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神韻派詩論之研究
作者 易新宙
貢獻者 黃景進
易新宙
日期 1983
上傳時間 14-Nov-2016 16:01:58 (UTC+8)
摘要 
余素喜品鑒繪畫、諷誦詩詞,於畫甚喜詩意盎然而風格雅淡之山水畫,若宋許道寧秋山蕭寺圖、郭熙松溪泛棹圖、夏珪江頭泊舟圖、馬遠雨中山水圖等;於詩則尚意境敻遠視之如畫之山水詩,若王維「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劉長卿「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柳宗元「煙銷日出不見人,欵乃一聲山水淥」等。若此畫中有詩之山水畫與詩中有畫之山水詩,皆以景象自然呈現,而不尚演繹說解;皆擅長丰神情韻,而不以筋骨思理見勝,每覽誦之,恒不禁悠然神往而感餘情無限。先則好斯作品,既而知吾國文學批評史上有「神韻」一派詩論,其旨趣頗能與詩畫之意境相發明,遂起余發願研究神韻派詩論之興趣。
「神韻派詩論之研究」,凡分六章,首章論「神韻派」之名稱及範圍,並敍研究動機與研究之方向;次章論莊子與禪宗之思惟方式,特揭其對語文之態度,以為神韻派詩論之思想背景;三章論「神韻」之意義;四、五章論神韻派之統緒,依時代先後,取其足資代表之大家皎然、司空圖、嚴羽、王士禎等詳加討論,其餘有關之詩家亦略論述之;六章綜論皎然等取境之異同,對元白之意見及歷來對神韻派之批評,末為總評。
斯篇為余研究神韻派詩論之起步,亦為邁向吾國詩學殿堂之準備。撰述期間,幸蒙黃師景進不辭煩瑣,殷殷教導,激勵再三,然以資質不敏,根柢尚淺,雖黽勉為之,亦難免於疏漏屢見,尚祈鴻儒碩學,不吝賜教,則幸甚焉。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易新宙謹
序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神韻派之名稱與範圍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方向4
第二章 神韻派詩論之思想背景7
第一節 莊學背景8
一、莊子之言意觀10
二、莊子之心齋、坐忘說13
三、莊子之神遇說15
第二節 禪學背景18
一、禪宗之言意觀20
二、禪宗之頓悟說24
三、禪宗之公案25
第三章 神韻之涵義31
第一節 「神」之意義32
第二節 「韻」之意義37
第三節 「神韻」之出現44
第四節 「神韻」之意義48
第四章 神韻派詩論之統緒(一)59
第一節 皎然63
一、生平大要63
二、皎然與禪宗之因緣64
三、皎然詩論要旨65
(甲)神詣說67
(乙)比興說68
(丙)文外之旨說69
(丁)辨體說71
四、餘論73
第二節 司空圖74
一、生平大要74
二、司空圖與禪宗之因緣75
三、司空圖詩論要旨77
(甲)詣極說77
(乙)象外象、景外景說78
(丙)味外之旨、韻外之致說79
(丁)詩品二十四則81
四、餘論85
第五章 神韻派詩論之統緒(二)91
第一節 嚴羽91
一、生平大要91
二、嚴羽與禪宗之因緣92
三、嚴羽詩論要旨94
(甲)妙悟說97
(乙)興趣說98
(丙)品類說101
四、餘論102
第二節 王士禎104
一、生平大要105
二、王士禎與禪宗之因緣106
三、王士禎詩論要旨108
(甲)興會神到說112
(乙)三昧說115
(丙)詩道與禪道、畫理117
(丁)神韻義諦119
四、餘論122
第六章 綜論129
第-節 就「神韻」之性質論諸家取境之異同129
第二節 神韻派對元白之意見140
第三節 神韻說批評之平議145
第四節 總評155
附錄:重要參考書目166
參考文獻 (一)經史類
十三經注疏 藝文印書館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藝文印書館
國語 吳韋昭注 世界書局
史記 漢司馬遷撰 鼎文書局
宋書 梁沈約撰 鼎文書局
南史 唐李延壽撰 藝文印書館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鼎文書局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祈等撰 鼎文書局
福建通志 清郝玉麟等監修 華文書局
潮州府志 清周碩勛纂修 成文出版社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撰 藝文印書館
(二)子類
老子 魏王弼注 藝文印書館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輯 河洛圖書出版社
抱朴子 晉葛洪撰 世界書局
世說新語 劉宋劉義慶撰 正文書局
唐高僧傳 唐釋道宣 臺灣印經處景印
洪洲百丈大智禪師語錄 禪學大成第三册 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
黃蘗山斷際禪師傳法心要 禪學大成第五册
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禪學大成第一册
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唐釋慧然集 禪學大成第二册
宋高僧傳 宋釋贊寧撰 臺灣印經處印景
石門洪覺範林間錄 宋釋慧洪撰 禪學大成第三册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撰 真善美出版社
五燈會元 朱釋普濟撰 廣文書局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正中書局
