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發展之研究
作者 魏展明
貢獻者 林恩顯
魏展明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14-Nov-2016 14:50:03 (UTC+8)
摘要 前言
城市是人類社會演變的一種表徵,乃人類文明的產品,不論古代的廢址或今日繁華的大都會,均是十分有價值的研究對象。因此,都市發展乃為研究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 ) 的一個重要課題。城市的出現及其建築,不單代表人類在工藝( Technology ) 方面的進步,亦是代表人們對外在天然環境的適應、改變之能力及智慧。城市不單是一大群建築物之總和,一個靜態的現象,而且是一個社群活動,人與人、人與事物的安排、人們的活動形式及社會關係等所呈現的一個動態表現。
應用社會學解釋歷史現象,並對中國歷代城市的運作有系統的研究,乃是近年來的事。本文中,乃著重清代回疆城市展現於滿清統治者眼中的情形,以清代的地方文獻及相關資料討論回疆城市的類型與特質,討論其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結構等彼此的關係。
本論文除前言外,計分六章,約二十萬言。第一章:緒論。敘述筆者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界定回疆八城的空間範圍與概念的形式,對於其地的地理特性加以說明,並提出研究城市發展上的概念與方法。
第二章:清代回疆城市發展分期。將回疆城市發展的演變過程,以時間向度及功能分析法,劃分城市的發展階段,討論各期城市的主要特色及中國的政治勢力逐漸加深控制的過程。
第三章:西四城城市體系及第四章:東四城城市體系。以空間向度及區域研究法,研究各城的發生背景,中地與周地的空間關係,以及城市的建置與規模,其居住區域與市民身份的關係。
第五章:回疆城市發展之因素。以時間向度或空間向度、系統分析法,綜論回疆各城發展的潛在因素,闡示清代回疆城市變遷的要旨。
第六章:結論。界定八城間的等級,漢回城的城市機能,以及東四城與西四城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對於整篇論文抽離出具體的概念,以涵蓋回疆地方城市網之運作模式。
本論文得以完成,老師與同學們的鼓勵,使我受益匪淺。林恩顯老師是我的受業良師,百忙中撥冗指導,受惠良多。章英華老師是我論文的啟蒙老師,在我摸索探討的過程中,所給與的愷切意見,提昇我對事物的思維與分析能力。阿不都拉老師以其對新疆研究的博學素養,增進我對新疆的認識,幫助尤多,謹此一併致謝。
感謝天恩師德,父母的栽培,冀以這篇拙作,致上最高的敬意。
前言Ⅰ
圖表目次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城市發展界說5
一、城市之定義5
二、城市發展之因素6
第三節 回疆八城釋義9
一、回疆概念之形成9
二、所謂回疆八城11
第四節 回疆地理特性16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探討22
一、研究架構22
二、使用文獻24
第二章 清代回疆城市發展分期31
第一節 宗教王權時期-乾隆朝底定回疆前(~1759 )32
一、城市之源起32
二、回疆城市發展簡史33
三、蒙古王裔的衰落與和卓家族的興起37
四、大小和卓木之亂40
第二節 行政官僚時期-中央駐軍地方伯克治理期 (1760~1883) 45
一、伯克制度之源起與內容45
二、伯克的層級體系50
三、政教之衝突58
四、本期城市發展之特色60
第三節 行政經建時期-光緒朝新疆建省後 (1884~1911) 63
一、新疆設立行省之規劃64
二、本期城市發展之特色68
第三章 西四城城市體系77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77
第二節 城鄉分布98
一、聚落之發生與分布99
二、喀什噶爾城鎮體系102
三、英吉沙爾城鎮體系118
四、葉爾羌城鎮體系122
五、和闐城鎮體系137
第三節 城市景觀150
一、喀什噶爾150
二、英吉沙爾162
三、葉爾羌168
四、和闐171
第四節 社會結構177
一、人口靜態分析184
二、職業結構190
三、人口動態分析196
第四章 東四城城市體系203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203
第二節 城鄉分布222
一、烏什城鎮體系222
二、阿克蘇城鎮體系229
三、庫車城鎮體系240
四、喀喇沙爾城鎮體系249
第三節 城市景觀258
一、烏什258
二、阿克蘇262
三、庫車265
四、喀喇沙爾269
第四節 社會結構273
一、人口靜態分析273
二、職業結構282
三、人口動態分析286
第五章 回疆城市發展之因素289
第一節 「回亂」衝擊與政治制度之興革289
一、伯克的剝凌290
二、安集延變亂293
第二節 市集活動與遠距貿易之發達299
一、市集活動299
二、遠距貿易302
第三節 屯田與水利建設316
一、屯田316
二、水利建設321
第四節 其他328
一、金融業328
二、運輸業333
第六章 結論339
第一節 回疆城市發展之比較339
一、諸城市之分級與功能之比較339
二、東四城與西四城發展模式之比較344
三、雙聯城中漢(滿)回城城市機能之比較346
第二節 總結350
一、質的發展350
二、量的變化351
附錄355
徵引及參考書目397
圖表目次

圖 1 - 1 回疆綠洲分布圖20
圖 1 - 2 城市體系研究模式圖23
圖 1 - 3 大地域城市發展研究模式圖24
圖 1 - 4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發展研究之模組圖25
圖 3 - 1 . 1 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地形圖80
圖 3 - 1 . 2 和闐地形圖89
圖 3 - 2 . 1 乾隆朝喀什噶爾屬地城鄉體系圖104
圖 3 - 2 . 2 道光朝喀什噶爾城莊分布圖105
圖 3 - 2 . 3 光緒朝喀什噶爾城鄉體系圖107
圖 3 - 2 . 4 回疆軍台卡倫圖113
圖 3 - 2 . 5 回疆驛路圖 115
圖 3 - 2 . 6 道光朝英吉沙爾城莊分布圖118
圖 3 - 2 . 7 光緒朝英吉沙爾城莊分布圖119
圖 3 - 2 . 8 乾隆朝葉爾羌城莊分布圖123
圖 3 - 2 . 9 道光朝葉爾羌城莊分布圖127
圖 3 - 2 . 10 ~ 1 葉爾羌屬地城鄉體系圖128
圖 3 - 2 . 10 ~ 2 莎車府體系圖129
圖 3 - 2 . 10 ~ 3 葉城縣體系圖130
圖 3 - 2 . 10 ~ 4 皮山縣分布圖131
圖 3 - 2 . 10 ~ 5 巴楚州體系圖132
圖 3 - 2 . 11 和闐直隸州城莊分布圖141
圖 3 - 3 . 1 喀什噶爾新建城垣圖154
圖 3 - 3 . 2 大馬士革佈局圖 156
圖 3 - 3 . 3 土耳其Kayer城佈局圖156
圖 3 - 3 . 4 維吾爾屋宇簡圖 158
圖 3 - 3 . 5 徠寧城區位假想圖160
圖 3 - 3 . 6 回疆各地屯墾圖163
圖 3 - 3 . 7 英吉沙爾漢回城區位假想圖167
圖 3 - 3 . 8 葉爾羌漢回城區位假想圖172
圖 4 - 1 . 1 烏什、阿克蘇地形圖205
圖 4 - 1 . 2 庫車地形圖211
圖 4 - 1 . 3 喀喇沙爾地形圖214
圖 4 - 2 . 1 烏什城鄉體系圖223
圖 4 - 2 . 2 烏什城莊分布圖(1907)225
圖 4 - 2 . 3 烏什城鄉體系圖(1906)226
圖 4 - 2 . 4 乾隆朝阿克蘇城莊分布圖230
圖 4 - 2 . 5 道光朝阿克蘇城莊分布圖232
圖 4 - 2 . 6 阿克蘇地區(溫宿直隸州)城鄉體系圖(1906)233
圖 4 - 2 . 7 ~ 1 溫宿府城莊分布圖235
圖 4 - 2 . 7 ~ 2 溫宿縣城莊分布圖236
圖 4 - 2 . 7 ~ 3 柯坪縣城莊分布圖237
圖 4 - 2 . 7 ~ 4 拜城縣城莊分布圖238
圖 4 - 2 . 8 庫車城鄉體系圖241
圖 4 - 2 . 9 庫車城莊分布圖243
圖 4 - 2 . 10 道光朝庫車所屬回莊分布長條圖243
圖 4 - 2 . 11 光緒朝庫車城莊分布圖(1907)244
圖 4 - 2 . 12 庫車地區城鄉體系圖(1906)245
圖 4 - 2 . 13 光緒朝庫車所屬回莊分布長條圖246
圖 4 - 2 . 14 喀喇沙爾城莊分布圖(1782)250
圖 4 - 2 . 15 庫爾勒城莊分布圖252
圖 4 - 2 . 16 輪台縣(布古爾)城莊分布圖253
圖 4 - 3 . 1 烏什城區位假想圖259
圖 4 - 3 . 2 阿克蘇回城形勢圖263
圖 4 - 3 . 3 阿克蘇滿城區位圖266
圖 4 - 3 . 4 阿克蘇漢城廟宇分布圖267
圖 4 - 3 . 5 庫車城區位假想圖269
圖 4 - 3 . 6 喀喇沙爾城區位假想圖270
圖 5 - 1 回疆主要交通線示意圖334

表 2 - 1 . 1 喀什噶爾和卓世系簡表38
表 2 - 2 . 1 回疆原有伯克職稱一覽表46
表 2 - 2 . 2 乾隆41年伯克職稱一覽表47
表 2 - 2 . 3 清代主要史籍伯克職稱一覽表48
表 2 - 2 . 4 回疆八城年徵額稅一覽表(1842)51
表 2 - 2 . 5 各城駐剳大臣之層級體系表52
表 2 - 2 . 6 城市等級計算表54
表 2 - 2 . 7 城村伯克組織示意表57
表 2 - 2 . 8 葉爾羌伯克之層級體系表58
表 2 - 3 . 1 回疆八城學堂數額表70
表 3 - 1 . 1 西四城全年月平均得雨雪量77
表 3 - 2 . 1 喀什噶爾郡縣村莊轄數一覽表106
表 3 - 2 . 2 喀什噶爾地方城村地畝表109
表 3 - 2 . 3 英吉沙爾村莊分布密度表120
表 3 - 2 . 4 英吉沙爾城莊地畝表121
表 3 - 2 . 5 乾隆道光兩朝葉爾羌所屬回莊一覽表124
表 3 - 2 . 6 葉爾羌地方城村地畝表134
