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整合參與式製圖建置原住民族傳統領域WebGIS平台
Integrating Participatory Mapping to Build a WebGIS Platform for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of Indigenous Peoples
作者 陳祈安
Chen, Chi An
貢獻者 林士淵
Lin, Shih Yuan
陳祈安
Chen, Chi An
關鍵詞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參與式製圖
公眾參與
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WebGIS)
Traditional Territory
Participatory Mapp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WebGIS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Sep-2016 00:50:44 (UTC+8)
摘要 長久以來,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及領域權利始終受到忽視和剝削,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與其知識逐漸式微。為了重新爭取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利及保存珍貴的傳統生態智慧,恢復傳統領域和傳統領域知識即為首要任務。
近一、二十年來,隨著國際上主張生物多樣性和多元文化的思維潮流,我國也開始提倡對原住民文化及其自然關係的尊重,從早期的部落地圖運動到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計畫,透過調查與部落地圖的繪製可將隱藏在生活中的歌唱、舞蹈、傳說故事…等傳統領域知識記錄、保存下來;而這些田野調查工作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如參與觀察、個案研究、深度訪談、工作坊…等,並常搭配不同的參與式製圖為其工具,如:心智圖、參與式立體模型(Participatory 3D Modelling, P3DM)、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
本研究參與觀察並分析比較各項參與式製圖法,將觀察到的成果結合文獻整理之設計準則,納入至原住民族傳統領域WebGIS地圖平台與其他網頁之設計規劃。建置一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為主題,蒐集劃設傳統領域知識和範圍並傳遞資訊的參與式平台,達到參與式製圖之目的。並至平台啟用後使用網頁分析工具和使用者深度訪談,追蹤分析其後續之公眾參與成效,藉此改善平台功效並提出方案以促進公眾參與及使用率。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文獻
台邦.撒拉勒,2001,「畫一張會說故事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圖的經驗」。122-128,『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石垣直,2005,「『部落地圖』調查之省思:以布農族之內本鹿調查為例」,『東台灣研究期刊』,10:37-63。
江宗展,2003,「WebGIS研究與實作-以自由軟體為工具」,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何宗宜,劉政榮,2006,「公眾參與地理信息系統在我國的發展初探」。『測繪通報』,2006(8):33-37
李佳純,2013,「論我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 以司法實務判決之比較發展為中心」,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花蓮。
李俊銘,2008,「以Google Maps結合WebGIS發展具旅次路徑規畫之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台南。
汪明輝,1992,「Hupa:阿里山鄒族傳統的領域」,『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8):1-52。
官大偉,2011,「國土計畫、原住民族自治與原 住民族土地權之落實」,『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3):123-143。
林俊強,2005,「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之研究-泰雅族司馬庫斯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林益仁,馬薩.道輝,2003,「泰雅族生態智慧之探討-以雪見為例」,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施聖文,2013,「劃界的政治: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1895-2005」,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中。
柯景騰,2004,「利用自由軟體建構森林資源調查WebGIS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紀駿傑,2001,「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15-32,『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紀駿傑,2008,「『新夥伴關係』下的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問題:部落觀點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孫嘉臨,2000,「資訊需求認知衝突-以溝通理論為基礎」,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雲林。
張長義、劉炯錫、蔡博文、汪明輝、林益仁、倪進誠、范毅軍、裴家騏、劉吉川、盧道杰、李建堂,2004,「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行政院原民會委託九十三年度研究報告書。
張則民,2007,「建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莊永忠,廖學誠,2011,「PPGIS與傳統民眾參與方式在社區議題討論與居民餐與程度上知比較研究:以宜蘭縣龜山島社區為例」,『地理研究』,55:89-120
郭家寶,2014,『Node.js一流設計師養成精華』,台北:佳魁資訊。
單勇恩,2012,「應用開放原始碼WebGIS於社區資源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保障」,『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141-168。
劉子銘、台邦.撒拉勒,2001,「部落地圖與資源保育」。122-128,『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蔡博文、張長義、丁志堅、林俊強,2004,「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於原住民傳統領域知識建構」。論文發表於〈地球國際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台北,民國93年5月27日至28日。
鄭踴謙,2006,「運用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於部落地圖繪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盧道杰,「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102-120,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盧道杰,蔡博文,顏家芝,劉子銘,2009,「太魯閣國家公園擴增伙伴參與太魯閣峽谷保育行動計畫第一期」,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計畫報告。
戴永緹,1999,「原住民生態智慧與自然保育」,『原住民教育季刊』,(16):37-42。
鍾明光,2010,「利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檢視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以美濃黃蝶翠谷為案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顏愛靜、陳亭伊,2011,「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共同管理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地理學報』,61:1-30。
羅永清,2007,「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數位化方法的實踐與應用」,台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九月,2007從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http://www.tiprc.org.tw/epaper/03/03_tradarea.html

二、 外文參考文獻
Chapin, M., Zachary L. and Bill T., 2005, “Mapping Indigenous Lands”, the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34:619–638.
