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評估
作者 呂炳寬
貢獻者 陳聽安
呂炳寬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46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文以現有相關資料及問卷調查,綜合分析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入學考試、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學雜費、對私立大學之補助等-實施的成果。全文共分五章,約六萬字,其章節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有關文獻的探討,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相關理論的探討,透過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財政學等有關學科理論的探討,尋出影響大學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因素,最後並以政策評估的分析架構做為本文立論的基礎,第四節則說明本文研究過程及方法。
第三章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現況,以現有相關資料,分析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實施的情形,以配合實證分析。
第四章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影響,以問卷調查結果所得資料,分析我國大學生家庭背景的特性,並分析大學生對這些政策的看法,以了解其實施的成果。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綜合三、四章的分析,指出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實施的成效與缺失,並提出建議。最後則指出本文研究上的限制,並建議有待研究的問題。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
壹、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2
貳、政策評估的涵義3
參、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內涵5
第三節 文獻探討6
第四節 研究目的8
第二章 相關理論之探討14
第一節 教育機會的提供與需求14
壹、人力資本的基本概念15
貳、學校教育的利益與教育機會之提供17
參、學校教育的需求20
肆、教育供需與機會均等21
第二節 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因素23
壹、就學機會的均等24
貳、教育資源分配的均等30
第三節 政策評估的基本概念31
壹、政策評估的角色與性質31
貳、政策評估中的影響評估33
第四節 研究過程與方法36
第三章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現況44
第一節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44
壹、沿革與現況45
貳、大學入學考試與教育機會均等48
第二節 大學教育經費與學雜費政策50
壹、大學教育經費的來源51
貳、大學教育經費的分配53
參、大學學雜費之徵收56
第三節 獎助學金與助學貸款64
壹、獎助學金65
貳、助學貸款68
第四節 本章結語73
第四章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影響79
第一節 我國大學生個人及家庭背景之特性79
壹、性別80
貳、家庭收入83
參、父母親的教育程度87
肆、父親職業90
伍、家庭居住地區92
陸、高中畢業學校95
柒、父母的教育態度97
第二節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成果99
壹、助學貸款政策99
貳、獎助學金政策104
參、學雜費政策107
肆、教育經費分配政策108
第三節 本章結語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的檢討與建議115
壹、成效115
貳、缺失116
參、建議11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尚待研究問題117
參考書目119
附錄:「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問卷調查表」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家通,高等教育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書局,七十年)。
2.呂俊甫,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進問題之研究,作者自印,六十二年。
3.林清江,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一年)。
4.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七十一年)。
5.林文達,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七十三年)。
6.林文達,教育財政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六十七年)。
7.林生傳,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七十一年)。
8.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一年)。
9.吳忠吉譯(M . Blaug原著),教育經濟學導論(台北:台灣銀行,七十一年)。
10.陳聽安,大專院校學費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七十二年)。
11.陳聽安,教育投資問題─論資源在教育方面的有效運用(台北:財稅人員訓練所,六十年)。
12.陳奎熹,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六十八年)。
13.高希均,天下那有白吃的午餐(台北:聯經書局,六十九年)。
14.高希均等者,經濟觀念與經濟問題演講集(台北:聯經書局,六十九年)。
15.高希均,教育經濟學論文集(台北:聯經書局,六十六年)。
16.高雄師範學院,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學之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六十六年)。
17.楊景堯,高等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復文書局,七十二年)。
18.楊國樞等譯,行為統計學(台北:國立編譯館,六十一年)。
19.蓋浙生,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七十一年)。
20.蔡保田,中外私立教育制度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七十二年)。
2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我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之分配與使用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六十八年)。
22.翁淑緣,SPSS使用手冊(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三年)。
23.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動向(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二年)。
二、論文行政府出版品
1.丁庭宇,「平等的機會,合理的制度」,大華晚報,七十三年四月十六日。
2.方炎明,「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革」,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幼獅書局,六十九年),頁七三~一四三。
3.王大修,「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的再檢討」,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二期,七十二年七月,頁一六五~一七三。
4.林清江,「家庭化文與教育」,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四輯,六十一年,頁八九~一○九。
5.林淑玲,「家庭社經地位與學前教育對學齡兒童學業成就之影響」,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一年。
6.林文達,「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大學報,第四十八期,七十二年十二月,頁八七~一一五。
7.林富松,「人力投資文獻評述」,台北市銀行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七十二年五月,頁五七~七○。
8.李建興,「薛爾茲的人力與教投資理論」,師大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系主編,教育學研究(台北:偉文書局,六十七年),頁三二七~三五○。
