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我國優生保健政策之研究
作者 曾孟琮
貢獻者 吳定
曾孟琮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18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強國必先強種」,優生保健的意義即在謀求民族素質的改善。其目的不僅重視個人的強健,更重視種族的優良;其效果不在於本身這一代,而在於子孫的將來。
本論文係源於對存身環境的關懷,依據政府新近審核的「優生保健法」,以政策研究取向,經廣泛搜集晚近國內外重要相關資料,對我國優生保健政策形成、施為和影響,作綜攬性地審視、分析和檢討,俾便印證所學、略進微言。
全文一冊計分五章十六節,共十六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首先界定題意、研究範圍、介紹優生學理論、實務及各國優生法制,並指陳研究動機、方法、架構。
第二章問題形成與認定,以生態學觀點綜攬分析台灣當前人口背景,及有礙優生的問題現況,並剖析優生保健政策問題認定與爭議所在。
第三章政策制定,除引介政策規劃理論及嚐試描述實務流程,並記述分析優生保健政策規劃過程,及政策合法化審議經歷。
第四章政策執行,簡析政策執行概念,環顧佐輔優生工作節育政策執行,並對現階段政府優生保健政策的法前施為加以檢視,及預估其法後之可行性。
第五章政策審視,乃就政策演遞流程諸問題,逐一析論,並嚐試提供可行性建議,最後在結語中,對整個政策環境配合,略抒己見,俾供省思。
附記:
本論文註釋兼採「資料註」和「引申註」兩種。擧凡直引原作者論述見解、或並請參閱某些書籍時,皆於該引文後逕接該作者姓名、作品年份、頁碼,並以括弧標明。如欲查資料出處,請檢索本論文後附之參考書目。至若顧及行文簡潔、流暢,而不得不將未盡之語,納入註釋中詳予申論,或係轉引自他書之二手資料,則採傳統之引申註法,在該引文或待論文句後以註 × 之字樣標出,於每章後註釋陳明,以供參考。
序言 壹
論文提要 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優生保健政策的概念 1
一、優生保健政策的界定1
二、優生保健政策的緣起及發展2
(一)優生學理論介紹2
(二)先天性疾病與優生技術的應用8
第二節 研究動機、方法和範圍13
第三節 研究分析架構15
第四節 國外優生保健法制概述16
一、世界各國人工流產的法律地位17
二、人工流產法制要件分析19
三、結紮手術申請要件25
四、優生遺傳諮詢中心的建立28
第二章 我國優生保健問題的形成與認定
第一節 問題形成背景剖析36
一、台灣當前人口特徵與結構37
二、人口壓力下的問題42
第二節 問題現況與價值觀變遷57
一、問題現況57
(一)育齡人口增加,初產婦年齡愈超年齡57
(二)生產型態趨向「婚後早生型」,生育間隔縮短62
(三)理想子女數略降,但兒子偏好仍強63
(四)早產比率昇高,而因先天性缺陷死亡的新生兒比例亦增65
(五)避孕實行率已達飽和,婦女停育決心強、墮胎人數日多66
(六)婚前性關係和未婚媽媽日增70
(七)結紮比例日多,缺乏法律依據73
(八)墮胎日增,汰不及罰,破壞法律尊嚴74
二、價值觀變遷77
(一)對生育自由的尊重77
(二)社會責任觀的宣揚78
第三節 問題認定與爭議80
一、政策問題的認定80
(一)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工作推展簡史82
(二)優生保健政策決策認定的佐證報告88
二、問題爭議97
第三章 我國優生保健政策的制定
第一節 政策規劃理論與實務簡介116
一、政策規劃理論概述116
二、草案規劃的實質流程概析118
第二節 優生保健政策規劃過程120
一、優生保健政策的政策依據120
二、優生保健政策的規劃:草案的研訂、協調、審議與修正過程分析122
第三節 優生保健法的審查與討論131
一、委員會審議階段131
二、院會表決階段141
第四章 我國優生保健政策的執行
第一節 政策執行概念簡析148
一、政策執行概念的涵義148
二、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148
第二節 台灣地區節育政策的執行150
一、家庭計畫的政策指令與政策目標152
二、家庭計畫的推行機關153
三、家庭計畫工作執行、成果與經費編列、運用160
第三節 現階段我國優生保健政策法前施為和法後可行性預估169
一、現階段我國優生保健政策法前施為169
二、現階段我國優生保健政策法後可行性預估179
第五章 政策審視:檢討與建議
第一節 檢討部份190
一、政策問題認定與規劃階段190
二、政策合法化階段193
三、政策執行階段197
第二節 建議部份210
一、強化政府機關中政策規劃能力210
二、強化政府執行機關政策推薦能力210
三、建立國會助理制度,提昇委員論政品質211
四、提昇人口政策委員會決策層次211
五、加強優生保健政策宣導,改進政策執行手法211
第三節 結語214
參考書目224
附錄242

圖表目錄

三~一:立法程序圖133
四~一:影響政策執行的環境149
四~二: Smith的政策執行過程模型149
四~三:影響政策執行的諸因素151
四~四:台灣地區推行家庭計畫行政組織圖 155
四~五:優生保健諮詢檢查途徑簡要流程圖174

一~一:世界各國墮胎的法律地位18
一~二:各種婦科、產科手術的死亡率19
二~一:台灣地區重要人口指標37
二~二:台灣地區年齡結構、負擔指數及老化指數39
二~三:民國四九至七十年間台灣地區粗出生率之變動41
二~四:民國三九至七十年間台灣地區一般生育率及總生育率變動41
二~五:民國七十一年台灣地區勞動力運用狀況按教育程度分52
二~六:年中育齡婦女人口成長率(民國六十至七十年)58
二~七:台灣地區育齡有偶婦女人口及其有偶率(60-70年)59
二~八:台灣地區育齡有偶婦女生育率(60-70年)60
二~九:台灣地區母親年齡別出生數百分比(60-70年)61
二~十:台灣地區65年與69年有偶婦女實際子女數與理想子女數比較64
二~十一:台灣地區歷次已婚婦女生育力及家庭計畫知識、態度與實行調查結果表68
二~十二:避孕方法使用中懷孕比率(失敗率)按方法別低高排列69
二~十三:台灣地區十五歲以上已婚婦女教育程度別之初婚年齡中位數72
二~十四:台灣地區各地方法院關於墮胎罪刑事第一審案件宣告情形及人數(民國五十一年至六十一年)75
二~十五:台灣地區墮胎犯罪入監服刑人數76
二~十六:男女青年依教育程度別對墮胎應否開放的態度分析95
二~十七:男女青年依教育程度別認為可以墮胎的情況分析96
三~一:優生保健法草案委員會審議發言統計135
四~一:台灣地區家庭計畫推行工作目標層級表154
四一二:台灣地區二十二至三十九歲已婚婦女曾避孕的百分比167
四~三:台灣地區婦女年齡、教育程度別生育率之變遷(55年與69年比較)168
四~四:加強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第二期三年計畫(69年度至71年度)所須經費來源概估170
四~五:台灣省加強推行家庭計畫第二期三年計畫工作概算171
四~六:台灣地區加強推行家庭計畫四年計畫(72年度至75年度)經費來源及工作計畫與經費之配合172
四~七: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經費執行情形(66年度至72年度)173

附錄
一、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244
二、民族保育政策綱領245
三、優生保健政策論據248
四、優生保健法草案256
五、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實施辦法259
六、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實施辦法台灣省施行細則260
七、加強推行人口政策方案26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依著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書籍論文
中央日報記者聯合採訪 1983 邁向優生之路,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民國72年12月初版。
天下編輯撰 1983 成長的痛苦,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4月15日三版。
王澤鑑 1974 法律制度與家庭計畫,台北:台大法律系,民國63年12月。
王國裕 1981 「社區衛生需要調查研究報告」,取自台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編印,社區衛生服務第一輯(三版),民國70年9月。
伊敏 胡叔仁合譯 1979 生物學與人生,Harry Boardman and Stuart A . Ross編,香港:今日世界,1979年9月 (二版)。
何沙崙譯 1981 生態學與匱乏政治學,Dr. William Ophuls原著,台北:華泰圖書文物公司,民國70年10初版。
何華勳 1977 「我國當前人口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6年7月。
辛玉舜 1982 「我國勞工福利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杜聖觀 1983 「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7月。
呂沐基 1975 「墮胎罪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7月 。
李鍾祥等 1977 優生保健,台北:行政院衛生署,民國66年6月。
李國鼎 1983 「正視我國人口問題」,取自民德基金會生活素質出版部編印,人口政策之探討與期望,民國72年2月。
宋永澧 1981 「台灣地區輸精管及輸卵管結紮手術個案抽樣追踪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民國70年5月。
