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在科技變動下提高管理生產力之研究
作者 黃柄富
貢獻者 林英峰
黃柄富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10-Nov-2016 13:32:00 (UTC+8)
摘要 謝辭 壹
圖表目次 肆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範圍2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四節 研究方法4
第五節 研究限制9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科技、管理與生產力之涵義11
第二節 產品組合策略和製造政策配合之理論20
第三章 業者層級實證研究43
第一節 層級建立與問卷設計43
第二節 問卷分析48
第四章 產業及政府層級之實證研究87
第一節 層級建立與問卷設計87
第二節 問卷分析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5
第一節 結論135
第二節 建議138
參考書目144
附錄
圖表目次
圖次
1 - 1 後向規劃過程4
1 - 2 本研究之研究程序5
1 - 3 業者層次之層級研究架構7
2 - 1 作業內容16
2 - 2 生產力程序18
2 - 3 全面提升生產力架構19
2 - 4 以行銷觀點來看產品生命週期構面23
2 - 5 在製造製程科技下,PLC之特質24
2 - 6 製程生命週期特質26
2 - 7 產品-製程矩陣26
2 - 8 生產製程主要特徵38
3 - 1 業者-後向規劃層級42
3 - 2 業者-後向規劃層級實證分析結果85
4 - 1 政府及產業後向規劃層級86
4 - 2 政府及產業後向規劃層級實證分析結果133
4 - 3本研究之重要實證結論134
表次
3 - 1 工具機業者期望採取產品組合策略之優先度66
3 - 2 在多品種小批量產銷型態下,各項難題優先度67
3 - 3 在多品種但有幾種主要產品較大批量生產型態下各項難題優先度68
3 - 4 在少品種,大量生產之產銷型態下,各項難題優先度69
3 - 5 各項難題之綜合優先度69
3 - 6 在植基企業所必須擁有的「彈性」發展下,各對策間彼此影響力之優先度71
3 - 7 在解決業者品保能力不足難題,各項對策間彼此影響力之優先度72
3 - 8 在解決提升交期速度及其可靠之程度難題下,各項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73
3 - 9 在解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難題下,各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74
3 - 10 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型態下,各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75
3 - 11 在多品種但有幾種主要產品較大批量產銷型態下,各對策彼此間之影響力優先度76
3 - 12 在少機種,大量產銷型態下,各對策彼此間之影響力優先度77
3 - 13 各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綜合優先度78
3 - 14 強化「產品開發及改良能力」對策可採行各項措施之優先度79
3 - 15 「設備機械化、自動化」對策,可採行各項措施之優先度80
3 - 16 「製程合理化」對策下,可採行各項措施之優先度81
3 - 17 「經營管理合理化,制度化」對策下,可採行措施之優先度82
3 - 18 「資訊化或電腦化」對策下,可採行措施之優先度84
4 - 1 期望我國工具機行業未來動向之優先度117
4 - 2 在發展組織調適市場需求變化或科技革新彈性之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18
4 - 3 在建立品保體系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18
4 - 4 在強化交期速度提升其可靠程度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19
4 - 5 在提高生產/作業效率,持續降低成本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20
4 - 6 各項難題之綜合優先度121
4 - 7 在解決「高級技術取得不易」之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1
4 - 8 在解決「高級人才缺乏」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2
4 - 9 在解決「欠缺市場利基」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3
4 - 10 在解決「產銷秩序紊亂」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3
4 - 11在解決「另件重要元件成本高,品質不穩定」等困難,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4
4 - 12在解決「鉅額研展費用及長短期資金缺乏」難題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5
4 - 13 在發展「組織調適市場需求變化或因應技術革新之彈性」動向發展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6
4 - 14 在建立「品保體系」動向發展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6
4 - 15 在強化「交期速度及其可靠之程度」動向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7
4 - 16在提高「生產作業效率,持續降低成本」動向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綜合優先度128
4 - 17 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綜合優先度128
4 - 18 「政府決策當局」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29
4 - 19 「研究推廣訓練單位」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30
4 - 20 「學校機構」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31
4 - 21 「公會」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3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天下編譯 "追求卓越" 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出版,`83、8月
2.王修本譯 "追求卓越的管理" 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出版,` 84
3.林英峰著 "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 商略出版,增訂三版,民七十四年元月十日
4.林耀川、成玉山合譯 "豐田生產方式與現場管理"
5.許士軍著 "管理學" 東華書局發行。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版
6.窪田千貫 "高生產效率管理" 中興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二、英文部份
1. Drucker. Peter: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2. Gold Btla "Pratical Productivity Analysis for Management. Part II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ble" IE Transactions, March `83, Uolume 15. No .1
3. Hayes Robert H. & Wheelwright, Steven C. "Restoring our competitive edge: competing through manufacturing" `84
4. Mali, Paul "improving total productivity" John W Wiley & Son Inc. `78
5. Saaty, Thomas L. : Uargas Luis G. "The Pogic of Priorities, Applications in business, energy, health and Transportation" Runer. High off Publishing 1982. acknowledgement xii, P.101-108.
