2010年,頁15-22。 石汝杰:〈日本的漢語教科書及其出版情況介紹〉,《世界漢語教學》2,2004年,頁105-109。 玄美蘭:〈日本留學生漢語“了”字句偏誤分析〉,《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2011年,頁118-121。 朱川:〈漢日語音對比實驗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4,1984年。 任遠:〈新一代基礎漢語教材編寫理論與編寫實踐〉,《語言與教學研究》2,1995年,頁82-94。 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的基本理論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概論》,2009年,頁134-182。 李更新、程相文、譚敬訓、劉希明、王碧霞:〈編寫高級漢語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4,1983年,頁68-78。 佟秉正:〈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1991年。 杜君燕:〈日本漢語教學中的漢字問題〉,《世界漢語教學》,3,1994年,頁67-73。 余維:〈日、漢語音對比分析與漢語語音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4,1995年,頁123-140。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2,1993年,頁206-219。 呂文華:〈漢語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擇和編排〉,《語言教學與研究》3,1987年,頁25-30。 呂文華:〈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世界漢語教學》4,2002年,頁86-95。 呂承儒、張秋容:〈對外華語教學漢、日語漢字之對比分析與對日漢字教學〉,《育達人文社會學報》,10,2013年,頁175-205。 吳驍婷:《日本學生漢語詞語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上海:復旦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2010年。 肖路:〈從學習者的角度談高級精讀教材編寫〉,《語言教學與研究》1,2005年。 林敏、吳勇毅:〈對外漢語教材評估:學習者的視角〉。《漢語研究與應用》4,2006年,頁218-234。 周雪林、何兆熊:〈《新編英語教程》調查報告〉,《外語界》1,1997年,頁38-45。 津田量:〈日本漢語教材綜合研究及分析〉,《漢語學習》2,2010年,頁105-112。 洪淑慧:《臺日基礎華語教材之比較研究—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與《語學三十六景【中國語入門】》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9年。 徐昌火:〈基於 CEFR 的國別化中文教材編寫芻議〉,《華語文教學研究》,4,2012年,頁1-16。 張英:〈語義與文化—兼析日本漢語教材〉,《漢語學習》6,1999年,頁45-51。 張英:〈語用與文化—兼析日本漢語教材〉,《語用與文化》3,2000年,頁50-56。 張英:〈日本漢語教材及分析〉,《漢語學習》3,2001年,頁61-69。 張全真:〈《中國語會話(入門篇)》(試用)圍繞交際功能的話題及相關語法專案設計兼與日本近年來刊行的中國語教材之比較研究〉,《言語文化研究》1,2009年,頁183-195。 張軼歐:〈日本大學生漢語學習語法實例偏誤分析:以初級學習階段為中心〉,《関西大学外国語教育研究機構》14,2015,頁91-105。 陳珊珊:〈《亞細亞言語集》與十九世紀日本中國語教育〉,《漢語學習》6,2005年,頁64-68。 陳琴:《中日漢語教材漢字設計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未出版,2007年。 陳慶華:《日籍學習者華語發音之偏誤分析矯正與教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崔蕾:〈《漢語教程》與《你好》課文編寫比較分析及思考〉,《語文學刊》4,2015,頁1 - 6。 梁竣瓘:〈在語言學習中理解異文化--日本初級中國語教材文化項目編入現況考察〉,《中原華語文學報》12,2013年,頁45-65。 程相文:〈對外漢語教材的創新〉,《語言文字應用》4,2001,頁36 - 42。 曾金金 古川千春:〈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數位聲調教學初探—以初級日籍生為對象〉,《第八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2006年,頁89-107 湯慧芹:〈日籍華裔學生漢字書寫及漢語詞彙應用偏誤分析及在對日華語教材教法上的建議〉,《中原華語文學報》13,2014,頁53-78。 楊慶華:〈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語言教學與研究》4,1995年,頁4-7。 趙賢州:〈建國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報告〉,《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1988年,頁590-604。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論〉。《世界漢語教學》2,1997年,頁54-61。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與教學研究》3,1998年,頁16-19。 蔡喬育:〈日籍華裔學生漢字書寫及漢語詞彙應用偏誤分析及在對日華語教材教法上的建議〉,《中原華語文學報》13,2014,頁53-78。 劉珣:〈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1,1994年,頁58-68。 鄭通濤、方環海、張涵:〈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趨勢〉,《海外華文教育》1,2010年,頁1 - 8。 鄧恩明:〈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的心理學思考〉,《語言文字應用》2,1998年,頁56-62。 樂大維:《初級日本華語教材語法點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韓越:〈論日本學生的母語負遷移及其對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999,頁90-93。 輿水優:〈日本學生常犯的語法錯誤〉,《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1988年。 