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海軍海道測量局的成立與發展(1921-1949)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vy Hydrographic Department , 1921-1949
作者 陳禎祥
貢獻者 張力<br>廖敏淑
陳禎祥
關鍵詞 海道測量
海軍海道測量局
水路測量局
國際海道測量會
領海權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4-Jul-2017 12:09:53 (UTC+8)
摘要 海道測量是測繪水文的科技,其製品有水道圖(海圖)、航船布告、燈塔表與潮汐表等表冊。1921年海軍海道測量局成立於上海,專責全國海道測量業務,經籌備後自1922年9月開辦,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局務受戰事影響而停止。迨至抗戰結束,1946年於滬復局,其後因國共戰爭失利,1949年5月先播遷至澎湖測天島,隔年再轉至臺北圓山。海道測量局的工作成果有四,分別是繪製領海圖、測量長江、測繪浙閩兩省海圖與發行海事刊物。該局的開辦,標誌著中國有自辦海測業務的能力,打破自19世紀中葉以來,此業務分由英國海軍與海關代為的局面,並消除外國以中國無海測機構為由,擅自測量中國領海的正當性,從而維護中國的測量主權。另一方面,中國是國際海道測量會的創始會員國,並以海道測量局為與會代表。該局參與國際海道測量會,從中獲取技術新知,增進與海測發展先進國的互動,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另參考該會建議,進行海圖體例標準化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檔案

(一)中文檔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海圖局籌設案〉,檔號:B5018230601/1908/581.4/3815.3。
〈飛機採購案〉,檔號:B5018230601/0008/761.5/1241。
〈領海界線劃定案〉,檔號:B5018230601/0010/621/8138。
〈引水章程彙編〉,檔號:B5018230601/0010/625.1/1220。
〈海道測量局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10/581.4/3815.7。
〈海道測量案〉,檔號:B5018230601/0010/940.1/3815。
〈海政法規彙編〉,檔號:B5018230601/0011/011.23/3815。
〈巡防處成立改組及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11/584/3230。
〈海道測量案〉,檔號:B5018230601/0012/940.1/3815。
〈劉德浦赴歐美考察海道測繪案〉,檔號:B5018230601/0014/411.1/7210。
〈國際海道測量會案〉,檔號:B5018230601/0015/003.6/6015。
〈海測局海岸巡防處轉移天津案〉,檔號:B5018230601/0016/581.4/3815.4。
〈視察英艦測量香港案〉,檔號:B5018230/601/0018/940.7/3621。
〈海測局接收海關測繪業務案〉,檔號:B5018230601/0018/107.3/3815.3。
〈海軍部部務會議紀錄〉,檔號:B5018230601/0018/003.9/3815。
〈東方大港籌測案〉,檔號:B5018230601/0019/940.1/5090。
〈海道測量局測量儀器採購案〉,檔號:B5018230601/0020/716/3815。
〈汪偽海軍部暨所屬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28/581/3111.2。
〈汪偽海軍學校教育計畫〉,檔號:B5018230601/0029/422/3111。
〈汪偽海軍部建設新海軍五年計劃案〉,檔號:B5018230601/0030/570.32/3111。
〈汪偽海軍部會議記錄〉,檔號:B5018230601/0030/003.9/3111。
〈汪偽海軍部工作報告〉,檔號:B5018230601/0031/109.1/3111。
〈海軍整編計劃案〉,檔號:B5018230601/0034/570.32/3815.6。
〈上海區日帝汪偽機關資產接收案〉,檔號:B5018230601/0034/701.12110。
〈接收日帝汪偽艦船物資統計表〉,檔號:B5018230601/0034/770/5004。
〈日帝汪偽移交艦船接收處理案〉,檔號:B5018230601/0034/771/6010。
〈海軍總部工作報告案(三十五年)〉,檔號:B5018230601/0035/109.33815.2。
〈海軍總部施政計劃(三十六至三十八年)〉,檔號:B5018230601/0036/060.24/3815。
〈海軍總部工作報告(三十八年)〉,檔號:B5018230601/0038/109.3/3815.2。

