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之研究
作者 簡媚媚
貢獻者 李毓澍
簡媚媚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14-Nov-2016 14:50:06 (UTC+8)
摘要 前言
本研究論文旨在增進對近代內蒙古教育問題的了解和探討,並且整理抗戰時期殘缺的史料使其清晰易解;方法上採取文獻資料整理及人類學深入訪問法,蒐尋當事者的回憶資料來彌補文獻之不足。全篇共十九萬字,正文十四萬餘言,包括五大章:
第壹章「緒論」:分三節;對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方法、限制、步驟,和重要名詞詮釋做概略性的陳述。
第貳章「背景探討」:分四節;從大的角度鳥瞰內蒙地區特色,縱看歷代沿革,橫察當時環境,而從小的角度置主題「教育」於縱橫交會點上;其中對以往學者所做的有關著作內容進行閱讀分析和評估,設法對不盡周詳之處做點滴的增補與推進。
第參章「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行政」:分四節;介紹自中央到地方的各項配合要件,政策、法令、方案、計劃的制訂實施,行政組織、教育人員、學校制度、教育經費等,組成整個教育的骨架;佐以偽滿洲國的東蒙和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的西蒙,分別不同的作風與作法。
第肆章「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設施」:分三節;概述各級學校教育實況的要點,包括課程、教學、設備、特種學校、國內深造、國外留學;並對教育成果做功能性的批判,反映蒙古同胞的期望及政府復員重建的決心。
第伍章「結論」:推究抗戰十四年間內蒙古教育所遭遇的難題,提出筆者對蒙古教育演變上的批評意見,並就事先的假設予以因果印證和反省。
個人能力有限,端賴師長與親友的鞭策及協助,方能呈現少許的成果。承蒙蒙籍王枕華、包克、札奇斯欽、白曉樓、李鳳鳴、吳雲鵬、杭嘉驤、胡格金台、哈勘楚倫、烏占坤、烏尼吾爾塔、紀效威、席振鐸、清巴圖、達穆琳旺楚克、羅森等先進們接受訪問,或指點疑難,或惠借資料,獲益非淺,謹此致最深之謝意。復蒙哈勘楚倫教授和師母林孟真教授熱心引薦,諄諄教誨;蒙藏委員會的李志勤、吳旺枝、李雪亮、中研院近史所蘇先生、國研中心江先生、社資中心陳淑芬等人士在撰寫期間提供尋找資料的有力支援與許多寶貴意見,以及政大諸位同學鼎力協助完成謄寫、校稿的辛勞;謹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與敬意。尤其要感激李師毓澍悉心指導,時時垂詢論文進度並教以忠誠客觀的治學態度,啓發良多,師恩浩蕩,永銘心中。惟文中若有疏失不當之處,均由筆者自行負責,並祈 先進不吝指正。
謹以此論文獻給關愛我,鼓勵我的人
前言 壹-柒
第壹章 緒論 1-26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1
第二節 研究方法、限制與步驟5
第三節 重要名詞詮釋11
第貳章 背景探討 27-92
第一節 內蒙地方區域概況27
第二節 歷代內蒙教育沿革37
第三節 內蒙政治關係演變49
第四節 蒙古新教育之萌芽60
第參章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行政 93-179
第一節 教育政策與方案93
第二節 教育組織與人員117
第三節 內蒙之學校制度140
第四節 內蒙之教育經費150
第肆章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設施179-290
第一節 教學設備及課程實施179
第二節 特種教育及探造留學226
第三節 教育成果及復原計劃246
第伍章 結論291
[附錄]
參考書目305
報導人名册322
內蒙古大事年表324
附圖表
(一)內蒙古地區盟部旗演變圖 壹 - 一 4
(二)清初至民初內蒙古盟部旗行政區劃表 壹 - 三18
(三)內蒙古歷代建置沿革表 貳 - 一 89
(四)盟旗行政組織系統圖 貳 - 一 29
(五)蒙古高原地形略圖三幅 貳 - 一 92
(六)元代學校系統表 貳 - 二 40
(七)清代學校分類表 貳 - 三 45
(八)綏遠寧夏略圖 貳 - 三 92
(九)察哈爾綏遠略圖 貳 - 三 92
(十)偽滿東蒙略圖 貳 - 四 92
(十一)三民主義教育思想體系表 貳 - 四 62
(十二)民國初年內蒙古蒙旗學校創設表 參 - 一 66
(十三)蒙藏教育有關法規一覽表 參 - 二 174
(十四)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組織系統表 參 - 二 118
(十五)蒙藏委員會組織系統表 參 - 二 119
(十六)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組織表 參 - 二 123
(十七)偽滿東蒙行政組織表 參 - 二 124
(十八)偽蒙疆政府體制表 參 - 二 126
(十九)抗戰初期有關邊疆考察團一覽表 參 - 二 178
(二十)壬戌學制系統表 參 - 三 141
(二十一)國立邊校學制表 參 - 三 144
(二十二)偽滿東蒙學制表 參 - 三 147
(二十三)偽蒙疆政府學制表 參 - 三 149
(二十四)教育成本型式圖 參 - 四 170
(二十五)歷年邊疆教育經費統計圖 參 - 四 178
(二十六)歷年邊疆教育經費支配表 參 - 四 178
(二十七)修正小學課程規定之教學科目及每週教學分數表之一 肆 - 一 186
(二十八)修正小學課程規定之教學科目及每週教學分數表之二 肆 - 一 187
(二十九)邊疆初級中學各學期學科教學每週時數表 肆 - 一 189
(三十)邊疆高級中學各學期學科教學每週時數表 肆 - 一 192
(三十一)偽滿東蒙初等教育教學科目分配表 肆 - 一 282
(三十二)偽滿東蒙國民學舍(國民義塾)教學科目分配表 肆 - 一 283
(三十三)偽滿東蒙國民高等學校各學年教學科目分配表 肆 - 一 284
(三十四)偽滿東蒙各師範教育機構學科概況表 肆 - 一 198
(三十五)蒙文期刊一覽表 肆 - 一 287
(三十六)東北偽大學招收蒙籍學生概況表 肆 - 二 290
(三十七)歷年蒙籍留日學生統計表 肆 - 二 242
(三十八)內蒙古各副區初等教育統計表 肆 - 三 249
(三十九)內蒙古學齡兒童入學概況表 肆 - 三 252
(四十)伊克昭盟小學生年齡分配圖表 肆 - 三 254
(四十一)內蒙古每校平均學生數 肆 - 三 255
(四十二)內蒙古初等每校平均學級數 肆 - 三 256
(四十三)內蒙古每一教職員所教學生數 肆 - 三 256
(四十四)學齡兒童入學率比較圖 肆 - 三 257
(四十五)每校平均學生數比較圖 肆 - 三 257
(四十六)每校平均學級數比較圖 肆 - 三 258
(四十七)每一教職員所教學生數比較圖 肆 - 三 258
(四十八)內蒙古學校一覽表 肆 - 三 304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中華民國大學院編,全國教育會議報告,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三輯,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革命文獻,台北:黨史會,第二十三輯、二十四輯、二十六輯、二十七輯、三十二 - 三十五輯、三十八 - 三十九輯、五十三 - 五十五輯、五十八輯、八十輯。
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滙編第二輯,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4.元史重刊編輯委員會,元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五年。
5.宋濂著,元史二百十卷,藝文印書館。
6.羽田亨,明代滿蒙史料,明實錄抄。
7.多賀秋五郎著,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民國編上中下三册,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8.吳湘湘、劉紹唐編,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始末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影印本。
9.明史重刊編輯委員會,明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三年。
10.洪鈞著,元史譯文證補,皇朝藩屬輿地叢書本。
11.高宗敕撰,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影印本。
12.清史稿編纂委員會,清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年。
13.舒新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料,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六年。
14.楊家駱主編,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
15.素爾納等纂,欽定學政全書,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
16.鄂爾泰總纂,八旗通志初集,台北:學生書局影印本。
17.教育部公文檔案,二十四 - 三十六年度各省市教育工作計劃彙刊。
18.教育部公文檔案,三十年度教育部份工作計劃第一期工作報告。
19.教育部公文檔案,有關邊教設施計劃,民國三十三年。
20.教育部公文檔案,東北蒙旗教育概況,民國三十六年。
21.教育部公文檔案,補助各邊省邊教經費登記備查,民國三十一 - 三十七年。
22.教育部公文檔案,綏遠省邊教設施資料摘要,民國二十五 - 三十四年。
23.教育部公文檔案,察哈爾、熱河省邊教概況,民國三十四年。
24.教育部公文檔案,全國教育善後復員會議報告。
