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 作者 葉素慧 貢獻者 張世賢
葉素慧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22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古今中外皆有貧窮問題,但在一個富裕的國家裹,貧窮問題更顯得尖銳。因此不同時空中均在設法謀求解決貧窮問題。在我國也早有所謂的「保息六政」:即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及安富等六種濟貧措施。民國以來,貧窮政策歷有演進,但均因局勢、財力限制未能產生救貧功效。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成長,使得政府較有財源來辦理社會福利工作。欲徹底解決長久以來所存在的貧窮現象,省市同時實施貧窮政策-安(小)康計畫,期使全國能有安和樂利的生活可過,達到均富的大同社會。本論文「台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旨在探討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執行,及所遭遇的影響因素,對這些現象,是以四個變項來考慮。本文共分六章,約十萬言。玆將各章要點分述如下:緒論首先界定本文題目意義,欲探究之問題,與本論文相關現況之文獻,研究方法,最後為本文之分析架構,第一章探討執行安康計畫所須的資源的投入情形。分成三部分來說明:執行機構的組織結構如何?執行人員是否適格,即執行人員的能力問題?執行經費是否充裕以支應各項措施所需,其不足是因何故?第二章理論的完整性。說明台北市貧窮問題的因果假設與介入假設的關係,進而檢視安康計畫所採取的策略在理論上是否完整。第三章普及度。探討安康計畫的標的團體-貧民,其標準如何?有何不妥之處?如何來認定貧戶資格,以及說明貧戶變動情形,機關如何掌握貧戶之動態,進而確實給予必要的救助。第四章貫徹力。就安康計畫所採取的配合措施,來看執行機關是否具有貫徹實施的決心,並敘述貧民實際受益情形,及每年有多少貧戶因而脫離貧籍,顯示安康計畫貫徹程度。末章為結論。就前四章作一檢討,說明問題所在。建議則以“能力”的觀點,對整個社會福利制度提出建議。
緒論1一、題目界說1二、探討問題3三、研究現狀5四、研究方法6五、分析架構7第一章 投入度15第一節 執行機關15第二節 執行人員21第三節 執行經費25第二章 理論的完整性38第一節 因果假設38第二節 介入假設49第三章 普及度65第一節 標的團體的標準65第二節 標的團體的認定71第三節 標的團體的改定79第四章 貫徹力88第一節 配合措施88第二節 執行成果93結論116一、檢討116二、建議119參考書目126圖目錄圖 0 ~ 1 本文分析架構9圖 1 ~ 1 社會局組織結構17圖 1 ~ 2 社會局組織系統20圖 2 ~ 1 影響模式分析架構39圖 2 ~ 2 傷殘復健流程圖54圖 2 ~ 3 貧窮循環圖58圖 4 ~ 1 貧戶數減少曲線圖110圖 4 ~ 2 貧民數減少曲線圖112表目錄表 1 ~ 1 社會局編制表19表 1 ~ 2 社會局所屬機構編制人員學歷表22表 1 ~ 3 社會局主管預算數27表 1 ~ 4 台北市土地增值稅及地價稅提撥社會福利基金比例27表 1 ~ 5 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歷年事業支出預算數30表 1 ~ 6 捐款之獎勵標準32表 2 ~ 1 貧窮原因統計表42表 2 ~ 2 貧民年齡組合比例45表 2 ~ 3 貧民之教育程度統計表46表 2 ~ 4 貧民之健康狀況比例表46表 2 ~ 5 貧民有無工作能力統計表47表 2 ~ 6 貧戶職業人數統計表47表 2 ~ 7 貧戶戶內人口統計表48表 3 ~ 1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與其他各項經濟指標變動情形比較表69表 3 ~ 2 台北市貧民數70表 4 ~ 1 台北市職業訓練中心工作成果94表 4 ~ 2 台北市就業輔導概況95表 4 ~ 3 台北市歷年以工代賑統計表96表 4 ~ 4 台北市貧戶家庭救助及貧民急難救濟統計表98表 4 ~ 5 台北市免費醫療統計表100表 4 ~ 6 台北市安養機構收容概況101表 4 ~ 7 台北市資助貧戶子女就學經費概況102表 4 ~ 8 台北市社區家戶人口數103表 4 ~ 9 台北市社區發展技藝訓練成果104表 4 ~ 10 台北市社區發展福利措施105表 4 ~ 11 平宅居住狀況107表 4 ~ 12 台北市貧民統計表108表 4 ~ 13 貧戶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0表 4 ~ 14 貧民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1附錄138附錄一 台北市貧民安康計劃138附錄二 台北市低收入(貧戶)申請查定表145參考文獻 壹、中文一、行政規章: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組織規程,民國56年11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12月12日修正。2.台北市社會救濟調查辦法,民國57年8月8日公布。 3.台北市社會救助調查辦法,民國62年11月16日修正公布。 4.台北市社會救助戶查定辦法,民國66年3月17日修正公布。 5.台北市輔導市民臨時工作辦法,民國57年6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1月15日修正。 6.台北市平價住宅分配及管理辦法,民國61年10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4日修正。 7.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入(出)院申請辦法,民國60年3月9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9日修正。 8.台北市市民免費醫療辦法,民國62年4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2月19日修正。 9.台北市社會救助戶申請須知,民國69年2月11修正。二、政府出版品: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行政實務,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6年7月。 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工作員工作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3.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台北市加強社會福利實施概況,台北: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73年4月。