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New Prospect on Collective Consumer Redress in the Risk Society-Focus on Food Safety Tort Cases作者 陳俐伶
Chen, Li Ling貢獻者 許政賢
Hsu, Cheng Hsien
陳俐伶
Chen, Li Ling關鍵詞 食品安全
風險社會
風險自主權
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
消費者保護
團體訴訟
損害預防
Food safety
Risk society
Autonomy
Illicit food additives
Consumer protection
Class action
Damage prevention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4-Jan-2017 12:00:18 (UTC+8) 摘要 飲食乃人類生存所必需,尤其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代,食品生產者常供應同種類的商品給為數眾多的消費者,若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受害者動輒百千人,影響人民生活重大。隨著食品產業的科技化與工業製程的演變,配合日新月異的化學物質添加及生物科技的運用,使食品問題潛藏「知識未決性」的風險,更使「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成為最棘手的法律案件類型之一。由於,傳統上,只以「健康權」侵害為中心之論證方式,往往難以證立違法添加行為造成之現時損害;加上風險可能延遲或不會實現,侵害健康權之說法不容易說明違法添加物事件中,侵權行為責任之成立、範圍與因果關係等內容。相關訴訟因此不可避免地衝撞現有法律所預設之管制、賠償與救濟制度,增加保護食品消費者權益之難度與變數。有鑑於此,本文從2011年塑化劑事件以及2013年食用油品事件的法院判決出發,探討我國違法添加物事件求償之困境。並參考社會學上有關風險社會與公眾治理等論述,嘗試建構「風險自主法益」之人格權內涵;從權利侵害之集團性特徵與損害預防等觀點,重新描繪食品安全消費團體訴訟應有之輪廓。嘗試歸納違法食品添加物損害賠償訴訟的共通問題,諸如:實體法上,如何認定添加物風險與權利侵害間的關聯?程序法上,如何舉證損害、損害額,以及現行團體訴訟制度之救濟成效如何?能否兼顧訴訟經濟與實體權利之保護?進一步整合實體法及程序法的觀點,分別就解釋論與立法論的角度,提出本文的觀察與建議。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一) 專書1. Ulrich Beck著,汪浩譯,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2004年2月。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0年3月。3. 王澤鑑,慰撫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 2004 年。4.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三民書局, 1998 年。5.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增訂版,1999年9月。6.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2005年10月。7. 林益山,消費者保護法,五南,二版, 2008年8月。8. 周桂田,風險社會-公共治理與公民參與,五南, 2014年4月。9. 周桂田,風險社會的典範轉移-打造為公眾負責的治理模式,遠流,2014年9月。10.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新學林,四版,2015年9月。11.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新學林,二版,2014年2月。12. 姜世明,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元照,2009年3月。13.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修訂版,2012 年 2 月。14.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2000年8月。15.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自版,2001 年 10 月。16. 曾世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元照,2005年11月。17. 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新學林,二版,2005年10月。18. 黃國昌,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05 年 10 月。19. 洪誌宏,消費者保護法,五南,2013年4月。20. 張志朋,論我國商品責任之請求權主體-消費者與第三人區別之必要性與正當性,新學林,2005年9月。21. 楊佳元,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元照, 2009年11月。22.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理論與實務,華泰,二版,1998年6月。23.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修訂五版,2011年8月。24. 陳榮宗、林慶苗合著,民事訴訟法(上),修訂第七版,2009年11月。25. 陳聰富,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元照, 2008 年 12 月。26. 蔡百銓,邁向人權國家:人權學18講,前衛,2007年12月。(二) 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1. Lothar Kuhlen著,許恒達譯,全球風險社會中的食品安全法制,收錄於:張麗卿主編《全球風險社會刑法新議題-以食品及醫療為中心》,元照,頁124-151,2015年11月。2.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的應用與問題,憲政時代,第39卷第1期,頁33-119,2013年7月。3.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之意涵與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37 期,頁 117-187,2012 年11 月。4. 王毓正,論基本權之保護義務在不確定科技健康風險預防上之適用—以奈米科技與非游離輻射應用之相關健康風險預防為例,興大法學,第 7 期,頁145-208,2010 年 6 月。5. 王澤鑑,危險社會、保護國家與損害賠償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132-141,2005年2月。6.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頁207-219,2005年8月。7. 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 期,頁201-212,2005 年9 月。