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年輕媽媽的壓迫與突破:母職的探究
Oppression and transgression of teenagers mothers: the study of motherhood
作者 許雅荃
Hsu, Ya Chuan
貢獻者 張盈堃
許雅荃
Hsu, Ya Chuan
關鍵詞 年輕媽媽
母職圖像
Young mothers
Image of motherhood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5-Apr-2017 15:40:15 (UTC+8)
摘要 傳統台灣社會女性結婚、生育年齡較早;但隨著時代改變,初婚平均年齡隨之升高,年輕媽媽懷孕事件層出不窮,導致年輕媽媽成為現今社會的特殊議題。由於社會及媒體的渲染使得年輕媽媽生育事件引起許多負面觀感,無論今昔社會都需承擔外在輿論、評判及污名化。正值青春年華卻遇到人生衝擊的轉捩點,在抉擇困難下,同時承擔起重大的責任。道德的衝擊與充滿變數的未來不斷拉扯,年輕媽媽所承受的壓力遠遠超乎常人想像。在年輕媽媽懷孕至生育的過程裡,隱藏著許多權力關係及文化背景的操控。
本研究運用半結構訪談蒐集研究資料,檢視年輕媽媽的生命歷程,描繪母職實踐的方式與分析不同母職類型,透過遇到的阻礙與困境,檢視社會對她們的污名,重構年輕媽媽母職圖像。研究個案非透過社福機構及相關單位,乃由研究者周遭同儕、社群網路介紹所取得,共四位年輕媽媽。本研究聚焦的問題及研究發現分為三大類別:
1. 綜觀心路歷程的體悟:年輕媽媽皆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及關愛,選擇離家,對於愛情的懵懂意外懷孕,最終選擇生育。未婚的年輕媽媽則要承擔起一切的重擔;已婚的年輕媽媽則要適應公婆、迎合新生活。
2. 年輕媽媽的母職圖像:年輕媽媽因事件不同對於母職態度的呈現有積極與消極的區隔,在教育孩子層面以干預程度的高低分為高控制與低控制兩種類型。
3. 母職角色的挑戰:年輕媽媽會以生活經驗、被教養的經歷及子女的個別差異來決定代間傳遞的教養方式;代間傳遞的教養可區分為連續性、不完全性及不連續性代間教養這三種型態。
本研究的發現提供年輕媽媽更有意識地覺知生命歷程的壓迫與突破,並發展出更切合環境脈絡的母職圖像。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孔祥明(1999)。婆媳過招為哪樁?應用心理研究,4,57-96。
牛憶先(2000)。影響青少女生育者懷孕母親生育後復學之家庭、經濟與社會規範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台南市。
王瑞霞(2000)。青少年性健康促進。護理雜誌,47(1),26-31。
王淑芬(2007)。從女性主義觀點看青少女生育者懷孕女性性別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北市。
王筱霈(2008)。青少女母親之壓力與需求暨婚姻品質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內政部統計處(2015)。青少女生育者婦女生育率(15-19歲)。2015年11月1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江素芬、劉慈惠(2004)。單親媽媽與她的孩子之間-失去膀臂之後的日子與教養想法。新竹師院學報,19,113-136。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吳佩芬(2009)。在校園縫隙遊走的女孩---非預期懷孕技專青少女之校園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李德芬、林美珍、陳家鳳(2003)。中學階段未婚青少女懷孕的學校因應措施之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F0036248)。台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李玉芳(2008)。父親教養態度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東縣。
邱淑美(2012)。未婚媽媽產後留養的親職教養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何薇玲(2014)。兒童發展與輔導(含諮商理論與心理治療),台北市:高點。
周培萱(2001)。台北未婚媽媽之家青少女生育決定的經驗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台北市。
林雅雯(2004)。懷孕少女生育決定歷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北市。
林婉玲(2009)。台中地區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能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中市。
林玉英(2010)。缺角的甜蜜家庭-成年未婚單親媽媽母職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屏東縣。
林盈秀(2013)。親密關係中的受暴經驗-以未成年懷孕女性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7-150)。台北市:巨流。