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畫的實施與展望,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3月。 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事業統計年報,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6.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72年統計要覽,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7.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救助措施,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3年12月。 8.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貧戶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57年3月。 9.內政部,社會福利概況,台北:內政部,民國62年6月。 10.台北市就業輔導處,台北市就業市場季報71年第4季,民國72年1月。 11.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十年來施政統計,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66年12 月。 1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細部計劃,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民國62年。 13.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六年計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6月。 1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1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措施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8年。 16.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台北市政府公報,夏字第22期,台北,台北市政府秘書處。民國62年5月2日。三、書籍:1.丘延亮譯,貧窮文化,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5年11月。 2.王維林,台北市貧民區之調查與分析,台北:中興大學社會系,民國51年。 3.白秀雄,美國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59年12月。4.白秀雄,社會工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7年7月。 5.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 6.李長貴,貧民的貧窮觀念之分析,台中:東海大興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國59年。 7.邱創煥,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7月。 8.邢祖援,「計畫原理與作業」,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台北:研考會,民國72年12月。 9.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的動向」,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69年8月。 10.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1年3月。 11.林松齡,「貧窮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3年。 12.姚卓英,社會個案工作原理與實施,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4月。 13.姚卓英,傷殘復健概論,台北:杏文出版社,民國67年3月。 14.姜占魁,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69年。 15.徐震,「論社會福利在國家經社發展中的任務」,社會安全制度論文集,台北:中央社工會,民國64年7月,頁547-555。 16.國父全集,第2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民國62年。17.常如玉,現階段民生主義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6年3月。 18.黃明堅譯,第三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0年2月。19.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5年11月。 20.彭文賢,賽蒙氏的思想體系與組織原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70年4月。 21.詹火生,「中外貧窮問題比較研究」,中外社會問題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1年2月。 22.廖榮利,「貧窮文化與貧窮問題」,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 23.劉脩如,社會福利行政,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4年10月。24.蔡漢賢編,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民國66年10月。四.期刊論文:1.王麗容,「我國社會工作員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究」,社區發展,12期,69年11月,頁38-48。 2.王華林,特殊教育工作報告,中華民國殘障福利研討會,民國70年月19日。3.白秀雄、廖榮利,「邁向均富-1980年代中華民國經濟社會發展展望(十二)」,台灣經濟,52期,民國70年4月,頁1-94.社會建設編輯委員,「論社會福利經費的運用與籌措」,社會建設,22號,民國59年7月,頁7-5。 5.李長貴,「論貧窮與消除貧窮對策」,社會建設,13號,民國61年6月,頁38 -48 。 6.李長貴,「貧民態度的分析」,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5-179 。