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外滙市場操作之研究
作者 鄭秀芬
貢獻者 國際貿易研究所
林柏生
鄭秀芬
日期 1983
上傳時間 26-Oct-2017 11:56:40 (UTC+8)
摘要 自1973年普遍採行浮動滙率以來,滙率大幅波動,於是引起了一般對"浮動滙率下外滙市場操作"問題之關心與討論。本文乃探討在管理的浮動滙率體制下,央行在外滙市場中干預之法則。
在文中,首先說明先進國家-美國、日本以及歐洲貨幣制度之干預法則,及各國外滙干預之評估。其次說明我國外滙操作之演進,最後利用金融統計月報、外滙交易中心資料及經濟日報資料,對我國央行在外滙市場干預之情形作一試驗性的探討。
由於干預目標乃屬於央行之決策範疇,若其未公開宣示,一般是很難猜測的;另一方面,由於資料之不易取得,故限制了本文研究之結果。吾人發現,在所有之解釋變數中,滙率變動率(Ṡᵼ , Ṡᵼ­₁ Ṡᵼ­₂)、干預本身之遞延變數(I ᵼ­₁)、買賣超(Cᵼ,Cᵼ­₁)及累積買賣超(AC₁〜AC₆)之t值均顯著,且符號正確,尤以累積6天買賣超(AC₅)與I ᵼ­₁之R²最高,而I ᵼ­₁更說明了央行干預是分期遞延的(distributed lag),而非一次調整,其係數高達0.65。
另外,我們發現外滙準備、國外淨資產與滙率之調整有關(R²高,t值顯著),但有一矛盾現象,即其係數之符號與理論上相反(經常帳亦有類似之情況);這些或許是因為資料精確性之限制,或許是因為在一個開放程度高的開發中國家,政府常採取貶值政策來刺激出口,並以累積大量外滙為目標。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美國、日本、歐洲貨幣制度之干預法則6
第一節 美國7
第二節 日本9
第三節 歐洲貨幣制度10
第四節 各國外滙干預之評估14
第三章 我國滙率制度與外滙操作方式之演進26
第一節 採行機動滙率制度之背景26
第二節 外滙操作方式之演進28
一、改制前28
二、改制後29
第三節 外滙市場結構29
第四節 外滙市場(成立後)操作之演進32
第五節 實施機動滙率制度後之檢討36
一、滙率自改制以來波動之幅度小36
二、投機活動41
第四章 央行在外滙市場之操作47
第一節 央行在外滙市場操作之能力47
第二節 央行在外滙市場干預之指標48
一、央行干預之目標與準則48
二、我國央行干預之指標49
第三節 實證之檢討55
第四節 滙率調整之法則57
第五章 外滙市場操作之評估與結論64
第一節 外滙市場操作之評估64
第二節 結論68
參考文獻71
附表77
圖表目錄
表2-1 : Reserve Changes and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15
表2-2:各國在外滙市場干預之利潤與損失18
表2-3:各國在不同期間干預之利潤與損失19〜20
表2-4:德、日、英三國干預之利潤與損失21
圖2-1:實際滙率與沒有干預之滙率走勢23
圖3-1:台灣CPI , WPI,美元名目滙率指數(季資料)37
圖3-2:美元名目滙率(月資料)38
圖3-3:美元滙率變動率(季資料)39
圖3-4:美元黑市滙率/官方滙率(民國60年1月~72年2月)42
表3-1:美元黑市滙率/官方滙率43
圖5-1:美元名目滙率(日資料)(民國71年9月1日~72年4月30日)66
圖5-2:實質有效滙率指數67
附表一:我國主要經濟指標(1952-79)77〜78
附表二:我國即期外滙與遠期外滙交易量79〜90
附表三:央行抛補美元之數量91
附表四:美元中心滙率(日資料)92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貿易研究所
碩士
7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7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國際貿易研究所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柏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秀芬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秀芬zh_TW
dc.date (日期) 1983
