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文化軟實力外交之實踐-以中國文化中心為例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n China-Taking China cul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
作者 孫國祥
Sun, Kuohsiang
貢獻者 邱坤玄
孫國祥
Sun, Kuohsiang
關鍵詞 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
文化中心
文化外交
走出去戰略
魅力攻勢
China cultural center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
Cultural charm offensive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3-Jul-2017 14:44:30 (UTC+8)
摘要 當全世界風起雲湧將目光投注中共自2004年開始建置之「孔子學院」佈局全球,甚至引發新一波中國「文化威脅論」之際,中共另一「軟實力」(Soft Power)卻正悄悄崛起,其受中共國家領導人重視程度較「孔子學院」有過之而無不及,定位與位階也遠遠高於「孔子學院」之上,那是直屬中國文化部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
       中共於海外設立「中國文化中心」是其整體文化「走出去」戰略實踐方案之一,具有因應國際背景與現實需求、提高國家文化地位、擴大對外影響力與軟實力、以及加深中西文明對話與認同的目的;而在海外設立文化中心是二戰之後全球主要強權國家普遍採用的文化「走出去」戰略,是其推廣本國文化、傳播思想價值、樹立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重要平臺。
       在中共30年傲人的經濟發展下,自江澤民於1988年在非洲模里西斯及貝寧設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開始,目前已在全球建成3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預定在2020年達成建設50家的目標,確定從「經濟走出去」到「文化走出去」之戰略布局。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迅速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發展來到前所未有的機遇;惟全球設立家數與主要強權如法國、英國、德國等,仍有相當差距且分布不均,未來中共如何運用中國綜合國力及落實提高國家軟實力,明確制定宏觀總體戰略布局以展現全球文化「魅力攻勢」有其迫切性與挑戰性。
When the worl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which has been built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ince 2004, even sparked a new wave of culture threat theory, the other soft pow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quietly rising. That is the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which is affili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not only highly valued by the leaders of the CCP tha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but also has a much higher position and rank tha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is one of the practices of its comprehensive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t ha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status, expanding its influence and soft power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realistic needs, and deepening the dialogue and ident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ltural Center abroad is a major policy of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 between great powers around the world after World War II. It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national culture, disseminate ideological value and establish a national imag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enhance national soft power.
       In the 30 yea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resident Jiang Zemin has set up the first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the Republic of Mauritius and the Republic of Benin in 1988. So far, it has been built 30 Cultural Centers in the world. China Cultural Center is also scheduled to reach 50 targets by 2020. The layout of going out strategy was transitioned from economy to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has come to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gap in the number of centers with great powers, such as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etc. How ca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employ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o formulate the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 to demonstrate the global cultural charm offensiv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卜正珉,公眾外交。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服份有限公司,2009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二0一五年中共年報。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5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洪曉楠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28日四版。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張虎、許光泰主編,中共十六大後之走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03年。
     張國祚主編,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報告2010。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楊如風主編,中國報告 習近平如何改變中國。台北:靈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楊勉主編,國際政治中的中國外交。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5 年。
     楊國樞、文祟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1993年。
     趙磊編著,中國夢與世界軟實力競爭。北京:鴻博昊天科技有張公司,2014年。
     劉灡,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多大。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蔡百銓,中國學15講。台北:前衛出版社,2007年。
     蔡東杰著,中國外交戰略傳統及其變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蔡東杰著,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鄭啟榮,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二、譯著
     何大明、黎安友、施道安譯,Andrew J. Nathan, Andrew Scobell著,尋求安全感的中國(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新北市: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
     吳家恆、方祖芳譯,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Soft Power)。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黃裕美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劉軍寧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台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
     三、期刊論文
     尹承德,「搏擊風雲鑄就輝煌-60年中國外交政策的發展歷程」。國際問題研究,第5期(2009年),頁12-38。
     王利濤,「軟實力概念再辨析」。阿埧師範高等專科學報,第26卷第4期(2009年),頁65。
     王義桅,「中國公共外交的自信與自覺」。紅旗文稿(2015年),頁34-36。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3年),頁91-96。
     王曉波,「當代中國外交歷史分期問題述評」。延邊大學學報,第43卷第6期(2010年),頁169-74。
     周琪,「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及其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2010年),頁69-96。
     林國治、蔣洪池、楊媛,「新中國外交思想的衍沿與創新」。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第22卷第2期(2006年),頁50-55。
     侯湘華,「歡樂春節:對外文化交流的靚麗品牌」,公共外交季刊,總第 10期(2012年夏季號),頁79-83。
     洪曉楠、郭琦,「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研究」,文化學刊,第9期(2016年),頁6-11。
     徐江善、張宗堂,「中華文化的亮麗風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走訪記」,觀天下(2015年),頁17-20。
     徐進,「新時期習近平創新公共外交實踐簡析」。哈爾濱學院學報,第36卷第3期(2015年),頁24-26。
