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作者 陳彥成
貢獻者 湯志民<br>陳幼慧
陳彥成
關鍵詞 教師會運作成效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學校效能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chool effectiveness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1-Jul-2017 12:16:13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之教師,知覺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三者間之關係,最後建構並驗證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結構方程模式。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34所學校,發出738份問卷,回收558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達75.67%。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壹、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會運作成效為中高程度,其中以「增進組織運作」表現最佳,「提升教師專業」則可再加強。
貳、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中高程度,其中「利他人行為」表現最佳,「工作投入與奉獻」則可再提升。
參、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為中高程度 ,其中「教師教學效果」表現最佳,「社區家長支持」則有加強空間。
肆、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教師會幹部」、「教師會與學校行政互動關係非常良好」者,在知覺教師會運作成效上顯著較高。
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擔任導師」、「教師會幹部」、「教師會與學校行政互動關係非常良好」者,在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上顯著較高。
陸、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兼任行政」、「教師會與學校行政互動關係非常良好」者,在知覺學校效能上顯著較高。

柒、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間具有正向關聯。
捌、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校效能有正向預測關係。
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在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與學校效能之間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relationship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mong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build and verify a model for these three elements.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survey method,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34 junior high schools, 738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Valid questionnaires of 558
are collected, with a usable rate of 75.6%. All data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is medium, the performance in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is outstanding, and "enha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can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2. The level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s medium, the performance in "altruistic behavior" is outstanding, and "work input and dedication" can be improved.
3. The level of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is medium, the performance in "teacher teaching effect" is outstanding, and "community parent support" can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4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eachers` cadres" and "in a school where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 significant perception of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
5.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mentors", "teachers` cadres" and "in a school where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 significant perception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6.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he ones who are concurrently in administrative work" and "in a school where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 significant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7.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8.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and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an apparently predict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9.The proper fi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is assessed as positive and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ain variable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fu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3)。英美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啟示。台灣教育,619,14-20。
王娜玲(2009)。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119-156。
王馨羚(2006)。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運作情形及未來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志軒(2010)。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岷欽、許道然(2002)。政府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4,1-23。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明隆(2004)。新時代有效能的學校特性與校長角色。學校行政,30,127-136。
吳政達(2005)。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
吳政達、徐宗盛(2013)。學校效能實證研究方法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32,18-34。
吳清山(2003a)。學校效能。教育研究月刊,83,138-140。
吳清山(2003b)。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619,2-13。
吳清山(2005)。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133-139。
吳清山、賴協志(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之研究-判斷指標、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當代教育研究,15(1),1-38。
吳清山、林天祐(2007)。組織公民行為。教育研究月刊,162,134。
吳清山、高家斌(2009)。臺灣近二十年學校效能研究論文取向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88,5-26。
吳潔霏(2015)。非正式組織對正式組織影響之研究:以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市。
宋元志(2013)。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至涵(2014)。工會主義或專業主義:我國教師組織定位演變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昭(2011)。高職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芳茹(2013)。國民小學校長尊重領導、組織認定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貞儀(2011)。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信任、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李莉貞(2013)。穿越迷霧——在國中教師會運作中實踐教師專業自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菁菁(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職場希望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雯智(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56,95-106。
李新鄉(2004)。教師會組織與學校行政運作互動狀況之實際與省思。代教育論壇,10,558-571。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那玉琪(2016)。公部門組織公平、組織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探討-以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秀春(2011)。私立技專校院董事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美慧(2014)。校長多元文化領導策略、教育正義實踐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林天祐(2009)。學校特色發展的概念與理論。臺北教育,111,18-27。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海清(1998)。教師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及運作之探討。台中師院學報,12,191-209。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斌(2003)。我國教師組織工會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12(4),97-138。
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7(4),1049-1073。
林鉦棽、陳心怡(2006)。組織公正對動機與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亞太經濟管理評論,9(2),23-42。
