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阿美族語的語言活力
The Language Vitality of Amis Language
作者 陳誼誠
Mayaw, Rata
貢獻者 林修澈
陳誼誠
Rata Mayaw
關鍵詞 阿美族語
語言活力
原住民族語言
Amis language
Language Vitality
Indigenous People Language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Mar-2017 17:26:09 (UTC+8)
摘要 族語瀕危狀況的體檢需要一套工具,俾為每一語言的活力狀況提出客觀診斷。本論文即以阿美族語言活力的評估為目的,藉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提供的9項指標(Language Vitality Assessment,本論文簡稱LVA),針對阿美族語的目前樣貌逐一進行檢視與評估。
     阿美族語在世代之間的傳承狀況是族語存續與否最核心的問題,亦是本論文首先切入討論的主題,提出阿美族語在LVA指標1:語言的世代傳承為「級次3—確有危險」。繼而,也藉由政府部門所進行之大型族語使用調查計畫,估算出阿美族語言的使用人口數約為11萬餘人(LVA指標2:語言使用的絕對人口),所占百分比約為45.35% (LVA指標3:使用者佔社群總人口比例)。
     對於族語在哪些領域被使用,以及在現代環境中適應狀況如何,是LVA指標4及LVA指標5的評估目的。本研究認為阿美族語尚未獲得社會各領域的支持,由於阿美族語仍較多運用在私領域及傳統領域,尚未能跨足到公共領域,遑論族語能在各領域扮演各項功能。是以,LVA指標4:語言使用域的走向,級次落點於級次3「領域限縮」,意指族語已逐漸喪失領域,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日常使用語言轉為國語,子女成為兼用族語者。
     在LVA指標5:語言對新語域和媒體的反應方面,族語在電視媒體的領域獲得了參與的機會,但幾乎毫無成效可言。另對於廣播媒體部分,原住民族語節目同樣難以拓展及成長,故在族語活力的評估上與電視媒體等級相同。同樣在資訊媒體部分也難以有所突破。故綜觀在此指標則給予級次2的評估。
     在阿美族語言教育材料與讀寫材料的盤點及使用方面,因書寫尚未用於管理和教育,另目前在政府族語振興計畫的推動下,已出版些許書面材料可以利用,但是數量仍未見足夠,兒童雖在學校培養語言讀寫能力,不過由於族語課程時數過少,成效仍未見明顯。因此,於LVA指標6:語言教育材料與讀寫材料的評估認為應落於級次3。
     本研究認為就目前政府的語言態度及政策,相較以往雖屬最友善的政府態度?不過,若再進一步探討原住民族語相關施政的推動,其實僅有原民會下的語言科所主責,對於族語在各其他公共領域的使用上仍未提出較具魄力的政策。是以,在LVA指標7:政府和機構的語言態度和語言政策的瀕危程度級次評估上,本研究判定應屬區別性支持4,「非強勢語主要作為私人場所的交際語言受到保護;非強勢語的使用享有聲望。」
     在LVA指標8:語言族群成員對母語的態度的判定上,且經衡酌族人使用族語所談論議題的選擇上,以及對於族語功能及價值的判斷上,均未必呈現出「許多」族人的族語態度是具有行動力的支持。是以,此指標的落點,應置於級次2「一些成員支持保持語言,其他人則漠不關心,或甚至支持棄用其語言。」較為適宜。
     對於阿美族語的語言紀錄,本研究所整理有6本語法書,各類詞書計有16本,教科書部分經計算於2002年以前由政府執行編輯至少有17本,自推動九年一貫之後,由教育部所委託編寫者,除九階教材9冊之外,另有字母篇3冊,閱讀書寫篇上、中、下3冊,各冊尚均區分為5種阿美語別。由民間出版的教材則尚有4本。在族語文學方面,除了前揭閱讀書寫篇中收錄多篇族人作品,另也翻譯世界名著文章,豐富族語的表現樣貌,而由教育部所辦理的族語文學獎也有多篇族人佳作均可排為族語文學的行列中。另藉由音樂出版型態呈現的阿美族語專輯的創作與出版,如本研究所整理之阿美族創作歌謠多達158首,且目前仍持續創作發行中,亦可視之為族語另一樣貌的文本。因此,針對LVA指標9:語言紀錄材料的數量和質量,應可列為「優-4,有一部完整的語法著作和若干語法書、辭典、教科書、文學作品和偶而更新的媒體,有足夠的優質影音紀錄。」。
     雖原住民族語言的活力普遍認為面臨瀕危,但是,族語活力是否改善抑或下滑,由於並未曾有一估算的活力值,因此也同樣難以描述,然此,即是本論文所欲解決的課題,並為阿美族語的活力在LVA的9項指標提出評估值,以作為後續研究參考,及族語振興政策推展之依據。
參考文獻 一、外文文獻
     BrenzingerM., AKIRAY., NORIKO A., DIMITRI K., ANAHIT M., ARIENNE
     D.,COLETTE G., MICHAEL K., OSAHITO M., OSAMU S., RIEKS S., and
     OFELIA Z.
     2003 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 Paris: UNESCO Expert
     Meeting on Safeguarding Endangered Languages.
     CHAN Hui-Chen(詹惠珍)
     1994 Language Shift in Taiwan:Social and PoliticalDeterminant.《台灣的語言
     轉移及其社會政治因素》UnpublishedPh.D.Dissertation.
     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CHEN Hui-ping(陳慧萍)
     1997 AsociolinguisticStudyofSecond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Attitude among the Yami in Lanyu.《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第二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型態及語言態度之調查》
     Taichung:Providence University MA thesis.
     FISHMAN J. 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GILESH., BOURHISR.Y., & TAYLORD.M.
     1977 Towards a theory of language in ethnic group relations.Language,
     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307348.
     HALE K., M. KRAUSS, L. WATAHOMIGIE A.YAMAMOTO C.CRAIG L.
     Masayevsa Jeaneand N. England.
     1992 Endangered languages. Language 68(1).
     LEWIS P.M.and Gary F.SIMONS
     2009 Assessing Endangerment: Expanding Fishman`s Gids. Revue
     Roumaine de Linguistique. SIL International. Dallas. pp.1–30.
     2010 ASSESSING ENDANGERMENT:EXPANDING FISHMAN’S GIDS
     RRL, LV, 2, pp.103–120.
     2013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A 20-year update.Published in:Mihas,
     Elena, Bernard Perley, Gabriel Rei-Doval and Kathleen Wheatley
     (eds.). Responses tolanguage endangerment. In honor of Mickey
     Noonan. Studies in Language Companion Series 142.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p. 3–19.
     LEWIS P.M. and Gary F.SIMONS
     2009 Assessing Endangerment:Expanding Fishman`s Gids. Revue
     Roumaine de Linguistique. SIL International. Dallas.
     OBIERO,Ogone J.
