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清季四川教案之研究
作者 李晉榮
貢獻者 邵玉銘
李晉榮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9-Nov-2016 16:21:49 (UTC+8)
摘要 前言1
第一章 川省教案發生之主要原因5
第一節 痛恨外人的侵略5
第二節 不滿教士教民狂妄的行為9
一、禮節儀制之濫用9
二、干預詞訟之行為12
第二章 川東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八)23
第一節 大足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十八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二)23
一、龍水鎮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十六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23
二、三驅場民教糾紛(同治四年 ― 同治七年、一八六五 ━ 一八六八)29
三、馬跑場教案(光緒八年 ― 光緒十六年、一八八二 ━ 一八九○)29
四、中鰲場教民恃教妄為(光緒十年、一八八四)31
五、郵亭舖教民欺民(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31
六、甕溪場民教衝突(光緒十三年 ― 光緒十八年、一八八七 ━ 一八九二)32
七、單石鋪、玉龍場、蔣家壩、吳家溝等地民教衝突(光緒十六年,一八九○)32
八、大足教案之交涉與議結33
第二節 酆都、鄰水、夔州等地教案 (同治三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四 ━ 一八九八)36
一、酆都教案(同治三年、一八六四)36
二、鄰水民教紛爭案(同治六年 ― 光緒三年、一八六七 ━ 一八七七)36
三、夔州府教案(光緒二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五 ━ 一八九八)38
第三節 余棟臣反教事件(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39
第三章 重慶府屬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九)53
第一節 重慶府屬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九)53
一、定遠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八)53
二、涪州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四年、一八六一 ━ -八七八)54
三、長壽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九)55
四、合州教案(同治二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三 ━ 一八九八)56
五、榮昌教案(光緒十六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 ━ 一八九八)57
六、銅梁教案(光緒十六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 ━ 一八九八)58
七、永川教案(光緒二十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四 ━ 一八九八)59
八、璧山教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60
九、江津教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61
第二節 江北廳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八六一 ━ 一八九八)61
一、石硅廳案(咸豐十一年 ― 同治元年、一八六一 ━ 一八六二)61
二、兩岔河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62
三、梁采河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62
四、江北廳民教糾紛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63
五、拆毀教堂醫館案(光緒二年、一八七六)63
六、搶毀司鐸佃居民房案(光緒五年、一八七九)63
七、拆毀教士租屋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64
第三節 重慶教案(同治二年 ― 光緒十二年、一八六三 ━ 一八八六)65
一、第一次教案(同治二年、一八六三)65
二、第二次教案(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71
三、分析重慶兩次教案81
第四章 川西、北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三十二年、一八六一 ━ 一九○六)101
第一節 西北路(成都府屬)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五)101
一、崇慶州教案(咸豐十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一八一 ━ 一八九五)101
二、溫江教案(同治元年 、 一八六二)102
三、大邑教案(同治元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六二 ━ 一八九五)102
四、金堂教案(同治元年、一八六二)103
五、射洪教案(同治二年、一八六三)103
六、灌縣教案(同治三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六四 ━ 一八九五)104
七、華陽教案(光緒二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七六 ━ 一八九五)104
八、中江教案(光緒十年、一八八四)105
九、三台教案(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106
十、新津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06
十一、什邡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07
第二節 成都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07
一、起因與經過107
二、各國之反應108
三、教案之議結111
(一) 賠償損失111
(二) 懲罰肇事人犯112
第三節 川北教案(咸豐十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一 ━ ―八九八)113
一、南部教案(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113
二、營山教案(同治八年 ― 光緒三年、一八六九 ━ 一八七七)113
三、巴州教案(同治十三年 ― 光緒七年、一八七四 ━ 一八八一)114
四、遂寧教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116
五、順慶府教案(光緒元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七五 ━ 一八九八)116
六、樂至教案(光緒十年、一八八四)119
七、保寗府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19
第四節 川西巴塘教案(同治十二年 ― 光緒三十二年、一八七三 ━ 一九○六)120
一、燬搶巴塘教堂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120
二、打毀莽里教堂案(光緒五年、一八七九)120