林榮耀、廖如婉(2015)。領導成員交換理論在校長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57-61。
林錦麟(2011)。民主轉型以來我國教師工作權益之研究─以彰化縣教師會運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錦昌(2001)。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元照出版。
邱瀞瑩(201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策略、運作功能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士雄(2016)。越南胡志明市高級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范慶鐘(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徐宗盛(2010)。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易男(2009)。國民小學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金章(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運作績效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王友聖(2007)。學校教師會發展與運作之研究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62,61-69。
秦夢群、吳勁甫(2009)。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2(1),1-28。
秦夢群、吳勁甫、簡瑋成(2014)。群體層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7(1),1-35。
高俊卿(2009)。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高家斌、蘇玲慧(2013)。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後設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73-107。
張文昌(2007)。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永芳(2006)。學校教師會運作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台北縣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容雪(1999)。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國保(2003)。私立大學董事會組織運作與職權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萬億(2008)。臺北縣公立國中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與教師專業自主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韶蘭、黃靖文(2016)。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學校行銷之調節效果。教育研究學報,50(1),43-65。
張鴻鑑(2011)。學校教師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大台中公立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聰顯(2014)。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明堂(2013)。學校教師會困境與展望之探討與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120-126。
郭哲維、方聰安(2006)。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信任及承諾為中介構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2,145-174。
郭諭陵(2007)。各國的教師組織概況及其政治性。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127-152。
陳巧芬、蔡文榮(2011)。臺灣近年來有關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博碩士論文實徵研究之分析。教育科學期刊,10(1),125-150。
陳怡涓(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溝通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秋滿(2003)。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公立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善報(2008)。台灣與加拿大卑詩省教師組織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陳嘉碩(2013)。國民中學校長華人領導行為、教師工作士氣、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銘薰、游淑萍(2015)。工作價值觀、家長式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6(4),535-591。
陳儀蓉、黃芳銘(2006)。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在男女員工群體上之測驗恆等性檢定。測驗學刊,53(2),297-325。
陳寬裕、王正華(2013)。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慧芳、李安明(2015)。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學校行政,100,238-261。
游進年(1999)。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3(1),227-245。
湯志民(2009)。教育領導與學校環境。教育研究,181,16-28。
程維煌(2012)。臺北市立高級中學教師組織運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芳銘、楊金寶(2002)。國中家庭階級影響偏差行為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7(2),203-230。
黃芳銘、黃麗鴻(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黃柏勳(2003)。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學校行政,27,63-107。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哲彬(2011)。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敏榮(2013)。高級中等學校分布式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凱陽(2010)。台北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懿嬌、林新發(2013)。學校教師會的角色功能與教育品質的提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103-108。
楊念湘(2011)。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碩蓉(2011)。群體凝聚力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組織認同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慶麟、蔡素惠(2016)。國小校長中西領導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結構方程式驗證為例。學校行政,106,27-51。
葉子超(2005)。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廖俊仁(2006)。台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劉妙真(2006)。彰化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潘慧玲(1999a)。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教育研究集刊,43,77-102。
潘慧玲(1999b)。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8。
蔡金田(2011)。從教師組織的發展探究我國教師工會的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月刊,203,28-39。
蔡玲玲(2014)。私立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景陽(2011)。學校教師會角色功能、運作情形與轉型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
蕭文智(2015)。校長正向領導對學生創新表現影響之研究──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構面。學校行政,97,1-21。
蕭方雯(2007)。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組織變革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雪玲(2016)。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09)。學校效能模式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88,60-75。
謝佳蓉(201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謝淑棉(2010)。新竹市學校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琇玲、林惠敏與謝佳儒(2016)。工作價值觀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社會認定理論觀點。勞資關係論叢,18(1),35-61。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謝榕庭(2013)。從歷史制度主義觀點論析教師組織的變遷與發展-從教師會到教師工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鍾佳容(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創新經營、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鍾幸樺(2015)。組織認同、組織溝通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組織創新氣候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羅德水(2012)。台灣教師工會的挑戰與展望。台灣教育,677,10-17。
二、英文部分
Bagozzi, R. P., & Yi, Y. J.(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9-94.
Bateman, T. S., & Organ, D. W.(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 587-595.
Belogolovsky, E.,& Somech, A.(2010).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xam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in-role behavior and extra-rol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incipals and par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4), 914-923.
Cameron, K.(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23, 604-629.
Christeen, G.(2009).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naging and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groups. UK: McGraw-Hill Education.
Cohen, S., & Wills, T. A.(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2), 310-357.
Coleman, V. I., & Borman, W. C.(2000).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citizenship performance doma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0(1), 25-44.
