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
作者 葉素慧
貢獻者 張世賢
葉素慧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22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古今中外皆有貧窮問題,但在一個富裕的國家裹,貧窮問題更顯得尖銳。因此不同時空中均在設法謀求解決貧窮問題。在我國也早有所謂的「保息六政」:即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及安富等六種濟貧措施。民國以來,貧窮政策歷有演進,但均因局勢、財力限制未能產生救貧功效。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成長,使得政府較有財源來辦理社會福利工作。欲徹底解決長久以來所存在的貧窮現象,省市同時實施貧窮政策-安(小)康計畫,期使全國能有安和樂利的生活可過,達到均富的大同社會。
本論文「台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旨在探討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執行,及所遭遇的影響因素,對這些現象,是以四個變項來考慮。
本文共分六章,約十萬言。玆將各章要點分述如下:
緒論首先界定本文題目意義,欲探究之問題,與本論文相關現況之文獻,研究方法,最後為本文之分析架構,
第一章探討執行安康計畫所須的資源的投入情形。分成三部分來說明:執行機構的組織結構如何?執行人員是否適格,即執行人員的能力問題?執行經費是否充裕以支應各項措施所需,其不足是因何故?
第二章理論的完整性。說明台北市貧窮問題的因果假設與介入假設的關係,進而檢視安康計畫所採取的策略在理論上是否完整。
第三章普及度。探討安康計畫的標的團體-貧民,其標準如何?有何不妥之處?如何來認定貧戶資格,以及說明貧戶變動情形,機關如何掌握貧戶之動態,進而確實給予必要的救助。
第四章貫徹力。就安康計畫所採取的配合措施,來看執行機關是否具有貫徹實施的決心,並敘述貧民實際受益情形,及每年有多少貧戶因而脫離貧籍,顯示安康計畫貫徹程度。
末章為結論。就前四章作一檢討,說明問題所在。建議則以“能力”的觀點,對整個社會福利制度提出建議。
緒論1
一、題目界說1
二、探討問題3
三、研究現狀5
四、研究方法6
五、分析架構7
第一章 投入度15
第一節 執行機關15
第二節 執行人員21
第三節 執行經費25
第二章 理論的完整性38
第一節 因果假設38
第二節 介入假設49
第三章 普及度65
第一節 標的團體的標準65
第二節 標的團體的認定71
第三節 標的團體的改定79
第四章 貫徹力88
第一節 配合措施88
第二節 執行成果93
結論116
一、檢討116
二、建議119
參考書目126

圖目錄
圖 0 ~ 1 本文分析架構9
圖 1 ~ 1 社會局組織結構17
圖 1 ~ 2 社會局組織系統20
圖 2 ~ 1 影響模式分析架構39
圖 2 ~ 2 傷殘復健流程圖54
圖 2 ~ 3 貧窮循環圖58
圖 4 ~ 1 貧戶數減少曲線圖110
圖 4 ~ 2 貧民數減少曲線圖112

表目錄
表 1 ~ 1 社會局編制表19
表 1 ~ 2 社會局所屬機構編制人員學歷表22
表 1 ~ 3 社會局主管預算數27
表 1 ~ 4 台北市土地增值稅及地價稅提撥社會福利基金比例27
表 1 ~ 5 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歷年事業支出預算數30
表 1 ~ 6 捐款之獎勵標準32
表 2 ~ 1 貧窮原因統計表42
表 2 ~ 2 貧民年齡組合比例45
表 2 ~ 3 貧民之教育程度統計表46
表 2 ~ 4 貧民之健康狀況比例表46
表 2 ~ 5 貧民有無工作能力統計表47
表 2 ~ 6 貧戶職業人數統計表47
表 2 ~ 7 貧戶戶內人口統計表48
表 3 ~ 1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與其他各項經濟指標變動情形比較表69
表 3 ~ 2 台北市貧民數70
表 4 ~ 1 台北市職業訓練中心工作成果94
表 4 ~ 2 台北市就業輔導概況95
表 4 ~ 3 台北市歷年以工代賑統計表96
表 4 ~ 4 台北市貧戶家庭救助及貧民急難救濟統計表98
表 4 ~ 5 台北市免費醫療統計表100
表 4 ~ 6 台北市安養機構收容概況101
表 4 ~ 7 台北市資助貧戶子女就學經費概況102
表 4 ~ 8 台北市社區家戶人口數103
表 4 ~ 9 台北市社區發展技藝訓練成果104
表 4 ~ 10 台北市社區發展福利措施105
表 4 ~ 11 平宅居住狀況107
表 4 ~ 12 台北市貧民統計表108
表 4 ~ 13 貧戶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0
表 4 ~ 14 貧民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1
附錄138
附錄一 台北市貧民安康計劃138
附錄二 台北市低收入(貧戶)申請查定表145
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行政規章:
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組織規程,民國56年11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12月12日修正。
2.台北市社會救濟調查辦法,民國57年8月8日公布。
3.台北市社會救助調查辦法,民國62年11月16日修正公布。
4.台北市社會救助戶查定辦法,民國66年3月17日修正公布。
5.台北市輔導市民臨時工作辦法,民國57年6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1月15日修正。
6.台北市平價住宅分配及管理辦法,民國61年10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4日修正。
7.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入(出)院申請辦法,民國60年3月9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9日修正。
8.台北市市民免費醫療辦法,民國62年4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2月19日修正。
9.台北市社會救助戶申請須知,民國69年2月11修正。
二、政府出版品:
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行政實務,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6年7月。