表 3 - 2 . 7 乾隆朝和闐所屬回莊一覽表138
表 3 - 2 . 8 和闐地方城村地畝表142
表 3 - 4 . 1 西四城戶口數一覽表(乾隆朝)177
表 3 - 4 . 2 西四城各族人口一覽表(光緒朝)178
表 3 - 4 . 3 回疆八城每戶人口數比例一覽表179
表 3 - 4 . 4 西四城各族每戶人口數比例一覽表179
表 3 - 4 . 5 西四城城鄉人口及其比例一覽表180
表 3 - 4 . 6 西四城職業人口一覽表181
表 3 - 4 . 7 西四城人口密度表182
表 3 - 4 . 8 西四城內外籍人口比率(%)表183
表 3 - 4 . 9 乾隆時駐防兵人數表192
表 3 - 4 . 10道光八年(1828)駐防兵人數表193
表 3 - 4 . 11西四城鄉村及農民人口比率一覽表195
表 3 - 4 . 12西四城間彼此互動指數表198
表 4 - 1 . 1 東四城全年月平均得雨雪量203
表 4 - 2 . 1 烏什城地方城莊地畝表228
表 4 - 2 . 2 阿克蘇地方城村地畝表239
表 4 - 2 . 3 庫車地方城村地畝表248
表 4 - 2 . 4 喀喇沙爾地方城村地畝表255
表 4 - 4 . 1 東四城戶口數一覽表274
表 4 - 4 . 2 東四城每戶人口數比例一覽表275
表 4 - 4 . 3 東四城城鄉人口及其比例一覽表276
表 4 - 4 . 4 東四城職業人口一覽表277
表 4 - 4 . 5 東四城人口密度表278
表 4 - 4 . 6 東四城內外籍人口比例(%)表280
表 4 - 4 . 7 東四城城鎮(城廂+市鎮)人口密度表281
表 4 - 4 . 8 東四城鄉村及農民人口比例一覽表286
表 4 - 4 . 9 東四城間彼此互動指數表286
表 5 - 1 . 1 道光八年各城安集延戶數表295
表 5 - 2 . 1 乾隆年間回疆各城應需綢緞一覽表307
表 5 - 2 . 2 毗鄰喀什噶爾與葉爾羌之貿易諸部一覽表309
表 5 - 3 . 1 回疆各城渠道總長及溉田總數325
表 5 - 4 . 1 清季回疆銀錢比價波動一覽表331
表 6 - 1 . 1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分級總表340
表 6 - 1 . 2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分級序列表344
表 6 - 1 . 3 清代回疆八城漢(滿)回城一覽表348
表 6 - 2 . 1 清代回疆人口增加倍率一覽表352
附錄
附表 1 西四城雨雪表(據光緒朝宮中檔)356
附表 2 東四城雨雪表(據光緒朝宮中檔)363
附表 3 回疆各城伯克養廉地畝一覽表370
附圖 1 喀什噶爾、英吉沙爾水域圖375
附圖 2 葉爾羌、和闐水域圖377
附圖 3 東四城水域圖379
附圖 4 光緒年間喀什噶爾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1
附圖 5 光緒年間英吉沙爾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2
附圖 6 光緒年間葉爾羌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3
附圖 7 光緒年間和闐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4
附圖 8 光緒年間烏什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5
附圖 9 光緒年間阿克蘇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6
附圖 10 光緒年間庫車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7
附圖 11 光緒年間喀喇沙爾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8
附圖12回疆八城各城輿圖389
索引 維吾爾字語音索引393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一)、史料與文獻
1.大清十朝聖訓,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
2.大清歷朝實錄,華文書局,民國五十三年。
3.大清會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
4.丁謙撰:蓬萊軒地理叢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一年九月。
5.王文錦撰:西域南八城紀要,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王先謙等纂修: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7.王曾翼撰:回疆雜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七,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8.王樹敏、毛迪熙輯:皇清道咸同光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9.王樹枬撰:新疆小正,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0.王樹枬撰:新疆山脈圖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1.王樹枬撰:新疆國界圖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2.王樹枬撰:新疆禮俗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3.左文襄公(宗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14.朱逢甲撰:西域設行省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八,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5.宋伯魯撰:新疆建置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六月。
16.佚名撰:回教政俗論,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八,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7.祁韻士撰:西陲要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8.祁韻士著:西域釋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9.松筠撰:新疆疆域總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一,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20.松筠撰:西招記行,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册五,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21.松筠撰:西陲總統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22.松筠等奉敕撰:欽定新疆識略,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
23.和寧撰:回疆通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24.軍機檔案(乾隆朝、道光朝、咸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5.奕訢撰:欽定平定陝甘新疆回(匪)方略,台北,成文出版社。
26.俞浩撰:西域考古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27.宮中檔案(乾隆朝、道光朝、光緒朝),(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8.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二年。故宮文獻特刊。
29.宮中檔光緒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二年。故宮文獻特刊。
30.袁大化修,王樹枬等纂:新疆圖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
31.馬冠群撰:新疆地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篇第二帙,册四,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32.徐松撰:西域水道記,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33.徐崇立撰:西域輿地三種彙刻,香港,三民書局。
34.倭仁著:莎車行紀,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35.清高宗敕撰:欽定西域圖文志,四庫全書珍本,第一一八~一三○册,二十四卷。
36.清高宗敕撰:清廷通典,新興書局,民國五十二年十月新一版,一○○卷。
37.清高宗御製詩文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38.章佳容安輯:那文毅公(彥成)籌劃回疆善後事宜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39.陸洪濤校,陶葆康輯:陶勤肅公(模)奏議,台北,文海書局,民國五十五年。