林水波 張世賢 1982 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1年3月初版。
林清祥 宋永澧 1968 「台灣的自然死流產及人工流產」,台中:台灣人口研究中心,民國57年。
林王美園 1972 「婦女避孕終止及失敗原因」,台北衛生局印,民61年。
林惠生 1982 「影響年輕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婚前性行為及婚前懷孕」,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民國71年10月。
武光東譯 1977 人類遺傳學,Victor A . Mckusick原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6年4月台二版。
武光東 王昇 1979 人類遺傳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7月初版。
孟慶榮等 1983 學校人口教育研討會教材彙編,台北: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民國72年6月。
周一夔 1980 人類環境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9年4月初版。
胡步蟾 1959 優生學與人類遺傳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8年4月台一版。
侯建譯 1980 柏拉圖理想國,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9年1月初版。
崔玖 1971 「從醫學立場談人工流產」,台北:婦幼衛生示範工作團編印,民國60年4月。
孫得雄等 1979 我國人口政策與人口計畫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68年6月。
孫得雄 1983 「台灣省家庭計畫工作報告」,取自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編印,人口政策之探討與期望,民國72年2月。
柴松林譯 1982 六十億人口的世界;人口困境與世界政治,Georges Tapinos , Phyllis T. Piotrow and Edward L. Morse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1年1月初版。
桂裕 1982 優生保健與墮胎論集,台北:作者自印,民國71年7月。
許世明 1982 遺傳、優生與胎教,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1年3月台三版。
張禹罕主編 1983 公共衛生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3月二版。
郭正昭譯 1982 美國思想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Richard Hofstadter原著,郭博文、高承恕主編,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9月二版。
郭秋永等譯述 1981 民主政治理論,James R. Pennock原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0年初版。
麥留芳譯 1971 人口問題透視,Louise B. Young編,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0年10月初版。
高清潤 廖純如 1981 「工廠家庭計畫巡迴教育工作實驗計畫報告」( 68年7月~ 69年6月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資料取自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未出版、未載年月。
黃丁全 1975 「墮胎犯罪與墮胎合法化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7月。
黃惠雅譯 1983 破碎的大地 (Broken Earth the Rural Chinese) , Steven Westly Mosher原著,台中:台報出版社,民國72年8月。
黃明珠 1980(1) 「由社區孕婦之產前管理計畫來看公共衛生護理計畫原則之應用」,取自公共衛生教學實驗院編印,公共衛生護理第二輯,民國69年10月初版,頁68-81。
______ 1980(2) 「示範健兒門診業務及成果分析」,取自公共衛生護理第二輯,民國69年10月初版,頁140-154。
黃肇男 1974 「大眾媒介與親身接觸在台灣農村家庭計劃消息傳播中擔任之角色」,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
張麗堂 1980 台灣地區人口問題與人口政策,台北:文化大學市政系,民國69年7月初版。
曾濟群 1968 「就法律案研究我國行政與立法兩院之關係」,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新文化基金會叢書,研究論文第122種,民國57年10月初版。
______ 1971 「我國立法提案之統計分析」,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八集抽印本,民國60年11月。
______ 1976 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
馮明德 1982 「台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葛卓言編 1978 健康家庭醫藥常識百科全書1978版,台北:怒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67年。
程之行譯 1981 美國近代社會思想發展史,Harvey Wish原著,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0年。
楊國樞 葉啟政合編 1981 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
鄭振煌 1974 「家庭計畫消息對台灣都市婦女的傳播效果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6月。
劉子英 1978 人口政策與社會發展,台北: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民國67年7月。
劉克智 1981 「三民主義人口政策的實施與推廣」,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研討會論文,民國70年9月20日。
潘書蘭 1975 優生學,香港:世界圖書公司,1975年7月出版。
賴淑惠 1983 「我國兒童福利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1月。
魏鏞 1981 「綜合規劃與長中程計畫」,取自行政院研考會編印,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民國70年。
____ 1983 「政策規劃與國家建設」,取自行政院研考會編印,政策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12月,頁1 ~ 15。
羅子大 1983 「長中程計畫作業實務」,取自行政院研考會編印,政策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12月,頁19 ~ 43。
羅志淵 1974 立法程序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3年。
二、期刊雜誌
王曉堂 1981 「中共推行節育工作之演變與發展」中共研究,卷15期5 ( 70年5月),頁49-56。
毛振翔 1983 「中華民國文化、宗教、婦女界反對優生保健法中『人工流產』 座談會」,中國天主教文化協進會會訊,期5 ( 71年1月)。
朱柏松 1982 「人口問題之法律政策」,社會科學論叢,輯30 ( 71年9月1日)
何沙崙 1983 「現代政府解決環境問題的角色」、中國論壇,卷16期8 ( 72年7月)。
宋永澧 1984 「台灣地區有偶婦女計畫外生育的人口學分析」,公共衛生,卷10期4 ( 73年1月),頁367-383。
李聖隆 1979 「國內外墮胎立法評介」,健康世界,期44 ( 68年8月),頁43-46。
李國鼎 1981 「台灣地區人口分布與生活素質(上)」,自由中國之工業,卷56期4 ( 70年10月),頁1-17。
李棟明 1973 「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的倡導與推行機構」,社會建設,期17 ( 62年9月),頁101-110。
¬¬¬¬______ 1979 「節育與家庭計畫推行影響台灣地區生育水準研究(上)(下)」,台灣文獻,卷30期1 , 2 ( 68年3、6月),頁177-210 ; 196-228。
______ 1980 「台灣經社地理區生育水準及其變遷之比較研究」,社會建設,期41、42 ( 69年12月),頁52-56。
李棟明 1981(1) 「國際間避孕實行率與採用避孕方法種類之比較研究」,公共衛生,卷8期2 ( 70年7月),頁162-172。
______ 1981(2) 「婦女婚前與未婚夫性關係比例之研究」,台灣衛生月刊,革新189期 ( 70年12月)。
______ 1982(1) 「台灣廣泛使用避孕方法之意外懷孕率之研究」公共衛生,卷8期4 ( 71年1月),頁366-388。
¬¬¬______ 1982(2) 「婦女在避孕歷程中選用及轉換避孕方法之研究」,公共衛生,卷9期2 ( 71年7月),頁174-193。
