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員工的人格特質.人口特性與電腦化態度之關係
作者 林長瑞
貢獻者 吳靜吉
林長瑞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10-Nov-2016 13:32:48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 (一)了解組織成員對組織電腦化的一般反應態度。(二)探討在不同產業中,組織電腦化程度的不同,組織成員對組織電腦化的反應態度。(三)探討組織成員人格特質的不同,對組織電腦化的反應態度。(四)探討組織成員人口變項的不同,對組織電腦化的反應態度。
本研究從電子業、機械業及服務業之中抽樣十八家公司的570位員工為研究樣本。採用「創造性人格量表」(吳靜吉修訂),「內外控取向量表」(吳靜吉、吳子輝修訂),「A型B型人格量表」(呂勝瑛修訂),「成就動機量表」(吳靜吉、林秀吉修訂)。「電腦化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以因素分析,Cronbach α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t -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本研究各項假設之驗證。
進行本研究各項假設之驗證。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組織成員對電腦化之反應態度有:(1)抗拒電腦。(2)賞悅電腦。(3)學習電腦興趣。(4)工作壓力。(5)獨處學習。(6)增加資料。(7)行動學習。(8 )資料速率。(9)資訊權力。(10)自我擔慮。
(二)在不同的產業中,員工反應之電腦化態度不同。而電腦化時間的不同,電腦人員的多寡,公司規模的大小、公司電腦化範圍的大小等因素有差異,組織成員有不同的電腦化態度。
(三)(1)高創造力者比低創造力者有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較不以電腦為傲。(2)內控者比外控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3) A 型人格者比B型人格者有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及認為電腦化之資料速率較差。(4)高精熟者比低精熟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及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認為比較不會減少協調工作。(5)高工作取向者比低工作取向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認為電腦將取代一部份人的工作。(6)高度與人競爭者比低度與人競爭者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及較高的資料速率看法。(7)高度對人不在意者比低度對人不在意者更不抗拒電腦化。
(四)(1)男性比女性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行動學習。(2) 25歲~ 36歲的人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3)高中程度以下者有較高的抗拒電腦態度。(4)主修電腦者比非主修電腦者有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5)工作和電腦有關者比工作和電腦無關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大的工作壓力。(6)有學過電腦者比沒有學過電腦者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及比較賞悅電腦。
本研究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之意見。
(一)電子業和服務業的電腦化工作作得較佳,其他行業可以參考這二行業實行的情形。
(二)推行電腦化要有詳細的計劃,要宣導讓員工了解計劃,並了解電腦化以後之工作變化情形。
(三)電腦化範圍較大的公司,員工工作壓力較大,必須讓員工有舒解壓力的機會。
(四)公司推行電腦化的初期,可選用內控者,高精熟度者,高工作取向者,以求電腦化之順利推行。
(五)公司推行電腦化,必須對基層人員特別加以輔導。
(六)讓非電腦工作人員了解電腦作業情形,以降低他們的抗拒程度。
(七)給電腦工作人員適當的休假以舒解他們的工作壓力。
(八)公司電腦化以後將形成資訊集中,須注意訊息集中的人有濫用資訊權力,以防資訊犯罪。
(九)公司電腦化要有年老員工參與,以降低大家抗拒電腦化的程度。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5
第三節 研究變數及操作性定義8
第貳章 相關研究理論探討
第一節 人格特質理論15
第二節 創造性人格特質16
第三節 內外控取向19
第四節 A型B型人格特質23
第五節 成就動機24
第六節 電腦化態度27
第叁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過程37
第二節 樣本設計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0
第四節 分析工具55
第肆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組織變數63
第二節 人格特質變數92
第三節 人口變數100
第伍章 討論、結論及涵意
第一節 討論149
第二節 結論160
第二節 實用上的涵意163
第四節 研究上的涵意167
參考書目期刊
中文書目171
中文期刊172
西文書目174
西文期刊175
附表 變異數分析檢定表及 t - TEST 檢定表 附- 1
附錄 問卷 附- 35
圖表目錄
圖 1 - 1 國內企業電腦普及率2
圖 1 - 2 研究架構5
表 1 - 1 國內企業電腦普及率1
表 2 - 1 內、外控者的情感及認知21
表 2 - 2 內、外控者的行為及價值觀22
表 2 - 3 各類人員抗拒資訊系統(電腦化)的原因29
表 3 - 1 取樣產業、樣本分配回收情形39
表 3 - 2 因素分析之16.個因素47
表 4 - 1 電腦化態度因素62
表 4 - 2 產業變異數分析檢定表64
表 4 - 2 - 1 產業-行動學習65
表 4 - 2 - 2 產業-資訊權力65
表 4 - 2 - 3 產業-減少協調66
表 4 - 2 - 4 產業-資訊依賴電腦人員66
表 4 - 3 產業 t -TEST 檢定表67
表 4 - 4 公司電腦化時間變異數分析檢定表68
表 4 - 4 - 1 公司電腦化時問-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69
表 4 - 4 - 2 公司電腦化時間-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69
表 4 - 4 - 3 公司電腦化時間-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70
表 4 - 5 電腦部門 t-TEST 檢定表71
表 4 - 6 電腦人員數變異數分析檢定表72
表 4 - 6 - 1 電腦人員數-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73
表 4 - 6 - 2 電腦人員數-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74
表 4 - 6 - 3 電腦人員數-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74
表 4 - 6 - 4 電腦人員數-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75
表 4 - 7 公司規模變異數分析檢定表76
表 4 - 7 - 1 公司規模-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77
表 4 - 7 - 2 公司規模-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77
表 4 - 7 - 3 公司規模-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78