三、刦殺洋人引馬人夫案(光緒七年、一八八一)121
四、刦殺教堂司鐸梅玉林案(光緒七年、一八八一)121
五、焚毀巴塘、塩井等地教堂(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122
六、派員開導巴塘番民124
七、焚毀教堂、殺害教士教民(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124
第五章 川南教案(同治三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四 ━ 一八九九)139
第一節 酉陽州教案(同治三年 ― 同治八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九)139
一、瑪弼樂教士被毆斃案(同治四年、一八六五)140
二、李國安教士被殺案(同治七年、一八六八)142
三、民教衝突(同治三年 ― 同治八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九)145
第二節 黔江教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148
一、起因與經過148
二、對教案之反應149
三、教案之議結150
第三節 彭水、秀山教案(同治三年 ― 同治七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八)153
一、彭水教案(同治三年 ― 同治七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八)153
二、秀山教案(同治七年、一八六八)154
第四節 內江、瀘州、邛州等處教案(光緒元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七五 ━ 一八九九)155
一、內江教案(光緒元年 ― 光緒二年、一八七五 ━ 一八七六)155
二、珙縣教案(光緒三年 ― 光緒四年、一八七七 ━ 一八七八)156
三、瀘州教案(光緒三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七七 ━ 一八九九)157
四、邛州教案(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五)158
五、雅州、敍州教案(光緒二十、一八九五)159
六、樂山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59
七、眉州、宜賓、南溪、峨邊民教互鬥(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59
八、嘉定府教案(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160
九、富順、隆昌教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160
十、筠連、永寗、長寗、納溪、高縣等處教案(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160
第六章 結論173
徵引書目177
參考文獻 中文部部份:
一、外交史料
1.丁寶楨,丁文誠公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于能模等條,中外條約彙編。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印,教務教案檔,凡七輯;
第一輯 咸豐十年 ― 同治五年(一八六○ ━ 一八六六),民六十三年二月初版。
第二輯 同治六年 ― 同治九年(一八六七 ━ 一八七○),民六十三年八月初版。
第三輯 同治十年 ― 光緒四年 〈 一八七一 ━ 一八七八),民六十四年二月初版。
第四輯 光緒五年 ― 光緒十二年(一八七九 ━ 一八八六 ) ,民六十五年五月初版。
第五輯 光緒十三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八七 ━ 一八九五),民六十六年十月初版。
第六輯 光緒二十二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六 ━ 一八九九),民六十九年九月初版。
第七輯 光緒二十六年 ―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 ━ 一九○六)
4.王樹枬編,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民五十五年。
5.寶鋆等修,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文海出版社,民五十五年。
6.覺羅勒德洪等撰,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影印本,民五十三年。
二、地方志
1.陳習刪等篡修,大足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2.陳習刪等篡修,南充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3.陳習刪等篡修,巴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4.陳習刪等篡修,武勝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5.陳習刪等墓修,潼關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6.陳習刪等篡修,長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7.陳習刪等篡修,廣安州新志,清光緒卅三年刊。
三、專著與論文
1.邵玉銘,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問題,台北,正中書局。
2.王文杰,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福建協和大學中文化研究會,民三十六年。
3.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台北,中國修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六十二年八月再版。
4.呂實強,「重慶教案」,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三期下冊,民六十一年十二月。
5.呂實強,「義和團變亂前夕四川省的一個反教運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一期,民五十八年八月。
6.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份子對基督教在華傳教目的的疑懼」,師大歷史學報,第三期,民六十四年二月。
西文部份
1. Correspondence fron Chunking, The North China Herald, October 10,1898。
2.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China, Embassy and Consular Archives, Correspondence, F.O. 228.
3. Hosea B. Morse, The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London 1913。
4. Irwin Hyatt, The Chengtu Riots (1895): Myths and Politics, Papers on Chine, Vol.18, East Asian Researeh Center, Harvard Wniv 1964。
5.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929.
6. Miriam Levering, Chungking Riot of 1886: Tustice and ideological Diversity (Papers on China,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Lbni v.)
