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民國四十.五十年代臺灣政論雜誌的發展 : 自由中國半月刋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
作者 魏誠
貢獻者 潘家慶
魏誠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8-十一月-2016 15:55:19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台灣三十多年來的政治,有兩個不變的難題,一是大陸來台政治力量如何與木土勢力整合,二是在統一中國的目標下,如何兼顧法統的完整與政治發展的需要。在這兩個難題之下,三十年來不論在朝、在野政治集團,均針對各個階段政治環境的變化,分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自由中國」即是部份大陸來台知識份子,在四十年代思索這兩個難題的論壇。本論文希望從歷史的觀點,來整理、檢視他們思索的結果。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交待研究主旨及政論雜誌研究所面臨的方法問題,其次說明「自由中國」基於反共宗旨而創刊的背景及經過。
第二章敘述「自由中國」內容的演變,並以國際反共形勢的變化,對國民黨領導的不滿及台灣政治結構的特殊限制三點,來說明該刊何以由支持國民黨而逐漸背離國民黨,進而與本土勢力結合組織反對黨。
第三章逐項敘述「自由中國」的政治主張,特別著重結構性的觀點,呈現該刊對台灣長、短期政治目標提出的解決方案。
第四章試對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加以評估,說明各項主張的歷史意義及彼此間的矛盾,再從國民黨的性格、台灣的政治條件,以及「自由中國」的主觀因素,試加解釋反對黨何以失敗。
第五章回到傳播的觀點,闡述政論雜誌的傳播功能,並對「目由中國」的各項功能略加評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旨1
第二節 方法問題3
第三節 時代背景11
第四節 創辦經過15
第二章 內容演變及其原因
第一節 內容分析的準則25
第二節 內容的演變28
第三節 演變的原因37
甲:國際反共形勢的變化37
乙:對國民黨領導的懷疑42
丙:政治結構的限制46
第三章 政治主張
第一節 軍公教待遇問題49
第二節 出版及言論自由問題52
第三節 美援問題62
第四節 軍事問題70
第五節 地方選舉問題77
第六節 地方自治問題85
第七節 省籍問題92
第八節 中央政府體制問題97
第九節 法統問題102
第十節 反對黨問題110
第四章 影響與評估119
第五章 結論131
參考文獻 壹、書籍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六九年初版,聯經)
史學與傳統(七十一年再版,時報)
歷史與思想(六十七年四版,聯經)
李璜:學鈍室回憶上下卷(七十一年初版,香港明報)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六十八年初版,聯經)
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六十七年三版,三民書局)
梁敬鈍:中美關係論文集(七十一年初版,聯經)
徐復觀等:知識份子與中國(六十九年初版,時報)
陳國祥:新青年雜誌對中國文化與政治發展問題的言論分析(六十八年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蔭祖編:中華民國大事記(四十六年初版,世界社)
馬璧:關於「自由中國」雜誌的問題(四十九年,大陸)
陳鼓應編:殷海光最後的話語(六十五年再版,環宇)
黃俊傑編譯:史學方法論叢(七十年增訂再版,學生)
黃紀:無黨籍人士競選言論之研究(六十九年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昌權:台灣地方選舉之分析與檢討(六十年初版,商務)
雷震: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六十七年,香港七十年代)
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捩點(六十五年,香港友聯)
蔡宏進:台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影响的研究(五十六年,嘉新)
Fred W. Riggs, Formosa Under Chinese Nationalist Rule.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52.
Harold Lasswel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ymbol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Karl 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 Routledgs & K. Paul, 1960.
Neil H. Jacoby, U.S. Aid to Taiwan-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Fred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1966.
Ole R. Holsti , Content Au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n Introdr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Richard W. Budd Robert K. Thorp & Sewis Donohew , 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67.
貳、專文
李子堅:我所認識的雷儆寰先生━訪前「自由中國」編輯黃中(「亞洲人」,四卷四期,八○ ― 八五頁)
文德:雷震、胡適、中華民主黨(「八十年代」,一卷三期,八七 ― 九一頁)
沈雲龍:追懷我的朋友李萬居(「八十年代」,一卷五期,六九 ― 七三頁)
「八十年代」:民主的香火―中國民主運動發展史(二)(座談會,四卷一期,九 ― 三九頁)
「中國論壇」: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座談會,九卷七期,三六 ― 五一頁)
正視地域觀念問題(本期主題,十三卷十二期,五 ― 四九頁)
吳文健:回顧三十年來的內閣(「聯合月刊」創刊號,二○ ― 二四頁)
「聯合月刊」:台灣克服十大危機的策略與能力評估(特別報導,二十五期,六― 三一頁)
「八十年代」:「自由中國」言論選集(1) ― (4)序言(六十八年初版)
Benjamin Schwartz: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段昌國等編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第二章,六十五年初版,聯經)

David W. Chang “U.S. Aid and Economic Progress in Taiwan”Asian Survey vo1. V. No.3, 1965 P 152-160.
Hung — Chao Tai “The Komintang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in Samuel P. Huntington ( ed ) :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N.Y. Basic Books, 1970.
Jurgen Domes “Political Differentiation in Taiwan”,Asian Survey vol. XXI No.10, 1981, P 1011-1028.
Jorce K. Kallgren “Nationalist China : The Continuing Dilemma of the Mainland Philosophy”, Asian Survey, Vol. Ⅲ No.1,1963, P11-16.
___________“Nationalist China :Political Inflexibility and Economic Accommodation”, Asian Survey, Vol. IV, No.1,1964, P 638-644.
