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跨文化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程設計與實踐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e in intercultural Chinese teaching
作者 許鐘尹
Hsu, Chung Yin
貢獻者 楊明璋
許鐘尹
Hsu, Chung Yin
關鍵詞 跨文化溝通
華語教學
文化教學
現代文學教學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CSL
Teaching cultural
Teach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5-Feb-2018 11:22:24 (UTC+8)
摘要 文學可否作為跨文化的橋樑?本研究以跨文化溝通理論為基礎,從文化教學的角度切入,探討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並以文化教學之概念進行現代文學教學設計和實踐。研究問題主要有三:(一)跨文化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有什麼特殊性?(二)適合華語學習者的現代文學文本為何?(三)現代文學如何融入跨文化華語教學?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採取內容分析法進行教材分析,使用行動研究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設計參考ADDIE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分析、設計、發展、實施和評鑑。

教材分析部分,觀察台灣使用和出版的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內容,分析其中的優點和不足。研究者發現台灣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教材數量較少,且少有更新,教材內容對於華語學習者的針對性較不足,也未很好地提煉文本中的文化內容。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篩選現代文學文本的三項考量:經典性、普遍性和文化主題,並從母語者的國文教科書中初步選出六篇合適的現代文學文本,分別為:〈差不多先生傳〉、〈孔乙己〉、〈背影〉、〈愛〉、〈鄉愁〉和〈聲音鐘〉,進一步結合Moran(2001)提出的五維文化分類分析其中的文化內容,編寫教材。

教學設計部分,本研究認為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應向文化教學靠攏,針對文本中的文化主題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習者理解文化知識並進行跨文化分享。本研究參考Moran(2001)提出之融入文化教學的體驗式學習循環,將閱讀現代文學文本當作文化體驗,分階段進行描述、闡釋和跨文化分享。研究者使用自編教材進行兩次教學實踐,課程性質為華語中心的選修文化課,挑選六篇文本進入課程,並選擇〈愛〉作為教學範例,深入討論教案設計及課堂反應。本研究教學實踐的研究結論有四:一是文化討論應注重核心主題,二是重視知名作品與文化之連結,三是注意現代文學知識之建立,四是考量學習者之多元背景。

本研究作為文化教學結合現代文學教學之嘗試,認為面向華語學習者的現代文學教材和教學設計有其針對性和特殊性,應注重文本中的文化主題,進行跨文化的主題討論。本研究為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教學提供讀寫教學之外的選擇,即是以文化主題為核心,進行跨文化華語教學。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Li, T.-y. & Chang, R.F.(主編)(1996)。高級華文讀本。台北:南天。
中國大陸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2008)。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王永陽、Hay(2008)。讀中國文學還是讀中國——兼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主題閱讀法。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2),107-112。
王永陽、Hay(2011)。試論文學作品在跨文化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以五篇文選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09(3),66 -75。
王晴薇(2011)。以現代佛教文學為中高級華語讀本的教材教法設計-運用佛教數位資源於內容取向華語教學法之詞彙教學設計。台灣華語文教學,(10),60-72。
王夢鷗(2009)。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里仁出版社。
皮艷華(2011)。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編選研究。蘇州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江蘇。
多媒體英語學會(譯)(2007)。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中譯本。高雄:和遠圖書出版公司。
朱我芯(2012)。對外華語之古典詩歌多媒體「情境再現」教學法。華語文教學研究,09(1),23-50。
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台北:師大出版中心。
朱家霈(2011)。中英對譯文學作品在華語文讀寫教學之運用研究──以《琦君散文中英對照》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200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朱壽桐(2009)。漢語新文學:作為一種概念的學術優勢。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1),27-35。
朱壽桐(2010)。論漢語新文學的文化歸宿感。學術研究,(8),143-148。
吳成年(2002)。論對外漢語教學的中國現代文學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102-106。
吳成年(2004)。對文學作品作為中高級對外漢語教材的思考。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2),173-175。
吳奚真、包世中、程長泰、劉長蓀編著(2003)。當代中國散文選(第二冊)。台北:洪葉。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206-219。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
李如龍(2010)。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學導入。華文教學與研究,2,1-5。
李迎迎(2010)。跨文化交際的語言文化觀念理論研究視角。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7(1),24-29。
李春雨(2013)。文學教材編寫與國際漢語教育。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7),132-135。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煒東(1996)。對留學生現代文學課的性質分析及課程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101-105。
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麗(2014)。當代文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集寧師範學院學報,36(3),1-6。
周質平(主編)(1999)。文學與社會:現代漢語高級讀本。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邱子修(2009)。結合跨文化視野於數位華語文學教材的閱讀策略(Integrate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to Read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Literary e-textbooks)。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2009年6月19日。取自:http://media.huayuworld.org/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42.pdf (檢索日期:2018/1/23)
邱子修(主編)(2008)。島嶼雙聲:台灣文學名作中英對照。台北:書林。
柯貞如(2014)。華語旅遊文學的閱讀教學設計研究──以余光中南台灣旅遊詩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徐漢昌(2016)。華語作橋跨文化-對外華語教學跨文化議題的幾點思考。應華學報,(17),17-36。
涂文暉(2004)。論對外漢語教育中的文學教學。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6),42-44。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5(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教師手冊(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1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5(第三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1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教師手冊(第三版)。台北:正中。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當代中國散文選(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第二版)。台北:正中。
張文聯(2011)。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5),179-183。
張可靈(2009)。中高級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的研究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碩士論文,上海。
淩志韞(主編)(1997)。中國新時期名作選讀。台北:南天。
莊坤良(2017)。英語教學的文學觀點。台北:書林。
傅榮(2010)。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法的演變與分類。法國研究,3,90-93。
彭妮絲(2013)。華語文讀寫讀本暨教學研究-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之探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44(2),33 – 62。
馮愛琳(2013)。承繼與超越:”人面桃花”敘事的現代演繹—以張愛玲散文《愛》為考察中心。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3(4),65-70。
黃千蕙(2013)。台灣文學作品在華語文教學上的運用研究──以黃春明《蘋果的滋味》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黃家翠(2015)。高級對外漢語教材文學作品的選編及分類教學法研究。雲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雲南。
黃發慶(2012)。高級對外漢語精讀教材文學作品選編原則研究。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廣州。
黃雅英(2015)。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新學林。
楊國樞(2005)。人際關係中的緣觀。載於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主編,華人本土心理學(下)(頁567-597),台北:遠流。
楊雅雯(2014)。魯迅小說在華語文文化教學上之應用研究-以〈祝福〉為主要討論範圍。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
葉德明(主編)(2001)。遠東生活華語1-2。台北:遠東。
葉德明(主編)(2002)。遠東生活華語3。台北:遠東。
葉德明(主編)(2013)。遠東生活華語3(修訂版)。台北:遠東。
董恕明(2011)。有無之間—現代文學在華語文教學上的應用。載於周慶華(主編),後全球化時代的語文教學(頁57-81)。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出版。
趙天儀、程長泰(主編)(2003)。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第二冊)。台北:洪葉。
劉文燕(201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西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甘肅。
劉岩(2013)。以文學語篇為依托的外語教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48-58。
劉岩、柳青(2015)。文化語境下的外語教學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2003)。新實用漢語課本1-6。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G. E. Mills著)。台北:學富。
錢理群(2000)。現代漢語文學走過的路。二十一世紀,62,29-32。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2002)。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
龍伊人(2014)。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中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選編研究。湖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湖南。
謝怡婷(2014)。文學隱喻在高級華語閱讀教學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張愛玲《流言》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顧敏耀(2011)。影視教材與臺灣文學主題之華語文課程設計—從提升學習動機、文本多元比較到主題寫作引導。藝見學刊,(1),15-27。
欒梅健、張堂錡(2003)。中國現代文學概論。台北:五南。

