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政治研究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江金太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季光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李季光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3 | |
dc.date.accessioned | 24-Oct-2017 15:56:3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4-Oct-2017 15:56:3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4-Oct-2017 15:56:32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18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政治研究所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71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從「普遍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關係」這一角度,研究邊沁關於功利原則、自由、民主這三個概念的主張,貫穿全文的一項基本假定是: 「邊沁政治思想的重點,在於如何透過制度改革,達到兼顧普遍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目的,個人利益指向個人價值,普遍利益指向社群整體的秩序,亦即如何在不侵害個人價值的前提下,維持社群秩序,以及在不損及社群秩序的同時,使個人價值得以確保。」 由此一基本假定,衍生為下列各章研究的重點: 第一章的研究要點在說明本文研究之目的與範圍,並討論有關資料,以指出邊沁生處的時代環境對其思想的影響。 第二章的研究重點在指出邊沁以人性趨樂避苦,作為功利原則的實然基礎,以行為後果的苦樂做為善惡判斷的標準,道德計算則是調和人性實然與行為應然的方法。另一方面,普遍利益乃功利原則的另一說法,而調和個人利益與普遍利益,即是調和個體價值與整體秩序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的研究重點在指出邊沁對自由採消極性定義,自由不復為一自然權利,而是由法律所保障的安全,亦即免於個人與政治權力侵犯的保障,而出版與集會自由則是免於政治權力濫用的救濟之一。 第四章的研究重點在探討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之原則,與代議民主的關係,以指出就人性實際面而言,統治者必追求一己私利,而理想的政府目的應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求調和這實然與應然的衝突,代議民主乃成為必需的制度。 第五章除提出筆者個人研究心得外,並嘗試將邊沁的思想做一綜合評論。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1 第二節 邊沁政治思想的時代背景5 附錄:研究資料9 第二章 功利原則15第一節 功利原則的立論15第二節 個體利益與普遍利益30 第三章 自由59 第一節 無限制的自由61 第二節 自由即安全70 第三節 出版與集會自由83 第四章 民主107 第一節 應然: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109 第二節 實然:統治少數的最大幸福121 第三節 實然與應然的連結:代議民主134 第五章 結論155 第一節 個人心得155 第二節 評論161 參考書目167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37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text/html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47 | |
dc.title (題名) | 邊沁 : 功利.自由與民主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