     2010 From Assessing Language Endangerment or Vitality to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Programmes.Nordic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19(4):201-226
     QUAKENBUSH J. Stephen and Gary F. SIMONS
     2013 In I WayanArka, Ni LuhNyoman Seri Malini, and Ida Ayu Made Puspani
     ( eds. ) , Language documentation and 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Austronesian world: Papers from 12-ICAL, Volume 4 , pp. 1–17.
     BENTON Richard
     1997 The Māori language – Dying or revivingwillington: New Zealand
     Council of Education Research
     STEWART William A.
     1968 Asocialinguisticstypology for describing national multilingualism.
     Reading in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ed.by JoshuaA. Fishman,
     531-545.The Hague:Mouton.
     YEH Hsi-nan,CHAN Hui-chen&CHENG Yuh-show.
     2003 Language Use in Taiwan.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Use and Teaching of Languages in East Asia,.
     Taipei:Th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NTNU.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1935 《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台北:台北帝國大學語言學研究
     室。
     土田滋
     2003 《カナカナブ語(台灣オストロネシア語族)テキスト(「環太平
     洋の言語」成果報告書A3-014)》(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
     「特定領域研究『環太平洋の「消滅に瀕した言語」にかんする)
     緊急調查研究』」,大阪學院大學情報學部。)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
     1900 《台灣蕃人事情》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
     森丑之助(編著)
     1917 《台灣蕃族志,第一卷》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朝日新聞社
     1975 《鳥居龍藏全集》東京:朝日新聞社。
     二、中文文獻
     CRYSTAL David
     2001 《語言的死亡》(周蔚譯)台北:貓頭鷹書房。
     Kolas Foting
     2006 〈評《阿美語文速成讀本:Kalikin》〉《原教界》9期。
     Paicu‧Usaiyana 白紫‧武賽亞納
     2016 〈台北市的族語遠距教學〉《原教界》68期。
     丁立偉
     2004 〈天主教與原住民相遇(台灣天主教原住民地方教會歷史)〉《活力
     教會—天主教在台灣原住民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台北:輔仁大
     學神學院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7 《台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
     孔文吉
     2003 〈主委序〉引自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台北市原住民語言
     巢特刊》台北:台北市政府。
     巴奈母路、夷將拔路兒、游純澤
     2005 〈原住民語言振興運動:都會觀點〉《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統
     研討會之二:台灣原住民語的活力與傳承》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
     所。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
     2001 〈語言的死亡是族群的大浩劫〉收錄於《語言的死亡》台北:貓頭鷹書房。
     2013 〈族語牧師的搖籃—玉山神學院〉《原教界》51 期。
     方敏英(Virginia A. FEY)
     1986 〈前言〉《阿美語字典》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聖經公會。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1996 《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台北:常民文化。
     2002 《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甫昌
     1993 〈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
     學集刊」第 6 卷第1 期,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昱祺
     2006 《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以台東地區的四大族群為例》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論。
     王雅萍
     2011 〈試探都會區推動原住民族語家庭計畫的可行性〉《原住民族語言發
     展理論與實務論叢》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b 〈毛利大學與部落發展〉《原教界》39 期。
     王蜀桂
     1995 《讓我們說母語》台北:晨星出版社。
     王鈺婷
     2001 《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論。
     伊布.坎普丹
     2005 〈從多元文化處境中的神學實踐來思考長老教會語言之使用〉《玉山
     神學院學報》12 期。
     伊萬納威
     2013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的發展:透過身份、語言、生計的分析》國立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安倍明義
     1930 《蕃語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朱清義
     2006 〈評阿美語文速成讀本:Kalikin〉《原教界》9 期。
     2011 〈阿美語—詞和詞典〉《原教界》37 期
     2013a 〈族語牧師的搖籃—玉山神學院〉《原教界》51 期。
     2013b 〈阿美語的正音及讀寫規範〉《原教界》54 期。
     何大安
     2007 〈語言活力通說〉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台
     北:中研院語言所。
     佐山融吉(編著)
     1913-20《番族調查報告書》(共八冊)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
     何光明
     2010《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實施之研究—以原住民地區重點國民中學
     為例》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論。
     何德華
     1995〈雅美語的活力〉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NSC84-2411-H-126-001)
     何德隆
     2015 〈族語教學在大學〉《原教界》62期
     何慧儀、林宜蓁
     2009 〈原住民學生對線上族語學習使用態度之研究〉發表於2009 第五屆
     知識社群研討會。
     吳明義
     2000 〈阿美語復原說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蕃族慣
     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 [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1 〈評《O Citing no Pangcah 阿美語簡明詞典》〉《原教界》42 期。
     2013 《阿美族語詞典》(台北:南天書局,2013)。
     吳明義、江明清、全正文
     2005 〈原住民語言振興運動:部落觀點〉《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統研
     討會之二:台灣原住民語的活力與傳承》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吳榮順
     2010 〈花蓮縣境阿美族音樂精選集86 首樂曲:民歌的堅持與適應〉《重返
     部落.原音再現: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曲選一》宜蘭:國立臺灣
     傳藝總處籌備處傳藝中心。
     呂鈺秀
     2003 《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
     李壬癸
     1994 〈對於原住民母語教學應有的一些認識〉《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5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07 〈台灣南島語言的詞典編纂技術檢討〉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編)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0 〈台灣南島語言的回顧與展望〉《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壬癸、何月玲
     1988 〈蘭嶼雅美語初步調查報告〉《漢學研究通訊》7(4)。
     李台元
     2003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之評估》國立政治大學語言所碩論。
     2010 〈原住民族詞條寫作研習活動〉《原教界》36 期。
     2011a 〈族語詞典的編寫與展望〉《原教界》37 期。
     2011b 〈族語支援教師的甘苦與學校裡的本土語言課程選擇〉《原教界》41
     期。
     2013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歷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李亦園等
     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局。
     李哲偉
     2008 《族語能力證明考試政策與學校教育中語言位階之研究:以一所原
     住民族高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論。
     李家甄
     2010 《台灣少數民族語言政策評估之研究-以花蓮縣轄內原住民族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論。
     李榮哲
     2012 〈實驗型第三學期制民族學校〉《原教界》46 期。
     汪明輝、浦忠勇
     1995 〈鄒語使用現況之初步調查分析〉收於李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南
     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汪秋一
     2007 〈「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的配套措施為何〉《原教界》14期。
     周梅雀
     2015 〈「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第一期試辦計畫」之動與能〉《原教界》62期。
     官大偉
     2012 〈族語在家嗎〉《原教界》43 期。
     林彣鴻
     2011 《台灣原住民族廣播發展歷程1945―201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
     電所碩論。
     林宜慧
     2006 〈雅美語語言活力與語言保存之研究〉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論。
     林江義
     2013 〈推薦序〉《阿美族語詞典》台北:南天書局。
     林金泡
     1998 〈母語與文化傳承〉,收於李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南島民族母
     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林約道
     2013 〈教會振興族語的使命與行動〉《原教界》51 期。
     林修澈