     郝坤,「民間組織走出去大力推進公共外交」。當代世界(2014年),頁77。
     張輝,「論韜光養晦戰略與中國和平崛起」。東南亞之窗,第2期(2010年),頁37-43。
     郭大衛,「熱推本國文化的海外文化中心」。文化交流,第十二期(2012年),頁48-49。
     郭鎮之、張小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策略思考-以孔子學院為鏡鑒」。新聞春秋,第2期(2016年),頁4-8。
     郭鎮之、張小玲、王珏,「用文化的力量影響世界:試論中國文化中心的海外傳播」,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2016年),頁42。
     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東亞研究,第四十卷第一期(2009年),頁75-106。
     陳榮晶,「新中國外交政策變化簡溯」。昆明治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專輯(2008年),頁83-86。
     華欣欣,「在海外講述中國故事」,中華文化畫報(2015年),頁50-53。
     鄭又平、林彥志,「中國走出去戰略之分析:跨世紀中國經濟的轉變」,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8期(2008年),頁45-62。
     盧素格,「公共外交與中國威脅論」。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2007年),頁17-19。
     蕭全政,「論中共的『各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2004年12月),頁1-30。
     薛銜天,「黃禍論或中國威脅論的歷史與實質」,百年潮,(2007年),頁11-14。
     羅會鈞,「論構建中國軟實力的外交戰略」。湘潭大學學報,第32卷第5期(2008年),頁91-95。
     四、學術論文
     曲文娜,「中國公共外交戰略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
     阮耀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運行模式、困境與發展對策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周璐銘,「中國對外文化戰略研究」。中共中史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洪亮,「國際公共產品理論視角下的歡樂春節」,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黃榮鈞,「孔子學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作用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黃德源,「中共『軟實力』戰略之根基及其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繆開金,「中國文化外交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閻曉丹,「歡樂春節對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作用與路徑研究」,中國戲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五、網路資料
     「2015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604/W020160425378313054632.pdf(檢索日期:2017年3月3日)。
     「2015年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總數將達到25個」,北京新浪網。2015年1月15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115/13681358.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4日)。
     「2016對外和對港澳台文化交流亮點回眸」,中國文化網。2017年2月8日,http://cn.chinaculture.org/pubinfo/200001003001/20161230/6a86cc42bc4a4d04968992c25c305f8b.html(檢索日期:2017年2 12日)。
     「BBC民調:中國國際形象八年來最差」,BBC中文網。2013年5月22日,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5/130522_bbc_poll_country_influenc(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BBC民調:世界對中國看法正反面勢均力敵」,環球時報。2014年6月5日,http://china.org.cn/chinese/2014-06/05/content_32577305.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BBC全球國人形象調查:中國緊排第9」,壹讀。2016年8月12日,https://read01.com/ajQn3M.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調研報告」,中國文明網。2016年10月5日,http://wenming.cn/ll_pd/whjs/201610/t20161005_3772221_1.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6日)。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09年5月27日,http://www.mcprc.gov.cn/gywhb/jgsz/zsdw/201111/t20111121_389640.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3日)。
     「中央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國共產黨新聞。2000年10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386/483794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4年2月25日,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新華網。2016年1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2/content_4044535.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中共中央第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國共產黨歷次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2005年10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14/4429222.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國共產黨新聞。2000年10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386/483794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外交部。2000年11月7日。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t8987.shtml(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國文化中心介紹」,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2月10日,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11/20150210/0c793f933c364d4c90f8fffb54771d00.html(2017年2月8日)。
     「中國文化中心的發展及其問題」,中國論文網。2015年1月28日,http://www.xzbu.com/4/view-6634781.htm(2016年9月26日)。
     「中國文化中心揭牌 助增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6年11月17日,http://www.gqb.gov.cn/news/2016/1017/40863.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的挑戰」,中國論文網。2012年2月26日,http://www.xzbu.com/1/view-284354.htm(2016年9月26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網。2011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18/c_111105580.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國網。2004年9月19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sz/663077.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中國威脅論不足為怪」,新華網。2006年12月2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12/21/content_5513991.htm(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網。2016年3月17日,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2016年9月27日)。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4與領導人形象」,壹讀。2015年12月25日,https://read01.com/5zAodz.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3日)。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傳播戰略研究室。http://doc.bjreview.com/file/2015_CHINA_NATIONAL_IMAGE_GLOBAL_SURVEY.pdf(檢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孔子學院/課堂」,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檢索日期:2016年10月4日)。
     「孔子學院章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3日)。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4.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文化部:2015年海外文化中心建設等經費預算3.6億較2014年增長181%」,北京新浪網。2015年2月11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xinwen/2015-02/11/content_2818053.htm(2015年9月24日)。
     「文化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將揭牌投入使用」,中國經濟網。2015年02月11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2/11/t20150211_4568435.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6日)。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7年2月23日,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02/t20170223_491392.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6日)。