表 4 - 7 - 4 公司規模-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78
表 4 - 7 - 5 公司規模-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79
表 4 - 7 - 6 公司規模-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79
表 4 - 8 電腦化範圍變異數分析檢定表81
表 4 - 8 - 1 電腦化範圍-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82
表 4 - 8 - 2 電腦化範圍-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82
表 4 - 8 - 3 電腦化範圍-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83
表 4 - 8 - 4 電腦化範圍-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83
表 4 - 8 - 5 電腦化範圍-電腦取代人各組差異檢定表84
表 4 - 9 電腦作業方式變異數分析檢定表86
表 4 - 9 - 1 電腦作業方式-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87
表 4 - 9 - 2 電腦作業方式-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88
表 4 - 9 - 3 電腦作業方式-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88
表 4 - 9 - 4 電腦作業方式-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89
表 4 - 9 - 5 電腦作業方式-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89
表 4 - 9 - 6 電腦作業方式-電腦取代人各組差異檢定表90
表 4 - 10 滿意電腦化 t-TEST 檢定表91
表 4 - 11 人格特質分析表92
表 4 - 12 創造性人格 t-TEST 檢定表93
表 4 - 13 內外控取向 t-TEST 檢定表94
表 4 - 14 A型B型人格 t-TEST 檢定表95
表 4 - 15 精熟 t-TEST 檢定表96
表 4 - 16 工作取向 t-TEST 檢定表97
表 4 - 17 與人競爭 t-TEST 檢定表98
表 4 - 18 對人不在意 t-TEST 檢定表99
表 4 - 19 性別 t-TEST 檢定表101
表 4 - 20 年齡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02
表 4 - 20 - 1 年齡-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03
表 4 - 20 - 2 年齡-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103
表 4 - 20 - 3 年齡-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04
表 4 - 21 工作性質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05
表 4 - 21 - 1 工作性質-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06
表 4 - 21 - 2 工作性質-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07
表 4 - 21 - 3 工作性質-增加資料各組差異檢定表107
表 4 - 21 - 4 工作性質-行動學習各組差異檢定表108
表 4 - 21 - 5 工作性質-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08
表 4 - 21 - 6 工作性質-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109
表 4 - 22 電腦作業人員 t-TEST 檢定表111
表 4 - 23 服務年資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12
表 4 - 23 - 1 服務年資-年老員工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13
表 4 - 23 - 2 服務年資-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13
表 4 - 24 職位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15
表 4 - 24 - 1 職位-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16
表 4 - 24 - 2 職位-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16
表 4 - 24 - 3 職位-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117
表 4 - 24 - 4 職位-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117
表 4 - 24 - 5 職位-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18
表 4 - 25 學歷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19
表 4 - 25 - 1 學歷-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20
表 4 - 25 - 2 學歷-年老員工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0
表 4 - 25 - 3 學歷-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21
表 4 - 26 修習科系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21
表 4 - 26 - 1 修習科系-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2
表 4 - 27 主修電腦 t-TEST 檢定表123
表 4 - 28 擁有個人電腦 t-TEST 檢定表124
表 4 - 29 工作和電腦關係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27
表 4 - 29 - 1 工作和電腦關係-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28
表 4 - 29 - 2 工作和電腦關係-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8
表 4 - 29 - 3 工作和電腦關係-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129
表 4 - 29 - 4 工作和電腦關係-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9
表 4 - 29 - 5 工作和電腦關係-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30
表 4 - 29 - 6 工作和電腦關係-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130
表 4 - 29 - 7 工作和電腦關係-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31
表 4 - 29 - 8 工作和電腦關係-電腦取代人各組差異檢定表131
表 4 - 30 工作和電腦關係 t-TEST 檢定表132
表 4 - 31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34
表 4 - 31 - 1 接觸電腦工作時問-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35