40.陶模新疆奏稿,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41.曹振鏞等著:平定回疆剿擒逆匪方略,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42.張獻廷:新疆地理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43.傅恒等奉敕撰: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44.傅恒等纂:平定準噶爾方略,乾隆卅五年內府刊本,前編、正編、續編,共一六九卷。
45.肇麟等纂修:欽定回疆則例,道光十七年刊本,政大中正圖書館影印本。
46.新疆道里表,光緒十六年,長沙刊本。
47.新疆四道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48.欽憲保達彙編:新疆孚化誌略,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49.齊召南撰:西域諸水篇,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四帙,册二三,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50.樁園七十一撰:西域總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51.樁園七十一撰:新疆輿圖風土考,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52.穆彰阿等奏敕撰: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53.趙爾巽等編:清史稿,新文豐出版社,民國七十年。中國近代史料彙編。
54.劉錦棠撰:劉襄勤公(毅齋)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55.劉文龍撰:新疆水利第一期報告書,北京蘭石齋石印本,民國元年。
56.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上海,商務書局,民國二十五年。
57.鍾廣生(鍾鏞)撰:新疆志稿,台北,成文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58.蘇爾德纂:新疆回部志略,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59.魏源撰:聖武記,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0.魏源撰︰新疆後事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七,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1.魏源撰:西北邊域考,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之二,册十,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2.舊刊新疆輿地圖,台北,成文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63.龔自珍著:西域置行省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4.龔自珍撰:龔定庵全集類編,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二年五月再版。
65.龔柴著:天山南北路考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校對到此)
(二)、專書、期刊、論文
1.王日蔚著:「回教回族辯」,禹貢半月刊,卷五,期十一,民國廿五年八月。頁 41 ~ 48。
2.王日蔚著:「伊斯蘭教入新疆考」,禹貢半月刊,卷四,期二,民國廿四年九月。頁1 ~ 11。
3.王恢著:中國歷史地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4. ( George A. Land berg , Clarence C. Schrag , and Otto N. Larsen ) 原著,田世英譯:社會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
5.永恒的巨流(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
6.全漢昇著: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一九七二年八月。
7.宋光宇編譯:人類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8.沙學浚著:城市與似城聚落,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二年七月。
9.李生辰撰:清乾嘉道三朝回疆社會發展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10.李金陵著:中國龍圖半圓銀幣藏真,台北,寶島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11.李寰著:新疆研究,民國卅三年重慶初版,四川文獻研究社,民國六十六年,台北再版。
12.吳洛著:中國度量衡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三月。
13.吳靄辰著:新疆紀遊,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廿四年。
14.阿布都拉著:「維吾爾之源流及其文化」,新疆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叢書之二,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初版。
15.林恩顯著:「略論新疆維吾爾社會與文化」,台北文獻第六十三、六十四期合刊,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16.林恩顯著:清朝在回疆的漢回隔離政策,政大學報,第十八期,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
17.林恩顯著:清朝新疆漢回交往隔離政策研究,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第十册,社會學論叢,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
18.林恩顯著:清代新疆換防兵制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第八期,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19.林恩顯著:清代新疆州縣制度之研究,人文學報第二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20.林恩顯著:清代乾隆年間新疆墾務之研究,政大學報,第廿四期,民國六十年十二月。
21.林恩顯著:清代新疆伯克制度研究,慶祝朱建民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22.林恩顯著:清代新疆墾務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五卷,八~十期,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十月。
23.建築與城鄉學報,第一卷,第一期,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劃室編輯,民國七十年九月。
24.建築與城鄉學報,第二卷,第一期,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劃室編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25.姚大中著:古代北西中國,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五月初版。
26.柯林.克拉克原著,洪瑞堅、林英彥合譯:人口成長與土地利用,台北,台灣土地銀行研究室、中國地政研究所,民國六十三年。
27.馬若孟(Ramon H. Myers)著,陳其南、陳秋坤編譯:台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八月二月。
28.胡秋原著:「世界史上之新疆」,新疆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叢書之二,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初版。
29.胡振洲著;聚落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年一月初版。
30.斯文赫定(Sven Hedin)著,徐芸書譯:羅布淖爾考察記,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一九五五年。
31.章英華著:「歷史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史的研究」,中國社會學刊,第七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頁215 ~ 234。
