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臺的大陸心戰工作 (1967年2月至1968年6月)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against Mainland China by KMT Central Committee of Propaganda and Central Broadcasting System (Feb.,1967~Jun.,1968)
作者 楊偉中
貢獻者 薛化元
楊偉中
關鍵詞 中央廣播電台
中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
心戰工作
中國國民黨
黨營事業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Sep-2016 11:35:14 (UTC+8)
摘要 中央廣播電臺創立於1928年,當初是中國國民黨黨營的所謂國策電臺,雖然歷經數次改制,長期以來一直是黨國體制下中國國民黨宣傳體系的重要一環。其中,從1949年到1980年,是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體系下的心戰工作專業電台,在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及宣傳工作相關單位的指導節制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心戰廣播的任務。
1950年韓戰爆發,台灣與美國開啟心戰合作,中央廣播電臺逐步確立了心戰的組織體制、基本戰略、節目制度,也在心戰的物質戰力-廣播工程設備上有所擴充。文革的爆發,則讓中央廣播電臺的對大陸心戰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文革發動後,中國國民黨在宣傳工作體系上進行了調整,其中最主要的是在1967年重新恢復設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宣指會),從而直接影響了中央廣播電臺的心戰廣播工作。
第二次宣指會作為協調國民黨宣傳、情報、心戰和新聞文化工作的指導機關,更重視如何結合情報與心戰,並整合對中國、國際、國內三個方面的宣傳工作。這表現在宣指會任務和組成成員的調整。
本文透過分析宣指會的相關議案與討論來探討宣指會如何在實際上「指導情報與心戰之結合,以加強宣傳戰及對匪心理作戰」,運用「匪方情報」,進行「宣傳心戰工作之聯繫協調」和「宣傳新聞文化工作之配合」。
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
一、史料
上海市檔案館、北京廣播學院、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合編,《舊中國的上海廣播事業》,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年。
中央廣播電台藏,《對匪心戰工作計畫》。
中央廣播電臺藏,《中宣工指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廣播心戰》,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出版年月不詳。
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編,《四十七年心戰工作會議紀錄》,臺北: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1958年。
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編,《對匪作戰心理手冊》,臺北: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1958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編,《總裁重要號召及有關宣傳問題訓示集要(增編本)》,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4年。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中廣五十年紀念集》,臺北:空中雜誌社,1978年。
外交部,〈外歐東字第10004245970號致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函〉,2011年5月11日。
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輯,《任卓宣評傳續集》,臺北:帕米爾書店,1975年。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68年。
馬之驌,《新聞界三老兵》,臺北:經世書局,1986年。
陳果夫先生遺著編印委員會編,《陳果夫先生全集》第一冊教育文化,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
張啟泰,〈民國四十三年至八十三年歷任主任工程建設大事記〉,收錄中央廣播電臺退休同仁天聲聯趙玉明主編,《中國現代廣播史料選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7年。
廣播年刊編輯委員會編,《廣播年刊》,臺北:中國廣播事業協會,1955年。
蔣總統中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編,《蔣總統民主憲政講詞集》卷二,臺北:蔣總統中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1971年。
編輯委員會編纂,《彩繪人生八十年-陳建中先生八秩華誕文集》,臺北:日本研究雜誌社,1992年。
二、專書
中文
Ladislas Farago,《智慧之戰》,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55年。
William E Daugherty、Morris Janowitz主編,《心理作戰中之情報.研究.分析》,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1年。
于群主編,《新冷戰史研究-美國的心理宣傳戰和情報戰》,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中央廣播電臺編,《心戰廣播寫作研究》,臺北:中央廣播電臺,1975年。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中國廣播公司大事記》,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78年。
吳疏潭編著,《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回顧與前瞻》,臺北:空中雜誌社,1981年。
汪學起、是翰生編,《第四戰線-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掇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
邵立中總編輯,《台灣之音-央廣改制十週年大事記》,臺北: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2008年。
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5年。
國家安全會議戰地政務委員會編,《心理戰技術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戰地政務員會,1969年。
陳良弼,《無砲聲的戰爭》,臺北:書華出版社,1985年。
許薌君,《劃時代的聲音-鮮為人知的中央廣播電台》,臺北: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2003年。
陳江龍,《廣播在台灣發展史》,嘉義:著者出版,2004年。
黃知行,《心理作戰與反共運動》,臺北:中華民國心理作戰學會,1956年。
喬云霞,《中國廣播電視簡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黃知行,《心理作戰與反共運動》,臺北:中華民國心理作戰學會,1956年。
楊瑞春,《國特風雲: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秘檔(1950~1990)》,臺北:稻田,2010年。
趙玉明,《中國現代廣播簡史(1923-1949)》,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7年。
鍾鳴鳳,《心戰戰法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62年。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臺北:遠流,1992年。
外文
Christopher Simpson Science of Coercion :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sychological Warfare 1945-196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Walter L. Hixson Parting the curtain : propaganda, culture, and the Cold War, 1945-1961.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7.