25.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影印本。
26.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七年。
27.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六年。
28.教育部印,教育法規分類索引。
29.教育部印,教育部公報,一卷至十三卷,民國十八年至三十年。
30.教育部,國民政府政治總報告教育類稿,民國十四 - 二十五年。
31.教育部邊疆教育委員會,邊疆教育委員會會議報告一至六次,重慶:民國三十六年。
32.偽滿日日新聞社編,滿洲年鑑,長春:日日新聞社,昭和十六年。
33.偽滿文教部學務司,滿洲國少數民族教育事項,長春:偽滿文教部,偽康德元年。
34.偽滿國務院文教部編纂,滿洲國文教年鑑,長春:偽康德元年。
35.國民政府秘書處,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民國十六年至三十四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36.國聯教育考察團著,國立編譯館譯,中國教育之改進,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二年。
37.綏遠省政府,綏遠教育公報,第三卷,綏遠教育廳教育公報處印行,民國二十二年。
38.察哈爾省政府,察哈爾教育公報,第一 - 三卷,察哈爾教育廳編譯處出版,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二年。
39.鐵保總纂,欽定八旗通志,台北:學生書局影印本。
(二)專書
1.丁君匋編,今日的綏遠,上海;上江書局,民國二十六年。
2.丁致聘,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二版。
3.中央設計局東北調查委員會編印,偽滿教育文化總檢討,重慶:民國三十四年。
4.中央政治會議編印,政治總報告,南京:民國十八年。
5.中央訓練委員會西北幹部訓練團編,西北問題論叢第二輯,民國三十一年。
6.中國文化建設協會編,抗戰十年前之中國(一九二七 - 一九三六),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輯,台北:文海影印本。
7.中國近代史教學研討會編,中國近代史,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8.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台北:復興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9.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印,抗戰六年來之教育,重慶:民國三十三年。
10.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編,蒙古研究,台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民國五十七年。
11.方範九,蒙古概況與內蒙古自治運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
12.方德修著,東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台北:開明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13.王華隆著,蒙古調查記,上海:東方雜誌社,民國十四年。
14.王爾瞻,民國元年至八年東北滿蒙史實,黨史會黨國史料紀述,民國三十二年。
15.仁欽道日吉、道尼日布札木蘇、丁守璞合編,蒙古民歌一千首,呼和浩特:內蒙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16.包遵彭、李定一、吳湘湘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六册、第十册,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五十七年二版。
17.札奇斯欽,北亞游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間的和戰與貿易之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一年。
18.札奇斯欽,蒙古之今昔,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
19.札奇斯欽,邊疆教育,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年。
20.古楳,現代中國及其教育,香港:龍門書店影印本。
21.朱啓鈐,蠖園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2.朱智賢,教育研究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六年。
23.朱經農著,近代教育思潮七講,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
24.李雲漢,中國現代史論和史料,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25.李邁先,西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26.余書麟著,中國教育史,台北:師範大學出版組,民國五十年。
27.胡格金台著,布特哈與呼倫貝爾史略,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
28.那村卜和譯,日本對內蒙古工作,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六年。
29.吳成,非常時期之教師,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六年。
30.吳俊升等纂,中華民國教育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再版。
31.吳鶴齡,蒙古地區現代演變圖誌,台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四年。
32.吳湘湘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九册,台北:正中書局,六十三年五版。
33.吳鼎編著,民族主義與中國倫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
34.吳鼎編著,教師與教學,台北:勝利出版公司,民國四十三年。
35.吳鼎編著,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社,民國五十四年。
36.東北大學,東北要覽,民國三十年。
37.東北文化社,東北年鑑,民國三十年。
38.施忠允著,西北屯墾研究,台北:成文影印本。
39.徐世昌,東三省政略,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40.徐宗林著,文化與教育,台北:文景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41.姚錫光,籌蒙芻議,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42.姚鳳歧,蒙古概況,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
43.哈勘楚倫編著,蒙古語文,台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民國五十九年。
44.哈勘楚倫、吳榮桂合編,蒙古民謠,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二年。
45.郭振芳著,蒙古教育史稿集,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年。
46.格桑澤仁著,邊人芻言,南京:作者自印,民國三十五年。
47.孫邦正,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
48.孫邦正,中國教育問題,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
49.孫邦正,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六年。
50.孫亢曾,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六年。
51.賀揚靈,察綏蒙民經濟的解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四年。
52.程其恒著,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民國三十三年。
53.高卓,現代教育思潮,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二年。
54.郭榮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民國留學生名簿,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55.陳廉貞、黃操良合著,抗戰中的中國民族問題,漢口:黎明書局,民國二十七年。
56.陳迺著,清末民初的教育思想,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九年。
57.陳果夫,中國教育改革之途徑,上海: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五年五版。