7.余鐘驥,安康計畫對都市實質建設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民國68年。 8.李鐘元,「貧民救助措施的檢討與改進對策的商榷」,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256-267。 9.李增祿,「社會變遷與社會工作專業化之探討」,張老師月刊,5卷2期,民國69年4月,頁198-204。 10.陸光,「運用社區發展消滅貧窮」,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1-192。 11.巫連鈞,「台北市就業輔導處簡介」,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卷3期,民國72年5月。 12.林松齡,「台灣中部地區貧窮現象之研究」,台灣銀行,31卷3期,民國69年9月,頁189-223。 13.林萬億,「在預算束縛下對社會福利的反省」,中國論壇。15卷10期,頁43-46。 14.林萬億、周淑美譯,「福利社會及其受益人-貧窮與弱者」,憲政思潮,60期,民國71年11月,頁1-19。 15.林水波譯,「建立能力概念的內涵及其理論架構的要素」,思與言,21卷5期,民國73年1月,頁67-75。 16.林水波,「當代政府應具備的能力及其提升之道」,中國論壇,189期,民國72年8月,頁41-45。 17.周志堅,「我國就業服務政策之研究」,政大碩士論文,民國73年1月。18.林奕汝,「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台大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19.范珍輝、楊瑩,「貧戶查證與救助之研究」,社會科學論叢,24輯,民國65年3月,頁180 ~ 245。 20.范珍輝,「低收入者之認定標準與輔導辦法研究」,國科會補助研究,民國68年。21.馬立秦,「論美國的貧窮問題」,思與言,21卷4期。民國72年4月,頁1-9。 22.徐學陶,「社會安全與就業輔導」,社會安全,4卷4號,民國71年11月,頁35-41。 23.徐震,「貧窮對策:(美國)財富重分方案粹編」,社會建設書刊評介。16號,民國62年4月,頁141-142。 24.陳時英,「人民捐資興辦福利事業免稅問題之研究」,社會建設,16號,民國62年4月,頁23-25 。 25.陸光,「台灣地區的貧窮問題」,社會建設,22期,民國64年3月,頁32-55。 26.陸光,「教育、職業與收入之探討-為改善台灣省低收入戶的生活」,社會福利,21期,民國72年3月,頁29-45。27.陳藹倫,平價住宅評價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民國67年。 28.陸光,台北縣貧苦民眾就業意願調查研究,行政院經建會補助研究,民國60年3月。 29.黃俊雄,「台北市低收入標準之研究」,社會建設,36、37聯號,民國68年6月,頁121-125 。 30.曹俊漢,「從政策科學分析看社會政策制作之趨向」,新時代17卷15期,頁48-51 。 31.曹俊漢,「政策分析與政府決策功能的強化」,美國研究,11、12期合刊,民國69年6月,頁57-137 。 32.陳淑英,「突破貧窮的惡性循環」,社區發展,24期 ,民國72年12月,頁63-70。 33.彭德,「台北市推行社會福利措施-消滅貧窮與防堵貧窮之構想暨途徑」,社會建設,3期,民國58年10月,頁4-8。34.張學鶚,「低收入戶調查之方法與功能」,社會福利,21期,頁23-28。35.詹火生,「社會福利造成財政危機」,時報雜誌,112期,民國71年1月24日,頁36-37。 36.詹火生,「社會福利的需要與需求」,社區發展,14期,民國70年6月25日,頁96-99。 37.詹火生,「論英國社會福利政策若干問題」,社會建設,25號,民國64年12月,頁89-95。38.楊景堯,「學生助學貸款的理論基礎」,社會建設,50期,民國72年12月,頁135-157。 39.楊瑩,「社會福利模式在教育上的應用」,中國論壇,13卷10號。民國71年2月25日,頁38-41。 40.廖榮利,「貧民和專業人員對貧窮和服務貧民的看法」,社會學刊,台大社會系出刊,11期,頁94-115。41.劉光亮,「論世界各國社會公共扶助制度」,社會建設,48期,頁163-171。 42.楊家偉,「台灣省貧窮地區之成因與減輕策略之研究」,台灣銀行,28卷1期,民國66年3月,頁158-189 。43.鄭美能,「貧窮問題之探討」,思與言,12卷3期,民國63年9月15日,頁117-122 。44.鄭為元,「台灣社會工作者之社會背景與其對貧民之態度」,思與言,15卷4期,民國66年11月,頁51-66 。 45.薛文郎,「以就業輔導消滅貧窮」,社會福利,6期,民國68年6月,頁50-67。46.謝雨生譯,「貧窮定義與測量問題」,社區發展,12期,民國69年11月25日,頁84-90。 47.謝高橋,「建立專業化社會工作的問題」,中國論壇,6卷10期,民國67年8月25日,頁12-15。48.謝榮藤譯,「貧民窟的性質」,社區發展月刊,2卷10、11期,民國62年8、9月,頁21-27,10-13。五、報紙:1.中國時報,民國69年7月7日,2 版。 2.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26日,7 版。 3.聯合報,民國73年5月12日,5 版。4.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17日,7 版。貳 : 西文一、書籍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2. Berman, Paul. "Thinking about Programmed and Adaptive Implementation: Matching Strategies to Situations." in H.M. Ingram & D. E. Mann ed. Why Policies Succeed or Fail.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0.3. Bullock, C. S. III & H.R. Rodgers, Jr. "Civil Rights Policies and the Matter of Compliance." In James E. Anderson ed. Cases in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6.4.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1981.5.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1978.6. Edwards, George C. III.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 C.: Congr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7. Edwards, G. C. III & Sharkansky I.