居易錄 清王士禎撰 筆記小說大觀十五編
讀書雜釋 清徐鼒撰 光緒丙戌排印本
(三)總集、別集類
增補六臣註文選 梁蕭統撰、唐李善等註 華正書局
全唐詩 明倫出版社
白氏長慶集 唐白居易撰 商務四部叢刊
元氏長慶集 唐元稹撰 商務四部叢刊
皎然集 唐釋皎然撰 商務四部叢刊
司空表聖文集 唐司空圖撰 商務四部叢刊
司空表聖詩集 唐司空圖撰 商務四部叢刊
蘇東坡全集 宋蘇軾撰 世界書局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宋郎曄撰 商務四部叢刊
豫章黃先生文集 宋黃庭堅撰 商務四部叢刊
石門文字禪 宋釋惠洪撰 商務四庫全書珍本十集
拙齋文集 宋林之奇撰 商務四庫全書珍本二集
誠齋集 朱楊萬里撰 商務四部叢刊本
滄浪先生吟卷 宋嚴羽撰 適園叢書本
後村先生大全集 宋劉克莊撰 商務四部叢刊
漁洋精華錄箋註 清金榮箋註 中華書局
唐賢三昧集箋註 清黃香石評、吳退菴、胡甘亭輯註 廣文書局
復初齋文集 清翁方綱撰 文海出版社
惜抱軒文集 清姚鼐撰 文海出版社
揅經室集、續集 清阮元撰 清道光二二楊州家塾刻本
(四)詩文評類
文心雕龍 梁劉勰撰 粹文堂書局
詩品 梁鍾嶸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詩式 唐釋皎然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十萬卷樓本
詩品 唐司空圖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文鏡秘府論 日遍照金剛 河洛圖書出版社
六一詩話 宋歐陽修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續詩話 宋司馬光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石林詩話 宋葉夢得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捫蝨新話 宋陳善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儒學警悟本
白石詩話 宋姜夔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滄浪詩話 宋嚴羽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撰 商務印書館
詞源 宋張炎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榆園叢刻本
詩鏡總論 明陸時雍撰 藝文續歷代詩話本
鈍吟雜錄 清馮班撰 藝文清詩話本
然鐙記閒 清何士璂述 藝文清詩話本
帶經堂詩話 清張宗柟編 廣文書局
石洲詩話 清翁方綱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粵雅堂叢書本
談龍錄 清趙執信撰 藝文清詩話本
漫堂說詩 清宋犖撰 藝文清詩話本
說詩晬語 清沈德潛撰 藝文清詩話本
貞一齋詩說 清李重華撰 藝文清詩話本
石遺室詩話 陳衍撰 商務印書館
人間詞話 王國維撰 開明書店
(五)其它有關著述
百種詩話類編 臺靜農編 藝文印書館
北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黃啟方編 成文出版社
南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張健編 成文出版社
元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曾永義編 成文出版社
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葉慶炳、邵紅編 成文出版社
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 學生書局
滄浪詩話校釋 郭紹虞撰 正生書局
滄浪詩話研究 張健撰 台大文史叢刊
王漁洋詩論之研究 黃師景進撰 文史哲出版社
中國詩的神韻格調及性靈說 郭紹虞撰 河洛圖書出版社
中國歷代文論選 郭紹虞編述 木鐸出版社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撰 新文豐出版社
文學概論 王師夢鷗撰 藝文印書館
文藝美學 王師夢鷗撰 遠行出版社
談藝錄 錢鍾書撰 野狐出版社
文學論 韋勒克等撰、王師夢鷗等譯 志文出版社
詩論 朱光潛撰 正中書局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撰 開明書店
詩學 朱光潛撰 德華出版社
美學原理 克羅齊撰 正中書局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撰 學生書局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葉嘉瑩撰 源流出版社
中國詩學 黃永武撰 巨流出版社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撰 杜國清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中國詩學縱橫論 黃維樑撰 洪範書店
中國畫論類編 俞崑編 河洛圖書出版社
白居易詩評述彙編 明倫出版社
陳寅恪先生全集 九思出版社
中國禪宗史 釋印順撰 慧日講堂印
禪學的黃金時代 吳經雄撰、吳怡譯 商務印書館
