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東布農族的人名:戶籍登錄與改姓名
The naming system of Taitung Bunun :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renaming policy
作者 劉千甄
Liu, Chien Chen
貢獻者 林修澈
劉千甄
Liu, Chien Chen
關鍵詞 姓名制度
戶籍登錄
改姓名
台東布農族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Mar-2017 17:26:35 (UTC+8)
摘要 本論文除了緒論及結論外,共分為四個章。「第一章 台東布農族的氏族制度與傳統名制」,探討在18世紀左右遷移至台東地區的布農族,以郡群為主要,巒群為次要的組成比例,因移居的過程不斷分裂,致使在氏族的認同傾向「小氏族」層次。能夠驅使布農族有如此強大的遷徙能力的原因,除了尋覓良好的生活條件之外在條件外,更有氏族間的連結及嚴格的禁婚規則之內在條件。「氏族制度」(血親的)與「禁婚規則」(姻親的)是形成布農族社會的二大載體,「名制結構」則是具體反映其社會制度的「表體」。布農族的名制結構為「永續性個人名姓後列型」,其中分為「氏族名」和「個人名」二個部分。「氏族名」和氏族社會的運作息息相關。對布農族而言,氏族的概念是具有層次性,並根據不同的語境脈絡、社會功能而有不同的表達層次。然而氏族名的使用卻是有禁忌的,在當時強鄰環伺的時空背景下,布農族人傾向先表明「個人名」再來才是「氏族名」。是以,襲名制伴隨的同名現象提供了保護的作用。在襲名制下,無論男名或女名,能夠使用的數量並不多,因而形成較高的同名比例。在此之下,「聯名制」便是解決同名現象的權宜之計。此情形亦可在日本時代的戶口簿登記中可發現到。戶口簿的登錄是布農族人名文字化的濫觴,從該史料整理而成的台東布農族名譜可觀察出幾點:1.女性的同名比例較高;2.隨著布農族和周邊民族的互動,自然會納入其他異民族的人名;3.日本時代的台東布農族使用聯名制的情形不少,且己名聯名制相對夫妻聯名制的使用比例高;4.從聯名的使用情形來看,郡群較巒群強調氏族內部成員的分支和次序關係。
「第二章 日本時代戶口登錄制度的發展」則藉由各時期的蕃情調查探討總督府如何進行人名調查,以及如何理解原住民的姓名制度。從起初僅是了解部落裡重要人物的《蕃社台帳》到全面性調查的《蕃人戶口調查簿》揭示了原住民人名文字化的進程,更是日後改姓名政策推動的基礎。昭和15年(1940) 2月11日,台灣總督府公布改日本姓名的政策。事實上,原住民的改姓名運動比平地人更早實施。根據近藤正己的研究,原住民改姓名可分為個人式,視同化程度而決定的「認可制改姓名」及昭和19年(1944)後全面推行的「許可制改姓名」。
「第三章 台東布農族改日本姓」則更進一步地討論台東布農族如何進行改姓名。名制是一個民族親屬及社會制度的表徵。是以,在分析改姓名政策帶來的影響前,必須先從日本的家庭制度、名制的角度切入,來探討日本的姓氏觀。日本傳統的「家」有家屋、家產、家業、家名等四大構成要素,繼承制度則是行嫡長子繼承的「家督繼承制」。其中,家名更是家督繼承的核心。同時,這樣的制度在明治民法制定後,配合《戶籍法》加以法制化後形成「戶主」的概念,並賦予戶主相當的權力。在「戶主之法」下,日本的「家」與「戶」二者的關係相當緊密,甚至規定「一戶一家名」,即該戶的成員都必須與戶主同一家名。可想而
知,重視家名的日本,在名制結構的表現上呈現「の結構」,即「永續性個人名姓前列型」。隨著日本政權統治後,這樣的家制度和戶主之法便引進台灣。由於警察勢力遲至昭和12年(1937)才進入台東布農族地區,而戶口登錄的開始與警察勢力推進的時間序息息相關。無論是戶口登錄或是之後的改姓名都是先從有駐在所或教育所的地方開始,如延平鄉武陵村的Bukulav部落。此外,戶口登錄的方式更是日本家制度的概念強勢介入之媒介。戶口登錄可說是改姓名的前奏。戶口登錄形成的改變有三:1.氏族的網絡開始被切割成數個家戶單位;2.布農族的名制結構從「of結構」(姓後列型)轉變到「の結構」(姓前列型);3.婚入女性在嫁入夫家後必須被迫改氏族名。到了之後的改姓名政策因其是根據戶口簿執行,因此連帶影響台東布農族:1.一氏族切割成數個日本姓,形成極大的混亂;2.正式改用日本姓名,並同日本的名制行「の結構」(姓前列型);3.婚入女性改用夫家日本姓後,加深禁婚規則的混淆程度。
「第四章 台東布農族改漢式姓」。相較於日本時代先歷經漫長且細膩的蕃情調查和戶口登錄後,才執行改姓名政策。國民政府時期的改漢式姓名政策,則是在民國34年(1945)12月6日便訂頒《台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雷厲風行的執行速度,一方面表示其必須奠基在日本時代的戶口簿資料,二方面也顯示草率的策略帶來更大的彈性空間。是以,台東布農族在改姓名時,有賴於當時的內本鹿地區漢人通事出身,同時也是台東廳關山郡駐在所的警手─鄭江水先生,因熟悉布農族氏族社會,同時又通曉漢語、日本語、布農語,因此氏族名與漢姓的對照,大致能將「中氏族名」對應「漢姓」,因此呈現出能以「漢姓」對照中氏族,日常生活中以「小氏族名」展現台東布農族的氏族認同。儘管相較日本時代的改日本姓狀況,混亂程度較小。但是因漢姓使用時間較日姓久,加上現代人往來頻繁;台東布農族尚能在台東地區以漢姓分辨彼此所屬氏族,但只要跨越台東,面對其他地區更加混亂、無規則的漢姓取用方式,對台東布農族來說亦是困擾。在《姓名條例》通過,原住民得恢復傳統人名。然歷經時代變遷,如何調和各地方的氏族認同,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登錄格式,是一件相當艱辛的挑戰。
參考文獻 George Peter Murdock
1996 《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台北,紅葉文化。
R. Keessing,于嘉雲、張恭啟合譯,
1986 《當代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出版社。
丸井圭次郎
1914 《撫蕃ニ関スル意見書:蕃童教育意見書》,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小島由道
1915-1920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8卷),東京: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川島武宜
1957 《イデオロギーとしての家族制度》,東京:岩波書店。
斗六古生
1935 〈蕃人的姓名調查(上)〉,《理蕃の友》43:8-10。
1935 〈蕃人的姓名調查(下)〉,《理蕃の友》44:11-12。
王泰升
2012 《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2014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雅萍
1994a 〈姓名與認同:以台灣原住民族姓名議題為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1994b 〈他們的歷史寫在名字裡〉,《台灣風物雜誌》44(1):63-80。
2004 〈宜蘭泰雅族的傳統名制變遷與復名問題探討〉,收錄於《宜蘭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頁149-185。
王鼎江
1964 〈排灣族的家氏與階級名制〉,《邊政學報》3:22-25。
內政部
1992 《山胞行政法規彙編》,台北:內政部。
1993 《40年來山胞(原住民)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內政部。
1994 〈內政部舉辦山胞(原住民)更改為傳統姓名問題分區座談會意見彙整報告〉台(83)內戶字第8377247號文。
1995 《台灣原住民族族群傳統命名制度的檢討》,台北:內政部。
瓦歷斯‧尤幹
1992a 〈原住民姓氏〉,收錄於《番刀出鞘》,台北:稻香出版社,頁23-24。
1992b 〈對立與瓦解:歷史顯影下的台灣原住民正名呼聲〉,《島嶼邊緣》2(1):20-29。
丘其謙