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 1978.8. Etzoin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9. Flippo, Edwin B. Principl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71.10. Jones, Charles O. Clean Air. Pittsburgh: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75.11.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cituate, Mass.: Duxbury Press, 1977.12. Lindblom, Charles E.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8.13. Lorsch, Jay W.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Joseph A Litterer 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Behavior, Vol. 1, N.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9.14. Nakamura, R.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Martin’s Press, 1980.15. Patton, Michael Quinn. "Evaluation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Lee Sechrest etal. ed. Evaluation Studies Review Annual, Vol. 4,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79.16. Poister, T. H.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Applied Method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1978.17. Poscavac, E. J. & R.G. Carely.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0.18. Pressman, Jeffrey L. & Aaron B.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19. Rossi, Peter H. & H.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2nd ed.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2.二、期刊1. Chase, Gordon. "Implementing a Human Services Program: How Hard Will It Be?" Public Policy, Vol. 27 No.4 (Fall 1979), pp. 385-35.2. Coombs, F. S. "The Basic of Non-Compliance With Policy." Policy Studies Journal 9 (Summer 1980), 886-892.3. Elmore, Richard F.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Vol. 26 No. 2 (Spring 1978), pp. 185-228.4. Mayntz, Renate.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Public Policy: A New Challenge for Policy Analysis."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1 No. 2 (1983), pp. 123-143.5. Nixon, Jaqi.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0 No. 2 (1982), pp. 139-161.6. Palumbo, Dennis J. & Steven Maynard-Moody. "Measuring Degre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chieving Policy Versus Statutory Goals." Evaluation Review, Vol. 8 No. 1 (Feb 1984), pp. 45-74.7.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Analysis, Vol.5 No.4 (Fall 1979), pp. 481-504.8.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8 No. 4 (1979-80), pp. 538-560.9. Schneider, Anne L. "Study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valuation Review, Vol. 6 No. 6 (December 1982), pp. 715-730.10. Smith, T. B.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Vol. 4 No. 2 (1973), pp. 197-209.11. Suchman, E. A. "Evalu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 The Urban Review, Vol. 3 (1979).12. Van Meter, Donald S. & Carl E. Van Hor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l. 6 No. 4 (Feb. 1975), pp. 445-488.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
