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與公司股票報酬的關聯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rectors` remuneration, employee cash dividend and company `s stock remuneration
作者 許容嘉
貢獻者 郭弘卿
許容嘉
關鍵詞 董監酬勞
員工現金紅利
股票報酬
Director`s remuneration
Employee`s cash bonus
Stock remuneration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4-Jul-2017 11:58:07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與公司股票報酬之關聯性,而為了探討公司經營績效與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之公司經營成本提升而造成盈餘下降之影響,本研究透過兩個實證模型來探討其影響性。
首先,本研究建立實證模型一來探討發放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對公司經營績效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其呈現顯著正相關,適當的員工獎酬措施有助於提升員工之生產力。
本研究建立實證模型二來探討發放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對公司股票報酬之影響,由於2008年來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董監酬勞及員工紅利將不再視為公司盈餘之分配,而是當成費用處理,故公司盈餘可能會因為發放過多的員工酬勞而減少,但實施適當的員工獎酬制度有助於提升公司經營績效,在這兩個因素影響下,本研究結果顯示,適當的員工獎酬制度可有效提升經營績效,且發放適當的董監酬勞及員工現金紅利將有效提升公司之股票報酬。
參考文獻 古金英,1999,員工入股計劃是否有助於提升公司績效兼比較持股可出售與否之
效果,台北銀行月刊,第29卷第5期:51-68。
王春娥、楊清溪,2003,我國上市電子業公司員工分紅入股費用化之研究,管理
會計,65期:35-63。
劉莉蘭,1994,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組織投注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文欽,1998,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半導
體業之上市公司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仲岳,1999,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股價影響之研究,1999當代會計理論與實
務研討會,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系。
陳盈成,2001,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
向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欣萍,2002,員工分紅配股租稅政策對資訊電子業股價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
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趙曉玲,2002,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
汪美伶,2002,分紅入股制度對公司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志瑋,2003,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及投資人報酬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資
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丁旺,2003,獨立董監事制度宜詳加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12-13。
崔瓊之,2003,人力資源重要性對員工分紅入股決策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會計
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陳裕仁,2003,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企業經營績效及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國
立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廷,2005,員工分紅對股價的影響-以賽局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
所碩士論文。
宋致皓,2006,董監酬勞與公司治理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
士論文。
胡鈞婷,2007,獨立董事、公司績效與董監酬勞之關聯,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
所碩士論文。
簡依萍,2009,員工分紅費用化對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
黃月霞,2008,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對公司績效與股價報酬影響之研究—以台灣
上市公司電子業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羅順華,2000,高科技廠商薪資策略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私立元
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威男,2011,員工分紅費用化實施後員工紅利組合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關聯
性,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二、 英文文獻部分
Agrawal, A. and C. R. Knoeber. 1996. Firm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 377-397.
Chang, S., 1990.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48-58.
Conte, M. A. and J. Svejnar.1988.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profit-sharing, worker ownership of assets and unionization 67
in U.S. firms.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6: 139-151.
Core, J. E., and W. R. Guay. 2001. Stock option plans for non-executive employe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1: 253-287.
Demsetz, H. and Lehn, K. 1985.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 1155-1177.
Estrin, Saul, and Wadhwani. 1989. Profit-sharing, in D. Sapsford and Z.
Tzannates(eds.). Current Issues in Labor Economics: 227-258.
Jones, D. C. and Takao Kato. 1995. The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employee-stock-
ownership plans and bonuses:Evidence from Japanese panel dat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 391-413.
Kim, S. 1998. Dose profit sharing increase firm’s profits?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19: 251-370.
Kruse, D., R. Freeman, J. Blasi, R. Buchele, and A. Scharf. 2003. Motivating
employee-owners in ESOP firms: Human resource polici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Meade, J.E. 1972. The theory of labor-managed firms and profit sharing.
Economic Journal 82: 78-94.
Mehram, H. 1995.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8: 163-184.