Geertman, S., 2002, “Participatory planning and GIS: APSS to bridge the gap”,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9:21-35.
Jorgensen, D. L., 1989, Paticipant Observation: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
McGregor L. 2001. “A Review of the EAGLE Project’s Approach to Community-Based Research”, Ontario: Assem. First Nations/Chiefs Ontario. 22 pp.
Melton, G. B., Hargrove, D. S., 1987, “Perceptions of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Rural Community Psychology, 8(3):3–13.
Milgram, S., 1984, “Cities as social representations.” pp. 285–309 in Social Representations. Edited by Farr R., Moscovici 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NCGIA), 1996, Summary report: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workshop”, Orono, ME, 10–13 July.
Ramadier, T., Moser, G., 1998, “Social Legibility, The Cognitive Map and Urban Behavior.”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8(3):307–319.
Rambaldi, G., Kyenm, P. A. K., McCall, M, and Weiner, D., 2006, “Participatory 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5:1-9.
Rambaldi, G., 2010, Participatory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Guid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2010 edition, Wageningen:ACP-EU Technical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ooperation
Sieber, R.E., 2003,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cross Borders“,The Canadian Geographer, 47(1):50-61
Smith, R. C., Benavides, M., Pariona, M., & Tuesta, E. (2003). “Mapp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Geomatics and Indigenous Territories in the Peruvian Amazon.” Human organization, 62(4):357-368.
Soini, K., 2001, "Exploring Human Dimensions of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 through Mapping and Map-mak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57:225-239.

三、 網頁參考文獻
蘭嶼地景人類學,2009,蘭嶼的地名。
http://www.beha.tcu.edu.tw/lanyu/,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0日。
魚.山川.海洋 - 原住民環境知識匯聚平台,2014,知識條目。
http://iknowledge.tw/bunun,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0日。
Joomla!台灣,2014,Joomla!簡介。
http://www.joomla.org.tw/tutorial/about-joomla/introduction,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0日。
Google Analytics台灣,2014,Google Analytics功能。
http://www.google.com/intl/zh-TW_ALL/analytics/features/index.html,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5日。
AngularJS (2010). Developer Guide Introduction.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14 from AngularJS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docs.angularjs.org/guide/introduction
AngularJS (2010). Developer Guide Data Binding.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14 from AngularJS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docs.angularjs.org/guide/databinding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FAD(2009). Good practices in participatory mapping. Retrieved December 13, 2014 from IFAD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ifad.org/pub/map/pm_web.pdf
PostGIS (2014). About PostGIS. Retrieved January 2, 2014 from PostGIS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postgis.net/
PostgreSQL (2014). About. Retrieved January 2, 2014 from PostgreSQL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postgresql.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10225703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703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士淵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Shih Y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祈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i 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祈安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i An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6 00:50:44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16 00:50:4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6 00:50:4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25703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6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25703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長久以來,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及領域權利始終受到忽視和剝削,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與其知識逐漸式微。為了重新爭取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利及保存珍貴的傳統生態智慧,恢復傳統領域和傳統領域知識即為首要任務。