蘇弘:《日本《快樂學漢語說漢語》系列漢語會話教材的考察》,廣州:中山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未出版,2012年。 英文 Ausubel, D.P.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See also, Ausubel,1968. Daoud, A.M. & Celce-Murcia, M.‘Selecting and evaluating textbooks’.In Celce-Murcia, M. & McIntosh, L. (Eds.)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79. McDonough, J. and C.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Oxford: Blackwell. 1993. Skierso, A. “Textbook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2nd edition). Ed. Marianne Celce-Muricia. Boston: Heinle&;Heinle Publishers, 432-453, 1991.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201-231,(1972) 日文 小林以久:〈中囯語教育のなかの漢字—日本人學習者の誤りやすい現代漢語通用字〉,《日中言語文化》,2,2004年,頁66-87。 李德林:〈「知る」、「わかる」とその中囯語訳〉,《日中語彙研究》,4,2014年,頁95-115。 羅澤宇:〈目標言語から母語への逆向轉移の実例日本語から中囯語へ〉,《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研究紀要》,15,2014年,頁89-96。 分析教材 早稻田大學:《快樂學漢語•說漢語》初級上、下冊,東京:早稻田總研國際株式會社,2008 年。 鄧秀、湯海鵬:《ゆうゆう中國語》,東京:株式会社郁文堂,2004年。 王霜媚、柴田清繼、平坂仁志、市成直子、陳建平:《初級中國語課本》,東京:株式会社好文,2010年。 鄧守信/主編,王佩卿、陳慶華、黃桂英:《當代中文課程課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年。 謝敏華、堂坂順子:《これで大丈夫! 中国語--日常生活で使える中国語》,臺北: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網路資源 教育部統計處:大專校院附設華語文中心外籍學生人數—按校別、國別與性別分表。 郁文堂(2015):http://www.ikubundo.com/ 。 好文社(2015):http://www.kohbun.co.jp/。 白帝社(2015):http://www.hakuteisha.co.jp/。 朝日社(2015):http://www.asahipress.com/。 駿河台(2015):http://www.e-surugadai.com/。 同學社(2015):http://www.dogakusha.co.jp/。 金星堂(2015):http://www.kinsei-do.co.jp/。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101161011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61011 |
Type | thesis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桂如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吳昱錡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吳昱錡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Sep-2016 00:13:0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Sep-2016 00:13:0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Sep-2016 00:13:04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116101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2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116101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由於學華語的風潮興起,將華語列為外語能力選擇的人與日俱增。據教育部統計,來臺學華語人數及其國別,日本來臺人數幾乎是逐年穩定成長,人數總量排名總名列前茅,這突顯對日華語教學市場的重要性與發展性。 近年因各國學華語人數日益增加,學者開始致力推廣華語教材國別化,希望藉著加強教材針對性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但目前臺灣所使用的華語教材仍以通用性教材為主,或較多針對具英語背景國家的華語學習者而寫的教材,就日本學生而言,其實無法符合其需求。另在相關研究方面,臺灣針對華語教材的研究亦不多,有鑒於此,本研究首就編寫原則評析日本當地華語教材,對象為日本具代表性之早稻田大學漢語課程初級華語教材,以及日本當地大學所使用的市售華語教材郁文堂《ゆうゆう中國語》與好文出版社《初級中國語課本》。並與目前臺灣華語教材《當代中文課程》第一冊及《これで大丈夫! 中国語--日常生活で使える中国語》比照分析,評析其優缺及特點,並以此結果設計教材,最後再以問卷調查及自評表評析自編教材,以期提供臺灣發展對日華語教材編寫些許參考,希冀對臺灣在國別化華語教材領域的發展上有一貢獻。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評述 第一節 教材編寫原則及國別化分析 9 第二節 日本華語教材之相關分析 11 第三節 日本學生習得歷程與偏誤 13 第四節 學習心理相關理論 16 第三章 日本華語教材分析 第一節 整體架構 18 第二節 內容編寫:發音、詞彙與漢字 33 第三節 內容編寫:語法與課文、練習設計 43 第四節 臺灣華語教材分析與比較 64 第四章 自編教材說明與範例 第一節 自編教材說明 77 第二節 教材範例:第十一課 85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102 第五章 結論 113 參考文獻 