     1999 《原住民身分認定的研究》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1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2a 〈中國的語言政策與少數民族語言活力〉《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
     族群平等》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2b 《噶瑪蘭族的人口與分布》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5a 〈台灣原住民研究的新趨勢:從採蜜到養蜂(台湾原住民研究の新
     趨勢:採蜜から養蜂へ)〉,《台灣原住民族研究》,2 期(日語(文))。
     2005b 〈身份加分對族語加分的比較思考〉《原教界》5 期。
     2005c 《桃園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之研究》桃園:桃園縣政府。
     2005d 〈面對現代化的原住民族教育〉《原教界》1 期。
     2006a 《Sakizaya 族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6b 《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台北:政大原住民族研
     究中心。
     2007 〈政大版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編寫的回顧與展望〉收於《原住民族語
     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 〈序〉星‧歐拉姆(編)《阿美語簡明詞典》台北:台灣族群母語
     推行委員會。
     林素珍等
     2006 《阿美族當代宗教研究》台北:行政院原民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東華大學族語工作坊
     2011 〈百語爭鳴傳頌不絕-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語教育實施之回顧
     與展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論壇》台北:行政院原住
     民族委員會。
     林道生
     1998 《花蓮原住民音樂(1):布農族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林蒔慧
     2005 「花蓮縣壽豐鄉族語能力與族語使用調查分析研究計畫」行政院原
     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2006 《族語能力與族語使用調查分析以都市區原生聚落-花蓮縣吉安鄉
     東昌村里漏部落為例》行政院原民會補助研究。
     祁致賢
     1953 〈四、山地國語〉,引自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台灣省分會編
     印《台灣省山胞教育實況調查報告書第一期》。
     邱文隆
     2008 〈原住民族語言師資的培訓〉《原教界》21期。
     邱英哲
     2008 《語言流失與復振:以高中村Hla`alua 人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南島
     文化研究所碩論。
     阿浪‧滿拉旺
     2011 〈台灣原住民族語字詞典編纂計畫現況與發展〉《原教界》37 期。
     帝國學士院(古野清人編著)
     1941 《高砂族慣習法語彙》東京都:べラルド社。
     星‧歐拉姆(Sing ’OLAM)
     2005 〈序言〉《O niIsop a Sapatinako 阿美語譯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台北:永望出版公司。
     2013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神學之覺醒〉《玉山神學院學報》20 期。
     洪羽蓁
     2011 《花蓮地區阿美族語語言之調查:維持與轉移》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
     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論。
     洪惟仁
     1992 《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2 〈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
     與族群平等》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洪瓊娟
     2009 〈廣電開放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台灣傳媒再解構》台北:巨流。
     范俊軍
     200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語言與文化多樣性文件彙編》北京:民族出版社。
     酋卡爾主編
     199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宣教史》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
     住民宣道委員會。
     孫大川
     1992 〈有關原住民族語問題之若干思考〉《島嶼邊緣》5:33-43。
     1995 〈語言權力和主體性的建構─以台灣原住民母語問題為例〉,收於李
     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2005 〈多元文化與原住民語言政策〉《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統研
     討會之二:台灣原住民語的活力與傳承》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移川子之藏
     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
     徐世璇
     2001 《瀕危語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浦忠成
     2002 《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3 〈營造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的環境〉《本土文化研討會》台北:教育部。
     高淑芳、裘友善
     2002 《九十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3 《九十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高淑芳、裘友善、陳惠邦
     1999 《八十七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現況調查》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0 《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1 《八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高傳棋
     2002 《台北放送局暨台灣廣播電台特展專輯》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2007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國立東華大學
     2011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論叢》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國立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原教界編輯室
     2011 〈族語翻譯文學-談《阿美語伊索寓言》的翻譯〉《原教界》36 期。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014 「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的民族認定成果報告」行政院原民會委託。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1 〈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五、
     六:臺灣原住民族語課程實施現況研究(A、B兩區綜合)期末報告〉未刊本。
     張學謙
     1996 〈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畫〉,刊於《語言政治與政策》,施正峰編,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9 〈語言景觀與語言保存計畫〉《台東師院學報》10 期。
     2003 〈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東師
     院學報》14 期。
     2006a 〈賦予語言權利促進族群語言生機〉《共和國雜誌》50 期。
     資料來源: http://www.wufi.org.tw/ (2012 年8 月10 日)
     2006b 《原住民語言復振家庭與社區模式》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7 〈重新點燃族語火種﹕師徒制與原住民語言復振〉張學謙等編輯《原
     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a 《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台北:新新台灣
     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1b 〈如何喚醒沉睡中的語言?希伯來語復振的經驗〉《台灣國際研究
     季刊》第 7 卷第 4 期。
     曹逢甫
     1997 《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文鶴出版社。
     章英華
     2008 《台北縣原住民族就業及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莊佩芬
     2004 〈母語流失的影響:兩個布農族家庭的個案研究〉《語言人權語語
     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許木柱
     1992 《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許常惠
     2000 《臺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大陸書店。
     陳坤昇
     2015 〈推動族語扎根,掌握學習關鍵〉《原教界》62期。
     陳俊男
     1999 《奇萊族(Sakizaya 人)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論。
     2009 《撒奇萊雅族的社會文化與民族認定》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陳俊斌
     2014 《臺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
     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陳宣伶
     2010 《部落的聲音-1970 年代之後原住民音樂的創新與轉折》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研究所碩論。
     陳張培倫
     2007 〈原住民族教育優惠待遇探討〉《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 期。
     陳淑娟
     2007〈台灣語言能力及語言使用的個案研究—以閩、客雙語的大牛欄及
     泰雅族水田部落為例〉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
     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2009 〈南投語言活力消長的調查研究-中生代居民第一語言及最流利語
     言之比較〉《高雄師大學報》26期。
     陳淑娟、江文瑜
     2005 〈語言能力、語言使用與族語維繫--以泰雅族水田部落為例〉《語文
     學報》12 期。
     陳淑嬌
     2007 〈台灣語言活力研究〉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
     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陳慧美
     2006 《原住民族語教師對族語教學的意見--以高雄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
     華語文學系碩論。
     陳慧萍
     1998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第二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型態及語言態度之
     調查》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論。
     陳誼誠
     2004《原住民族語振興運動﹕環繞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分析》國立政治大
     學民族系碩論。
     2007a 〈從族語加分看原住民族語的振興〉《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
     務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7b 〈2007 年族語加分考試的結果分析〉《原教界》17 期。