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工作員工作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3.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台北市加強社會福利實施概況,台北: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73年4月。
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畫的實施與展望,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3月。
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事業統計年報,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6.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72年統計要覽,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7.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救助措施,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3年12月。
8.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貧戶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57年3月。
9.內政部,社會福利概況,台北:內政部,民國62年6月。
10.台北市就業輔導處,台北市就業市場季報71年第4季,民國72年1月。
11.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十年來施政統計,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66年12 月。
1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細部計劃,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民國62年。
13.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六年計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6月。
1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1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措施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8年。
16.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台北市政府公報,夏字第22期,台北,台北市政府秘書處。民國62年5月2日。
三、書籍:
1.丘延亮譯,貧窮文化,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5年11月。
2.王維林,台北市貧民區之調查與分析,台北:中興大學社會系,民國51年。
3.白秀雄,美國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59年12月。
4.白秀雄,社會工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7年7月。
5.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
6.李長貴,貧民的貧窮觀念之分析,台中:東海大興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國59年。
7.邱創煥,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7月。
8.邢祖援,「計畫原理與作業」,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台北:研考會,民國72年12月。
9.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的動向」,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69年8月。
10.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1年3月。
11.林松齡,「貧窮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3年。
12.姚卓英,社會個案工作原理與實施,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4月。
13.姚卓英,傷殘復健概論,台北:杏文出版社,民國67年3月。
14.姜占魁,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69年。
15.徐震,「論社會福利在國家經社發展中的任務」,社會安全制度論文集,台北:中央社工會,民國64年7月,頁547-555。
16.國父全集,第2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民國62年。
17.常如玉,現階段民生主義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6年3月。
18.黃明堅譯,第三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0年2月。
19.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5年11月。
20.彭文賢,賽蒙氏的思想體系與組織原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70年4月。
21.詹火生,「中外貧窮問題比較研究」,中外社會問題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1年2月。
22.廖榮利,「貧窮文化與貧窮問題」,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
23.劉脩如,社會福利行政,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4年10月。
24.蔡漢賢編,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民國66年10月。