58.陳啓天,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59.黃奮生,百靈廟巡禮,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
60.黃奮生,蒙藏新誌,南京:蒙藏旬刊社,民國二十七年。
61.黃福慶,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台北:中研院近史所專刊四十五號,民國七十一年。
62.曹樹勛著,邊疆教育新論,上海: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六年。
63.華企雲,滿蒙問題,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三一年。
64.葉天倪譯,日本在滿洲特殊地位之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二年。
65.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册,教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
66.教育部邊疆教育司,邊疆教育概況,重慶:民國三十二年及三十六年版。
67.莊澤宣,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九年。
68.蒙藏委員會,蒙藏今古地名對照,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
69.蒙藏委員會編印,蒙藏法規彙編,台北:民國五十五年。
70.蒙藏委員會編印,邊疆政教名詞解義初集。
71.蒙藏委員會調查室,伊盟左翼調查報告書,歸綏:蒙藏委員會,民國三十年。
72.蒙藏委員會,蒙古會議彙編,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一年。
73.張韜,蒙古問題新認識,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
74.張興唐編,中俄間有關蒙古大事記,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
75.經世文社編,民國經世文,教育編、內政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76.楊翠華著,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一九二二 - 一九三○),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
77.綏遠省政府編印,綏遠概況,民國二十二年。
78.蓋浙生著,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編印,民國六十八年。
79.鍾月豐編,蒙古歷史大事中西曆對照,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
80.鍾娟兒著,我國中央教育經費的預算與分配問題,政大教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81.鐘魯齋,中學各科教學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五年。
82.陸仁驥編,教育哲學,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九年。
83.譚惕吾,內蒙古之今昔,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四年。
84.齊木道吉,蒙古族文學簡史,呼和浩特;內蒙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85.蔣君章著,中國邊疆與國防,台北:黎明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86.蔣夢麟,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二年。
87.盧明輝,蒙古自治運動始末,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
88.盧明輝,馬汝珩、馬大正、白翠琴合編,蒙古族歷史人物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89.蘇明,蒙古族之特性與習俗,上海:平明出版,民國四十六年。
90.蕭大亨,夷俗記,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
91.鄭次川,教育思潮概說,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九年。
92.劉真主編,王煥琛編著,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二),台北:台灣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93.劉義棠著,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六十八年二版。
94.薛人仰著,中國教育行政制度史略:南京: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八年。
95.薛光前編著,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一九三七 - 一九四五年)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96.魏守獄著,蘇聯的戰時外交,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一年。
97.魏源著,綏服內蒙古記,台北:廣文書局影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98 . Б. Я. Владимирцов, (Общественный строй монголов ),劉榮焌譯,蒙古社會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七○年。
99. Eisenstadt S. N. , ( Mordernization : Protest and Change ) ,嚴伯英、江勇振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100. Kipatrick W. H.,( Education for Changing Civilization),孫承光譯,教育與現代文明,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三十八年。
101. Nicholas A. Hans, (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Policy ),李之鷗譯,各國教育政策之綜合研究,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四年。
102. Weiner M.,( Modernization : The Dynamics of growth ),林清江譯,現代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
(三)外文資料
1. Chang Yin-Ta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tects of Inner Mongolia . Taipei : Cheng-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2. Freeman R. Butts. The Education of the West. New York : McGraw-Hill Book Co., 1973.
3. Margaret Mead. Culenral Patterns and Technical Change. Holland : Ij eL Press, 1954.
4. Owen Latimore. Mongols of Manchuria. New York : Howard Fertig, 1962.
5. Paul Hayer and S. Jagchid. Mongolia’s Culture and Society.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Inc., 1979.
6. Spindler George D. Education and Culture. Holt :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 1963.
7. Travers M. W. Robert. An Intro 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 The Macmillan Co., 1964.
8. Francis Fisher “Japan’s Penetration of Inner Mongolia. ” North China Star, June 4, 1936.
9. Yakhontoff V.A. “ Mongolia Target or Screen.” Pacific Affairs Vol No. 1. March, 1936.
10.一宮操子,新編蒙古土產,大阪:靖文社,昭和十九年。
11.大村欣一,支那政治地理,東京:丸善株式會社,大正二年。
12.千種達夫,滿洲家族制度の慣習,東京:一粒社,昭和三十九年。
13.小島武男,蒙疆學院便覽,張家口: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蒙疆學院,成紀七三四年。
14.日本福昌公司調查一部,滿蒙通覽,東京:福昌公司,大正七年。
15.片倉晉一,躍進蒙疆の全貌,東京:創造社,昭和十五年。