     「文化部2016年第四季度例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年12月15日,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whb/Document/1536186/1536186.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4日)。
     「文化部2020年建成5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文匯網訊。2015年1月30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5/01/30/IN1501300096.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講好中國故事」,人民日報。2014年07月24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407/24/t20140724_3216609.shtml(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揭牌 劉延東、雷德爾斯出席」,中國經濟網。2015年09月17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9/17/t20150917_6509074.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2.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全文」,中國評論新聞網。2017年3月2日,http://news.qoos.com/%E5%85%A8%E5%9C%8B%E6%94%BF%E5%8D%94%E5%8D%81%E4%BA%8C%E5%B1%86%E4%BA%94%E6%AC%A1%E6%9C%83%E8%AD%B0%E6%96%B0%E8%81%9E%E7%99%BC%E5%B8%83%E6%9C%83%E5%85%A8%E6%96%87-2174696.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7日)。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2002年11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檢索日期:2016年10月30日)。
     「在文化交流互鑒中促進民心相通」,每日頭條。2016年10月5日,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9nb36.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1997年9月12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5.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1992年10月12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7/65446/4526308.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老撾中國文化中心在萬象揭幕」,人民網。2014年11月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103/c157278-25965604.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自由之家2010年度評定:中國不自由」,美國之音。2010年1月14日,http://www.voachinese.com/a/freedom-house-rating-20100113-81311157/459130.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14日)。
     「受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社。2016年10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7/c_1119801528.htm(檢宗日期:2017年3月16日)。
     「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 促中坦文化交流」,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5年12月2日,http://www.gqb.gov.cn/news/2015/1202/37253.shtml(2017年2月9日)。
     「政治局第38次學習胡錦濤: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人民網。2007年1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5324153.html(檢索日期:2017件1月1日)。
     「春節」,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F%80(檢索日期:2017年2月19日)。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0.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2年11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胡錦濤在第八次文代會第七次作代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06件1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0/content_5315058.htm(檢索日期:2017件1月1日)。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社。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0日)。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全文,新浪網。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1.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孫家正在全國文化廳局長會上提出以文化建設的新成就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浙江省文化廳。2002年4月14日,http://www.zjwh.gov.cn/dtxx/2007-12-11/30777.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海牙中國文化中心揭牌」,人民網。2016年11月25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125/c1002-28896786.html(檢索日期:2016年11月25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重要著力點」,中國經濟網。2016年05月23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5/23/t20160523_11874869.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在世界版圖上描繪中國風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2015年1月8日,http://www.scio.gov.cn/zhzc/3/2/Document/1391430/1391430.htm(2016年9月24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人民網。2012年5月30,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244082/244102/18028606.htm(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將達50個以上」,每日頭條。2016年12月16日,https://kknews.cc/culture/59bvebl.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讓中華文化走出去」,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12月31日,https://www.szmassart.com/article/view/id-459.html(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3.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jrzg/2006-09/13/content_388046.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5月16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4/20141028/wangqixiangguanzhengce20141028/Document/1384477/1384477_2.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從“中國文化之家”到金邊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傳媒網。2016年11月24日,http://www.ccdy.cn/xinwen/jiaoliu/xinwen/201611/t20161124_12796673.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0日)。
     「授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2013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授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2011年10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授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社。2015年10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16日)。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中國文化中心。2010年3月11日,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02/20150215/c75827c38ad74024b543fa15faf7a5e5.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12月10日在昆明召開劉延東將出席並作主旨演講」,人民網。2016年12月7日,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6-12/07/content_667675.htm(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網。2014年1月1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01/c1001-23994334.html(檢索日期:2016年12月31日)。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網。2014年5月5日,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
     「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13年10月2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5/c_117878897.htm。(檢索日期:2013年10月26日)。
