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甲金文中宗廟祭禮之研究
作者 江美華
貢獻者 周何
日期 1983
上傳時間 4-Nov-2016 17:14:41 (UTC+8)
摘要 
中國自古重禮,禮為修養個人品德,維持家族與社會秩序之依據。由於祭禮含報本反始、親親、尊尊之義,是以於五禮之中,祭居首要。禮紀祭統云:「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此之謂也。
大凡制度之形成,皆經由長期發展而來,踵武繼跡,變革改異而成章,宗廟祭禮亦不外乎是。唯古之廟祭以時代湮隔,史料不足,孔子之時已有文獻不足微之嘆,兩漢以下,儒者於此尤為持論紛紜,莫衷一是。然廟祭之由來,欲明其詳,自須追溯本源,而上古之事,渺茫無可稽考,惟殷周之禮,猶可參諸經籍,驗以甲骨卜辭與銅器銘文,尋繹本來面目,對當時禮制有所了解。
殷周宗廟祭禮,以甲金文證之,後儒所言未必盡實,凡禘祫之說,四時享禮,宗廟制度等,甲金文皆與之不同,其有待考證之處甚多,是以不揣翦陋,撰成斯編,題曰甲金文中宗廟祭禮之研究,全文凡分四章,首章緒論,二章甲骨文中之宗廟祭禮,三章金文中之宗廟祭禮,四章宗廟祭禮之意義,附錄載籍中之宗廟制度,文末結語。余質魯鈍,學植荒疏,故於先秦祭禮未能盡掃霾霧。承 周師一田不以下愚見棄,諄諄教誨,多所諟正,惜余限於學力,尚繁疏謬,唯祈大雅君子,不吝明教是幸。
序5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宗廟名義8
一、釋宗8
(一)載籍中之宗8
(二)甲文中之宗8
(三)金文中之宗10
二、釋廟11
(一)載籍中之廟11
(二)金文中之廟11
三、經籍所載周以前之宗廟13
第二節 源起16
一、源於死後靈魂存在與孝親之觀念16
二、對三種宗廟起源說之討論19
第三節 類別22
一、載籍所見之宗廟祭禮22
二、甲文中之宗廟祭禮23
三、金文中之宗廟祭禮23
第二章 甲骨文中之宗廟祭禮30
第一節 禘祭30
第二節 五種祭祀35
一、載籍所見五祀35
二、甲文中所見之五種祭祀37
三、一至五期之五祀40
四、祀序51
五、與五祀並見之祭56
第三節御、ㄈ、口祭59
一、御59
二、ㄈ、口60
第三章 金文中之宗廟祭禮69
第一節 禘祭69
一、經傳中之禘祭69
(一)天子宗廟之大禘69
(二)三年喪畢之吉禘70
二、 金文中之禘祭72
第二節 時享禮74
一、經籍所見之四時享禮74
二、祠、禴(礿)、嘗、烝釋義75
三、金文中之祠、禴(礿)、嘗、烝與文例77
(一)祠、禴(礿)、嘗、烝77
(二)文例79
附錄 祫83
一、經傳中之祫83
二、甲骨文中之「衣」84
三、金文中之「衣」86
第四章 宗廟祭禮之意義91
第一節 商周之宗法91
一、殷商之宗法92
二、周代之宗法95
第二節 倫理教化97
第三節 反映社會101
一、犧牲101
二、祭物104
附錄 載籍中之殷周宗廟制度105
一、宗廟之廟數106
(一)天子106
(二)諸侯108
(三)大夫108
(四)士109
二、釋昭穆與祧109
(一)昭穆109
(二)祧110
三、釋祔廟、遷廟、毀廟、釁廟112
(一)祔廟112
(二)遷廟112
(三)毀廟112
(四)釁廟113
結語117
引書表121
參考文獻 一.經書類
1.一般類
周易注疏 藝文
尚書注疏 藝文
詩經注疏 藝文
論語注疏 藝文
孟子注疏 藝文
孝經注疏 藝文
爾雅注疏 藝文
白虎通義 班固 商務
2.禮類
周禮注疏 藝文
儀禮注疏 藝文
大戴禮記 藝文
禮記注疏 藝文
通典(禮類) 杜佑 新興
禮記集說 陳澔 世界
禮記集說 孫希旦 文史哲
文獻通考 馬瑞臨 新興
五禮通考 秦蕙田 新興
禮學卮言 孔廣森 漢京(皇清經解正編)
禮書通故 黃以周 華世
大小宗通釋 毛奇齡 西南
殷禮徵文 王國維 文華(王觀堂先生全集)
禮記今註今譯 王師夢鷗 商務
儀禮特牲少牢有司徹祭品研究 吳達芸 中華
殷周廟制論稿 章景明 學海
3.春秋類
春秋集傳纂例 陸淳 藝文(叢書集成初編)
春秋意林 劉敞 大通(通志堂經解)
春秋傳 胡安國 商務(四部叢刊廣編)
春秋毛氏傳 毛奇齡 漢京(皇清經解正編)
春秋大事表 顧棟高 鼎文
春秋左氏傳時月日古例考 劉師培 犬新(劉申叔先生遺書)
春秋吉禮考辨 周師一田 嘉新