《總理衙門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議設船廠〉,檔號:01-05-002。
〈福建議設船廠〉,檔號:01-05-005。
〈膠澳專檔〉,檔號:01-26-002。
〈禁止洋船私到不准通商口岸〉,檔號:01-31-003。
〈候選州同朱正元稟請測繪江浙閩沿海輿圖案〉,檔號:01-34-005。

《外務部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中俄新疆界務〉,檔號:02-10-018-03-017。
〈各國邀請參與有關漁牧賽會公會〉,檔號:02-20-008。

《北洋政府外交部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海道測量〉,檔號:03-06-046。
〈海道測量〉,檔號:03-06-047。
〈海界討論〉,檔號:03-06-063。
〈十一年關稅備撥各款案〉,檔號:03-19-008。
〈日船越界捕魚案〉,檔號:03-33-075。
〈萬國海路會議〉,檔號:03-36-037。

《經濟部地圖》(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長江水道暨沿岸地形圖〉,檔號:13-03-13。
〈揚子江港灣及中國沿海水道圖〉,檔號:13-03-17。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海軍禮節條例(二)〉,檔號:001-012307-0004。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對英法德義關係 (三)〉,入藏登錄號:002000002102A。

(二)日文檔案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国際連盟水路会議関係一件〉,Ref.B04122108700。
〈国際連盟水路会議関係一件/水路局関係〉,Ref.B04122109100。
〈万国航海会議一件附水路会議第三巻〉,Ref.B07080466900。
〈万国航海会議一件附水路会議第三巻〉,Ref.B07080467000。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大正9年公文備考巻8官職8止帝国議会軍港要港及港湾〉,Ref.C08021529700。
〈大正10年公文備考巻20文書2止〉,Ref.C08050165200。
〈大正10年公文備考巻10官職10〉,Ref.C08050144300。
〈大正3年~9年大正戦役戦時書類巻207敵艦艇処分2止〉, Ref.C10128488100。
〈漢口港務部関係資料其の2(捕獲軍艦関係等)〉,Ref.C14120607000。
〈自昭和15年4月至昭和15年11月支那事変功績概見表〉,Ref.C14121011200。
〈自昭和15年11月至昭和16年5月支那事変功績概見表〉,Ref.C14121041000。
〈自昭和16年6月至昭和16年11月支那事変功績概見表〉,Ref.C14121047700。
〈大東亜戦争海軍戦史本紀巻1〉,Ref.C16120701600。

(三)英文檔案
Department of State(United States), The Executive Documents Printed by Ord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Fifty-first Congress,

1890-1891,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891.
Foreign Office, Central Correspondence, Political, China, 1905-1940, London: Public Record Office.
FO371/11683.
FO671/498.
FO671/522.

二、史料及史料彙編

于寶軒編,《皇朝蓄艾文編》,收入於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第21冊,臺北:學生書局,1965。
中國史學會編,《洋務運動(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中國史學會編,《洋務運動(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合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第96冊,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硏究室編,《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匯要》,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
余思詒,《航海瑣記》,收入於陳悅編,《龍的航程――北洋海軍航海日記四種》,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
金偕理譯、李鳳苞筆述,《行海要術》,南京:江南製造局,1890。
徐維則輯,《增版東西學書錄》,收入於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編,《近代譯書書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殷夢霞、李強編,《國家圖書館藏民國軍事檔案文獻初編》第2、7、9、12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一週年紀念特刊》,南京:海軍部,1930。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二週年紀念專刊》,南京:海軍部,1931。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三週年紀念特刊》,南京:海軍部,1932。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六週年紀念特刊》,南京:海軍部,1935。
海軍部,《海軍年報(民國二十四年)》,南京:海軍部,1935。
海軍江南造船所,《民國二十一年海軍造船所工作報告書》,上海:海軍江南造船所,1932。
海道測量局,《民國十五年海道測量局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26。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1。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一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2。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二年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3。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四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5。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五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6。
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沿革史》,左營:海軍海道測量局,1958。
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建局三十八週年紀念特刊》,左營:海道測量局,1960。
海軍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建局四十一週年紀念特刊》,左營:海軍海道測量局,1963。
海軍測量氣象局編,《海道測量工程(建局五十週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測量氣象局,1972。
海軍海洋測量局編,《海道測量工程(建局五十六週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海洋測量局,1978。
海軍海洋測量局,《海軍海洋測量局建局六十週年紀念特刊》,左營:海軍海洋測量局,1981。
海軍海洋測量局,《海測資訊(建局七十週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海洋測量局,1992。
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第一測量隊歷史》,左營:海道測量局,出版時間不詳。
海關總稅務司公署,《關稅紀實》,收入於劉輝等編,《中國舊海關稀見文獻全編民國時期關稅史料》第4冊下卷,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9。
海關總署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通令選編編譯委員會編,《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通令選編》,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3。
參謀本部測量總局航空測量隊編,《航空測量專刊》,南京:中國建設學會,1935。
崔怡楓主編,《海軍大氣海洋局90周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大氣海洋局,2012。
張之洞奉勅撰,《廣東海圖說》,收入於廣文編輯所編,《河海叢書》,臺北:廣文書局,1969。
張俠編,《清末海軍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
盛康編,《皇朝經世文續編》,收入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845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陳忠倚編,《皇朝經世文三編》,收入於楊家駱主編,《清朝經世文編及索引八種彙刊》第15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陳壽彭編譯,《中國江海險要圖誌》,收入於茅海建主編,《清代兵事典籍檔冊匯覽》第94、92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華爾敦著,傅蘭雅口譯,趙元益筆述,《測繪海圖全法》,上海:江南製造局,1899。
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正,《楊校標點本清史稿附索引十六》,臺北:鼎文書局,1981。
薛典曾、郭子雄編,《中國參加之國際公約彙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寶鋆編,《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