四.期刊論文:
1.王麗容,「我國社會工作員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究」,社區發展,12期,69年11月,頁38-48。
2.王華林,特殊教育工作報告,中華民國殘障福利研討會,民國70年月19日。
3.白秀雄、廖榮利,「邁向均富-1980年代中華民國經濟社會發展展望(十二)」,台灣經濟,52期,民國70年4月,頁1-9
4.社會建設編輯委員,「論社會福利經費的運用與籌措」,社會建設,22號,民國59年7月,頁7-5。
5.李長貴,「論貧窮與消除貧窮對策」,社會建設,13號,民國61年6月,頁38 -48 。
6.李長貴,「貧民態度的分析」,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5-179 。
7.余鐘驥,安康計畫對都市實質建設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民國68年。
8.李鐘元,「貧民救助措施的檢討與改進對策的商榷」,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256-267。
9.李增祿,「社會變遷與社會工作專業化之探討」,張老師月刊,5卷2期,民國69年4月,頁198-204。
10.陸光,「運用社區發展消滅貧窮」,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1-192。
11.巫連鈞,「台北市就業輔導處簡介」,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卷3期,民國72年5月。
12.林松齡,「台灣中部地區貧窮現象之研究」,台灣銀行,31卷3期,民國69年9月,頁189-223。
13.林萬億,「在預算束縛下對社會福利的反省」,中國論壇。15卷10期,頁43-46。
14.林萬億、周淑美譯,「福利社會及其受益人-貧窮與弱者」,憲政思潮,60期,民國71年11月,頁1-19。
15.林水波譯,「建立能力概念的內涵及其理論架構的要素」,思與言,21卷5期,民國73年1月,頁67-75。
16.林水波,「當代政府應具備的能力及其提升之道」,中國論壇,189期,民國72年8月,頁41-45。
17.周志堅,「我國就業服務政策之研究」,政大碩士論文,民國73年1月。
18.林奕汝,「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台大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19.范珍輝、楊瑩,「貧戶查證與救助之研究」,社會科學論叢,24輯,民國65年3月,頁180 ~ 245。
20.范珍輝,「低收入者之認定標準與輔導辦法研究」,國科會補助研究,民國68年。
21.馬立秦,「論美國的貧窮問題」,思與言,21卷4期。民國72年4月,頁1-9。
22.徐學陶,「社會安全與就業輔導」,社會安全,4卷4號,民國71年11月,頁35-41。
23.徐震,「貧窮對策:(美國)財富重分方案粹編」,社會建設書刊評介。16號,民國62年4月,頁141-142。
24.陳時英,「人民捐資興辦福利事業免稅問題之研究」,社會建設,16號,民國62年4月,頁23-25 。
25.陸光,「台灣地區的貧窮問題」,社會建設,22期,民國64年3月,頁32-55。
26.陸光,「教育、職業與收入之探討-為改善台灣省低收入戶的生活」,社會福利,21期,民國72年3月,頁29-45。
27.陳藹倫,平價住宅評價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民國67年。
28.陸光,台北縣貧苦民眾就業意願調查研究,行政院經建會補助研究,民國60年3月。
29.黃俊雄,「台北市低收入標準之研究」,社會建設,36、37聯號,民國68年6月,頁121-125 。
30.曹俊漢,「從政策科學分析看社會政策制作之趨向」,新時代17卷15期,頁48-51 。
31.曹俊漢,「政策分析與政府決策功能的強化」,美國研究,11、12期合刊,民國69年6月,頁57-137 。
32.陳淑英,「突破貧窮的惡性循環」,社區發展,24期 ,民國72年12月,頁63-70。
33.彭德,「台北市推行社會福利措施-消滅貧窮與防堵貧窮之構想暨途徑」,社會建設,3期,民國58年10月,頁4-8。
34.張學鶚,「低收入戶調查之方法與功能」,社會福利,21期,頁23-28。
35.詹火生,「社會福利造成財政危機」,時報雜誌,112期,民國71年1月24日,頁36-37。
36.詹火生,「社會福利的需要與需求」,社區發展,14期,民國70年6月25日,頁96-99。
37.詹火生,「論英國社會福利政策若干問題」,社會建設,25號,民國64年12月,頁89-95。
38.楊景堯,「學生助學貸款的理論基礎」,社會建設,50期,民國72年12月,頁135-157。
39.楊瑩,「社會福利模式在教育上的應用」,中國論壇,13卷10號。民國71年2月25日,頁38-41。
40.廖榮利,「貧民和專業人員對貧窮和服務貧民的看法」,社會學刊,台大社會系出刊,11期,頁94-115。
41.劉光亮,「論世界各國社會公共扶助制度」,社會建設,48期,頁163-171。
42.楊家偉,「台灣省貧窮地區之成因與減輕策略之研究」,台灣銀行,28卷1期,民國66年3月,頁158-189 。
43.鄭美能,「貧窮問題之探討」,思與言,12卷3期,民國63年9月15日,頁117-122 。
44.鄭為元,「台灣社會工作者之社會背景與其對貧民之態度」,思與言,15卷4期,民國66年11月,頁51-66 。
45.薛文郎,「以就業輔導消滅貧窮」,社會福利,6期,民國68年6月,頁50-67。
46.謝雨生譯,「貧窮定義與測量問題」,社區發展,12期,民國69年11月25日,頁84-90。
47.謝高橋,「建立專業化社會工作的問題」,中國論壇,6卷10期,民國67年8月25日,頁12-15。
48.謝榮藤譯,「貧民窟的性質」,社區發展月刊,2卷10、11期,民國62年8、9月,頁21-27,10-13。
五、報紙:
1.中國時報,民國69年7月7日,2 版。
2.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26日,7 版。
3.聯合報,民國73年5月12日,5 版。
4.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17日,7 版。
貳 : 西文
一、書籍
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
2. Berman, Paul. "Thinking about Programmed and Adaptive Implementation: Matching Strategies to Situations." in H.M. Ingram & D. E. Mann ed. Why Policies Succeed or Fail.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0.
