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課程目標之研究 : 並兼評述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
作者 蔣素靜
貢獻者 教育研究所
黃炳煌
蔣素靜
日期 1983
上傳時間 24-Oct-2017 15:25:16 (UTC+8)
摘要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只限於課程發展的第一要素:目標,其中較偏重理論的探討,除開首尾兩章不計,理論部份約佔全文的六分之五。玆約略介紹論文的內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整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並對論文名稱所用之名詞、範圍及限制加以說明。
第二章討論目標之基礎,主要在分別討論目標與哲學、社會文化及心理學相關的問題。在哲學方面是根據布勞迪的觀點個別介紹哲學在目標上「實質的」及 「批判的」功能,並兼述及目標之「概念化」。在社會與文化方面,前者討論了社會制度、社會結構、社會變遷各因素,而後者則討論了文化的特點、傳統的文化價值及文化結構各因素。在心理學方面,則分別說明有關「學習」及「學習者」方面的理論對於目標的影饗。
第三章介紹目標之發展模式及決策問題,分別說明了五個模式之各個步驟、特殊技術及困難。這五個模式是:需要評估模式、未來學派模式、理性模式、訓練模式及以D.I.模式。第二節則略論課程的決策問題。
第四章敘述目標內容的分類:首先概述以「時間遠近」為分類之標準,簡介遠程目標、中程目標和近程目標之意義及各種類別。其次討論塔巴分類法,內容共分五大類:即知識、反省性思考、價值及態度、敏感性和感情以及技能。再次則討論柏隆姆等之分類法,內容分三大類:即認知、情意及動作技能。最後討論蓋因分類法,共分五類學習成果:即知性技能、認知策略、語文知識、動作技能及態度。在本論文中,於每一分類法之次級分類及其意義,均有深入的介紹,雖說僅是目標的分類,實際上對教法及評價都有所啟示。
第五章探討構成良好目標之效標或要素,本章內分別討論杜威、泰勒、塔巴、黃炳煌、梅耶、蓋因、黃光雄、盧欽銘等八人對此問題的不同看法。
第六章詳述目標之擬定程序。第一節討論目標發展的準備工作;第二節是目標的來源,本文所提之來源包含學習者、當代社會、學科專家及哲學四項;第三節是目標的選擇,首先為「選擇」界定定義,之後介紹選擇的兩道過濾網-哲學和學習心理學,最後則介紹選擇的方法;第四節是目標之陳述,首先提出目標陳述時應注意的事項,其次泛論數種陳述的形式,由普遍性的陳述乃至具體性的撰寫;最後再深入介紹蓋因之精密的陳述過程。
第七章則對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加以分析,總共包括五個部份:第一、二節分別對總目標及分段目標加以分析,分析的依據是塔巴分類法、布勞迪分類法及蓋因分類法。第三節是學習預期結果之分析,分析的依據是柏隆姆分類法。第四節是單元目標之分析,其依據的標準是蓋因目標陳述之五要素;第五節是目標發展模式之分析,將我國國小社會科目標之發展過程,分別和第三章所述之五個模式做一番異同的比較。
第八章為結論及建議,結論包括了三部份:第一部份係就討論過的理論做扼要整理;第二部份是就社會科目標分析當中,去發覺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之分佈及偏向;第三部份是就理論之探討當中,所發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加以臚列。最後是屬於「建議」部份,筆者在本節分別就:一、在我國社會科目標所涵蓋之內容方面,二、在社會科目標之發展過程方面,三、在有待進一步研究之問題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可行之建議,俾供我國課程工作者及各方學者之參考。
圖錄
表錄
謝詞
論文提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1
第二節 名詞界定、研究範圍及限制4
第二章 目標之基礎8
第一節 哲學的基礎8
第二節 社會與文化的基礎23
第三節 心理學的基礎40
第三章 目標之模式及決策問題53
第一節 目標之模式53
第二節 決策問題65
第四章 目標內容之分類69
第一節 以「時間遠近」為分類標準69
第二節 塔巴分類法73
第三節 柏隆姆分類法85
第四節 蓋因分類法90
第五章 良好目標之效標112
第一節 杜威、泰勒、塔巴和黃炳煌等對良好目標之效標的看法112
第二節 梅耶、蓋因、黃光雄和盧欽銘等對良好目標之效標的看法124
第六章 擬定目標之程序(目標之發展程序)127
第一節 擬定目標之準備工作127
第二節 目標之來源139
第三節 目標之選擇141
第四節 目標之陳述144
第七章 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之分析163
第一節 總目標之分析163
第二節 分段目標之分析175
第三節 學習預期效果之分析202
第四節 單元目標之分析234
第五節 目標發展模式之分析255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265
第一節 結論265
第二節 建議276
參考書目279

圖錄
圖一之一:內容分析形式圖3
圖一之二:課程要素圖6
圖二之一:總目標與分目標之關係圖16
圖三之一:懷恩決策過程圖66
圖四之一:目標之「連續概念」圖70
圖八之一:目標之基礎、發展過程及其內容分類三者之關係圖266

表錄
表四之一:柏隆姆認知方面目標分類表87
圖四之二:柏隆姆等情感方面目標分類表89
表四之三:柏隆姆等動作技能方面目標分類表91
表四之四:蓋因五種學習能力介紹表102
表五之一:泰勒式教學目標二元分析表(例示)116
表六之一:蓋因描述「人類能力」之動詞表154
表七之一:國小社會科總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72
表七之二:國小社會科總目標分析表(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174
表七之三: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之泰勒式二元分析表178
表七之四: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80
表七之五: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182
表七之六: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蓋因分類法為據)184
表七之七: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之泰勒式二元分析表187
表七之八: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89
表七之九: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 (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191
表七之十: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蓋因分類法為據)193
表七之十一: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之泰勒式二元分析表196
表七之十二: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98
表七之十三: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200
表七之十四: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蓋因分類法為據)201
