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文革後中共經濟改革相關因變數之研究
作者 施銀河
貢獻者 尹慶耀 ; 陳元
施銀河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11-Nov-2016 16:46:02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論文係研究中共經濟改革的理論分析,以中共文革後,「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一九七八年底)以來,所制定執行有關經濟改革路線為分析主題。並引用社會學的因果分析法則以及時序性的歷史法則交互應用,探討中共經濟改革的相關因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 or factor)的因果關係,以解釋中共現階段的經濟改革現象,更進一步提供研究中共未來經濟體制的出路以及對政治社會的影響之參考模式。本論文分五章十三節,約九萬餘言。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敘說本論文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以「中共經濟社會模式」來考慮累積因果關係分析,以達經濟政策的政治權力及社會價值的意義。第二節概述中共經濟改革的內容要項。
第二章有關社會變遷理論層面 第一節意識價值因素、第二節政治體系因素、第三節經濟體制因素,三者均係社會變遷中的重要因素,由此三個因變數來說明中共經濟改革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意義。
第三章有關政治發展理論層面 第一節政治意識宣化因素、第二節派系鬥爭因素、第三節政治現代化因素,三者是中共政治發展的特徵要素,從此三個因變數來解釋中共經濟改革及政治發展的作用。
第四章有關經濟發展理論層面 第一節社會文化因素、第二節經濟績效因素、第三節技術資本因素,三者均相關於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此三個因變數來分析中共經濟改革含括於經濟發展的內在功能。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記述中共經濟改革的評估,由中共經濟統計資料來說明其經濟改革的意義與成效,第二節變革的影響,將本論文的社會學科的哲學思想與中共經濟改革的整體性影響作一概略的說明。
論文提要 壹
序言 貳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1
第二節 中共經濟改革概況8
第二章 有關社會變遷理論層面21
第一節 意識價值因素23
第二節 政治體系因素36
第三節 經濟體制因素50
第三章 有關政治發展理論層面79
第一節 政治意識宣化因素79
第二節 派系鬥爭因素94
第三節 政治現代化因素112
第四章 有關經濟發展理論層面139
第一節 社會文化因素139
第二節 經濟績效因素156
第三節 技術資本因素174
第五章 結論203
第一節 中共經濟改革的評估203
第二節 變革的影響216
參考書目225
圖表目次
表一 - 一 20
表五 - 一 223
表五 - 二 224
表五 - 三 22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 書籍
1.尹慶耀,歷史寫下了答案,(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政大東亞所,民國五十七年)。
2.尹慶耀,辯證法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政大東亞所,民國六十三年)。
3.方有恆譯,經濟學與公共目的,(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4.王章陵,中國大陸社會的變遷,(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年)。
5.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
6.江炳倫,政治發展理論,(台北:台灣商務書局,民國六十一年)。
7.沙亦群譯,意識形態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8.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六十八年)。
9.李亦園編,文化人類學選讀,(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10.宋光宇編譯,人類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11.林鐘雄,西洋經濟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12.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3.金耀基等著,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4.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灣省教育會,民國六十四年)。
15.易君博譯,現代政治分析,(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16.洪鐮德,現代社會學導論,(台北:台灣商務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17.洪鐮德,經濟學與現代社會,(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18.洪廉德,馬克思與社會學,(台北:遠景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19.施建生,經濟學原理,(台北:大中國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20.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21.姜新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貧困,(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22.韋政通,中國現代化與現代生活,(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23.徐育珠,經濟發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24.高向杲,中共經濟,(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25.唐紹禹譯,共產主義的社會學與心理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年)。
26.陸民仁,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27.郭華倫,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
28.張保民譯,政治之解析,(台北:長橋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29.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書局,民國七十年)。
30.黃應貴、鄭美能譯,人與文化的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
31.彭文賢,系統研究法的組織理論之分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32.項廼光,中共問題論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六十九年)。
33.蔡文輝,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
34.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35.楊懋春,當代社會學說,(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年)。
36.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37.鄭學稼,從文革到十一大,(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六十七年)。
38.于光遠,「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39.毛澤東,「毛澤東文選」,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年)
4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
41.馬洪,「中國經濟調整改革與發展」,中共(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42.孫冶方,「社會主義經濟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43.劉國光編,「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4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45.薛暮橋,「當前我國經濟若干問題」,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二)期刊報紙
1.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2.東亞季刊,台北。
3.匪情年報,台北。
4.匪情月報,台北。
5.匪情研究,台北。
6.問題與研究,台北。
7.中國經濟年鑑,香港。
8.中共「財貿經濟」。
9.中共「社會科學」。
10.中共「經濟研究」。
11.中共「經濟管理」。
12.中共「紅旗」雜誌。
13.中共「新華月報」。
14.中共「文匯報」。
15.中共「大公報」。
16.中共「經濟日報」。
17.中共「光明日報」。
18.中共「人民日報」。
19.中共「中國統計年鑑」。
20.中共「社會科學戰線」。
英文部份
(一) 書籍
1. Adelman, Irma and Morris Cynthia Taft‧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Equ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
2. Almond, Gabrial. A.‧Political Development: Essays in Heuristic Theory, (Boston: Brown 1970).
3. Baradat, Leon P.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1979).
4. Cheng, chu-yuan.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5. Christenson, Reo M. et. al., Ideogies and Modern Politics, (N.Y.: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Inc. 1975).