1959 〈台灣土著族的名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6 〈布農族的名制〉,《政大邊政年報》7:147-194。
台北帝国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編(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
1935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
2011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一、二冊(楊南郡譯註)台北:原民會、南天書局。
台東縣延平鄉戶政事務所提供
─ 日本時代《戶口調查簿》,冊號1-16。
台東縣海端鄉戶政事務所提供
─ 日本時代《戶口調查簿》,冊號1-14。
台東廳警務課保安科
1936 《戶口關係例規集》,台東:台東廳警務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946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台北:台灣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
1946 《台灣民政》第一輯,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
台灣省政府
1983 〈台灣省山胞更正姓氏及父母姓名要點〉,《台灣省政府公報》72(9)。
台灣省政府公報
1995 〈民政廳轉頒「台灣原住民族回復傳統姓名及更正姓名作業要點」〉第54期。
1996 〈教育廳 「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時請各校協助辦理免費換發畢業證書,請查照轉知所屬學校辦理」〉第18期。
1998 〈民政廳 檢送內政部修正「台灣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及更正姓名作業要點部分修正條文」〉第14期。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
1995 《台灣原住民族族群傳統命名制度的探討》,南投: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印製。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
1908a 《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顛末》,台北: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
1908b 《明治三十八年臨時台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台北: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部。
台灣總督府番族調查會編
1976[1921] 《台灣番族慣習研究》,台北:台灣總督府番族調查會;台北:南天書局翻印。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1936 〈理蕃史上光輝ある一頁を飾る─高砂族青年團幹部懇談會〉,《理蕃の友》4(11):2-9。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43 《蕃社戶口》,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94[1936] 《高砂族調查書》,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北:南天書局。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
1918a 《理蕃誌稿》第一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1918b 《理蕃誌稿》第二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又名《理蕃誌稿》(陳金田譯),南投:台灣省文獻會,頁113。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徐國章譯注)
2009[1933]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編中譯本,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末成道男
2001 〈統治初期の研究組織〉,收錄於《台灣原住民研究概覽:日本からの視點》,東京:風響社,頁32-34。
立法院
1993 〈葉菊蘭等擬具『姓名條例第一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臨時提案)》院總67(委員提案563):1-2。
1993 〈華加志等擬具『姓名條例第七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臨時提案)》院總67(委員提案608):1-3。
石丸雅邦
2008 〈台灣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石磊
1971 〈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
伊能嘉矩
1898 〈台灣に於ける各蕃族の命名〉,收錄於《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4(154):87-95。
1991 《台灣文化志》(江慶林等譯),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1997[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
1900 《台灣蕃人事情》,東京:草風館。
佐山融吉
2008[1919]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台北: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編譯。
何鳳嬌
2007 〈戰後初期台灣土地接收的糾紛─以更改日式姓名的台人遭遇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13:137-138。
李抗美
2007 《日本的「氏」、「姓」、「苗字」文化考》,收錄於《日語學習與研究》3:61。
李卓
2004 〈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秀屏
2011 〈戰後初期台灣戶政制度的建立與其相關問題之探討。1945-1947〉,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71-72。
李信成
2010 〈清代噶瑪蘭族名制初探〉,《台灣史研究》17(3):39-105。
李悌愷
2010 〈姓名權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敏慧
1997 〈日治時期台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李雄揮纂修
2001 《台東縣史文教篇》,台東:台東縣政府。
夷將.拔路兒
1989 〈恢復姓氏就是尊重原住民族〉,《原住民》9:第二版。
1995 〈從山胞到原住民的正名運動史〉,《台灣史料研究》5:114-122。
2008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上下冊)》,台北:國史館。
杜石鑾
2004 〈布農族姓與名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沈靜萍
2015 《多元鑲嵌的台灣日治時期家族法─從日治法院判決探討國家法律對台灣人之家及女性法律地位之改造》,台北:元照出版社。