近一、二十年來,隨著國際上主張生物多樣性和多元文化的思維潮流,我國也開始提倡對原住民文化及其自然關係的尊重,從早期的部落地圖運動到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計畫,透過調查與部落地圖的繪製可將隱藏在生活中的歌唱、舞蹈、傳說故事…等傳統領域知識記錄、保存下來;而這些田野調查工作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如參與觀察、個案研究、深度訪談、工作坊…等,並常搭配不同的參與式製圖為其工具,如:心智圖、參與式立體模型(Participatory 3D Modelling, P3DM)、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
本研究參與觀察並分析比較各項參與式製圖法,將觀察到的成果結合文獻整理之設計準則,納入至原住民族傳統領域WebGIS地圖平台與其他網頁之設計規劃。建置一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為主題,蒐集劃設傳統領域知識和範圍並傳遞資訊的參與式平台,達到參與式製圖之目的。並至平台啟用後使用網頁分析工具和使用者深度訪談,追蹤分析其後續之公眾參與成效,藉此改善平台功效並提出方案以促進公眾參與及使用率。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8
一、 傳統領域之定義與概念 8
二、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發展概述 8
第二節 部落地圖與參與式製圖 11
一、 部落地圖 11
二、 參與式製圖 14
第三節 近代傳統領域調查工作 19
第四節 PPGIS與原住民族相關製圖工作 22
第五節 WebGIS與原住民族相關製圖工作 26
第六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參與觀察法-參與式部落地圖繪製 31
第一節 參與觀察法之概念與設計 31
一、 參與觀察法概念 31
二、 參與觀察法之設計 31
第二節 參與觀察法之執行情形與工具 34
一、 參與觀察法執行情形 34
二、 參與觀察法之研究材料與工具 35
第三節 參與觀察法成果 40
一、 心智圖 40
二、 參與式立體地圖(P3DM) 45
三、 Google Earth 46
第四章 參與式平台 51
第一節 平台之概念與設計 51
第二節 參與式平台建構與工具 59
一、 平台建置之工具 59
二、 參與式平台建構 66
第三節 參與式平台網頁成果 73
第五章 平台之公眾參與 79
第一節 參與式平台成效分析 79
一、 Google Aalytics之參與式平台成效分析 79
二、 深度訪談之參與式平台成效分析 84
第二節 事件導向式促進參與 9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5
zh_TW
dc.format.extent 405450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703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參與式製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眾參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WebGIS)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raditional Territ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rticipatory Mapp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ublic Particip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ebGISen_US
dc.title (題名) 整合參與式製圖建置原住民族傳統領域WebGIS平台zh_TW
dc.title (題名) Integrating Participatory Mapping to Build a WebGIS Platform for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of Indigenous Peopl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文獻
台邦.撒拉勒,2001,「畫一張會說故事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圖的經驗」。122-128,『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石垣直,2005,「『部落地圖』調查之省思:以布農族之內本鹿調查為例」,『東台灣研究期刊』,10:37-63。
江宗展,2003,「WebGIS研究與實作-以自由軟體為工具」,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何宗宜,劉政榮,2006,「公眾參與地理信息系統在我國的發展初探」。『測繪通報』,2006(8):33-37
李佳純,2013,「論我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 以司法實務判決之比較發展為中心」,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花蓮。
李俊銘,2008,「以Google Maps結合WebGIS發展具旅次路徑規畫之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台南。
汪明輝,1992,「Hupa:阿里山鄒族傳統的領域」,『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8):1-52。
官大偉,2011,「國土計畫、原住民族自治與原 住民族土地權之落實」,『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3):123-143。
林俊強,2005,「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之研究-泰雅族司馬庫斯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林益仁,馬薩.道輝,2003,「泰雅族生態智慧之探討-以雪見為例」,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施聖文,2013,「劃界的政治: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1895-2005」,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中。
柯景騰,2004,「利用自由軟體建構森林資源調查WebGIS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紀駿傑,2001,「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15-32,『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紀駿傑,2008,「『新夥伴關係』下的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問題:部落觀點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孫嘉臨,2000,「資訊需求認知衝突-以溝通理論為基礎」,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雲林。
張長義、劉炯錫、蔡博文、汪明輝、林益仁、倪進誠、范毅軍、裴家騏、劉吉川、盧道杰、李建堂,2004,「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行政院原民會委託九十三年度研究報告書。
張則民,2007,「建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莊永忠,廖學誠,2011,「PPGIS與傳統民眾參與方式在社區議題討論與居民餐與程度上知比較研究:以宜蘭縣龜山島社區為例」,『地理研究』,55:89-120
郭家寶,2014,『Node.js一流設計師養成精華』,台北:佳魁資訊。
單勇恩,2012,「應用開放原始碼WebGIS於社區資源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保障」,『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141-168。
劉子銘、台邦.撒拉勒,2001,「部落地圖與資源保育」。122-128,『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蔡博文、張長義、丁志堅、林俊強,2004,「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於原住民傳統領域知識建構」。論文發表於〈地球國際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台北,民國93年5月27日至28日。