9.吳定,「公共政策影響評估標準之研究」,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會論文,七十三年。
10 .柯三吉,「政策評估在公共行政上的應用」,中國行政,第三十七期,七十三年,頁二三~四五。
11.阮問天,「大學學費提高的問題」,中國時報,六十八年八月十一日。
12.陳聽安、鄭文輝、朱澤民,「我國公立大學低學費政策之商確」,新生報,六十八年四月十日。
13.陳世敏,「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與現實」,聯合報,七十三年八月十一日,第二版。
14.陳寬政,「能力與成就的社會學考察」,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五十),七十一年。
15.黃炳煌,「論『教育機會均等』」,中央日報,六十八年八月十三日。
16.黃炳煌,「談『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聯合報,七十四年三月十六日,第二版。
17.黃昆輝,「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輯,六十七年,頁一~一七一。
18.黃光雄,「以進一步的教育機會均等措施伸張民權」,師大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國教育的出路(台北:國立編譯館,七十年),頁八七~二三八。
19.高希均,「論公立大學學雜費之提高」,聯合報,六十五年七月五日。
20.楊瑩,「大學院校學費調整的問題」,中國論壇,第十四卷第七期,七十一年七月十日,頁八一~八四。
21.楊瑩,「我國大學院校學雜費徵收標準及助學貸款等措施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二卷第一期,七十二年六月,頁二七五~三四○。
22.楊瑩,「從大專學生家庭背景論照顧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學之途徑」,社會建設,第四十六輯,七十年四月,頁四~五三。
23.楊景堯,「我國大學學生助學貸款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二年六月。
24.曹俊漢,「公共政策之評估及其在決策過程上的限制:運作模式與美國經驗之研究」,美國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七十二年三月,頁三九~九九。
25.簡茂發,「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輯,七十三年,頁一~九五。
26.劉真,「論大學學生的甄選與收費問題」,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與文化建設(台北:幼獅書局,六十七年),頁二三九~二五三。
27.郭為藩,「從歐美大學發展論我國高等教育之改進途徑」,郭為藩,教育發展與精神建設(台北:文景書局,七十一年),頁一七四~二二一。
28.邊裕淵,「教育與薪資所得分配之研究: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台灣經濟,七十八期,七十二年,頁二○~三七。
29.教育部主編,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進,七十二年。
30.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編印,「教育計畫與經濟發展」研習會專輯,六十四年。
3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公私立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單位成本之調查研究。六十六年。
32.教育部編印,七十二學年度教育部接受捐助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概況,七十三年十一月。
3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七十一年,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34.歷年教育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教育部編印。
貳、西文部份
一、書籍:
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
2. Bowles, S., & H. Gintis,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3. Coleman, James 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 C.: Office of Education, 1966).
4. Cosin, B. R., ed., Education: Structure & Society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72).
5.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ill, Inc., 1981.)
6.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 Hall, Inc., 1978).
7. Jones, C.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North Scitnatc, Mass.: Pwxbury Press, 1977).
8. Jencks, Christopeer et. al., Inequality: A Reassemant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 Schooling in America (New York : Basic Books, 1972).
9. Laska, John A., Schooling & Education: Basic Concepts & Problems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mpany, 1976).
10. Nakamura, T.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80).
11. Rossi, Peter & Howard 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Sage Pudlications, Inc., 1982).
12. Simmons, John ed., The Educationcal Dilemma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13. Strike, Kennthe A., Educational Policy & The just Societ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2).
14. Suchman, A., Evalua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 & Action Program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67).
二、論文
1. Kao, Chardes H. ( 高希均 ),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 High-Level Manpower Uitilization, " Conference on Financing Hihg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eb. 24-25, 1984, Taipei.
2. Levin, Henry M.,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s", in J.E. Mc Dermott ed., Indeterminacy in Education (Mc Cuthan Publishing Co., 1978), PP. 187-207.
3. Maddison, Angus, "Education, Inequality & Life Chances: The Major Policy Issues", in OECD, Education, Inequality & Life Chances, Vol. 1 (Paris: OECD, 1975).
4. Nachmias, D.,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n Overview", in D. Nachmias ed., The Practice of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0), PP.1-21.
5. Peterson, P. & Susan S. Karplus, "Schooling in Democratic America: The Effects of Class, Back Ground, Education & Ability on Income", in John P, Crecine ed., Research i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 Management: Publicy & Applied Research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Inc., 1981), PP. 195-210.