依婉貝林
2003 〈Pidu家族生命史:賽德克的聯名制與最後的獵團〉,收錄於《 Alang Tongan(眉溪)口述歷史與文化》,台北:輔仁大學,頁173-246。
周淑玲
2011 〈日治時期台灣婚姻、親子關係與戶籍制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岩城龜彥
1936 《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台北:理蕃の友發行所。
林修澈
1976 〈名制的結構〉,《東方雜誌》復刊10(2):52-61。
1997a 《賽夏族的名制》,台北:唐山出版社。
1997b 〈改名換姓─從戶籍簿所見的賽夏族改姓名〉發表於「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建會。
2006 《賽夏學概論─論文選集》,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林瑤棋
1998 〈原住民的姓名何去何從〉,《歷史文物》8(4):33-36。
吳秀環
2005 《日治時期台灣皇民化政策之改姓名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務部編
1994 《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
芮逸夫主編
1986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人類學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近藤正己
1992 〈「創氏改名」研究の檢討と「改姓名」〉,收錄於《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頁217-247。
1994 〈北部バイワン族の戶籍簿からみた改姓名〉,收錄於《台灣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頁177-208。
2014a 《總力戰與台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林詩庭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b 《總力戰與台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下)》(林詩庭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阿部由理香
2001 〈日治時期台灣戶口制度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洪健榮、田天賜主編
2004 《延平鄉志》,台東:延平鄉公所。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4a 《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登記-原住民族人名譜》,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印,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4b 《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登記研究案成果報告書》,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印,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海樹兒.犮剌拉菲
2006 《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1 〈布農語的血緣與親族〉,《原教界》42:80-81。
2014 〈布農語「對人名的叫法」〉,《原教界》59:78-80。
畠中市蔵
1936 《台灣戶口制度大要》,東京:松華堂。
馬淵東一
1984[1953] 《台灣土著之移動及分布》(陳金田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
1987a[1934a] 〈Bunun, Tsuou二族的氏族組織和婚姻法則〉(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一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26-84。
1987b[1934b] 〈Bunun, Tsuou二族的親屬稱謂〉(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一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84-136。
1987c[1938] 〈母族之於中部高砂族父系制之間的地位〉(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三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4-101。
1987d[1940] 〈Bunun族的獸肉之分配和贈與〉(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一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136-265。
1986a[1951] 〈台灣中部土著族的社會組織〉(林衡立譯),收錄於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頁421-443。
1986b[1974] 〈布農族親屬稱謂的奧瑪哈類型趨勢〉(戚長慧譯),收錄於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頁625-650。
高政弘
1965 〈霧台鄉魯凱族的名制〉,《邊政學報》4:39-40。
張明娟
2004 〈漢英命名方式的國俗差異〉,《西安外語學院學報》12 (2):20-22。
張孟修
2005 〈日據時期台灣的改姓名政策~藉朝鮮「創氏改名」的研究佐以參照檢視〉,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梅陰生
1904 〈台灣の熟蕃に對して行ひし賜姓政略〉,《台灣慣習記事》4(3)。
移川子之藏
1939 〈姓名と其の高砂族個人、家族、氏族名〉,收錄於《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創立三十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台灣博物館協會,頁323-336。
莊英章等編著
1992 《文化人類學》,台北:空中大學。
郭敏
2012 〈淺談古代日本人姓名─以姓與名之間的「の」為中心〉,收錄於《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3。
陳其南
1990 《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奇祿
1992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與台灣高山族研究〉,原刊載於《台灣風物》24(4),今收錄於《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
陳美玉
2009 〈白河六重溪平埔族的戶主研究–以日本時期戶籍資料為分析中心(1895-1945)〉,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主辦「台灣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陳錦堂編譯
1968 《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陳運棟