     2013 〈阿美族教會的族語活力〉發表於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3 年
     會暨國科會研究成果發表會。
     2016〈都市原住民族語振興政策—首都台北的20 年觀察〉發表於2016 台
     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
     陳麗幀
     2009 《都市原住民國中學生參加「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取得文化及語言能
     力證明考試」之調查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
     陳麗貴
     2008 《原住民學生對族語能力考試與升學優待政策態度之研究-以台東縣
     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論。
     傅仰止
     2000 《台北縣原住民族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台北縣政府。
     傅仰止
     2002 《台北縣原住民族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台北縣政府。
     雲垚榮
     2011 〈族語支援教師教學現場面臨的挑戰〉《原教界》41 期。
     黃行
     2000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活力》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黃宣範
     1993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宣範、張宗智
     1995 〈噶瑪蘭:語言社會學的研究〉,收於李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
     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黃美金
     2007 〈台灣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考試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
     論叢—理論與實務》台東:台東大學。
     2011 〈台灣原住民族語師資培育之回顧與展望〉《臺灣語文研究》6 卷第
     1 期。
     2014 〈台灣原住民族語復振工作之回顧與展望〉《台灣語文研究》9 卷第
     2 期。
     黃貴潮
     2000 〈阿美族的現代歌謠〉《山海文化雙月刊》21 期。
     黃輝爵
     2007 〈Holo 話在家庭中的傳承〉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
     化思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黃麗容
     1999 《紐西蘭Maori 語教育之研究﹕以小學『完全浸滲式』Maori 語教學
     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愷銘
     2016〈線上語言巢實驗教學〉《原教界》68 期。
     楊士範
     2009 《聽見「那魯灣」》台北:唐山出版社。
     楊荏棉
     2010 《新制升學優待政策與都市原住民族群認同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
     育學系碩論。
     楊清泰
     2008 《原住民學生對族語認證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屏東縣立來義中學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論。
     廖傑隆
     2007 《都市原住民族語政策研究-以台北市語言巢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論。
     劉秋雲
     2003 《台灣地區原住民母語教育政策之探討:以布農族為例》國立政治
     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論。
     劉凱勛
     2016 〈全數位的族語學習在台北市母語巢網站〉《原教界》68 期。
     歐秀梅
     2009 《原住民中學生對升學優待與族語認證之知覺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論。
     蔡佳凌
     2011 〈原住民族詞條寫作研習活動〉《原教界》37 期。
     蔡明哲等
     2001 《台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美麗
     2015 〈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族語沉浸式教學〉《原教界》
     62期。
     鄭安住
     2011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字詞典編纂計畫況與發展〉《原教界》37期。
     鄭良偉
     2007 〈台灣口語kap 書面語ê 活力〉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
     元文化思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盧慧真
     1997 《屏東縣泰武鄉排灣族母語流失之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
     究所碩論
     蕭素英
     2007 〈Holo 話與客家話的活力—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語言活力與瀕危度
     的評估準則談起〉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
     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賴錦慧
     1998 《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東華大學族群關
     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慶夏
     2004 《中國瀕危語言個案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小島由道、河野喜六)
     1915-22 《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共八冊)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
     謝如涵
     2015 〈教育部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助理研習會〉《原教界》64 期。
     謝高橋
     1991 《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
     謝國平
     2007 〈語言流失與RLS 在台灣〉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
     化思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韓世芬
     1996 《台灣原住民語言能力及語言使用之調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
     學研究所碩論。
     顏國昌
     2007 〈原住民語言政策與執行〉《語言政策的多文化思考》台北,中央研
     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鐘文觀
     2013 〈阿美族語讀寫規範與語言發展研討會紀要〉《原教界》54 期。
     二、政府部門報告
     內政部統計處
     1995 《都市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八十三年)》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中國生產力中心
     2004 《九十二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5 《九十三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6 《九十四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7 《九十五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8 《九十六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9 《九十七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0 《九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 《九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世新大學
     2012 《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3 《一○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4 《一○二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6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實施計畫 16 族綜合比較報告第 1-3
     期調查研究報告摘要彙編〉網路資源: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 CID=964B9BFAAA44B32A&DID=
     0C3331F0EBD318C29EC71D49B5E8708F(2016 年10 月1 日)
     台北市政府
     1991 《台北市山胞人口普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2006 《十年有成實錄》台北:台北市原民會。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1996 《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第一輯山胞、平
     地、都市山胞)》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3 《原住民族電視台2012 年度報告》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
     金會。
     立法院
     2014 〈立法院第8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103 卷第33期
     行政院主計處
     2002 《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2010 《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原住民族委員會
     1998 「推動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六年計劃」
     2006 《95 年台灣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1 《99 年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2 「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實施計畫」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5 《103 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計畫第1 期實施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2015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計畫第2 期實施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I,II」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三、網路資源—網站
     http://e-dictionary.apc.gov.tw(2016 年10 月1 日)
     http://www.alcd-con.tw/reading/(2016 年10 月1 日)
     http://www.ethnologue.com/language/ami(2016 年10 月1 日)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pg=00206(2016 年10 月1 日)
     東華大學語傳系網站 http://www.lci.ndhu.edu.tw/(2016年10月1日)
     四、網路資源—新聞稿
     「101 年度「原住民學生族語能力考試」仍持續加強辦理;惟「原住民一般族語
     認證考試」將暫停辦理」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E4591AA75A025835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
     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2E4591AA75A025835(2016 年9 月18)
     「103 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授證表揚典禮」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91050A6BD9B6CB4D(2016 年9 月18)