16.石濱純太郎,滿蒙語言之系統,東京:岩波書店,昭和九年。
17.石塚忠,蒙古貿易及資源の調查,東京:蒙古特派自動車隊調查報告第二輯,昭和五年。
18.中島竦,蒙古通志,東京:民友社,大正五年。
19.內尾直昌,滿洲國名士錄,東京:人事興信所,昭和九年。
20.外務省情報部,現代中華民國滿洲國人名鑑,東京:東亞同文會,昭和十二年。
21.米內山庸夫,蒙古及蒙古人,東京:日黑書店,昭和十八年。
22.西谷松藏,躍進蒙古の全貌,東京:創造社,昭和十三年。
23.平野真,蒙古行政概論,偽滿蒙政部,偽康德四年。
24.臼井勝美,日本と中國,東京:原書房,昭和四十九年。
25.林田勳、和加竹城,蒙疆の資源と經濟,東京:昭和十三年。
26.佐佐木要人,躍進蒙疆の全貌,東京:聞人會情報部,昭和十三年。
27.佐佐木恭一,滿洲帝國分省地圖並地名總攬,大阪:國際地學協會,昭和十七年。
28.東亞同文會調查編纂司,民國五年中國年鑑,上海:天一出版社,民國六年。
29.村田孜郎,綏遠問題の真相(蒙古民族の動き),東京:第百書房,昭和十一年。
30.松本雋,東蒙古の真相,東京:兵林館,大正二年。
31.永井道雄,原芳男、田中宏合著,アジア留學生と日本,東京:放送出版協會,昭和五十年。
32.河原操子,蒙古土產,大阪:靖文社,昭和十三年。
33.岩崎繼生,蒙古案內記,張家口:蒙疆新聞社,昭和十四年。
34.南滿鐵道株式會社調查課,滿蒙全書,大連:滿蒙文化協會,大正十一年。
35.高山洋吉譯,蒙古近世史,東京:森北書店,昭和十七年。
36.鳥居き美子,土俗學上よリ觀太ろ蒙古,東京:六文館,昭和二年。
37.滿史會,滿洲開發四十年史補卷,東京:偽滿洲國開發四十年史刊行會,一九六五年。
38.滿洲事情案內廳,蒙古事情,自印,昭和十一年。
39.實藤惠秀,中國人日本留學史,東京:ろしお,一九六○年。
40.善鄰協會,蒙古大觀,東京:改造社,昭和十三年。
41.善鄰協會,善鄰協會-內蒙古における文化活動,橫濱:日本蒙古協會,昭和五十六年。
42.關東都督府,東蒙古,陸軍部,大正四年。
(四)論文
1.一凡,「積極實施中之綏蒙教育」,邊事研究卷四期三。
2.王文俊,「教育的展望」,師大教研所集刊第三輯。
3.王良,「從九五同學會談敵偽時期之高等教育」,東北文獻卷十一期一。
4.王連生,「現代教育思潮概述」,教師之友卷十八期七。
5.方永蒸,「九一八事變前東北教育界三件大事」,東北文獻第一期。
6.孔祥哲,「烏伊兩盟政治概況及其今後整理之芻議」,邊事研究卷一期六。
7.札奇斯欽,「邊疆教育與邊疆學術研究」,新時代卷二期四。
8.江鐸,「日本的大陸政策蘇俄的東方政策與蒙古」,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9.宋中良,「內蒙問題的面面觀」,邊事研究卷三期五。
10.宋為林,「織愁憶往」,察哈爾省文獻,期五。
11.司馬行父,「日寇魔手下的察綏蒙旗」,蒙藏月報卷十三,期十一、十二合刊。
12.朱漢華,「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總檢討」,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13.李雲漢,「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華北的侵略」,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集第四册。
14.李毓澍,「清代對待黃教與其治蒙政策」,邊政研究所年報期十三。
15.李寰,「日本侵略蒙古之史的分析」,蒙藏月報,卷十三期六。
16.李國棟,「寧夏師範教育檢討與改進」,寧夏教育月刊卷一期三。
17.何日平,「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中華教育界,卷十九期三。
18.阮雨民,「伊烏兩盟聞見錄」,邊事研究創刊號。
19.良輔,「內貧自治問題」,東方雜誌卷三十期二十一。
20.吳希先,「歷代內蒙古名王─貢桑諾爾布」中國邊政期七十五。
21.林新發,「民初收回教育權運動的經過及其影響」,今日教育三十七期。
22.秋生,「內蒙問題的回顧與前瞻」,國聞週報,卷十二期四。
23.哈勘楚倫,「簡述『蒙古』一詞的音和義」,邊政學報第七期。
24.哈勘楚倫,「論『MONGOL』(蒙古勒)族稱之真諦」,邊年報第九期。
25.逸名,「綏境蒙旗自治問題之認識和改進」,蒙藏委員會微卷十四號。
26.逸名,「伊克昭盟小學教育
27.徐益棠,「十年來中國邊疆民族研究回顧與前瞻」,邊政公論,卷一期五、六合刊。
28.凌純聲,「中國邊政改革芻議」,邊政公論卷六期一。
29.郭振芳,蒙古初民家庭組態之研究,中國邊政四九期。
30.恩和塞汗,「就內蒙之過去再談盟旗自治」,中國邊政二八期。
31.金兆梓,「從教科書的編纂說到教科書的使用」,中華教育界卷十九期四。
32.陳國鈞,「伊盟蒙旗教育」,邊疆通訊卷二期八。
33.陳增敏,「察綏之歷史地理概況」,禹貢卷七期八、九合刊。
34.馬鶴天,「怎樣解決蒙古問題」,邊事研究卷四期三。
35.烏尼吾爾塔譯,「各旗詳細世譜」,中國邊政五八期。
36.郎德沛,「日俄睥睨下之蒙古問題」,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37.高卓,「今後中國教育所應取的方針」,教育雜誌,卷十六期十二。
38.曾慶錫,「伊克盟盟之政務設施述要」,邊疆通訊卷二期五。
39.顏容,「伊盟需要文化拓荒」,邊疆通訊卷二期五。
40.章光濤,「國聯教育考察團報告書之批評」,東方雜誌卷三十期八。
41.張次和,「蒙政會改組之後顧與前瞻」,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42.張文昌,「對於部頒中小學課程日行標準的意見」,中華教育界卷十八期九。
43.張佐華,「內蒙問題與國防」,國聞週報卷十三期三五。
44.張佐華,「內蒙古的社會組織與人口」,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45.張興唐,「蒙古自治運動經過及其解決辦法」,中國內政,卷十一期五。
46.程其保,「中國教育經費問題」,教育雜誌卷十六期八。
47.楊偉昌,「日俄戰爭準備與蒙古問題」,邊事研究創刊號。
48.蔡保田,「當前我國國民小學教育經費的實際問題」,政大學報二十三期。
49.楊塞生,「察北概況」,禹貢卷七期八、九合刊。
50.鄭壽彭,「民國以來的邊疆考銓制度」,中國邊政十期。
51.邊衡,「綏境蒙政會自治區現狀之檢討」,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52.劉季洪,「近八十年來教育思潮之演變」,教育與文化三三二、三三三合期。
53.劉學銚,「內外蒙古及其界域」,中國邊政四十一期。
54.鍾呂恩,「綏遠蒙旗社會經濟生活的面」,邊政公論卷四期九、十、十一、十二合刊。
55.懿華,「民國元年中央與蒙古之關係」,中國邊政五十二期。
(五)報章雜誌
1.大公報,重慶:七月十三日、九月二十二日、十一月二十六日。
2.三民主義半月刊,重慶:卷一期五,民國三十一年九月。
3.中央日報,上海:十七年七月三日。
4.中央日報,南京: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一月。
5.中央日報,重慶: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六 - 二十七日,三十三年一月十五日、二十九日、三十四年五月九日。
6.中掃聯合版,重慶:三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十一月二十六日、三十二年一月二十日。
7.中華教育界,上海:十八卷至二十四卷,十九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十一月。
8.中國邊政,台北:期一 - 五八期 五十二年至六十七年。
9.支那時報,卷二三期四、六,一九三五年。
10.今日教育,三四期,六十七年。
11.民眾日報,綏遠:二十八年八月至三十年九月。
1 外交時報,東京:通卷一○六一、一○六二號。
13.益事報,重慶:三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14.星島日報,香港: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
15.東北文獻,台北:創刊號、卷十期四、卷十一期一,五十九年至七十年。
16.東方雜誌,上海:二十九卷至三十卷,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
17.救國日報,南京: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18.綏遠文獻,台北:創刊號至六期,六十六年至七十年。
綏遠青年,綏遠:卷八,一、二期,三十四年二月。
蒙藏月報,蒙藏委員會:卷一至卷二十。
蒙藏委員會公報,一、二合期,三、四合期,十期,十二期,十三期。
教育與文化,三三二、三三三合期,五十四年。
教師之友,卷十八期七,六十六年。
善鄰月報(蒙古月刊卷十四至十六)通卷四十六、四十四、八十三、八十五、八十六、八十八、九十八、一○三、一二一、一二四號。
察哈爾省文獻,創刊號至十三期,六十六年至七十二年。
國聞週報,天津:四卷至二十四卷。
寧夏文教,第一卷,三十六年。
寧夏教育月刊,第一卷,三十三年。
邊政公論,卷一至七,三十年至三十六年。
邊政研究所年報,七、九、十三期。
邊事研究,一卷至四卷五期,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邊鐸月刊,十、十一合期。
邊疆半月刊,南京:卷一二,二十六年。
邊疆研究通訊,成都:卷一五、六合期,三十一年。
邊疆教育剪報資料,重慶:中央通訊社,二十六年至二十九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邊政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毓澍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簡媚媚
dc.creator (作者) 簡媚媚zh_TW
dc.date (日期) 1985
dc.date.accessioned 14-Nov-2016 14:50:06 (UTC+8)-