8. 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國際環境法處理欠缺科學證據之環境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頁1-72,2005年5月。9. 古承宗,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第 10 卷第 1 期,頁115-177,2013年 6 月。10. 甘添貴,食品攙偽假冒與標示不實之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53期,頁55-67,2016年6月。11. 李志峰,論懲罰性賠償金之起源及其適用上之爭議,收錄於:《消費者保護研究第七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2001年9月。12. 林玠鋒,食品安全民事事件中法益之保護與損害額之認定-兼談小額程序衡平裁判法理之運用,2016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學術研討會,頁135-163,2016年3月28日。13. 林昱梅,當健康風險之預防遇上商品自由流通原則-評歐洲法院有關歐盟禁止英國牛肉輸出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 178 期,頁258-274,2010 年 3 月。14. 林德瑞,論懲罰性賠償,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期,頁25-66,1998年7月。15. 林鈺雄,利得沒收之法律性質與審查體系-兼論立法之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238期,頁53-83,2015年3月。16. 林鈺雄,利得沒收新法之審查體系與解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51期,頁6-33,2016年4月。17. 林明珠、朱麗真,懲罰性賠償金之理論與實務-以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為中心,收錄於:《消費者保護法制論文集》,頁399-439, 2004年7月。18. 吳從周,臺灣商品責任之實體與程序主要爭議現況-特別聚焦檢討舉證責任分配之實務案例,月旦法學雜誌,第214期,頁69-97,2013年3月。19. 吳從周,初探法感(Rechtsgefühl)-以民事案例出發思考其在法官判決中之地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92 期 ,1-46 頁,2014年12月。20. 吳品萱、倪貴榮,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法制化的理念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252期,頁170-185,2016年5月。21. 姜世明,選定當事人之變革-兼論團體訴訟,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頁8-26,2003年5月。22. 紀鈞涵,追加選定當事人制度之問題點與修正建議,萬國法律第144期,頁31-58,2005年12月。23. 沈冠伶,損害額之酌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79期,頁21-34,2011年7月。24. 沈冠伶,多數紛爭當事人之權利救濟程序─從選定當事人制度到團體訴訟,收錄於:氏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頁175-207,2006年4月。25. 沈冠伶,示範訴訟之研究,收錄於:氏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 2006 年 4 月。26. 沈冠伶,消費者團體訴訟之再建構:以擴散型損害及集團權利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頁1237-1326,2015年11月。27. 沈冠伶,團體訴訟問題的探討,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1期,頁67-82, 2004年6月。28. 胡博硯、黃文政,我國新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解析與反省:回應食安危機,臺灣法學雜誌,第 238 期,頁31-42,2013 年 12 月。29. 徐育安,食品安全與風險刑法-台灣食安刑法管制之變遷與反思,2015年兩岸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2015年6月。(行政院消保處網站: http://www.cpc.ey.gov.tw/cp.aspx?n=D8C7E224F68FC55A)30. 曾品傑,臺灣商品責任法之發展─以消費者保護法上之商品責任為中心,成大法學,第 23 期,頁1-33,2012 年 6 月。31. 傅玲靜,從風險預防之角度檢視化學物質管理法規之修正,收錄於:《行政院 101 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行政院出版,第 1 版第 1 刷, 2012 年 12 月。32. 黃立,消費者保護法:第一講—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商品與服務責任(一),月旦法學教室,第8 期,頁68-78, 2003 年 6 月。33. 黃國昌,訴訟參與與代表訴訟-新民事訴訟法下程序保障與紛爭解決一次性之平衡點,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頁8-27,2003年6月。34. 張文郁,由消保團體提起之損害賠償消費訴訟,月旦法學教室,第64期,頁8-9 ,2008年2月。35. 張麗卿,食品犯罪中的攙偽或假冒-以富味香混油事件判決為中心(附談頂新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49期,頁89-115 ,2016年2月。36. 張嘉佑,食品添加物風險管理,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第 44 卷第 9 期, 頁47-59,2012 年 9 月。 37. 張筱珮、陳玉華、陳俊瑜,食品中化學添加物之危害與管理,化工技術,第191期,162-176,2009年 2月。38. 許政賢,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困境與轉機-以實務案例為中心,2016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學術研討會,頁5-27,2016年3月28日。39. 許政賢,消保團體訴訟之理想與現實─新北地院一○一年度重消字第一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4期,頁24-29,2015年4月。40. 許政賢,消費者保護團體損害賠償訴訟制度之再定位-試以整合憲法、法學方法論及民事訴訟法之觀點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頁74-92 ,2004年7月。41. 許政賢,台糖訴請大統公司賠償違約金案─彰化地院104年度重訴字第31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50期,頁21-30,2016年8月。42. 