Deepaen, W., Pasiphol, S., & Sujiva, S.(2015).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cale.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1, 723-728.
Demir, K.(2015).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dentification.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0, 131-148.
DiPaola, M. F., & Hoy, W. k.(2005).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of faculty and achieve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88(3), 35-44.
Dussault, M.(2006).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Psychological Reports, 98(2), 427-432.
Farh, J. L., Zhong, C. B., & Organ, D. W.(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ation Science, 15(2), 241-253.
Fok, L. Y., Hartman, S. J., Patti, A. L., & Razek, J. R.(2000). Huma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ptanc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7(7), 714-729.
Gabor, A., & Mahoney, J. T.(2013). Chester barnard and the systems approach to nurturing organization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nagement Theorists, 134-151.
Griffith, J.(2003). Schools as organizational models: Implications for exami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4(1), 29-47.
Katz, D.(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10, 131-133.
Katz, D., & Kahn, R. L.(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Kirk, D. J., & Jones, T. L.(2004). Effective schools-pearson assessment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images.pearsonassessments.com/images/tmrs/tmrs_rg/EffectiveSchools.pdf?WT.mc_id=TMRS_Effective_Schools.
Kohan, A., & Mazmanian, D.(2003). Police work, burnout, and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consideration of daily work experiences.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30, 559-583.
Lambert, E. G., & Hogan, N. L.(2013). The association of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with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Prison Journal, 93(3), 313-334.
Lavelle, J. J., Rupp, D. E., & Brockner, J.(2007). Taking a multifoci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justice, social exchange, and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target similarity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33(6),841-866.
Lunenburg, F. C.(2010).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Another perspective on the leadership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gement, Buessine, and Adminstration, 13(1),1-5.
Moorman, R. H., & Blakely, G. L.(1995).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redictor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2), 127–142.
Nguni, S., Sleegers, P., & Denessen, E.(2006).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effect o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 The tanzanian cas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2), 145-177.
Oplatka, I.(2006). Going beyond role expectation: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component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2(3), 385-423.
Oplatka, I., & Stundi, M.(2011). The components and determinants of preschool teacher organis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5(3), 223-236.
Organ, D. W.(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Organ, D. W.(1997).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construct clean-up time. Human Performance, 10, 85-97.
Organ, D. W., Podsakoff, P. M., & Mackenzie, S. B.(2006).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Piccolo, R. F., & Colquitt, J. A.(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46(2), 327-340.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rach, D. G.(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3), 513-563.
Purkey, S. C., & Smith, M. S.(1983).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4), 427-452.
Saleem, F., Naseem, Z., Ibrahim, K., Hussain, A., & Azeem, M.(2012). Determinants of sSchool effectiveness: A study at punjab lev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14), 242-25.
Scott, C., & Parsley, D.(2014). Connections between teac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outcomes in idaho`s low-achieving schools. Retrieved from https://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REL2014012.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 653-663.
Somech, A., & Drach-Zahavy, A.(2000). Understanding extra-role behavior in schoo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sense of efficacy, and teachers’ extra-role behavior. Teaching and Teachers Education, 16(5), 649-659.
Somech, A., & Drach-Zahavy, A.(2004). Explor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from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Tournal of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3), 281-298.
Somech, A, & Oplatka, I.(2015).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 Examining the impact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educational systems. New York: Abingdon, Oxon.
Srivastava, k., & Saldanha, D.(200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dustrial Psychiatry Journal, 17(1), 1-3.
Stamper, C. L., & Dyne, L. V.(2001). Work statu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field study of restaurant employe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5), 517-536.
