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海峽兩岸政治發展的比較
作者 李治國
貢獻者 東亞研究所
蔣緯國
李治國
日期 1983
上傳時間 25-Oct-2017 15:37:31 (UTC+8)
摘要 「政治發展」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學科,其主要內容是研究開發中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與文化價值體糸的適應與排斥問題。由於「政治發展」理論的建構,在目前而言,仍然缺乏堅實的實證基礎,因此各學者對政治發展的過程,便有許多的說法。這許多不同的說法,雖然不能對政治發展這一複雜的現象作全面性的解釋,但至少有助於我們了解問題的所在,並提供了探求現象的適當方法。
台灣與大陸的政治發展,就它們所面臨的問題與呈現的階段而言,確曾存有一定程度的類似或平行現象。然而最重要的是這兩個政治體制在面對類似的問題與挑戰時,却採取了不同的態度,選擇了不同的解決途徑。這種態度與解決途徑的不同,乃決定了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實驗的具體成績。因此本文嚐試採用「政治發展危機理論」---即認同危機、合法性危機、政令貫徹危機、政治參與危機與分配危機,作為研究的觀點,藉此透過「政治發展」的概念,從複雜的歷史資料中,建立簡易的理解途徑,俾能全盤了解海峽兩岸所面臨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的衝突和適應的問題。同時說明台灣實行三民主義的輝煌成績,與大陸之實行馬列毛主義的失敗。
本文分為五章十四節,共六萬餘字,其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政治發展的意義與研究範疇」。本章敘述政治發展的現象,解釋政治發展此一概念的定義,並說明所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社會結構與政治文化的差異」。本章說明政治發展與其環境及其所反映的社會結構之關係,並敘述海峽兩岸的基本差異。
第三章:「台海兩岸政治體系之發展與所面臨的問題」。本章敘述雙方政治體系之發展,採討其認同性,合法性、政令貫澈、政治參與及分配等問題,並說明中共政治發展的影響因素與特徵。
第四章:「三十年來實驗成績的具體比較」。本章首先敘述台灣經驗的價值,次從政治、經濟、社會、文教四方面敘述三十年來海峽兩岸實驗的結果,並對雙方政治體制所採行之策略加以評估。
第五章:結論:
由於本文嚐試從危機理論的角度來分析雙方的政治體系之發展,限於作者本身的認識與能力,因此疏漏之處頗多,還望各位師長先進多予指教。
本文的寫作,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蔣緯國先生及姜亦青老師的關愛與指正;此外吳俊才老師江炳倫老師曾伯一老師杜衡之老師郭俊次老師及陳爕蔡鐘雄、林豐正、張麗堂、吳文曉、諸先生也給作者許多的提示和啟發,在此謹表達我由衷的感激。
就讀東亞所期間,示蒙芮所長和蒸與詩位師長格外的愛護與教誨,使余獲益良多,於此護致謝忱。
最後,更要感謝我的父母養育顧覆之恩,且要謝謝曾永光同學的校對,以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正圖書館、社會科學資料中心等單位的協助,使本丈得以完成。特此一併致謝。
李治國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前言
第一章 政治發展的意義與研究範疇1
第一節:發展的基本概念1
第二節:政治發展的定義4
第三節:研究面向12
第二章 社會結構與政治文化24
第一節:傳統的中國社會24
第二節:海峽兩岸的社會結構22
第三節:社會結構的比較37
第四節:政治文化的意義與功用42
第五節:政治文化的比較42
第三章 台海兩岸政治體系之發展與所面臨的問題63
第一節:台海兩岸政治體系之發展63
第二節:政治發展過程所面臨的問題74
第三節;中共政治發展的因素與特徵94
第四章 三十年來實驗成績的具體比較115
第一節:台灣經驗的價值116
第二節:發展成績的比較123
第三節:海峽兩岸發展策略的評估146
第五章:結論155
參考書目157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碩士
7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2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東亞研究所
dc.contributor.advisor 蔣緯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治國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治國zh_TW
dc.date (日期) 1983