許士宦,新修正民事訴訟法上程序保障之新開展-以民事訴訟法總則編之修正為中心,月旦法學教室,第 6期,頁70-85,2003 年 4 月。 43. 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頁數,2010.3。44. 許士宦,集團利益保護程序之新開展─以團體不作為訴訟之一般化為契機,司法周刊,第1149期,第2版,2003年9月。45.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風險評估與管理,臺灣法學雜誌,第 142 期,頁102-115,2009 年 12 月。46.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預防原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第 167 期,頁 127-136,2009 年 4 月。47. 邱聯恭,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收錄於:氏著《程序制度機能論》,頁147-196,1996年8月。48. 邱聯恭,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之新容貌及機能演變,收錄於《程序選擇權論》,頁125-175,2000年。49. 邱惠美,從團體訴訟論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收錄於:《消者保護研究(十一)》,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頁109-150,2005年12月。50.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頁28,2002年12月。51. 詹森林,非財產上損害與懲罰性賠償金,月旦裁判時報,第 5 期,頁32-39,2010 年 10 月。52. 楊宏暉,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契約失靈調整模式,法學新論,第25期,頁67-101,2010年8月。53. 楊淑文,消費爭議與消費訴訟,收錄於:氏著《消保法與民法之分與合》,元照,頁101-156,2013年8月。54. 楊淑文,訴訟標的理論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61期,頁197-251,1999年6月。55. 楊建華等,消保團體為消費者提起損害賠償訴訟在訴訟實務上之運作-民訴法研討會第52次研討紀錄,法學叢刊,第156期,頁108-170,1994年10月。56. 陳石獅,不作為請求權之特定,民事訴訟法之探討(三),頁39-88, 1994年3月。57. 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懲罰性賠償金-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2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229期,頁101-117,2013年8月1日。58. 陳忠五,論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的保護法益範圍,台灣法學雜誌,第134期,頁77-96,2009年8月。59. 陳聰富,美國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台灣本土法學,第25期,頁37-44,2001年8月。60. 謝哲勝,懲罰性賠償,臺大法學論叢,第 30 卷第 1 期,頁113-162,2001 年 1 月。61. 饒瑞正,保單條款監理與消費者保護,收錄於:《保險法學之前瞻:林勳發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頁161-184,2011年7月。(三) 學位論文1. 余銘軒,集體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4月。2. 侯宜諮,風險行政法的建制嘗試─以食品衛生安全領域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1月。3. 紀鈞涵,當事人適格與判決效力主觀範圍擴張之研究─以集團性紛爭處理程序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4. 黃敦彥,論我國消費者集體權益保護理論之建構-以消費者團體訴訟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5. 廖惠平,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探討消費者迅速求償之可能性,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2月。6. 劉聖文,風險食品消費訴訟爭議問題之研究-以損害認定及因果關係之舉證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10月。7. 陳文成,非婚生子女的憲法保障,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6月。8. 陳宗憶,國家的風險決策與風險決策監督─以建立「風險原則」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9. 陳俊杰,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懲罰性賠償金實務案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10. 陳春玲,論懲罰性賠償金之法律爭議與風險管理,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1月。11. 顏正豪,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四) 政府出版品與其他資料1. 王昱之,公害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美國毒物侵權行為訴訟為中心,司法院八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報告,1993年11月。2.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38期,院會紀錄。3. 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9期,院會紀錄。二、 外文文獻(按作者(編者)姓氏字母序)(一)英文文獻1. Garner, Bryan A. (9th ed.2009).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2. Callahan, Christopher L. ,Establishment of Causation in Toxic Tort Litigation, 23 ARIZ.ST.L. J.605(1991).3. Hodges, Chritopher (2009). European Union Legistlation.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4. Hensler, Deborah R. (2009).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An Overview.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Baetge, Dietmar (2009). Germany.