Turnley, W. H., Bolino, M. C., Lester, S. W., & Bloodgood, J. M.(2003).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ulfill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rol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9(2), 187-206.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3), 601-61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101911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1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湯志民<br>陳幼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彥成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彥成zh_TW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Jul-2017 12:16:13 (UTC+8)-
dc.date.available 11-Jul-2017 12:16:1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Jul-2017 12:16:1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91101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8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91101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之教師,知覺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三者間之關係,最後建構並驗證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結構方程模式。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34所學校,發出738份問卷,回收558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達75.67%。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壹、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會運作成效為中高程度,其中以「增進組織運作」表現最佳,「提升教師專業」則可再加強。
貳、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中高程度,其中「利他人行為」表現最佳,「工作投入與奉獻」則可再提升。
參、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為中高程度 ,其中「教師教學效果」表現最佳,「社區家長支持」則有加強空間。
肆、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教師會幹部」、「教師會與學校行政互動關係非常良好」者,在知覺教師會運作成效上顯著較高。
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擔任導師」、「教師會幹部」、「教師會與學校行政互動關係非常良好」者,在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上顯著較高。
陸、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兼任行政」、「教師會與學校行政互動關係非常良好」者,在知覺學校效能上顯著較高。

柒、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間具有正向關聯。
捌、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校效能有正向預測關係。
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在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與學校效能之間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relationship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mong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build and verify a model for these three elements.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survey method,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34 junior high schools, 738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Valid questionnaires of 558
are collected, with a usable rate of 75.6%. All data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is medium, the performance in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is outstanding, and "enha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can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2. The level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s medium, the performance in "altruistic behavior" is outstanding, and "work input and dedication" can be improved.
3. The level of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is medium, the performance in "teacher teaching effect" is outstanding, and "community parent support" can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4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eachers` cadres" and "in a school where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 significant perception of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
5.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mentors", "teachers` cadres" and "in a school where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 significant perception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6.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he ones who are concurrently in administrative work" and "in a school where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has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w significant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7.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8.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and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an apparently predict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9.The proper fi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is assessed as positive and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ain variable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fu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學校教師會運作成效之理念探討.......................11
第二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理念探究.........................25
第三節 學校效能之理念探析................................42
第四節 學校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
究.............................................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76
第四節 實施程序.........................................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3
第一節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
之現況分析........................................8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下教師知覺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現況之差異分析................96
第三節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
之相關分析......................................124
第四節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校效能
之預測分析......................................131
第五節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結
構方程模式驗證分析...............................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3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二節 建議...........................................157
參考文獻...............................................163
一、中文部分..........................................163
二、英文部分..........................................173
附 錄..............................................179
附錄一:教師組織運作成效問卷使用同意書...................179
附錄二: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使用同意書...................180
附錄三:學校效能量表使用同意書..........................181
附錄四:「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研究」正式問卷........................182
zh_TW
dc.format.extent 367571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101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教師會運作成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校效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chool effectivenessen_US
dc.title (題名)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會運作成效、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s,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3)。英美學校效能研究的回顧與啟示。台灣教育,619,14-20。
王娜玲(2009)。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119-156。
王馨羚(2006)。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運作情形及未來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志軒(2010)。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岷欽、許道然(2002)。政府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4,1-23。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明隆(2004)。新時代有效能的學校特性與校長角色。學校行政,30,127-136。
吳政達(2005)。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
吳政達、徐宗盛(2013)。學校效能實證研究方法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32,18-34。
吳清山(2003a)。學校效能。教育研究月刊,83,138-140。
吳清山(2003b)。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619,2-13。
吳清山(2005)。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133-139。
吳清山、賴協志(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之研究-判斷指標、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當代教育研究,15(1),1-38。
吳清山、林天祐(2007)。組織公民行為。教育研究月刊,162,134。
