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員工分紅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bonus policy and firm performances
作者 朱麗文
Chu, Li-Wen
貢獻者 周冠男
朱麗文
Chu, Li-Wen
關鍵詞 員工分紅制度
員工分紅費用化
最適分紅率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Dec-2017 12:07:21 (UTC+8)
摘要 自2008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以來,分紅政策仍在不同產業中持續對組織績效有重要之影響,本研究以2000年至2015年期間台灣上市上櫃公司資料為樣本,以實證研究方法探討分析各產業之分紅制度與組織績效間的相關性,以及在分紅費用化政策實施前後,其分紅制度與組織績效間的關係是否有所改變,並檢視是否存在最適員工分紅率。
研究結果顯示: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率與組織績效指標都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顯示企業確實利用員工分紅制度創造組織高績效表現,或當組織績效表現良好時,企業亦願意以利潤分享方式激勵員工;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費用化前後與績效之正向相關性並未改變,顯示員工分紅制度依然被這些企業持續採用作為爭取優秀員工,提升競爭力之有效工具。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表現有非線性關係存在,可推論存在有最適分紅率,顯示這些企業會採取適當之分紅比例,建立兼具企業獲利及員工激勵效果適度的分紅制度。尤其是電子工業顯著存在有最適分紅率,顯示高技術人力密集度產業,為吸引優秀員工,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可能已熟知如何運用員工分紅制度,以創造雙贏。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林文祥,2007,員工獎酬計畫市場效率性與最適比例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台北
2. 施耀欽,2015,臺灣證券交易所秘書部專員,證券服務648期,分派員工酬勞及董監事酬勞新解,109-110頁
3. 陳姿諭,2010,員工分紅費用化對董監酬勞與員工紅利發放及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4. 陳如慧,2004,員工分紅制度對企業經營效率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中壢
5. 郭靜雅,2002,最適員工分紅率之探討--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第一大學金融營運所, 高雄
6. 許秀婷,2004,員工分紅政策與公司特性及績效關連性之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7. 溫芳郁、洪嘉謙,2007,員工分紅制度對公司的影響及因應方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7月)。
8. 游岳桂,2013,台灣股份基礎獎酬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國際金融組,台北
9. 黃科瑋,2009,員工分紅費用化對於公司價值、經營績效及盈餘管理之影響以台灣企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南
10. 黃鈺婷,2012,分紅獎酬政策與公司績效之關聯,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中壢
11. 黃雅璟,2013,人力資本與分紅制度對廠商生產之影響,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台北
12. 黃耀陞,2014,分紅費用化後員工分紅制度對組織績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中壢
13. 葉宗樺,2008,員工獎酬擬制性費用化對公司經營績效與企業價值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北
14. 張雅芳,2008,員工分紅及董監酬勞提撥比例對公司價值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系,彰化
15. 劉乙萱,2013,員工酬勞制度之法律分析-以限制型股票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嘉義
16. 蔡志瑋, 2003,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及投資人報酬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17. 劉旭清,1998,談員工分紅入股制度與組織行為互動,台灣勞工(41),頁58-60
18. 盧希鵬,2010,委託人與代理人的雇傭關係:代理理論,《經理人月刊》16
19. 鄒孟桓,2011,獎酬制度改變對公司績效之影響:以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北
20.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1995.12


英文部分
1. Baddon, L., Hunter, L., Hyman,L., Leopold,J.,& Ramsy, H. (1989). People’s capitalism?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ofit-sharing and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New York :Routledge.
2. Chen, H.L. and Huang, Y.S.,2006,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R&D expenditure : evidence from Taixan’s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dustry. Asia Pacific Manage, 23,pp.369-384
3. Kim,S. 1988. Does Profit Sharing Increase Firm’s Profit?The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19(2),351-370
4. Kurse,D.L.,(1993)Profit sharing: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Kalamazoo, MI:W.E. Upjohn Institute.
5. Lev, B., and T. Sougiannis ,1996. The Capitalization,Amorization,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107-138
6. Long,R.J.(2000) Employee profit sharing : consequence and moderation. Relations Industrials, Industrial Relations,55(3):477-504
