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新聞系 | |
dc.creator (作者) | 方念萱 | zh-tw |
dc.date (日期) | 2014-05 | |
dc.date.accessioned | 12-Jul-2017 11:54:1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2-Jul-2017 11:54:1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2-Jul-2017 11:54:12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096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柴契爾(Margret Hilda Thatcher)逝世之後,台灣的平面媒體述及柴契爾實施的新自由經濟政策時,提及過度強調市場機制的政策埋下了全球貧富差距益大的種子(天下雜誌,2013年4月17日,第520期),也曾呼籲在國內貧富差距拉大之時應更深入理解柴契爾主義(聯合晚報社論,2013年4月19日)。以「新自由主義」、「應盡義務」、與「社會福利」等常與柴契爾主義並論的關鍵字回頭檢視柴契爾生前兩度(1992年、1996年)訪台時的相關平面媒體報導,對照本論壇中有關今年柴契爾過世時的相關報導,可進一步理解台灣媒體在近距離建構、框架柴契爾與其治理、以及其對台灣的意義上的作為。另一層意義是,相較於當前大眾媒體瑣碎化的呈現、以人情趣味取代政治影響的分析與再現,審視當時媒體再現,也有助理解台灣媒體中國際與在地的連動樣貌。 | |
dc.format.extent | 1747263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文化研究雙月報, 144, 15-30 | |
dc.title (題名) | 前世紀台灣鏡像中的國家與個人─平面媒體再現柴契爾訪臺、柴契爾主義、與臺灣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