dc.date.available 14-Nov-2016 14:50: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Nov-2016 14:50:06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902-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本研究論文旨在增進對近代內蒙古教育問題的了解和探討,並且整理抗戰時期殘缺的史料使其清晰易解;方法上採取文獻資料整理及人類學深入訪問法,蒐尋當事者的回憶資料來彌補文獻之不足。全篇共十九萬字,正文十四萬餘言,包括五大章:
第壹章「緒論」:分三節;對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方法、限制、步驟,和重要名詞詮釋做概略性的陳述。
第貳章「背景探討」:分四節;從大的角度鳥瞰內蒙地區特色,縱看歷代沿革,橫察當時環境,而從小的角度置主題「教育」於縱橫交會點上;其中對以往學者所做的有關著作內容進行閱讀分析和評估,設法對不盡周詳之處做點滴的增補與推進。
第參章「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行政」:分四節;介紹自中央到地方的各項配合要件,政策、法令、方案、計劃的制訂實施,行政組織、教育人員、學校制度、教育經費等,組成整個教育的骨架;佐以偽滿洲國的東蒙和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的西蒙,分別不同的作風與作法。
第肆章「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設施」:分三節;概述各級學校教育實況的要點,包括課程、教學、設備、特種學校、國內深造、國外留學;並對教育成果做功能性的批判,反映蒙古同胞的期望及政府復員重建的決心。
第伍章「結論」:推究抗戰十四年間內蒙古教育所遭遇的難題,提出筆者對蒙古教育演變上的批評意見,並就事先的假設予以因果印證和反省。
個人能力有限,端賴師長與親友的鞭策及協助,方能呈現少許的成果。承蒙蒙籍王枕華、包克、札奇斯欽、白曉樓、李鳳鳴、吳雲鵬、杭嘉驤、胡格金台、哈勘楚倫、烏占坤、烏尼吾爾塔、紀效威、席振鐸、清巴圖、達穆琳旺楚克、羅森等先進們接受訪問,或指點疑難,或惠借資料,獲益非淺,謹此致最深之謝意。復蒙哈勘楚倫教授和師母林孟真教授熱心引薦,諄諄教誨;蒙藏委員會的李志勤、吳旺枝、李雪亮、中研院近史所蘇先生、國研中心江先生、社資中心陳淑芬等人士在撰寫期間提供尋找資料的有力支援與許多寶貴意見,以及政大諸位同學鼎力協助完成謄寫、校稿的辛勞;謹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與敬意。尤其要感激李師毓澍悉心指導,時時垂詢論文進度並教以忠誠客觀的治學態度,啓發良多,師恩浩蕩,永銘心中。惟文中若有疏失不當之處,均由筆者自行負責,並祈 先進不吝指正。
謹以此論文獻給關愛我,鼓勵我的人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壹-柒
第壹章 緒論 1-26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1
第二節 研究方法、限制與步驟5
第三節 重要名詞詮釋11
第貳章 背景探討 27-92
第一節 內蒙地方區域概況27
第二節 歷代內蒙教育沿革37
第三節 內蒙政治關係演變49
第四節 蒙古新教育之萌芽60
第參章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行政 93-179
第一節 教育政策與方案93
第二節 教育組織與人員117
第三節 內蒙之學校制度140
第四節 內蒙之教育經費150
第肆章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設施179-290
第一節 教學設備及課程實施179
第二節 特種教育及探造留學226
第三節 教育成果及復原計劃246
第伍章 結論291
[附錄]
參考書目305
報導人名册322
內蒙古大事年表324
附圖表
(一)內蒙古地區盟部旗演變圖 壹 - 一 4
(二)清初至民初內蒙古盟部旗行政區劃表 壹 - 三18
(三)內蒙古歷代建置沿革表 貳 - 一 89
(四)盟旗行政組織系統圖 貳 - 一 29
(五)蒙古高原地形略圖三幅 貳 - 一 92
(六)元代學校系統表 貳 - 二 40
(七)清代學校分類表 貳 - 三 45
(八)綏遠寧夏略圖 貳 - 三 92
(九)察哈爾綏遠略圖 貳 - 三 92
(十)偽滿東蒙略圖 貳 - 四 92
(十一)三民主義教育思想體系表 貳 - 四 62
(十二)民國初年內蒙古蒙旗學校創設表 參 - 一 66
(十三)蒙藏教育有關法規一覽表 參 - 二 174
(十四)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組織系統表 參 - 二 118
(十五)蒙藏委員會組織系統表 參 - 二 119
(十六)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組織表 參 - 二 123
(十七)偽滿東蒙行政組織表 參 - 二 124
(十八)偽蒙疆政府體制表 參 - 二 126
(十九)抗戰初期有關邊疆考察團一覽表 參 - 二 178
(二十)壬戌學制系統表 參 - 三 141
(二十一)國立邊校學制表 參 - 三 144
(二十二)偽滿東蒙學制表 參 - 三 147
(二十三)偽蒙疆政府學制表 參 - 三 149
(二十四)教育成本型式圖 參 - 四 170
(二十五)歷年邊疆教育經費統計圖 參 - 四 178
(二十六)歷年邊疆教育經費支配表 參 - 四 178
(二十七)修正小學課程規定之教學科目及每週教學分數表之一 肆 - 一 186
(二十八)修正小學課程規定之教學科目及每週教學分數表之二 肆 - 一 187
(二十九)邊疆初級中學各學期學科教學每週時數表 肆 - 一 189
(三十)邊疆高級中學各學期學科教學每週時數表 肆 - 一 192
(三十一)偽滿東蒙初等教育教學科目分配表 肆 - 一 282
(三十二)偽滿東蒙國民學舍(國民義塾)教學科目分配表 肆 - 一 283
(三十三)偽滿東蒙國民高等學校各學年教學科目分配表 肆 - 一 284
(三十四)偽滿東蒙各師範教育機構學科概況表 肆 - 一 198
(三十五)蒙文期刊一覽表 肆 - 一 287
(三十六)東北偽大學招收蒙籍學生概況表 肆 - 二 290
(三十七)歷年蒙籍留日學生統計表 肆 - 二 242
(三十八)內蒙古各副區初等教育統計表 肆 - 三 249
(三十九)內蒙古學齡兒童入學概況表 肆 - 三 252
(四十)伊克昭盟小學生年齡分配圖表 肆 - 三 254
(四十一)內蒙古每校平均學生數 肆 - 三 255
(四十二)內蒙古初等每校平均學級數 肆 - 三 256
(四十三)內蒙古每一教職員所教學生數 肆 - 三 256
(四十四)學齡兒童入學率比較圖 肆 - 三 257
(四十五)每校平均學生數比較圖 肆 - 三 257
(四十六)每校平均學級數比較圖 肆 - 三 258
(四十七)每一教職員所教學生數比較圖 肆 - 三 258
(四十八)內蒙古學校一覽表 肆 - 三 304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邊政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抗戰時期內蒙古教育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中華民國大學院編,全國教育會議報告,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三輯,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革命文獻,台北:黨史會,第二十三輯、二十四輯、二十六輯、二十七輯、三十二 - 三十五輯、三十八 - 三十九輯、五十三 - 五十五輯、五十八輯、八十輯。
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滙編第二輯,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4.元史重刊編輯委員會,元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五年。
5.宋濂著,元史二百十卷,藝文印書館。
6.羽田亨,明代滿蒙史料,明實錄抄。
7.多賀秋五郎著,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民國編上中下三册,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8.吳湘湘、劉紹唐編,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始末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影印本。
9.明史重刊編輯委員會,明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三年。
10.洪鈞著,元史譯文證補,皇朝藩屬輿地叢書本。
11.高宗敕撰,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影印本。
12.清史稿編纂委員會,清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年。
13.舒新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料,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六年。
14.楊家駱主編,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
15.素爾納等纂,欽定學政全書,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
16.鄂爾泰總纂,八旗通志初集,台北:學生書局影印本。
17.教育部公文檔案,二十四 - 三十六年度各省市教育工作計劃彙刊。