1984 〈布農族親族組織的變遷:利稻村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
1989 〈台灣接管計畫綱要─34年3月14日侍奉字15493號總裁。卅四寅元侍代電修正核定〉,收錄於《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 (上)》,南京:南京出版社,頁49。
傅琪貽
2004 〈靖國神社與台灣高砂義勇隊〉,《海峽兩岸台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7 《日治末期台灣原住民族皇民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8 〈論近代日本的「國家認同」:以台灣「高砂族」的認同為例〉,收於黃自進主編,《東亞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會特徵》,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中心,頁71-108。
曾文亮
2008 〈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的殖民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藤井志津枝
1996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黃季平
2013 〈阮昌銳教授與台灣原住民族族譜調查計畫〉,《原教界》54。
黃唯玲
2012 〈日本時代「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待遇〉,《台灣史研究》19(2):99-150。
黃靜嘉
1960 《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台北:海天出版社。
黃應貴
1986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收錄於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2012 《「文明」之路》,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黃宣衛
1999 〈阿美族的人名制度與異族觀—一個海岸村落的例子〉,《東台灣研究》4:73-121。
楊希枚
1956 〈台灣賽夏族的個人名制〉,《中央研究院院刊》3:311-340。
1957 〈聯名與姓氏制度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下: 671-726。
楊昇展
2004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姓名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智偉
2004 《不上街的運動-台灣原住民族姓名權運動》,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潘 英
1992 《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上)、(下)》,台北:自立晚報。
1995 《台灣稀姓的祖籍與姓氏分佈》,台北:台原出版社。

葉家寧
1995 《高雄境內布農族遷移史:兼論遷移動因與「聚落」概念的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系譜、氏族與布農族〉,收錄於鄧憲卿編《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2 《台灣原住民史─布農族史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詹素娟
2005 台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收錄於《台灣史研究》12(2):121-166。
鈴木作太郎
1988[1932] 《台灣の蕃族研究》,東京:青史社;台北:南天書局。
嘉常慶
1932 《台灣戶口事務提要》,新竹:新竹州警察文庫。
劉崇澤
1963 〈南勢阿美的名制〉,《邊政學報》2:38-39。
劉醇宏
2011 〈日治時期戶籍制度的研究:歷史制度論觀點〉,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澤民
2004 〈從古文書看清代東螺社、眉裏社名制:聯名制之親名後聯型或永續性姓名制姓後聯型〉,《台灣文獻》55:2:1-46。
衛惠林、劉斌雄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專刊之一,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蔡金玲
2012 〈姓名決定權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蔡善神
未出版 〈內本鹿地區布農族遷移史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鄭梓
1994 《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
蕭碧珍編
2014a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史料彙編˙回復姓名篇(上)》,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4b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史料彙編˙回復姓名篇(下)》,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蘇瑤崇
未刊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總督府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委託研究。
籍秀琴
1998 《中國姓氏源流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韃虎.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2009 〈高雄縣那瑪夏鄉布農族親屬結構與文化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1259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259013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修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千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Chien Ch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千甄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Chien Chenen_US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17 17:26:35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17 17:26: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17 17:26: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1259013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9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25901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除了緒論及結論外,共分為四個章。