禪學與唐朱詩學 杜松柏撰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禪與老莊 吳怡撰 三民書局
禪天禪地 鈴木大拙撰、徐進夫譯 志文出版社
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撰、劉大悲譯 志文出版社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龍田出版社
中國人生哲學 方東美撰 黎明文化事業公可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編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
金文詁林 周法高主編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作詞法 夏承燾撰 偉文圖書公司
曾文正公手寫日記 吳湘湘主編 學生書局
(六)期刊論文
試論皎然詩式 王師夢鷗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四卷三期
皎然詩式十九體及其詩例 陳曉薔撰 圖書館學報九期
皎然與詩式 陳曉薔撰 東海學報八卷一期
論皎然詩式的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
皎然詩論之研究 鍾慧玲撰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唐司空圖事蹟繫年 羅聯添撰 大陸雜誌三十九卷十一期
司空圖「詩品」風格說之理論基礎 王潤華撰 大陸雜誌五十三卷一期
從司空圖論詩的基點看他的詩論 王潤華撰 大陸雜誌五十六卷五期
談司空圖的詩論「韻外致與味外旨」 陳曉薔撰 現代學苑一卷十二期
司空圖詩論中之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司空圖詩品研究 蕭水順撰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十七期
司空圖詩味論 彭錦堂撰 東海中文所碩士論文
司空圖詩品述例 蔣勵材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六卷八期
嚴羽「以禪喻詩」試解 王師夢鷗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四卷八期
嚴羽詩論中的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以禪喻詩」到「詩禪一致」──嚴滄浪與王漁洋詩論之比較 黃師景進撰 古典文學四集
王漁洋詩論文研究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王漁洋論詩絕句研究 何三本 臺東師專學報一期
王漁洋的詩論 鄭靜若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八卷七期
漁洋詩與神韻說 徐亮之 文學世界民五十年夏季號
王漁洋新傳 薛順雄撰 圖書館學報十卷
古代詩評家所講求的純詩 王師夢鷗撰 中外文學二卷九期
中國詩論所講求的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十月二十日
儒道兩家論神與文學批評之關係 郭紹虞撰 燕京學報四期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之「神」「氣」說 郭紹虞撰 小說月報十九卷
無言獨化:道家美學論要 葉維廉撰 中外文學八卷五期
道家的文藝思潮 青木正兒撰、鄭峰明譯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二卷十期
間隔觀及虛無之用與中國藝術 唐君毅撰 民主評論十二卷十六期
從文學批評觀點讀莊子 施友忠撰 中外文學三卷七期
中國詩與中國畫 錢鍾書撰 木鐸文學研究叢編第一輯
論神韻說與境界說 勞斡 文學雜誌八卷四期
「興趣、神韻、意境」之申義 慕梵 今日中國八七期
中國文學中的自然美 王師夢鷗撰 幼獅一卷六期
直覺與表現的比較研究 古添洪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一卷九期
釋象外 葉兢耕撰 國文月刊六十二期
題畫文學之發展 青木正兒撰、馬導源譯 大陸雜誌三卷十期
蘇東坡與詩畫合一之研究 戴麗珠撰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二十期
中國畫的特色—畫中有詩 封愷撰 東方雜誌二十四卷十一期
謝赫第一法 方聞撰 故宮季刊一卷三期
中國繪畫氣韻生動說剖析 趙戒非撰 浸會學報三卷一期
釋道家精神義 錢穆撰 新亞學報二期
老莊的言意觀對僧肇與禪宗的影響 王煜撰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十五期
中國禪宗的特質 陳榮波撰 華岡佛學學報五期
中國禪宗與儒道兩家思想的關係 吳怡撰 幼獅學誌十六卷一期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景進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易新宙
dc.creator (作者) 易新宙zh_TW
dc.date (日期) 1983
dc.date.accessioned 14-Nov-2016 16:01:58 (UTC+8)-