三、文集、回憶錄、年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15冊軍事機構(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沈葆楨,《沈文肅公文牘》,收入於陳支平主編,《臺灣文獻匯刊》第3輯第4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凌鴻勛編,《詹天佑先生年譜》,臺北:中國工程師協會,1961。
海軍總司令部,《中國海軍之締造與發展》,臺北:海軍總司令部,1965。
高曉星編,《陳紹寬文集》,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收入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474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
陳長卿,〈陳長卿自傳〉,海軍大氣海洋局隊史館藏。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
嚴璩編,〈先府君年譜〉,收入於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編,《晚清名儒年譜》第16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四、專書

方志祿譯,《盧溝橋事變前之海軍作戰》,收入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王軾剛主編,《長江航道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江天風主編,《長江航運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吳玉貴譯,《盧溝橋事變後之海軍作戰》,收入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呂實強,《中國早期的輪船經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
杜蘅之,《國際法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汪家君,《近代歷史海圖研究》,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
沈鴻模編,《輪船》,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海軍司令部《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編著,《近代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高曉星、時平,《民國海軍的興衰》,收入於江蘇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第32輯,江蘇:中國文史出版社,1989。
張力、韓祥麟、何燿光與陳孝惇撰稿,《海軍艦隊發展史(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章巽编,《古航海圖考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0。
陳冠任,《萌動、遞嬗與突破:中華民國漁權發展史(1912-198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3。
陳書麟、陳貞壽編著,《中華民國海軍通史》,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
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民國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楊錫淳、朱鑒秋編著,《海圖學概論》,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
劉利民,《不平等條約與中國近代領水主權問題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劉統,《中國革命戰爭紀實•解放戰爭•華東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
立教大学アジア地域研究所編,《21世紀海域学の創成―「南洋」から南シナ海・インド洋・太平洋の現代的ビジョンへ》研究報告書2,東京:立教大学アジア地域研究所,2015。
海上保安廳水路部編,《日本水路史(1871-1971)》,東京:日本水路協會,1971。
P.D. Stemp, Kites, Birds & Stuff - Aircraft of GERMANY - HEINKEL Aircraft, London: Lulu, 2014.