「第一章 台東布農族的氏族制度與傳統名制」,探討在18世紀左右遷移至台東地區的布農族,以郡群為主要,巒群為次要的組成比例,因移居的過程不斷分裂,致使在氏族的認同傾向「小氏族」層次。能夠驅使布農族有如此強大的遷徙能力的原因,除了尋覓良好的生活條件之外在條件外,更有氏族間的連結及嚴格的禁婚規則之內在條件。「氏族制度」(血親的)與「禁婚規則」(姻親的)是形成布農族社會的二大載體,「名制結構」則是具體反映其社會制度的「表體」。布農族的名制結構為「永續性個人名姓後列型」,其中分為「氏族名」和「個人名」二個部分。「氏族名」和氏族社會的運作息息相關。對布農族而言,氏族的概念是具有層次性,並根據不同的語境脈絡、社會功能而有不同的表達層次。然而氏族名的使用卻是有禁忌的,在當時強鄰環伺的時空背景下,布農族人傾向先表明「個人名」再來才是「氏族名」。是以,襲名制伴隨的同名現象提供了保護的作用。在襲名制下,無論男名或女名,能夠使用的數量並不多,因而形成較高的同名比例。在此之下,「聯名制」便是解決同名現象的權宜之計。此情形亦可在日本時代的戶口簿登記中可發現到。戶口簿的登錄是布農族人名文字化的濫觴,從該史料整理而成的台東布農族名譜可觀察出幾點:1.女性的同名比例較高;2.隨著布農族和周邊民族的互動,自然會納入其他異民族的人名;3.日本時代的台東布農族使用聯名制的情形不少,且己名聯名制相對夫妻聯名制的使用比例高;4.從聯名的使用情形來看,郡群較巒群強調氏族內部成員的分支和次序關係。
「第二章 日本時代戶口登錄制度的發展」則藉由各時期的蕃情調查探討總督府如何進行人名調查,以及如何理解原住民的姓名制度。從起初僅是了解部落裡重要人物的《蕃社台帳》到全面性調查的《蕃人戶口調查簿》揭示了原住民人名文字化的進程,更是日後改姓名政策推動的基礎。昭和15年(1940) 2月11日,台灣總督府公布改日本姓名的政策。事實上,原住民的改姓名運動比平地人更早實施。根據近藤正己的研究,原住民改姓名可分為個人式,視同化程度而決定的「認可制改姓名」及昭和19年(1944)後全面推行的「許可制改姓名」。
「第三章 台東布農族改日本姓」則更進一步地討論台東布農族如何進行改姓名。名制是一個民族親屬及社會制度的表徵。是以,在分析改姓名政策帶來的影響前,必須先從日本的家庭制度、名制的角度切入,來探討日本的姓氏觀。日本傳統的「家」有家屋、家產、家業、家名等四大構成要素,繼承制度則是行嫡長子繼承的「家督繼承制」。其中,家名更是家督繼承的核心。同時,這樣的制度在明治民法制定後,配合《戶籍法》加以法制化後形成「戶主」的概念,並賦予戶主相當的權力。在「戶主之法」下,日本的「家」與「戶」二者的關係相當緊密,甚至規定「一戶一家名」,即該戶的成員都必須與戶主同一家名。可想而
知,重視家名的日本,在名制結構的表現上呈現「の結構」,即「永續性個人名姓前列型」。隨著日本政權統治後,這樣的家制度和戶主之法便引進台灣。由於警察勢力遲至昭和12年(1937)才進入台東布農族地區,而戶口登錄的開始與警察勢力推進的時間序息息相關。無論是戶口登錄或是之後的改姓名都是先從有駐在所或教育所的地方開始,如延平鄉武陵村的Bukulav部落。此外,戶口登錄的方式更是日本家制度的概念強勢介入之媒介。戶口登錄可說是改姓名的前奏。戶口登錄形成的改變有三:1.氏族的網絡開始被切割成數個家戶單位;2.布農族的名制結構從「of結構」(姓後列型)轉變到「の結構」(姓前列型);3.婚入女性在嫁入夫家後必須被迫改氏族名。到了之後的改姓名政策因其是根據戶口簿執行,因此連帶影響台東布農族:1.一氏族切割成數個日本姓,形成極大的混亂;2.正式改用日本姓名,並同日本的名制行「の結構」(姓前列型);3.婚入女性改用夫家日本姓後,加深禁婚規則的混淆程度。
「第四章 台東布農族改漢式姓」。相較於日本時代先歷經漫長且細膩的蕃情調查和戶口登錄後,才執行改姓名政策。國民政府時期的改漢式姓名政策,則是在民國34年(1945)12月6日便訂頒《台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雷厲風行的執行速度,一方面表示其必須奠基在日本時代的戶口簿資料,二方面也顯示草率的策略帶來更大的彈性空間。是以,台東布農族在改姓名時,有賴於當時的內本鹿地區漢人通事出身,同時也是台東廳關山郡駐在所的警手─鄭江水先生,因熟悉布農族氏族社會,同時又通曉漢語、日本語、布農語,因此氏族名與漢姓的對照,大致能將「中氏族名」對應「漢姓」,因此呈現出能以「漢姓」對照中氏族,日常生活中以「小氏族名」展現台東布農族的氏族認同。儘管相較日本時代的改日本姓狀況,混亂程度較小。但是因漢姓使用時間較日姓久,加上現代人往來頻繁;台東布農族尚能在台東地區以漢姓分辨彼此所屬氏族,但只要跨越台東,面對其他地區更加混亂、無規則的漢姓取用方式,對台東布農族來說亦是困擾。在《姓名條例》通過,原住民得恢復傳統人名。然歷經時代變遷,如何調和各地方的氏族認同,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登錄格式,是一件相當艱辛的挑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 1
第一章 台東布農族的氏族制度與傳統名制 13
第一節 台東布農族的形成及其氏族組織 13
第二節 布農族的名制結構─「永續性個人名姓後列型」 34
第三節 襲名制度下的同名現象 42
第四節 台東布農族名譜的分布與統計 47
第二章 日本時代戶口登錄制度的發展 59
第一節 台灣總督府對原住民的姓名調查 59
第二節 日本時代的改姓名政策 80
第三章 台東布農族改日本姓 87
第一節 日本的姓氏觀 87
第二節 台東布農族的人名登錄及改日本姓名 97
第三節 改日本姓對台東布農族的影響 121
第四章 台東布農族改漢式姓 129
第一節 國民政府的改漢式姓名政策 129
第二節 漢式姓的取用方式 139
第三節 改漢式姓的影響 146
結論 161
參考文獻 165
zh_TW
dc.format.extent 433559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259013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姓名制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戶籍登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改姓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東布農族zh_TW
dc.title (題名) 台東布農族的人名:戶籍登錄與改姓名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naming system of Taitung Bunun :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renaming polic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orge Peter Murdock
1996 《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台北,紅葉文化。
R. Keessing,于嘉雲、張恭啟合譯,
1986 《當代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出版社。
丸井圭次郎
1914 《撫蕃ニ関スル意見書:蕃童教育意見書》,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小島由道
1915-1920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8卷),東京: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川島武宜
1957 《イデオロギーとしての家族制度》,東京:岩波書店。
斗六古生
1935 〈蕃人的姓名調查(上)〉,《理蕃の友》43:8-10。