4.文字類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黎明
(1)甲骨拓片著錄簡稱表
鐵雲藏龜 劉鄂 鐵 藝文
殷虛書契前編 羅振玉 前 藝文
殷虛書契後編 羅振玉 後 藝文
殷虛卜辭 明義士 明 藝文
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 王國維 戩 藝文
龜甲獸骨文字 林泰輔 林 藝文
鐵雲藏龜拾遺 葉玉森 拾
殷契卜辭 容庚 卜
卜辭通纂 郭氏 通 文求堂(日本.東京)
殷虛書契續編 羅振玉 續 藝文
殷契佚存 商承祚 佚 金陵大學
鄴中片羽初集 黃濬 鄴一
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 方法斂 庫
甲骨文錄 孫海波 文 藝文
殷契粹編 郭氏 粹 大通
鄴中片羽二集 黃濬 鄴二
天壤閣甲骨文存 唐蘭 天
殷契遺珠 金祖同 遺 中法文化出版委員會
金璋所藏甲骨卜辭 方法斂 金
誠齋殷虛文字 孫海波 誠
河南安陽遺寶 梅原末治 安
小屯殷虛文字甲編 董作賓 甲 中研院史語所
小屯殷虛文字乙編 董作賓 乙 中研院史語所
殷契摭佚續編 李亞農 摭續
甲骨綴合編 曾毅公 綴
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 胡厚宣 寧
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集 胡厚宣 南
明義士舊藏 南明
殷契拾掇 郭若愚 掇一
殷契拾掇二編 郭若愚 掇二
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 胡厚宣 京
甲骨續存 胡厚宣 存 群聯
殷虛文字綴合 郭若愚 合
殷虛文字外編 董作賓 外 中研院史語所
海外甲骨遺錄 饒家頤 海外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貝塚茂樹 人
藏甲骨文字
小屯殷虛文字丙編 張秉權 丙 中研院史語所
甲骨文零拾(2)考釋 陳邦懷 陳氏
殷虛書契考釋 羅振玉 藝文
卜辭通纂考釋 郭氏

殷虛書契前編集釋 葉玉森 大東
甲骨文字研究 郭氏
殷墟書契考釋小箋 陳邦懷
殷虛文字記 唐蘭
積微居甲文說 楊樹達 大通
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 唐蘭
殷虛書契解詁 吳其昌 文.史哲
殷曆譜 董作賓 藝文(董作賓先生全集)
殷虛卜辭綜述 陳夢家 大通
殷代地理簡論 李學勤 木鐸
殷虛卜辭綜類 島邦男 鼎文(溫天河.李壽林譯)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 中研院史語所
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 許進雄 台大文學院
(3)金文類
考古圖 呂大臨
博古圖錄 王黼
西清古鑑
積古齋鐘鼎彞器款識法帖 阮元
筠清館金文 吳榮光
攈古錄金文 吳式芬 樂天
古籀拾遺 孫詒讓
綴遺齋彞器款識考釋 方濬益 商務
愙齋集古錄 吳大澂 涵芬樓
奇觚室吉金文述 劉心源
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郭氏 大系
雙劍誃吉金文選 于省吾
吉金文錄 吳閻生
善齋吉金錄 劉體智
貞松堂吉金錄 羅振玉
三代吉金文存 羅振玉 三代 樂天
商周彞器適考 容庚
商周金文錄遺 于省吾 明倫
金文詁林 周法高 香港中文大學
二.子類
墨子 墨翟 世界
荀子 荀況 世界
呂氏春秋 呂不韋 世界
春秋繁露 董仲舒 中華
論衡 王充 世界
孔子家語 王肅注 世界
文中子 王通 世界
三.史地類
國語 世界
戰國策 劉向 里仁
史記 司馬遷 鼎文
漢書 班固 鼎文
竹書紀年補證 李春溥 世界
國史大綱 錢穆 商務
甲骨學商史論叢 胡厚宣 大通
中國古代天文簡史 陳遵媯 木鐸
中國古代社會史 李宗侗 華岡
兩漢政治思想史卷一 徐復觀 學生
四.雜著類
山海經 商務
太平御覽 李昉等 新興
觀堂集林 王國維 河洛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唐君毅 學生
五.期刊論文