3. Bullock, C. S. III & H.R. Rodgers, Jr. "Civil Rights Policies and the Matter of Compliance." In James E. Anderson ed. Cases in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6.
4.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1981.
5.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1978.
6. Edwards, George C. III.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 C.: Congr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
7. Edwards, G. C. III & Sharkansky I.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 1978.
8. Etzoin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
9. Flippo, Edwin B. Principl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71.
10. Jones, Charles O. Clean Air. Pittsburgh: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75.
11.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cituate, Mass.: Duxbury Press, 1977.
12. Lindblom, Charles E.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8.
13. Lorsch, Jay W.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Joseph A Litterer 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Behavior, Vol. 1, N.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9.
14. Nakamura, R.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Martin’s Press, 1980.
15. Patton, Michael Quinn. "Evaluation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Lee Sechrest etal. ed. Evaluation Studies Review Annual, Vol. 4,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79.
16. Poister, T. H.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Applied Method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1978.
17. Poscavac, E. J. & R.G. Carely.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0.
18. Pressman, Jeffrey L. & Aaron B.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19. Rossi, Peter H. & H.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2nd ed.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2.
二、期刊
1. Chase, Gordon. "Implementing a Human Services Program: How Hard Will It Be?" Public Policy, Vol. 27 No.4 (Fall 1979), pp. 385-35.
2. Coombs, F. S. "The Basic of Non-Compliance With Policy." Policy Studies Journal 9 (Summer 1980), 886-892.
3. Elmore, Richard F.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Vol. 26 No. 2 (Spring 1978), pp. 185-228.
4. Mayntz, Renate.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Public Policy: A New Challenge for Policy Analysis."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1 No. 2 (1983), pp. 123-143.
5. Nixon, Jaqi.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0 No. 2 (1982), pp. 139-161.
6. Palumbo, Dennis J. & Steven Maynard-Moody. "Measuring Degre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chieving Policy Versus Statutory Goals." Evaluation Review, Vol. 8 No. 1 (Feb 1984), pp. 45-74.
7.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Analysis, Vol.5 No.4 (Fall 1979), pp. 481-504.
8.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8 No. 4 (1979-80), pp. 538-560.
9. Schneider, Anne L. "Study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valuation Review, Vol. 6 No. 6 (December 1982), pp. 715-730.