dc.date.available 14-Nov-2016 16:01: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Nov-2016 16:01:58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967-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余素喜品鑒繪畫、諷誦詩詞,於畫甚喜詩意盎然而風格雅淡之山水畫,若宋許道寧秋山蕭寺圖、郭熙松溪泛棹圖、夏珪江頭泊舟圖、馬遠雨中山水圖等;於詩則尚意境敻遠視之如畫之山水詩,若王維「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劉長卿「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柳宗元「煙銷日出不見人,欵乃一聲山水淥」等。若此畫中有詩之山水畫與詩中有畫之山水詩,皆以景象自然呈現,而不尚演繹說解;皆擅長丰神情韻,而不以筋骨思理見勝,每覽誦之,恒不禁悠然神往而感餘情無限。先則好斯作品,既而知吾國文學批評史上有「神韻」一派詩論,其旨趣頗能與詩畫之意境相發明,遂起余發願研究神韻派詩論之興趣。
「神韻派詩論之研究」,凡分六章,首章論「神韻派」之名稱及範圍,並敍研究動機與研究之方向;次章論莊子與禪宗之思惟方式,特揭其對語文之態度,以為神韻派詩論之思想背景;三章論「神韻」之意義;四、五章論神韻派之統緒,依時代先後,取其足資代表之大家皎然、司空圖、嚴羽、王士禎等詳加討論,其餘有關之詩家亦略論述之;六章綜論皎然等取境之異同,對元白之意見及歷來對神韻派之批評,末為總評。
斯篇為余研究神韻派詩論之起步,亦為邁向吾國詩學殿堂之準備。撰述期間,幸蒙黃師景進不辭煩瑣,殷殷教導,激勵再三,然以資質不敏,根柢尚淺,雖黽勉為之,亦難免於疏漏屢見,尚祈鴻儒碩學,不吝賜教,則幸甚焉。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易新宙謹
序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神韻派之名稱與範圍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方向4
第二章 神韻派詩論之思想背景7
第一節 莊學背景8
一、莊子之言意觀10
二、莊子之心齋、坐忘說13
三、莊子之神遇說15
第二節 禪學背景18
一、禪宗之言意觀20
二、禪宗之頓悟說24
三、禪宗之公案25
第三章 神韻之涵義31
第一節 「神」之意義32
第二節 「韻」之意義37
第三節 「神韻」之出現44
第四節 「神韻」之意義48
第四章 神韻派詩論之統緒(一)59
第一節 皎然63
一、生平大要63
二、皎然與禪宗之因緣64
三、皎然詩論要旨65
(甲)神詣說67
(乙)比興說68
(丙)文外之旨說69
(丁)辨體說71
四、餘論73
第二節 司空圖74
一、生平大要74
二、司空圖與禪宗之因緣75
三、司空圖詩論要旨77
(甲)詣極說77
(乙)象外象、景外景說78
(丙)味外之旨、韻外之致說79
(丁)詩品二十四則81
四、餘論85
第五章 神韻派詩論之統緒(二)91
第一節 嚴羽91
一、生平大要91
二、嚴羽與禪宗之因緣92
三、嚴羽詩論要旨94
(甲)妙悟說97
(乙)興趣說98
(丙)品類說101
四、餘論102
第二節 王士禎104
一、生平大要105
二、王士禎與禪宗之因緣106
三、王士禎詩論要旨108
(甲)興會神到說112
(乙)三昧說115
(丙)詩道與禪道、畫理117
(丁)神韻義諦119
四、餘論122
第六章 綜論129
第-節 就「神韻」之性質論諸家取境之異同129
第二節 神韻派對元白之意見140
第三節 神韻說批評之平議145
第四節 總評155
附錄:重要參考書目166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中國文學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1
dc.title (題名) 神韻派詩論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經史類
十三經注疏 藝文印書館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藝文印書館
國語 吳韋昭注 世界書局
史記 漢司馬遷撰 鼎文書局
宋書 梁沈約撰 鼎文書局
南史 唐李延壽撰 藝文印書館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鼎文書局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祈等撰 鼎文書局
福建通志 清郝玉麟等監修 華文書局
潮州府志 清周碩勛纂修 成文出版社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撰 藝文印書館
(二)子類
老子 魏王弼注 藝文印書館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輯 河洛圖書出版社
抱朴子 晉葛洪撰 世界書局
世說新語 劉宋劉義慶撰 正文書局
唐高僧傳 唐釋道宣 臺灣印經處景印
洪洲百丈大智禪師語錄 禪學大成第三册 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
黃蘗山斷際禪師傳法心要 禪學大成第五册