Shanto Iyengar, Jennifer McGrady Media Politics : A Citizen’s Guid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 .
三、期刊論文
任育德,〈中國國民黨宣傳決策核心與媒體的互動(1951-196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2期,2009年11月。
陳兼、余偉民,〈「冷戰史新研究」:源起、學術特徵及其批判〉,《歷史研究》,第3期,2003年3月。
四、學位論文
王隆華,〈台灣地區對大陸心戰廣播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林平,〈戰後臺灣廣播事業及其政治社會功能(1945-1962)-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袁公瑜,〈國民黨文工會職能轉變之研究-1951年至2002年〉,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伯鏗,〈中國國民黨心理戰之研究〉,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五、報紙
林濁水,〈煙火燦爛民主空虛 歷史模糊〉,《蘋果日報》,2011年1月6日,A24版。
林濁水,〈兩岸議題藍綠交鋒20年〉,《蘋果日報》,2011年10月27日,A19版。
林濁水,〈不忠誠的反對黨〉,《蘋果日報》,2012年6月28日,A19版。
新聞,〈國際媒體:國共聯手打擊台灣中國藉連胡會化解反分裂法國際壓力 孤立台灣將台海問題變成內政問題〉,《自由時報》,2005年5月1日,A4版。
李欣芳、王寓中、李容萍 ,〈蔡:馬姑息中國打壓民主人士〉,《自由時報》,2011年6月2日,A5版。
謝盛友,〈紅歌與敵台背後的假想敵〉,《旺報》,2011年4月1日,C7版。
六、網路資料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公開資訊」,http://www.rti.org.tw/big5/PDF/RtiBoard/0/3.pdf,瀏覽日期:2011年6月4日。
光華之聲網》http://www.khmusic.com.tw/about.aspx,瀏覽日期:2012年5月16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http://www.mac.gov.tw/public/Data/1101716392271.pdf,瀏覽日期:2012年5月16日。
金融時報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710,瀏覽日期:2012年5月17日。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7/13/content_1595006.htm,瀏覽日期:2011年6月5日。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5np.html,瀏覽日期:2012年5月17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5158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8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薛化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偉中zh_TW
dc.creator (作者) 楊偉中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0-Sep-2016 11:35:14 (UTC+8)-
dc.date.available 20-Sep-2016 11:35: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0-Sep-2016 11:35: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158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203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158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央廣播電臺創立於1928年,當初是中國國民黨黨營的所謂國策電臺,雖然歷經數次改制,長期以來一直是黨國體制下中國國民黨宣傳體系的重要一環。其中,從1949年到1980年,是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體系下的心戰工作專業電台,在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及宣傳工作相關單位的指導節制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心戰廣播的任務。
1950年韓戰爆發,台灣與美國開啟心戰合作,中央廣播電臺逐步確立了心戰的組織體制、基本戰略、節目制度,也在心戰的物質戰力-廣播工程設備上有所擴充。文革的爆發,則讓中央廣播電臺的對大陸心戰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文革發動後,中國國民黨在宣傳工作體系上進行了調整,其中最主要的是在1967年重新恢復設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宣指會),從而直接影響了中央廣播電臺的心戰廣播工作。
第二次宣指會作為協調國民黨宣傳、情報、心戰和新聞文化工作的指導機關,更重視如何結合情報與心戰,並整合對中國、國際、國內三個方面的宣傳工作。這表現在宣指會任務和組成成員的調整。
本文透過分析宣指會的相關議案與討論來探討宣指會如何在實際上「指導情報與心戰之結合,以加強宣傳戰及對匪心理作戰」,運用「匪方情報」,進行「宣傳心戰工作之聯繫協調」和「宣傳新聞文化工作之配合」。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前言 0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10
第三節 史料概述 17
第二章 黨國體制:中央廣播電臺與心戰工作 19