1935 〈蕃人的姓名調查(下)〉,《理蕃の友》44:11-12。
王泰升
2012 《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2014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雅萍
1994a 〈姓名與認同:以台灣原住民族姓名議題為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1994b 〈他們的歷史寫在名字裡〉,《台灣風物雜誌》44(1):63-80。
2004 〈宜蘭泰雅族的傳統名制變遷與復名問題探討〉,收錄於《宜蘭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頁149-185。
王鼎江
1964 〈排灣族的家氏與階級名制〉,《邊政學報》3:22-25。
內政部
1992 《山胞行政法規彙編》,台北:內政部。
1993 《40年來山胞(原住民)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內政部。
1994 〈內政部舉辦山胞(原住民)更改為傳統姓名問題分區座談會意見彙整報告〉台(83)內戶字第8377247號文。
1995 《台灣原住民族族群傳統命名制度的檢討》,台北:內政部。
瓦歷斯‧尤幹
1992a 〈原住民姓氏〉,收錄於《番刀出鞘》,台北:稻香出版社,頁23-24。
1992b 〈對立與瓦解:歷史顯影下的台灣原住民正名呼聲〉,《島嶼邊緣》2(1):20-29。
丘其謙
1959 〈台灣土著族的名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6 〈布農族的名制〉,《政大邊政年報》7:147-194。
台北帝国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編(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
1935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
2011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一、二冊(楊南郡譯註)台北:原民會、南天書局。
台東縣延平鄉戶政事務所提供
─ 日本時代《戶口調查簿》,冊號1-16。
台東縣海端鄉戶政事務所提供
─ 日本時代《戶口調查簿》,冊號1-14。
台東廳警務課保安科
1936 《戶口關係例規集》,台東:台東廳警務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946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台北:台灣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
1946 《台灣民政》第一輯,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
台灣省政府
1983 〈台灣省山胞更正姓氏及父母姓名要點〉,《台灣省政府公報》72(9)。
台灣省政府公報
1995 〈民政廳轉頒「台灣原住民族回復傳統姓名及更正姓名作業要點」〉第54期。
1996 〈教育廳 「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時請各校協助辦理免費換發畢業證書,請查照轉知所屬學校辦理」〉第18期。
1998 〈民政廳 檢送內政部修正「台灣原住民回復傳統姓名及更正姓名作業要點部分修正條文」〉第14期。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
1995 《台灣原住民族族群傳統命名制度的探討》,南投: 台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印製。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
1908a 《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顛末》,台北: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
1908b 《明治三十八年臨時台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台北: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部。
台灣總督府番族調查會編
1976[1921] 《台灣番族慣習研究》,台北:台灣總督府番族調查會;台北:南天書局翻印。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1936 〈理蕃史上光輝ある一頁を飾る─高砂族青年團幹部懇談會〉,《理蕃の友》4(11):2-9。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43 《蕃社戶口》,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94[1936] 《高砂族調查書》,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北:南天書局。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
1918a 《理蕃誌稿》第一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1918b 《理蕃誌稿》第二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又名《理蕃誌稿》(陳金田譯),南投:台灣省文獻會,頁113。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徐國章譯注)
2009[1933]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編中譯本,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末成道男
2001 〈統治初期の研究組織〉,收錄於《台灣原住民研究概覽:日本からの視點》,東京:風響社,頁32-34。
立法院
1993 〈葉菊蘭等擬具『姓名條例第一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臨時提案)》院總67(委員提案563):1-2。
1993 〈華加志等擬具『姓名條例第七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臨時提案)》院總67(委員提案608):1-3。
石丸雅邦
2008 〈台灣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石磊
1971 〈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
伊能嘉矩
1898 〈台灣に於ける各蕃族の命名〉,收錄於《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4(154):87-95。
1991 《台灣文化志》(江慶林等譯),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1997[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台北:南天書局翻印本。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
1900 《台灣蕃人事情》,東京:草風館。
佐山融吉
2008[1919]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台北: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編譯。
何鳳嬌
2007 〈戰後初期台灣土地接收的糾紛─以更改日式姓名的台人遭遇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13:137-138。