18.教育部公文檔案,三十年度教育部份工作計劃第一期工作報告。
19.教育部公文檔案,有關邊教設施計劃,民國三十三年。
20.教育部公文檔案,東北蒙旗教育概況,民國三十六年。
21.教育部公文檔案,補助各邊省邊教經費登記備查,民國三十一 - 三十七年。
22.教育部公文檔案,綏遠省邊教設施資料摘要,民國二十五 - 三十四年。
23.教育部公文檔案,察哈爾、熱河省邊教概況,民國三十四年。
24.教育部公文檔案,全國教育善後復員會議報告。
25.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影印本。
26.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七年。
27.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六年。
28.教育部印,教育法規分類索引。
29.教育部印,教育部公報,一卷至十三卷,民國十八年至三十年。
30.教育部,國民政府政治總報告教育類稿,民國十四 - 二十五年。
31.教育部邊疆教育委員會,邊疆教育委員會會議報告一至六次,重慶:民國三十六年。
32.偽滿日日新聞社編,滿洲年鑑,長春:日日新聞社,昭和十六年。
33.偽滿文教部學務司,滿洲國少數民族教育事項,長春:偽滿文教部,偽康德元年。
34.偽滿國務院文教部編纂,滿洲國文教年鑑,長春:偽康德元年。
35.國民政府秘書處,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民國十六年至三十四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36.國聯教育考察團著,國立編譯館譯,中國教育之改進,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二年。
37.綏遠省政府,綏遠教育公報,第三卷,綏遠教育廳教育公報處印行,民國二十二年。
38.察哈爾省政府,察哈爾教育公報,第一 - 三卷,察哈爾教育廳編譯處出版,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二年。
39.鐵保總纂,欽定八旗通志,台北:學生書局影印本。
(二)專書
1.丁君匋編,今日的綏遠,上海;上江書局,民國二十六年。
2.丁致聘,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二版。
3.中央設計局東北調查委員會編印,偽滿教育文化總檢討,重慶:民國三十四年。
4.中央政治會議編印,政治總報告,南京:民國十八年。
5.中央訓練委員會西北幹部訓練團編,西北問題論叢第二輯,民國三十一年。
6.中國文化建設協會編,抗戰十年前之中國(一九二七 - 一九三六),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輯,台北:文海影印本。
7.中國近代史教學研討會編,中國近代史,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8.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台北:復興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9.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印,抗戰六年來之教育,重慶:民國三十三年。
10.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編,蒙古研究,台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民國五十七年。
11.方範九,蒙古概況與內蒙古自治運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
12.方德修著,東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台北:開明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13.王華隆著,蒙古調查記,上海:東方雜誌社,民國十四年。
14.王爾瞻,民國元年至八年東北滿蒙史實,黨史會黨國史料紀述,民國三十二年。
15.仁欽道日吉、道尼日布札木蘇、丁守璞合編,蒙古民歌一千首,呼和浩特:內蒙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16.包遵彭、李定一、吳湘湘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六册、第十册,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五十七年二版。
17.札奇斯欽,北亞游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間的和戰與貿易之關係,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一年。
18.札奇斯欽,蒙古之今昔,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
19.札奇斯欽,邊疆教育,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年。
20.古楳,現代中國及其教育,香港:龍門書店影印本。
21.朱啓鈐,蠖園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2.朱智賢,教育研究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六年。
23.朱經農著,近代教育思潮七講,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
24.李雲漢,中國現代史論和史料,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25.李邁先,西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26.余書麟著,中國教育史,台北:師範大學出版組,民國五十年。
27.胡格金台著,布特哈與呼倫貝爾史略,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
28.那村卜和譯,日本對內蒙古工作,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六年。
29.吳成,非常時期之教師,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六年。
30.吳俊升等纂,中華民國教育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再版。
31.吳鶴齡,蒙古地區現代演變圖誌,台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四年。
32.吳湘湘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九册,台北:正中書局,六十三年五版。
33.吳鼎編著,民族主義與中國倫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
34.吳鼎編著,教師與教學,台北:勝利出版公司,民國四十三年。
35.吳鼎編著,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社,民國五十四年。
36.東北大學,東北要覽,民國三十年。
37.東北文化社,東北年鑑,民國三十年。
38.施忠允著,西北屯墾研究,台北:成文影印本。
39.徐世昌,東三省政略,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40.徐宗林著,文化與教育,台北:文景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41.姚錫光,籌蒙芻議,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42.姚鳳歧,蒙古概況,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
43.哈勘楚倫編著,蒙古語文,台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民國五十九年。
44.哈勘楚倫、吳榮桂合編,蒙古民謠,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二年。
45.郭振芳著,蒙古教育史稿集,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年。
46.格桑澤仁著,邊人芻言,南京:作者自印,民國三十五年。
47.孫邦正,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
48.孫邦正,中國教育問題,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
49.孫邦正,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六年。
50.孫亢曾,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六年。
51.賀揚靈,察綏蒙民經濟的解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四年。
52.程其恒著,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民國三十三年。
53.高卓,現代教育思潮,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二年。
54.郭榮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民國留學生名簿,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55.陳廉貞、黃操良合著,抗戰中的中國民族問題,漢口:黎明書局,民國二十七年。