6. Schultz, Theodore W., "Investin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1. No. 1 (March, 1961), PP. 1-17.
7. Sewell, William H.,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Higher Edu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36, No. 5 (Oct., 1971), pp. 793-809.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聽安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呂炳寬
dc.creator (作者) 呂炳寬zh_TW
dc.date (日期) 1985
dc.date.accessioned 9-Nov-2016 17:34:46 (UTC+8)-
dc.date.available 9-Nov-2016 17:34: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Nov-2016 17:34:46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87-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本文以現有相關資料及問卷調查,綜合分析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入學考試、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學雜費、對私立大學之補助等-實施的成果。全文共分五章,約六萬字,其章節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有關文獻的探討,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相關理論的探討,透過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財政學等有關學科理論的探討,尋出影響大學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因素,最後並以政策評估的分析架構做為本文立論的基礎,第四節則說明本文研究過程及方法。
第三章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現況,以現有相關資料,分析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實施的情形,以配合實證分析。
第四章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影響,以問卷調查結果所得資料,分析我國大學生家庭背景的特性,並分析大學生對這些政策的看法,以了解其實施的成果。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綜合三、四章的分析,指出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實施的成效與缺失,並提出建議。最後則指出本文研究上的限制,並建議有待研究的問題。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
壹、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2
貳、政策評估的涵義3
參、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內涵5
第三節 文獻探討6
第四節 研究目的8
第二章 相關理論之探討14
第一節 教育機會的提供與需求14
壹、人力資本的基本概念15
貳、學校教育的利益與教育機會之提供17
參、學校教育的需求20
肆、教育供需與機會均等21
第二節 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因素23
壹、就學機會的均等24
貳、教育資源分配的均等30
第三節 政策評估的基本概念31
壹、政策評估的角色與性質31
貳、政策評估中的影響評估33
第四節 研究過程與方法36
第三章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現況44
第一節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44
壹、沿革與現況45
貳、大學入學考試與教育機會均等48
第二節 大學教育經費與學雜費政策50
壹、大學教育經費的來源51
貳、大學教育經費的分配53
參、大學學雜費之徵收56
第三節 獎助學金與助學貸款64
壹、獎助學金65
貳、助學貸款68
第四節 本章結語73
第四章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影響79
第一節 我國大學生個人及家庭背景之特性79
壹、性別80
貳、家庭收入83
參、父母親的教育程度87
肆、父親職業90
伍、家庭居住地區92
陸、高中畢業學校95
柒、父母的教育態度97
第二節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成果99
壹、助學貸款政策99
貳、獎助學金政策104
參、學雜費政策107
肆、教育經費分配政策108
第三節 本章結語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的檢討與建議115
壹、成效115
貳、缺失116
參、建議11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尚待研究問題117
參考書目119
附錄:「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問卷調查表」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公共行政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評估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家通,高等教育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書局,七十年)。
2.呂俊甫,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進問題之研究,作者自印,六十二年。
3.林清江,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一年)。
4.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七十一年)。
5.林文達,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七十三年)。
6.林文達,教育財政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六十七年)。
7.林生傳,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七十一年)。
8.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一年)。
9.吳忠吉譯(M . Blaug原著),教育經濟學導論(台北:台灣銀行,七十一年)。
10.陳聽安,大專院校學費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七十二年)。
11.陳聽安,教育投資問題─論資源在教育方面的有效運用(台北:財稅人員訓練所,六十年)。
12.陳奎熹,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六十八年)。
13.高希均,天下那有白吃的午餐(台北:聯經書局,六十九年)。
14.高希均等者,經濟觀念與經濟問題演講集(台北:聯經書局,六十九年)。
15.高希均,教育經濟學論文集(台北:聯經書局,六十六年)。
16.高雄師範學院,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學之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六十六年)。
17.楊景堯,高等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復文書局,七十二年)。
18.楊國樞等譯,行為統計學(台北:國立編譯館,六十一年)。
19.蓋浙生,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七十一年)。
20.蔡保田,中外私立教育制度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七十二年)。
2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我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之分配與使用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六十八年)。
22.翁淑緣,SPSS使用手冊(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三年)。
23.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動向(台北:五南書局,七十二年)。
二、論文行政府出版品
1.丁庭宇,「平等的機會,合理的制度」,大華晚報,七十三年四月十六日。
2.方炎明,「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革」,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幼獅書局,六十九年),頁七三~一四三。
3.王大修,「我國大學教育機會均等的再檢討」,思與言,第二十一卷第二期,七十二年七月,頁一六五~一七三。
4.林清江,「家庭化文與教育」,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四輯,六十一年,頁八九~一○九。
5.林淑玲,「家庭社經地位與學前教育對學齡兒童學業成就之影響」,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一年。
6.林文達,「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大學報,第四十八期,七十二年十二月,頁八七~一一五。
7.林富松,「人力投資文獻評述」,台北市銀行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七十二年五月,頁五七~七○。