     「104 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頒獎典禮」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045A1BC303D05AF9(2016 年9 月18)
     「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結果釋疑族人期待下次會更好」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4179D6A5A588C044(2016 年9 月18)
     「讓全國各級行政單位一起來檢視 96 年度族語復振績效」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F8DD7380193DF45&DID=3E651750B4006467
     D01DF69735027A6B(2016 年9 月18 日)
     原住民族電視台
     「傳承阿美語耆老.教師共組發展學會」http://titv.ipcf.org.tw/news-18730(2016
     年2 月4 日)
     族語向下扎根,行政院原民會首推沉浸式教學幼兒園試辦計畫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
     21F996FB742DCE1C2(2016年10月1日)
     族語紮根永續傳承,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表揚活動暨成果發表會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
     273DB914CC7EE66A0(2016年10月1日)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942595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2595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修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誼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Rata Mayaw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誼誠zh_TW
dc.creator (作者) Mayaw, Rataen_US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17 17:26:09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17 17:26: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17 17:26:0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42595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941-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2595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族語瀕危狀況的體檢需要一套工具,俾為每一語言的活力狀況提出客觀診斷。本論文即以阿美族語言活力的評估為目的,藉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提供的9項指標(Language Vitality Assessment,本論文簡稱LVA),針對阿美族語的目前樣貌逐一進行檢視與評估。
     阿美族語在世代之間的傳承狀況是族語存續與否最核心的問題,亦是本論文首先切入討論的主題,提出阿美族語在LVA指標1:語言的世代傳承為「級次3—確有危險」。繼而,也藉由政府部門所進行之大型族語使用調查計畫,估算出阿美族語言的使用人口數約為11萬餘人(LVA指標2:語言使用的絕對人口),所占百分比約為45.35% (LVA指標3:使用者佔社群總人口比例)。
     對於族語在哪些領域被使用,以及在現代環境中適應狀況如何,是LVA指標4及LVA指標5的評估目的。本研究認為阿美族語尚未獲得社會各領域的支持,由於阿美族語仍較多運用在私領域及傳統領域,尚未能跨足到公共領域,遑論族語能在各領域扮演各項功能。是以,LVA指標4:語言使用域的走向,級次落點於級次3「領域限縮」,意指族語已逐漸喪失領域,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日常使用語言轉為國語,子女成為兼用族語者。
     在LVA指標5:語言對新語域和媒體的反應方面,族語在電視媒體的領域獲得了參與的機會,但幾乎毫無成效可言。另對於廣播媒體部分,原住民族語節目同樣難以拓展及成長,故在族語活力的評估上與電視媒體等級相同。同樣在資訊媒體部分也難以有所突破。故綜觀在此指標則給予級次2的評估。
     在阿美族語言教育材料與讀寫材料的盤點及使用方面,因書寫尚未用於管理和教育,另目前在政府族語振興計畫的推動下,已出版些許書面材料可以利用,但是數量仍未見足夠,兒童雖在學校培養語言讀寫能力,不過由於族語課程時數過少,成效仍未見明顯。因此,於LVA指標6:語言教育材料與讀寫材料的評估認為應落於級次3。
     本研究認為就目前政府的語言態度及政策,相較以往雖屬最友善的政府態度?不過,若再進一步探討原住民族語相關施政的推動,其實僅有原民會下的語言科所主責,對於族語在各其他公共領域的使用上仍未提出較具魄力的政策。是以,在LVA指標7:政府和機構的語言態度和語言政策的瀕危程度級次評估上,本研究判定應屬區別性支持4,「非強勢語主要作為私人場所的交際語言受到保護;非強勢語的使用享有聲望。」
     在LVA指標8:語言族群成員對母語的態度的判定上,且經衡酌族人使用族語所談論議題的選擇上,以及對於族語功能及價值的判斷上,均未必呈現出「許多」族人的族語態度是具有行動力的支持。是以,此指標的落點,應置於級次2「一些成員支持保持語言,其他人則漠不關心,或甚至支持棄用其語言。」較為適宜。
     對於阿美族語的語言紀錄,本研究所整理有6本語法書,各類詞書計有16本,教科書部分經計算於2002年以前由政府執行編輯至少有17本,自推動九年一貫之後,由教育部所委託編寫者,除九階教材9冊之外,另有字母篇3冊,閱讀書寫篇上、中、下3冊,各冊尚均區分為5種阿美語別。由民間出版的教材則尚有4本。在族語文學方面,除了前揭閱讀書寫篇中收錄多篇族人作品,另也翻譯世界名著文章,豐富族語的表現樣貌,而由教育部所辦理的族語文學獎也有多篇族人佳作均可排為族語文學的行列中。另藉由音樂出版型態呈現的阿美族語專輯的創作與出版,如本研究所整理之阿美族創作歌謠多達158首,且目前仍持續創作發行中,亦可視之為族語另一樣貌的文本。因此,針對LVA指標9:語言紀錄材料的數量和質量,應可列為「優-4,有一部完整的語法著作和若干語法書、辭典、教科書、文學作品和偶而更新的媒體,有足夠的優質影音紀錄。」。
     雖原住民族語言的活力普遍認為面臨瀕危,但是,族語活力是否改善抑或下滑,由於並未曾有一估算的活力值,因此也同樣難以描述,然此,即是本論文所欲解決的課題,並為阿美族語的活力在LVA的9項指標提出評估值,以作為後續研究參考,及族語振興政策推展之依據。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 論………………………………………………………………………… 1
     第一章 族語流失與轉語現象…………………………………………… 21
     第一節 族語流失……………………………………………… 23
     第二節 轉語現象的出現……………………………………… 29
     第三節 族語傳承與族語人口的活力評估…………………… 43
     第二章 族語在各使用領域的活力……………………………………… 51
     第一節 族語課的開設………………………………………… 53
     第二節 族語在教會的紮根…………………………………… 65
     第三節 族語在媒體的露出…………………………………… 71
     第四節 族語在各領域的趨勢與活力………………………… 81
     第三章 書寫文本的質量盤點…………………………………………… 86
     第一節 族語詞典……………………………………………… 89
     第二節 教會文本……………………………………………… 94
     第三節 族語教材及書面創作………………………………… 98
     第四節 音樂出版……………………………………………… 110
     第五節 文本質量呈現的族語活力…………………………… 115
     第四章 族語振興的政策與態度………………………………………… 118
     第一節 族語振興政策………………………………………… 120
     第二節 族語態度及永續族語的行動………………………… 131
     第三節 族語政策與族人態度的評估………………………… 138
     第五章 族語的師培與認證……………………………………………… 141
     第一節 族語師資的培訓……………………………………… 142
     第二節 族語振興運動的關鍵—族語認證…………………… 148
     第三節 族語加分考試的表現………………………………… 157
     結 論………………………………………………………………………… 169
     參考文獻……………………………………………………………………… 174
     附表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語言列表」24種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瀕危等級………187
     附表2、EGIDS-Expanded Graded Internation Disruption Scale………188
     附表3、維基百科阿美語[ami]詞條表……………………………………….189
     附表4、阿美族語聖經相關文本一覽………………………………………. 191
     附表5、《原教界》「原語論壇」專欄中與阿美族相關之文章…………192
     附表6、1992 年以來原住民族語相關政策大事紀………………………… 193
     附件1、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宣言………………………………………195
     附件2、論文修正說明及修改前原文……………………………………… 197
zh_TW
dc.format.extent 305480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2595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阿美族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言活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語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mis languag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nguage Vital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People Languageen_US
dc.title (題名) 阿美族語的語言活力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Language Vitality of Amis Languag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外文文獻
     BrenzingerM., AKIRAY., NORIKO A., DIMITRI K., ANAHIT M., ARIENNE
     D.,COLETTE G., MICHAEL K., OSAHITO M., OSAMU S., RIEKS S., and
     OFELIA Z.
     2003 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 Paris: UNESCO Expert
     Meeting on Safeguarding Endangered Languages.
     CHAN Hui-Chen(詹惠珍)
     1994 Language Shift in Taiwan:Social and PoliticalDeterminant.《台灣的語言
     轉移及其社會政治因素》UnpublishedPh.D.Dissertation.
     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CHEN Hui-ping(陳慧萍)
     1997 AsociolinguisticStudyofSecond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Attitude among the Yami in Lanyu.《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第二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型態及語言態度之調查》
     Taichung:Providence University MA thesis.
     FISHMAN J. 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GILESH., BOURHISR.Y., & TAYLORD.M.
     1977 Towards a theory of language in ethnic group relations.Language,
     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307348.
     HALE K., M. KRAUSS, L. WATAHOMIGIE A.YAMAMOTO C.CRAIG L.
     Masayevsa Jeaneand N. England.
     1992 Endangered languages. Language 68(1).
     LEWIS P.M.and Gary F.SIMONS
     2009 Assessing Endangerment: Expanding Fishman`s Gids. Revue
     Roumaine de Linguistique. SIL International. Dallas. pp.1–30.