56.陳迺著,清末民初的教育思想,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九年。
57.陳果夫,中國教育改革之途徑,上海: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五年五版。
58.陳啓天,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59.黃奮生,百靈廟巡禮,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
60.黃奮生,蒙藏新誌,南京:蒙藏旬刊社,民國二十七年。
61.黃福慶,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台北:中研院近史所專刊四十五號,民國七十一年。
62.曹樹勛著,邊疆教育新論,上海: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六年。
63.華企雲,滿蒙問題,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三一年。
64.葉天倪譯,日本在滿洲特殊地位之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二年。
65.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册,教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
66.教育部邊疆教育司,邊疆教育概況,重慶:民國三十二年及三十六年版。
67.莊澤宣,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九年。
68.蒙藏委員會,蒙藏今古地名對照,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
69.蒙藏委員會編印,蒙藏法規彙編,台北:民國五十五年。
70.蒙藏委員會編印,邊疆政教名詞解義初集。
71.蒙藏委員會調查室,伊盟左翼調查報告書,歸綏:蒙藏委員會,民國三十年。
72.蒙藏委員會,蒙古會議彙編,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一年。
73.張韜,蒙古問題新認識,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
74.張興唐編,中俄間有關蒙古大事記,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
75.經世文社編,民國經世文,教育編、內政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76.楊翠華著,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一九二二 - 一九三○),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
77.綏遠省政府編印,綏遠概況,民國二十二年。
78.蓋浙生著,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編印,民國六十八年。
79.鍾月豐編,蒙古歷史大事中西曆對照,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
80.鍾娟兒著,我國中央教育經費的預算與分配問題,政大教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81.鐘魯齋,中學各科教學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五年。
82.陸仁驥編,教育哲學,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九年。
83.譚惕吾,內蒙古之今昔,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四年。
84.齊木道吉,蒙古族文學簡史,呼和浩特;內蒙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85.蔣君章著,中國邊疆與國防,台北:黎明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86.蔣夢麟,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二年。
87.盧明輝,蒙古自治運動始末,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
88.盧明輝,馬汝珩、馬大正、白翠琴合編,蒙古族歷史人物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89.蘇明,蒙古族之特性與習俗,上海:平明出版,民國四十六年。
90.蕭大亨,夷俗記,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
91.鄭次川,教育思潮概說,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九年。
92.劉真主編,王煥琛編著,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二),台北:台灣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93.劉義棠著,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六十八年二版。
94.薛人仰著,中國教育行政制度史略:南京: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八年。
95.薛光前編著,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一九三七 - 一九四五年)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96.魏守獄著,蘇聯的戰時外交,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一年。
97.魏源著,綏服內蒙古記,台北:廣文書局影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
98 . Б. Я. Владимирцов, (Общественный строй монголов ),劉榮焌譯,蒙古社會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七○年。
99. Eisenstadt S. N. , ( Mordernization : Protest and Change ) ,嚴伯英、江勇振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100. Kipatrick W. H.,( Education for Changing Civilization),孫承光譯,教育與現代文明,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三十八年。
101. Nicholas A. Hans, (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Policy ),李之鷗譯,各國教育政策之綜合研究,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四年。
102. Weiner M.,( Modernization : The Dynamics of growth ),林清江譯,現代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
(三)外文資料
1. Chang Yin-Ta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tects of Inner Mongolia . Taipei : Cheng-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2. Freeman R. Butts. The Education of the West. New York : McGraw-Hill Book Co., 1973.
3. Margaret Mead. Culenral Patterns and Technical Change. Holland : Ij eL Press, 1954.
4. Owen Latimore. Mongols of Manchuria. New York : Howard Fertig, 1962.
5. Paul Hayer and S. Jagchid. Mongolia’s Culture and Society.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Inc., 1979.
6. Spindler George D. Education and Culture. Holt :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 1963.
7. Travers M. W. Robert. An Intro 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2nd ed. New York : The Macmillan Co., 1964.
8. Francis Fisher “Japan’s Penetration of Inner Mongolia. ” North China Star, June 4, 1936.
9. Yakhontoff V.A. “ Mongolia Target or Screen.” Pacific Affairs Vol No. 1. March, 1936.