     「習近平副主席為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揭牌」,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12/15/content_364524.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傳播能力」,中國論文網。2015年6月4日,http://www.xzbu.com/7/view-6818847.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6日)。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7.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楊潔篪與柬埔寨副首相賀南洪共同為金邊中國文化之家揭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5年1月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1/01/content_2799233.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對外文化聯絡局(港澳臺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http://www.mcprc.gov.cn/gywhb/jgsz/bjg/201111/t20111121_278092.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13日)。
     「墨西哥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成立」,中國經濟網。2013年06月07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306/07/t20130607_933313.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駐瑞典大使陳育明出席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儀式」,中國駐瑞典大使館。2016年9月2日,http://www.chinaembassy.se/chn/gdxws/t1394179.htm(2016年12月10日)。
     「聯合國及12國批評中國人權惡化,中方代表嚴詞反駁」,端傳媒。2016年3月11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11-dailynews-china-human-rights/(檢索日期:2017年3月13日)。
     「歡樂春節」,中國文化傳媒網。2017年1月3日,http://cn.chinaculture.org/portal/pubinfo/200001005202003/20170103/b2ddeb39c8ca48caadf57806f6f9469f.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19日)。
     「歡樂春節用文化語彙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傳媒網。2017年2月10日,http://www.ccdy.cn/wenhuabao/yb/201702/t20170210_1299634.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0日)。
     「歡樂春節項目評估報告」,中共文化部對外聯絡局。2016年1月2日,http://www.pdcec.com/bencandy.php?fid=72&id=18397(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網站, http://www.cica.org.cn/portal/pubinfo/001001/20120405/c654407fd949453699ec7f08ad817242.html#(檢索日期:2016年11月14日)。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簡介,http://www.caeg.cn/company/20120816/15118.html(檢索日期:2016年11月14日)。
     王黎媛,「全球首家中國文化之家柬埔寨金邊揭牌」,文匯網。2014年12月31日,http://yn.wenweipo.com/dongn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74921(檢索日期:2017年2月22日)。
     王露,「淡色中國是北京共識的延續」,新浪財經。2007年11月19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71119/23054191882.s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10日)。
     吳強,「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傳播能力」。2016年6月4日,http://www.xzbu.com/7/view-6818847.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6日)。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pdf(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1)。
     張宏偉,「明斯克中國文化中心揭牌」。2016年12月23日,http://www.ntkpdz.com/qiyejianjie/2016-12-23/255.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8日)。
     葉飛來,「部級合作助力海外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4月27日,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03005/20150427/c0a3aceb13514dc393dc29f5e9313b14.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0日)。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Hartig, Falk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ris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Melissen, Jam.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Sof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Wang, Jian. Soft Power in China: Public Diplomacy through Communi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Fenbt, Jonathan. Will China Dominate the 21st Century? UK: Polity Press, 2014.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Joseph S. Nye. The Future of Powe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1.
     Joseph S. Nye. The Power to Lead.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8.
     Li, Mingjiang. Soft Power: China’s Emerging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Kingdom: Lexington Books, 2011.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7.
     Wang, Jian. Soft Power in China: Public Diplomacy through Communi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Lei, Zhao.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a’s Soft Power. 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二、期刊論文
     Shambaugh, David. “China`s Soft- Power Push.” Foreign Affairs, Vol. 94, Issue 4 (July/August 2015), pp. 99-107.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Issue 80 (Fall 1990), pp.153-154.
     Joseph S. Nye.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 Time, Vol.153,(Feb 22, 1999), pp.30-37.
     Ross H. Munro.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Policy Review, Issue 62(Fall 1992), pp. 10-17.
     三、網路資料
     Shambaugh, David. “China Flexes Its Soft Power.” New York Time, June 7, 2010, http://www.nytimes.com/2010/06/08/opinion/08iht-edshambaugh.html.Accessed March 12, 2017.
     Fukuyama, Francis. “The End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Interest, Summer1989, https://www.embl.de/aboutus/science_society/discussion/discussion_2006/ref1-22june06.pdf. Accessed March 1, 2017.
     Joseph S. Nye. “Think Again: Soft Power.” Foreign Affairs, http://foreignpolicy.com/2006/02/23/think-again-soft-power.Accessed March 10, 2011.
     Joseph S. Nye, “What are the limits of China’s soft power?” World Economic Forum, July 10, 2015,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5/07/what-are-the-limits-of-chinas-soft-power/.Accessed March 6, 2017.
     McClory, Jonathan. “The Soft Power 30.” Portland, 2015, http://softpower30.portland-communications.com/.Accessed November 2, 2016.
     Lauren Y. Devore. ”Gorbachev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May 3, 2011, https://www.llnl.gov/news/gorbachev-and-end-cold-war.Accessed March 1, 2017.
     Gardels, Nathan.“Is China’s Hard Power Undermining its Soft Power?” The World Pos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nathan-gardels/china-power-confrontation_b_5496816.html.Accessed March 16, 2017.
     Project Atla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iie, http://www.iie.org/Services/Project-Atlas/China/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WMTBum997IU.Accessed March 12, 2017.
      Yang, Rui. “Soft Power Proje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file:///C:/Users/User/Desktop/7938-13806-1-PB.pdf.Accessed March 13, 2017.