118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4304426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6101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國別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快樂學漢語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華語教材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日本初級華語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日本大學初級華語教材分析與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An Analysi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Beginner level for Japanese Students of University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 王克先,《學習心理學》,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王士元編輯;林幼菁翻譯:《語言湧現:發展與演化》,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8年。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年。 吳麗君:《日本學生漢語習得偏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林秀惠:《對外華語教材研發》,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陳昌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金蘭:《實用華語文教材教法》,臺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 陸儉明:《面臨新世紀挑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楊德峰:《日本人學漢語常見語法錯誤釋疑》,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蔡雅薰:《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 鄭昭明,《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E. D. Gagne, C. W. Yekovich, F. R. Yekovich著;岳修平譯,《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英文 Marianne Celce-Murcia, editor.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Boston, Mass. : Heinle & Heinle, 2001. Judith Green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a cognitive approach. Philadelphia :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5. 期刊、碩/博論(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中文 王順洪:〈近十年來日本的漢語教科書〉,《語言教學與研究》3,1991年,頁143-151。 方環海:〈語言知識的認知特性與教材的編寫策略〉,《海外華文教育》3,2010年,頁15-22。 石汝杰:〈日本的漢語教科書及其出版情況介紹〉,《世界漢語教學》2,2004年,頁105-109。 玄美蘭:〈日本留學生漢語“了”字句偏誤分析〉,《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2011年,頁118-121。 朱川:〈漢日語音對比實驗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4,1984年。 任遠:〈新一代基礎漢語教材編寫理論與編寫實踐〉,《語言與教學研究》2,1995年,頁82-94。 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的基本理論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概論》,2009年,頁134-182。 李更新、程相文、譚敬訓、劉希明、王碧霞:〈編寫高級漢語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4,1983年,頁68-78。 佟秉正:〈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1991年。 杜君燕:〈日本漢語教學中的漢字問題〉,《世界漢語教學》,3,1994年,頁67-73。 余維:〈日、漢語音對比分析與漢語語音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4,1995年,頁123-140。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2,1993年,頁206-219。 呂文華:〈漢語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擇和編排〉,《語言教學與研究》3,1987年,頁25-30。 呂文華:〈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世界漢語教學》4,2002年,頁86-95。 呂承儒、張秋容:〈對外華語教學漢、日語漢字之對比分析與對日漢字教學〉,《育達人文社會學報》,10,2013年,頁175-205。 吳驍婷:《日本學生漢語詞語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上海:復旦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2010年。 肖路:〈從學習者的角度談高級精讀教材編寫〉,《語言教學與研究》1,2005年。 林敏、吳勇毅:〈對外漢語教材評估:學習者的視角〉。《漢語研究與應用》4,2006年,頁218-234。 周雪林、何兆熊:〈《新編英語教程》調查報告〉,《外語界》1,1997年,頁38-45。 津田量:〈日本漢語教材綜合研究及分析〉,《漢語學習》2,2010年,頁105-112。 洪淑慧:《臺日基礎華語教材之比較研究—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與《語學三十六景【中國語入門】》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9年。 徐昌火:〈基於 CEFR 的國別化中文教材編寫芻議〉,《華語文教學研究》,4,2012年,頁1-16。 張英:〈語義與文化—兼析日本漢語教材〉,《漢語學習》6,1999年,頁45-51。 張英:〈語用與文化—兼析日本漢語教材〉,《語用與文化》3,2000年,頁50-56。 