第一節 中央廣播電臺的成立、沿革與發展 19
第二節 中央廣播電臺對大陸的心戰廣播工作,1949-1966 26
第三章 回應變局:強化心戰宣傳 35
第一節 第二次中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的成立 35
第二節 宣指會會議與心戰工作 41
第三節 宣指會與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 51
第四章 協調一致:心戰、宣傳與情報的三結合 57
第一節 心戰與宣傳的難題:中共氫彈試爆 57
第二節 心情與情報的統籌 71
第三節 心戰與心防的矛盾:《毛澤東語錄批判》事件 79
第五章 結論 89
附錄 93
引用書目 129

表目次
表一 兩次宣指會比較表 40
表二 宣指會心戰宣傳要點執行情形舉隅之一 43
表三 宣指會心戰宣傳要點執行情形舉隅之二 44
表四 一九六八年青年節中央廣播電臺對大陸心戰措施一覽表 46
表五 中央廣播電臺破壞大陸廣州秋季出口商品交易會心戰節目一覽表(1967.11.7-11.25) 47
表六 宣指會關於中共氫彈試爆後國際輿論反應及對策議案一覽表67
表七 各駐外機構在宣指會報告毛語錄流傳情形一覽表 82
zh_TW
dc.format.extent 122561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8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央廣播電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心戰工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國民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黨營事業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央宣傳工作指導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臺的大陸心戰工作 (1967年2月至1968年6月)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against Mainland China by KMT Central Committee of Propaganda and Central Broadcasting System (Feb.,1967~Jun.,1968)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
一、史料
上海市檔案館、北京廣播學院、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合編,《舊中國的上海廣播事業》,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年。
中央廣播電台藏,《對匪心戰工作計畫》。
中央廣播電臺藏,《中宣工指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廣播心戰》,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出版年月不詳。
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編,《四十七年心戰工作會議紀錄》,臺北: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1958年。
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編,《對匪作戰心理手冊》,臺北: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秘書處,1958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編,《總裁重要號召及有關宣傳問題訓示集要(增編本)》,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4年。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中廣五十年紀念集》,臺北:空中雜誌社,1978年。
外交部,〈外歐東字第10004245970號致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函〉,2011年5月11日。
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輯,《任卓宣評傳續集》,臺北:帕米爾書店,1975年。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68年。
馬之驌,《新聞界三老兵》,臺北:經世書局,1986年。
陳果夫先生遺著編印委員會編,《陳果夫先生全集》第一冊教育文化,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
張啟泰,〈民國四十三年至八十三年歷任主任工程建設大事記〉,收錄中央廣播電臺退休同仁天聲聯趙玉明主編,《中國現代廣播史料選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7年。
廣播年刊編輯委員會編,《廣播年刊》,臺北:中國廣播事業協會,1955年。
蔣總統中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編,《蔣總統民主憲政講詞集》卷二,臺北:蔣總統中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1971年。
編輯委員會編纂,《彩繪人生八十年-陳建中先生八秩華誕文集》,臺北:日本研究雜誌社,1992年。
二、專書
中文
Ladislas Farago,《智慧之戰》,臺北: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55年。
William E Daugherty、Morris Janowitz主編,《心理作戰中之情報.研究.分析》,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1年。