     2010 ASSESSING ENDANGERMENT:EXPANDING FISHMAN’S GIDS
     RRL, LV, 2, pp.103–120.
     2013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A 20-year update.Published in:Mihas,
     Elena, Bernard Perley, Gabriel Rei-Doval and Kathleen Wheatley
     (eds.). Responses tolanguage endangerment. In honor of Mickey
     Noonan. Studies in Language Companion Series 142.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p. 3–19.
     LEWIS P.M. and Gary F.SIMONS
     2009 Assessing Endangerment:Expanding Fishman`s Gids. Revue
     Roumaine de Linguistique. SIL International. Dallas.
     OBIERO,Ogone J.
     2010 From Assessing Language Endangerment or Vitality to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Programmes.Nordic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19(4):201-226
     QUAKENBUSH J. Stephen and Gary F. SIMONS
     2013 In I WayanArka, Ni LuhNyoman Seri Malini, and Ida Ayu Made Puspani
     ( eds. ) , Language documentation and 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Austronesian world: Papers from 12-ICAL, Volume 4 , pp. 1–17.
     BENTON Richard
     1997 The Māori language – Dying or revivingwillington: New Zealand
     Council of Education Research
     STEWART William A.
     1968 Asocialinguisticstypology for describing national multilingualism.
     Reading in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ed.by JoshuaA. Fishman,
     531-545.The Hague:Mouton.
     YEH Hsi-nan,CHAN Hui-chen&CHENG Yuh-show.
     2003 Language Use in Taiwan.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Use and Teaching of Languages in East Asia,.
     Taipei:Th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NTNU.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1935 《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台北:台北帝國大學語言學研究
     室。
     土田滋
     2003 《カナカナブ語(台灣オストロネシア語族)テキスト(「環太平
     洋の言語」成果報告書A3-014)》(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
     「特定領域研究『環太平洋の「消滅に瀕した言語」にかんする)
     緊急調查研究』」,大阪學院大學情報學部。)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
     1900 《台灣蕃人事情》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
     森丑之助(編著)
     1917 《台灣蕃族志,第一卷》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朝日新聞社
     1975 《鳥居龍藏全集》東京:朝日新聞社。
     二、中文文獻
     CRYSTAL David
     2001 《語言的死亡》(周蔚譯)台北:貓頭鷹書房。
     Kolas Foting
     2006 〈評《阿美語文速成讀本:Kalikin》〉《原教界》9期。
     Paicu‧Usaiyana 白紫‧武賽亞納
     2016 〈台北市的族語遠距教學〉《原教界》68期。
     丁立偉
     2004 〈天主教與原住民相遇(台灣天主教原住民地方教會歷史)〉《活力
     教會—天主教在台灣原住民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台北:輔仁大
     學神學院原住民神學研究中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7 《台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
     孔文吉
     2003 〈主委序〉引自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台北市原住民語言
     巢特刊》台北:台北市政府。
     巴奈母路、夷將拔路兒、游純澤
     2005 〈原住民語言振興運動:都會觀點〉《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統
     研討會之二:台灣原住民語的活力與傳承》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
     所。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
     2001 〈語言的死亡是族群的大浩劫〉收錄於《語言的死亡》台北:貓頭鷹書房。
     2013 〈族語牧師的搖籃—玉山神學院〉《原教界》51 期。
     方敏英(Virginia A. FEY)
     1986 〈前言〉《阿美語字典》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聖經公會。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1996 《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台北:常民文化。
     2002 《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甫昌
     1993 〈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
     學集刊」第 6 卷第1 期,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昱祺
     2006 《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以台東地區的四大族群為例》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論。
     王雅萍
     2011 〈試探都會區推動原住民族語家庭計畫的可行性〉《原住民族語言發
     展理論與實務論叢》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b 〈毛利大學與部落發展〉《原教界》39 期。
     王蜀桂
     1995 《讓我們說母語》台北:晨星出版社。
     王鈺婷
     2001 《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論。
     伊布.坎普丹
     2005 〈從多元文化處境中的神學實踐來思考長老教會語言之使用〉《玉山
     神學院學報》12 期。
     伊萬納威
     2013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的發展:透過身份、語言、生計的分析》國立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安倍明義
     1930 《蕃語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朱清義
     2006 〈評阿美語文速成讀本:Kalikin〉《原教界》9 期。
     2011 〈阿美語—詞和詞典〉《原教界》37 期
     2013a 〈族語牧師的搖籃—玉山神學院〉《原教界》51 期。
     2013b 〈阿美語的正音及讀寫規範〉《原教界》54 期。
     何大安
     2007 〈語言活力通說〉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台
     北:中研院語言所。
     佐山融吉(編著)
     1913-20《番族調查報告書》(共八冊)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
     何光明
     2010《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實施之研究—以原住民地區重點國民中學
     為例》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論。
     何德華
     1995〈雅美語的活力〉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NSC84-2411-H-126-001)
     何德隆
     2015 〈族語教學在大學〉《原教界》62期
     何慧儀、林宜蓁
     2009 〈原住民學生對線上族語學習使用態度之研究〉發表於2009 第五屆
     知識社群研討會。
     吳明義
     2000 〈阿美語復原說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蕃族慣
     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 [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1 〈評《O Citing no Pangcah 阿美語簡明詞典》〉《原教界》42 期。
     2013 《阿美族語詞典》(台北:南天書局,2013)。
     吳明義、江明清、全正文
     2005 〈原住民語言振興運動:部落觀點〉《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統研
     討會之二:台灣原住民語的活力與傳承》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吳榮順
     2010 〈花蓮縣境阿美族音樂精選集86 首樂曲:民歌的堅持與適應〉《重返
     部落.原音再現:許常惠教授歷史錄音經典曲選一》宜蘭:國立臺灣
     傳藝總處籌備處傳藝中心。
     呂鈺秀
     2003 《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
     李壬癸
     1994 〈對於原住民母語教學應有的一些認識〉《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5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07 〈台灣南島語言的詞典編纂技術檢討〉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編)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0 〈台灣南島語言的回顧與展望〉《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壬癸、何月玲
     1988 〈蘭嶼雅美語初步調查報告〉《漢學研究通訊》7(4)。
     李台元
     2003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之評估》國立政治大學語言所碩論。
     2010 〈原住民族詞條寫作研習活動〉《原教界》36 期。
     2011a 〈族語詞典的編寫與展望〉《原教界》37 期。
     2011b 〈族語支援教師的甘苦與學校裡的本土語言課程選擇〉《原教界》41
     期。
     2013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歷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李亦園等
     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局。
     李哲偉
     2008 《族語能力證明考試政策與學校教育中語言位階之研究:以一所原
     住民族高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論。
     李家甄
     2010 《台灣少數民族語言政策評估之研究-以花蓮縣轄內原住民族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論。
     李榮哲
     2012 〈實驗型第三學期制民族學校〉《原教界》46 期。
     汪明輝、浦忠勇
     1995 〈鄒語使用現況之初步調查分析〉收於李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南
     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汪秋一
     2007 〈「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的配套措施為何〉《原教界》14期。
     周梅雀
     2015 〈「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第一期試辦計畫」之動與能〉《原教界》62期。
     官大偉
     2012 〈族語在家嗎〉《原教界》43 期。
     林彣鴻
     2011 《台灣原住民族廣播發展歷程1945―201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
     電所碩論。
     林宜慧
     2006 〈雅美語語言活力與語言保存之研究〉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論。
     林江義
     2013 〈推薦序〉《阿美族語詞典》台北:南天書局。
     林金泡
     1998 〈母語與文化傳承〉,收於李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南島民族母
     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林約道
