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硏究
作者 倪天蕙
貢獻者 中國文學研究所
周何
倪天蕙
日期 1982
上傳時間 26-Oct-2017 16:50:50 (UTC+8)
摘要 經學至宋而大異於前,善化皮錫瑞先生嘗以變古時代名之。一時撥棄傳注,以己意議經者,蔚然成風,尤以春秋之學為然。宋儒自孫復以下,不囿傳注,自闢新徑者,計約二百四十餘種,實非專門家法所得局限矣!究其所以然者,蓋春秋質簡而文深,夫子口耳授受,弟子退而異言,三傳因各自為說。迨兩漢師承,門戶綦嚴,晋范寧貶之,遂雜采眾說以注穀梁,開唐啖、趙、陸三家兼采三傳以注經之先河,風氣自斯而變。下逮宋儒,遂盡棄傳注,全依己意,直究聖人微意,宋代春秋之學由是而一新面貌矣。
「孟子以孔子作春秋,比禹抑洪水,周公兼夷秋驅猛獸,又引孔子其義竊取之言,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後,足見孔子功繼群聖,全在春秋一書。」皮錫瑞經學歷史故孔子修春秋,立言垂教,義極閎遠。宋儒遂取春秋尊王之思想,欲求鞏固治統,使「人識君臣父子之道,家知違邪歸正之路。」後漢書儒林傳經明而行修,則道統是繫,王道以成,夫子為萬世立法之宏旨,遂得彰明於來茲矣。此宋儒深刻以求之用心,固亦未可厚非者也。余不揣譾陋,擬窺夫子之門牆,冀求聖學之一端,因宋儒之所標舉,尋門徑以知所遵循,乃撰茲編,題曰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
全書凡分五章:首述唐代啖、趙、陸之春秋學,以唐代春秋學為外在之導因,藉明宋儒開通學之途、皆顓門之法,其來有自。二章由思想淵源與政治背景二端,推明宋儒春秋尊王思想之產生,實緣因應時代之思潮,波瀾所至,自然形成之原因。三章以下,依時代先後與尊王思想之衍變,取其足以代表之大家,分別敘述。前述北宋孫復、王哲、孫覺、蕭處等四家,推闡春秋始於尊王終於行道之旨,以期鞏固治統,發揚道統,承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一脈相承之聖道也。後述南宋胡安國、陳傅良、高閌、趙鵬飛等四家,推闡春秋始於尊王終於攘夷之旨,朝以尊王一統,成其攘夷復仇之志也。末章,總結前述。
余質魯鈍,不敏于學,承 周師一田諄諄教誨、啟誘激勵,得克成此編。腑篆心銘,感荷與己。猥以固陋,尚繁疏失;管窺之見,勢所難免,唯祈博雅碩彥,不吝明教是幸!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歲次壬戊倪天蕙謹序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序3
第一章 宋儒春秋學之先導-唐代春秋學5
第二章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之形成30
第一節 思想淵源-理學之興起與道統之承繼30
第二節 政治背景-藩鎮割據與中央集權38
第三章 北宋春秋尊王思想之代表人物44
第一節 兩宋春秋學概述44
第二節 孫復及其春秋尊王發微48
第三節 王晳及其春秋皇綱論75
第四節 孫覺及其春秋經解87
第五節 蕭楚及其春秋辨疑102
第四章 南宋春秋尊王思想之代表人物116
第一節 胡安國及其春秋傳116
第二節 高閱及其春秋集註147
第三節 陳傅良及其春秋後傳166
第四節 趙鵬飛及其春秋經筌191
第五章 結論200
附錄 引書表204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46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中國文學研究所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倪天蕙zh_TW
dc.creator (作者) 倪天蕙zh_TW
dc.date (日期) 1982
dc.date.accessioned 26-Oct-2017 16:50:50 (UTC+8)-
dc.date.available 26-Oct-2017 16:50:5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6-Oct-2017 16:50:50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164-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70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經學至宋而大異於前,善化皮錫瑞先生嘗以變古時代名之。一時撥棄傳注,以己意議經者,蔚然成風,尤以春秋之學為然。宋儒自孫復以下,不囿傳注,自闢新徑者,計約二百四十餘種,實非專門家法所得局限矣!究其所以然者,蓋春秋質簡而文深,夫子口耳授受,弟子退而異言,三傳因各自為說。迨兩漢師承,門戶綦嚴,晋范寧貶之,遂雜采眾說以注穀梁,開唐啖、趙、陸三家兼采三傳以注經之先河,風氣自斯而變。下逮宋儒,遂盡棄傳注,全依己意,直究聖人微意,宋代春秋之學由是而一新面貌矣。
「孟子以孔子作春秋,比禹抑洪水,周公兼夷秋驅猛獸,又引孔子其義竊取之言,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後,足見孔子功繼群聖,全在春秋一書。」皮錫瑞經學歷史故孔子修春秋,立言垂教,義極閎遠。宋儒遂取春秋尊王之思想,欲求鞏固治統,使「人識君臣父子之道,家知違邪歸正之路。」後漢書儒林傳經明而行修,則道統是繫,王道以成,夫子為萬世立法之宏旨,遂得彰明於來茲矣。此宋儒深刻以求之用心,固亦未可厚非者也。余不揣譾陋,擬窺夫子之門牆,冀求聖學之一端,因宋儒之所標舉,尋門徑以知所遵循,乃撰茲編,題曰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
全書凡分五章:首述唐代啖、趙、陸之春秋學,以唐代春秋學為外在之導因,藉明宋儒開通學之途、皆顓門之法,其來有自。二章由思想淵源與政治背景二端,推明宋儒春秋尊王思想之產生,實緣因應時代之思潮,波瀾所至,自然形成之原因。三章以下,依時代先後與尊王思想之衍變,取其足以代表之大家,分別敘述。前述北宋孫復、王哲、孫覺、蕭處等四家,推闡春秋始於尊王終於行道之旨,以期鞏固治統,發揚道統,承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一脈相承之聖道也。後述南宋胡安國、陳傅良、高閌、趙鵬飛等四家,推闡春秋始於尊王終於攘夷之旨,朝以尊王一統,成其攘夷復仇之志也。末章,總結前述。
余質魯鈍,不敏于學,承 周師一田諄諄教誨、啟誘激勵,得克成此編。腑篆心銘,感荷與己。猥以固陋,尚繁疏失;管窺之見,勢所難免,唯祈博雅碩彥,不吝明教是幸!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歲次壬戊倪天蕙謹序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序3
第一章 宋儒春秋學之先導-唐代春秋學5
第二章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之形成30
第一節 思想淵源-理學之興起與道統之承繼30
第二節 政治背景-藩鎮割據與中央集權38
第三章 北宋春秋尊王思想之代表人物44
第一節 兩宋春秋學概述44
第二節 孫復及其春秋尊王發微48
第三節 王晳及其春秋皇綱論75
第四節 孫覺及其春秋經解87
第五節 蕭楚及其春秋辨疑102
第四章 南宋春秋尊王思想之代表人物116
第一節 胡安國及其春秋傳116
第二節 高閱及其春秋集註147
第三節 陳傅良及其春秋後傳166
第四節 趙鵬飛及其春秋經筌191
第五章 結論200
附錄 引書表204
zh_TW
dc.format.extent 13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469
dc.title (題名)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硏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