五、期刊論文

王玉麒,〈海癡――細說佘振興老海軍(五)〉,《傳記文學》,第95卷第5期(2009年11月)。
朱鑒秋,〈中國古航海圖的基本類型〉,《國家航海》,2014年第4期(2014年11月)。
朱鑒秋,〈耶魯藏中國古航海圖的繪製特點〉,《海交史研究》,2014年第2期(2014年12月)。
李弘祺,〈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珍藏的古中國航海圖〉,《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8期(1997年8月)。
姚永超,〈中國近代海關的航海知識生產及其譜系研究〉,《國家航海》,2016年第3期(2016年8月)。
姚永超,〈中國舊海關海圖的時空特徵研究〉,《歷史地理》,2014年第2期(2014年12月)。
姜道章,〈近九十年來中國地圖學史的研究〉,《地球信息》,第3期(1997年10月)。
張力,〈中國軍官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觀察與省思〉,《輔仁歷史學報》,第19期(2007年7月)。
張紹甫,〈我所知道的汪偽海軍――「細說汪偽」之七〉,《傳記文學》,第63卷第3期(1993年9月)。
陳孝惇,〈國共戰爭期間海軍整建之研究(1945-1950)〉,《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5期(1999年12月)。
陸燁,〈海界委員會與民初海權意識〉,《史林》,2014年第6期(2014年)。
費德廉,〈繪製福爾摩沙海域――英國海軍對臺灣港口、海域之測量(1817-1867)〉,《漢學研究》,第32卷第2期(2014年6月)。
劉利民,〈近代中國水道測量事業的民族化進程論述――以海道測量局為中心的考察〉,《晉陽學刊》,2016年第3期(2016年)。
劉義杰,〈山形水勢圖說〉,《國家航海》,2015年第1期(2015年2月)。
錢江、陳佳榮,〈牛津藏《明代東西洋航海圖》姐妹作——耶魯藏《清代東南洋航海圖》推介〉,《海交史研究》,2013年第2期(2013年12月)。
J. R. Dean,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Bureau,”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29:4(December 1963).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Bureau,”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59:4(April 1922).

六、論文集論文

張力,〈陳紹寬與民國海軍〉,收入於《史學的傳承》編輯小組編,《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1。
張力,〈以敵為師:日本與中國海軍建設(1928-1937)〉,收入於黃自進主編,《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6。

七、碩博士論文

黃文德,〈北京外交團與近代中國關係之研究――以關餘交涉案為中心〉,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9。
周琇環,〈中英庚款的退還與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8。

八、報刊

《點石齋畫報》,丁集三期。
《申報》,1919、1920、1923、1925、1926、1927、1929、1930、1931、1936、1937、1944、1947年。
《北洋法政學報》,1908年。
《錢業月報》,1924年。
《國風報》,1911年。
《山東建設月刊》,1931年。
《政府公報》, 1916、1917、1919、1924年。
《行政院公報》,1930年。
《海軍期刊》,1928至1931年。
《海軍雜誌》,1933至1935年,
《海軍公報》,1930、1932、1934年。
《革命的海軍》,1934年。
《科學時報》,1935年。
《航業月刊》,1936年。
《航海雜誌》,1935年。
《交通公報》,1931至1937年。
《綏靖部公報》,1939年。
《海軍公報》(汪政府),1940至1942年。
《中國海軍》,1948年。
The Times〔London〕, 1919.
The North China Herald〔Shanghai〕, 1923, 1935.

九、辭典、工具書

張芝生、張元旭與曾正雄等編著,《測繪學辭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
劉傳標編,《中國近代海軍職官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二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記》第四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
蘇小東編,《中華民國海軍史事日誌》,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
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法規大全》第二冊:軍政,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十、網路資料

