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社會學系 | |
dc.creator (作者) | 鍾雲校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ung, Yun-Syau | |
dc.date (日期) | 1981-12 | |
dc.date.accessioned | 30-Sep-2016 11:35:4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0-Sep-2016 11:35:4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0-Sep-2016 11:35:48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240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北元與明朝貢貿易之涵意是多方面的,包括商業、軍事、政治、藝術、心理等。塞外與天地為伍的生活固然豪邁雄健亦十分艱辛,亟須由南方中原地區補給五穀、絲織品等民生物品,北元要正當地得到它們,即必須接受朝貢制度。雖云朝貢,明廷給予使者之賞賜,送迎、招待費用支出相當龐大,但因此得以滿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孟子)的榮譽感。北元朝貢使節團,實質上也是貿易使節團,他們除將貢品贈予朝廷,還帶其他貨物在北京或邊區售賣。他們的朝貢通常可以得到明慷慨大方的賞賜,如此構成了一種交換貿易的形式。使者在朝貢貿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明使負有宣諭、安撫的黃任,經常帶著皇帝送可汗的禮物──高級絲織品、書籍、樂器、首飾等至蒙古,其是否盡職,間接關係北元與明的和戰。北元使者自蒙古攜帶勅書及牲畜,每隔一段時間即經過大同或宣府至北京朝貢。明為了睞遠,在北京設立了一個堂皇舒適的使節免費招待所──會同館,安排使者的生活、儀節。一次次優渥的收獲,使北元使者樂此不疲,人數愈來愈多,英宗正統年間,明廷突然削減許多來使名額,遭致經常往來此道的北元使者不滿,直接引發後來的土木堡之變。 | |
dc.format.extent | 2276608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44, 97-121 | |
dc.title (題名) | 北元與明的朝貢貿易關係(一三六八-一四六四)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The Tribute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Be-Yuan and Ming(1368-1464) |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