Watts, R. L. and J. L. Zimmerman.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104353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353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弘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容嘉zh_TW
dc.creator (作者) 許容嘉zh_TW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Jul-2017 11:58:07 (UTC+8)-
dc.date.available 24-Jul-2017 11:58: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Jul-2017 11:58: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353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29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會計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353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與公司股票報酬之關聯性,而為了探討公司經營績效與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之公司經營成本提升而造成盈餘下降之影響,本研究透過兩個實證模型來探討其影響性。
首先,本研究建立實證模型一來探討發放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對公司經營績效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其呈現顯著正相關,適當的員工獎酬措施有助於提升員工之生產力。
本研究建立實證模型二來探討發放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對公司股票報酬之影響,由於2008年來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董監酬勞及員工紅利將不再視為公司盈餘之分配,而是當成費用處理,故公司盈餘可能會因為發放過多的員工酬勞而減少,但實施適當的員工獎酬制度有助於提升公司經營績效,在這兩個因素影響下,本研究結果顯示,適當的員工獎酬制度可有效提升經營績效,且發放適當的董監酬勞及員工現金紅利將有效提升公司之股票報酬。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員工分紅的經濟理論基礎 6
第二節、 員工分紅的意義與相關法令規定 7
第三節、 我國董監酬勞與員工紅利與公司經營績效的相關文獻彙總 10
第四節、 我國董監酬勞與員工紅利與公司股票報酬的相關文獻彙總 1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4
第一節、 研究假說 14
第二節、 實證模型與變數衡量 16
第三節、 樣本選取、研究期間與資料來源 26
第肆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7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27
第二節、 Pearson分析 31
第三節、 迴歸結果分析 34
第四節、 變異數膨脹因素法(VIF)分析 3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0
第一節、 實證結果與結論 4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42
第陸章 參考文獻 4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353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董監酬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員工現金紅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股票報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irector`s remuner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mployee`s cash bonu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tock remuner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董監酬勞、員工現金紅利與公司股票報酬的關聯性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rectors` remuneration, employee cash dividend and company `s stock remuner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金英,1999,員工入股計劃是否有助於提升公司績效兼比較持股可出售與否之
效果,台北銀行月刊,第29卷第5期:51-68。
王春娥、楊清溪,2003,我國上市電子業公司員工分紅入股費用化之研究,管理
會計,65期:35-63。
劉莉蘭,1994,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組織投注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文欽,1998,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半導
體業之上市公司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仲岳,1999,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股價影響之研究,1999當代會計理論與實
務研討會,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系。
陳盈成,2001,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
向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欣萍,2002,員工分紅配股租稅政策對資訊電子業股價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
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趙曉玲,2002,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
汪美伶,2002,分紅入股制度對公司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志瑋,2003,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及投資人報酬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資
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丁旺,2003,獨立董監事制度宜詳加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12-13。
崔瓊之,2003,人力資源重要性對員工分紅入股決策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會計
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陳裕仁,2003,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企業經營績效及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國
立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廷,2005,員工分紅對股價的影響-以賽局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
所碩士論文。
宋致皓,2006,董監酬勞與公司治理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
士論文。
胡鈞婷,2007,獨立董事、公司績效與董監酬勞之關聯,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
所碩士論文。
簡依萍,2009,員工分紅費用化對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
黃月霞,2008,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對公司績效與股價報酬影響之研究—以台灣
上市公司電子業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羅順華,2000,高科技廠商薪資策略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私立元
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威男,2011,員工分紅費用化實施後員工紅利組合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關聯
性,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二、 英文文獻部分
Agrawal, A. and C. R. Knoeber. 1996. Firm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 377-397.
Chang, S., 1990.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48-58.
Conte, M. A. and J. Svejnar.1988.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profit-sharing, worker ownership of assets and unionization 67
in U.S. firms.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6: 139-151.
Core, J. E., and W. R. Guay. 2001. Stock option plans for non-executive employe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1: 253-287.
Demsetz, H. and Lehn, K. 1985.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 1155-1177.
Estrin, Saul, and Wadhwani. 1989. Profit-sharing, in D. Sapsford and Z.
Tzannates(eds.). Current Issues in Labor Economics: 227-258.
Jones, D. C. and Takao Kato. 1995. The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employee-stock-
ownership plans and bonuses:Evidence from Japanese panel dat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 391-413.
Kim, S. 1998. Dose profit sharing increase firm’s profits?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19: 251-370.
Kruse, D., R. Freeman, J. Blasi, R. Buchele, and A. Scharf. 2003. Motivating
employee-owners in ESOP firms: Human resource polici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Meade, J.E. 1972. The theory of labor-managed firms and profit sharing.
Economic Journal 82: 78-94.
Mehram, H. 1995.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8: 163-184.
Watts, R. L. and J. L. Zimmerman.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