李抗美
2007 《日本的「氏」、「姓」、「苗字」文化考》,收錄於《日語學習與研究》3:61。
李卓
2004 〈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秀屏
2011 〈戰後初期台灣戶政制度的建立與其相關問題之探討。1945-1947〉,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71-72。
李信成
2010 〈清代噶瑪蘭族名制初探〉,《台灣史研究》17(3):39-105。
李悌愷
2010 〈姓名權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敏慧
1997 〈日治時期台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李雄揮纂修
2001 《台東縣史文教篇》,台東:台東縣政府。
夷將.拔路兒
1989 〈恢復姓氏就是尊重原住民族〉,《原住民》9:第二版。
1995 〈從山胞到原住民的正名運動史〉,《台灣史料研究》5:114-122。
2008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上下冊)》,台北:國史館。
杜石鑾
2004 〈布農族姓與名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沈靜萍
2015 《多元鑲嵌的台灣日治時期家族法─從日治法院判決探討國家法律對台灣人之家及女性法律地位之改造》,台北:元照出版社。
依婉貝林
2003 〈Pidu家族生命史:賽德克的聯名制與最後的獵團〉,收錄於《 Alang Tongan(眉溪)口述歷史與文化》,台北:輔仁大學,頁173-246。
周淑玲
2011 〈日治時期台灣婚姻、親子關係與戶籍制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岩城龜彥
1936 《台灣の蕃地開發と蕃人》,台北:理蕃の友發行所。
林修澈
1976 〈名制的結構〉,《東方雜誌》復刊10(2):52-61。
1997a 《賽夏族的名制》,台北:唐山出版社。
1997b 〈改名換姓─從戶籍簿所見的賽夏族改姓名〉發表於「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建會。
2006 《賽夏學概論─論文選集》,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林瑤棋
1998 〈原住民的姓名何去何從〉,《歷史文物》8(4):33-36。
吳秀環
2005 《日治時期台灣皇民化政策之改姓名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務部編
1994 《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
芮逸夫主編
1986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人類學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近藤正己
1992 〈「創氏改名」研究の檢討と「改姓名」〉,收錄於《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頁217-247。
1994 〈北部バイワン族の戶籍簿からみた改姓名〉,收錄於《台灣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頁177-208。
2014a 《總力戰與台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林詩庭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b 《總力戰與台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下)》(林詩庭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阿部由理香
2001 〈日治時期台灣戶口制度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洪健榮、田天賜主編
2004 《延平鄉志》,台東:延平鄉公所。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4a 《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登記-原住民族人名譜》,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印,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4b 《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登記研究案成果報告書》,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印,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海樹兒.犮剌拉菲
2006 《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1 〈布農語的血緣與親族〉,《原教界》42:80-81。
2014 〈布農語「對人名的叫法」〉,《原教界》59:78-80。
畠中市蔵
1936 《台灣戶口制度大要》,東京:松華堂。
馬淵東一
1984[1953] 《台灣土著之移動及分布》(陳金田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
1987a[1934a] 〈Bunun, Tsuou二族的氏族組織和婚姻法則〉(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一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26-84。
1987b[1934b] 〈Bunun, Tsuou二族的親屬稱謂〉(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一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84-136。
1987c[1938] 〈母族之於中部高砂族父系制之間的地位〉(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三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4-101。
1987d[1940] 〈Bunun族的獸肉之分配和贈與〉(余萬居譯),收錄於《馬淵東一著作集 第一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頁136-265。
1986a[1951] 〈台灣中部土著族的社會組織〉(林衡立譯),收錄於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頁421-443。
1986b[1974] 〈布農族親屬稱謂的奧瑪哈類型趨勢〉(戚長慧譯),收錄於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頁625-650。
高政弘
1965 〈霧台鄉魯凱族的名制〉,《邊政學報》4:39-40。
張明娟
2004 〈漢英命名方式的國俗差異〉,《西安外語學院學報》12 (2):20-22。
張孟修
2005 〈日據時期台灣的改姓名政策~藉朝鮮「創氏改名」的研究佐以參照檢視〉,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梅陰生
1904 〈台灣の熟蕃に對して行ひし賜姓政略〉,《台灣慣習記事》4(3)。
移川子之藏
