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美濃地區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研究
A Study of the Aesthetics of Hakka Clothes in Meinong
作者 楊依潔
貢獻者 彭欽清
楊依潔
關鍵詞 美濃
客家
服裝
民族美學
Meinong
Hakka
Clothes
Ethnic aesthetics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Oct-2017 10:18:38 (UTC+8)
摘要 客家,在歷史上是指中國大陸的南遷漢人與福建、廣東、江西地區之原居民雜居、融合後,繼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其血統與本質仍被視為漢人,出現的時間一般認為在宋、明時期左右;爾後的明、清時期,由於人口、經濟壓力……等因素,客家人播遷到全國各地,除了上述原居區域,更擴散至西邊的四川省,其他部分更涵蓋了香港、台灣,甚至其他非亞洲地區,繼而形成今日在全世界分布範圍最廣、人口眾多的民族之一。
在台灣地區,客家人的數量僅次於閩南人,處處皆有客家人的蹤跡,而又因為歷史背景及地形環境的影響,以南部六堆地區的美濃客家庄保有著最傳統、完整的客家文化,當地更有以傳承客家服裝文化為使命的【錦興行】藍衫店,以推廣客家傳統服裝及改良式服裝為主。不僅對美濃客家而言,甚至在整個台灣客家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因此筆者將客家服裝民族美學的研究重點聚焦在美濃地區,更實際走訪【錦興行】藍衫店做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了解美濃地區近年來客家民族服裝的發展狀況。
由於客家自身形成的歷史原因和自古以來聚居的地理環境,其性格與形象在在反映至其民族服裝上。服裝,是人類學上物質文化的一種代表象徵,從中也可看出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興衰;它不僅是文化,也是一種藝術,服裝展現出一個民族的美學,同時透露人民的審美觀。
因此,服裝可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歷史標記,也可被視為民族歷史的文化象徵;而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代表著其形象,同時可看出其民族性格,更象徵著民族的興衰起落,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相當重要的。客家服裝作為其民族美學與文化意象的代表,在歷史與傳統的傳承上背負著絕對重要的責任;隨著近年來商業性產品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備受重視,相對地卻使客家服裝這樣的珍貴文化及藝術日趨沒落,甚為可惜。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首先透過蒐集前人與專家、學者的多本文獻來進行文獻探討,輔以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的過程,在綜合分析、交叉比對之下,首先探究客家人的歷史源流、地理環境、精神、民性對美濃客家服裝的影響,再藉著蒐集各種美濃客家服裝的樣本,以藝術方面的美學相關理論分析其款式、顏色、質料,探究美濃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再從中了解客家人的審美觀,最後從分析來做出結論。
參考文獻 Susan B.Kaiser
1997[1997] 《服裝社會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lothing)。李宏偉譯。台北:商鼎文化
太田昭雄、河原英介
1993 《顏色與配色》。台北:新形象。
王維堤
1991a 《衣冠古國--中國服飾文化》。上海:上海古籍。
王維堤
1991b 《衣飾的天地》。上海:上海古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7a 《驚豔客家》。台北:客委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7b 《客家衣展風華》。台北:客委會。
江運貴
1996 《客家與台灣》。台北:常民文化。
朱睿根
2000 《穿戴風華--古代服飾》。台北:紅螞蟻。
何星亮、楊源
2005 《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研究》。昆明:雲南大學。
沈從文
1988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台北:南天。
李幸紋
2011 《客家文化季刊 NO.35》。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李幸紋
2014 《客家文化季刊 NO.48》。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李瑞宗
2005 《藍染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縣政府。
吳松芳
2007 《排灣族百步蛇紋飾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成子
1981 《六堆客家傳統衣飾的探討》。作者自印。
林浩
2007 《客家文化人類學視野》。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林群英
2006《新編藝術概論》。台北:新文京開發。
林曉平、羅勇、鍾俊昆
2006 《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林耀華
1985 《民族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邱彥貴、吳中杰
2001 《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
邱權政
1992 《中國客家民系研究》。北京:中國工人。
房學嘉
2006 《客家民俗》。廣東:華南理工大學。
胡希張、莫日芬、張維耿、董勵
1997 《客家風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范強
2006 〈客家婦女藍衫服飾〉。《ART & DESIGN》159:117-118。
徐正光
1991 《徘迴於族群和現實之間 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徐正光
2007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徐冉
2009 〈論現代服裝設計的要素及其呈現方式〉。《華章》18:136。
馬芬妹、林靖紋
2002《藍染之美》。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韋祖慶、楊保雄
2010 《賀州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陳姍姍
2004 《藍染植物染 DIY活用百科》。台北:麥浩斯資訊。