8.李建興,「薛爾茲的人力與教投資理論」,師大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系主編,教育學研究(台北:偉文書局,六十七年),頁三二七~三五○。
9.吳定,「公共政策影響評估標準之研究」,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會論文,七十三年。
10 .柯三吉,「政策評估在公共行政上的應用」,中國行政,第三十七期,七十三年,頁二三~四五。
11.阮問天,「大學學費提高的問題」,中國時報,六十八年八月十一日。
12.陳聽安、鄭文輝、朱澤民,「我國公立大學低學費政策之商確」,新生報,六十八年四月十日。
13.陳世敏,「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與現實」,聯合報,七十三年八月十一日,第二版。
14.陳寬政,「能力與成就的社會學考察」,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五十),七十一年。
15.黃炳煌,「論『教育機會均等』」,中央日報,六十八年八月十三日。
16.黃炳煌,「談『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聯合報,七十四年三月十六日,第二版。
17.黃昆輝,「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輯,六十七年,頁一~一七一。
18.黃光雄,「以進一步的教育機會均等措施伸張民權」,師大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國教育的出路(台北:國立編譯館,七十年),頁八七~二三八。
19.高希均,「論公立大學學雜費之提高」,聯合報,六十五年七月五日。
20.楊瑩,「大學院校學費調整的問題」,中國論壇,第十四卷第七期,七十一年七月十日,頁八一~八四。
21.楊瑩,「我國大學院校學雜費徵收標準及助學貸款等措施之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二卷第一期,七十二年六月,頁二七五~三四○。
22.楊瑩,「從大專學生家庭背景論照顧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學之途徑」,社會建設,第四十六輯,七十年四月,頁四~五三。
23.楊景堯,「我國大學學生助學貸款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二年六月。
24.曹俊漢,「公共政策之評估及其在決策過程上的限制:運作模式與美國經驗之研究」,美國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七十二年三月,頁三九~九九。
25.簡茂發,「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輯,七十三年,頁一~九五。
26.劉真,「論大學學生的甄選與收費問題」,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與文化建設(台北:幼獅書局,六十七年),頁二三九~二五三。
27.郭為藩,「從歐美大學發展論我國高等教育之改進途徑」,郭為藩,教育發展與精神建設(台北:文景書局,七十一年),頁一七四~二二一。
28.邊裕淵,「教育與薪資所得分配之研究: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台灣經濟,七十八期,七十二年,頁二○~三七。
29.教育部主編,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改進,七十二年。
30.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編印,「教育計畫與經濟發展」研習會專輯,六十四年。
31.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公私立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單位成本之調查研究。六十六年。
32.教育部編印,七十二學年度教育部接受捐助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概況,七十三年十一月。
3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七十一年,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34.歷年教育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教育部編印。
貳、西文部份
一、書籍:
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
2. Bowles, S., & H. Gintis,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3. Coleman, James 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 C.: Office of Education, 1966).
4. Cosin, B. R., ed., Education: Structure & Society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72).
5.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ill, Inc., 1981.)
6. Dye,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 Hall, Inc., 1978).
7. Jones, C.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North Scitnatc, Mass.: Pwxbury Press, 1977).
8. Jencks, Christopeer et. al., Inequality: A Reassemant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 Schooling in America (New York : Basic Books, 1972).
9. Laska, John A., Schooling & Education: Basic Concepts & Problems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mpany, 1976).
10. Nakamura, T. & F. Smallwoo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80).
11. Rossi, Peter & Howard E. Freeman,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Sage Pudlications, Inc., 1982).
12. Simmons, John ed., The Educationcal Dilemma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13. Strike, Kennthe A., Educational Policy & The just Societ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2).
14. Suchman, A., Evalua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 & Action Program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67).
二、論文
1. Kao, Chardes H. ( 高希均 ),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 High-Level Manpower Uitilization, " Conference on Financing Hihg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eb. 24-25, 1984, Taipei.
2. Levin, Henry M.,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s", in J.E. Mc Dermott ed., Indeterminacy in Education (Mc Cuthan Publishing Co., 1978), PP. 187-207.
3. Maddison, Angus, "Education, Inequality & Life Chances: The Major Policy Issues", in OECD, Education, Inequality & Life Chances, Vol. 1 (Paris: OECD, 1975).
4. Nachmias, D.,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n Overview", in D. Nachmias ed., The Practice of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0), PP.1-21.
5. Peterson, P. & Susan S. Karplus, "Schooling in Democratic America: The Effects of Class, Back Ground, Education & Ability on Income", in John P, Crecine ed., Research i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 Management: Publicy & Applied Research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Inc., 1981), PP. 195-210.
6. Schultz, Theodore W., "Investin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1. No. 1 (March, 1961), PP. 1-17.
7. Sewell, William H.,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Higher Edu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36, No. 5 (Oct., 1971), pp. 79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