〈中國近代海關機構職銜名稱英漢對照〉,收入於「近史所檔案館人名權威檢索系統」:http://archdtsu.mh.sinica.edu.tw/imhkmh/images/namelist1.htm。(2017/3/18點閱)
「交通部航港局」:http://www.motcmpb.gov.tw/informationlist_566.html。(2016/12/7點閱)
「アジ歴グロッサリー検索」:https://www.jacar.go.jp/glossary/term/0100-0040-0080-0020-0010.html。(2017/2/18點閱)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民國法律資料庫」:http://mylib.nlc.gov.cn/web/guest/minguofalv。(2017/1/26點閱)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2153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力<br>廖敏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禎祥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禎祥zh_TW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Jul-2017 12:09:53 (UTC+8)-
dc.date.available 24-Jul-2017 12:09: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Jul-2017 12:09: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153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35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153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海道測量是測繪水文的科技,其製品有水道圖(海圖)、航船布告、燈塔表與潮汐表等表冊。1921年海軍海道測量局成立於上海,專責全國海道測量業務,經籌備後自1922年9月開辦,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局務受戰事影響而停止。迨至抗戰結束,1946年於滬復局,其後因國共戰爭失利,1949年5月先播遷至澎湖測天島,隔年再轉至臺北圓山。海道測量局的工作成果有四,分別是繪製領海圖、測量長江、測繪浙閩兩省海圖與發行海事刊物。該局的開辦,標誌著中國有自辦海測業務的能力,打破自19世紀中葉以來,此業務分由英國海軍與海關代為的局面,並消除外國以中國無海測機構為由,擅自測量中國領海的正當性,從而維護中國的測量主權。另一方面,中國是國際海道測量會的創始會員國,並以海道測量局為與會代表。該局參與國際海道測量會,從中獲取技術新知,增進與海測發展先進國的互動,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另參考該會建議,進行海圖體例標準化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海道測量局的成立 9
第一節 19至20世紀初期的中國海圖繪製概況 9
第二節 中國對海道測量的認識及籌辦發展 18
第三節 海道測量局的設置與開辦 24
小結 29
第三章 抗戰前海道測量局的發展 31
第一節 組織沿革 31
第二節 測量艦、經費來源與人員培訓 36
第三節 長江測量 42
第四節 沿海測量 50
第五節 維護領海權及發行海事刊物 56
小結 62
第四章 抗戰後海道測量局的重建 65
第一節 戰時汪政府水路測量局的工作拓展 65
第二節 戰後的重建與局務推展 83
小結 92
第五章 海道測量局的國際交流 95
第一節 參與國際海道測量會 95
第二節 出國考察 110
小結 124
第六章 結論 127
附錄 131
徵引書目 13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海道測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海軍海道測量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水路測量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海道測量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領海權zh_TW
dc.title (題名) 海軍海道測量局的成立與發展(1921-1949)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vy Hydrographic Department , 1921-1949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檔案

(一)中文檔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海圖局籌設案〉,檔號:B5018230601/1908/581.4/3815.3。
〈飛機採購案〉,檔號:B5018230601/0008/761.5/1241。
〈領海界線劃定案〉,檔號:B5018230601/0010/621/8138。
〈引水章程彙編〉,檔號:B5018230601/0010/625.1/1220。
〈海道測量局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10/581.4/3815.7。
〈海道測量案〉,檔號:B5018230601/0010/940.1/3815。
〈海政法規彙編〉,檔號:B5018230601/0011/011.23/3815。
〈巡防處成立改組及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11/584/3230。
〈海道測量案〉,檔號:B5018230601/0012/940.1/3815。
〈劉德浦赴歐美考察海道測繪案〉,檔號:B5018230601/0014/411.1/7210。
〈國際海道測量會案〉,檔號:B5018230601/0015/003.6/6015。
〈海測局海岸巡防處轉移天津案〉,檔號:B5018230601/0016/581.4/3815.4。
〈視察英艦測量香港案〉,檔號:B5018230/601/0018/940.7/3621。
〈海測局接收海關測繪業務案〉,檔號:B5018230601/0018/107.3/3815.3。
〈海軍部部務會議紀錄〉,檔號:B5018230601/0018/003.9/3815。
〈東方大港籌測案〉,檔號:B5018230601/0019/940.1/5090。
〈海道測量局測量儀器採購案〉,檔號:B5018230601/0020/716/3815。
〈汪偽海軍部暨所屬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28/581/3111.2。
〈汪偽海軍學校教育計畫〉,檔號:B5018230601/0029/422/3111。
〈汪偽海軍部建設新海軍五年計劃案〉,檔號:B5018230601/0030/570.32/3111。
〈汪偽海軍部會議記錄〉,檔號:B5018230601/0030/003.9/3111。
〈汪偽海軍部工作報告〉,檔號:B5018230601/0031/109.1/3111。
〈海軍整編計劃案〉,檔號:B5018230601/0034/570.32/3815.6。
〈上海區日帝汪偽機關資產接收案〉,檔號:B5018230601/0034/701.12110。
〈接收日帝汪偽艦船物資統計表〉,檔號:B5018230601/0034/770/5004。
〈日帝汪偽移交艦船接收處理案〉,檔號:B5018230601/0034/771/6010。
〈海軍總部工作報告案(三十五年)〉,檔號:B5018230601/0035/109.33815.2。
〈海軍總部施政計劃(三十六至三十八年)〉,檔號:B5018230601/0036/060.24/3815。
〈海軍總部工作報告(三十八年)〉,檔號:B5018230601/0038/109.3/3815.2。