春秋晉卜辭文字考 董作賓 大陸雜誌十三卷九期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 屈萬里 文史哲學報十三期
禮記思想體系試探 王師夢鷗 政治大學學報第四期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 胡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四本
中國祖廟的起源 凌純聲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七期
祖廟與神主之起源 陳夢家 文學年報三期
古文字中之宗周祭祀 陳夢家 燕京學報十九期
殷代禮制的新舊兩派 董作賓 大陸雜誌六卷三期
談王亥與伊尹的祭日並再論殷商的王制 張光直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三十五期
釋宗及主 唐蘭 考古六期
卜辭中所見之殷曆 董作賓 安陽發掘報告三期
甲骨卜辭中「于」字用法探究 中國文字四十九期
宗法考源 丁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四本四分
祭祀卜辭中的犧牲 張秉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八本
殷祭祀用牲來源說 金祥恒 中國文字八期
釋[ ] [ ] [ ] 金祥恒 中國文字二十三期
西周銅器斷代中的「康宮」問題 唐蘭 考古學報一九六二年一期
卜辭中所見殷商宗廟及殷祭考 金祥恒 大陸雜誌二十卷八期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何
dc.creator (作者) 江美華zh_TW
dc.date (日期) 1983
dc.date.accessioned 4-Nov-2016 17:14:41 (UTC+8)-
dc.date.available 4-Nov-2016 17:14:4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Nov-2016 17:14:41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440-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自古重禮,禮為修養個人品德,維持家族與社會秩序之依據。由於祭禮含報本反始、親親、尊尊之義,是以於五禮之中,祭居首要。禮紀祭統云:「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此之謂也。
大凡制度之形成,皆經由長期發展而來,踵武繼跡,變革改異而成章,宗廟祭禮亦不外乎是。唯古之廟祭以時代湮隔,史料不足,孔子之時已有文獻不足微之嘆,兩漢以下,儒者於此尤為持論紛紜,莫衷一是。然廟祭之由來,欲明其詳,自須追溯本源,而上古之事,渺茫無可稽考,惟殷周之禮,猶可參諸經籍,驗以甲骨卜辭與銅器銘文,尋繹本來面目,對當時禮制有所了解。
殷周宗廟祭禮,以甲金文證之,後儒所言未必盡實,凡禘祫之說,四時享禮,宗廟制度等,甲金文皆與之不同,其有待考證之處甚多,是以不揣翦陋,撰成斯編,題曰甲金文中宗廟祭禮之研究,全文凡分四章,首章緒論,二章甲骨文中之宗廟祭禮,三章金文中之宗廟祭禮,四章宗廟祭禮之意義,附錄載籍中之宗廟制度,文末結語。余質魯鈍,學植荒疏,故於先秦祭禮未能盡掃霾霧。承 周師一田不以下愚見棄,諄諄教誨,多所諟正,惜余限於學力,尚繁疏謬,唯祈大雅君子,不吝明教是幸。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序5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宗廟名義8
一、釋宗8
(一)載籍中之宗8
(二)甲文中之宗8
(三)金文中之宗10
二、釋廟11
(一)載籍中之廟11
(二)金文中之廟11
三、經籍所載周以前之宗廟13
第二節 源起16
一、源於死後靈魂存在與孝親之觀念16
二、對三種宗廟起源說之討論19
第三節 類別22
一、載籍所見之宗廟祭禮22
二、甲文中之宗廟祭禮23
三、金文中之宗廟祭禮23
第二章 甲骨文中之宗廟祭禮30
第一節 禘祭30
第二節 五種祭祀35
一、載籍所見五祀35