表七之十五: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所包含之「主旨」數目分析表205
表七之十六: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認知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08
表七之十七: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情感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11
表七之十八:國小社會科學習預期效果中技能部份分析表214
表七之十九:國小社會科學習預期效果中動作技能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16
表七之二十: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所包含之「主旨」數目分析表219
表七之二十一: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認知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20
表七之二十二: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情感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22
表七之二十三: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所包含之「主旨」數目分析表 227
表七之二十四: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認知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29
表七之二十五: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情感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31
表七之二十六:國小社會科學習預期效果中知性技能部份分析表(以蓋因知性技能分類法為據)233
表七之二十七:國小社會科第一册第一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38
表七之二十八:國小社會科第二册第一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43
表七之二十九:國小社會科第三册第三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47
表七之三十:國小社會科第四册第四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50
表七之三十一:國小社會科第五册第四單元目標分析表 (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53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碩士
7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8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教育研究所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炳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蔣素靜zh_TW
dc.creator (作者) 蔣素靜zh_TW
dc.date (日期) 1983
dc.date.accessioned 24-Oct-2017 15:25:16 (UTC+8)-
dc.date.available 24-Oct-2017 15:25: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Oct-2017 15:25:16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09-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研究所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7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只限於課程發展的第一要素:目標,其中較偏重理論的探討,除開首尾兩章不計,理論部份約佔全文的六分之五。玆約略介紹論文的內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整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並對論文名稱所用之名詞、範圍及限制加以說明。
第二章討論目標之基礎,主要在分別討論目標與哲學、社會文化及心理學相關的問題。在哲學方面是根據布勞迪的觀點個別介紹哲學在目標上「實質的」及 「批判的」功能,並兼述及目標之「概念化」。在社會與文化方面,前者討論了社會制度、社會結構、社會變遷各因素,而後者則討論了文化的特點、傳統的文化價值及文化結構各因素。在心理學方面,則分別說明有關「學習」及「學習者」方面的理論對於目標的影饗。
第三章介紹目標之發展模式及決策問題,分別說明了五個模式之各個步驟、特殊技術及困難。這五個模式是:需要評估模式、未來學派模式、理性模式、訓練模式及以D.I.模式。第二節則略論課程的決策問題。
第四章敘述目標內容的分類:首先概述以「時間遠近」為分類之標準,簡介遠程目標、中程目標和近程目標之意義及各種類別。其次討論塔巴分類法,內容共分五大類:即知識、反省性思考、價值及態度、敏感性和感情以及技能。再次則討論柏隆姆等之分類法,內容分三大類:即認知、情意及動作技能。最後討論蓋因分類法,共分五類學習成果:即知性技能、認知策略、語文知識、動作技能及態度。在本論文中,於每一分類法之次級分類及其意義,均有深入的介紹,雖說僅是目標的分類,實際上對教法及評價都有所啟示。
第五章探討構成良好目標之效標或要素,本章內分別討論杜威、泰勒、塔巴、黃炳煌、梅耶、蓋因、黃光雄、盧欽銘等八人對此問題的不同看法。
第六章詳述目標之擬定程序。第一節討論目標發展的準備工作;第二節是目標的來源,本文所提之來源包含學習者、當代社會、學科專家及哲學四項;第三節是目標的選擇,首先為「選擇」界定定義,之後介紹選擇的兩道過濾網-哲學和學習心理學,最後則介紹選擇的方法;第四節是目標之陳述,首先提出目標陳述時應注意的事項,其次泛論數種陳述的形式,由普遍性的陳述乃至具體性的撰寫;最後再深入介紹蓋因之精密的陳述過程。
第七章則對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加以分析,總共包括五個部份:第一、二節分別對總目標及分段目標加以分析,分析的依據是塔巴分類法、布勞迪分類法及蓋因分類法。第三節是學習預期結果之分析,分析的依據是柏隆姆分類法。第四節是單元目標之分析,其依據的標準是蓋因目標陳述之五要素;第五節是目標發展模式之分析,將我國國小社會科目標之發展過程,分別和第三章所述之五個模式做一番異同的比較。
第八章為結論及建議,結論包括了三部份:第一部份係就討論過的理論做扼要整理;第二部份是就社會科目標分析當中,去發覺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之分佈及偏向;第三部份是就理論之探討當中,所發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加以臚列。最後是屬於「建議」部份,筆者在本節分別就:一、在我國社會科目標所涵蓋之內容方面,二、在社會科目標之發展過程方面,三、在有待進一步研究之問題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可行之建議,俾供我國課程工作者及各方學者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圖錄