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5. M. Pace, Nicholas (2009). Group and Aggregate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6. Véronique Magnier, (2009).France.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7. Norton Rose Fulbright (2014). The new “Hamon Law” introducing French class actions and its effects on competition and distribution law. Retrieved from http://www.nortonrosefulbright.com/knowledge/publications/114016/the-new-hamon-law-introducing-french-class-actions-and-its-effects-on-competition-and-distribution-law8. Cartwright, Peter (2004).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LAW, THEORY, AND POLICY IN TH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二)德文文獻1. Geiger, Caroline, Kollektiver Rechtsschutz im Zivilprozess, 2015.2. Puttfarken H., Jürgen/Franke, Nicole, Die action civile der Verbände in Frankreich, in: Basedow/Hopt/Kötz/Baetge (Hrsg.), Die Bündelung gleichgerichteter Interessen im Prozeß: Verbandsklage und Gruppenklage, 1999, S. 149ff.3. Reus, Katharina, Das Recht in der Risikogesellschaft: Der Beitrag des Strafrechts zum Schutz vor modernen Produktgefahren, 2010.三、 網路資源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2. Westlaw Nexthttps://1.next.westlaw.com/Search/Home.html?transitionType=Default&contextData=(sc.Default)3. HeinOnlinehttp://heinonline.org4.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 und für Verbraucherschuzhttp://www.juris.de5. Justiahttp://law.justia.com/cases/federal/appellate-courts/F2/159/169/156589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265100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1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許政賢 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su, Cheng Hsien 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俐伶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Li Ling 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俐伶 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Li Ling en_US dc.date (日期) 2016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Jan-2017 12:00:18 (UTC+8) - dc.date.available 4-Jan-2017 12:00:18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Jan-2017 12:00:18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651001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5604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65100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飲食乃人類生存所必需,尤其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代,食品生產者常供應同種類的商品給為數眾多的消費者,若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受害者動輒百千人,影響人民生活重大。隨著食品產業的科技化與工業製程的演變,配合日新月異的化學物質添加及生物科技的運用,使食品問題潛藏「知識未決性」的風險,更使「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成為最棘手的法律案件類型之一。由於,傳統上,只以「健康權」侵害為中心之論證方式,往往難以證立違法添加行為造成之現時損害;加上風險可能延遲或不會實現,侵害健康權之說法不容易說明違法添加物事件中,侵權行為責任之成立、範圍與因果關係等內容。相關訴訟因此不可避免地衝撞現有法律所預設之管制、賠償與救濟制度,增加保護食品消費者權益之難度與變數。有鑑於此,本文從2011年塑化劑事件以及2013年食用油品事件的法院判決出發,探討我國違法添加物事件求償之困境。並參考社會學上有關風險社會與公眾治理等論述,嘗試建構「風險自主法益」之人格權內涵;從權利侵害之集團性特徵與損害預防等觀點,重新描繪食品安全消費團體訴訟應有之輪廓。嘗試歸納違法食品添加物損害賠償訴訟的共通問題,諸如:實體法上,如何認定添加物風險與權利侵害間的關聯?程序法上,如何舉證損害、損害額,以及現行團體訴訟制度之救濟成效如何?能否兼顧訴訟經濟與實體權利之保護?