倪履冰(1999)。父母管教態度與青春期子女控制知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陳冠中(2000)。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淑音、葉莉莉(2001)。青少年懷孕問題及相關影響因素。護理雜誌,48(2),75-80。
陳婷玉(2010)。當媽媽真好?流行婦幼雜誌的母職再現。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6,33-86。
陳麗淑(2012)。父母教養特質與幼兒社會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幼兒教育系,嘉義縣。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瀞文(1997)。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社教雙月刊,77,20-25。
張乃千(2007)。高雄地區非預期懷孕少女懷孕生育中求助經驗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梅惪惠(2010)。未婚女性非預期懷孕與人工流產之心理調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南投縣。
曹宜蓁(2010)。青少年伴侶經歷青少女生育者生育事件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示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台北市。
黃齡萱、李德芬(2004)。探討懷孕青少女之關注與照護需求。未發表的大專學生參與研究論文。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俐婷(2009)。家有學齡前幼童母親在教養環境中母職的建構歷程-社會工作的視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黃子慧(2009)。未成年青少女生育後對結婚、出養、就學之決策歷程-以充權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台南市。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楊瑛慧(2006)。父母教養態度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鄭惠娟(2002)。未婚懷孕青少年進入婚姻的生活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廖格培(2004)。彰化地區青少女生育者母親婚姻品質與教養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齊雪芬、何慧敏(2015)。兩代母親建設性教養行為之代間傳遞。家庭教育諮商學刊,19,33-60。
歐陽儀、吳麗娟(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蔡素琴(2009)。從女性主義觀點解讀親子衝突歷程中的母職經驗-以一位家有青少年子女的母親為例。諮商輔導學報,20,71-111。
賴怡霖(2007)。離異單親母親之母職經驗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南投縣。
謝佳芳(2006)。幼兒所知覺的父母管教方式與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勵馨基金會(2008)。青少女生育者懷孕諮詢 年齡層有降低趨勢(2008.08)。勵馨電子報,447。2015年12月18,取自:http://enews.url.com.tw/enews/47305
蘇建文、龔美娟(1994)。母親的依附經驗、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33。



(二) 英文文獻
Baumrind, D.(1991).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1, 56-95.
Barn, R & Mantovani, N. (2007). Young mothers and the care system: Contextualizing risk and vulnerabil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7, 225-243.
Jackson, P. B. (2004). Role sequencing: Does order matter for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5(2), 132-154.
Leadbeater, B. J., & Linares, O.(1992). Depressive symptoms in black and Puerto Rican adolescent mothers in the first 3 years postpartum.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4, 451-468.
Roggow, L., & Owens, C. (1998). Pregnant and single: Help for tough choices. Scottsdal. P.A: Herald.