10. Smith, T. B.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Vol. 4 No. 2 (1973), pp. 197-209.
11. Suchman, E. A. "Evalu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 The Urban Review, Vol. 3 (1979).
12. Van Meter, Donald S. & Carl E. Van Hor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l. 6 No. 4 (Feb. 1975), pp. 445-488.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
7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世賢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葉素慧
dc.creator (作者) 葉素慧zh_TW
dc.date (日期) 1984
dc.date.accessioned 9-Nov-2016 17:34:22 (UTC+8)-
dc.date.available 9-Nov-2016 17:34:2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22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8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古今中外皆有貧窮問題,但在一個富裕的國家裹,貧窮問題更顯得尖銳。因此不同時空中均在設法謀求解決貧窮問題。在我國也早有所謂的「保息六政」:即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及安富等六種濟貧措施。民國以來,貧窮政策歷有演進,但均因局勢、財力限制未能產生救貧功效。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成長,使得政府較有財源來辦理社會福利工作。欲徹底解決長久以來所存在的貧窮現象,省市同時實施貧窮政策-安(小)康計畫,期使全國能有安和樂利的生活可過,達到均富的大同社會。
本論文「台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旨在探討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執行,及所遭遇的影響因素,對這些現象,是以四個變項來考慮。
本文共分六章,約十萬言。玆將各章要點分述如下:
緒論首先界定本文題目意義,欲探究之問題,與本論文相關現況之文獻,研究方法,最後為本文之分析架構,
第一章探討執行安康計畫所須的資源的投入情形。分成三部分來說明:執行機構的組織結構如何?執行人員是否適格,即執行人員的能力問題?執行經費是否充裕以支應各項措施所需,其不足是因何故?
第二章理論的完整性。說明台北市貧窮問題的因果假設與介入假設的關係,進而檢視安康計畫所採取的策略在理論上是否完整。
第三章普及度。探討安康計畫的標的團體-貧民,其標準如何?有何不妥之處?如何來認定貧戶資格,以及說明貧戶變動情形,機關如何掌握貧戶之動態,進而確實給予必要的救助。
第四章貫徹力。就安康計畫所採取的配合措施,來看執行機關是否具有貫徹實施的決心,並敘述貧民實際受益情形,及每年有多少貧戶因而脫離貧籍,顯示安康計畫貫徹程度。
末章為結論。就前四章作一檢討,說明問題所在。建議則以“能力”的觀點,對整個社會福利制度提出建議。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緒論1
一、題目界說1
二、探討問題3
三、研究現狀5
四、研究方法6
五、分析架構7
第一章 投入度15
第一節 執行機關15
第二節 執行人員21
第三節 執行經費25
第二章 理論的完整性38
第一節 因果假設38
第二節 介入假設49
第三章 普及度65
第一節 標的團體的標準65
第二節 標的團體的認定71
第三節 標的團體的改定79
第四章 貫徹力88
第一節 配合措施88
第二節 執行成果93
結論116
一、檢討116
二、建議119
參考書目126

圖目錄
圖 0 ~ 1 本文分析架構9
圖 1 ~ 1 社會局組織結構17
圖 1 ~ 2 社會局組織系統20
圖 2 ~ 1 影響模式分析架構39
圖 2 ~ 2 傷殘復健流程圖54
圖 2 ~ 3 貧窮循環圖58
圖 4 ~ 1 貧戶數減少曲線圖110
圖 4 ~ 2 貧民數減少曲線圖112

表目錄
表 1 ~ 1 社會局編制表19
表 1 ~ 2 社會局所屬機構編制人員學歷表22
表 1 ~ 3 社會局主管預算數27
表 1 ~ 4 台北市土地增值稅及地價稅提撥社會福利基金比例27
表 1 ~ 5 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歷年事業支出預算數30
表 1 ~ 6 捐款之獎勵標準32
表 2 ~ 1 貧窮原因統計表42
表 2 ~ 2 貧民年齡組合比例45
表 2 ~ 3 貧民之教育程度統計表46
表 2 ~ 4 貧民之健康狀況比例表46
表 2 ~ 5 貧民有無工作能力統計表47
表 2 ~ 6 貧戶職業人數統計表47
表 2 ~ 7 貧戶戶內人口統計表48
表 3 ~ 1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與其他各項經濟指標變動情形比較表69
表 3 ~ 2 台北市貧民數70
表 4 ~ 1 台北市職業訓練中心工作成果94
表 4 ~ 2 台北市就業輔導概況95
表 4 ~ 3 台北市歷年以工代賑統計表96
表 4 ~ 4 台北市貧戶家庭救助及貧民急難救濟統計表98
表 4 ~ 5 台北市免費醫療統計表100
表 4 ~ 6 台北市安養機構收容概況101
表 4 ~ 7 台北市資助貧戶子女就學經費概況102
表 4 ~ 8 台北市社區家戶人口數103
表 4 ~ 9 台北市社區發展技藝訓練成果104
表 4 ~ 10 台北市社區發展福利措施105
表 4 ~ 11 平宅居住狀況107
表 4 ~ 12 台北市貧民統計表108
表 4 ~ 13 貧戶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0
表 4 ~ 14 貧民數逐年增減統計表111
附錄138
附錄一 台北市貧民安康計劃138
附錄二 台北市低收入(貧戶)申請查定表145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公共行政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2
dc.title (題名) 臺北市安康計畫執行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行政規章:
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組織規程,民國56年11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12月12日修正。
2.台北市社會救濟調查辦法,民國57年8月8日公布。
3.台北市社會救助調查辦法,民國62年11月16日修正公布。
4.台北市社會救助戶查定辦法,民國66年3月17日修正公布。
5.台北市輔導市民臨時工作辦法,民國57年6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1月15日修正。