進一步整合實體法及程序法的觀點,分別就解釋論與立法論的角度,提出本文的觀察與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一、 研究動機 1二、 研究目的 2第二節 研究範圍 2第三節 研究方法 4第四節 研究架構 5第二章 我國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案例及法律問題 7第一節 塑化劑案(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1年度重消字第1號民事判決)一、 事實與爭點 7(一)事實摘要 7(二)兩造主張 8(三)爭點 14二、 判決要旨 14(一)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14(二)財產上損害賠償 16(三)精神上損害賠償 18(四)懲罰性賠償金 20三、 判決評析 21(一)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21(二)損害賠償責任之範圍 25四、 上訴見解之峰迴路轉(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消上字第1號民事判決) (一) 釐清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之分野 27(二) 確立以非財產上損害為主之審理方向 30(三) 堅守個別健康權保障模式之難題 31第二節 食用油品案(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3年度重訴字第64號民事判決)一、 事實與爭點 32(一)事實摘要 32(二)兩造主張 33(三)爭點 40二、 判決要旨 41(一) 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41(二) 財產上損害賠償 41(三) 精神上損害賠償 42(四) 懲罰性賠償金 44三、 判決評析 46(一) 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 46(二) 損害賠償責任之範圍 48第三節 食品安全消費團體訴訟之法律問題 48一、 違法添加物事件之特徵 50(一) 雙方立於消費關係之不對等地位 51(二) 商品存在風險卻未被證實為危險 52(三) 企業經營者之製造行為違反法令且可歸責 56(四) 權利保障之各種面向 57(五) 受害者眾多之擴散型損害賠償事件 60二、 確認實體權利之難題 61三、 保護程序利益與公益之難題 64第三章 消費團體訴訟概說 69第一節 我國法上的團體訴訟制度 69一、 消費者保護法 69(一) 消保團體損害賠償訴訟(消保法第50條規定) 70(二) 消費者保護團體不作為請求訴訟(消保法第53條規定) 74二、 民事訴訟法 78(一)公益社團法人訴訟(民訴法第 44 條之1規定) 79(二)追加選定當事人 (民訴法第44條之2規定) 83(三)不作為團體訴訟(民訴法第44條之3規定) 88第二節 現行法實際運作可能面臨之困境 96一、規範密度不足,易生爭議 97二、規範體系複雜,難以整合 97三、獨重權利之個別性,忽略集體權利保護之當代意義 98第三節 比較法上的集體訴訟制度 99一、 美國法 99(一)概說 99(二)評論 103二、 德國法 104(一)概說 104(二)評論 106三、 法國法(更新至2009) 107(一)概說 108(二)評論 109第四章 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檢討-解釋論之建議 111第一節 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成立 111一、 以侵權責任為主之路徑 111二、 探索人格權內涵 112(一) 健康權侵害 112(二) 其他人格法益之發展 113(三)風險自主法益之形成 114三、 尋找請求權基礎 120(一) 現行法之依據 121(二) 舊法時期之依據(103年12月10日修法前) 123第二節 損害賠償之證明與裁判 132一、 舉證責任之減輕(民訴法第277條但書規定) 132二、 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民訴法第222條第2項) 136第三節 精神上損害賠償與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互動 140一、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之意義與功能 141二、 懲罰性賠償金之意義與功能 143(一) 懲罰功能 144(二) 嚇阻功能 145(三) 強化執法的功能 146(四) 損害填補的功能 146三、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與懲罰性賠償制度之互動 148第五章 食品消費團體訴訟之檢討-立法論之建議 151第一節 反思:私法與風險社會 152第二節 保護法益之確認 154第三節 程序與制度設計之展望 156一、 訴訟類型與起訴要件 156二、 訴之聲明與裁判 158三、 舉證責任與證據認定 159四、 裁判效力 160五、 特別基金與墊償制度之設置 161第六章 結論 164參考文獻 174附錄 zh_TW dc.format.extent 1587386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1001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食品安全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風險社會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風險自主權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消費者保護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團體訴訟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損害預防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ood safety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isk society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utonomy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llicit food additives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nsumer protection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lass action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amage prevention en_US dc.title (題名) 風險社會下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新思維 -以我國違法食品添加物民事侵權事件為中心 zh_TW dc.title (題名) New Prospect on Collective Consumer Redress in the Risk Society-Focus on Food Safety Tort Cases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一) 專書1. Ulrich Beck著,汪浩譯,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2004年2月。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0年3月。3. 王澤鑑,慰撫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 2004 年。4.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三民書局, 1998 年。5.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增訂版,1999年9月。6.