二、甲文中所見之五種祭祀37
三、一至五期之五祀40
四、祀序51
五、與五祀並見之祭56
第三節御、ㄈ、口祭59
一、御59
二、ㄈ、口60
第三章 金文中之宗廟祭禮69
第一節 禘祭69
一、經傳中之禘祭69
(一)天子宗廟之大禘69
(二)三年喪畢之吉禘70
二、 金文中之禘祭72
第二節 時享禮74
一、經籍所見之四時享禮74
二、祠、禴(礿)、嘗、烝釋義75
三、金文中之祠、禴(礿)、嘗、烝與文例77
(一)祠、禴(礿)、嘗、烝77
(二)文例79
附錄 祫83
一、經傳中之祫83
二、甲骨文中之「衣」84
三、金文中之「衣」86
第四章 宗廟祭禮之意義91
第一節 商周之宗法91
一、殷商之宗法92
二、周代之宗法95
第二節 倫理教化97
第三節 反映社會101
一、犧牲101
二、祭物104
附錄 載籍中之殷周宗廟制度105
一、宗廟之廟數106
(一)天子106
(二)諸侯108
(三)大夫108
(四)士109
二、釋昭穆與祧109
(一)昭穆109
(二)祧110
三、釋祔廟、遷廟、毀廟、釁廟112
(一)祔廟112
(二)遷廟112
(三)毀廟112
(四)釁廟113
結語117
引書表121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中國文學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1
dc.title (題名) 甲金文中宗廟祭禮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經書類
1.一般類
周易注疏 藝文
尚書注疏 藝文
詩經注疏 藝文
論語注疏 藝文
孟子注疏 藝文
孝經注疏 藝文
爾雅注疏 藝文
白虎通義 班固 商務
2.禮類
周禮注疏 藝文
儀禮注疏 藝文
大戴禮記 藝文
禮記注疏 藝文
通典(禮類) 杜佑 新興
禮記集說 陳澔 世界
禮記集說 孫希旦 文史哲
文獻通考 馬瑞臨 新興
五禮通考 秦蕙田 新興
禮學卮言 孔廣森 漢京(皇清經解正編)
禮書通故 黃以周 華世
大小宗通釋 毛奇齡 西南
殷禮徵文 王國維 文華(王觀堂先生全集)
禮記今註今譯 王師夢鷗 商務
儀禮特牲少牢有司徹祭品研究 吳達芸 中華
殷周廟制論稿 章景明 學海
3.春秋類
春秋集傳纂例 陸淳 藝文(叢書集成初編)
春秋意林 劉敞 大通(通志堂經解)
春秋傳 胡安國 商務(四部叢刊廣編)
春秋毛氏傳 毛奇齡 漢京(皇清經解正編)
春秋大事表 顧棟高 鼎文
春秋左氏傳時月日古例考 劉師培 犬新(劉申叔先生遺書)
春秋吉禮考辨 周師一田 嘉新
4.文字類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黎明
(1)甲骨拓片著錄簡稱表
鐵雲藏龜 劉鄂 鐵 藝文
殷虛書契前編 羅振玉 前 藝文
殷虛書契後編 羅振玉 後 藝文
殷虛卜辭 明義士 明 藝文
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 王國維 戩 藝文
龜甲獸骨文字 林泰輔 林 藝文
鐵雲藏龜拾遺 葉玉森 拾
殷契卜辭 容庚 卜
卜辭通纂 郭氏 通 文求堂(日本.東京)
殷虛書契續編 羅振玉 續 藝文
殷契佚存 商承祚 佚 金陵大學
鄴中片羽初集 黃濬 鄴一
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 方法斂 庫
甲骨文錄 孫海波 文 藝文
殷契粹編 郭氏 粹 大通
鄴中片羽二集 黃濬 鄴二
天壤閣甲骨文存 唐蘭 天
殷契遺珠 金祖同 遺 中法文化出版委員會
金璋所藏甲骨卜辭 方法斂 金
誠齋殷虛文字 孫海波 誠
河南安陽遺寶 梅原末治 安
小屯殷虛文字甲編 董作賓 甲 中研院史語所
小屯殷虛文字乙編 董作賓 乙 中研院史語所
殷契摭佚續編 李亞農 摭續
甲骨綴合編 曾毅公 綴
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 胡厚宣 寧
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集 胡厚宣 南
明義士舊藏 南明
殷契拾掇 郭若愚 掇一
殷契拾掇二編 郭若愚 掇二
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 胡厚宣 京