6.台北市平價住宅分配及管理辦法,民國61年10月12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4日修正。
7.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入(出)院申請辦法,民國60年3月9日公布,民國69年3月19日修正。
8.台北市市民免費醫療辦法,民國62年4月3日公布,民國66年12月19日修正。
9.台北市社會救助戶申請須知,民國69年2月11修正。
二、政府出版品:
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行政實務,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6年7月。
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工作員工作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3.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台北市加強社會福利實施概況,台北:台北市社會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73年4月。
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畫的實施與展望,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3月。
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事業統計年報,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6.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72年統計要覽,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7.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救助措施,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3年12月。
8.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貧戶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57年3月。
9.內政部,社會福利概況,台北:內政部,民國62年6月。
10.台北市就業輔導處,台北市就業市場季報71年第4季,民國72年1月。
11.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十年來施政統計,台北: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66年12 月。
1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細部計劃,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民國62年。
13.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安康計劃-六年計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5年6月。
1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70年。
15.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會福利措施概況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國68年。
16.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台北市政府公報,夏字第22期,台北,台北市政府秘書處。民國62年5月2日。
三、書籍:
1.丘延亮譯,貧窮文化,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5年11月。
2.王維林,台北市貧民區之調查與分析,台北:中興大學社會系,民國51年。
3.白秀雄,美國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59年12月。
4.白秀雄,社會工作,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7年7月。
5.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
6.李長貴,貧民的貧窮觀念之分析,台中:東海大興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民國59年。
7.邱創煥,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7月。
8.邢祖援,「計畫原理與作業」,行政計畫作業論文集,台北:研考會,民國72年12月。
9.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的動向」,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69年8月。
10.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1年3月。
11.林松齡,「貧窮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3年。
12.姚卓英,社會個案工作原理與實施,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4月。
13.姚卓英,傷殘復健概論,台北:杏文出版社,民國67年3月。
14.姜占魁,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69年。
15.徐震,「論社會福利在國家經社發展中的任務」,社會安全制度論文集,台北:中央社工會,民國64年7月,頁547-555。
16.國父全集,第2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民國62年。
17.常如玉,現階段民生主義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6年3月。
18.黃明堅譯,第三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0年2月。
19.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5年11月。
20.彭文賢,賽蒙氏的思想體系與組織原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70年4月。
21.詹火生,「中外貧窮問題比較研究」,中外社會問題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1年2月。
22.廖榮利,「貧窮文化與貧窮問題」,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0年9月。