dc.date.accessioned 25-Oct-2017 15:37:31 (UTC+8)-
dc.date.available 25-Oct-2017 15:37: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Oct-2017 15:37:31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80-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7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政治發展」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學科,其主要內容是研究開發中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與文化價值體糸的適應與排斥問題。由於「政治發展」理論的建構,在目前而言,仍然缺乏堅實的實證基礎,因此各學者對政治發展的過程,便有許多的說法。這許多不同的說法,雖然不能對政治發展這一複雜的現象作全面性的解釋,但至少有助於我們了解問題的所在,並提供了探求現象的適當方法。
台灣與大陸的政治發展,就它們所面臨的問題與呈現的階段而言,確曾存有一定程度的類似或平行現象。然而最重要的是這兩個政治體制在面對類似的問題與挑戰時,却採取了不同的態度,選擇了不同的解決途徑。這種態度與解決途徑的不同,乃決定了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實驗的具體成績。因此本文嚐試採用「政治發展危機理論」---即認同危機、合法性危機、政令貫徹危機、政治參與危機與分配危機,作為研究的觀點,藉此透過「政治發展」的概念,從複雜的歷史資料中,建立簡易的理解途徑,俾能全盤了解海峽兩岸所面臨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的衝突和適應的問題。同時說明台灣實行三民主義的輝煌成績,與大陸之實行馬列毛主義的失敗。
本文分為五章十四節,共六萬餘字,其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政治發展的意義與研究範疇」。本章敘述政治發展的現象,解釋政治發展此一概念的定義,並說明所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社會結構與政治文化的差異」。本章說明政治發展與其環境及其所反映的社會結構之關係,並敘述海峽兩岸的基本差異。
第三章:「台海兩岸政治體系之發展與所面臨的問題」。本章敘述雙方政治體系之發展,採討其認同性,合法性、政令貫澈、政治參與及分配等問題,並說明中共政治發展的影響因素與特徵。
第四章:「三十年來實驗成績的具體比較」。本章首先敘述台灣經驗的價值,次從政治、經濟、社會、文教四方面敘述三十年來海峽兩岸實驗的結果,並對雙方政治體制所採行之策略加以評估。
第五章:結論:
由於本文嚐試從危機理論的角度來分析雙方的政治體系之發展,限於作者本身的認識與能力,因此疏漏之處頗多,還望各位師長先進多予指教。
本文的寫作,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蔣緯國先生及姜亦青老師的關愛與指正;此外吳俊才老師江炳倫老師曾伯一老師杜衡之老師郭俊次老師及陳爕蔡鐘雄、林豐正、張麗堂、吳文曉、諸先生也給作者許多的提示和啟發,在此謹表達我由衷的感激。
就讀東亞所期間,示蒙芮所長和蒸與詩位師長格外的愛護與教誨,使余獲益良多,於此護致謝忱。
最後,更要感謝我的父母養育顧覆之恩,且要謝謝曾永光同學的校對,以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正圖書館、社會科學資料中心等單位的協助,使本丈得以完成。特此一併致謝。
李治國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政治發展的意義與研究範疇1
第一節:發展的基本概念1
第二節:政治發展的定義4
第三節:研究面向12
第二章 社會結構與政治文化24
第一節:傳統的中國社會24
第二節:海峽兩岸的社會結構22
第三節:社會結構的比較37
第四節:政治文化的意義與功用42
第五節:政治文化的比較42
第三章 台海兩岸政治體系之發展與所面臨的問題63
第一節:台海兩岸政治體系之發展63
第二節:政治發展過程所面臨的問題74
第三節;中共政治發展的因素與特徵94
第四章 三十年來實驗成績的具體比較115
第一節:台灣經驗的價值116
第二節:發展成績的比較123
第三節:海峽兩岸發展策略的評估146
第五章:結論155
參考書目157
zh_TW
dc.format.extent 13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29
dc.title (題名) 海峽兩岸政治發展的比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