___________“Nationalist China : Problems of A Modermizing Taiwan”, Asian Survey Vol. V No.1, 1965, P 12-17.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碩士
7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潘家慶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魏誠
dc.creator (作者) 魏誠zh_TW
dc.date (日期) 1984
dc.date.accessioned 8-十一月-2016 15:55:19 (UTC+8)-
dc.date.available 8-十一月-2016 15:55:1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十一月-2016 15:55:19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54-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台灣三十多年來的政治,有兩個不變的難題,一是大陸來台政治力量如何與木土勢力整合,二是在統一中國的目標下,如何兼顧法統的完整與政治發展的需要。在這兩個難題之下,三十年來不論在朝、在野政治集團,均針對各個階段政治環境的變化,分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自由中國」即是部份大陸來台知識份子,在四十年代思索這兩個難題的論壇。本論文希望從歷史的觀點,來整理、檢視他們思索的結果。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交待研究主旨及政論雜誌研究所面臨的方法問題,其次說明「自由中國」基於反共宗旨而創刊的背景及經過。
第二章敘述「自由中國」內容的演變,並以國際反共形勢的變化,對國民黨領導的不滿及台灣政治結構的特殊限制三點,來說明該刊何以由支持國民黨而逐漸背離國民黨,進而與本土勢力結合組織反對黨。
第三章逐項敘述「自由中國」的政治主張,特別著重結構性的觀點,呈現該刊對台灣長、短期政治目標提出的解決方案。
第四章試對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加以評估,說明各項主張的歷史意義及彼此間的矛盾,再從國民黨的性格、台灣的政治條件,以及「自由中國」的主觀因素,試加解釋反對黨何以失敗。
第五章回到傳播的觀點,闡述政論雜誌的傳播功能,並對「目由中國」的各項功能略加評述。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旨1
第二節 方法問題3
第三節 時代背景11
第四節 創辦經過15
第二章 內容演變及其原因
第一節 內容分析的準則25
第二節 內容的演變28
第三節 演變的原因37
甲:國際反共形勢的變化37
乙:對國民黨領導的懷疑42
丙:政治結構的限制46
第三章 政治主張
第一節 軍公教待遇問題49
第二節 出版及言論自由問題52
第三節 美援問題62
第四節 軍事問題70
第五節 地方選舉問題77
第六節 地方自治問題85
第七節 省籍問題92
第八節 中央政府體制問題97
第九節 法統問題102
第十節 反對黨問題110
第四章 影響與評估119
第五章 結論131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新聞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2
dc.title (題名) 民國四十.五十年代臺灣政論雜誌的發展 : 自由中國半月刋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書籍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六九年初版,聯經)
史學與傳統(七十一年再版,時報)
歷史與思想(六十七年四版,聯經)
李璜:學鈍室回憶上下卷(七十一年初版,香港明報)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六十八年初版,聯經)
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六十七年三版,三民書局)
梁敬鈍:中美關係論文集(七十一年初版,聯經)
徐復觀等:知識份子與中國(六十九年初版,時報)
陳國祥:新青年雜誌對中國文化與政治發展問題的言論分析(六十八年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蔭祖編:中華民國大事記(四十六年初版,世界社)
馬璧:關於「自由中國」雜誌的問題(四十九年,大陸)
陳鼓應編:殷海光最後的話語(六十五年再版,環宇)
黃俊傑編譯:史學方法論叢(七十年增訂再版,學生)
黃紀:無黨籍人士競選言論之研究(六十九年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昌權:台灣地方選舉之分析與檢討(六十年初版,商務)
雷震: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六十七年,香港七十年代)
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捩點(六十五年,香港友聯)
蔡宏進:台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影响的研究(五十六年,嘉新)
Fred W. Riggs, Formosa Under Chinese Nationalist Rule.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52.
Harold Lasswel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ymbol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Karl 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 Routledgs & K. Paul, 1960.
Neil H. Jacoby, U.S. Aid to Taiwan-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Fred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1966.
Ole R. Holsti , Content Au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n Introdr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Richard W. Budd Robert K. Thorp & Sewis Donohew , 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67.
貳、專文
李子堅:我所認識的雷儆寰先生━訪前「自由中國」編輯黃中(「亞洲人」,四卷四期,八○ ― 八五頁)
文德:雷震、胡適、中華民主黨(「八十年代」,一卷三期,八七 ― 九一頁)
沈雲龍:追懷我的朋友李萬居(「八十年代」,一卷五期,六九 ― 七三頁)
「八十年代」:民主的香火―中國民主運動發展史(二)(座談會,四卷一期,九 ― 三九頁)
「中國論壇」: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座談會,九卷七期,三六 ― 五一頁)
正視地域觀念問題(本期主題,十三卷十二期,五 ― 四九頁)
吳文健:回顧三十年來的內閣(「聯合月刊」創刊號,二○ ― 二四頁)
「聯合月刊」:台灣克服十大危機的策略與能力評估(特別報導,二十五期,六― 三一頁)
「八十年代」:「自由中國」言論選集(1) ― (4)序言(六十八年初版)
Benjamin Schwartz: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段昌國等編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第二章,六十五年初版,聯經)

David W. Chang “U.S. Aid and Economic Progress in Taiwan”Asian Survey vo1. V. No.3, 1965 P 152-160.
Hung — Chao Tai “The Komintang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in Samuel P. Huntington ( ed ) :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N.Y. Basic Books, 1970.
Jurgen Domes “Political Differentiation in Taiwan”,Asian Survey vol. XXI No.10, 1981, P 1011-1028.
Jorce K. Kallgren “Nationalist China : The Continuing Dilemma of the Mainland Philosophy”, Asian Survey, Vol. Ⅲ No.1,1963, P11-16.
___________“Nationalist China :Political Inflexibility and Economic Accommodation”, Asian Survey, Vol. IV, No.1,1964, P 638-644.
___________“Nationalist China : Problems of A Modermizing Taiwan”, Asian Survey Vol. V No.1, 1965, P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