表 4 - 31 - 2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35
表 4 - 31 - 3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35
表 4 - 31 - 4 接觸電腦工作時問-行動學習各組差異檢定表136
表 4 - 31 - 5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136
表 4 - 31 - 6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36
表 4 - 31 - 7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37
表 4 - 31 - 8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以電腦為傲各組差異檢定表137
表 4 - 31 - 9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37
表 4 - 32 初到公司服務電腦化情形 t-TEST 檢定表139
表 4 - 33 學過電腦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40
表 4 - 33 - 1 學過電腦-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41
表 4 - 33 - 2 學過電腦-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141
表 4 - 34 有否學過電腦 t-TEST 檢定表142
表 4 - 35 學過電腦的多寡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43
表 4 - 35 - 1 學過電腦的多寡-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45
表 4 - 35 - 2 學過電腦的多寡-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45
表 4 - 35 - 3 學過電腦的多寡-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45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1.朱甯興著:學習團體理論與技術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2.李美枝著: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元月七版。
3.林邦傑著:「因素分析及其應用」,陳定國、黃俊英主編,企業研究應用技術大全。台北:大世紀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第十九章。
4.吳子輝著:內外控取向與自由選擇對閱讀測驗成績的影響 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5.吳宗正編著:變異數分析-兼論完全隨機設計之構造及應用-增定三版。台北: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6.侯望倫著:「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7.許士軍著: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版
8.張春奐著: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民國六十八年三版。
9.楊雀若著:「我國女性教育主管人格特質之研究」。國立政冶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10.楊國樞等合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二册。台北:台灣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十月五版。
11.資訊工業策進會編譯,電腦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台北:資訊工業策進會,民國七十一年。
12 . H . Joseph Reitz (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 鄭伯壎及林詩詮合譯,汪泰昌校訂,組織行為。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版。
13.陳文雄著: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三年六月
14.陳超塵編著:統計學,上下二册。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二十四版。
15.顏月珠著:商用統計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初版。
(二)中文期刊
1.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合著,「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四十一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輯,民國六十九年五月,頁61 ~ 74。
2.黃健祥著:「國內企業電腦普及率調查」,資訊工業透析,試刊號,台北:資訊工業資進會,民國七十三年九月,頁1 ~ 4。
3.賈馥茗著:「創造能力發展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二輯,民國五十九年六月,頁160~164。
(三)西文書目:
1. Berelson, B. & Steiner, G. A. Human Behavior, An Inventory of scientific Finding S (台灣:雙葉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2. Bonoma, T. V. & Zaltman, G., Psychology for Management, Boston: Kent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3. Feshback, S. et. al, Psychology : An Introduction; PC : Heath and Company, 1973.
4. Guilford, J.P. Personality ; New York : McGraw Hill 1959.
5. Hodgetls, R. M. Management : Theory, Process and Practice, 3rd edition ;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 , 1982.
6. Kassarjian, H. H. & Scheffect, M. J. "Personality and Consumer Behavior : An Update," in Kassarjian, H. H. & Robertson, T. S. ,Perspectives in consumer Behavior.
7. Lewis, P. V. Managing Human Relation : Boston : Massachusetts Wadsworth Inc., 1983.
8. Mc Clelland, D. C. et. al, The Achievement Social and Motive ; N. Y;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53.
9. Murray, H. A.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N. Y. Oxford Univ. Press, 1938.
10. Nie, N. H. et. al.,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edition ;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5.