6. Chu, Godwin C. and Hsu, Francis L. K.Moving a Mountain: Cultural Change in China,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79).
7. Goldman, Thomas 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new approaches in decision-making, (N.Y.: Praeger 1967).
8. Grossman, G. Economic System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1967).
9. Ho, Alfred K. Developing the Econom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Y.: Praeger publishers 1982).
10. Holt, Robert T. and Turner, John E. The Political Ba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inceton: Van Nostrand 1966).
11. Jaros, Dean.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 N. Y.: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12. Johnson, Chalmers (ed.). Change in Communist System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13. Kast, Fremont E. and Rosenzweig James 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N. Y: McGrow-Hill Co. 1974).
14. Kraus, Wi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rans. by E. M. Holz, (N. Y.: Springer-Verlag Inc., 1982).
15. Lauer, Robert H. Perspetives on Social Chang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7).
16. Mandel, Ernest.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trans. by Brian Pearce, (London: The Merlin Press 1970).
17. Myrdal, Gunnar K. Against the Stream: Critical Essays on Economic, (N. Y.: Patheon 1975).
18. Nisbet, Robert A. Social Change and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9. Pye, Lucian W.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Co. 1966).
20. Robison, Joan.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1. Wang, George C. Economic Reform in the PRC,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22. Wilczynski, J.‧The Economics of Socialis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2).
23. Wu, Yuan-li and Sheeks, Robert B.‧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N.Y.: Praeger 1970).
24. Vago, Steven. Social Change, (N. 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80).
(二)期刊
1. Asian Survey
2. The China Quartly
3.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4. World Politics
5. Contemporary China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碩士
7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尹慶耀 ; 陳元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施銀河
dc.creator (作者) 施銀河zh_TW
dc.date (日期) 1984
dc.date.accessioned 11-Nov-2016 16:46:02 (UTC+8)-
dc.date.available 11-Nov-2016 16:46: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Nov-2016 16:46:02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842-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本論文係研究中共經濟改革的理論分析,以中共文革後,「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一九七八年底)以來,所制定執行有關經濟改革路線為分析主題。並引用社會學的因果分析法則以及時序性的歷史法則交互應用,探討中共經濟改革的相關因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 or factor)的因果關係,以解釋中共現階段的經濟改革現象,更進一步提供研究中共未來經濟體制的出路以及對政治社會的影響之參考模式。本論文分五章十三節,約九萬餘言。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敘說本論文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以「中共經濟社會模式」來考慮累積因果關係分析,以達經濟政策的政治權力及社會價值的意義。第二節概述中共經濟改革的內容要項。
第二章有關社會變遷理論層面 第一節意識價值因素、第二節政治體系因素、第三節經濟體制因素,三者均係社會變遷中的重要因素,由此三個因變數來說明中共經濟改革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意義。
第三章有關政治發展理論層面 第一節政治意識宣化因素、第二節派系鬥爭因素、第三節政治現代化因素,三者是中共政治發展的特徵要素,從此三個因變數來解釋中共經濟改革及政治發展的作用。
第四章有關經濟發展理論層面 第一節社會文化因素、第二節經濟績效因素、第三節技術資本因素,三者均相關於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此三個因變數來分析中共經濟改革含括於經濟發展的內在功能。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記述中共經濟改革的評估,由中共經濟統計資料來說明其經濟改革的意義與成效,第二節變革的影響,將本論文的社會學科的哲學思想與中共經濟改革的整體性影響作一概略的說明。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壹
序言 貳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1
第二節 中共經濟改革概況8
第二章 有關社會變遷理論層面21
第一節 意識價值因素23
第二節 政治體系因素36
第三節 經濟體制因素50
第三章 有關政治發展理論層面79
第一節 政治意識宣化因素79
第二節 派系鬥爭因素94
第三節 政治現代化因素112
第四章 有關經濟發展理論層面139
第一節 社會文化因素139
第二節 經濟績效因素156
第三節 技術資本因素174
第五章 結論203
第一節 中共經濟改革的評估203
第二節 變革的影響216
參考書目225
圖表目次
表一 - 一 20
表五 - 一 223
表五 - 二 224
表五 - 三 224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東亞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2
dc.title (題名) 文革後中共經濟改革相關因變數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 書籍
1.尹慶耀,歷史寫下了答案,(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政大東亞所,民國五十七年)。
2.尹慶耀,辯證法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政大東亞所,民國六十三年)。
3.方有恆譯,經濟學與公共目的,(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4.王章陵,中國大陸社會的變遷,(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年)。
5.白秀雄,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
6.江炳倫,政治發展理論,(台北:台灣商務書局,民國六十一年)。
7.沙亦群譯,意識形態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8.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六十八年)。
9.李亦園編,文化人類學選讀,(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10.宋光宇編譯,人類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11.林鐘雄,西洋經濟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12.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3.金耀基等著,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4.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灣省教育會,民國六十四年)。