張英:〈日本漢語教材及分析〉,《漢語學習》3,2001年,頁61-69。 張全真:〈《中國語會話(入門篇)》(試用)圍繞交際功能的話題及相關語法專案設計兼與日本近年來刊行的中國語教材之比較研究〉,《言語文化研究》1,2009年,頁183-195。 張軼歐:〈日本大學生漢語學習語法實例偏誤分析:以初級學習階段為中心〉,《関西大学外国語教育研究機構》14,2015,頁91-105。 陳珊珊:〈《亞細亞言語集》與十九世紀日本中國語教育〉,《漢語學習》6,2005年,頁64-68。 陳琴:《中日漢語教材漢字設計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未出版,2007年。 陳慶華:《日籍學習者華語發音之偏誤分析矯正與教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崔蕾:〈《漢語教程》與《你好》課文編寫比較分析及思考〉,《語文學刊》4,2015,頁1 - 6。 梁竣瓘:〈在語言學習中理解異文化--日本初級中國語教材文化項目編入現況考察〉,《中原華語文學報》12,2013年,頁45-65。 程相文:〈對外漢語教材的創新〉,《語言文字應用》4,2001,頁36 - 42。 曾金金 古川千春:〈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數位聲調教學初探—以初級日籍生為對象〉,《第八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2006年,頁89-107 湯慧芹:〈日籍華裔學生漢字書寫及漢語詞彙應用偏誤分析及在對日華語教材教法上的建議〉,《中原華語文學報》13,2014,頁53-78。 楊慶華:〈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語言教學與研究》4,1995年,頁4-7。 趙賢州:〈建國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報告〉,《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1988年,頁590-604。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論〉。《世界漢語教學》2,1997年,頁54-61。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與教學研究》3,1998年,頁16-19。 蔡喬育:〈日籍華裔學生漢字書寫及漢語詞彙應用偏誤分析及在對日華語教材教法上的建議〉,《中原華語文學報》13,2014,頁53-78。 劉珣:〈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1,1994年,頁58-68。 鄭通濤、方環海、張涵:〈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趨勢〉,《海外華文教育》1,2010年,頁1 - 8。 鄧恩明:〈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的心理學思考〉,《語言文字應用》2,1998年,頁56-62。 樂大維:《初級日本華語教材語法點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韓越:〈論日本學生的母語負遷移及其對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999,頁90-93。 輿水優:〈日本學生常犯的語法錯誤〉,《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1988年。 蘇弘:《日本《快樂學漢語說漢語》系列漢語會話教材的考察》,廣州:中山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未出版,2012年。 英文 Ausubel, D.P.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See also, Ausubel,1968. Daoud, A.M. & Celce-Murcia, M.‘Selecting and evaluating textbooks’.In Celce-Murcia, M. & McIntosh, L. (Eds.)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79. McDonough, J. and C.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Oxford: Blackwell. 1993. Skierso, A. “Textbook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2nd edition). Ed. Marianne Celce-Muricia. Boston: Heinle&;Heinle Publishers, 432-453, 1991.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201-231,(1972) 日文 小林以久:〈中囯語教育のなかの漢字—日本人學習者の誤りやすい現代漢語通用字〉,《日中言語文化》,2,2004年,頁66-87。 李德林:〈「知る」、「わかる」とその中囯語訳〉,《日中語彙研究》,4,2014年,頁95-115。 羅澤宇:〈目標言語から母語への逆向轉移の実例日本語から中囯語へ〉,《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研究紀要》,15,2014年,頁89-96。 分析教材 早稻田大學:《快樂學漢語•說漢語》初級上、下冊,東京:早稻田總研國際株式會社,2008 年。 鄧秀、湯海鵬:《ゆうゆう中國語》,東京:株式会社郁文堂,2004年。 王霜媚、柴田清繼、平坂仁志、市成直子、陳建平:《初級中國語課本》,東京:株式会社好文,2010年。 鄧守信/主編,王佩卿、陳慶華、黃桂英:《當代中文課程課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年。 謝敏華、堂坂順子:《これで大丈夫! 中国語--日常生活で使える中国語》,臺北: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網路資源 教育部統計處:大專校院附設華語文中心外籍學生人數—按校別、國別與性別分表。 郁文堂(2015):http://www.ikubundo.com/ 。 好文社(2015):http://www.kohbun.co.jp/。 白帝社(2015):http://www.hakuteisha.co.jp/。 朝日社(2015):http://www.asahipress.com/。 駿河台(2015):http://www.e-surugadai.com/。 同學社(2015):http://www.dogakusha.co.jp/。 金星堂(2015):http://www.kinsei-do.co.jp/。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