11. Taylor, C. W. & Halland, J. "Predictors of Creative Performance "Creativity : Progress and Potential. N. Y: Mc G aw-Hill, 1964.
12. Torrance, E. P. Guiding Creative Talent; N. Y.: Prentice-Hall, 1962.
13. William`s, F. E. "An Overview of Creativity with Current Conceptions of It Role in Education" , Teacher Education : The Emerging Future. N. Y.: Educational Record Bureace, 1967.
(四)西文期刊:
1. Dickson, G. W. & Simmons J. K., "The Behavioral side of MIS" , Business Horixons, August 1970 pp 59-71.
2. Feshback, S. et. al. Clustering in Free Recall and Locus of Control",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72, 87, pp 251-257.
3. Helmreich, R. L., Lucker, G. W. & Spence, J. T.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cientific Attainment" ,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ntin, 1978 4. pp 222-226.
4. Joe, V. C. " Review of the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Construct as a Personality Varable" Psychological Report, 1971, 28, PP 619-640.
5. Kassarjian, H. H. "Personality and Consumer Behavior : A Review," Journal of Mar Keting Research, November 1971 p 409.
6. Lehrer, A. C.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Creativity in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 31. No. 1 (B) 1970, P397B.
7. Peng, S. S. "Women Who Enter Male-Dominated Field of study in high Educ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79, 16, 3 pp 285-293. 3.
8. Platt, J. J. & Eisenman,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Time Perspective, Adjustment And Anxiety",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68, 79, PP 121-128.
9. Ryckman, R. M. & Sherman, M. F. "Relation 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for Men and Women", Psychology Reports, 1973, 32, P 1106.
10. Weiner, B. "New Conception in the Stud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 Progress in Exper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 Vol, 5, N. Y: Academic Press 1970.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靜吉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長瑞
dc.creator (作者) 林長瑞zh_TW
dc.date (日期) 1985
dc.date.accessioned 10-Nov-2016 13:32:48 (UTC+8)-
dc.date.available 10-Nov-2016 13:32: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Nov-2016 13:32:48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715-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 (一)了解組織成員對組織電腦化的一般反應態度。(二)探討在不同產業中,組織電腦化程度的不同,組織成員對組織電腦化的反應態度。(三)探討組織成員人格特質的不同,對組織電腦化的反應態度。(四)探討組織成員人口變項的不同,對組織電腦化的反應態度。
本研究從電子業、機械業及服務業之中抽樣十八家公司的570位員工為研究樣本。採用「創造性人格量表」(吳靜吉修訂),「內外控取向量表」(吳靜吉、吳子輝修訂),「A型B型人格量表」(呂勝瑛修訂),「成就動機量表」(吳靜吉、林秀吉修訂)。「電腦化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以因素分析,Cronbach α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t -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本研究各項假設之驗證。
進行本研究各項假設之驗證。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組織成員對電腦化之反應態度有:(1)抗拒電腦。(2)賞悅電腦。(3)學習電腦興趣。(4)工作壓力。(5)獨處學習。(6)增加資料。(7)行動學習。(8 )資料速率。(9)資訊權力。(10)自我擔慮。
(二)在不同的產業中,員工反應之電腦化態度不同。而電腦化時間的不同,電腦人員的多寡,公司規模的大小、公司電腦化範圍的大小等因素有差異,組織成員有不同的電腦化態度。
(三)(1)高創造力者比低創造力者有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較不以電腦為傲。(2)內控者比外控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3) A 型人格者比B型人格者有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及認為電腦化之資料速率較差。(4)高精熟者比低精熟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及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認為比較不會減少協調工作。(5)高工作取向者比低工作取向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認為電腦將取代一部份人的工作。(6)高度與人競爭者比低度與人競爭者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及較高的資料速率看法。(7)高度對人不在意者比低度對人不在意者更不抗拒電腦化。
(四)(1)男性比女性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高的行動學習。(2) 25歲~ 36歲的人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3)高中程度以下者有較高的抗拒電腦態度。(4)主修電腦者比非主修電腦者有較高的資訊權力態度。(5)工作和電腦有關者比工作和電腦無關者,比較不抗拒電腦,比較賞悅電腦,有較大的工作壓力。(6)有學過電腦者比沒有學過電腦者有較高的學習電腦興趣,及比較賞悅電腦。
本研究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之意見。