______ 1984 「新婚夫婦家庭計畫知識,態度與實行之研究」,公共衛生,卷10期4 ( 73年1月),頁384-400。
沈志陽 許昭純 1982 「從人口統計的結果看人口增加的問題」,公共衛生學苑,期9 ( 71年5月),頁109-114。
阮玉梅 1983 「台中市北屯區護理需要調查--對婦幼衛生及家庭計畫之知識、態度與實行」,公共衛生,卷9期4 ( 72年1月),頁434-450。
吳葭 1982 「中國大陸人口質量問題的初探」,中共研究,卷16期1 ( 71年11月),頁67-73。
林水波 1978 「政策問題之認定--台灣家庭計畫之個案分析」,思與言,卷16期4 ( 67年11月),頁31-61。
林水波譯 1983 「政策情境對政策執行策略的影響」,P. Berman原著,憲政思潮,期63 ( 72年9月)。
林忠實 1971 「論優生保健法」,北市醫師公會會報,卷15期6 ( 60年),頁17- 20 。
林惠生 1980 「台灣地區十一年來生育率、婦女生育態度與實行家庭計畫之變化」,公共衛生,卷6期4 ( 69年1月),頁366-383。
______ 1981 「台灣地區有偶婦女對墮胎的態度及實行墮胎的趨勢」,公共衛生,卷8期1( 70年4月),頁63-80。
林清祥譯 1978 「人口因素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Eva Muller原著,自由中國之工業,卷49期1 ( 67年1月)。
林洋港 1981 「生活素質在台灣的成就與展望」,社會建設,期43 ( 70年3月)。
林裕屏 1979 「墮胎立法與社會問題」,健康世界,期44 ( 68年8月)。
林義男 1982 「台灣地區離婚率的趨勢與差異」,社會學刊,期15 ( 71年6月),頁143-170。
林憲同 1973 「墮胎合法化之立法問題」,刑事法雜誌,卷17期6 ( 62年12月),頁11-24。
邱榮輝 1982 「台灣婦女勞動參與和生育率」,台銀季刊,卷33期4 ( 71年12月),頁225-242。
金承藝 1959 「政府不應再坐視人口的增加」,自由中國,卷21期3 ( 48年8月1日)。
金暻浩 1979 「台灣地區人口成長與糧食供需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卷16期1 ( 68年3月)。
胡開誠 1976 「草定法案的基礎整備」,法令月刊,卷27期2 ( 65年2月),頁9-1 0;29。
益世 1982 「生命、自由、立法」專題,益世,卷3期1,頁9-29,民國71年10月。
孫得雄 1982 「台灣地區人口問題面面觀」,公共衛生學苑,期9 ( 71年5月),頁103-108。
孫遠釗 1981 「墮胎罪之研究」,刑事法雜誌,卷25期4 ( 70年8月)。
徐佳士 楊孝濚 潘家慶 1975 「台灣地區民眾家庭計畫傳播模式:通道、訴求與反應」,人與社會,卷3期1 ( 64年4月),頁38-43。
柴松林 1981 「人口結構的變化與社會福利」,中央月刊,卷13期6 ( 70年4月)。
陳哲喜譯 1982 「自願結紮的法律趨勢和問題」,家庭計畫通訊,期64 ( 71年2月),頁1-15。
陳忠義 1982 「台灣地區醫師人力的問題」,時報雜誌,期149 ( 71年10月10日-10月16日)。
陳肇男 1974 「台灣地區民眾家庭計畫傳播工作之商榷」,人與社會,卷1期6( 63年2月),頁30-35。
健康世界 1979 「人工流產面面觀」,健康世界,期44 ( 68年8月),頁40-54。
健康世界 1983 專訪李鎡堯談「台大優生諮詢中心設立的遠景」,健康世界,期 95 ( 72年11月)。
張英琴譯 1979 「發展與人口--政策的展望與天主教教義」,憲政思潮,期48 ( 68年12月),頁96-103。
張清溪 曹慧玲 1981 「台灣地區生育率的決定因素--婦女勞動參與的聯立模型分析」,人口學刊,期5 ( 70年12月),頁71-117。
張素梅 1976 「台灣地區生育率決定因素的分析」,社會科學論叢,輯25 ( 65年9月),頁399-412。
______ 1978 「台灣生育率決定因素再分析」,社會科學論叢,輯27 ( 67年11月),頁187-193。
______ 1982 「台灣所得分配與生育率之分析」,經濟論文叢刊,期10 ( 71年6月),頁147-169。
張笠雲 1981 「建立全國醫療服務網的幾個問題」,時報雜誌,期107 ( 70年12月20-26日),頁30-31。
張之義 1979 「台灣主要糧食供需之計量研究」,台灣銀行季刊,卷30期4 ( 68年12月)。
張研田 1965 「蔣夢麟先生倡導節育運動之經過」,傳記文學,卷7期1 ( 54年7月)。
張策 1983 「法案制度宜兼顧政治面與技術面」,時報雜誌,期182 ( 72年5月29日-6月4日)。
曹俊漢 1977 「科學家對國家公共政策制定影響度之分析:美國模式與經驗的研究」,美國研究,卷7期1 ( 66年3月)。
黃國彥 1982 「社會青年性知識、態度與行為初探」,教育與心理研究,期5 ( 71年6月)
葉啟政 1981 「家庭計畫訊息傳散模式--三個地區的比較研究」,社會科學論叢,輯29 ( 70年2月),頁1-40。
楊麗秀 1981 「台灣地區有偶育齡婦女勞動參與對生育率影響,人口學刊,期5 ( 70年12月),頁119-145。
蓋浙生 1982 「談人口問題從教育品質」,幼獅月刊,期349,( 71年1月)。
齊力譯 1982 「韓國的新人口政策摘要」,家庭計畫通訊,期66 ( 71年6月),頁1-9。
齊力譯 1983 「賞與罰:世界各地生育獎懲制度的介紹及評述」,家庭計畫通訊,期72 ( 72年6月)。
趙睦男 1982 「衛生教育在台灣地區家庭計畫推廣上之功能探討」,公共衛生,卷9期2 ( 71年7月),頁163-173。
劉昭晴 1981 「中國天主教中央民意代表協進會人口問題座談會紀要」,憲政論壇,卷27期1 ( 70年6月),頁22-26。
劉丹桂 1982 「助產士於推展優生保健工作上的角色」,助產雜誌,期17 ( 71年11月),頁8-12。
劉嘉逸 陳嘉祥 1981 「台灣智能不足兒童問題現況報導」,科學月刊,卷12期11 ( 70年11月)。
蔡政文譯 1976 「公共政策之決定與行動--決定過程的主要要素」,憲政思潮,期35 ( 65年9月)。
蔡宏進 1980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對生育率下降之影響」,社會建設,期41 ; 42 ( 69年12月),頁47-51 。
蔣公亮 1962 「家庭計畫與人口政策」,中國地方自治,卷14期10、11合訂本(51年3月)。
鄧辛未 1980 「中國大陸的人口問題」,問題與研究,卷19期5 ( 69年2月),頁40-62。
______ 1981 「八十年代中國大陸的人口問題」,大陸經濟研究,卷3期1( 70年1月),頁43-49。
______ 1982 「中共農業生產責任制與人口政策的矛盾」,東方雜誌,卷16期6 ( 71年12月),頁59-62。
台灣醫界 1980(1) 「研究建議政府制定優生保護法問題」,台灣醫界,卷23期5( 69年5月)。
1980(2) 「為優生保護法催生」專題報導,台灣醫界,23期8 ( 69年8月)。
遲景上 武光東 1981 「智力殘障的成因、診斷與治療」,科學月刊,卷12期11 ( 70年11月),頁10-13。
謝孟雄等 1982 「談優生保健法」專題探討,今日生活,期190、192合訂(71年7、9月),頁6-34。
謝淑琴譯 1980 「世界的墮胎趨勢」,家庭計畫通訊,期52 ( 69年2月)。
蕭新煌等 1982 「墮胎合法化與人口問題」座談會,中國論壇,卷15期3,頁42-60。
羅嘉 1970 「墮胎合法化問題面面觀」,公教智識月刊,期488,頁15-16。
三、政府出版品
A、行政院所屬各機關
戶口普查處 1982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一卷,「總說明、統計提要及法規」,民國71年6月。
主計處 1982 民國七十年統計提要,民國71年。
內政部人口 政策委員會 1983 人口政策法規彙編,民國72年1月。
行政院研考會 1977 家庭計畫與人口問題,民國66年6月。
____________ 1981(1) 中華民國行政概況,民國70年。
____________ 1981(2) 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民國70年。
____________ 1983(1) 行政院計畫之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5月。
____________ 1983(2) 全國行政資訊體系規劃報告,民國72年7月20日。
____________ 1983(3) 政策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12月。
行政院經設會 1977 人口問題面面觀,民國 66 年 7 月。
經建會人力規劃小組 1983(1) 世界各國人口資料,民國72年5月。
__________________ 1983(2) 「民國六十至七十年台灣地區生育力變動之分析」,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小組研究報告(第三輯),民國72年6月。
__________________ 1983(3)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社會福利指標,民國72年9月。
臺灣省衛生處 1972 「世界各國人工流產法制」,家庭計畫通訊,期6,台灣省衛生處家庭計畫推行委員會編印。
臺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 1969 婦幼衛生研究所,民國58年9月。
臺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1980 加強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第二期三年計畫(六十九年度至七十一年度),民國69年元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 台灣省家庭計畫工作手冊,民國71年1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1983 民國七十二年施政年度台灣省家庭計畫工作報告,民國72年11月。