《總理衙門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議設船廠〉,檔號:01-05-002。
〈福建議設船廠〉,檔號:01-05-005。
〈膠澳專檔〉,檔號:01-26-002。
〈禁止洋船私到不准通商口岸〉,檔號:01-31-003。
〈候選州同朱正元稟請測繪江浙閩沿海輿圖案〉,檔號:01-34-005。

《外務部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中俄新疆界務〉,檔號:02-10-018-03-017。
〈各國邀請參與有關漁牧賽會公會〉,檔號:02-20-008。

《北洋政府外交部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海道測量〉,檔號:03-06-046。
〈海道測量〉,檔號:03-06-047。
〈海界討論〉,檔號:03-06-063。
〈十一年關稅備撥各款案〉,檔號:03-19-008。
〈日船越界捕魚案〉,檔號:03-33-075。
〈萬國海路會議〉,檔號:03-36-037。

《經濟部地圖》(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長江水道暨沿岸地形圖〉,檔號:13-03-13。
〈揚子江港灣及中國沿海水道圖〉,檔號:13-03-17。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海軍禮節條例(二)〉,檔號:001-012307-0004。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對英法德義關係 (三)〉,入藏登錄號:002000002102A。

(二)日文檔案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国際連盟水路会議関係一件〉,Ref.B04122108700。
〈国際連盟水路会議関係一件/水路局関係〉,Ref.B04122109100。
〈万国航海会議一件附水路会議第三巻〉,Ref.B07080466900。
〈万国航海会議一件附水路会議第三巻〉,Ref.B07080467000。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大正9年公文備考巻8官職8止帝国議会軍港要港及港湾〉,Ref.C08021529700。
〈大正10年公文備考巻20文書2止〉,Ref.C08050165200。
〈大正10年公文備考巻10官職10〉,Ref.C08050144300。
〈大正3年~9年大正戦役戦時書類巻207敵艦艇処分2止〉, Ref.C10128488100。
〈漢口港務部関係資料其の2(捕獲軍艦関係等)〉,Ref.C14120607000。
〈自昭和15年4月至昭和15年11月支那事変功績概見表〉,Ref.C14121011200。
〈自昭和15年11月至昭和16年5月支那事変功績概見表〉,Ref.C14121041000。
〈自昭和16年6月至昭和16年11月支那事変功績概見表〉,Ref.C14121047700。
〈大東亜戦争海軍戦史本紀巻1〉,Ref.C16120701600。

(三)英文檔案
Department of State(United States), The Executive Documents Printed by Ord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Fifty-first Congress,

1890-1891,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891.
Foreign Office, Central Correspondence, Political, China, 1905-1940, London: Public Record Office.
FO371/11683.
FO671/498.
FO671/522.