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2005年10月。7. 林益山,消費者保護法,五南,二版, 2008年8月。8. 周桂田,風險社會-公共治理與公民參與,五南, 2014年4月。9. 周桂田,風險社會的典範轉移-打造為公眾負責的治理模式,遠流,2014年9月。10.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新學林,四版,2015年9月。11.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新學林,二版,2014年2月。12. 姜世明,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元照,2009年3月。13.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修訂版,2012 年 2 月。14.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2000年8月。15.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自版,2001 年 10 月。16. 曾世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元照,2005年11月。17. 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新學林,二版,2005年10月。18. 黃國昌,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05 年 10 月。19. 洪誌宏,消費者保護法,五南,2013年4月。20. 張志朋,論我國商品責任之請求權主體-消費者與第三人區別之必要性與正當性,新學林,2005年9月。21. 楊佳元,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元照, 2009年11月。22.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理論與實務,華泰,二版,1998年6月。23.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修訂五版,2011年8月。24. 陳榮宗、林慶苗合著,民事訴訟法(上),修訂第七版,2009年11月。25. 陳聰富,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元照, 2008 年 12 月。26. 蔡百銓,邁向人權國家:人權學18講,前衛,2007年12月。(二) 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1. Lothar Kuhlen著,許恒達譯,全球風險社會中的食品安全法制,收錄於:張麗卿主編《全球風險社會刑法新議題-以食品及醫療為中心》,元照,頁124-151,2015年11月。2.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的應用與問題,憲政時代,第39卷第1期,頁33-119,2013年7月。3. 王服清,論「預防原則」之意涵與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37 期,頁 117-187,2012 年11 月。4. 王毓正,論基本權之保護義務在不確定科技健康風險預防上之適用—以奈米科技與非游離輻射應用之相關健康風險預防為例,興大法學,第 7 期,頁145-208,2010 年 6 月。5. 王澤鑑,危險社會、保護國家與損害賠償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132-141,2005年2月。6.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頁207-219,2005年8月。7. 王澤鑑,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 期,頁201-212,2005 年9 月。8. 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國際環境法處理欠缺科學證據之環境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頁1-72,2005年5月。9. 古承宗,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第 10 卷第 1 期,頁115-177,2013年 6 月。10. 甘添貴,食品攙偽假冒與標示不實之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53期,頁55-67,2016年6月。11. 李志峰,論懲罰性賠償金之起源及其適用上之爭議,收錄於:《消費者保護研究第七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2001年9月。12. 林玠鋒,食品安全民事事件中法益之保護與損害額之認定-兼談小額程序衡平裁判法理之運用,2016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學術研討會,頁135-163,2016年3月28日。13. 林昱梅,當健康風險之預防遇上商品自由流通原則-評歐洲法院有關歐盟禁止英國牛肉輸出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 178 期,頁258-274,2010 年 3 月。14. 林德瑞,論懲罰性賠償,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期,頁25-66,1998年7月。15. 林鈺雄,利得沒收之法律性質與審查體系-兼論立法之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238期,頁53-83,2015年3月。16. 林鈺雄,利得沒收新法之審查體系與解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51期,頁6-33,2016年4月。17. 林明珠、朱麗真,懲罰性賠償金之理論與實務-以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為中心,收錄於:《消費者保護法制論文集》,頁399-439, 2004年7月。18. 吳從周,臺灣商品責任之實體與程序主要爭議現況-特別聚焦檢討舉證責任分配之實務案例,月旦法學雜誌,第214期,頁69-97,2013年3月。19. 吳從周,初探法感(Rechtsgefühl)-以民事案例出發思考其在法官判決中之地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92 期 ,1-46 頁,2014年12月。20. 吳品萱、倪貴榮,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法制化的理念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252期,頁170-185,2016年5月。21. 姜世明,選定當事人之變革-兼論團體訴訟,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頁8-26,2003年5月。22. 紀鈞涵,追加選定當事人制度之問題點與修正建議,萬國法律第144期,頁31-58,2005年12月。23. 沈冠伶,損害額之酌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79期,頁21-34,2011年7月。24. 