鄭踴謙,2006,「運用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於部落地圖繪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盧道杰,「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與部落地圖」,『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與自然資源管理論文集』。102-120,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盧道杰,蔡博文,顏家芝,劉子銘,2009,「太魯閣國家公園擴增伙伴參與太魯閣峽谷保育行動計畫第一期」,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計畫報告。
戴永緹,1999,「原住民生態智慧與自然保育」,『原住民教育季刊』,(16):37-42。
鍾明光,2010,「利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檢視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以美濃黃蝶翠谷為案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顏愛靜、陳亭伊,2011,「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共同管理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地理學報』,61:1-30。
羅永清,2007,「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數位化方法的實踐與應用」,台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九月,2007從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http://www.tiprc.org.tw/epaper/03/03_tradarea.html

二、 外文參考文獻
Chapin, M., Zachary L. and Bill T., 2005, “Mapping Indigenous Lands”, the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34:619–638.
Geertman, S., 2002, “Participatory planning and GIS: APSS to bridge the gap”,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9:21-35.
Jorgensen, D. L., 1989, Paticipant Observation: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
McGregor L. 2001. “A Review of the EAGLE Project’s Approach to Community-Based Research”, Ontario: Assem. First Nations/Chiefs Ontario. 22 pp.
Melton, G. B., Hargrove, D. S., 1987, “Perceptions of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Rural Community Psychology, 8(3):3–13.
Milgram, S., 1984, “Cities as social representations.” pp. 285–309 in Social Representations. Edited by Farr R., Moscovici 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NCGIA), 1996, Summary report: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workshop”, Orono, ME, 10–13 July.
Ramadier, T., Moser, G., 1998, “Social Legibility, The Cognitive Map and Urban Behavior.”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8(3):307–319.
Rambaldi, G., Kyenm, P. A. K., McCall, M, and Weiner, D., 2006, “Participatory 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5:1-9.
Rambaldi, G., 2010, Participatory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Guid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2010 edition, Wageningen:ACP-EU Technical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ooperation
Sieber, R.E., 2003, “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cross Borders“,The Canadian Geographer, 47(1):50-61
Smith, R. C., Benavides, M., Pariona, M., & Tuesta, E. (2003). “Mapp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Geomatics and Indigenous Territories in the Peruvian Amazon.” Human organization, 62(4):357-368.
Soini, K., 2001, "Exploring Human Dimensions of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 through Mapping and Map-mak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57:225-239.

三、 網頁參考文獻
蘭嶼地景人類學,2009,蘭嶼的地名。
http://www.beha.tcu.edu.tw/lanyu/,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0日。
魚.山川.海洋 - 原住民環境知識匯聚平台,2014,知識條目。
http://iknowledge.tw/bunun,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0日。
Joomla!台灣,2014,Joomla!簡介。
http://www.joomla.org.tw/tutorial/about-joomla/introduction,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0日。
Google Analytics台灣,2014,Google Analytics功能。
http://www.google.com/intl/zh-TW_ALL/analytics/features/index.html,取用日期:2014年12月25日。
AngularJS (2010). Developer Guide Introduction.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14 from AngularJS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docs.angularjs.org/guide/introduction
AngularJS (2010). Developer Guide Data Binding.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14 from AngularJS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docs.angularjs.org/guide/databinding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FAD(2009). Good practices in participatory mapping. Retrieved December 13, 2014 from IFAD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ifad.org/pub/map/pm_web.pdf
PostGIS (2014). About PostGIS. Retrieved January 2, 2014 from PostGIS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postgis.net/
PostgreSQL (2014). About. Retrieved January 2, 2014 from PostgreSQL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postgresql.org/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