臺灣省新聞處 1984 七十二年版中華民國台灣省省政資料,民國73年。民國七十二年台北市施政摘要,民國73年。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1984民國七十二年台北市施政摘要,民國73年。
衛生署保健處 優生保健法草案及總說明 (條文共28條),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日本優生保護法。抽印本,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韓國母子保健法。節譯,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新加坡人工流產法與自願結紮法 (1974年公布)。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中華民國1971年優生保健法草案與他國有關「結紮手術」與「人工流產」法律條文規定之比較。抽印本,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優生保健法草案研訂經過簡歷」,簡報資料,未出版,未載年月。
衛生署編 1977 優生保健,民國66年6月。
衛生署印 1982 加強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四年計畫 (七十二年度至七十五年度),民國71年8月。
衛生署 1983 衛生署公報,卷12期12。
B、其他機關
立法院公報 1982卷71期82、85、95、100、101、103。
1983卷72期2、4、6、17、20、22、24、25。
司法院 1983 高等法院法務統計,民國72年。
四、報紙
中央日報 69 . 5 . 23 , 6x ; 69 . 5 . 27 , 6x ; 69 . 10 . 22 , 6x ; 70 . 5 . 28 , 2x ; 72 . 5 . 12 , 2x .
中國時報 72 . 10 . 31 , 3x ; 73 . 2 . 12 - 2 . 23 , 12x ; 73 . 4 . 18 ,2x ; 73 . 4 . 19 , 2x ; 73 . 4 . 20 , 3x ; 73 . 4 . 24 , 3x ; 73 . 4 . 27 , 3x ; 73 . 4 . 28 , 3x ; 73 . 5 . 16 , 3x .
中華日報 68 . 8 . 13 , 5x .
民生報 70年:9 . 1 , 2x ; 12 . 11 , 4x .
72年:5 . 14 , 4x ; 7 . 1 , 4x ; 9 . 15 , 7x ; 9 . 16 , 7x ; 10 . 17 , 4x ; 12 . 12 , 7x; 12 . 29 ,8x .
73年:3 . 26 , 7x ; 4 . 20 , 1x , 7x ; 4 . 21 , 1x . 7x ; 4 . 22 ,2x , 7x ; 4 . 23 , 4x , 7x ; 4 . 24 , 7x ; 4 . 25 , 1x , 7x ; 4 . 27 , 2x , 7x ; 4 . 28 , 7x .
民族晚報 71 . 11 . 23 , 2x .
自立晚報 70 . 7 . 19 , 2x .
新生報 71 . 10 . 18 , 2x .
台灣日報 71 . 10 . 15 , 3x .
台灣新聞報 70年:5 . 26 , 2x ; 7 . 15 , 2x ; 11 . 25 , 2x
聯合報 70 . 9 . 1 , 2x ; 71 . 10 . 15 , 3x ; 72 . 9 . 1 , 4x;
73年:1 . 6 , 5x ; 4 . 12 , 2x ; 4 . 18 , 3x ; 4 . 19 , 3x ; 4 . 20 , 2x , 3x ; 4 . 21 , 2x , 3x ; 4 . 23 , 2x ; 4 . 25 , 3x .
貳、西文部份
Anderson, James E. 1975 Public Policy Making (New York: Praeger).
Chang, Ming-Cheng; Freedman, Ronald and Sun, Te-Hsiung 1981 "Trends in Fertility, Family Size Preferences, and Family Planning Practice: Taiwan, 1961-80,"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12(5): 211-228.
Chi, I-Cheng; Chow, L. P. and Rider, R. V. 1972 "The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as Used in the Taiwan Outcome of Pregancy Study,"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3(11).
Dunn, W. N. 1977 Public Policy Analysis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Dye, T. R. 1975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aston, David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f).
1965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Eaton, John W. 1978 "Eugenics,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 International Edition (New York: Americana), Vol: 10, pp. 655-658.
Hardin, Garrett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62: 1243-1248.
Hobbes, Thomas 1651 Leviathan, or the Matter, Form and Power of Common wealth, ecclesiastical and civil, ed. H. W. Schneider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958).
Home Library Edition 1978 "Genetic Counseling, "Fishbein’s illustrated Medical and Health Encyclopedia (Wesport: H. S. Stutt man), pp. 672-686.
Jones, Charles O. 197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Klass, Phyllis 1981 "Genetic Counseling,"1982 Medical and Health Annual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pp. 349-352.
Lasswell, H. D. and Kaplan A. 1970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akamura, R. T. and Smallwood, Frank 1980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74 "Galton, Sir Francis",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ica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 7.
Population Council 1968 "Declaration on Population, The World Leaders Statement,"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January, No. 26.
Quade, E. S. 1982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s 2nd ed.; New York: The Rand Corporation, 2nd printing).
Schneider, Carl E. and Vinovskis, Maris A., eds. 1982 "Introduction", The Law and Politics of Abortio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 2nd printing)
Smith, Sydney 1973 "Galton, Sir Francis," The Mc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ed. David I. Eggenberger (New York: McGraw-Hill), Vol: 4.
Tien, H. Yuan 1983 "China: Demographic Billionaire", Population Bulletion, April, 38(2).
Weber, Bernerd Clarke 1981 "Eugenic", Collier’s Encyclopedia, eds. William D. Halsey and Emanuel Friedman (New York: Macmillian Education), Vol: 9.