32.莊吉發著:清代史料編述(一),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33.莊吉發著:清高宗十全武功之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34.莊吉發著:故宮檔案要述,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35.許倬雲著:求古篇,台北,聯經事業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初版。
36.(日本)堀謙德著,紀彬譯:「于闐國考」,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一期。
37.張其昀著:中國區域志(二)、(甲)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社,民國四十七年。
38.張光直著:中國青銅時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初版。
39.張惠信著:中國貨幣史話目錄,自版,1982年10月。
40.黃鵬賓著:故宮清錢譜,台北,文海書局影印本,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經編系32輯。
41.陳正祥著:西北區域地理,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七年三版。
42.陳正祥著:中國文化地理,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三月九月。
43.陳鴻瑜著: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初版。
44.陳慶隆撰:清代西域回人在天山南北路的貿易活動,國科會補助研究著作,民國五十九年。
45.陳慶隆著:論白山黨與黑山黨,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第二期,民國六十年七月。
46.勞幹著:「從歷史和地理看過去的新疆」,大陸雜誌,第二卷,第八期,民國四十年四月。
47.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社會學、地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九月。頁11 ~ 15。
48.馮承鈞編:西域地名,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台一版。
49.(英國)楊哈斯班著,丁則良譯:「帕米爾遊記」,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八、九合期,民國廿五年七月。頁37 ~ 47。
50.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新疆簡史(第一册),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51.(日本)嶋崎昌著:匈奴的西域統治與兩漢的車師經略,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第二期,民國六十年七月。
52.劉義棠著:維吾爾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53.劉義棠著:「欽定西域同文志」校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54.謝彬著:新疆遊記,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廿一年。
55.蔡勇美、郭文雄主編: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八月。
56.賴福順撰:清高宗「十全武功」軍需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年一月。
57.賴永寶撰:清乾嘉道三朝治理回疆西四城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58.(日本)藤田豐八等著,楊鍊譯:西北古地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台二版。
59.蕭一山著: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年。
60.譚惕吾著:「新疆之交通」,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八、九合期,民國廿五年七月,頁51 ~ 112。
外文書目
(一) 、西文部分
1. Arbor, Ann, The Policy of the Manchu Government in the Suppression of the Moslem Rebellion in Shensi, Kansu, and Sinkiang from 1862 to 1878, University of Microtilms Press , 1956.
2. Berry, Brian J. L. ,and Dulane F. Marble, Spatical Analysis (A Reader in Statistical Geography ), New Jersey, Englewood, Prentice-Hall/Inc., 1968.
3. Eberhard, Woleram, Settle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Asia-China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7.
4. Elvin , Mack, and G.W. Skinner, 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5. Featherstone , B. K. , “The Kara-Koram Himalayas,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IV, Part II, 1927 : 165~ 176.
6. Fox, Chandler, 3000 Years of Urban Growth, Academic Press, 1974.
7. King, Leslie J. , and Reginald G. Golledge, Cities, Space, and Bebavior, Englan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 1978.
8. Kolars, John F., and John D. Nysteum, Geography (The Study of Lcoation,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USA, Mc-Craw-ltill, 1974.
9. Meyer, Jainr, and Richard J. Huggett, Settlements (Geography : Theory in Practice Book One ) , New York, Horper & Row, 1979.
10. Cable, Mildred, “ The Central Asian Buddhist Road to China, ” Journal of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xx, 1943 : 275~ 284.
11. Mumford, Lewis, The City In History,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62
12. “Notes on Equipment and Supplies Made by Mr. Edward A. Waters on A Journey to Kashgar, ”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IX, 1932 : 311 ~313.
13. Skinner, G. William (ed. ) ,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 Stan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14. Sven Hedin, Central Asia and Tibet (Vol.Ⅰ), New York, Green Wood Press, 1969.
15. “The Roads to Kashgar,”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 Society, Vol.Ⅶ, PartⅢ, 1925 : 226 ~ 250.
16. Trinkler, Emil, “Geographical and Archaeelogical Explorations in the Takla-Makon Desert of Chinese T kestan, ”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VII ,1930 : 5 ~ 18.
17. Trotter, Henry, “The Amir Yakoub Khan and Eastern Turkistan in Mid-Nineteenth Century, ”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IV, Part Ⅳ , 1918 : 95 ~112.