     William A. Callahan. “Identity and Security in China: The Negative Soft Power of the China Dream.”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 March 16, 201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7-9256.12088/abstract.Accessed March 1, 201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5922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22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國祥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un, Kuohsi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孫國祥zh_TW
dc.creator (作者) Sun, Kuohsia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Jul-2017 14:44:30 (UTC+8)-
dc.date.available 3-Jul-2017 14:44: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Jul-2017 14:44: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922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70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922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當全世界風起雲湧將目光投注中共自2004年開始建置之「孔子學院」佈局全球,甚至引發新一波中國「文化威脅論」之際,中共另一「軟實力」(Soft Power)卻正悄悄崛起,其受中共國家領導人重視程度較「孔子學院」有過之而無不及,定位與位階也遠遠高於「孔子學院」之上,那是直屬中國文化部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
       中共於海外設立「中國文化中心」是其整體文化「走出去」戰略實踐方案之一,具有因應國際背景與現實需求、提高國家文化地位、擴大對外影響力與軟實力、以及加深中西文明對話與認同的目的;而在海外設立文化中心是二戰之後全球主要強權國家普遍採用的文化「走出去」戰略,是其推廣本國文化、傳播思想價值、樹立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重要平臺。
       在中共30年傲人的經濟發展下,自江澤民於1988年在非洲模里西斯及貝寧設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開始,目前已在全球建成3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預定在2020年達成建設50家的目標,確定從「經濟走出去」到「文化走出去」之戰略布局。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迅速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發展來到前所未有的機遇;惟全球設立家數與主要強權如法國、英國、德國等,仍有相當差距且分布不均,未來中共如何運用中國綜合國力及落實提高國家軟實力,明確制定宏觀總體戰略布局以展現全球文化「魅力攻勢」有其迫切性與挑戰性。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When the worl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which has been built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ince 2004, even sparked a new wave of culture threat theory, the other soft pow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quietly rising. That is the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which is affili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not only highly valued by the leaders of the CCP tha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but also has a much higher position and rank tha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is one of the practices of its comprehensive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t ha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status, expanding its influence and soft power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realistic needs, and deepening the dialogue and ident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ltural Center abroad is a major policy of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 between great powers around the world after World War II. It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national culture, disseminate ideological value and establish a national imag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enhance national soft power.
       In the 30 yea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resident Jiang Zemin has set up the first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the Republic of Mauritius and the Republic of Benin in 1988. So far, it has been built 30 Cultural Centers in the world. China Cultural Center is also scheduled to reach 50 targets by 2020. The layout of going out strategy was transitioned from economy to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a cultural center has come to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gap in the number of centers with great powers, such as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etc. How ca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employ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o formulate the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 to demonstrate the global cultural charm offensiv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二章 中共文化軟實力外交之發展
     第一節 中共文化「走出去」戰略之政策與發展………17
     第二節 中國文化中心設立背景…………………………25
     第三節 中國文化中心與孔子學院的關係………………29
     第四節 小結………………………………………………34
     第三章 中國文化中心發展現況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心之政策規劃………………………36
     第二節 中國文化中心之組織、定位與發展……………42
     第三節 中國文化中心之支持機構………………………49
     第四節 小結………………………………………………52
     第四章 中國文化中心之具體實踐與挑戰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心之職能……………………………55
     第二節 中國文化中心之專題品牌-歡樂春節…………57
     第三節 中國文化中心之機遇與限制……………………64
     第四節 小結………………………………………………67
     第五章 中國文化中心之績效評估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心具體成果…………………………69
     第二節 中國文化中心發展問題…………………………73
     第三節 中共文化軟實力的限制…………………………76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86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91
     
     附錄一: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常年舉辦之活動情形表………94
     附錄二:中共領導人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情形表…97 
     參考文獻…………………………………………………………10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22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軟實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軟實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中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外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走出去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魅力攻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hina cultural cent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ultural soft pow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ultural charm offensive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文化軟實力外交之實踐-以中國文化中心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n China-Taking China cul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卜正珉,公眾外交。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服份有限公司,2009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二0一五年中共年報。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15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洪曉楠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28日四版。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張虎、許光泰主編,中共十六大後之走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03年。
     張國祚主編,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報告2010。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楊如風主編,中國報告 習近平如何改變中國。台北:靈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楊勉主編,國際政治中的中國外交。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5 年。
     楊國樞、文祟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1993年。
     趙磊編著,中國夢與世界軟實力競爭。北京:鴻博昊天科技有張公司,2014年。