72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世賢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葉素慧 dc.creator (作者) 葉素慧 zh_TW dc.date (日期) 1984 dc.date.accessioned 9-Nov-2016 17:34:22 (UTC+8) - dc.date.available 9-Nov-2016 17:34:22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22 (UTC+8) -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81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古今中外皆有貧窮問題,但在一個富裕的國家裹,貧窮問題更顯得尖銳。因此不同時空中均在設法謀求解決貧窮問題。在我國也早有所謂的「保息六政」:即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及安富等六種濟貧措施。民國以來,貧窮政策歷有演進,但均因局勢、財力限制未能產生救貧功效。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成長,使得政府較有財源來辦理社會福利工作。欲徹底解決長久以來所存在的貧窮現象,省市同時實施貧窮政策-安(小)康計畫,期使全國能有安和樂利的生活可過,達到均富的大同社會。本論文「台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旨在探討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執行,及所遭遇的影響因素,對這些現象,是以四個變項來考慮。本文共分六章,約十萬言。玆將各章要點分述如下:緒論首先界定本文題目意義,欲探究之問題,與本論文相關現況之文獻,研究方法,最後為本文之分析架構,第一章探討執行安康計畫所須的資源的投入情形。分成三部分來說明:執行機構的組織結構如何?執行人員是否適格,即執行人員的能力問題?執行經費是否充裕以支應各項措施所需,其不足是因何故?第二章理論的完整性。說明台北市貧窮問題的因果假設與介入假設的關係,進而檢視安康計畫所採取的策略在理論上是否完整。第三章普及度。探討安康計畫的標的團體-貧民,其標準如何?有何不妥之處?如何來認定貧戶資格,以及說明貧戶變動情形,機關如何掌握貧戶之動態,進而確實給予必要的救助。第四章貫徹力。就安康計畫所採取的配合措施,來看執行機關是否具有貫徹實施的決心,並敘述貧民實際受益情形,及每年有多少貧戶因而脫離貧籍,顯示安康計畫貫徹程度。末章為結論。就前四章作一檢討,說明問題所在。建議則以“能力”的觀點,對整個社會福利制度提出建議。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緒論1一、題目界說1二、探討問題3三、研究現狀5四、研究方法6五、分析架構7第一章 投入度15第一節 執行機關15第二節 執行人員21第三節 執行經費25第二章 理論的完整性38第一節 因果假設38第二節 介入假設49第三章 普及度65第一節 標的團體的標準65第二節 標的團體的認定71第三節 標的團體的改定79第四章 貫徹力88第一節 配合措施88第二節 執行成果93結論116一、檢討116二、建議119參考書目126圖目錄圖 0 ~ 1 本文分析架構9圖 1 ~ 1 社會局組織結構17圖 1 ~ 2 社會局組織系統20圖 2 ~ 1 影響模式分析架構39圖 2 ~ 2 傷殘復健流程圖54圖 2 ~ 3 貧窮循環圖58圖 4 ~ 1 貧戶數減少曲線圖110圖 4 ~ 2 貧民數減少曲線圖112表目錄表 1 ~ 1 社會局編制表19表 1 ~ 2 社會局所屬機構編制人員學歷表22表 1 ~ 3 社會局主管預算數27表 1 ~ 4 台北市土地增值稅及地價稅提撥社會福利基金比例27表 1 ~ 5 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歷年事業支出預算數30表 1 ~ 6 捐款之獎勵標準32表 2 ~ 1 貧窮原因統計表42表 2 ~ 2 貧民年齡組合比例45表 2 ~ 3 貧民之教育程度統計表46表 2 ~ 4 貧民之健康狀況比例表46表 2 ~ 5 貧民有無工作能力統計表47表 2 ~ 6 貧戶職業人數統計表47表 2 ~ 7 貧戶戶內人口統計表48表 3 ~ 1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與其他各項經濟指標變動情形比較表69表 3 ~ 2 台北市貧民數70表 4 ~ 1 台北市職業訓練中心工作成果94表 4 ~ 2 台北市就業輔導概況95表 4 ~ 3 台北市歷年以工代賑統計表96表 4 ~ 4 台北市貧戶家庭救助及貧民急難救濟統計表98表 4 ~ 5 台北市免費醫療統計表100表 4 ~ 6 台北市安養機構收容概況101表 4 ~ 7 台北市資助貧戶子女就學經費概況102表 4 ~ 8 台北市社區家戶人口數103表 4 ~ 9 台北市社區發展技藝訓練成果104表 4 ~ 10 台北市社區發展福利措施105表 4 ~ 11 平宅居住狀況107表 4 ~ 12 台北市貧民統計表108表 4 ~ 13 貧戶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0表 4 ~ 14 貧民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1附錄138附錄一 台北市貧民安康計劃138附錄二 台北市低收入(貧戶)申請查定表145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公共行政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2 dc.title (題名) 臺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一、行政規章: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組織規程,民國56年11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12月12日修正。2.台北市社會救濟調查辦法,民國57年8月8日公布。 3.台北市社會救助調查辦法,民國62年11月16日修正公布。 4.台北市社會救助戶查定辦法,民國66年3月17日修正公布。 5.台北市輔導市民臨時工作辦法,民國57年6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1月15日修正。 6.台北市平價住宅分配及管理辦法,民國61年10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4日修正。 7.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入(出)院申請辦法,民國60年3月9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9日修正。 8.台北市市民免費醫療辦法,民國62年4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2月19日修正。 9.台北市社會救助戶申請須知,民國69年2月11修正。二、政府出版品: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行政實務,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6年7月。 