二、史料及史料彙編

于寶軒編,《皇朝蓄艾文編》,收入於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第21冊,臺北:學生書局,1965。
中國史學會編,《洋務運動(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中國史學會編,《洋務運動(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合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第96冊,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硏究室編,《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匯要》,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
余思詒,《航海瑣記》,收入於陳悅編,《龍的航程――北洋海軍航海日記四種》,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
金偕理譯、李鳳苞筆述,《行海要術》,南京:江南製造局,1890。
徐維則輯,《增版東西學書錄》,收入於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編,《近代譯書書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殷夢霞、李強編,《國家圖書館藏民國軍事檔案文獻初編》第2、7、9、12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一週年紀念特刊》,南京:海軍部,1930。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二週年紀念專刊》,南京:海軍部,1931。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三週年紀念特刊》,南京:海軍部,1932。
海軍部,《海軍部成立六週年紀念特刊》,南京:海軍部,1935。
海軍部,《海軍年報(民國二十四年)》,南京:海軍部,1935。
海軍江南造船所,《民國二十一年海軍造船所工作報告書》,上海:海軍江南造船所,1932。
海道測量局,《民國十五年海道測量局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26。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1。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一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2。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二年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3。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四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5。
海道測量局,《海軍部海道測量局民國二十五年工作報告書》,上海:海道測量局,1936。
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沿革史》,左營:海軍海道測量局,1958。
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建局三十八週年紀念特刊》,左營:海道測量局,1960。
海軍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建局四十一週年紀念特刊》,左營:海軍海道測量局,1963。
海軍測量氣象局編,《海道測量工程(建局五十週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測量氣象局,1972。
海軍海洋測量局編,《海道測量工程(建局五十六週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海洋測量局,1978。
海軍海洋測量局,《海軍海洋測量局建局六十週年紀念特刊》,左營:海軍海洋測量局,1981。
海軍海洋測量局,《海測資訊(建局七十週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海洋測量局,1992。
海道測量局,《海軍海道測量局第一測量隊歷史》,左營:海道測量局,出版時間不詳。
海關總稅務司公署,《關稅紀實》,收入於劉輝等編,《中國舊海關稀見文獻全編民國時期關稅史料》第4冊下卷,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9。
海關總署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通令選編編譯委員會編,《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通令選編》,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3。
參謀本部測量總局航空測量隊編,《航空測量專刊》,南京:中國建設學會,1935。
崔怡楓主編,《海軍大氣海洋局90周年局慶特刊》,左營:海軍大氣海洋局,2012。
張之洞奉勅撰,《廣東海圖說》,收入於廣文編輯所編,《河海叢書》,臺北:廣文書局,1969。
張俠編,《清末海軍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
盛康編,《皇朝經世文續編》,收入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845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陳忠倚編,《皇朝經世文三編》,收入於楊家駱主編,《清朝經世文編及索引八種彙刊》第15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陳壽彭編譯,《中國江海險要圖誌》,收入於茅海建主編,《清代兵事典籍檔冊匯覽》第94、92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華爾敦著,傅蘭雅口譯,趙元益筆述,《測繪海圖全法》,上海:江南製造局,1899。
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正,《楊校標點本清史稿附索引十六》,臺北:鼎文書局,1981。
薛典曾、郭子雄編,《中國參加之國際公約彙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寶鋆編,《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

三、文集、回憶錄、年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15冊軍事機構(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沈葆楨,《沈文肅公文牘》,收入於陳支平主編,《臺灣文獻匯刊》第3輯第4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凌鴻勛編,《詹天佑先生年譜》,臺北:中國工程師協會,1961。
海軍總司令部,《中國海軍之締造與發展》,臺北:海軍總司令部,1965。
高曉星編,《陳紹寬文集》,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收入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474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
陳長卿,〈陳長卿自傳〉,海軍大氣海洋局隊史館藏。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
嚴璩編,〈先府君年譜〉,收入於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編,《晚清名儒年譜》第16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四、專書

方志祿譯,《盧溝橋事變前之海軍作戰》,收入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王軾剛主編,《長江航道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江天風主編,《長江航運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吳玉貴譯,《盧溝橋事變後之海軍作戰》,收入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呂實強,《中國早期的輪船經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
杜蘅之,《國際法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汪家君,《近代歷史海圖研究》,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
沈鴻模編,《輪船》,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海軍司令部《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編著,《近代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高曉星、時平,《民國海軍的興衰》,收入於江蘇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第32輯,江蘇:中國文史出版社,1989。
張力、韓祥麟、何燿光與陳孝惇撰稿,《海軍艦隊發展史(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章巽编,《古航海圖考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0。
陳冠任,《萌動、遞嬗與突破:中華民國漁權發展史(1912-198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3。
陳書麟、陳貞壽編著,《中華民國海軍通史》,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
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民國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楊錫淳、朱鑒秋編著,《海圖學概論》,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
劉利民,《不平等條約與中國近代領水主權問題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劉統,《中國革命戰爭紀實•解放戰爭•華東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
立教大学アジア地域研究所編,《21世紀海域学の創成―「南洋」から南シナ海・インド洋・太平洋の現代的ビジョンへ》研究報告書2,東京:立教大学アジア地域研究所,2015。
海上保安廳水路部編,《日本水路史(1871-1971)》,東京:日本水路協會,1971。
P.D. Stemp, Kites, Birds & Stuff - Aircraft of GERMANY - HEINKEL Aircraft, London: Lulu, 2014.