7. OConor to salistury, Tel. Peking, Sept. 30, 1895, British Foreign Office,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Public Record Office, F.O. 17:1263。
8.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Growth of Chinese Anti foreignism 1860-1870, Mass, Harvavd Clniversity, 1963。
9. Fairbank, John kiny,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Cambridge, Harvard Uniuersity Press, 1974.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邵玉銘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晉榮
dc.creator (作者) 李晉榮zh_TW
dc.date (日期) 1984
dc.date.accessioned 9-Nov-2016 16:21:49 (UTC+8)-
dc.date.available 9-Nov-2016 16:21: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Nov-2016 16:21:49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22-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1
第一章 川省教案發生之主要原因5
第一節 痛恨外人的侵略5
第二節 不滿教士教民狂妄的行為9
一、禮節儀制之濫用9
二、干預詞訟之行為12
第二章 川東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八)23
第一節 大足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十八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二)23
一、龍水鎮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十六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23
二、三驅場民教糾紛(同治四年 ― 同治七年、一八六五 ━ 一八六八)29
三、馬跑場教案(光緒八年 ― 光緒十六年、一八八二 ━ 一八九○)29
四、中鰲場教民恃教妄為(光緒十年、一八八四)31
五、郵亭舖教民欺民(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31
六、甕溪場民教衝突(光緒十三年 ― 光緒十八年、一八八七 ━ 一八九二)32
七、單石鋪、玉龍場、蔣家壩、吳家溝等地民教衝突(光緒十六年,一八九○)32
八、大足教案之交涉與議結33
第二節 酆都、鄰水、夔州等地教案 (同治三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四 ━ 一八九八)36
一、酆都教案(同治三年、一八六四)36
二、鄰水民教紛爭案(同治六年 ― 光緒三年、一八六七 ━ 一八七七)36
三、夔州府教案(光緒二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五 ━ 一八九八)38
第三節 余棟臣反教事件(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39
第三章 重慶府屬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九)53
第一節 重慶府屬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九)53
一、定遠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八)53
二、涪州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四年、一八六一 ━ -八七八)54
三、長壽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九)55
四、合州教案(同治二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三 ━ 一八九八)56
五、榮昌教案(光緒十六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 ━ 一八九八)57
六、銅梁教案(光緒十六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 ━ 一八九八)58
七、永川教案(光緒二十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四 ━ 一八九八)59
八、璧山教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60
九、江津教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61
第二節 江北廳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四年、-八六一 ━ 一八九八)61
一、石硅廳案(咸豐十一年 ― 同治元年、一八六一 ━ 一八六二)61
二、兩岔河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62
三、梁采河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62
四、江北廳民教糾紛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63
五、拆毀教堂醫館案(光緒二年、一八七六)63
六、搶毀司鐸佃居民房案(光緒五年、一八七九)63
七、拆毀教士租屋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64
第三節 重慶教案(同治二年 ― 光緒十二年、一八六三 ━ 一八八六)65
一、第一次教案(同治二年、一八六三)65
二、第二次教案(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71
三、分析重慶兩次教案81
第四章 川西、北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三十二年、一八六一 ━ 一九○六)101
第一節 西北路(成都府屬)教案(咸豐十一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六一 ━ 一八九五)101
一、崇慶州教案(咸豐十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一八一 ━ 一八九五)101
二、溫江教案(同治元年 、 一八六二)102
三、大邑教案(同治元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六二 ━ 一八九五)102
四、金堂教案(同治元年、一八六二)103
五、射洪教案(同治二年、一八六三)103
六、灌縣教案(同治三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六四 ━ 一八九五)104
七、華陽教案(光緒二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七六 ━ 一八九五)104
八、中江教案(光緒十年、一八八四)105
九、三台教案(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106
十、新津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06
十一、什邡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07
第二節 成都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07
一、起因與經過107
二、各國之反應108
三、教案之議結111
(一) 賠償損失111
(二) 懲罰肇事人犯112
第三節 川北教案(咸豐十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六一 ━ ―八九八)113
一、南部教案(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113
二、營山教案(同治八年 ― 光緒三年、一八六九 ━ 一八七七)113
三、巴州教案(同治十三年 ― 光緒七年、一八七四 ━ 一八八一)114
四、遂寧教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116
五、順慶府教案(光緒元年 ―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七五 ━ 一八九八)116
六、樂至教案(光緒十年、一八八四)119
七、保寗府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19
第四節 川西巴塘教案(同治十二年 ― 光緒三十二年、一八七三 ━ 一九○六)120
一、燬搶巴塘教堂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120