吳清山、高家斌(2009)。臺灣近二十年學校效能研究論文取向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88,5-26。
吳潔霏(2015)。非正式組織對正式組織影響之研究:以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市。
宋元志(2013)。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至涵(2014)。工會主義或專業主義:我國教師組織定位演變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昭(2011)。高職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芳茹(2013)。國民小學校長尊重領導、組織認定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貞儀(2011)。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信任、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李莉貞(2013)。穿越迷霧——在國中教師會運作中實踐教師專業自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菁菁(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職場希望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雯智(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56,95-106。
李新鄉(2004)。教師會組織與學校行政運作互動狀況之實際與省思。代教育論壇,10,558-571。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那玉琪(2016)。公部門組織公平、組織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探討-以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秀春(2011)。私立技專校院董事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美慧(2014)。校長多元文化領導策略、教育正義實踐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林天祐(2009)。學校特色發展的概念與理論。臺北教育,111,18-27。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海清(1998)。教師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及運作之探討。台中師院學報,12,191-209。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斌(2003)。我國教師組織工會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12(4),97-138。
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7(4),1049-1073。
林鉦棽、陳心怡(2006)。組織公正對動機與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亞太經濟管理評論,9(2),23-42。
林榮耀、廖如婉(2015)。領導成員交換理論在校長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57-61。
林錦麟(2011)。民主轉型以來我國教師工作權益之研究─以彰化縣教師會運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錦昌(2001)。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元照出版。
邱瀞瑩(201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策略、運作功能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士雄(2016)。越南胡志明市高級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知覺組織支持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范慶鐘(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徐宗盛(2010)。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易男(2009)。國民小學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金章(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運作績效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王友聖(2007)。學校教師會發展與運作之研究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62,61-69。
秦夢群、吳勁甫(2009)。國民中學教師彰權益能、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2(1),1-28。
秦夢群、吳勁甫、簡瑋成(2014)。群體層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7(1),1-35。
高俊卿(2009)。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高家斌、蘇玲慧(2013)。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後設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73-107。
張文昌(2007)。台北市公立高中職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角色定位、組織功能與其參與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永芳(2006)。學校教師會運作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台北縣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張盈霏(2006)。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容雪(1999)。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國保(2003)。私立大學董事會組織運作與職權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萬億(2008)。臺北縣公立國中教師知覺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與教師專業自主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韶蘭、黃靖文(2016)。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學校行銷之調節效果。教育研究學報,50(1),43-65。
張鴻鑑(2011)。學校教師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大台中公立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聰顯(2014)。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明堂(2013)。學校教師會困境與展望之探討與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120-126。
郭哲維、方聰安(2006)。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信任及承諾為中介構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2,145-174。
郭諭陵(2007)。各國的教師組織概況及其政治性。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127-152。
陳巧芬、蔡文榮(2011)。臺灣近年來有關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博碩士論文實徵研究之分析。教育科學期刊,10(1),125-150。
陳怡涓(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溝通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秋滿(2003)。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公立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善報(2008)。台灣與加拿大卑詩省教師組織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陳嘉碩(2013)。國民中學校長華人領導行為、教師工作士氣、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銘薰、游淑萍(2015)。工作價值觀、家長式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6(4),535-591。
陳儀蓉、黃芳銘(2006)。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在男女員工群體上之測驗恆等性檢定。測驗學刊,53(2),297-325。
陳寬裕、王正華(2013)。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慧芳、李安明(2015)。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學校行政,100,238-261。
游進年(1999)。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3(1),227-245。
湯志民(2009)。教育領導與學校環境。教育研究,181,16-28。
程維煌(2012)。臺北市立高級中學教師組織運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芳銘、楊金寶(2002)。國中家庭階級影響偏差行為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7(2),203-230。
黃芳銘、黃麗鴻(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黃柏勳(2003)。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學校行政,27,63-107。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哲彬(2011)。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敏榮(2013)。高級中等學校分布式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凱陽(2010)。台北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懿嬌、林新發(2013)。學校教師會的角色功能與教育品質的提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103-108。
楊念湘(2011)。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碩蓉(2011)。群體凝聚力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組織認同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慶麟、蔡素惠(2016)。國小校長中西領導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結構方程式驗證為例。學校行政,106,27-51。
葉子超(2005)。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廖俊仁(2006)。台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劉妙真(2006)。彰化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潘慧玲(1999a)。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教育研究集刊,43,77-102。
潘慧玲(1999b)。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8。
蔡金田(2011)。從教師組織的發展探究我國教師工會的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月刊,203,28-39。
蔡玲玲(2014)。私立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景陽(2011)。學校教師會角色功能、運作情形與轉型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
蕭文智(2015)。校長正向領導對學生創新表現影響之研究──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構面。學校行政,97,1-21。
蕭方雯(2007)。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組織變革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雪玲(2016)。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09)。學校效能模式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88,60-75。
謝佳蓉(201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功能、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謝淑棉(2010)。新竹市學校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琇玲、林惠敏與謝佳儒(2016)。工作價值觀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社會認定理論觀點。勞資關係論叢,18(1),35-61。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謝榕庭(2013)。從歷史制度主義觀點論析教師組織的變遷與發展-從教師會到教師工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鍾佳容(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創新經營、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鍾幸樺(2015)。組織認同、組織溝通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組織創新氣候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羅德水(2012)。台灣教師工會的挑戰與展望。台灣教育,677,10-17。
二、英文部分
Bagozzi, R. P., & Yi, Y. J.(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9-94.