陳玲香
2005 《藍染植物染 DIY活用百科》。台北:草山社。

陳運棟
1989 《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
陳漢光
1972 〈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23(1):85-104。
陳銀崑
2014 《客家文化事典》。苗栗:苗栗文化觀光局。
陳瓊花
2012 《藝術概論》。台北:三民。
連瑞枝、莊英章
2010 《客家.女性與邊陲性》。台北:南天。
彭吉象
2004 《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
黃永達
2010 《客人.客話.客事》。台北:全威創意媒體。
曾益昌
2003 《客家概論 蛻變中的客家人》。台北:國立圖書館。
曾祥委
2005 《田野視角 客家的文化與民性》。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曾彩金
2001a 《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十五篇 六堆各鄉鎮市概況篇》。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
曾彩金
2001b 《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九篇】 藝文篇(下)》。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
楊昇展
2010 《南瀛客家族群誌》。台南:南縣府。
楊護源
2008 《清代台灣客家研究叢論》。桃園:艾普悅音。
葉立誠
2006 《服飾美學》。台北:商鼎文化。
葉至誠、葉立誠
2002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葉長海
1991 《藝術學》。台北:駱駝。
管倖生
2010 《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
廖育珮
2013 《遇見。客裝》。台北:客家委員會。
趙聯賞
2003 《服飾史話》。台北:國家。
鄧啟耀
2006 《衣裝秘語:中國民族服飾文化象徵》。台北:書泉。
潘朝陽、邱榮裕
2004 《客家風情:移墾.產業.文化》。台北:北市客委會。
鄭國裕、林磐聳
2002 《顏色計劃》。台北:藝風堂。
鄭惠美
2006 《藍衫與女紅》。台北:日創社文化。
鄭惠美
2007 《藍衫一襲》。屏東: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鄭惠美
2010 《女兒紅—大襟衫與女紅特展專刊》。台北:北縣客家事務局。
鄭榮坤、李勝良
2006 《台灣新客家人》。台北:日創社文化。
劉還月
1999a 《台灣民俗田野行動入門》。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
1999b 《台灣客家風土誌》。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
2001 《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戴平
2000 《中國民族服裝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
戴寶村
2006 《藍布衫 油紙傘—台灣客家歷史文化》。台北:日創社文化。
鍾俊昆
2002 〈贛南客家文化審美觀〉。《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鍾理和
1996 《笠山農場》。台北:草根。
鍾肇政
2004 《台灣客家族群史【總論】》。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謝文啟
2001 《世態與流風:台灣早期服飾與傅子菁的對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 館。
謝重光
1999a 《客家源流新探》。台北:武陵。
謝重光
1999b 《海峽兩岸的客家人》。台北:幼獅。
謝重光
2008 《客家文化論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謝重光
2013 《客家、福佬源流與族群關係研究》。北京:人民。
魏易熙
2002 《服飾業美學》。台北:商鼎文化。
魏麗華
2002 《客家民俗文化》。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譚元亨
2001 《客家文化審美導論》。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譚元亨
2002 《千年聖火--客家文化之謎》。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羅香林
1989 《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
羅香林
1992 《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
羅勇
2006 《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蘇旭珺
2000 《台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台北:商周。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02590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590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彭欽清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依潔zh_TW
dc.creator (作者) 楊依潔zh_TW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Oct-2017 10:18:38 (UTC+8)-
dc.date.available 2-Oct-2017 10:18: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Oct-2017 10:18: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02590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330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2590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客家,在歷史上是指中國大陸的南遷漢人與福建、廣東、江西地區之原居民雜居、融合後,繼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其血統與本質仍被視為漢人,出現的時間一般認為在宋、明時期左右;爾後的明、清時期,由於人口、經濟壓力……等因素,客家人播遷到全國各地,除了上述原居區域,更擴散至西邊的四川省,其他部分更涵蓋了香港、台灣,甚至其他非亞洲地區,繼而形成今日在全世界分布範圍最廣、人口眾多的民族之一。