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禪學大成第一册
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唐釋慧然集 禪學大成第二册
宋高僧傳 宋釋贊寧撰 臺灣印經處印景
石門洪覺範林間錄 宋釋慧洪撰 禪學大成第三册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撰 真善美出版社
五燈會元 朱釋普濟撰 廣文書局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正中書局
居易錄 清王士禎撰 筆記小說大觀十五編
讀書雜釋 清徐鼒撰 光緒丙戌排印本
(三)總集、別集類
增補六臣註文選 梁蕭統撰、唐李善等註 華正書局
全唐詩 明倫出版社
白氏長慶集 唐白居易撰 商務四部叢刊
元氏長慶集 唐元稹撰 商務四部叢刊
皎然集 唐釋皎然撰 商務四部叢刊
司空表聖文集 唐司空圖撰 商務四部叢刊
司空表聖詩集 唐司空圖撰 商務四部叢刊
蘇東坡全集 宋蘇軾撰 世界書局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宋郎曄撰 商務四部叢刊
豫章黃先生文集 宋黃庭堅撰 商務四部叢刊
石門文字禪 宋釋惠洪撰 商務四庫全書珍本十集
拙齋文集 宋林之奇撰 商務四庫全書珍本二集
誠齋集 朱楊萬里撰 商務四部叢刊本
滄浪先生吟卷 宋嚴羽撰 適園叢書本
後村先生大全集 宋劉克莊撰 商務四部叢刊
漁洋精華錄箋註 清金榮箋註 中華書局
唐賢三昧集箋註 清黃香石評、吳退菴、胡甘亭輯註 廣文書局
復初齋文集 清翁方綱撰 文海出版社
惜抱軒文集 清姚鼐撰 文海出版社
揅經室集、續集 清阮元撰 清道光二二楊州家塾刻本
(四)詩文評類
文心雕龍 梁劉勰撰 粹文堂書局
詩品 梁鍾嶸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詩式 唐釋皎然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十萬卷樓本
詩品 唐司空圖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文鏡秘府論 日遍照金剛 河洛圖書出版社
六一詩話 宋歐陽修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續詩話 宋司馬光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石林詩話 宋葉夢得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捫蝨新話 宋陳善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儒學警悟本
白石詩話 宋姜夔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滄浪詩話 宋嚴羽撰 藝文歷代詩話本
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撰 商務印書館
詞源 宋張炎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榆園叢刻本
詩鏡總論 明陸時雍撰 藝文續歷代詩話本
鈍吟雜錄 清馮班撰 藝文清詩話本
然鐙記閒 清何士璂述 藝文清詩話本
帶經堂詩話 清張宗柟編 廣文書局
石洲詩話 清翁方綱撰 藝文百部叢書集成粵雅堂叢書本
談龍錄 清趙執信撰 藝文清詩話本
漫堂說詩 清宋犖撰 藝文清詩話本
說詩晬語 清沈德潛撰 藝文清詩話本
貞一齋詩說 清李重華撰 藝文清詩話本
石遺室詩話 陳衍撰 商務印書館
人間詞話 王國維撰 開明書店
(五)其它有關著述
百種詩話類編 臺靜農編 藝文印書館
北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黃啟方編 成文出版社
南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張健編 成文出版社
元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曾永義編 成文出版社
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葉慶炳、邵紅編 成文出版社
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 學生書局
滄浪詩話校釋 郭紹虞撰 正生書局
滄浪詩話研究 張健撰 台大文史叢刊
王漁洋詩論之研究 黃師景進撰 文史哲出版社
中國詩的神韻格調及性靈說 郭紹虞撰 河洛圖書出版社
中國歷代文論選 郭紹虞編述 木鐸出版社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撰 新文豐出版社
文學概論 王師夢鷗撰 藝文印書館
文藝美學 王師夢鷗撰 遠行出版社
談藝錄 錢鍾書撰 野狐出版社
文學論 韋勒克等撰、王師夢鷗等譯 志文出版社
詩論 朱光潛撰 正中書局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撰 開明書店
詩學 朱光潛撰 德華出版社
美學原理 克羅齊撰 正中書局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撰 學生書局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葉嘉瑩撰 源流出版社