     2013 〈教會振興族語的使命與行動〉《原教界》51 期。
     林修澈
     1999 《原住民身分認定的研究》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1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2a 〈中國的語言政策與少數民族語言活力〉《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
     族群平等》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2b 《噶瑪蘭族的人口與分布》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5a 〈台灣原住民研究的新趨勢:從採蜜到養蜂(台湾原住民研究の新
     趨勢:採蜜から養蜂へ)〉,《台灣原住民族研究》,2 期(日語(文))。
     2005b 〈身份加分對族語加分的比較思考〉《原教界》5 期。
     2005c 《桃園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之研究》桃園:桃園縣政府。
     2005d 〈面對現代化的原住民族教育〉《原教界》1 期。
     2006a 《Sakizaya 族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6b 《族語紮根:四十語教材編輯的四年歷程》台北:政大原住民族研
     究中心。
     2007 〈政大版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編寫的回顧與展望〉收於《原住民族語
     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 〈序〉星‧歐拉姆(編)《阿美語簡明詞典》台北:台灣族群母語
     推行委員會。
     林素珍等
     2006 《阿美族當代宗教研究》台北:行政院原民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東華大學族語工作坊
     2011 〈百語爭鳴傳頌不絕-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語教育實施之回顧
     與展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論壇》台北:行政院原住
     民族委員會。
     林道生
     1998 《花蓮原住民音樂(1):布農族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林蒔慧
     2005 「花蓮縣壽豐鄉族語能力與族語使用調查分析研究計畫」行政院原
     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2006 《族語能力與族語使用調查分析以都市區原生聚落-花蓮縣吉安鄉
     東昌村里漏部落為例》行政院原民會補助研究。
     祁致賢
     1953 〈四、山地國語〉,引自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台灣省分會編
     印《台灣省山胞教育實況調查報告書第一期》。
     邱文隆
     2008 〈原住民族語言師資的培訓〉《原教界》21期。
     邱英哲
     2008 《語言流失與復振:以高中村Hla`alua 人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南島
     文化研究所碩論。
     阿浪‧滿拉旺
     2011 〈台灣原住民族語字詞典編纂計畫現況與發展〉《原教界》37 期。
     帝國學士院(古野清人編著)
     1941 《高砂族慣習法語彙》東京都:べラルド社。
     星‧歐拉姆(Sing ’OLAM)
     2005 〈序言〉《O niIsop a Sapatinako 阿美語譯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台北:永望出版公司。
     2013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神學之覺醒〉《玉山神學院學報》20 期。
     洪羽蓁
     2011 《花蓮地區阿美族語語言之調查:維持與轉移》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
     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論。
     洪惟仁
     1992 《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2 〈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
     與族群平等》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洪瓊娟
     2009 〈廣電開放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台灣傳媒再解構》台北:巨流。
     范俊軍
     200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語言與文化多樣性文件彙編》北京:民族出版社。
     酋卡爾主編
     199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宣教史》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
     住民宣道委員會。
     孫大川
     1992 〈有關原住民族語問題之若干思考〉《島嶼邊緣》5:33-43。
     1995 〈語言權力和主體性的建構─以台灣原住民母語問題為例〉,收於李
     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2005 〈多元文化與原住民語言政策〉《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統研
     討會之二:台灣原住民語的活力與傳承》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移川子之藏
     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
     徐世璇
     2001 《瀕危語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浦忠成
     2002 《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3 〈營造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的環境〉《本土文化研討會》台北:教育部。
     高淑芳、裘友善
     2002 《九十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3 《九十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高淑芳、裘友善、陳惠邦
     1999 《八十七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現況調查》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0 《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1 《八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高傳棋
     2002 《台北放送局暨台灣廣播電台特展專輯》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2007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國立東華大學
     2011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務論叢》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國立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原教界編輯室
     2011 〈族語翻譯文學-談《阿美語伊索寓言》的翻譯〉《原教界》36 期。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014 「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的民族認定成果報告」行政院原民會委託。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1 〈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五、
     六:臺灣原住民族語課程實施現況研究(A、B兩區綜合)期末報告〉未刊本。
     張學謙
     1996 〈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畫〉,刊於《語言政治與政策》,施正峰編,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9 〈語言景觀與語言保存計畫〉《台東師院學報》10 期。
     2003 〈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東師
     院學報》14 期。
     2006a 〈賦予語言權利促進族群語言生機〉《共和國雜誌》50 期。
     資料來源: http://www.wufi.org.tw/ (2012 年8 月10 日)
     2006b 《原住民語言復振家庭與社區模式》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7 〈重新點燃族語火種﹕師徒制與原住民語言復振〉張學謙等編輯《原
     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a 《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台北:新新台灣
     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1b 〈如何喚醒沉睡中的語言?希伯來語復振的經驗〉《台灣國際研究
     季刊》第 7 卷第 4 期。
     曹逢甫
     1997 《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文鶴出版社。
     章英華
     2008 《台北縣原住民族就業及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莊佩芬
     2004 〈母語流失的影響:兩個布農族家庭的個案研究〉《語言人權語語
     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許木柱
     1992 《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許常惠
     2000 《臺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大陸書店。
     陳坤昇
     2015 〈推動族語扎根,掌握學習關鍵〉《原教界》62期。
     陳俊男
     1999 《奇萊族(Sakizaya 人)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論。
     2009 《撒奇萊雅族的社會文化與民族認定》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陳俊斌
     2014 《臺灣原住民音樂的後現代聆聽--媒體文化、詩學/政治學、文化意義》
     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陳宣伶
     2010 《部落的聲音-1970 年代之後原住民音樂的創新與轉折》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研究所碩論。
     陳張培倫
     2007 〈原住民族教育優惠待遇探討〉《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 期。
     陳淑娟
     2007〈台灣語言能力及語言使用的個案研究—以閩、客雙語的大牛欄及
     泰雅族水田部落為例〉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
     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2009 〈南投語言活力消長的調查研究-中生代居民第一語言及最流利語
     言之比較〉《高雄師大學報》26期。
     陳淑娟、江文瑜
     2005 〈語言能力、語言使用與族語維繫--以泰雅族水田部落為例〉《語文
     學報》12 期。
     陳淑嬌
     2007 〈台灣語言活力研究〉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
     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陳慧美
     2006 《原住民族語教師對族語教學的意見--以高雄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
     華語文學系碩論。
     陳慧萍
     1998 《台東縣蘭嶼鄉雅美族第二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型態及語言態度之
     調查》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論。
     陳誼誠
     2004《原住民族語振興運動﹕環繞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分析》國立政治大
     學民族系碩論。
     2007a 〈從族語加分看原住民族語的振興〉《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理論與實
     務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7b 〈2007 年族語加分考試的結果分析〉《原教界》17 期。
     2013 〈阿美族教會的族語活力〉發表於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3 年
     會暨國科會研究成果發表會。
     2016〈都市原住民族語振興政策—首都台北的20 年觀察〉發表於2016 台
     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
     陳麗幀
     2009 《都市原住民國中學生參加「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取得文化及語言能
     力證明考試」之調查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
     陳麗貴