23.劉脩如,社會福利行政,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4年10月。
24.蔡漢賢編,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民國66年10月。
四.期刊論文:
1.王麗容,「我國社會工作員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究」,社區發展,12期,69年11月,頁38-48。
2.王華林,特殊教育工作報告,中華民國殘障福利研討會,民國70年月19日。
3.白秀雄、廖榮利,「邁向均富-1980年代中華民國經濟社會發展展望(十二)」,台灣經濟,52期,民國70年4月,頁1-9
4.社會建設編輯委員,「論社會福利經費的運用與籌措」,社會建設,22號,民國59年7月,頁7-5。
5.李長貴,「論貧窮與消除貧窮對策」,社會建設,13號,民國61年6月,頁38 -48 。
6.李長貴,「貧民態度的分析」,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5-179 。
7.余鐘驥,安康計畫對都市實質建設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民國68年。
8.李鐘元,「貧民救助措施的檢討與改進對策的商榷」,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256-267。
9.李增祿,「社會變遷與社會工作專業化之探討」,張老師月刊,5卷2期,民國69年4月,頁198-204。
10.陸光,「運用社區發展消滅貧窮」,65年台灣省貧戶調查報告,台中:台灣省社會處,頁161-192。
11.巫連鈞,「台北市就業輔導處簡介」,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卷3期,民國72年5月。
12.林松齡,「台灣中部地區貧窮現象之研究」,台灣銀行,31卷3期,民國69年9月,頁189-223。
13.林萬億,「在預算束縛下對社會福利的反省」,中國論壇。15卷10期,頁43-46。
14.林萬億、周淑美譯,「福利社會及其受益人-貧窮與弱者」,憲政思潮,60期,民國71年11月,頁1-19。
15.林水波譯,「建立能力概念的內涵及其理論架構的要素」,思與言,21卷5期,民國73年1月,頁67-75。
16.林水波,「當代政府應具備的能力及其提升之道」,中國論壇,189期,民國72年8月,頁41-45。
17.周志堅,「我國就業服務政策之研究」,政大碩士論文,民國73年1月。
18.林奕汝,「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台大碩士論文,民國71年7月。
19.范珍輝、楊瑩,「貧戶查證與救助之研究」,社會科學論叢,24輯,民國65年3月,頁180 ~ 245。
20.范珍輝,「低收入者之認定標準與輔導辦法研究」,國科會補助研究,民國68年。
21.馬立秦,「論美國的貧窮問題」,思與言,21卷4期。民國72年4月,頁1-9。
22.徐學陶,「社會安全與就業輔導」,社會安全,4卷4號,民國71年11月,頁35-41。
23.徐震,「貧窮對策:(美國)財富重分方案粹編」,社會建設書刊評介。16號,民國62年4月,頁141-142。
24.陳時英,「人民捐資興辦福利事業免稅問題之研究」,社會建設,16號,民國62年4月,頁23-25 。
25.陸光,「台灣地區的貧窮問題」,社會建設,22期,民國64年3月,頁32-55。
26.陸光,「教育、職業與收入之探討-為改善台灣省低收入戶的生活」,社會福利,21期,民國72年3月,頁29-45。
27.陳藹倫,平價住宅評價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民國67年。
28.陸光,台北縣貧苦民眾就業意願調查研究,行政院經建會補助研究,民國60年3月。
29.黃俊雄,「台北市低收入標準之研究」,社會建設,36、37聯號,民國68年6月,頁121-125 。
30.曹俊漢,「從政策科學分析看社會政策制作之趨向」,新時代17卷15期,頁48-51 。
31.曹俊漢,「政策分析與政府決策功能的強化」,美國研究,11、12期合刊,民國69年6月,頁57-137 。
32.陳淑英,「突破貧窮的惡性循環」,社區發展,24期 ,民國72年12月,頁63-70。
33.彭德,「台北市推行社會福利措施-消滅貧窮與防堵貧窮之構想暨途徑」,社會建設,3期,民國58年10月,頁4-8。
34.張學鶚,「低收入戶調查之方法與功能」,社會福利,21期,頁23-28。
35.詹火生,「社會福利造成財政危機」,時報雜誌,112期,民國71年1月24日,頁36-37。
36.詹火生,「社會福利的需要與需求」,社區發展,14期,民國70年6月25日,頁96-99。
37.詹火生,「論英國社會福利政策若干問題」,社會建設,25號,民國64年12月,頁89-95。
38.楊景堯,「學生助學貸款的理論基礎」,社會建設,50期,民國72年12月,頁135-157。
39.楊瑩,「社會福利模式在教育上的應用」,中國論壇,13卷10號。民國71年2月25日,頁38-41。
40.廖榮利,「貧民和專業人員對貧窮和服務貧民的看法」,社會學刊,台大社會系出刊,11期,頁94-115。
41.劉光亮,「論世界各國社會公共扶助制度」,社會建設,48期,頁163-171。
42.楊家偉,「台灣省貧窮地區之成因與減輕策略之研究」,台灣銀行,28卷1期,民國66年3月,頁158-189 。
43.鄭美能,「貧窮問題之探討」,思與言,12卷3期,民國63年9月15日,頁117-122 。
44.鄭為元,「台灣社會工作者之社會背景與其對貧民之態度」,思與言,15卷4期,民國66年11月,頁51-66 。
45.薛文郎,「以就業輔導消滅貧窮」,社會福利,6期,民國68年6月,頁50-67。
46.謝雨生譯,「貧窮定義與測量問題」,社區發展,12期,民國69年11月25日,頁84-90。
47.謝高橋,「建立專業化社會工作的問題」,中國論壇,6卷10期,民國67年8月25日,頁12-15。
48.謝榮藤譯,「貧民窟的性質」,社區發展月刊,2卷10、11期,民國62年8、9月,頁21-27,10-13。
五、報紙:
1.中國時報,民國69年7月7日,2 版。
2.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26日,7 版。
3.聯合報,民國73年5月12日,5 版。
4.聯合報,民國72年12月17日,7 版。
貳 : 西文
一、書籍
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
2. Berman, Paul. "Thinking about Programmed and Adaptive Implementation: Matching Strategies to Situations." in H.M. Ingram & D. E. Mann ed. Why Policies Succeed or Fail.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0.
3. Bullock, C. S. III & H.R. Rodgers, Jr. "Civil Rights Policies and the Matter of Compliance." In James E. Anderson ed. Cases in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6.