6. Saaty, Thomas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Inc. `80
7. Schmenner. Roger W. "production/operation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Stuations " Saence Research Association. 1981
8. Sibson. Robert E. "Increasing employee productivity" 1983 Ama
9. Shapiro. Benson P. "can marketing and manufacturing coexist" HGR Sep-Oct 1977, pp. 104-114
10. Wheelwright. Steven C. "Japan where operations really are strategic" HBR, July-Aug `81, P.67-74.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英峰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柄富
dc.creator (作者) 黃柄富zh_TW
dc.date (日期) 1985
dc.date.accessioned 10-Nov-2016 13:32:00 (UTC+8)-
dc.date.available 10-Nov-2016 13:32: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Nov-2016 13:32:00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703-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謝辭 壹
圖表目次 肆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和範圍2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四節 研究方法4
第五節 研究限制9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科技、管理與生產力之涵義11
第二節 產品組合策略和製造政策配合之理論20
第三章 業者層級實證研究43
第一節 層級建立與問卷設計43
第二節 問卷分析48
第四章 產業及政府層級之實證研究87
第一節 層級建立與問卷設計87
第二節 問卷分析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5
第一節 結論135
第二節 建議138
參考書目144
附錄
圖表目次
圖次
1 - 1 後向規劃過程4
1 - 2 本研究之研究程序5
1 - 3 業者層次之層級研究架構7
2 - 1 作業內容16
2 - 2 生產力程序18
2 - 3 全面提升生產力架構19
2 - 4 以行銷觀點來看產品生命週期構面23
2 - 5 在製造製程科技下,PLC之特質24
2 - 6 製程生命週期特質26
2 - 7 產品-製程矩陣26
2 - 8 生產製程主要特徵38
3 - 1 業者-後向規劃層級42
3 - 2 業者-後向規劃層級實證分析結果85
4 - 1 政府及產業後向規劃層級86
4 - 2 政府及產業後向規劃層級實證分析結果133
4 - 3本研究之重要實證結論134
表次
3 - 1 工具機業者期望採取產品組合策略之優先度66
3 - 2 在多品種小批量產銷型態下,各項難題優先度67
3 - 3 在多品種但有幾種主要產品較大批量生產型態下各項難題優先度68
3 - 4 在少品種,大量生產之產銷型態下,各項難題優先度69
3 - 5 各項難題之綜合優先度69
3 - 6 在植基企業所必須擁有的「彈性」發展下,各對策間彼此影響力之優先度71
3 - 7 在解決業者品保能力不足難題,各項對策間彼此影響力之優先度72
3 - 8 在解決提升交期速度及其可靠之程度難題下,各項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73
3 - 9 在解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難題下,各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74
3 - 10 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型態下,各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75
3 - 11 在多品種但有幾種主要產品較大批量產銷型態下,各對策彼此間之影響力優先度76
3 - 12 在少機種,大量產銷型態下,各對策彼此間之影響力優先度77
3 - 13 各對策彼此間影響力之綜合優先度78
3 - 14 強化「產品開發及改良能力」對策可採行各項措施之優先度79
3 - 15 「設備機械化、自動化」對策,可採行各項措施之優先度80
3 - 16 「製程合理化」對策下,可採行各項措施之優先度81
3 - 17 「經營管理合理化,制度化」對策下,可採行措施之優先度82
3 - 18 「資訊化或電腦化」對策下,可採行措施之優先度84
4 - 1 期望我國工具機行業未來動向之優先度117
4 - 2 在發展組織調適市場需求變化或科技革新彈性之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18
4 - 3 在建立品保體系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18
4 - 4 在強化交期速度提升其可靠程度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19
4 - 5 在提高生產/作業效率,持續降低成本動向發展下,各項難題之優先度120
4 - 6 各項難題之綜合優先度121
4 - 7 在解決「高級技術取得不易」之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1
4 - 8 在解決「高級人才缺乏」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2
4 - 9 在解決「欠缺市場利基」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3
4 - 10 在解決「產銷秩序紊亂」難題,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3
4 - 11在解決「另件重要元件成本高,品質不穩定」等困難,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4
4 - 12在解決「鉅額研展費用及長短期資金缺乏」難題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5
4 - 13 在發展「組織調適市場需求變化或因應技術革新之彈性」動向發展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6
4 - 14 在建立「品保體系」動向發展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6
4 - 15 在強化「交期速度及其可靠之程度」動向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優先度127
4 - 16在提高「生產作業效率,持續降低成本」動向下,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綜合優先度128
4 - 17 各策動者彼此間影響力之綜合優先度128
4 - 18 「政府決策當局」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29
4 - 19 「研究推廣訓練單位」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30
4 - 20 「學校機構」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31
4 - 21 「公會」可採行對策之優先度131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企業管理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在科技變動下提高管理生產力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天下編譯 "追求卓越" 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出版,`83、8月
2.王修本譯 "追求卓越的管理" 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出版,` 84
3.林英峰著 "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 商略出版,增訂三版,民七十四年元月十日
4.林耀川、成玉山合譯 "豐田生產方式與現場管理"
5.許士軍著 "管理學" 東華書局發行。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版
6.窪田千貫 "高生產效率管理" 中興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二、英文部份
1. Drucker. Peter: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2. Gold Btla "Pratical Productivity Analysis for Management. Part II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ble" IE Transactions, March `83, Uolume 15. No .1
3. Hayes Robert H. & Wheelwright, Steven C. "Restoring our competitive edge: competing through manufacturing" `84
4. Mali, Paul "improving total productivity" John W Wiley & Son Inc. `78
5. Saaty, Thomas L. : Uargas Luis G. "The Pogic of Priorities, Applications in business, energy, health and Transportation" Runer. High off Publishing 1982. acknowledgement xii, P.101-108.
6. Saaty, Thomas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Inc. `80
7. Schmenner. Roger W. "production/operation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Stuations " Saence Research Association. 1981
8. Sibson. Robert E. "Increasing employee productivity" 1983 Ama
9. Shapiro. Benson P. "can marketing and manufacturing coexist" HGR Sep-Oct 1977, pp. 104-114
10. Wheelwright. Steven C. "Japan where operations really are strategic" HBR, July-Aug `81, P.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