Uslaner, Eric M. and Weber, Ronald E. 1982 "Public Support for Pro-Chioce Abortion Policy in the Nation and States: Changes and Stability After the Roe and Doe Decisions," The Law and Politics of Abortion, eds. Carl E. Schneider and Maris A. Vinovskis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 2nd printing).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
7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定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曾孟琮
dc.creator (作者) 曾孟琮zh_TW
dc.date (日期) 1984
dc.date.accessioned 9-Nov-2016 17:34:18 (UTC+8)-
dc.date.available 9-Nov-2016 17:34: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18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80-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強國必先強種」,優生保健的意義即在謀求民族素質的改善。其目的不僅重視個人的強健,更重視種族的優良;其效果不在於本身這一代,而在於子孫的將來。
本論文係源於對存身環境的關懷,依據政府新近審核的「優生保健法」,以政策研究取向,經廣泛搜集晚近國內外重要相關資料,對我國優生保健政策形成、施為和影響,作綜攬性地審視、分析和檢討,俾便印證所學、略進微言。
全文一冊計分五章十六節,共十六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首先界定題意、研究範圍、介紹優生學理論、實務及各國優生法制,並指陳研究動機、方法、架構。
第二章問題形成與認定,以生態學觀點綜攬分析台灣當前人口背景,及有礙優生的問題現況,並剖析優生保健政策問題認定與爭議所在。
第三章政策制定,除引介政策規劃理論及嚐試描述實務流程,並記述分析優生保健政策規劃過程,及政策合法化審議經歷。
第四章政策執行,簡析政策執行概念,環顧佐輔優生工作節育政策執行,並對現階段政府優生保健政策的法前施為加以檢視,及預估其法後之可行性。
第五章政策審視,乃就政策演遞流程諸問題,逐一析論,並嚐試提供可行性建議,最後在結語中,對整個政策環境配合,略抒己見,俾供省思。
附記:
本論文註釋兼採「資料註」和「引申註」兩種。擧凡直引原作者論述見解、或並請參閱某些書籍時,皆於該引文後逕接該作者姓名、作品年份、頁碼,並以括弧標明。如欲查資料出處,請檢索本論文後附之參考書目。至若顧及行文簡潔、流暢,而不得不將未盡之語,納入註釋中詳予申論,或係轉引自他書之二手資料,則採傳統之引申註法,在該引文或待論文句後以註 × 之字樣標出,於每章後註釋陳明,以供參考。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序言 壹
論文提要 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優生保健政策的概念 1
一、優生保健政策的界定1
二、優生保健政策的緣起及發展2
(一)優生學理論介紹2
(二)先天性疾病與優生技術的應用8
第二節 研究動機、方法和範圍13
第三節 研究分析架構15
第四節 國外優生保健法制概述16
一、世界各國人工流產的法律地位17
二、人工流產法制要件分析19
三、結紮手術申請要件25
四、優生遺傳諮詢中心的建立28
第二章 我國優生保健問題的形成與認定
第一節 問題形成背景剖析36
一、台灣當前人口特徵與結構37
二、人口壓力下的問題42
第二節 問題現況與價值觀變遷57
一、問題現況57
(一)育齡人口增加,初產婦年齡愈超年齡57
(二)生產型態趨向「婚後早生型」,生育間隔縮短62
(三)理想子女數略降,但兒子偏好仍強63
(四)早產比率昇高,而因先天性缺陷死亡的新生兒比例亦增65
(五)避孕實行率已達飽和,婦女停育決心強、墮胎人數日多66
(六)婚前性關係和未婚媽媽日增70
(七)結紮比例日多,缺乏法律依據73
(八)墮胎日增,汰不及罰,破壞法律尊嚴74
二、價值觀變遷77
(一)對生育自由的尊重77
(二)社會責任觀的宣揚78
第三節 問題認定與爭議80
一、政策問題的認定80
(一)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工作推展簡史82
(二)優生保健政策決策認定的佐證報告88
二、問題爭議97
第三章 我國優生保健政策的制定
第一節 政策規劃理論與實務簡介116
一、政策規劃理論概述116
二、草案規劃的實質流程概析118
第二節 優生保健政策規劃過程120
一、優生保健政策的政策依據120
二、優生保健政策的規劃:草案的研訂、協調、審議與修正過程分析122
第三節 優生保健法的審查與討論131
一、委員會審議階段131
二、院會表決階段141
第四章 我國優生保健政策的執行
第一節 政策執行概念簡析148
一、政策執行概念的涵義148
二、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148
第二節 台灣地區節育政策的執行150
一、家庭計畫的政策指令與政策目標152
二、家庭計畫的推行機關153
三、家庭計畫工作執行、成果與經費編列、運用160
第三節 現階段我國優生保健政策法前施為和法後可行性預估169
一、現階段我國優生保健政策法前施為169
二、現階段我國優生保健政策法後可行性預估179
第五章 政策審視:檢討與建議
第一節 檢討部份190
一、政策問題認定與規劃階段190
二、政策合法化階段193
三、政策執行階段197
第二節 建議部份210
一、強化政府機關中政策規劃能力210
二、強化政府執行機關政策推薦能力210
三、建立國會助理制度,提昇委員論政品質211
四、提昇人口政策委員會決策層次211
五、加強優生保健政策宣導,改進政策執行手法211
第三節 結語214
參考書目224
附錄242

圖表目錄

三~一:立法程序圖133
四~一:影響政策執行的環境149
四~二: Smith的政策執行過程模型149
四~三:影響政策執行的諸因素151
四~四:台灣地區推行家庭計畫行政組織圖 155
四~五:優生保健諮詢檢查途徑簡要流程圖174

一~一:世界各國墮胎的法律地位18
一~二:各種婦科、產科手術的死亡率19
二~一:台灣地區重要人口指標37
二~二:台灣地區年齡結構、負擔指數及老化指數39
二~三:民國四九至七十年間台灣地區粗出生率之變動41
二~四:民國三九至七十年間台灣地區一般生育率及總生育率變動41
二~五:民國七十一年台灣地區勞動力運用狀況按教育程度分52
二~六:年中育齡婦女人口成長率(民國六十至七十年)58
二~七:台灣地區育齡有偶婦女人口及其有偶率(60-70年)59
二~八:台灣地區育齡有偶婦女生育率(60-70年)60
二~九:台灣地區母親年齡別出生數百分比(60-70年)61
二~十:台灣地區65年與69年有偶婦女實際子女數與理想子女數比較64
二~十一:台灣地區歷次已婚婦女生育力及家庭計畫知識、態度與實行調查結果表68
二~十二:避孕方法使用中懷孕比率(失敗率)按方法別低高排列69
二~十三:台灣地區十五歲以上已婚婦女教育程度別之初婚年齡中位數72
二~十四:台灣地區各地方法院關於墮胎罪刑事第一審案件宣告情形及人數(民國五十一年至六十一年)75
二~十五:台灣地區墮胎犯罪入監服刑人數76
二~十六:男女青年依教育程度別對墮胎應否開放的態度分析95
二~十七:男女青年依教育程度別認為可以墮胎的情況分析96
三~一:優生保健法草案委員會審議發言統計135
四~一:台灣地區家庭計畫推行工作目標層級表154
四一二:台灣地區二十二至三十九歲已婚婦女曾避孕的百分比167
四~三:台灣地區婦女年齡、教育程度別生育率之變遷(55年與69年比較)168
四~四:加強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第二期三年計畫(69年度至71年度)所須經費來源概估170
四~五:台灣省加強推行家庭計畫第二期三年計畫工作概算171
四~六:台灣地區加強推行家庭計畫四年計畫(72年度至75年度)經費來源及工作計畫與經費之配合172
四~七: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經費執行情形(66年度至72年度)173

附錄
一、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244
二、民族保育政策綱領245
三、優生保健政策論據248
四、優生保健法草案256
五、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實施辦法259
六、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實施辦法台灣省施行細則260
七、加強推行人口政策方案262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公共行政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2
dc.title (題名) 我國優生保健政策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依著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書籍論文
中央日報記者聯合採訪 1983 邁向優生之路,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民國72年12月初版。
天下編輯撰 1983 成長的痛苦,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4月15日三版。
王澤鑑 1974 法律制度與家庭計畫,台北:台大法律系,民國63年12月。
王國裕 1981 「社區衛生需要調查研究報告」,取自台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編印,社區衛生服務第一輯(三版),民國70年9月。
伊敏 胡叔仁合譯 1979 生物學與人生,Harry Boardman and Stuart A . Ross編,香港:今日世界,1979年9月 (二版)。