Tarabulsy, G. M., Bernier, A., Larose, S., Roy, F., Moisan, C. & Baudry, C. (2010) Clinical Challenges of Adolescent Motherhood. In S. Tyano, M. Keren, H. Herrman & J. Cox (Eds.), Parenthood and Mental Health: A Bridge between Infant and Adult Psychiatry (pp. 67-68).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3157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7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盈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雅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Ya Ch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雅荃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Ya Chuanen_US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Apr-2017 15:40:15 (UTC+8)-
dc.date.available 5-Apr-2017 15:40: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Apr-2017 15:40: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157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813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570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傳統台灣社會女性結婚、生育年齡較早;但隨著時代改變,初婚平均年齡隨之升高,年輕媽媽懷孕事件層出不窮,導致年輕媽媽成為現今社會的特殊議題。由於社會及媒體的渲染使得年輕媽媽生育事件引起許多負面觀感,無論今昔社會都需承擔外在輿論、評判及污名化。正值青春年華卻遇到人生衝擊的轉捩點,在抉擇困難下,同時承擔起重大的責任。道德的衝擊與充滿變數的未來不斷拉扯,年輕媽媽所承受的壓力遠遠超乎常人想像。在年輕媽媽懷孕至生育的過程裡,隱藏著許多權力關係及文化背景的操控。
本研究運用半結構訪談蒐集研究資料,檢視年輕媽媽的生命歷程,描繪母職實踐的方式與分析不同母職類型,透過遇到的阻礙與困境,檢視社會對她們的污名,重構年輕媽媽母職圖像。研究個案非透過社福機構及相關單位,乃由研究者周遭同儕、社群網路介紹所取得,共四位年輕媽媽。本研究聚焦的問題及研究發現分為三大類別:
1. 綜觀心路歷程的體悟:年輕媽媽皆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及關愛,選擇離家,對於愛情的懵懂意外懷孕,最終選擇生育。未婚的年輕媽媽則要承擔起一切的重擔;已婚的年輕媽媽則要適應公婆、迎合新生活。
2. 年輕媽媽的母職圖像:年輕媽媽因事件不同對於母職態度的呈現有積極與消極的區隔,在教育孩子層面以干預程度的高低分為高控制與低控制兩種類型。
3. 母職角色的挑戰:年輕媽媽會以生活經驗、被教養的經歷及子女的個別差異來決定代間傳遞的教養方式;代間傳遞的教養可區分為連續性、不完全性及不連續性代間教養這三種型態。
本研究的發現提供年輕媽媽更有意識地覺知生命歷程的壓迫與突破,並發展出更切合環境脈絡的母職圖像。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與年輕媽媽的交織 1
第一節 一切的起源 1
第二節 理論觀點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4
第四節 相關研究 15
第五節 小結 20

第貳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半結構訪談 21
第二節 與年輕媽媽初步認識 23
第三節 訪談大綱與資料分析 27
第四節 研究倫理 30
第五節 研究限制 31

第參章 年輕媽媽的生命歷程 33
第一節 Crystal迫與破的生命故事 – 為愛而生 33
第二節 Tracy迫與破的生命故事 – 勇敢發聲 38
第三節 Fish迫與破的生命故事 – 情路坎坷 41
第四節 Liz迫與破的生命故事 – 為母則強 45
第五節 本章小節─壓迫與突破的生命歷程 49

第肆章 年輕媽媽的母職圖像 53
第一節 年輕媽媽的母職角色 53
第二節 年輕媽媽母職的教育方針 55
第三節 年輕媽媽母職角色的挑戰 62
第四節 本章小結:承擔母職的辛勞 67

第伍章 結論:母職實踐壓迫與突破的重組 71
第一節 研究回顧 71
第二節 研究發現 73
第三節 與過去研究的對話 78
第四節 後臺反思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 88
zh_TW
dc.format.extent 202156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7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年輕媽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母職圖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Young mother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mage of motherhooden_US
dc.title (題名) 年輕媽媽的壓迫與突破:母職的探究zh_TW
dc.title (題名) Oppression and transgression of teenagers mothers: the study of motherhood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孔祥明(1999)。婆媳過招為哪樁?應用心理研究,4,57-96。
牛憶先(2000)。影響青少女生育者懷孕母親生育後復學之家庭、經濟與社會規範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台南市。
王瑞霞(2000)。青少年性健康促進。護理雜誌,47(1),26-31。
王淑芬(2007)。從女性主義觀點看青少女生育者懷孕女性性別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北市。
王筱霈(2008)。青少女母親之壓力與需求暨婚姻品質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內政部統計處(2015)。青少女生育者婦女生育率(15-19歲)。2015年11月1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江素芬、劉慈惠(2004)。單親媽媽與她的孩子之間-失去膀臂之後的日子與教養想法。新竹師院學報,19,113-136。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吳佩芬(2009)。在校園縫隙遊走的女孩---非預期懷孕技專青少女之校園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李德芬、林美珍、陳家鳳(2003)。中學階段未婚青少女懷孕的學校因應措施之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F0036248)。台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李玉芳(2008)。父親教養態度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東縣。