dc.date.accessioned 26-Oct-2017 11:56:40 (UTC+8)-
dc.date.available 26-Oct-2017 11:56: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6-Oct-2017 11:56:40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150-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際貿易研究所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7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1973年普遍採行浮動滙率以來,滙率大幅波動,於是引起了一般對"浮動滙率下外滙市場操作"問題之關心與討論。本文乃探討在管理的浮動滙率體制下,央行在外滙市場中干預之法則。
在文中,首先說明先進國家-美國、日本以及歐洲貨幣制度之干預法則,及各國外滙干預之評估。其次說明我國外滙操作之演進,最後利用金融統計月報、外滙交易中心資料及經濟日報資料,對我國央行在外滙市場干預之情形作一試驗性的探討。
由於干預目標乃屬於央行之決策範疇,若其未公開宣示,一般是很難猜測的;另一方面,由於資料之不易取得,故限制了本文研究之結果。吾人發現,在所有之解釋變數中,滙率變動率(Ṡᵼ , Ṡᵼ­₁ Ṡᵼ­₂)、干預本身之遞延變數(I ᵼ­₁)、買賣超(Cᵼ,Cᵼ­₁)及累積買賣超(AC₁〜AC₆)之t值均顯著,且符號正確,尤以累積6天買賣超(AC₅)與I ᵼ­₁之R²最高,而I ᵼ­₁更說明了央行干預是分期遞延的(distributed lag),而非一次調整,其係數高達0.65。
另外,我們發現外滙準備、國外淨資產與滙率之調整有關(R²高,t值顯著),但有一矛盾現象,即其係數之符號與理論上相反(經常帳亦有類似之情況);這些或許是因為資料精確性之限制,或許是因為在一個開放程度高的開發中國家,政府常採取貶值政策來刺激出口,並以累積大量外滙為目標。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美國、日本、歐洲貨幣制度之干預法則6
第一節 美國7
第二節 日本9
第三節 歐洲貨幣制度10
第四節 各國外滙干預之評估14
第三章 我國滙率制度與外滙操作方式之演進26
第一節 採行機動滙率制度之背景26
第二節 外滙操作方式之演進28
一、改制前28
二、改制後29
第三節 外滙市場結構29
第四節 外滙市場(成立後)操作之演進32
第五節 實施機動滙率制度後之檢討36
一、滙率自改制以來波動之幅度小36
二、投機活動41
第四章 央行在外滙市場之操作47
第一節 央行在外滙市場操作之能力47
第二節 央行在外滙市場干預之指標48
一、央行干預之目標與準則48
二、我國央行干預之指標49
第三節 實證之檢討55
第四節 滙率調整之法則57
第五章 外滙市場操作之評估與結論64
第一節 外滙市場操作之評估64
第二節 結論68
參考文獻71
附表77
圖表目錄
表2-1 : Reserve Changes and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15
表2-2:各國在外滙市場干預之利潤與損失18
表2-3:各國在不同期間干預之利潤與損失19〜20
表2-4:德、日、英三國干預之利潤與損失21
圖2-1:實際滙率與沒有干預之滙率走勢23
圖3-1:台灣CPI , WPI,美元名目滙率指數(季資料)37
圖3-2:美元名目滙率(月資料)38
圖3-3:美元滙率變動率(季資料)39
圖3-4:美元黑市滙率/官方滙率(民國60年1月~72年2月)42
表3-1:美元黑市滙率/官方滙率43
圖5-1:美元名目滙率(日資料)(民國71年9月1日~72年4月30日)66
圖5-2:實質有效滙率指數67
附表一:我國主要經濟指標(1952-79)77〜78
附表二:我國即期外滙與遠期外滙交易量79〜90
附表三:央行抛補美元之數量91
附表四:美元中心滙率(日資料)92
zh_TW
dc.format.extent 13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78
dc.title (題名) 外滙市場操作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