(一)電子業和服務業的電腦化工作作得較佳,其他行業可以參考這二行業實行的情形。
(二)推行電腦化要有詳細的計劃,要宣導讓員工了解計劃,並了解電腦化以後之工作變化情形。
(三)電腦化範圍較大的公司,員工工作壓力較大,必須讓員工有舒解壓力的機會。
(四)公司推行電腦化的初期,可選用內控者,高精熟度者,高工作取向者,以求電腦化之順利推行。
(五)公司推行電腦化,必須對基層人員特別加以輔導。
(六)讓非電腦工作人員了解電腦作業情形,以降低他們的抗拒程度。
(七)給電腦工作人員適當的休假以舒解他們的工作壓力。
(八)公司電腦化以後將形成資訊集中,須注意訊息集中的人有濫用資訊權力,以防資訊犯罪。
(九)公司電腦化要有年老員工參與,以降低大家抗拒電腦化的程度。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5
第三節 研究變數及操作性定義8
第貳章 相關研究理論探討
第一節 人格特質理論15
第二節 創造性人格特質16
第三節 內外控取向19
第四節 A型B型人格特質23
第五節 成就動機24
第六節 電腦化態度27
第叁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過程37
第二節 樣本設計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0
第四節 分析工具55
第肆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組織變數63
第二節 人格特質變數92
第三節 人口變數100
第伍章 討論、結論及涵意
第一節 討論149
第二節 結論160
第二節 實用上的涵意163
第四節 研究上的涵意167
參考書目期刊
中文書目171
中文期刊172
西文書目174
西文期刊175
附表 變異數分析檢定表及 t - TEST 檢定表 附- 1
附錄 問卷 附- 35
圖表目錄
圖 1 - 1 國內企業電腦普及率2
圖 1 - 2 研究架構5
表 1 - 1 國內企業電腦普及率1
表 2 - 1 內、外控者的情感及認知21
表 2 - 2 內、外控者的行為及價值觀22
表 2 - 3 各類人員抗拒資訊系統(電腦化)的原因29
表 3 - 1 取樣產業、樣本分配回收情形39
表 3 - 2 因素分析之16.個因素47
表 4 - 1 電腦化態度因素62
表 4 - 2 產業變異數分析檢定表64
表 4 - 2 - 1 產業-行動學習65
表 4 - 2 - 2 產業-資訊權力65
表 4 - 2 - 3 產業-減少協調66
表 4 - 2 - 4 產業-資訊依賴電腦人員66
表 4 - 3 產業 t -TEST 檢定表67
表 4 - 4 公司電腦化時間變異數分析檢定表68
表 4 - 4 - 1 公司電腦化時問-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69
表 4 - 4 - 2 公司電腦化時間-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69
表 4 - 4 - 3 公司電腦化時間-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70
表 4 - 5 電腦部門 t-TEST 檢定表71
表 4 - 6 電腦人員數變異數分析檢定表72
表 4 - 6 - 1 電腦人員數-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73
表 4 - 6 - 2 電腦人員數-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74
表 4 - 6 - 3 電腦人員數-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74
表 4 - 6 - 4 電腦人員數-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75
表 4 - 7 公司規模變異數分析檢定表76
表 4 - 7 - 1 公司規模-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77
表 4 - 7 - 2 公司規模-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77
表 4 - 7 - 3 公司規模-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78
表 4 - 7 - 4 公司規模-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78
表 4 - 7 - 5 公司規模-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79
表 4 - 7 - 6 公司規模-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79
表 4 - 8 電腦化範圍變異數分析檢定表81
表 4 - 8 - 1 電腦化範圍-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82
表 4 - 8 - 2 電腦化範圍-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82
表 4 - 8 - 3 電腦化範圍-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83
表 4 - 8 - 4 電腦化範圍-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83
表 4 - 8 - 5 電腦化範圍-電腦取代人各組差異檢定表84
表 4 - 9 電腦作業方式變異數分析檢定表86
表 4 - 9 - 1 電腦作業方式-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87
表 4 - 9 - 2 電腦作業方式-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88
表 4 - 9 - 3 電腦作業方式-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88
表 4 - 9 - 4 電腦作業方式-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89
表 4 - 9 - 5 電腦作業方式-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89
表 4 - 9 - 6 電腦作業方式-電腦取代人各組差異檢定表90
表 4 - 10 滿意電腦化 t-TEST 檢定表91
表 4 - 11 人格特質分析表92
表 4 - 12 創造性人格 t-TEST 檢定表93
表 4 - 13 內外控取向 t-TEST 檢定表94
表 4 - 14 A型B型人格 t-TEST 檢定表95
表 4 - 15 精熟 t-TEST 檢定表96
表 4 - 16 工作取向 t-TEST 檢定表97
表 4 - 17 與人競爭 t-TEST 檢定表98
表 4 - 18 對人不在意 t-TEST 檢定表99
表 4 - 19 性別 t-TEST 檢定表101
表 4 - 20 年齡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02
表 4 - 20 - 1 年齡-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03
表 4 - 20 - 2 年齡-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103
表 4 - 20 - 3 年齡-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04
表 4 - 21 工作性質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05
表 4 - 21 - 1 工作性質-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06
表 4 - 21 - 2 工作性質-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07
表 4 - 21 - 3 工作性質-增加資料各組差異檢定表107
表 4 - 21 - 4 工作性質-行動學習各組差異檢定表108
表 4 - 21 - 5 工作性質-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08
表 4 - 21 - 6 工作性質-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109