何沙崙譯 1981 生態學與匱乏政治學,Dr. William Ophuls原著,台北:華泰圖書文物公司,民國70年10初版。
何華勳 1977 「我國當前人口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6年7月。
辛玉舜 1982 「我國勞工福利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杜聖觀 1983 「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7月。
呂沐基 1975 「墮胎罪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7月 。
李鍾祥等 1977 優生保健,台北:行政院衛生署,民國66年6月。
李國鼎 1983 「正視我國人口問題」,取自民德基金會生活素質出版部編印,人口政策之探討與期望,民國72年2月。
宋永澧 1981 「台灣地區輸精管及輸卵管結紮手術個案抽樣追踪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民國70年5月。
林水波 張世賢 1982 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1年3月初版。
林清祥 宋永澧 1968 「台灣的自然死流產及人工流產」,台中:台灣人口研究中心,民國57年。
林王美園 1972 「婦女避孕終止及失敗原因」,台北衛生局印,民61年。
林惠生 1982 「影響年輕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婚前性行為及婚前懷孕」,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民國71年10月。
武光東譯 1977 人類遺傳學,Victor A . Mckusick原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6年4月台二版。
武光東 王昇 1979 人類遺傳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7月初版。
孟慶榮等 1983 學校人口教育研討會教材彙編,台北: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民國72年6月。
周一夔 1980 人類環境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9年4月初版。
胡步蟾 1959 優生學與人類遺傳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8年4月台一版。
侯建譯 1980 柏拉圖理想國,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9年1月初版。
崔玖 1971 「從醫學立場談人工流產」,台北:婦幼衛生示範工作團編印,民國60年4月。
孫得雄等 1979 我國人口政策與人口計畫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68年6月。
孫得雄 1983 「台灣省家庭計畫工作報告」,取自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編印,人口政策之探討與期望,民國72年2月。
柴松林譯 1982 六十億人口的世界;人口困境與世界政治,Georges Tapinos , Phyllis T. Piotrow and Edward L. Morse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1年1月初版。
桂裕 1982 優生保健與墮胎論集,台北:作者自印,民國71年7月。
許世明 1982 遺傳、優生與胎教,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1年3月台三版。
張禹罕主編 1983 公共衛生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3月二版。
郭正昭譯 1982 美國思想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Richard Hofstadter原著,郭博文、高承恕主編,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9月二版。
郭秋永等譯述 1981 民主政治理論,James R. Pennock原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0年初版。
麥留芳譯 1971 人口問題透視,Louise B. Young編,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0年10月初版。
高清潤 廖純如 1981 「工廠家庭計畫巡迴教育工作實驗計畫報告」( 68年7月~ 69年6月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資料取自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未出版、未載年月。
黃丁全 1975 「墮胎犯罪與墮胎合法化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7月。
黃惠雅譯 1983 破碎的大地 (Broken Earth the Rural Chinese) , Steven Westly Mosher原著,台中:台報出版社,民國72年8月。
黃明珠 1980(1) 「由社區孕婦之產前管理計畫來看公共衛生護理計畫原則之應用」,取自公共衛生教學實驗院編印,公共衛生護理第二輯,民國69年10月初版,頁68-81。
______ 1980(2) 「示範健兒門診業務及成果分析」,取自公共衛生護理第二輯,民國69年10月初版,頁140-154。
黃肇男 1974 「大眾媒介與親身接觸在台灣農村家庭計劃消息傳播中擔任之角色」,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
張麗堂 1980 台灣地區人口問題與人口政策,台北:文化大學市政系,民國69年7月初版。
曾濟群 1968 「就法律案研究我國行政與立法兩院之關係」,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新文化基金會叢書,研究論文第122種,民國57年10月初版。
______ 1971 「我國立法提案之統計分析」,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八集抽印本,民國60年11月。
______ 1976 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
馮明德 1982 「台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葛卓言編 1978 健康家庭醫藥常識百科全書1978版,台北:怒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67年。
程之行譯 1981 美國近代社會思想發展史,Harvey Wish原著,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0年。
楊國樞 葉啟政合編 1981 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
鄭振煌 1974 「家庭計畫消息對台灣都市婦女的傳播效果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6月。
劉子英 1978 人口政策與社會發展,台北: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民國67年7月。
劉克智 1981 「三民主義人口政策的實施與推廣」,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研討會論文,民國70年9月20日。
潘書蘭 1975 優生學,香港:世界圖書公司,1975年7月出版。
賴淑惠 1983 「我國兒童福利政策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1月。
魏鏞 1981 「綜合規劃與長中程計畫」,取自行政院研考會編印,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民國70年。
____ 1983 「政策規劃與國家建設」,取自行政院研考會編印,政策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12月,頁1 ~ 15。
羅子大 1983 「長中程計畫作業實務」,取自行政院研考會編印,政策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12月,頁19 ~ 43。
羅志淵 1974 立法程序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3年。
二、期刊雜誌
王曉堂 1981 「中共推行節育工作之演變與發展」中共研究,卷15期5 ( 70年5月),頁49-56。
毛振翔 1983 「中華民國文化、宗教、婦女界反對優生保健法中『人工流產』 座談會」,中國天主教文化協進會會訊,期5 ( 71年1月)。
朱柏松 1982 「人口問題之法律政策」,社會科學論叢,輯30 ( 71年9月1日)
何沙崙 1983 「現代政府解決環境問題的角色」、中國論壇,卷16期8 ( 72年7月)。
宋永澧 1984 「台灣地區有偶婦女計畫外生育的人口學分析」,公共衛生,卷10期4 ( 73年1月),頁367-383。
李聖隆 1979 「國內外墮胎立法評介」,健康世界,期44 ( 68年8月),頁43-46。
李國鼎 1981 「台灣地區人口分布與生活素質(上)」,自由中國之工業,卷56期4 ( 70年10月),頁1-17。
李棟明 1973 「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的倡導與推行機構」,社會建設,期17 ( 62年9月),頁101-110。
¬¬¬¬______ 1979 「節育與家庭計畫推行影響台灣地區生育水準研究(上)(下)」,台灣文獻,卷30期1 , 2 ( 68年3、6月),頁177-210 ; 196-228。
______ 1980 「台灣經社地理區生育水準及其變遷之比較研究」,社會建設,期41、42 ( 69年12月),頁52-56。
李棟明 1981(1) 「國際間避孕實行率與採用避孕方法種類之比較研究」,公共衛生,卷8期2 ( 70年7月),頁162-172。