在台灣地區,客家人的數量僅次於閩南人,處處皆有客家人的蹤跡,而又因為歷史背景及地形環境的影響,以南部六堆地區的美濃客家庄保有著最傳統、完整的客家文化,當地更有以傳承客家服裝文化為使命的【錦興行】藍衫店,以推廣客家傳統服裝及改良式服裝為主。不僅對美濃客家而言,甚至在整個台灣客家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因此筆者將客家服裝民族美學的研究重點聚焦在美濃地區,更實際走訪【錦興行】藍衫店做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了解美濃地區近年來客家民族服裝的發展狀況。
由於客家自身形成的歷史原因和自古以來聚居的地理環境,其性格與形象在在反映至其民族服裝上。服裝,是人類學上物質文化的一種代表象徵,從中也可看出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興衰;它不僅是文化,也是一種藝術,服裝展現出一個民族的美學,同時透露人民的審美觀。
因此,服裝可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歷史標記,也可被視為民族歷史的文化象徵;而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代表著其形象,同時可看出其民族性格,更象徵著民族的興衰起落,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相當重要的。客家服裝作為其民族美學與文化意象的代表,在歷史與傳統的傳承上背負著絕對重要的責任;隨著近年來商業性產品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備受重視,相對地卻使客家服裝這樣的珍貴文化及藝術日趨沒落,甚為可惜。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首先透過蒐集前人與專家、學者的多本文獻來進行文獻探討,輔以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的過程,在綜合分析、交叉比對之下,首先探究客家人的歷史源流、地理環境、精神、民性對美濃客家服裝的影響,再藉著蒐集各種美濃客家服裝的樣本,以藝術方面的美學相關理論分析其款式、顏色、質料,探究美濃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再從中了解客家人的審美觀,最後從分析來做出結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研究方法……………………………………………………………………8
第五節 名詞釋義……………………………………………………………………11
第六節 研究流程……………………………………………………………………15

第一章 美濃地區的客家人……………………………………………………………………17
第一節 美濃客家人的歷史源流和地理環境…………………………………17
第二節 美濃客家人的生活……………………………………………………………………19
第三節 美濃人展露的客家文化…………………………………………………………20

第二章 美濃【錦興行】的客家服裝………………………………………………29
第一節 【錦興行】的創立與發展……………………………………………………29
第二節 美濃客家服裝的形成、演變和特性…………………………………30
第三節 美濃客家服裝「款式」、「質料」、「顏色」的分析…………………37

第三章 美濃客家服裝呈現的民族美學……………………………………………69
第一節 服裝審美觀的概述…………………………………………………………………69
第二節 關於美濃客家人的審美內涵 ……………………………………………74
第三節 美濃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分析 ………………………………………77

結論 …………………………………………………………………………………99
zh_TW
dc.format.extent 389454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590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美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客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服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美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eino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akk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loth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thnic aestheticsen_US
dc.title (題名) 美濃地區客家服裝的民族美學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he Aesthetics of Hakka Clothes in Meino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usan B.Kaiser
1997[1997] 《服裝社會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lothing)。李宏偉譯。台北:商鼎文化
太田昭雄、河原英介
1993 《顏色與配色》。台北:新形象。
王維堤
1991a 《衣冠古國--中國服飾文化》。上海:上海古籍。
王維堤
1991b 《衣飾的天地》。上海:上海古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7a 《驚豔客家》。台北:客委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7b 《客家衣展風華》。台北:客委會。
江運貴
1996 《客家與台灣》。台北:常民文化。
朱睿根
2000 《穿戴風華--古代服飾》。台北:紅螞蟻。
何星亮、楊源
2005 《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研究》。昆明:雲南大學。
沈從文
1988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台北:南天。
李幸紋
2011 《客家文化季刊 NO.35》。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李幸紋
2014 《客家文化季刊 NO.48》。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李瑞宗
2005 《藍染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縣政府。
吳松芳
2007 《排灣族百步蛇紋飾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成子