中國詩學 黃永武撰 巨流出版社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撰 杜國清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中國詩學縱橫論 黃維樑撰 洪範書店
中國畫論類編 俞崑編 河洛圖書出版社
白居易詩評述彙編 明倫出版社
陳寅恪先生全集 九思出版社
中國禪宗史 釋印順撰 慧日講堂印
禪學的黃金時代 吳經雄撰、吳怡譯 商務印書館
禪學與唐朱詩學 杜松柏撰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禪與老莊 吳怡撰 三民書局
禪天禪地 鈴木大拙撰、徐進夫譯 志文出版社
禪與生活 鈴木大拙撰、劉大悲譯 志文出版社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龍田出版社
中國人生哲學 方東美撰 黎明文化事業公可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編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
金文詁林 周法高主編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作詞法 夏承燾撰 偉文圖書公司
曾文正公手寫日記 吳湘湘主編 學生書局
(六)期刊論文
試論皎然詩式 王師夢鷗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四卷三期
皎然詩式十九體及其詩例 陳曉薔撰 圖書館學報九期
皎然與詩式 陳曉薔撰 東海學報八卷一期
論皎然詩式的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
皎然詩論之研究 鍾慧玲撰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唐司空圖事蹟繫年 羅聯添撰 大陸雜誌三十九卷十一期
司空圖「詩品」風格說之理論基礎 王潤華撰 大陸雜誌五十三卷一期
從司空圖論詩的基點看他的詩論 王潤華撰 大陸雜誌五十六卷五期
談司空圖的詩論「韻外致與味外旨」 陳曉薔撰 現代學苑一卷十二期
司空圖詩論中之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司空圖詩品研究 蕭水順撰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十七期
司空圖詩味論 彭錦堂撰 東海中文所碩士論文
司空圖詩品述例 蔣勵材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六卷八期
嚴羽「以禪喻詩」試解 王師夢鷗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四卷八期
嚴羽詩論中的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以禪喻詩」到「詩禪一致」──嚴滄浪與王漁洋詩論之比較 黃師景進撰 古典文學四集
王漁洋詩論文研究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王漁洋論詩絕句研究 何三本 臺東師專學報一期
王漁洋的詩論 鄭靜若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八卷七期
漁洋詩與神韻說 徐亮之 文學世界民五十年夏季號
王漁洋新傳 薛順雄撰 圖書館學報十卷
古代詩評家所講求的純詩 王師夢鷗撰 中外文學二卷九期
中國詩論所講求的純粹性 李豐楙撰 青年戰士報六十四年十月二十日
儒道兩家論神與文學批評之關係 郭紹虞撰 燕京學報四期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之「神」「氣」說 郭紹虞撰 小說月報十九卷
無言獨化:道家美學論要 葉維廉撰 中外文學八卷五期
道家的文藝思潮 青木正兒撰、鄭峰明譯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二卷十期
間隔觀及虛無之用與中國藝術 唐君毅撰 民主評論十二卷十六期
從文學批評觀點讀莊子 施友忠撰 中外文學三卷七期
中國詩與中國畫 錢鍾書撰 木鐸文學研究叢編第一輯
論神韻說與境界說 勞斡 文學雜誌八卷四期
「興趣、神韻、意境」之申義 慕梵 今日中國八七期
中國文學中的自然美 王師夢鷗撰 幼獅一卷六期
直覺與表現的比較研究 古添洪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一卷九期
釋象外 葉兢耕撰 國文月刊六十二期
題畫文學之發展 青木正兒撰、馬導源譯 大陸雜誌三卷十期
蘇東坡與詩畫合一之研究 戴麗珠撰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二十期
中國畫的特色—畫中有詩 封愷撰 東方雜誌二十四卷十一期
謝赫第一法 方聞撰 故宮季刊一卷三期
中國繪畫氣韻生動說剖析 趙戒非撰 浸會學報三卷一期
釋道家精神義 錢穆撰 新亞學報二期
老莊的言意觀對僧肇與禪宗的影響 王煜撰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十五期
中國禪宗的特質 陳榮波撰 華岡佛學學報五期
中國禪宗與儒道兩家思想的關係 吳怡撰 幼獅學誌十六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