二、打毀莽里教堂案(光緒五年、一八七九)120
三、刦殺洋人引馬人夫案(光緒七年、一八八一)121
四、刦殺教堂司鐸梅玉林案(光緒七年、一八八一)121
五、焚毀巴塘、塩井等地教堂(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122
六、派員開導巴塘番民124
七、焚毀教堂、殺害教士教民(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124
第五章 川南教案(同治三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六四 ━ 一八九九)139
第一節 酉陽州教案(同治三年 ― 同治八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九)139
一、瑪弼樂教士被毆斃案(同治四年、一八六五)140
二、李國安教士被殺案(同治七年、一八六八)142
三、民教衝突(同治三年 ― 同治八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九)145
第二節 黔江教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148
一、起因與經過148
二、對教案之反應149
三、教案之議結150
第三節 彭水、秀山教案(同治三年 ― 同治七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八)153
一、彭水教案(同治三年 ― 同治七年、一八六四 ━ 一八六八)153
二、秀山教案(同治七年、一八六八)154
第四節 內江、瀘州、邛州等處教案(光緒元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七五 ━ 一八九九)155
一、內江教案(光緒元年 ― 光緒二年、一八七五 ━ 一八七六)155
二、珙縣教案(光緒三年 ― 光緒四年、一八七七 ━ 一八七八)156
三、瀘州教案(光緒三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七七 ━ 一八九九)157
四、邛州教案(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五)158
五、雅州、敍州教案(光緒二十、一八九五)159
六、樂山教案(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59
七、眉州、宜賓、南溪、峨邊民教互鬥(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159
八、嘉定府教案(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160
九、富順、隆昌教案(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160
十、筠連、永寗、長寗、納溪、高縣等處教案(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160
第六章 結論173
徵引書目177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外交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清季四川教案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部份:
一、外交史料
1.丁寶楨,丁文誠公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于能模等條,中外條約彙編。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印,教務教案檔,凡七輯;
第一輯 咸豐十年 ― 同治五年(一八六○ ━ 一八六六),民六十三年二月初版。
第二輯 同治六年 ― 同治九年(一八六七 ━ 一八七○),民六十三年八月初版。
第三輯 同治十年 ― 光緒四年 〈 一八七一 ━ 一八七八),民六十四年二月初版。
第四輯 光緒五年 ― 光緒十二年(一八七九 ━ 一八八六 ) ,民六十五年五月初版。
第五輯 光緒十三年 ―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八七 ━ 一八九五),民六十六年十月初版。
第六輯 光緒二十二年 ― 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六 ━ 一八九九),民六十九年九月初版。
第七輯 光緒二十六年 ―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 ━ 一九○六)
4.王樹枬編,張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民五十五年。
5.寶鋆等修,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台北,文海出版社,民五十五年。
6.覺羅勒德洪等撰,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影印本,民五十三年。
二、地方志
1.陳習刪等篡修,大足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2.陳習刪等篡修,南充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3.陳習刪等篡修,巴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4.陳習刪等篡修,武勝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5.陳習刪等墓修,潼關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6.陳習刪等篡修,長壽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7.陳習刪等篡修,廣安州新志,清光緒卅三年刊。
三、專著與論文
1.邵玉銘,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問題,台北,正中書局。
2.王文杰,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福建協和大學中文化研究會,民三十六年。
3.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台北,中國修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六十二年八月再版。
4.呂實強,「重慶教案」,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三期下冊,民六十一年十二月。
5.呂實強,「義和團變亂前夕四川省的一個反教運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一期,民五十八年八月。
6.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份子對基督教在華傳教目的的疑懼」,師大歷史學報,第三期,民六十四年二月。
西文部份
1. Correspondence fron Chunking, The North China Herald, October 10,1898。
2.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China, Embassy and Consular Archives, Correspondence, F.O. 228.
3. Hosea B. Morse, The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London 1913。
4. Irwin Hyatt, The Chengtu Riots (1895): Myths and Politics, Papers on Chine, Vol.18, East Asian Researeh Center, Harvard Wniv 1964。
5.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929.
6. Miriam Levering, Chungking Riot of 1886: Tustice and ideological Diversity (Papers on China,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Lbni v.)
7. OConor to salistury, Tel. Peking, Sept. 30, 1895, British Foreign Office,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Public Record Office, F.O. 17:1263。
8.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Growth of Chinese Anti foreignism 1860-1870, Mass, Harvavd Clniversity, 1963。
9. Fairbank, John kiny,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Cambridge, Harvard Uniuersity Press,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