     2008 《原住民學生對族語能力考試與升學優待政策態度之研究-以台東縣
     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論。
     傅仰止
     2000 《台北縣原住民族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台北縣政府。
     傅仰止
     2002 《台北縣原住民族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台北縣政府。
     雲垚榮
     2011 〈族語支援教師教學現場面臨的挑戰〉《原教界》41 期。
     黃行
     2000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活力》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黃宣範
     1993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宣範、張宗智
     1995 〈噶瑪蘭:語言社會學的研究〉,收於李壬癸、林英津等編,《台灣
     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黃美金
     2007 〈台灣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考試之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
     論叢—理論與實務》台東:台東大學。
     2011 〈台灣原住民族語師資培育之回顧與展望〉《臺灣語文研究》6 卷第
     1 期。
     2014 〈台灣原住民族語復振工作之回顧與展望〉《台灣語文研究》9 卷第
     2 期。
     黃貴潮
     2000 〈阿美族的現代歌謠〉《山海文化雙月刊》21 期。
     黃輝爵
     2007 〈Holo 話在家庭中的傳承〉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
     化思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黃麗容
     1999 《紐西蘭Maori 語教育之研究﹕以小學『完全浸滲式』Maori 語教學
     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愷銘
     2016〈線上語言巢實驗教學〉《原教界》68 期。
     楊士範
     2009 《聽見「那魯灣」》台北:唐山出版社。
     楊荏棉
     2010 《新制升學優待政策與都市原住民族群認同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
     育學系碩論。
     楊清泰
     2008 《原住民學生對族語認證政策認知之研究-以屏東縣立來義中學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論。
     廖傑隆
     2007 《都市原住民族語政策研究-以台北市語言巢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論。
     劉秋雲
     2003 《台灣地區原住民母語教育政策之探討:以布農族為例》國立政治
     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論。
     劉凱勛
     2016 〈全數位的族語學習在台北市母語巢網站〉《原教界》68 期。
     歐秀梅
     2009 《原住民中學生對升學優待與族語認證之知覺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論。
     蔡佳凌
     2011 〈原住民族詞條寫作研習活動〉《原教界》37 期。
     蔡明哲等
     2001 《台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美麗
     2015 〈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族語沉浸式教學〉《原教界》
     62期。
     鄭安住
     2011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字詞典編纂計畫況與發展〉《原教界》37期。
     鄭良偉
     2007 〈台灣口語kap 書面語ê 活力〉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
     元文化思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盧慧真
     1997 《屏東縣泰武鄉排灣族母語流失之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
     究所碩論
     蕭素英
     2007 〈Holo 話與客家話的活力—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語言活力與瀕危度
     的評估準則談起〉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
     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賴錦慧
     1998 《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東華大學族群關
     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慶夏
     2004 《中國瀕危語言個案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小島由道、河野喜六)
     1915-22 《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共八冊)台北:台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
     謝如涵
     2015 〈教育部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助理研習會〉《原教界》64 期。
     謝高橋
     1991 《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
     謝國平
     2007 〈語言流失與RLS 在台灣〉收於鄭錦全等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
     化思考》台北:中研院語言所。
     韓世芬
     1996 《台灣原住民語言能力及語言使用之調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
     學研究所碩論。
     顏國昌
     2007 〈原住民語言政策與執行〉《語言政策的多文化思考》台北,中央研
     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鐘文觀
     2013 〈阿美族語讀寫規範與語言發展研討會紀要〉《原教界》54 期。
     二、政府部門報告
     內政部統計處
     1995 《都市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八十三年)》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中國生產力中心
     2004 《九十二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5 《九十三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6 《九十四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7 《九十五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8 《九十六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09 《九十七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0 《九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1 《九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世新大學
     2012 《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3 《一○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4 《一○二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016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實施計畫 16 族綜合比較報告第 1-3
     期調查研究報告摘要彙編〉網路資源: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 CID=964B9BFAAA44B32A&DID=
     0C3331F0EBD318C29EC71D49B5E8708F(2016 年10 月1 日)
     台北市政府
     1991 《台北市山胞人口普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2006 《十年有成實錄》台北:台北市原民會。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1996 《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第一輯山胞、平
     地、都市山胞)》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3 《原住民族電視台2012 年度報告》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
     金會。
     立法院
     2014 〈立法院第8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103 卷第33期
     行政院主計處
     2002 《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2010 《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原住民族委員會
     1998 「推動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六年計劃」
     2006 《95 年台灣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1 《99 年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2 「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實施計畫」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5 《103 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計畫第1 期實施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2015 「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計畫第2 期實施計畫—調查研究報告
     I,II」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三、網路資源—網站
     http://e-dictionary.apc.gov.tw(2016 年10 月1 日)
     http://www.alcd-con.tw/reading/(2016 年10 月1 日)
     http://www.ethnologue.com/language/ami(2016 年10 月1 日)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pg=00206(2016 年10 月1 日)
     東華大學語傳系網站 http://www.lci.ndhu.edu.tw/(2016年10月1日)
     四、網路資源—新聞稿
     「101 年度「原住民學生族語能力考試」仍持續加強辦理;惟「原住民一般族語
     認證考試」將暫停辦理」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E4591AA75A025835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
     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2E4591AA75A025835(2016 年9 月18)
     「103 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授證表揚典禮」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91050A6BD9B6CB4D(2016 年9 月18)
     「104 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頒獎典禮」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045A1BC303D05AF9(2016 年9 月18)
     「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結果釋疑族人期待下次會更好」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
     0C3331F0EBD318C24179D6A5A588C044(2016 年9 月18)
     「讓全國各級行政單位一起來檢視 96 年度族語復振績效」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F8DD7380193DF45&DID=3E651750B4006467
     D01DF69735027A6B(2016 年9 月18 日)
     原住民族電視台
     「傳承阿美語耆老.教師共組發展學會」http://titv.ipcf.org.tw/news-18730(2016
     年2 月4 日)
     族語向下扎根,行政院原民會首推沉浸式教學幼兒園試辦計畫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
     21F996FB742DCE1C2(2016年10月1日)
     族語紮根永續傳承,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表揚活動暨成果發表會新聞稿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
     273DB914CC7EE66A0(2016年10月1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