表 4 - 22 電腦作業人員 t-TEST 檢定表111
表 4 - 23 服務年資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12
表 4 - 23 - 1 服務年資-年老員工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13
表 4 - 23 - 2 服務年資-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13
表 4 - 24 職位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15
表 4 - 24 - 1 職位-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16
表 4 - 24 - 2 職位-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16
表 4 - 24 - 3 職位-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117
表 4 - 24 - 4 職位-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117
表 4 - 24 - 5 職位-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18
表 4 - 25 學歷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19
表 4 - 25 - 1 學歷-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20
表 4 - 25 - 2 學歷-年老員工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0
表 4 - 25 - 3 學歷-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21
表 4 - 26 修習科系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21
表 4 - 26 - 1 修習科系-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2
表 4 - 27 主修電腦 t-TEST 檢定表123
表 4 - 28 擁有個人電腦 t-TEST 檢定表124
表 4 - 29 工作和電腦關係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27
表 4 - 29 - 1 工作和電腦關係-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28
表 4 - 29 - 2 工作和電腦關係-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8
表 4 - 29 - 3 工作和電腦關係-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129
表 4 - 29 - 4 工作和電腦關係-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29
表 4 - 29 - 5 工作和電腦關係-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30
表 4 - 29 - 6 工作和電腦關係-自我擔憂各組差異檢定表130
表 4 - 29 - 7 工作和電腦關係-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31
表 4 - 29 - 8 工作和電腦關係-電腦取代人各組差異檢定表131
表 4 - 30 工作和電腦關係 t-TEST 檢定表132
表 4 - 31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34
表 4 - 31 - 1 接觸電腦工作時問-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35
表 4 - 31 - 2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35
表 4 - 31 - 3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工作壓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35
表 4 - 31 - 4 接觸電腦工作時問-行動學習各組差異檢定表136
表 4 - 31 - 5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資料速率各組差異檢定表136
表 4 - 31 - 6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36
表 4 - 31 - 7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減少協調各組差異檢定表137
表 4 - 31 - 8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以電腦為傲各組差異檢定表137
表 4 - 31 - 9 接觸電腦工作時間-缺乏工作保障各組差異檢定表137
表 4 - 32 初到公司服務電腦化情形 t-TEST 檢定表139
表 4 - 33 學過電腦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40
表 4 - 33 - 1 學過電腦-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41
表 4 - 33 - 2 學過電腦-學習電腦興趣各組差異檢定表141
表 4 - 34 有否學過電腦 t-TEST 檢定表142
表 4 - 35 學過電腦的多寡變異數分析檢定表143
表 4 - 35 - 1 學過電腦的多寡-抗拒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45
表 4 - 35 - 2 學過電腦的多寡-賞悅電腦各組差異檢定表145
表 4 - 35 - 3 學過電腦的多寡-資訊權力各組差異檢定表145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企業管理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員工的人格特質.人口特性與電腦化態度之關係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1.朱甯興著:學習團體理論與技術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2.李美枝著: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元月七版。
3.林邦傑著:「因素分析及其應用」,陳定國、黃俊英主編,企業研究應用技術大全。台北:大世紀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第十九章。
4.吳子輝著:內外控取向與自由選擇對閱讀測驗成績的影響 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5.吳宗正編著:變異數分析-兼論完全隨機設計之構造及應用-增定三版。台北: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6.侯望倫著:「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7.許士軍著: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版
8.張春奐著: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民國六十八年三版。
9.楊雀若著:「我國女性教育主管人格特質之研究」。國立政冶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10.楊國樞等合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二册。台北:台灣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十月五版。