沈冠伶,多數紛爭當事人之權利救濟程序─從選定當事人制度到團體訴訟,收錄於:氏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頁175-207,2006年4月。25. 沈冠伶,示範訴訟之研究,收錄於:氏著《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元照, 2006 年 4 月。26. 沈冠伶,消費者團體訴訟之再建構:以擴散型損害及集團權利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頁1237-1326,2015年11月。27. 沈冠伶,團體訴訟問題的探討,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1期,頁67-82, 2004年6月。28. 胡博硯、黃文政,我國新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解析與反省:回應食安危機,臺灣法學雜誌,第 238 期,頁31-42,2013 年 12 月。29. 徐育安,食品安全與風險刑法-台灣食安刑法管制之變遷與反思,2015年兩岸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2015年6月。(行政院消保處網站: http://www.cpc.ey.gov.tw/cp.aspx?n=D8C7E224F68FC55A)30. 曾品傑,臺灣商品責任法之發展─以消費者保護法上之商品責任為中心,成大法學,第 23 期,頁1-33,2012 年 6 月。31. 傅玲靜,從風險預防之角度檢視化學物質管理法規之修正,收錄於:《行政院 101 年學術研討會,環境資源;食品安全、暫時性處分-風險治理規範之研究》,行政院出版,第 1 版第 1 刷, 2012 年 12 月。32. 黃立,消費者保護法:第一講—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商品與服務責任(一),月旦法學教室,第8 期,頁68-78, 2003 年 6 月。33. 黃國昌,訴訟參與與代表訴訟-新民事訴訟法下程序保障與紛爭解決一次性之平衡點,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頁8-27,2003年6月。34. 張文郁,由消保團體提起之損害賠償消費訴訟,月旦法學教室,第64期,頁8-9 ,2008年2月。35. 張麗卿,食品犯罪中的攙偽或假冒-以富味香混油事件判決為中心(附談頂新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49期,頁89-115 ,2016年2月。36. 張嘉佑,食品添加物風險管理,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第 44 卷第 9 期, 頁47-59,2012 年 9 月。 37. 張筱珮、陳玉華、陳俊瑜,食品中化學添加物之危害與管理,化工技術,第191期,162-176,2009年 2月。38. 許政賢,食品安全消費訴訟之困境與轉機-以實務案例為中心,2016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學術研討會,頁5-27,2016年3月28日。39. 許政賢,消保團體訴訟之理想與現實─新北地院一○一年度重消字第一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4期,頁24-29,2015年4月。40. 許政賢,消費者保護團體損害賠償訴訟制度之再定位-試以整合憲法、法學方法論及民事訴訟法之觀點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頁74-92 ,2004年7月。41. 許政賢,台糖訴請大統公司賠償違約金案─彰化地院104年度重訴字第31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50期,頁21-30,2016年8月。42. 許士宦,新修正民事訴訟法上程序保障之新開展-以民事訴訟法總則編之修正為中心,月旦法學教室,第 6期,頁70-85,2003 年 4 月。 43. 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頁數,2010.3。44. 許士宦,集團利益保護程序之新開展─以團體不作為訴訟之一般化為契機,司法周刊,第1149期,第2版,2003年9月。45.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風險評估與管理,臺灣法學雜誌,第 142 期,頁102-115,2009 年 12 月。46.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預防原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第 167 期,頁 127-136,2009 年 4 月。47. 邱聯恭,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收錄於:氏著《程序制度機能論》,頁147-196,1996年8月。48. 邱聯恭,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之新容貌及機能演變,收錄於《程序選擇權論》,頁125-175,2000年。49. 邱惠美,從團體訴訟論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收錄於:《消者保護研究(十一)》,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頁109-150,2005年12月。50.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頁28,2002年12月。51. 詹森林,非財產上損害與懲罰性賠償金,月旦裁判時報,第 5 期,頁32-39,2010 年 10 月。52. 楊宏暉,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契約失靈調整模式,法學新論,第25期,頁67-101,2010年8月。53. 楊淑文,消費爭議與消費訴訟,收錄於:氏著《消保法與民法之分與合》,元照,頁101-156,2013年8月。54. 楊淑文,訴訟標的理論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61期,頁197-251,1999年6月。55. 楊建華等,消保團體為消費者提起損害賠償訴訟在訴訟實務上之運作-民訴法研討會第52次研討紀錄,法學叢刊,第156期,頁108-170,1994年10月。56. 陳石獅,不作為請求權之特定,民事訴訟法之探討(三),頁39-88, 1994年3月。57. 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懲罰性賠償金-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2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229期,頁101-117,2013年8月1日。58. 陳忠五,論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的保護法益範圍,台灣法學雜誌,第134期,頁77-96,2009年8月。59. 陳聰富,美國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台灣本土法學,第25期,頁37-44,2001年8月。60. 謝哲勝,懲罰性賠償,臺大法學論叢,第 30 卷第 1 期,頁113-162,2001 年 1 月。61. 