18. David L. Sills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Crowell Collier. and Macmillan, Inc.
(二)日文部份
1.佐口透著:(十八~十九世紀)東トルキスタン社會史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一九六三年。
2.松田壽男著:古代天山の歷史地理學研究,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社,一九七○年。
3.佐伯富著:「清代新彊における玉石問題」,史林,五三卷五號,一九七○年九月。頁195~209。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邊政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恩顯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魏展明
dc.creator (作者) 魏展明zh_TW
dc.date (日期) 1985
dc.date.accessioned 14-Nov-2016 14:50:03 (UTC+8)-
dc.date.available 14-Nov-2016 14:50: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Nov-2016 14:50:03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90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城市是人類社會演變的一種表徵,乃人類文明的產品,不論古代的廢址或今日繁華的大都會,均是十分有價值的研究對象。因此,都市發展乃為研究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 ) 的一個重要課題。城市的出現及其建築,不單代表人類在工藝( Technology ) 方面的進步,亦是代表人們對外在天然環境的適應、改變之能力及智慧。城市不單是一大群建築物之總和,一個靜態的現象,而且是一個社群活動,人與人、人與事物的安排、人們的活動形式及社會關係等所呈現的一個動態表現。
應用社會學解釋歷史現象,並對中國歷代城市的運作有系統的研究,乃是近年來的事。本文中,乃著重清代回疆城市展現於滿清統治者眼中的情形,以清代的地方文獻及相關資料討論回疆城市的類型與特質,討論其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結構等彼此的關係。
本論文除前言外,計分六章,約二十萬言。第一章:緒論。敘述筆者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界定回疆八城的空間範圍與概念的形式,對於其地的地理特性加以說明,並提出研究城市發展上的概念與方法。
第二章:清代回疆城市發展分期。將回疆城市發展的演變過程,以時間向度及功能分析法,劃分城市的發展階段,討論各期城市的主要特色及中國的政治勢力逐漸加深控制的過程。
第三章:西四城城市體系及第四章:東四城城市體系。以空間向度及區域研究法,研究各城的發生背景,中地與周地的空間關係,以及城市的建置與規模,其居住區域與市民身份的關係。
第五章:回疆城市發展之因素。以時間向度或空間向度、系統分析法,綜論回疆各城發展的潛在因素,闡示清代回疆城市變遷的要旨。
第六章:結論。界定八城間的等級,漢回城的城市機能,以及東四城與西四城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對於整篇論文抽離出具體的概念,以涵蓋回疆地方城市網之運作模式。
本論文得以完成,老師與同學們的鼓勵,使我受益匪淺。林恩顯老師是我的受業良師,百忙中撥冗指導,受惠良多。章英華老師是我論文的啟蒙老師,在我摸索探討的過程中,所給與的愷切意見,提昇我對事物的思維與分析能力。阿不都拉老師以其對新疆研究的博學素養,增進我對新疆的認識,幫助尤多,謹此一併致謝。
感謝天恩師德,父母的栽培,冀以這篇拙作,致上最高的敬意。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Ⅰ
圖表目次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城市發展界說5
一、城市之定義5
二、城市發展之因素6
第三節 回疆八城釋義9
一、回疆概念之形成9
二、所謂回疆八城11
第四節 回疆地理特性16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探討22
一、研究架構22
二、使用文獻24
第二章 清代回疆城市發展分期31
第一節 宗教王權時期-乾隆朝底定回疆前(~1759 )32
一、城市之源起32
二、回疆城市發展簡史33
三、蒙古王裔的衰落與和卓家族的興起37
四、大小和卓木之亂40
第二節 行政官僚時期-中央駐軍地方伯克治理期 (1760~1883) 45
一、伯克制度之源起與內容45
二、伯克的層級體系50
三、政教之衝突58
四、本期城市發展之特色60
第三節 行政經建時期-光緒朝新疆建省後 (1884~1911) 63
一、新疆設立行省之規劃64
二、本期城市發展之特色68
第三章 西四城城市體系77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77
第二節 城鄉分布98
一、聚落之發生與分布99
二、喀什噶爾城鎮體系102
三、英吉沙爾城鎮體系118
四、葉爾羌城鎮體系122
五、和闐城鎮體系137
第三節 城市景觀150
一、喀什噶爾150
二、英吉沙爾162
三、葉爾羌168
四、和闐171
第四節 社會結構177
一、人口靜態分析184
二、職業結構190
三、人口動態分析196
第四章 東四城城市體系203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203
第二節 城鄉分布222
一、烏什城鎮體系222
二、阿克蘇城鎮體系229
三、庫車城鎮體系240
四、喀喇沙爾城鎮體系249
第三節 城市景觀258
一、烏什258
二、阿克蘇262
三、庫車265
四、喀喇沙爾269
第四節 社會結構273
一、人口靜態分析273
二、職業結構282
三、人口動態分析286
第五章 回疆城市發展之因素289
第一節 「回亂」衝擊與政治制度之興革289
一、伯克的剝凌290
二、安集延變亂293
第二節 市集活動與遠距貿易之發達299
一、市集活動299
二、遠距貿易302
第三節 屯田與水利建設316
一、屯田316
二、水利建設321
第四節 其他328
一、金融業328
二、運輸業333
第六章 結論339
第一節 回疆城市發展之比較339
一、諸城市之分級與功能之比較339
二、東四城與西四城發展模式之比較344
三、雙聯城中漢(滿)回城城市機能之比較346
第二節 總結350
一、質的發展350
二、量的變化351
附錄355
徵引及參考書目397
圖表目次

圖 1 - 1 回疆綠洲分布圖20
圖 1 - 2 城市體系研究模式圖23
圖 1 - 3 大地域城市發展研究模式圖24
圖 1 - 4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發展研究之模組圖25
圖 3 - 1 . 1 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地形圖80
圖 3 - 1 . 2 和闐地形圖89
圖 3 - 2 . 1 乾隆朝喀什噶爾屬地城鄉體系圖104
圖 3 - 2 . 2 道光朝喀什噶爾城莊分布圖105
圖 3 - 2 . 3 光緒朝喀什噶爾城鄉體系圖107
圖 3 - 2 . 4 回疆軍台卡倫圖113
圖 3 - 2 . 5 回疆驛路圖 115
圖 3 - 2 . 6 道光朝英吉沙爾城莊分布圖118
圖 3 - 2 . 7 光緒朝英吉沙爾城莊分布圖119
圖 3 - 2 . 8 乾隆朝葉爾羌城莊分布圖123
圖 3 - 2 . 9 道光朝葉爾羌城莊分布圖127
圖 3 - 2 . 10 ~ 1 葉爾羌屬地城鄉體系圖128
圖 3 - 2 . 10 ~ 2 莎車府體系圖129
圖 3 - 2 . 10 ~ 3 葉城縣體系圖130
圖 3 - 2 . 10 ~ 4 皮山縣分布圖131
圖 3 - 2 . 10 ~ 5 巴楚州體系圖132
圖 3 - 2 . 11 和闐直隸州城莊分布圖141
圖 3 - 3 . 1 喀什噶爾新建城垣圖154
圖 3 - 3 . 2 大馬士革佈局圖 156
圖 3 - 3 . 3 土耳其Kayer城佈局圖156
圖 3 - 3 . 4 維吾爾屋宇簡圖 158
圖 3 - 3 . 5 徠寧城區位假想圖160
圖 3 - 3 . 6 回疆各地屯墾圖163
圖 3 - 3 . 7 英吉沙爾漢回城區位假想圖167
圖 3 - 3 . 8 葉爾羌漢回城區位假想圖172
圖 4 - 1 . 1 烏什、阿克蘇地形圖205
圖 4 - 1 . 2 庫車地形圖211
圖 4 - 1 . 3 喀喇沙爾地形圖214
圖 4 - 2 . 1 烏什城鄉體系圖223
圖 4 - 2 . 2 烏什城莊分布圖(1907)225
圖 4 - 2 . 3 烏什城鄉體系圖(1906)226
圖 4 - 2 . 4 乾隆朝阿克蘇城莊分布圖230
圖 4 - 2 . 5 道光朝阿克蘇城莊分布圖232
圖 4 - 2 . 6 阿克蘇地區(溫宿直隸州)城鄉體系圖(1906)233
圖 4 - 2 . 7 ~ 1 溫宿府城莊分布圖235
圖 4 - 2 . 7 ~ 2 溫宿縣城莊分布圖236
圖 4 - 2 . 7 ~ 3 柯坪縣城莊分布圖237
圖 4 - 2 . 7 ~ 4 拜城縣城莊分布圖238
圖 4 - 2 . 8 庫車城鄉體系圖241
圖 4 - 2 . 9 庫車城莊分布圖243
圖 4 - 2 . 10 道光朝庫車所屬回莊分布長條圖243
圖 4 - 2 . 11 光緒朝庫車城莊分布圖(1907)244
圖 4 - 2 . 12 庫車地區城鄉體系圖(1906)245
圖 4 - 2 . 13 光緒朝庫車所屬回莊分布長條圖246
圖 4 - 2 . 14 喀喇沙爾城莊分布圖(1782)250
圖 4 - 2 . 15 庫爾勒城莊分布圖252
圖 4 - 2 . 16 輪台縣(布古爾)城莊分布圖253
圖 4 - 3 . 1 烏什城區位假想圖259
圖 4 - 3 . 2 阿克蘇回城形勢圖263
圖 4 - 3 . 3 阿克蘇滿城區位圖266
圖 4 - 3 . 4 阿克蘇漢城廟宇分布圖267
圖 4 - 3 . 5 庫車城區位假想圖269
圖 4 - 3 . 6 喀喇沙爾城區位假想圖270
圖 5 - 1 回疆主要交通線示意圖334

表 2 - 1 . 1 喀什噶爾和卓世系簡表38
表 2 - 2 . 1 回疆原有伯克職稱一覽表46