7. Meade,J.E.(1972)The Theory of Labour – Managed Jirms and Profit Sharing. Economic Jorunal .82.
8. Sesil, J.C., Kroumova, M.K., and Kruse, D. L. ,2002, Broad-Based Employee Stock Option in US New Economy Firms.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40(2),pp273-294
9. Titman,S., and R. Wessels. 1988.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The Journal of Fianance 43 (1) : 1-19
10. Weitzman, M.L., and Douglas L. Kruse, (1990) Profit sharing and productivity, Paying for Productivity: A look at the evidence. Alan S. Blinder ed. Washington, DC: Brooking Institution, pp.95-14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049321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3212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冠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朱麗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u, Li-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朱麗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 Li-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Dec-2017 12:07: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Dec-2017 12:07: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Dec-2017 12:07: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93212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96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93212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2008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以來,分紅政策仍在不同產業中持續對組織績效有重要之影響,本研究以2000年至2015年期間台灣上市上櫃公司資料為樣本,以實證研究方法探討分析各產業之分紅制度與組織績效間的相關性,以及在分紅費用化政策實施前後,其分紅制度與組織績效間的關係是否有所改變,並檢視是否存在最適員工分紅率。
研究結果顯示: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率與組織績效指標都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顯示企業確實利用員工分紅制度創造組織高績效表現,或當組織績效表現良好時,企業亦願意以利潤分享方式激勵員工;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費用化前後與績效之正向相關性並未改變,顯示員工分紅制度依然被這些企業持續採用作為爭取優秀員工,提升競爭力之有效工具。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表現有非線性關係存在,可推論存在有最適分紅率,顯示這些企業會採取適當之分紅比例,建立兼具企業獲利及員工激勵效果適度的分紅制度。尤其是電子工業顯著存在有最適分紅率,顯示高技術人力密集度產業,為吸引優秀員工,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可能已熟知如何運用員工分紅制度,以創造雙贏。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誌 謝 I
摘 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IV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我國員工分紅制度的法源依據 7
第二節 我國員工分紅制度之介紹 9
第三節 我國企業實施員工分紅措施之狀況 12
第四節 員工分紅措施與公司績效之關聯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假說的建立 22
第二節 實證模型及變數衡量 24
第三節 樣本資料 31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4
第一節 員工分紅與組織績效的關係 34
第二節 各產業員工分紅與組織績效的關係 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61
參考文獻 62
中文部分 62
英文部分 64
zh_TW
dc.format.extent 12665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3212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員工分紅制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員工分紅費用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最適分紅率zh_TW
dc.title (題名) 員工分紅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bonus policy and firm performanc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林文祥,2007,員工獎酬計畫市場效率性與最適比例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台北
2. 施耀欽,2015,臺灣證券交易所秘書部專員,證券服務648期,分派員工酬勞及董監事酬勞新解,109-110頁
3. 陳姿諭,2010,員工分紅費用化對董監酬勞與員工紅利發放及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4. 陳如慧,2004,員工分紅制度對企業經營效率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中壢
5. 郭靜雅,2002,最適員工分紅率之探討--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第一大學金融營運所, 高雄
6. 許秀婷,2004,員工分紅政策與公司特性及績效關連性之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7. 溫芳郁、洪嘉謙,2007,員工分紅制度對公司的影響及因應方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7月)。
8. 游岳桂,2013,台灣股份基礎獎酬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國際金融組,台北
9. 黃科瑋,2009,員工分紅費用化對於公司價值、經營績效及盈餘管理之影響以台灣企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南
10. 黃鈺婷,2012,分紅獎酬政策與公司績效之關聯,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中壢
11. 黃雅璟,2013,人力資本與分紅制度對廠商生產之影響,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台北
12. 黃耀陞,2014,分紅費用化後員工分紅制度對組織績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中壢
13. 葉宗樺,2008,員工獎酬擬制性費用化對公司經營績效與企業價值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北
14. 張雅芳,2008,員工分紅及董監酬勞提撥比例對公司價值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系,彰化
15. 劉乙萱,2013,員工酬勞制度之法律分析-以限制型股票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嘉義
16. 蔡志瑋, 2003,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及投資人報酬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17. 劉旭清,1998,談員工分紅入股制度與組織行為互動,台灣勞工(41),頁58-60
18. 盧希鵬,2010,委託人與代理人的雇傭關係:代理理論,《經理人月刊》16
19. 鄒孟桓,2011,獎酬制度改變對公司績效之影響:以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北
20.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1995.12


英文部分
1. Baddon, L., Hunter, L., Hyman,L., Leopold,J.,& Ramsy, H. (1989). People’s capitalism?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ofit-sharing and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New York :Routledge.
2. Chen, H.L. and Huang, Y.S.,2006,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R&D expenditure : evidence from Taixan’s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dustry. Asia Pacific Manage, 23,pp.369-384
3. Kim,S. 1988. Does Profit Sharing Increase Firm’s Profit?The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19(2),351-370
4. Kurse,D.L.,(1993)Profit sharing: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Kalamazoo, MI:W.E. Upjohn Institute.
5. Lev, B., and T. Sougiannis ,1996. The Capitalization,Amorization,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107-138
6. Long,R.J.(2000) Employee profit sharing : consequence and moderation. Relations Industrials, Industrial Relations,55(3):477-504
7. Meade,J.E.(1972)The Theory of Labour – Managed Jirms and Profit Sharing. Economic Jorunal .82.
8. Sesil, J.C., Kroumova, M.K., and Kruse, D. L. ,2002, Broad-Based Employee Stock Option in US New Economy Firms.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40(2),pp273-294
9. Titman,S., and R. Wessels. 1988.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The Journal of Fianance 43 (1) : 1-19
10. Weitzman, M.L., and Douglas L. Kruse, (1990) Profit sharing and productivity, Paying for Productivity: A look at the evidence. Alan S. Blinder ed. Washington, DC: Brooking Institution, pp.95-14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