于群主編,《新冷戰史研究-美國的心理宣傳戰和情報戰》,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中央廣播電臺編,《心戰廣播寫作研究》,臺北:中央廣播電臺,1975年。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中國廣播公司大事記》,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78年。
吳疏潭編著,《中華民國廣播事業的回顧與前瞻》,臺北:空中雜誌社,1981年。
汪學起、是翰生編,《第四戰線-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掇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
邵立中總編輯,《台灣之音-央廣改制十週年大事記》,臺北: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2008年。
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5年。
國家安全會議戰地政務委員會編,《心理戰技術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戰地政務員會,1969年。
陳良弼,《無砲聲的戰爭》,臺北:書華出版社,1985年。
許薌君,《劃時代的聲音-鮮為人知的中央廣播電台》,臺北: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2003年。
陳江龍,《廣播在台灣發展史》,嘉義:著者出版,2004年。
黃知行,《心理作戰與反共運動》,臺北:中華民國心理作戰學會,1956年。
喬云霞,《中國廣播電視簡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黃知行,《心理作戰與反共運動》,臺北:中華民國心理作戰學會,1956年。
楊瑞春,《國特風雲: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秘檔(1950~1990)》,臺北:稻田,2010年。
趙玉明,《中國現代廣播簡史(1923-1949)》,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7年。
鍾鳴鳳,《心戰戰法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62年。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臺北:遠流,1992年。
外文
Christopher Simpson Science of Coercion :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sychological Warfare 1945-196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Walter L. Hixson Parting the curtain : propaganda, culture, and the Cold War, 1945-1961.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7.
Shanto Iyengar, Jennifer McGrady Media Politics : A Citizen’s Guid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 .
三、期刊論文
任育德,〈中國國民黨宣傳決策核心與媒體的互動(1951-196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2期,2009年11月。
陳兼、余偉民,〈「冷戰史新研究」:源起、學術特徵及其批判〉,《歷史研究》,第3期,2003年3月。
四、學位論文
王隆華,〈台灣地區對大陸心戰廣播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林平,〈戰後臺灣廣播事業及其政治社會功能(1945-1962)-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袁公瑜,〈國民黨文工會職能轉變之研究-1951年至2002年〉,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伯鏗,〈中國國民黨心理戰之研究〉,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五、報紙
林濁水,〈煙火燦爛民主空虛 歷史模糊〉,《蘋果日報》,2011年1月6日,A24版。
林濁水,〈兩岸議題藍綠交鋒20年〉,《蘋果日報》,2011年10月27日,A19版。
林濁水,〈不忠誠的反對黨〉,《蘋果日報》,2012年6月28日,A19版。
新聞,〈國際媒體:國共聯手打擊台灣中國藉連胡會化解反分裂法國際壓力 孤立台灣將台海問題變成內政問題〉,《自由時報》,2005年5月1日,A4版。
李欣芳、王寓中、李容萍 ,〈蔡:馬姑息中國打壓民主人士〉,《自由時報》,2011年6月2日,A5版。
謝盛友,〈紅歌與敵台背後的假想敵〉,《旺報》,2011年4月1日,C7版。
六、網路資料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公開資訊」,http://www.rti.org.tw/big5/PDF/RtiBoard/0/3.pdf,瀏覽日期:2011年6月4日。
光華之聲網》http://www.khmusic.com.tw/about.aspx,瀏覽日期:2012年5月16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http://www.mac.gov.tw/public/Data/1101716392271.pdf,瀏覽日期:2012年5月16日。
金融時報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710,瀏覽日期:2012年5月17日。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7/13/content_1595006.htm,瀏覽日期:2011年6月5日。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5np.html,瀏覽日期:2012年5月17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