4.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1981.
5.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1978.
6. Edwards, George C. III.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 C.: Congr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
7. Edwards, G. C. III & Sharkansky I.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 1978.
8. Etzoin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
9. Flippo, Edwin B. Principl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71.
10. Jones, Charles O. Clean Air. Pittsburgh: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75.
11.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cituate, Mass.: Duxbury Press, 1977.
12. Lindblom, Charles E.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8.
13. Lorsch, Jay W.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Joseph A Litterer 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Behavior, Vol. 1, N.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9.
14. Nakamura, R.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Martin’s Press, 1980.
15. Patton, Michael Quinn. "Evaluation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Lee Sechrest etal. ed. Evaluation Studies Review Annual, Vol. 4,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79.
16. Poister, T. H.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Applied Method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1978.
17. Poscavac, E. J. & R.G. Carely. 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0.
18. Pressman, Jeffrey L. & Aaron B.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19. Rossi, Peter H. & H.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2nd ed. Beverle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82.
二、期刊
1. Chase, Gordon. "Implementing a Human Services Program: How Hard Will It Be?" Public Policy, Vol. 27 No.4 (Fall 1979), pp. 385-35.
2. Coombs, F. S. "The Basic of Non-Compliance With Policy." Policy Studies Journal 9 (Summer 1980), 886-892.
3. Elmore, Richard F.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Vol. 26 No. 2 (Spring 1978), pp. 185-228.
4. Mayntz, Renate.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Public Policy: A New Challenge for Policy Analysis."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1 No. 2 (1983), pp. 123-143.
5. Nixon, Jaqi.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Politics, Vol. 10 No. 2 (1982), pp. 139-161.
6. Palumbo, Dennis J. & Steven Maynard-Moody. "Measuring Degre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chieving Policy Versus Statutory Goals." Evaluation Review, Vol. 8 No. 1 (Feb 1984), pp. 45-74.
7.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Analysis, Vol.5 No.4 (Fall 1979), pp. 481-504.
8. Sabatier, Paul & Daniel Mazmani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8 No. 4 (1979-80), pp. 538-560.
9. Schneider, Anne L. "Study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Evaluation Review, Vol. 6 No. 6 (December 1982), pp. 715-730.
10. Smith, T. B.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Vol. 4 No. 2 (1973), pp. 197-209.
11. Suchman, E. A. "Evalu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 The Urban Review, Vol. 3 (1979).
12. Van Meter, Donald S. & Carl E. Van Hor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l. 6 No. 4 (Feb. 1975), pp. 44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