     劉灡,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多大。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蔡百銓,中國學15講。台北:前衛出版社,2007年。
     蔡東杰著,中國外交戰略傳統及其變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蔡東杰著,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鄭啟榮,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二、譯著
     何大明、黎安友、施道安譯,Andrew J. Nathan, Andrew Scobell著,尋求安全感的中國(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新北市: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
     吳家恆、方祖芳譯,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Soft Power)。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黃裕美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劉軍寧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台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
     三、期刊論文
     尹承德,「搏擊風雲鑄就輝煌-60年中國外交政策的發展歷程」。國際問題研究,第5期(2009年),頁12-38。
     王利濤,「軟實力概念再辨析」。阿埧師範高等專科學報,第26卷第4期(2009年),頁65。
     王義桅,「中國公共外交的自信與自覺」。紅旗文稿(2015年),頁34-36。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3年),頁91-96。
     王曉波,「當代中國外交歷史分期問題述評」。延邊大學學報,第43卷第6期(2010年),頁169-74。
     周琪,「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及其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2010年),頁69-96。
     林國治、蔣洪池、楊媛,「新中國外交思想的衍沿與創新」。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第22卷第2期(2006年),頁50-55。
     侯湘華,「歡樂春節:對外文化交流的靚麗品牌」,公共外交季刊,總第 10期(2012年夏季號),頁79-83。
     洪曉楠、郭琦,「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研究」,文化學刊,第9期(2016年),頁6-11。
     徐江善、張宗堂,「中華文化的亮麗風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走訪記」,觀天下(2015年),頁17-20。
     徐進,「新時期習近平創新公共外交實踐簡析」。哈爾濱學院學報,第36卷第3期(2015年),頁24-26。
     郝坤,「民間組織走出去大力推進公共外交」。當代世界(2014年),頁77。
     張輝,「論韜光養晦戰略與中國和平崛起」。東南亞之窗,第2期(2010年),頁37-43。
     郭大衛,「熱推本國文化的海外文化中心」。文化交流,第十二期(2012年),頁48-49。
     郭鎮之、張小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策略思考-以孔子學院為鏡鑒」。新聞春秋,第2期(2016年),頁4-8。
     郭鎮之、張小玲、王珏,「用文化的力量影響世界:試論中國文化中心的海外傳播」,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2016年),頁42。
     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東亞研究,第四十卷第一期(2009年),頁75-106。
     陳榮晶,「新中國外交政策變化簡溯」。昆明治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專輯(2008年),頁83-86。
     華欣欣,「在海外講述中國故事」,中華文化畫報(2015年),頁50-53。
     鄭又平、林彥志,「中國走出去戰略之分析:跨世紀中國經濟的轉變」,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8期(2008年),頁45-62。
     盧素格,「公共外交與中國威脅論」。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2007年),頁17-19。
     蕭全政,「論中共的『各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2004年12月),頁1-30。
     薛銜天,「黃禍論或中國威脅論的歷史與實質」,百年潮,(2007年),頁11-14。
     羅會鈞,「論構建中國軟實力的外交戰略」。湘潭大學學報,第32卷第5期(2008年),頁91-95。
     四、學術論文
     曲文娜,「中國公共外交戰略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
     阮耀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運行模式、困境與發展對策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周璐銘,「中國對外文化戰略研究」。中共中史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洪亮,「國際公共產品理論視角下的歡樂春節」,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黃榮鈞,「孔子學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作用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黃德源,「中共『軟實力』戰略之根基及其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繆開金,「中國文化外交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閻曉丹,「歡樂春節對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作用與路徑研究」,中國戲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五、網路資料
     「2015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604/W020160425378313054632.pdf(檢索日期:2017年3月3日)。
     「2015年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總數將達到25個」,北京新浪網。2015年1月15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115/13681358.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4日)。
     「2016對外和對港澳台文化交流亮點回眸」,中國文化網。2017年2月8日,http://cn.chinaculture.org/pubinfo/200001003001/20161230/6a86cc42bc4a4d04968992c25c305f8b.html(檢索日期:2017年2 12日)。
     「BBC民調:中國國際形象八年來最差」,BBC中文網。2013年5月22日,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5/130522_bbc_poll_country_influenc(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BBC民調:世界對中國看法正反面勢均力敵」,環球時報。2014年6月5日,http://china.org.cn/chinese/2014-06/05/content_32577305.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BBC全球國人形象調查:中國緊排第9」,壹讀。2016年8月12日,https://read01.com/ajQn3M.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調研報告」,中國文明網。2016年10月5日,http://wenming.cn/ll_pd/whjs/201610/t20161005_3772221_1.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6日)。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09年5月27日,http://www.mcprc.gov.cn/gywhb/jgsz/zsdw/201111/t20111121_389640.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3日)。
     「中央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國共產黨新聞。2000年10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386/483794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4年2月25日,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新華網。2016年1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2/content_4044535.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中共中央第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國共產黨歷次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2005年10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14/4429222.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國共產黨新聞。2000年10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386/483794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外交部。2000年11月7日。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t8987.shtml(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國文化中心介紹」,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2月10日,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11/20150210/0c793f933c364d4c90f8fffb54771d00.html(2017年2月8日)。
     「中國文化中心的發展及其問題」,中國論文網。2015年1月28日,http://www.xzbu.com/4/view-6634781.htm(2016年9月26日)。
     「中國文化中心揭牌 助增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6年11月17日,http://www.gqb.gov.cn/news/2016/1017/40863.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的挑戰」,中國論文網。2012年2月26日,http://www.xzbu.com/1/view-284354.htm(2016年9月26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網。2011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18/c_111105580.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國網。2004年9月19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sz/663077.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8日)。
     「中國威脅論不足為怪」,新華網。2006年12月2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12/21/content_5513991.htm(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網。2016年3月17日,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2016年9月27日)。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4與領導人形象」,壹讀。2015年12月25日,https://read01.com/5zAodz.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3日)。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傳播戰略研究室。http://doc.bjreview.com/file/2015_CHINA_NATIONAL_IMAGE_GLOBAL_SURVEY.pdf(檢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孔子學院/課堂」,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檢索日期:2016年10月4日)。