1939 〈姓名と其の高砂族個人、家族、氏族名〉,收錄於《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創立三十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台灣博物館協會,頁323-336。
莊英章等編著
1992 《文化人類學》,台北:空中大學。
郭敏
2012 〈淺談古代日本人姓名─以姓與名之間的「の」為中心〉,收錄於《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3。
陳其南
1990 《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奇祿
1992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與台灣高山族研究〉,原刊載於《台灣風物》24(4),今收錄於《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
陳美玉
2009 〈白河六重溪平埔族的戶主研究–以日本時期戶籍資料為分析中心(1895-1945)〉,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主辦「台灣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陳錦堂編譯
1968 《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陳運棟
1984 〈布農族親族組織的變遷:利稻村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
1989 〈台灣接管計畫綱要─34年3月14日侍奉字15493號總裁。卅四寅元侍代電修正核定〉,收錄於《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 (上)》,南京:南京出版社,頁49。
傅琪貽
2004 〈靖國神社與台灣高砂義勇隊〉,《海峽兩岸台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7 《日治末期台灣原住民族皇民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8 〈論近代日本的「國家認同」:以台灣「高砂族」的認同為例〉,收於黃自進主編,《東亞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會特徵》,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中心,頁71-108。
曾文亮
2008 〈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的殖民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藤井志津枝
1996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黃季平
2013 〈阮昌銳教授與台灣原住民族族譜調查計畫〉,《原教界》54。
黃唯玲
2012 〈日本時代「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待遇〉,《台灣史研究》19(2):99-150。
黃靜嘉
1960 《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台北:海天出版社。
黃應貴
1986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收錄於黃應貴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2012 《「文明」之路》,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黃宣衛
1999 〈阿美族的人名制度與異族觀—一個海岸村落的例子〉,《東台灣研究》4:73-121。
楊希枚
1956 〈台灣賽夏族的個人名制〉,《中央研究院院刊》3:311-340。
1957 〈聯名與姓氏制度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下: 671-726。
楊昇展
2004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姓名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智偉
2004 《不上街的運動-台灣原住民族姓名權運動》,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潘 英
1992 《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上)、(下)》,台北:自立晚報。
1995 《台灣稀姓的祖籍與姓氏分佈》,台北:台原出版社。

葉家寧
1995 《高雄境內布農族遷移史:兼論遷移動因與「聚落」概念的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系譜、氏族與布農族〉,收錄於鄧憲卿編《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2 《台灣原住民史─布農族史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詹素娟
2005 台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收錄於《台灣史研究》12(2):121-166。
鈴木作太郎
1988[1932] 《台灣の蕃族研究》,東京:青史社;台北:南天書局。
嘉常慶
1932 《台灣戶口事務提要》,新竹:新竹州警察文庫。
劉崇澤
1963 〈南勢阿美的名制〉,《邊政學報》2:38-39。
劉醇宏
2011 〈日治時期戶籍制度的研究:歷史制度論觀點〉,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澤民
2004 〈從古文書看清代東螺社、眉裏社名制:聯名制之親名後聯型或永續性姓名制姓後聯型〉,《台灣文獻》55:2:1-46。
衛惠林、劉斌雄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專刊之一,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蔡金玲
2012 〈姓名決定權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蔡善神
未出版 〈內本鹿地區布農族遷移史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鄭梓
1994 《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
蕭碧珍編
2014a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史料彙編˙回復姓名篇(上)》,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4b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史料彙編˙回復姓名篇(下)》,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蘇瑤崇
未刊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總督府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委託研究。
籍秀琴
1998 《中國姓氏源流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韃虎.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2009 〈高雄縣那瑪夏鄉布農族親屬結構與文化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