______ 1981(2) 「婦女婚前與未婚夫性關係比例之研究」,台灣衛生月刊,革新189期 ( 70年12月)。
______ 1982(1) 「台灣廣泛使用避孕方法之意外懷孕率之研究」公共衛生,卷8期4 ( 71年1月),頁366-388。
¬¬¬______ 1982(2) 「婦女在避孕歷程中選用及轉換避孕方法之研究」,公共衛生,卷9期2 ( 71年7月),頁174-193。
______ 1984 「新婚夫婦家庭計畫知識,態度與實行之研究」,公共衛生,卷10期4 ( 73年1月),頁384-400。
沈志陽 許昭純 1982 「從人口統計的結果看人口增加的問題」,公共衛生學苑,期9 ( 71年5月),頁109-114。
阮玉梅 1983 「台中市北屯區護理需要調查--對婦幼衛生及家庭計畫之知識、態度與實行」,公共衛生,卷9期4 ( 72年1月),頁434-450。
吳葭 1982 「中國大陸人口質量問題的初探」,中共研究,卷16期1 ( 71年11月),頁67-73。
林水波 1978 「政策問題之認定--台灣家庭計畫之個案分析」,思與言,卷16期4 ( 67年11月),頁31-61。
林水波譯 1983 「政策情境對政策執行策略的影響」,P. Berman原著,憲政思潮,期63 ( 72年9月)。
林忠實 1971 「論優生保健法」,北市醫師公會會報,卷15期6 ( 60年),頁17- 20 。
林惠生 1980 「台灣地區十一年來生育率、婦女生育態度與實行家庭計畫之變化」,公共衛生,卷6期4 ( 69年1月),頁366-383。
______ 1981 「台灣地區有偶婦女對墮胎的態度及實行墮胎的趨勢」,公共衛生,卷8期1( 70年4月),頁63-80。
林清祥譯 1978 「人口因素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Eva Muller原著,自由中國之工業,卷49期1 ( 67年1月)。
林洋港 1981 「生活素質在台灣的成就與展望」,社會建設,期43 ( 70年3月)。
林裕屏 1979 「墮胎立法與社會問題」,健康世界,期44 ( 68年8月)。
林義男 1982 「台灣地區離婚率的趨勢與差異」,社會學刊,期15 ( 71年6月),頁143-170。
林憲同 1973 「墮胎合法化之立法問題」,刑事法雜誌,卷17期6 ( 62年12月),頁11-24。
邱榮輝 1982 「台灣婦女勞動參與和生育率」,台銀季刊,卷33期4 ( 71年12月),頁225-242。
金承藝 1959 「政府不應再坐視人口的增加」,自由中國,卷21期3 ( 48年8月1日)。
金暻浩 1979 「台灣地區人口成長與糧食供需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卷16期1 ( 68年3月)。
胡開誠 1976 「草定法案的基礎整備」,法令月刊,卷27期2 ( 65年2月),頁9-1 0;29。
益世 1982 「生命、自由、立法」專題,益世,卷3期1,頁9-29,民國71年10月。
孫得雄 1982 「台灣地區人口問題面面觀」,公共衛生學苑,期9 ( 71年5月),頁103-108。
孫遠釗 1981 「墮胎罪之研究」,刑事法雜誌,卷25期4 ( 70年8月)。
徐佳士 楊孝濚 潘家慶 1975 「台灣地區民眾家庭計畫傳播模式:通道、訴求與反應」,人與社會,卷3期1 ( 64年4月),頁38-43。
柴松林 1981 「人口結構的變化與社會福利」,中央月刊,卷13期6 ( 70年4月)。
陳哲喜譯 1982 「自願結紮的法律趨勢和問題」,家庭計畫通訊,期64 ( 71年2月),頁1-15。
陳忠義 1982 「台灣地區醫師人力的問題」,時報雜誌,期149 ( 71年10月10日-10月16日)。
陳肇男 1974 「台灣地區民眾家庭計畫傳播工作之商榷」,人與社會,卷1期6( 63年2月),頁30-35。
健康世界 1979 「人工流產面面觀」,健康世界,期44 ( 68年8月),頁40-54。
健康世界 1983 專訪李鎡堯談「台大優生諮詢中心設立的遠景」,健康世界,期 95 ( 72年11月)。
張英琴譯 1979 「發展與人口--政策的展望與天主教教義」,憲政思潮,期48 ( 68年12月),頁96-103。
張清溪 曹慧玲 1981 「台灣地區生育率的決定因素--婦女勞動參與的聯立模型分析」,人口學刊,期5 ( 70年12月),頁71-117。
張素梅 1976 「台灣地區生育率決定因素的分析」,社會科學論叢,輯25 ( 65年9月),頁399-412。
______ 1978 「台灣生育率決定因素再分析」,社會科學論叢,輯27 ( 67年11月),頁187-193。
______ 1982 「台灣所得分配與生育率之分析」,經濟論文叢刊,期10 ( 71年6月),頁147-169。
張笠雲 1981 「建立全國醫療服務網的幾個問題」,時報雜誌,期107 ( 70年12月20-26日),頁30-31。
張之義 1979 「台灣主要糧食供需之計量研究」,台灣銀行季刊,卷30期4 ( 68年12月)。
張研田 1965 「蔣夢麟先生倡導節育運動之經過」,傳記文學,卷7期1 ( 54年7月)。
張策 1983 「法案制度宜兼顧政治面與技術面」,時報雜誌,期182 ( 72年5月29日-6月4日)。
曹俊漢 1977 「科學家對國家公共政策制定影響度之分析:美國模式與經驗的研究」,美國研究,卷7期1 ( 66年3月)。
黃國彥 1982 「社會青年性知識、態度與行為初探」,教育與心理研究,期5 ( 71年6月)
葉啟政 1981 「家庭計畫訊息傳散模式--三個地區的比較研究」,社會科學論叢,輯29 ( 70年2月),頁1-40。
楊麗秀 1981 「台灣地區有偶育齡婦女勞動參與對生育率影響,人口學刊,期5 ( 70年12月),頁119-145。
蓋浙生 1982 「談人口問題從教育品質」,幼獅月刊,期349,( 71年1月)。
齊力譯 1982 「韓國的新人口政策摘要」,家庭計畫通訊,期66 ( 71年6月),頁1-9。
齊力譯 1983 「賞與罰:世界各地生育獎懲制度的介紹及評述」,家庭計畫通訊,期72 ( 72年6月)。
趙睦男 1982 「衛生教育在台灣地區家庭計畫推廣上之功能探討」,公共衛生,卷9期2 ( 71年7月),頁163-173。
劉昭晴 1981 「中國天主教中央民意代表協進會人口問題座談會紀要」,憲政論壇,卷27期1 ( 70年6月),頁22-26。
劉丹桂 1982 「助產士於推展優生保健工作上的角色」,助產雜誌,期17 ( 71年11月),頁8-12。
劉嘉逸 陳嘉祥 1981 「台灣智能不足兒童問題現況報導」,科學月刊,卷12期11 ( 70年11月)。
蔡政文譯 1976 「公共政策之決定與行動--決定過程的主要要素」,憲政思潮,期35 ( 65年9月)。
蔡宏進 1980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對生育率下降之影響」,社會建設,期41 ; 42 ( 69年12月),頁47-51 。
蔣公亮 1962 「家庭計畫與人口政策」,中國地方自治,卷14期10、11合訂本(51年3月)。
鄧辛未 1980 「中國大陸的人口問題」,問題與研究,卷19期5 ( 69年2月),頁40-62。
______ 1981 「八十年代中國大陸的人口問題」,大陸經濟研究,卷3期1( 70年1月),頁43-49。
______ 1982 「中共農業生產責任制與人口政策的矛盾」,東方雜誌,卷16期6 ( 71年12月),頁59-62。
台灣醫界 1980(1) 「研究建議政府制定優生保護法問題」,台灣醫界,卷23期5( 69年5月)。
1980(2) 「為優生保護法催生」專題報導,台灣醫界,23期8 ( 69年8月)。
遲景上 武光東 1981 「智力殘障的成因、診斷與治療」,科學月刊,卷12期11 ( 70年11月),頁10-13。
謝孟雄等 1982 「談優生保健法」專題探討,今日生活,期190、192合訂(71年7、9月),頁6-34。
謝淑琴譯 1980 「世界的墮胎趨勢」,家庭計畫通訊,期52 ( 69年2月)。
蕭新煌等 1982 「墮胎合法化與人口問題」座談會,中國論壇,卷15期3,頁42-60。
羅嘉 1970 「墮胎合法化問題面面觀」,公教智識月刊,期488,頁15-16。
三、政府出版品
A、行政院所屬各機關
戶口普查處 1982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一卷,「總說明、統計提要及法規」,民國71年6月。
主計處 1982 民國七十年統計提要,民國71年。
內政部人口 政策委員會 1983 人口政策法規彙編,民國72年1月。
行政院研考會 1977 家庭計畫與人口問題,民國66年6月。
____________ 1981(1) 中華民國行政概況,民國70年。
____________ 1981(2) 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民國70年。
____________ 1983(1) 行政院計畫之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5月。
____________ 1983(2) 全國行政資訊體系規劃報告,民國72年7月20日。
____________ 1983(3) 政策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民國72年12月。
行政院經設會 1977 人口問題面面觀,民國 66 年 7 月。
經建會人力規劃小組 1983(1) 世界各國人口資料,民國72年5月。
__________________ 1983(2) 「民國六十至七十年台灣地區生育力變動之分析」,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小組研究報告(第三輯),民國72年6月。
__________________ 1983(3)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社會福利指標,民國72年9月。
臺灣省衛生處 1972 「世界各國人工流產法制」,家庭計畫通訊,期6,台灣省衛生處家庭計畫推行委員會編印。
臺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 1969 婦幼衛生研究所,民國58年9月。
臺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1980 加強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第二期三年計畫(六十九年度至七十一年度),民國69年元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 台灣省家庭計畫工作手冊,民國71年1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1983 民國七十二年施政年度台灣省家庭計畫工作報告,民國72年11月。