五、期刊論文

王玉麒,〈海癡――細說佘振興老海軍(五)〉,《傳記文學》,第95卷第5期(2009年11月)。
朱鑒秋,〈中國古航海圖的基本類型〉,《國家航海》,2014年第4期(2014年11月)。
朱鑒秋,〈耶魯藏中國古航海圖的繪製特點〉,《海交史研究》,2014年第2期(2014年12月)。
李弘祺,〈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珍藏的古中國航海圖〉,《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8期(1997年8月)。
姚永超,〈中國近代海關的航海知識生產及其譜系研究〉,《國家航海》,2016年第3期(2016年8月)。
姚永超,〈中國舊海關海圖的時空特徵研究〉,《歷史地理》,2014年第2期(2014年12月)。
姜道章,〈近九十年來中國地圖學史的研究〉,《地球信息》,第3期(1997年10月)。
張力,〈中國軍官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觀察與省思〉,《輔仁歷史學報》,第19期(2007年7月)。
張紹甫,〈我所知道的汪偽海軍――「細說汪偽」之七〉,《傳記文學》,第63卷第3期(1993年9月)。
陳孝惇,〈國共戰爭期間海軍整建之研究(1945-1950)〉,《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5期(1999年12月)。
陸燁,〈海界委員會與民初海權意識〉,《史林》,2014年第6期(2014年)。
費德廉,〈繪製福爾摩沙海域――英國海軍對臺灣港口、海域之測量(1817-1867)〉,《漢學研究》,第32卷第2期(2014年6月)。
劉利民,〈近代中國水道測量事業的民族化進程論述――以海道測量局為中心的考察〉,《晉陽學刊》,2016年第3期(2016年)。
劉義杰,〈山形水勢圖說〉,《國家航海》,2015年第1期(2015年2月)。
錢江、陳佳榮,〈牛津藏《明代東西洋航海圖》姐妹作——耶魯藏《清代東南洋航海圖》推介〉,《海交史研究》,2013年第2期(2013年12月)。
J. R. Dean,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Bureau,”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29:4(December 1963).
“The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Bureau,”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59:4(April 1922).

六、論文集論文

張力,〈陳紹寬與民國海軍〉,收入於《史學的傳承》編輯小組編,《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1。
張力,〈以敵為師:日本與中國海軍建設(1928-1937)〉,收入於黃自進主編,《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6。

七、碩博士論文

黃文德,〈北京外交團與近代中國關係之研究――以關餘交涉案為中心〉,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9。
周琇環,〈中英庚款的退還與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8。

八、報刊

《點石齋畫報》,丁集三期。
《申報》,1919、1920、1923、1925、1926、1927、1929、1930、1931、1936、1937、1944、1947年。
《北洋法政學報》,1908年。
《錢業月報》,1924年。
《國風報》,1911年。
《山東建設月刊》,1931年。
《政府公報》, 1916、1917、1919、1924年。
《行政院公報》,1930年。
《海軍期刊》,1928至1931年。
《海軍雜誌》,1933至1935年,
《海軍公報》,1930、1932、1934年。
《革命的海軍》,1934年。
《科學時報》,1935年。
《航業月刊》,1936年。
《航海雜誌》,1935年。
《交通公報》,1931至1937年。
《綏靖部公報》,1939年。
《海軍公報》(汪政府),1940至1942年。
《中國海軍》,1948年。
The Times〔London〕, 1919.
The North China Herald〔Shanghai〕, 1923, 1935.

九、辭典、工具書

張芝生、張元旭與曾正雄等編著,《測繪學辭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
劉傳標編,《中國近代海軍職官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二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記》第四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
蘇小東編,《中華民國海軍史事日誌》,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
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法規大全》第二冊:軍政,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十、網路資料

〈中國近代海關機構職銜名稱英漢對照〉,收入於「近史所檔案館人名權威檢索系統」:http://archdtsu.mh.sinica.edu.tw/imhkmh/images/namelist1.htm。(2017/3/18點閱)
「交通部航港局」:http://www.motcmpb.gov.tw/informationlist_566.html。(2016/12/7點閱)
「アジ歴グロッサリー検索」:https://www.jacar.go.jp/glossary/term/0100-0040-0080-0020-0010.html。(2017/2/18點閱)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民國法律資料庫」:http://mylib.nlc.gov.cn/web/guest/minguofalv。(2017/1/26點閱)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