表 2 - 2 . 2 乾隆41年伯克職稱一覽表47
表 2 - 2 . 3 清代主要史籍伯克職稱一覽表48
表 2 - 2 . 4 回疆八城年徵額稅一覽表(1842)51
表 2 - 2 . 5 各城駐剳大臣之層級體系表52
表 2 - 2 . 6 城市等級計算表54
表 2 - 2 . 7 城村伯克組織示意表57
表 2 - 2 . 8 葉爾羌伯克之層級體系表58
表 2 - 3 . 1 回疆八城學堂數額表70
表 3 - 1 . 1 西四城全年月平均得雨雪量77
表 3 - 2 . 1 喀什噶爾郡縣村莊轄數一覽表106
表 3 - 2 . 2 喀什噶爾地方城村地畝表109
表 3 - 2 . 3 英吉沙爾村莊分布密度表120
表 3 - 2 . 4 英吉沙爾城莊地畝表121
表 3 - 2 . 5 乾隆道光兩朝葉爾羌所屬回莊一覽表124
表 3 - 2 . 6 葉爾羌地方城村地畝表134
表 3 - 2 . 7 乾隆朝和闐所屬回莊一覽表138
表 3 - 2 . 8 和闐地方城村地畝表142
表 3 - 4 . 1 西四城戶口數一覽表(乾隆朝)177
表 3 - 4 . 2 西四城各族人口一覽表(光緒朝)178
表 3 - 4 . 3 回疆八城每戶人口數比例一覽表179
表 3 - 4 . 4 西四城各族每戶人口數比例一覽表179
表 3 - 4 . 5 西四城城鄉人口及其比例一覽表180
表 3 - 4 . 6 西四城職業人口一覽表181
表 3 - 4 . 7 西四城人口密度表182
表 3 - 4 . 8 西四城內外籍人口比率(%)表183
表 3 - 4 . 9 乾隆時駐防兵人數表192
表 3 - 4 . 10道光八年(1828)駐防兵人數表193
表 3 - 4 . 11西四城鄉村及農民人口比率一覽表195
表 3 - 4 . 12西四城間彼此互動指數表198
表 4 - 1 . 1 東四城全年月平均得雨雪量203
表 4 - 2 . 1 烏什城地方城莊地畝表228
表 4 - 2 . 2 阿克蘇地方城村地畝表239
表 4 - 2 . 3 庫車地方城村地畝表248
表 4 - 2 . 4 喀喇沙爾地方城村地畝表255
表 4 - 4 . 1 東四城戶口數一覽表274
表 4 - 4 . 2 東四城每戶人口數比例一覽表275
表 4 - 4 . 3 東四城城鄉人口及其比例一覽表276
表 4 - 4 . 4 東四城職業人口一覽表277
表 4 - 4 . 5 東四城人口密度表278
表 4 - 4 . 6 東四城內外籍人口比例(%)表280
表 4 - 4 . 7 東四城城鎮(城廂+市鎮)人口密度表281
表 4 - 4 . 8 東四城鄉村及農民人口比例一覽表286
表 4 - 4 . 9 東四城間彼此互動指數表286
表 5 - 1 . 1 道光八年各城安集延戶數表295
表 5 - 2 . 1 乾隆年間回疆各城應需綢緞一覽表307
表 5 - 2 . 2 毗鄰喀什噶爾與葉爾羌之貿易諸部一覽表309
表 5 - 3 . 1 回疆各城渠道總長及溉田總數325
表 5 - 4 . 1 清季回疆銀錢比價波動一覽表331
表 6 - 1 . 1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分級總表340
表 6 - 1 . 2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分級序列表344
表 6 - 1 . 3 清代回疆八城漢(滿)回城一覽表348
表 6 - 2 . 1 清代回疆人口增加倍率一覽表352
附錄
附表 1 西四城雨雪表(據光緒朝宮中檔)356
附表 2 東四城雨雪表(據光緒朝宮中檔)363
附表 3 回疆各城伯克養廉地畝一覽表370
附圖 1 喀什噶爾、英吉沙爾水域圖375
附圖 2 葉爾羌、和闐水域圖377
附圖 3 東四城水域圖379
附圖 4 光緒年間喀什噶爾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1
附圖 5 光緒年間英吉沙爾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2
附圖 6 光緒年間葉爾羌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3
附圖 7 光緒年間和闐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4
附圖 8 光緒年間烏什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5
附圖 9 光緒年間阿克蘇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6
附圖 10 光緒年間庫車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7
附圖 11 光緒年間喀喇沙爾地區雨雪變化曲線圖388
附圖12回疆八城各城輿圖389
索引 維吾爾字語音索引393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邊政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清代回疆八城城市發展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一)、史料與文獻
1.大清十朝聖訓,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
2.大清歷朝實錄,華文書局,民國五十三年。
3.大清會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
4.丁謙撰:蓬萊軒地理叢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一年九月。
5.王文錦撰:西域南八城紀要,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王先謙等纂修: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7.王曾翼撰:回疆雜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七,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8.王樹敏、毛迪熙輯:皇清道咸同光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9.王樹枬撰:新疆小正,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0.王樹枬撰:新疆山脈圖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1.王樹枬撰:新疆國界圖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2.王樹枬撰:新疆禮俗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13.左文襄公(宗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14.朱逢甲撰:西域設行省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八,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5.宋伯魯撰:新疆建置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六月。
16.佚名撰:回教政俗論,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八,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7.祁韻士撰:西陲要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8.祁韻士著:西域釋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19.松筠撰:新疆疆域總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一,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20.松筠撰:西招記行,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册五,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21.松筠撰:西陲總統事略,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22.松筠等奉敕撰:欽定新疆識略,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
23.和寧撰:回疆通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24.軍機檔案(乾隆朝、道光朝、咸豐朝、同治朝、光緒朝),(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5.奕訢撰:欽定平定陝甘新疆回(匪)方略,台北,成文出版社。
26.俞浩撰:西域考古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27.宮中檔案(乾隆朝、道光朝、光緒朝),(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8.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二年。故宮文獻特刊。
29.宮中檔光緒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二年。故宮文獻特刊。
30.袁大化修,王樹枬等纂:新疆圖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
31.馬冠群撰:新疆地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篇第二帙,册四,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32.徐松撰:西域水道記,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33.徐崇立撰:西域輿地三種彙刻,香港,三民書局。