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工作員工作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3.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台北市加強社會福利實施概況,台北: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73年4月。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畫的實施與展望,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3月。 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事業統計年報,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6.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72年統計要覽,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7.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救助措施,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3年12月。 8.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貧戶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57年3月。 9.內政部,社會福利概況,台北:內政部,民國62年6月。 10.台北市就業輔導處,台北市就業市場季報71年第4季,民國72年1月。 11.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十年來施政統計,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66年12 月。 1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細部計劃,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民國62年。 13.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六年計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6月。 1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1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措施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8年。 16.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台北市政府公報,夏字第22期,台北,台北市政府秘書處。民國62年5月2日。三、書籍:1.丘延亮譯,貧窮文化,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5年11月。 2.王維林,台北市貧民區之調查與分析,台北:中興大學社會系,民國51年。 3.白秀雄,美國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59年12月。4.白秀雄,社會工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7年7月。 5.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 6.李長貴,貧民的貧窮觀念之分析,台中:東海大興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國59年。 7.邱創煥,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7月。 8.邢祖援,「計畫原理與作業」,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台北:研考會,民國72年12月。 9.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的動向」,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69年8月。 10.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1年3月。 11.林松齡,「貧窮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3年。 12.姚卓英,社會個案工作原理與實施,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4月。 13.姚卓英,傷殘復健概論,台北:杏文出版社,民國67年3月。 14.姜占魁,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69年。 15.徐震,「論社會福利在國家經社發展中的任務」,社會安全制度論文集,台北:中央社工會,民國64年7月,頁547-555。 16.國父全集,第2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民國62年。17.常如玉,現階段民生主義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6年3月。 18.黃明堅譯,第三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0年2月。19.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5年11月。 20.彭文賢,賽蒙氏的思想體系與組織原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70年4月。 21.詹火生,「中外貧窮問題比較研究」,中外社會問題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1年2月。 22.廖榮利,「貧窮文化與貧窮問題」,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 23.劉脩如,社會福利行政,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4年10月。24.蔡漢賢編,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民國66年10月。四.期刊論文:1.王麗容,「我國社會工作員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究」,社區發展,12期,69年11月,頁38-48。 2.