表錄
謝詞
論文提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1
第二節 名詞界定、研究範圍及限制4
第二章 目標之基礎8
第一節 哲學的基礎8
第二節 社會與文化的基礎23
第三節 心理學的基礎40
第三章 目標之模式及決策問題53
第一節 目標之模式53
第二節 決策問題65
第四章 目標內容之分類69
第一節 以「時間遠近」為分類標準69
第二節 塔巴分類法73
第三節 柏隆姆分類法85
第四節 蓋因分類法90
第五章 良好目標之效標112
第一節 杜威、泰勒、塔巴和黃炳煌等對良好目標之效標的看法112
第二節 梅耶、蓋因、黃光雄和盧欽銘等對良好目標之效標的看法124
第六章 擬定目標之程序(目標之發展程序)127
第一節 擬定目標之準備工作127
第二節 目標之來源139
第三節 目標之選擇141
第四節 目標之陳述144
第七章 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之分析163
第一節 總目標之分析163
第二節 分段目標之分析175
第三節 學習預期效果之分析202
第四節 單元目標之分析234
第五節 目標發展模式之分析255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265
第一節 結論265
第二節 建議276
參考書目279

圖錄
圖一之一:內容分析形式圖3
圖一之二:課程要素圖6
圖二之一:總目標與分目標之關係圖16
圖三之一:懷恩決策過程圖66
圖四之一:目標之「連續概念」圖70
圖八之一:目標之基礎、發展過程及其內容分類三者之關係圖266

表錄
表四之一:柏隆姆認知方面目標分類表87
圖四之二:柏隆姆等情感方面目標分類表89
表四之三:柏隆姆等動作技能方面目標分類表91
表四之四:蓋因五種學習能力介紹表102
表五之一:泰勒式教學目標二元分析表(例示)116
表六之一:蓋因描述「人類能力」之動詞表154
表七之一:國小社會科總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72
表七之二:國小社會科總目標分析表(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174
表七之三: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之泰勒式二元分析表178
表七之四: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80
表七之五: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182
表七之六: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蓋因分類法為據)184
表七之七: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之泰勒式二元分析表187
表七之八: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89
表七之九: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 (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191
表七之十: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蓋因分類法為據)193
表七之十一: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之泰勒式二元分析表196
表七之十二: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塔巴分類法為據)198
表七之十三: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布勞迪分類法為據)200
表七之十四: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分段目標分析表(以蓋因分類法為據)201
表七之十五: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所包含之「主旨」數目分析表205
表七之十六: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認知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08
表七之十七:國小社會科低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情感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11
表七之十八:國小社會科學習預期效果中技能部份分析表214
表七之十九:國小社會科學習預期效果中動作技能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16
表七之二十: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所包含之「主旨」數目分析表219
表七之二十一: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認知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20
表七之二十二:國小社會科中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情感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22
表七之二十三: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所包含之「主旨」數目分析表 227
表七之二十四: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認知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29
表七之二十五:國小社會科高年級學習預期效果中情感部份分析表〈以柏隆姆等分類法為據)231
表七之二十六:國小社會科學習預期效果中知性技能部份分析表(以蓋因知性技能分類法為據)233
表七之二十七:國小社會科第一册第一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38
表七之二十八:國小社會科第二册第一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43
表七之二十九:國小社會科第三册第三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47
表七之三十:國小社會科第四册第四單元目標分析表(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50
表七之三十一:國小社會科第五册第四單元目標分析表 (以蓋因陳述方式為據)253
zh_TW
dc.format.extent 13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85
dc.title (題名) 課程目標之研究 : 並兼評述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目標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