11.資訊工業策進會編譯,電腦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台北:資訊工業策進會,民國七十一年。
12 . H . Joseph Reitz (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 鄭伯壎及林詩詮合譯,汪泰昌校訂,組織行為。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版。
13.陳文雄著: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三年六月
14.陳超塵編著:統計學,上下二册。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二十四版。
15.顏月珠著:商用統計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初版。
(二)中文期刊
1.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合著,「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四十一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輯,民國六十九年五月,頁61 ~ 74。
2.黃健祥著:「國內企業電腦普及率調查」,資訊工業透析,試刊號,台北:資訊工業資進會,民國七十三年九月,頁1 ~ 4。
3.賈馥茗著:「創造能力發展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二輯,民國五十九年六月,頁160~164。
(三)西文書目:
1. Berelson, B. & Steiner, G. A. Human Behavior, An Inventory of scientific Finding S (台灣:雙葉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2. Bonoma, T. V. & Zaltman, G., Psychology for Management, Boston: Kent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3. Feshback, S. et. al, Psychology : An Introduction; PC : Heath and Company, 1973.
4. Guilford, J.P. Personality ; New York : McGraw Hill 1959.
5. Hodgetls, R. M. Management : Theory, Process and Practice, 3rd edition ;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 , 1982.
6. Kassarjian, H. H. & Scheffect, M. J. "Personality and Consumer Behavior : An Update," in Kassarjian, H. H. & Robertson, T. S. ,Perspectives in consumer Behavior.
7. Lewis, P. V. Managing Human Relation : Boston : Massachusetts Wadsworth Inc., 1983.
8. Mc Clelland, D. C. et. al, The Achievement Social and Motive ; N. Y;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53.
9. Murray, H. A.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N. Y. Oxford Univ. Press, 1938.
10. Nie, N. H. et. al.,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edition ;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5.
11. Taylor, C. W. & Halland, J. "Predictors of Creative Performance "Creativity : Progress and Potential. N. Y: Mc G aw-Hill, 1964.
12. Torrance, E. P. Guiding Creative Talent; N. Y.: Prentice-Hall, 1962.
13. William`s, F. E. "An Overview of Creativity with Current Conceptions of It Role in Education" , Teacher Education : The Emerging Future. N. Y.: Educational Record Bureace, 1967.
(四)西文期刊:
1. Dickson, G. W. & Simmons J. K., "The Behavioral side of MIS" , Business Horixons, August 1970 pp 59-71.
2. Feshback, S. et. al. Clustering in Free Recall and Locus of Control",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72, 87, pp 251-257.
3. Helmreich, R. L., Lucker, G. W. & Spence, J. T.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cientific Attainment" ,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ntin, 1978 4. pp 222-226.
4. Joe, V. C. " Review of the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Construct as a Personality Varable" Psychological Report, 1971, 28, PP 619-640.
5. Kassarjian, H. H. "Personality and Consumer Behavior : A Review," Journal of Mar Keting Research, November 1971 p 409.
6. Lehrer, A. C.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Creativity in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 31. No. 1 (B) 1970, P397B.
7. Peng, S. S. "Women Who Enter Male-Dominated Field of study in high Educ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79, 16, 3 pp 285-293. 3.
8. Platt, J. J. & Eisenman,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Time Perspective, Adjustment And Anxiety",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68, 79, PP 121-128.
9. Ryckman, R. M. & Sherman, M. F. "Relation 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for Men and Women", Psychology Reports, 1973, 32, P 1106.
10. Weiner, B. "New Conception in the Stud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 Progress in Exper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 Vol, 5, N. Y: Academic Press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