王華林,特殊教育工作報告,中華民國殘障福利研討會,民國70年月19日。3.白秀雄、廖榮利,「邁向均富-1980年代中華民國經濟社會發展展望(十二)」,台灣經濟,52期,民國70年4月,頁1-94.社會建設編輯委員,「論社會福利經費的運用與籌措」,社會建設,22號,民國59年7月,頁7-5。 5.李長貴,「論貧窮與消除貧窮對策」,社會建設,13號,民國61年6月,頁38 -48 。 6.李長貴,「貧民態度的分析」,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5-179 。7.余鐘驥,安康計畫對都市實質建設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民國68年。 8.李鐘元,「貧民救助措施的檢討與改進對策的商榷」,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256-267。 9.李增祿,「社會變遷與社會工作專業化之探討」,張老師月刊,5卷2期,民國69年4月,頁198-204。 10.陸光,「運用社區發展消滅貧窮」,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1-192。 11.巫連鈞,「台北市就業輔導處簡介」,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卷3期,民國72年5月。 12.林松齡,「台灣中部地區貧窮現象之研究」,台灣銀行,31卷3期,民國69年9月,頁189-223。 13.林萬億,「在預算束縛下對社會福利的反省」,中國論壇。15卷10期,頁43-46。 14.林萬億、周淑美譯,「福利社會及其受益人-貧窮與弱者」,憲政思潮,60期,民國71年11月,頁1-19。 15.林水波譯,「建立能力概念的內涵及其理論架構的要素」,思與言,21卷5期,民國73年1月,頁67-75。 16.林水波,「當代政府應具備的能力及其提升之道」,中國論壇,189期,民國72年8月,頁41-45。 17.周志堅,「我國就業服務政策之研究」,政大碩士論文,民國73年1月。18.林奕汝,「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台大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19.范珍輝、楊瑩,「貧戶查證與救助之研究」,社會科學論叢,24輯,民國65年3月,頁180 ~ 245。 20.范珍輝,「低收入者之認定標準與輔導辦法研究」,國科會補助研究,民國68年。21.馬立秦,「論美國的貧窮問題」,思與言,21卷4期。民國72年4月,頁1-9。 22.徐學陶,「社會安全與就業輔導」,社會安全,4卷4號,民國71年11月,頁35-41。 23.徐震,「貧窮對策:(美國)財富重分方案粹編」,社會建設書刊評介。16號,民國62年4月,頁141-142。 24.陳時英,「人民捐資興辦福利事業免稅問題之研究」,社會建設,16號,民國62年4月,頁23-25 。 25.陸光,「台灣地區的貧窮問題」,社會建設,22期,民國64年3月,頁32-55。 26.陸光,「教育、職業與收入之探討-為改善台灣省低收入戶的生活」,社會福利,21期,民國72年3月,頁29-45。27.陳藹倫,平價住宅評價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民國67年。 28.陸光,台北縣貧苦民眾就業意願調查研究,行政院經建會補助研究,民國60年3月。 29.黃俊雄,「台北市低收入標準之研究」,社會建設,36、37聯號,民國68年6月,頁121-125 。 30.曹俊漢,「從政策科學分析看社會政策制作之趨向」,新時代17卷15期,頁48-51 。 31.曹俊漢,「政策分析與政府決策功能的強化」,美國研究,11、12期合刊,民國69年6月,頁57-137 。 32.陳淑英,「突破貧窮的惡性循環」,社區發展,24期 ,民國72年12月,頁63-70。 33.彭德,「台北市推行社會福利措施-消滅貧窮與防堵貧窮之構想暨途徑」,社會建設,3期,民國58年10月,頁4-8。34.張學鶚,「低收入戶調查之方法與功能」,社會福利,21期,頁23-28。35.詹火生,「社會福利造成財政危機」,時報雜誌,112期,民國71年1月24日,頁36-37。 36.詹火生,「社會福利的需要與需求」,社區發展,14期,民國70年6月25日,頁96-99。 37.詹火生,「論英國社會福利政策若干問題」,社會建設,25號,民國64年12月,頁89-95。38.楊景堯,「學生助學貸款的理論基礎」,社會建設,50期,民國72年12月,頁135-157。 39.楊瑩,「社會福利模式在教育上的應用」,中國論壇,13卷10號。民國71年2月25日,頁38-41。 40.廖榮利,「貧民和專業人員對貧窮和服務貧民的看法」,社會學刊,台大社會系出刊,11期,頁94-115。41.劉光亮,「論世界各國社會公共扶助制度」,社會建設,48期,頁163-171。 42.楊家偉,「台灣省貧窮地區之成因與減輕策略之研究」,台灣銀行,28卷1期,民國66年3月,頁158-189 。43.鄭美能,「貧窮問題之探討」,思與言,12卷3期,民國63年9月15日,頁117-122 。44.鄭為元,「台灣社會工作者之社會背景與其對貧民之態度」,思與言,15卷4期,民國66年11月,頁51-66 。 45.薛文郎,「以就業輔導消滅貧窮」,社會福利,6期,民國68年6月,頁50-67。46.謝雨生譯,「貧窮定義與測量問題」,社區發展,12期,民國69年11月25日,頁84-90。 47.謝高橋,「建立專業化社會工作的問題」,中國論壇,6卷10期,民國67年8月25日,頁12-15。48.謝榮藤譯,「貧民窟的性質」,社區發展月刊,2卷10、11期,民國62年8、9月,頁21-27,10-13。五、報紙:1.中國時報,民國69年7月7日,2 版。 2.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26日,7 版。 3.聯合報,民國73年5月12日,5 版。4.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17日,7 版。貳 : 西文一、書籍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2. Berman, Paul. "Thinking about Programmed and Adaptive Implementation: Matching Strategies to Situations." in H.M. Ingram & D. E. Mann ed. Why Policies Succeed or Fail.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0.3. Bullock, C. S. III & H.R. Rodgers, Jr. "Civil Rights Policies and the Matter of Compliance." In James E. Anderson ed. Cases in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6.4.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1981.5.