     「孔子學院章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3日)。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4.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文化部:2015年海外文化中心建設等經費預算3.6億較2014年增長181%」,北京新浪網。2015年2月11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xinwen/2015-02/11/content_2818053.htm(2015年9月24日)。
     「文化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將揭牌投入使用」,中國經濟網。2015年02月11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2/11/t20150211_4568435.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6日)。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7年2月23日,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02/t20170223_491392.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6日)。
     「文化部2016年第四季度例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年12月15日,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whb/Document/1536186/1536186.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4日)。
     「文化部2020年建成5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文匯網訊。2015年1月30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5/01/30/IN1501300096.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講好中國故事」,人民日報。2014年07月24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407/24/t20140724_3216609.shtml(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揭牌 劉延東、雷德爾斯出席」,中國經濟網。2015年09月17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9/17/t20150917_6509074.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2.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全文」,中國評論新聞網。2017年3月2日,http://news.qoos.com/%E5%85%A8%E5%9C%8B%E6%94%BF%E5%8D%94%E5%8D%81%E4%BA%8C%E5%B1%86%E4%BA%94%E6%AC%A1%E6%9C%83%E8%AD%B0%E6%96%B0%E8%81%9E%E7%99%BC%E5%B8%83%E6%9C%83%E5%85%A8%E6%96%87-2174696.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7日)。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2002年11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檢索日期:2016年10月30日)。
     「在文化交流互鑒中促進民心相通」,每日頭條。2016年10月5日,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9nb36.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1997年9月12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5.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1992年10月12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7/65446/4526308.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老撾中國文化中心在萬象揭幕」,人民網。2014年11月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103/c157278-25965604.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自由之家2010年度評定:中國不自由」,美國之音。2010年1月14日,http://www.voachinese.com/a/freedom-house-rating-20100113-81311157/459130.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14日)。
     「受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社。2016年10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7/c_1119801528.htm(檢宗日期:2017年3月16日)。
     「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 促中坦文化交流」,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5年12月2日,http://www.gqb.gov.cn/news/2015/1202/37253.shtml(2017年2月9日)。
     「政治局第38次學習胡錦濤: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人民網。2007年1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5324153.html(檢索日期:2017件1月1日)。
     「春節」,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F%80(檢索日期:2017年2月19日)。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0.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2年11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胡錦濤在第八次文代會第七次作代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06件1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0/content_5315058.htm(檢索日期:2017件1月1日)。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社。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0日)。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全文,新浪網。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1.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孫家正在全國文化廳局長會上提出以文化建設的新成就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浙江省文化廳。2002年4月14日,http://www.zjwh.gov.cn/dtxx/2007-12-11/30777.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海牙中國文化中心揭牌」,人民網。2016年11月25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125/c1002-28896786.html(檢索日期:2016年11月25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重要著力點」,中國經濟網。2016年05月23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5/23/t20160523_11874869.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在世界版圖上描繪中國風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2015年1月8日,http://www.scio.gov.cn/zhzc/3/2/Document/1391430/1391430.htm(2016年9月24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人民網。2012年5月30,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244082/244102/18028606.htm(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將達50個以上」,每日頭條。2016年12月16日,https://kknews.cc/culture/59bvebl.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9日)。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讓中華文化走出去」,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12月31日,https://www.szmassart.com/article/view/id-459.html(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3.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jrzg/2006-09/13/content_388046.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5月16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4/20141028/wangqixiangguanzhengce20141028/Document/1384477/1384477_2.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
     「從“中國文化之家”到金邊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傳媒網。2016年11月24日,http://www.ccdy.cn/xinwen/jiaoliu/xinwen/201611/t20161124_12796673.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0日)。
     「授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2013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授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2011年10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檢索日期:2017年1月27日)。
     「授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社。2015年10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檢索日期:2017年3月16日)。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中國文化中心。2010年3月11日,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02/20150215/c75827c38ad74024b543fa15faf7a5e5.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12月10日在昆明召開劉延東將出席並作主旨演講」,人民網。2016年12月7日,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6-12/07/content_667675.htm(檢索日期:2016年12月10日)。
     「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網。2014年1月1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01/c1001-23994334.html(檢索日期:2016年12月31日)。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網。2014年5月5日,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檢索日期:2017年1月4日)。