1981 《六堆客家傳統衣飾的探討》。作者自印。
林浩
2007 《客家文化人類學視野》。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林群英
2006《新編藝術概論》。台北:新文京開發。
林曉平、羅勇、鍾俊昆
2006 《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林耀華
1985 《民族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邱彥貴、吳中杰
2001 《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
邱權政
1992 《中國客家民系研究》。北京:中國工人。
房學嘉
2006 《客家民俗》。廣東:華南理工大學。
胡希張、莫日芬、張維耿、董勵
1997 《客家風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范強
2006 〈客家婦女藍衫服飾〉。《ART & DESIGN》159:117-118。
徐正光
1991 《徘迴於族群和現實之間 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徐正光
2007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徐冉
2009 〈論現代服裝設計的要素及其呈現方式〉。《華章》18:136。
馬芬妹、林靖紋
2002《藍染之美》。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韋祖慶、楊保雄
2010 《賀州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陳姍姍
2004 《藍染植物染 DIY活用百科》。台北:麥浩斯資訊。
陳玲香
2005 《藍染植物染 DIY活用百科》。台北:草山社。

陳運棟
1989 《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
陳漢光
1972 〈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23(1):85-104。
陳銀崑
2014 《客家文化事典》。苗栗:苗栗文化觀光局。
陳瓊花
2012 《藝術概論》。台北:三民。
連瑞枝、莊英章
2010 《客家.女性與邊陲性》。台北:南天。
彭吉象
2004 《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
黃永達
2010 《客人.客話.客事》。台北:全威創意媒體。
曾益昌
2003 《客家概論 蛻變中的客家人》。台北:國立圖書館。
曾祥委
2005 《田野視角 客家的文化與民性》。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曾彩金
2001a 《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十五篇 六堆各鄉鎮市概況篇》。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
曾彩金
2001b 《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第九篇】 藝文篇(下)》。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
楊昇展
2010 《南瀛客家族群誌》。台南:南縣府。
楊護源
2008 《清代台灣客家研究叢論》。桃園:艾普悅音。
葉立誠
2006 《服飾美學》。台北:商鼎文化。
葉至誠、葉立誠
2002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葉長海
1991 《藝術學》。台北:駱駝。
管倖生
2010 《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
廖育珮
2013 《遇見。客裝》。台北:客家委員會。
趙聯賞
2003 《服飾史話》。台北:國家。
鄧啟耀
2006 《衣裝秘語:中國民族服飾文化象徵》。台北:書泉。
潘朝陽、邱榮裕
2004 《客家風情:移墾.產業.文化》。台北:北市客委會。
鄭國裕、林磐聳
2002 《顏色計劃》。台北:藝風堂。
鄭惠美
2006 《藍衫與女紅》。台北:日創社文化。
鄭惠美
2007 《藍衫一襲》。屏東: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鄭惠美
2010 《女兒紅—大襟衫與女紅特展專刊》。台北:北縣客家事務局。
鄭榮坤、李勝良
2006 《台灣新客家人》。台北:日創社文化。
劉還月
1999a 《台灣民俗田野行動入門》。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
1999b 《台灣客家風土誌》。台北:常民文化。
劉還月
2001 《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戴平
2000 《中國民族服裝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
戴寶村
2006 《藍布衫 油紙傘—台灣客家歷史文化》。台北:日創社文化。
鍾俊昆
2002 〈贛南客家文化審美觀〉。《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鍾理和
1996 《笠山農場》。台北:草根。
鍾肇政
2004 《台灣客家族群史【總論】》。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謝文啟
2001 《世態與流風:台灣早期服飾與傅子菁的對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 館。
謝重光
1999a 《客家源流新探》。台北:武陵。
謝重光
1999b 《海峽兩岸的客家人》。台北:幼獅。
謝重光
2008 《客家文化論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謝重光
2013 《客家、福佬源流與族群關係研究》。北京:人民。
魏易熙
2002 《服飾業美學》。台北:商鼎文化。
魏麗華
2002 《客家民俗文化》。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譚元亨
2001 《客家文化審美導論》。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譚元亨
2002 《千年聖火--客家文化之謎》。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羅香林
1989 《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
羅香林
1992 《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
羅勇
2006 《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蘇旭珺
2000 《台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台北:商周。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