34.倭仁著:莎車行紀,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35.清高宗敕撰:欽定西域圖文志,四庫全書珍本,第一一八~一三○册,二十四卷。
36.清高宗敕撰:清廷通典,新興書局,民國五十二年十月新一版,一○○卷。
37.清高宗御製詩文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38.章佳容安輯:那文毅公(彥成)籌劃回疆善後事宜奏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39.陸洪濤校,陶葆康輯:陶勤肅公(模)奏議,台北,文海書局,民國五十五年。
40.陶模新疆奏稿,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41.曹振鏞等著:平定回疆剿擒逆匪方略,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42.張獻廷:新疆地理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43.傅恒等奉敕撰: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44.傅恒等纂:平定準噶爾方略,乾隆卅五年內府刊本,前編、正編、續編,共一六九卷。
45.肇麟等纂修:欽定回疆則例,道光十七年刊本,政大中正圖書館影印本。
46.新疆道里表,光緒十六年,長沙刊本。
47.新疆四道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48.欽憲保達彙編:新疆孚化誌略,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49.齊召南撰:西域諸水篇,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四帙,册二三,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50.樁園七十一撰:西域總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51.樁園七十一撰:新疆輿圖風土考,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52.穆彰阿等奏敕撰: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
53.趙爾巽等編:清史稿,新文豐出版社,民國七十年。中國近代史料彙編。
54.劉錦棠撰:劉襄勤公(毅齋)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55.劉文龍撰:新疆水利第一期報告書,北京蘭石齋石印本,民國元年。
56.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上海,商務書局,民國二十五年。
57.鍾廣生(鍾鏞)撰:新疆志稿,台北,成文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58.蘇爾德纂:新疆回部志略,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59.魏源撰:聖武記,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0.魏源撰︰新疆後事記,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册七,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1.魏源撰:西北邊域考,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之二,册十,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2.舊刊新疆輿地圖,台北,成文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63.龔自珍著:西域置行省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64.龔自珍撰:龔定庵全集類編,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二年五月再版。
65.龔柴著:天山南北路考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校對到此)
(二)、專書、期刊、論文
1.王日蔚著:「回教回族辯」,禹貢半月刊,卷五,期十一,民國廿五年八月。頁 41 ~ 48。
2.王日蔚著:「伊斯蘭教入新疆考」,禹貢半月刊,卷四,期二,民國廿四年九月。頁1 ~ 11。
3.王恢著:中國歷史地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4. ( George A. Land berg , Clarence C. Schrag , and Otto N. Larsen ) 原著,田世英譯:社會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
5.永恒的巨流(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
6.全漢昇著: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一九七二年八月。
7.宋光宇編譯:人類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8.沙學浚著:城市與似城聚落,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二年七月。
9.李生辰撰:清乾嘉道三朝回疆社會發展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10.李金陵著:中國龍圖半圓銀幣藏真,台北,寶島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11.李寰著:新疆研究,民國卅三年重慶初版,四川文獻研究社,民國六十六年,台北再版。
12.吳洛著:中國度量衡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三月。
13.吳靄辰著:新疆紀遊,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廿四年。
14.阿布都拉著:「維吾爾之源流及其文化」,新疆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叢書之二,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初版。
15.林恩顯著:「略論新疆維吾爾社會與文化」,台北文獻第六十三、六十四期合刊,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16.林恩顯著:清朝在回疆的漢回隔離政策,政大學報,第十八期,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
17.林恩顯著:清朝新疆漢回交往隔離政策研究,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第十册,社會學論叢,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
18.林恩顯著:清代新疆換防兵制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第八期,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19.林恩顯著:清代新疆州縣制度之研究,人文學報第二期,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20.林恩顯著:清代乾隆年間新疆墾務之研究,政大學報,第廿四期,民國六十年十二月。
21.林恩顯著:清代新疆伯克制度研究,慶祝朱建民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民國六十七年四月。
22.林恩顯著:清代新疆墾務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五卷,八~十期,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十月。
23.建築與城鄉學報,第一卷,第一期,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劃室編輯,民國七十年九月。
24.建築與城鄉學報,第二卷,第一期,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劃室編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25.姚大中著:古代北西中國,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五月初版。
26.柯林.克拉克原著,洪瑞堅、林英彥合譯:人口成長與土地利用,台北,台灣土地銀行研究室、中國地政研究所,民國六十三年。
27.馬若孟(Ramon H. Myers)著,陳其南、陳秋坤編譯:台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八月二月。
28.胡秋原著:「世界史上之新疆」,新疆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叢書之二,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初版。
29.胡振洲著;聚落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年一月初版。
30.斯文赫定(Sven Hedin)著,徐芸書譯:羅布淖爾考察記,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一九五五年。
31.章英華著:「歷史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史的研究」,中國社會學刊,第七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頁215 ~ 234。