10.一宮操子,新編蒙古土產,大阪:靖文社,昭和十九年。
11.大村欣一,支那政治地理,東京:丸善株式會社,大正二年。
12.千種達夫,滿洲家族制度の慣習,東京:一粒社,昭和三十九年。
13.小島武男,蒙疆學院便覽,張家口: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蒙疆學院,成紀七三四年。
14.日本福昌公司調查一部,滿蒙通覽,東京:福昌公司,大正七年。
15.片倉晉一,躍進蒙疆の全貌,東京:創造社,昭和十五年。
16.石濱純太郎,滿蒙語言之系統,東京:岩波書店,昭和九年。
17.石塚忠,蒙古貿易及資源の調查,東京:蒙古特派自動車隊調查報告第二輯,昭和五年。
18.中島竦,蒙古通志,東京:民友社,大正五年。
19.內尾直昌,滿洲國名士錄,東京:人事興信所,昭和九年。
20.外務省情報部,現代中華民國滿洲國人名鑑,東京:東亞同文會,昭和十二年。
21.米內山庸夫,蒙古及蒙古人,東京:日黑書店,昭和十八年。
22.西谷松藏,躍進蒙古の全貌,東京:創造社,昭和十三年。
23.平野真,蒙古行政概論,偽滿蒙政部,偽康德四年。
24.臼井勝美,日本と中國,東京:原書房,昭和四十九年。
25.林田勳、和加竹城,蒙疆の資源と經濟,東京:昭和十三年。
26.佐佐木要人,躍進蒙疆の全貌,東京:聞人會情報部,昭和十三年。
27.佐佐木恭一,滿洲帝國分省地圖並地名總攬,大阪:國際地學協會,昭和十七年。
28.東亞同文會調查編纂司,民國五年中國年鑑,上海:天一出版社,民國六年。
29.村田孜郎,綏遠問題の真相(蒙古民族の動き),東京:第百書房,昭和十一年。
30.松本雋,東蒙古の真相,東京:兵林館,大正二年。
31.永井道雄,原芳男、田中宏合著,アジア留學生と日本,東京:放送出版協會,昭和五十年。
32.河原操子,蒙古土產,大阪:靖文社,昭和十三年。
33.岩崎繼生,蒙古案內記,張家口:蒙疆新聞社,昭和十四年。
34.南滿鐵道株式會社調查課,滿蒙全書,大連:滿蒙文化協會,大正十一年。
35.高山洋吉譯,蒙古近世史,東京:森北書店,昭和十七年。
36.鳥居き美子,土俗學上よリ觀太ろ蒙古,東京:六文館,昭和二年。
37.滿史會,滿洲開發四十年史補卷,東京:偽滿洲國開發四十年史刊行會,一九六五年。
38.滿洲事情案內廳,蒙古事情,自印,昭和十一年。
39.實藤惠秀,中國人日本留學史,東京:ろしお,一九六○年。
40.善鄰協會,蒙古大觀,東京:改造社,昭和十三年。
41.善鄰協會,善鄰協會-內蒙古における文化活動,橫濱:日本蒙古協會,昭和五十六年。
42.關東都督府,東蒙古,陸軍部,大正四年。
(四)論文
1.一凡,「積極實施中之綏蒙教育」,邊事研究卷四期三。
2.王文俊,「教育的展望」,師大教研所集刊第三輯。
3.王良,「從九五同學會談敵偽時期之高等教育」,東北文獻卷十一期一。
4.王連生,「現代教育思潮概述」,教師之友卷十八期七。
5.方永蒸,「九一八事變前東北教育界三件大事」,東北文獻第一期。
6.孔祥哲,「烏伊兩盟政治概況及其今後整理之芻議」,邊事研究卷一期六。
7.札奇斯欽,「邊疆教育與邊疆學術研究」,新時代卷二期四。
8.江鐸,「日本的大陸政策蘇俄的東方政策與蒙古」,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9.宋中良,「內蒙問題的面面觀」,邊事研究卷三期五。
10.宋為林,「織愁憶往」,察哈爾省文獻,期五。
11.司馬行父,「日寇魔手下的察綏蒙旗」,蒙藏月報卷十三,期十一、十二合刊。
12.朱漢華,「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總檢討」,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13.李雲漢,「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華北的侵略」,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集第四册。
14.李毓澍,「清代對待黃教與其治蒙政策」,邊政研究所年報期十三。
15.李寰,「日本侵略蒙古之史的分析」,蒙藏月報,卷十三期六。
16.李國棟,「寧夏師範教育檢討與改進」,寧夏教育月刊卷一期三。
17.何日平,「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中華教育界,卷十九期三。
18.阮雨民,「伊烏兩盟聞見錄」,邊事研究創刊號。
19.良輔,「內貧自治問題」,東方雜誌卷三十期二十一。
20.吳希先,「歷代內蒙古名王─貢桑諾爾布」中國邊政期七十五。
21.林新發,「民初收回教育權運動的經過及其影響」,今日教育三十七期。
22.秋生,「內蒙問題的回顧與前瞻」,國聞週報,卷十二期四。
23.哈勘楚倫,「簡述『蒙古』一詞的音和義」,邊政學報第七期。
24.哈勘楚倫,「論『MONGOL』(蒙古勒)族稱之真諦」,邊年報第九期。
25.逸名,「綏境蒙旗自治問題之認識和改進」,蒙藏委員會微卷十四號。
26.逸名,「伊克昭盟小學教育
27.徐益棠,「十年來中國邊疆民族研究回顧與前瞻」,邊政公論,卷一期五、六合刊。
28.凌純聲,「中國邊政改革芻議」,邊政公論卷六期一。
29.郭振芳,蒙古初民家庭組態之研究,中國邊政四九期。
30.恩和塞汗,「就內蒙之過去再談盟旗自治」,中國邊政二八期。
31.金兆梓,「從教科書的編纂說到教科書的使用」,中華教育界卷十九期四。
32.陳國鈞,「伊盟蒙旗教育」,邊疆通訊卷二期八。
33.陳增敏,「察綏之歷史地理概況」,禹貢卷七期八、九合刊。
34.馬鶴天,「怎樣解決蒙古問題」,邊事研究卷四期三。
35.烏尼吾爾塔譯,「各旗詳細世譜」,中國邊政五八期。
36.郎德沛,「日俄睥睨下之蒙古問題」,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37.高卓,「今後中國教育所應取的方針」,教育雜誌,卷十六期十二。
38.曾慶錫,「伊克盟盟之政務設施述要」,邊疆通訊卷二期五。
39.顏容,「伊盟需要文化拓荒」,邊疆通訊卷二期五。
40.章光濤,「國聯教育考察團報告書之批評」,東方雜誌卷三十期八。
41.張次和,「蒙政會改組之後顧與前瞻」,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42.張文昌,「對於部頒中小學課程日行標準的意見」,中華教育界卷十八期九。
43.張佐華,「內蒙問題與國防」,國聞週報卷十三期三五。
44.張佐華,「內蒙古的社會組織與人口」,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45.張興唐,「蒙古自治運動經過及其解決辦法」,中國內政,卷十一期五。
46.程其保,「中國教育經費問題」,教育雜誌卷十六期八。
47.楊偉昌,「日俄戰爭準備與蒙古問題」,邊事研究創刊號。
48.蔡保田,「當前我國國民小學教育經費的實際問題」,政大學報二十三期。
49.楊塞生,「察北概況」,禹貢卷七期八、九合刊。
50.鄭壽彭,「民國以來的邊疆考銓制度」,中國邊政十期。
51.邊衡,「綏境蒙政會自治區現狀之檢討」,邊事研究卷三期四。
52.劉季洪,「近八十年來教育思潮之演變」,教育與文化三三二、三三三合期。
53.劉學銚,「內外蒙古及其界域」,中國邊政四十一期。
54.鍾呂恩,「綏遠蒙旗社會經濟生活的面」,邊政公論卷四期九、十、十一、十二合刊。
55.懿華,「民國元年中央與蒙古之關係」,中國邊政五十二期。
(五)報章雜誌
1.大公報,重慶:七月十三日、九月二十二日、十一月二十六日。
2.三民主義半月刊,重慶:卷一期五,民國三十一年九月。
3.中央日報,上海:十七年七月三日。
4.中央日報,南京: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一月。
5.中央日報,重慶: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六 - 二十七日,三十三年一月十五日、二十九日、三十四年五月九日。
6.中掃聯合版,重慶:三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十一月二十六日、三十二年一月二十日。
7.中華教育界,上海:十八卷至二十四卷,十九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十一月。
8.中國邊政,台北:期一 - 五八期 五十二年至六十七年。
9.支那時報,卷二三期四、六,一九三五年。
10.今日教育,三四期,六十七年。
11.民眾日報,綏遠:二十八年八月至三十年九月。
1 外交時報,東京:通卷一○六一、一○六二號。
13.益事報,重慶:三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14.星島日報,香港: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
15.東北文獻,台北:創刊號、卷十期四、卷十一期一,五十九年至七十年。
16.東方雜誌,上海:二十九卷至三十卷,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
17.救國日報,南京: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18.綏遠文獻,台北:創刊號至六期,六十六年至七十年。
綏遠青年,綏遠:卷八,一、二期,三十四年二月。
蒙藏月報,蒙藏委員會:卷一至卷二十。
蒙藏委員會公報,一、二合期,三、四合期,十期,十二期,十三期。
教育與文化,三三二、三三三合期,五十四年。
教師之友,卷十八期七,六十六年。
善鄰月報(蒙古月刊卷十四至十六)通卷四十六、四十四、八十三、八十五、八十六、八十八、九十八、一○三、一二一、一二四號。
察哈爾省文獻,創刊號至十三期,六十六年至七十二年。
國聞週報,天津:四卷至二十四卷。
寧夏文教,第一卷,三十六年。
寧夏教育月刊,第一卷,三十三年。
邊政公論,卷一至七,三十年至三十六年。
邊政研究所年報,七、九、十三期。
邊事研究,一卷至四卷五期,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邊鐸月刊,十、十一合期。
邊疆半月刊,南京:卷一二,二十六年。
邊疆研究通訊,成都:卷一五、六合期,三十一年。
邊疆教育剪報資料,重慶:中央通訊社,二十六年至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