邱淑美(2012)。未婚媽媽產後留養的親職教養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何薇玲(2014)。兒童發展與輔導(含諮商理論與心理治療),台北市:高點。
周培萱(2001)。台北未婚媽媽之家青少女生育決定的經驗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台北市。
林雅雯(2004)。懷孕少女生育決定歷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北市。
林婉玲(2009)。台中地區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能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台中市。
林玉英(2010)。缺角的甜蜜家庭-成年未婚單親媽媽母職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屏東縣。
林盈秀(2013)。親密關係中的受暴經驗-以未成年懷孕女性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7-150)。台北市:巨流。
倪履冰(1999)。父母管教態度與青春期子女控制知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陳冠中(2000)。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手足關係與高中生寂寞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淑音、葉莉莉(2001)。青少年懷孕問題及相關影響因素。護理雜誌,48(2),75-80。
陳婷玉(2010)。當媽媽真好?流行婦幼雜誌的母職再現。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6,33-86。
陳麗淑(2012)。父母教養特質與幼兒社會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幼兒教育系,嘉義縣。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瀞文(1997)。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社教雙月刊,77,20-25。
張乃千(2007)。高雄地區非預期懷孕少女懷孕生育中求助經驗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梅惪惠(2010)。未婚女性非預期懷孕與人工流產之心理調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南投縣。
曹宜蓁(2010)。青少年伴侶經歷青少女生育者生育事件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示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台北市。
黃齡萱、李德芬(2004)。探討懷孕青少女之關注與照護需求。未發表的大專學生參與研究論文。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俐婷(2009)。家有學齡前幼童母親在教養環境中母職的建構歷程-社會工作的視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市。
黃子慧(2009)。未成年青少女生育後對結婚、出養、就學之決策歷程-以充權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台南市。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楊瑛慧(2006)。父母教養態度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鄭惠娟(2002)。未婚懷孕青少年進入婚姻的生活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廖格培(2004)。彰化地區青少女生育者母親婚姻品質與教養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齊雪芬、何慧敏(2015)。兩代母親建設性教養行為之代間傳遞。家庭教育諮商學刊,19,33-60。
歐陽儀、吳麗娟(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蔡素琴(2009)。從女性主義觀點解讀親子衝突歷程中的母職經驗-以一位家有青少年子女的母親為例。諮商輔導學報,20,71-111。
賴怡霖(2007)。離異單親母親之母職經驗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南投縣。
謝佳芳(2006)。幼兒所知覺的父母管教方式與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勵馨基金會(2008)。青少女生育者懷孕諮詢 年齡層有降低趨勢(2008.08)。勵馨電子報,447。2015年12月18,取自:http://enews.url.com.tw/enews/47305
蘇建文、龔美娟(1994)。母親的依附經驗、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33。



(二) 英文文獻
Baumrind, D.(1991).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1, 56-95.
Barn, R & Mantovani, N. (2007). Young mothers and the care system: Contextualizing risk and vulnerabil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7, 225-243.
Jackson, P. B. (2004). Role sequencing: Does order matter for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5(2), 132-154.
Leadbeater, B. J., & Linares, O.(1992). Depressive symptoms in black and Puerto Rican adolescent mothers in the first 3 years postpartum.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4, 451-468.
Roggow, L., & Owens, C. (1998). Pregnant and single: Help for tough choices. Scottsdal. P.A: Herald.
Tarabulsy, G. M., Bernier, A., Larose, S., Roy, F., Moisan, C. & Baudry, C. (2010) Clinical Challenges of Adolescent Motherhood. In S. Tyano, M. Keren, H. Herrman & J. Cox (Eds.), Parenthood and Mental Health: A Bridge between Infant and Adult Psychiatry (pp. 67-68).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