32.莊吉發著:清代史料編述(一),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33.莊吉發著:清高宗十全武功之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34.莊吉發著:故宮檔案要述,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35.許倬雲著:求古篇,台北,聯經事業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初版。
36.(日本)堀謙德著,紀彬譯:「于闐國考」,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一期。
37.張其昀著:中國區域志(二)、(甲)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社,民國四十七年。
38.張光直著:中國青銅時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初版。
39.張惠信著:中國貨幣史話目錄,自版,1982年10月。
40.黃鵬賓著:故宮清錢譜,台北,文海書局影印本,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經編系32輯。
41.陳正祥著:西北區域地理,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七年三版。
42.陳正祥著:中國文化地理,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三月九月。
43.陳鴻瑜著: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初版。
44.陳慶隆撰:清代西域回人在天山南北路的貿易活動,國科會補助研究著作,民國五十九年。
45.陳慶隆著:論白山黨與黑山黨,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第二期,民國六十年七月。
46.勞幹著:「從歷史和地理看過去的新疆」,大陸雜誌,第二卷,第八期,民國四十年四月。
47.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社會學、地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九月。頁11 ~ 15。
48.馮承鈞編:西域地名,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台一版。
49.(英國)楊哈斯班著,丁則良譯:「帕米爾遊記」,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八、九合期,民國廿五年七月。頁37 ~ 47。
50.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新疆簡史(第一册),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51.(日本)嶋崎昌著:匈奴的西域統治與兩漢的車師經略,政大邊政研究所年報,第二期,民國六十年七月。
52.劉義棠著:維吾爾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53.劉義棠著:「欽定西域同文志」校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54.謝彬著:新疆遊記,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廿一年。
55.蔡勇美、郭文雄主編: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八月。
56.賴福順撰:清高宗「十全武功」軍需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年一月。
57.賴永寶撰:清乾嘉道三朝治理回疆西四城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58.(日本)藤田豐八等著,楊鍊譯:西北古地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台二版。
59.蕭一山著: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年。
60.譚惕吾著:「新疆之交通」,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八、九合期,民國廿五年七月,頁51 ~ 112。
外文書目
(一) 、西文部分
1. Arbor, Ann, The Policy of the Manchu Government in the Suppression of the Moslem Rebellion in Shensi, Kansu, and Sinkiang from 1862 to 1878, University of Microtilms Press , 1956.
2. Berry, Brian J. L. ,and Dulane F. Marble, Spatical Analysis (A Reader in Statistical Geography ), New Jersey, Englewood, Prentice-Hall/Inc., 1968.
3. Eberhard, Woleram, Settle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Asia-China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7.
4. Elvin , Mack, and G.W. Skinner, 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5. Featherstone , B. K. , “The Kara-Koram Himalayas,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IV, Part II, 1927 : 165~ 176.
6. Fox, Chandler, 3000 Years of Urban Growth, Academic Press, 1974.
7. King, Leslie J. , and Reginald G. Golledge, Cities, Space, and Bebavior, Englan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 1978.
8. Kolars, John F., and John D. Nysteum, Geography (The Study of Lcoation,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USA, Mc-Craw-ltill, 1974.
9. Meyer, Jainr, and Richard J. Huggett, Settlements (Geography : Theory in Practice Book One ) , New York, Horper & Row, 1979.
10. Cable, Mildred, “ The Central Asian Buddhist Road to China, ” Journal of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xx, 1943 : 275~ 284.
11. Mumford, Lewis, The City In History,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62
12. “Notes on Equipment and Supplies Made by Mr. Edward A. Waters on A Journey to Kashgar, ”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IX, 1932 : 311 ~313.
13. Skinner, G. William (ed. ) ,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 Stan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14. Sven Hedin, Central Asia and Tibet (Vol.Ⅰ), New York, Green Wood Press, 1969.
15. “The Roads to Kashgar,”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 Society, Vol.Ⅶ, PartⅢ, 1925 : 226 ~ 250.
16. Trinkler, Emil, “Geographical and Archaeelogical Explorations in the Takla-Makon Desert of Chinese T kestan, ”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XVII ,1930 : 5 ~ 18.
17. Trotter, Henry, “The Amir Yakoub Khan and Eastern Turkistan in Mid-Nineteenth Century, ” Journal of the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IV, Part Ⅳ , 1918 : 95 ~112.
18. David L. Sills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Crowell Collier. and Macmillan, Inc.
(二)日文部份
1.佐口透著:(十八~十九世紀)東トルキスタン社會史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一九六三年。
2.松田壽男著:古代天山の歷史地理學研究,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社,一九七○年。
3.佐伯富著:「清代新彊における玉石問題」,史林,五三卷五號,一九七○年九月。頁19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