甲骨續存 胡厚宣 存 群聯
殷虛文字綴合 郭若愚 合
殷虛文字外編 董作賓 外 中研院史語所
海外甲骨遺錄 饒家頤 海外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貝塚茂樹 人
藏甲骨文字
小屯殷虛文字丙編 張秉權 丙 中研院史語所
甲骨文零拾(2)考釋 陳邦懷 陳氏
殷虛書契考釋 羅振玉 藝文
卜辭通纂考釋 郭氏

殷虛書契前編集釋 葉玉森 大東
甲骨文字研究 郭氏
殷墟書契考釋小箋 陳邦懷
殷虛文字記 唐蘭
積微居甲文說 楊樹達 大通
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 唐蘭
殷虛書契解詁 吳其昌 文.史哲
殷曆譜 董作賓 藝文(董作賓先生全集)
殷虛卜辭綜述 陳夢家 大通
殷代地理簡論 李學勤 木鐸
殷虛卜辭綜類 島邦男 鼎文(溫天河.李壽林譯)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 中研院史語所
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 許進雄 台大文學院
(3)金文類
考古圖 呂大臨
博古圖錄 王黼
西清古鑑
積古齋鐘鼎彞器款識法帖 阮元
筠清館金文 吳榮光
攈古錄金文 吳式芬 樂天
古籀拾遺 孫詒讓
綴遺齋彞器款識考釋 方濬益 商務
愙齋集古錄 吳大澂 涵芬樓
奇觚室吉金文述 劉心源
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郭氏 大系
雙劍誃吉金文選 于省吾
吉金文錄 吳閻生
善齋吉金錄 劉體智
貞松堂吉金錄 羅振玉
三代吉金文存 羅振玉 三代 樂天
商周彞器適考 容庚
商周金文錄遺 于省吾 明倫
金文詁林 周法高 香港中文大學
二.子類
墨子 墨翟 世界
荀子 荀況 世界
呂氏春秋 呂不韋 世界
春秋繁露 董仲舒 中華
論衡 王充 世界
孔子家語 王肅注 世界
文中子 王通 世界
三.史地類
國語 世界
戰國策 劉向 里仁
史記 司馬遷 鼎文
漢書 班固 鼎文
竹書紀年補證 李春溥 世界
國史大綱 錢穆 商務
甲骨學商史論叢 胡厚宣 大通
中國古代天文簡史 陳遵媯 木鐸
中國古代社會史 李宗侗 華岡
兩漢政治思想史卷一 徐復觀 學生
四.雜著類
山海經 商務
太平御覽 李昉等 新興
觀堂集林 王國維 河洛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唐君毅 學生
五.期刊論文
春秋晉卜辭文字考 董作賓 大陸雜誌十三卷九期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 屈萬里 文史哲學報十三期
禮記思想體系試探 王師夢鷗 政治大學學報第四期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 胡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四本
中國祖廟的起源 凌純聲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七期
祖廟與神主之起源 陳夢家 文學年報三期
古文字中之宗周祭祀 陳夢家 燕京學報十九期
殷代禮制的新舊兩派 董作賓 大陸雜誌六卷三期
談王亥與伊尹的祭日並再論殷商的王制 張光直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三十五期
釋宗及主 唐蘭 考古六期
卜辭中所見之殷曆 董作賓 安陽發掘報告三期
甲骨卜辭中「于」字用法探究 中國文字四十九期
宗法考源 丁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四本四分
祭祀卜辭中的犧牲 張秉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八本
殷祭祀用牲來源說 金祥恒 中國文字八期
釋[ ] [ ] [ ] 金祥恒 中國文字二十三期
西周銅器斷代中的「康宮」問題 唐蘭 考古學報一九六二年一期
卜辭中所見殷商宗廟及殷祭考 金祥恒 大陸雜誌二十卷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