15.易君博譯,現代政治分析,(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16.洪鐮德,現代社會學導論,(台北:台灣商務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17.洪鐮德,經濟學與現代社會,(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18.洪廉德,馬克思與社會學,(台北:遠景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19.施建生,經濟學原理,(台北:大中國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20.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21.姜新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貧困,(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22.韋政通,中國現代化與現代生活,(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23.徐育珠,經濟發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24.高向杲,中共經濟,(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25.唐紹禹譯,共產主義的社會學與心理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年)。
26.陸民仁,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27.郭華倫,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
28.張保民譯,政治之解析,(台北:長橋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29.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書局,民國七十年)。
30.黃應貴、鄭美能譯,人與文化的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
31.彭文賢,系統研究法的組織理論之分析,(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32.項廼光,中共問題論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六十九年)。
33.蔡文輝,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
34.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35.楊懋春,當代社會學說,(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年)。
36.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37.鄭學稼,從文革到十一大,(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六十七年)。
38.于光遠,「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39.毛澤東,「毛澤東文選」,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年)
4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
41.馬洪,「中國經濟調整改革與發展」,中共(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42.孫冶方,「社會主義經濟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43.劉國光編,「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4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45.薛暮橋,「當前我國經濟若干問題」,中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二)期刊報紙
1.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2.東亞季刊,台北。
3.匪情年報,台北。
4.匪情月報,台北。
5.匪情研究,台北。
6.問題與研究,台北。
7.中國經濟年鑑,香港。
8.中共「財貿經濟」。
9.中共「社會科學」。
10.中共「經濟研究」。
11.中共「經濟管理」。
12.中共「紅旗」雜誌。
13.中共「新華月報」。
14.中共「文匯報」。
15.中共「大公報」。
16.中共「經濟日報」。
17.中共「光明日報」。
18.中共「人民日報」。
19.中共「中國統計年鑑」。
20.中共「社會科學戰線」。
英文部份
(一) 書籍
1. Adelman, Irma and Morris Cynthia Taft‧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Equ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
2. Almond, Gabrial. A.‧Political Development: Essays in Heuristic Theory, (Boston: Brown 1970).
3. Baradat, Leon P.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1979).
4. Cheng, chu-yuan.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5. Christenson, Reo M. et. al., Ideogies and Modern Politics, (N.Y.: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Inc. 1975).
6. Chu, Godwin C. and Hsu, Francis L. K.Moving a Mountain: Cultural Change in China,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79).
7. Goldman, Thomas 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new approaches in decision-making, (N.Y.: Praeger 1967).
8. Grossman, G. Economic System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1967).
9. Ho, Alfred K. Developing the Econom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Y.: Praeger publishers 1982).
10. Holt, Robert T. and Turner, John E. The Political Ba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inceton: Van Nostrand 1966).
11. Jaros, Dean.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 N. Y.: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12. Johnson, Chalmers (ed.). Change in Communist System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13. Kast, Fremont E. and Rosenzweig James 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N. Y: McGrow-Hill Co. 1974).
14. Kraus, Wi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rans. by E. M. Holz, (N. Y.: Springer-Verlag Inc., 1982).
15. Lauer, Robert H. Perspetives on Social Chang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7).
16. Mandel, Ernest.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trans. by Brian Pearce, (London: The Merlin Press 1970).
17. Myrdal, Gunnar K. Against the Stream: Critical Essays on Economic, (N. Y.: Patheon 1975).
18. Nisbet, Robert A. Social Change and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9. Pye, Lucian W.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Co. 1966).
20. Robison, Joan.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1. Wang, George C. Economic Reform in the PRC,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22. Wilczynski, J.‧The Economics of Socialis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2).
23. Wu, Yuan-li and Sheeks, Robert B.‧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N.Y.: Praeger 1970).
24. Vago, Steven. Social Change, (N. 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80).
(二)期刊
1. Asian Survey
2. The China Quartly
3.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4. World Politics
5. Contemporary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