臺灣省新聞處 1984 七十二年版中華民國台灣省省政資料,民國73年。民國七十二年台北市施政摘要,民國73年。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1984民國七十二年台北市施政摘要,民國73年。
衛生署保健處 優生保健法草案及總說明 (條文共28條),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日本優生保護法。抽印本,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韓國母子保健法。節譯,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新加坡人工流產法與自願結紮法 (1974年公布)。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中華民國1971年優生保健法草案與他國有關「結紮手術」與「人工流產」法律條文規定之比較。抽印本,未載年月。
____________ 「優生保健法草案研訂經過簡歷」,簡報資料,未出版,未載年月。
衛生署編 1977 優生保健,民國66年6月。
衛生署印 1982 加強推行台灣地區家庭計畫四年計畫 (七十二年度至七十五年度),民國71年8月。
衛生署 1983 衛生署公報,卷12期12。
B、其他機關
立法院公報 1982卷71期82、85、95、100、101、103。
1983卷72期2、4、6、17、20、22、24、25。
司法院 1983 高等法院法務統計,民國72年。
四、報紙
中央日報 69 . 5 . 23 , 6x ; 69 . 5 . 27 , 6x ; 69 . 10 . 22 , 6x ; 70 . 5 . 28 , 2x ; 72 . 5 . 12 , 2x .
中國時報 72 . 10 . 31 , 3x ; 73 . 2 . 12 - 2 . 23 , 12x ; 73 . 4 . 18 ,2x ; 73 . 4 . 19 , 2x ; 73 . 4 . 20 , 3x ; 73 . 4 . 24 , 3x ; 73 . 4 . 27 , 3x ; 73 . 4 . 28 , 3x ; 73 . 5 . 16 , 3x .
中華日報 68 . 8 . 13 , 5x .
民生報 70年:9 . 1 , 2x ; 12 . 11 , 4x .
72年:5 . 14 , 4x ; 7 . 1 , 4x ; 9 . 15 , 7x ; 9 . 16 , 7x ; 10 . 17 , 4x ; 12 . 12 , 7x; 12 . 29 ,8x .
73年:3 . 26 , 7x ; 4 . 20 , 1x , 7x ; 4 . 21 , 1x . 7x ; 4 . 22 ,2x , 7x ; 4 . 23 , 4x , 7x ; 4 . 24 , 7x ; 4 . 25 , 1x , 7x ; 4 . 27 , 2x , 7x ; 4 . 28 , 7x .
民族晚報 71 . 11 . 23 , 2x .
自立晚報 70 . 7 . 19 , 2x .
新生報 71 . 10 . 18 , 2x .
台灣日報 71 . 10 . 15 , 3x .
台灣新聞報 70年:5 . 26 , 2x ; 7 . 15 , 2x ; 11 . 25 , 2x
聯合報 70 . 9 . 1 , 2x ; 71 . 10 . 15 , 3x ; 72 . 9 . 1 , 4x;
73年:1 . 6 , 5x ; 4 . 12 , 2x ; 4 . 18 , 3x ; 4 . 19 , 3x ; 4 . 20 , 2x , 3x ; 4 . 21 , 2x , 3x ; 4 . 23 , 2x ; 4 . 25 , 3x .
貳、西文部份
Anderson, James E. 1975 Public Policy Making (New York: Praeger).
Chang, Ming-Cheng; Freedman, Ronald and Sun, Te-Hsiung 1981 "Trends in Fertility, Family Size Preferences, and Family Planning Practice: Taiwan, 1961-80,"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12(5): 211-228.
Chi, I-Cheng; Chow, L. P. and Rider, R. V. 1972 "The 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 as Used in the Taiwan Outcome of Pregancy Study,"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3(11).
Dunn, W. N. 1977 Public Policy Analysis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Dye, T. R. 1975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aston, David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f).
1965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Eaton, John W. 1978 "Eugenics,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 International Edition (New York: Americana), Vol: 10, pp. 655-658.
Hardin, Garrett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62: 1243-1248.
Hobbes, Thomas 1651 Leviathan, or the Matter, Form and Power of Common wealth, ecclesiastical and civil, ed. H. W. Schneider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958).
Home Library Edition 1978 "Genetic Counseling, "Fishbein’s illustrated Medical and Health Encyclopedia (Wesport: H. S. Stutt man), pp. 672-686.
Jones, Charles O. 197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Klass, Phyllis 1981 "Genetic Counseling,"1982 Medical and Health Annual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pp. 349-352.
Lasswell, H. D. and Kaplan A. 1970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akamura, R. T. and Smallwood, Frank 1980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74 "Galton, Sir Francis",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ica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 7.
Population Council 1968 "Declaration on Population, The World Leaders Statement,"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January, No. 26.
Quade, E. S. 1982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s 2nd ed.; New York: The Rand Corporation, 2nd printing).
Schneider, Carl E. and Vinovskis, Maris A., eds. 1982 "Introduction", The Law and Politics of Abortio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 2nd printing)
Smith, Sydney 1973 "Galton, Sir Francis," The Mc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ed. David I. Eggenberger (New York: McGraw-Hill), Vol: 4.
Tien, H. Yuan 1983 "China: Demographic Billionaire", Population Bulletion, April, 38(2).
Weber, Bernerd Clarke 1981 "Eugenic", Collier’s Encyclopedia, eds. William D. Halsey and Emanuel Friedman (New York: Macmillian Education), Vol: 9.
Uslaner, Eric M. and Weber, Ronald E. 1982 "Public Support for Pro-Chioce Abortion Policy in the Nation and States: Changes and Stability After the Roe and Doe Decisions," The Law and Politics of Abortion, eds. Carl E. Schneider and Maris A. Vinovskis (Massachusetts: D. C. Heath and Co., 2nd 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