     「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13年10月2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5/c_117878897.htm。(檢索日期:2013年10月26日)。
     「習近平副主席為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揭牌」,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12/15/content_364524.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傳播能力」,中國論文網。2015年6月4日,http://www.xzbu.com/7/view-6818847.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6日)。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聚焦中國駐外文化中心。http://en.chinaculture.org/focus/2009-02/23/content_322437.htm(檢索2017年2月9日)。
     「楊潔篪與柬埔寨副首相賀南洪共同為金邊中國文化之家揭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5年1月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1/01/content_2799233.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對外文化聯絡局(港澳臺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http://www.mcprc.gov.cn/gywhb/jgsz/bjg/201111/t20111121_278092.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13日)。
     「墨西哥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成立」,中國經濟網。2013年06月07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306/07/t20130607_933313.s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駐瑞典大使陳育明出席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儀式」,中國駐瑞典大使館。2016年9月2日,http://www.chinaembassy.se/chn/gdxws/t1394179.htm(2016年12月10日)。
     「聯合國及12國批評中國人權惡化,中方代表嚴詞反駁」,端傳媒。2016年3月11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11-dailynews-china-human-rights/(檢索日期:2017年3月13日)。
     「歡樂春節」,中國文化傳媒網。2017年1月3日,http://cn.chinaculture.org/portal/pubinfo/200001005202003/20170103/b2ddeb39c8ca48caadf57806f6f9469f.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19日)。
     「歡樂春節用文化語彙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傳媒網。2017年2月10日,http://www.ccdy.cn/wenhuabao/yb/201702/t20170210_1299634.htm(檢索日期:2017年2月10日)。
     「歡樂春節項目評估報告」,中共文化部對外聯絡局。2016年1月2日,http://www.pdcec.com/bencandy.php?fid=72&id=18397(檢索日期:2017年2月28日)。
     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網站, http://www.cica.org.cn/portal/pubinfo/001001/20120405/c654407fd949453699ec7f08ad817242.html#(檢索日期:2016年11月14日)。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簡介,http://www.caeg.cn/company/20120816/15118.html(檢索日期:2016年11月14日)。
     王黎媛,「全球首家中國文化之家柬埔寨金邊揭牌」,文匯網。2014年12月31日,http://yn.wenweipo.com/dongn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74921(檢索日期:2017年2月22日)。
     王露,「淡色中國是北京共識的延續」,新浪財經。2007年11月19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71119/23054191882.shtml(檢索日期:2017年3月10日)。
     吳強,「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傳播能力」。2016年6月4日,http://www.xzbu.com/7/view-6818847.htm(檢索日期:2016年9月26日)。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pdf(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1)。
     張宏偉,「明斯克中國文化中心揭牌」。2016年12月23日,http://www.ntkpdz.com/qiyejianjie/2016-12-23/255.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8日)。
     葉飛來,「部級合作助力海外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4月27日,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03005/20150427/c0a3aceb13514dc393dc29f5e9313b14.html(檢索日期:2017年2月20日)。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Hartig, Falk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ris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Melissen, Jam.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Sof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Wang, Jian. Soft Power in China: Public Diplomacy through Communi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Fenbt, Jonathan. Will China Dominate the 21st Century? UK: Polity Press, 2014.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Joseph S. Nye. The Future of Powe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1.
     Joseph S. Nye. The Power to Lead.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8.
     Li, Mingjiang. Soft Power: China’s Emerging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Kingdom: Lexington Books, 2011.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Munro.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7.
     Wang, Jian. Soft Power in China: Public Diplomacy through Communi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Lei, Zhao.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a’s Soft Power. 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二、期刊論文
     Shambaugh, David. “China`s Soft- Power Push.” Foreign Affairs, Vol. 94, Issue 4 (July/August 2015), pp. 99-107.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Issue 80 (Fall 1990), pp.153-154.
     Joseph S. Nye.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 Time, Vol.153,(Feb 22, 1999), pp.30-37.
     Ross H. Munro.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Policy Review, Issue 62(Fall 1992), pp. 10-17.
     三、網路資料
     Shambaugh, David. “China Flexes Its Soft Power.” New York Time, June 7, 2010, http://www.nytimes.com/2010/06/08/opinion/08iht-edshambaugh.html.Accessed March 12, 2017.
     Fukuyama, Francis. “The End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Interest, Summer1989, https://www.embl.de/aboutus/science_society/discussion/discussion_2006/ref1-22june06.pdf. Accessed March 1, 2017.
     Joseph S. Nye. “Think Again: Soft Power.” Foreign Affairs, http://foreignpolicy.com/2006/02/23/think-again-soft-power.Accessed March 10, 2011.
     Joseph S. Nye, “What are the limits of China’s soft power?” World Economic Forum, July 10, 2015,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5/07/what-are-the-limits-of-chinas-soft-power/.Accessed March 6, 2017.
     McClory, Jonathan. “The Soft Power 30.” Portland, 2015, http://softpower30.portland-communications.com/.Accessed November 2, 2016.
     Lauren Y. Devore. ”Gorbachev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May 3, 2011, https://www.llnl.gov/news/gorbachev-and-end-cold-war.Accessed March 1, 2017.
     Gardels, Nathan.“Is China’s Hard Power Undermining its Soft Power?” The World Pos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nathan-gardels/china-power-confrontation_b_5496816.html.Accessed March 16, 2017.
     Project Atla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iie, http://www.iie.org/Services/Project-Atlas/China/International-Students-In-China#.WMTBum997IU.Accessed March 12, 2017.
      Yang, Rui. “Soft Power Proje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file:///C:/Users/User/Desktop/7938-13806-1-PB.pdf.Accessed March 13, 2017.
     William A. Callahan. “Identity and Security in China: The Negative Soft Power of the China Dream.”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 March 16, 201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7-9256.12088/abstract.Accessed March 1, 201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