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1978.6. Edwards, George C. III.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 C.: Congr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7. Edwards, G. C. III & Sharkansky I.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 1978.8. Etzoin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9. Flippo, Edwin B. Principl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71.10. Jones, Charles O. Clean Air. Pittsburgh: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75.11.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cituate, Mass.: Duxbury Press, 1977.12. Lindblom, Charles E.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8.13. Lorsch, Jay W.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Joseph A Litterer 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Behavior, Vol. 1, N.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9.14. Nakamura, R.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Martin’s Press, 1980.15. Patton, Michael Quinn. "Evaluation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Lee Sechrest etal. ed. Evaluation Studies Review Annual, Vol. 4,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79.16. Poister, T. H.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Applied Method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1978.17. Poscavac, E. J. & R.G. Carely.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0.18. Pressman, Jeffrey L. & Aaron B.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19. Rossi, Peter H. & H.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2nd ed.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2.二、期刊1. Chase, Gordon. "Implementing a Human Services Program: How Hard Will It Be?" Public Policy, Vol. 27 No.4 (Fall 1979), pp. 385-35.2. Coombs, F. S. "The Basic of Non-Compliance With Policy." Policy Studies Journal 9 (Summer 1980), 886-892.3. Elmore, Richard F.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Vol. 26 No. 2 (Spring 1978), pp. 185-228.4. Mayntz, Renate.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Public Policy: A New Challenge for Policy Analysis."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1 No. 2 (1983), pp. 123-143.5. Nixon, Jaqi.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0 No. 2 (1982), pp. 139-161.6. Palumbo, Dennis J. & Steven Maynard-Moody. "Measuring Degre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chieving Policy Versus Statutory Goals." Evaluation Review, Vol. 8 No. 1 (Feb 1984), pp. 45-74.7.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Analysis, Vol.5 No.4 (Fall 1979), pp. 481-504.8.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8 No. 4 (1979-80), pp. 538-560.9. Schneider, Anne L. "Study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valuation Review, Vol. 6 No. 6 (December 1982), pp. 715-730.10. Smith, T. B.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Vol. 4 No. 2 (1973), pp. 197-209.11. Suchman, E. A. "Evalu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 The Urban Review, Vol. 3 (1979).12. Van Meter, Donald S. & Carl E. Van Hor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l. 6 No. 4 (Feb. 1975), pp. 44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