饒瑞正,保單條款監理與消費者保護,收錄於:《保險法學之前瞻:林勳發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頁161-184,2011年7月。(三) 學位論文1. 余銘軒,集體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4月。2. 侯宜諮,風險行政法的建制嘗試─以食品衛生安全領域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1月。3. 紀鈞涵,當事人適格與判決效力主觀範圍擴張之研究─以集團性紛爭處理程序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4. 黃敦彥,論我國消費者集體權益保護理論之建構-以消費者團體訴訟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5. 廖惠平,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探討消費者迅速求償之可能性,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2月。6. 劉聖文,風險食品消費訴訟爭議問題之研究-以損害認定及因果關係之舉證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10月。7. 陳文成,非婚生子女的憲法保障,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6月。8. 陳宗憶,國家的風險決策與風險決策監督─以建立「風險原則」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9. 陳俊杰,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懲罰性賠償金實務案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10. 陳春玲,論懲罰性賠償金之法律爭議與風險管理,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1月。11. 顏正豪,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四) 政府出版品與其他資料1. 王昱之,公害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美國毒物侵權行為訴訟為中心,司法院八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報告,1993年11月。2.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38期,院會紀錄。3. 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9期,院會紀錄。二、 外文文獻(按作者(編者)姓氏字母序)(一)英文文獻1. Garner, Bryan A. (9th ed.2009).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2. Callahan, Christopher L. ,Establishment of Causation in Toxic Tort Litigation, 23 ARIZ.ST.L. J.605(1991).3. Hodges, Chritopher (2009). European Union Legistlation.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4. Hensler, Deborah R. (2009).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An Overview.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Baetge, Dietmar (2009). Germany.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5. M. Pace, Nicholas (2009). Group and Aggregate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6. Véronique Magnier, (2009).France. In: D.R. Hensler, C. Hodges & M. Tulibacka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CLASS ACTION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7. Norton Rose Fulbright (2014). The new “Hamon Law” introducing French class actions and its effects on competition and distribution law. Retrieved from http://www.nortonrosefulbright.com/knowledge/publications/114016/the-new-hamon-law-introducing-french-class-actions-and-its-effects-on-competition-and-distribution-law8. Cartwright, Peter (2004).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LAW, THEORY, AND POLICY IN TH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二)德文文獻1. Geiger, Caroline, Kollektiver Rechtsschutz im Zivilprozess, 2015.2. Puttfarken H., Jürgen/Franke, Nicole, Die action civile der Verbände in Frankreich, in: Basedow/Hopt/Kötz/Baetge (Hrsg.), Die Bündelung gleichgerichteter Interessen im Prozeß: Verbandsklage und Gruppenklage, 1999, S. 149ff.3. Reus, Katharina, Das Recht in der Risikogesellschaft: Der Beitrag des Strafrechts zum Schutz vor modernen Produktgefahren, 2010.三、 網路資源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2. Westlaw Nexthttps://1.next.westlaw.com/Search/Home.html?transitionType=Default&contextData=(sc.Default)3. HeinOnlinehttp://heinonline.org4.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 und für Verbraucherschuzhttp://www.juris.de5. Justiahttp://law.justia.com/cases/federal/appellate-courts/F2/159/169/156589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