Bateman, T. S., & Organ, D. W.(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 587-595.
Belogolovsky, E.,& Somech, A.(2010).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xam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in-role behavior and extra-rol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incipals and par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4), 914-923.
Cameron, K.(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23, 604-629.
Christeen, G.(2009).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naging and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groups. UK: McGraw-Hill Education.
Cohen, S., & Wills, T. A.(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2), 310-357.
Coleman, V. I., & Borman, W. C.(2000).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citizenship performance doma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0(1), 25-44.
Deepaen, W., Pasiphol, S., & Sujiva, S.(2015).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cale.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1, 723-728.
Demir, K.(2015).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dentification.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0, 131-148.
DiPaola, M. F., & Hoy, W. k.(2005).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of faculty and achieve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88(3), 35-44.
Dussault, M.(2006).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Psychological Reports, 98(2), 427-432.
Farh, J. L., Zhong, C. B., & Organ, D. W.(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ation Science, 15(2), 241-253.
Fok, L. Y., Hartman, S. J., Patti, A. L., & Razek, J. R.(2000). Huma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ptanc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7(7), 714-729.
Gabor, A., & Mahoney, J. T.(2013). Chester barnard and the systems approach to nurturing organization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nagement Theorists, 134-151.
Griffith, J.(2003). Schools as organizational models: Implications for exami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4(1), 29-47.
Katz, D.(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10, 131-133.
Katz, D., & Kahn, R. L.(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Kirk, D. J., & Jones, T. L.(2004). Effective schools-pearson assessment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images.pearsonassessments.com/images/tmrs/tmrs_rg/EffectiveSchools.pdf?WT.mc_id=TMRS_Effective_Schools.
Kohan, A., & Mazmanian, D.(2003). Police work, burnout, and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consideration of daily work experiences.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30, 559-583.
Lambert, E. G., & Hogan, N. L.(2013). The association of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with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Prison Journal, 93(3), 313-334.
Lavelle, J. J., Rupp, D. E., & Brockner, J.(2007). Taking a multifoci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justice, social exchange, and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target similarity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33(6),841-866.
Lunenburg, F. C.(2010).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Another perspective on the leadership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gement, Buessine, and Adminstration, 13(1),1-5.
Moorman, R. H., & Blakely, G. L.(1995).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redictor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2), 127–142.
Nguni, S., Sleegers, P., & Denessen, E.(2006).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effect o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 The tanzanian cas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2), 145-177.
Oplatka, I.(2006). Going beyond role expectation: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component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2(3), 385-423.
Oplatka, I., & Stundi, M.(2011). The components and determinants of preschool teacher organis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5(3), 223-236.
Organ, D. W.(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Organ, D. W.(1997).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construct clean-up time. Human Performance, 10, 85-97.
Organ, D. W., Podsakoff, P. M., & Mackenzie, S. B.(2006).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Piccolo, R. F., & Colquitt, J. A.(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46(2), 327-340.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rach, D. G.(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3), 513-563.
Purkey, S. C., & Smith, M. S.(1983).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4), 427-452.
Saleem, F., Naseem, Z., Ibrahim, K., Hussain, A., & Azeem, M.(2012). Determinants of sSchool effectiveness: A study at punjab lev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14), 242-25.
Scott, C., & Parsley, D.(2014). Connections between teac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outcomes in idaho`s low-achieving schools. Retrieved from https://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REL2014012.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 653-663.
Somech, A., & Drach-Zahavy, A.(2000). Understanding extra-role behavior in schoo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sense of efficacy, and teachers’ extra-role behavior. Teaching and Teachers Education, 16(5), 649-659.
Somech, A., & Drach-Zahavy, A.(2004). Explor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from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Tournal of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3), 281-298.
Somech, A, & Oplatka, I.(2015).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 Examining the impact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educational systems. New York: Abingdon, Oxon.
Srivastava, k., & Saldanha, D.(200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dustrial Psychiatry Journal, 17(1), 1-3.
Stamper, C. L., & Dyne, L. V.(2001). Work statu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field study of restaurant employe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5), 517-536.
Turnley, W. H., Bolino, M. C., Lester, S. W., & Bloodgood, J. M.(2003).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ulfill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rol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9(2), 187-206.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3), 601-61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