二、英文文獻

Amer, A. A. (2003) Teaching EFL/ESL Literature. The Reading Matrix, 3(2), 63-73.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 (199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3rd ed.). Yorker, NY: ACTFL.
Bennett, M. J. (1997) How Not to Be a Fluent Foo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Language. In: A.E. Fantini (Ed.), 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 (pp. 16-21). Alexandria, VA: TESOL.
Branch, R. M. (2009)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DDIE Approach. New York, NY: Springer.
Brooks, N. D. (1968)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Burke, S. J. & Brumfit C. J. (1986) Is Literature Language? or Is Language Literature? In Brumfit, C. J. & Carter, R. A. (Ed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171-17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yram, M. (1997).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Chen, G. M. (1989) Relationships of the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37(2), 118-133.
Durant, A. (1995)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through Literatur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Literature in English in L2 contexts. In M. Linnarud, T. Ronnerstrand, Y. Leffler & R. Kvillerud (Eds.), Sprak Och Fiktion (pp.291-311). Hogskolan I Karlstad Press.
McKay, S. (1986) Literature in the ESL classroom. In Brumfit, C. J. & Carter, R. A. (Ed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191-19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ran, P. R. (2001)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Australia; Boston, Mass: Heinle & Heinle.
陳思齊(2009)。Literature in the classroom of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 observations to a beginner class(文學教學研究-華語教學個案分析)。中原華語文學報,(4),73-90。

三、網路

Council of Europe (2001).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Retrieved March 20, 2014, from http://www.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1_en.asp (檢索日期:2018/1/23)
英文文學與文化資料庫,取自:http://english.fju.edu.tw/lctd/index.asp (檢索日期:2018/1/23)
教科書圖書館,取自:http://textbooklibrary.naer.edu.tw/index.html (檢索日期:2018/1/2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egBroe&o=e0&sec=sec1&index=1 (檢索日期:2018/1/23)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RD/test1.php (檢索日期:2018/1/23)
華語詞彙通,取自: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TextSegmentation.aspx (檢索日期:2018/1/2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103161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161006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明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鐘尹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Chung Y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鐘尹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Chung Yin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Feb-2018 11:22:24 (UTC+8)-
dc.date.available 5-Feb-2018 11:22: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Feb-2018 11:22: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3161006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58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610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文學可否作為跨文化的橋樑?本研究以跨文化溝通理論為基礎,從文化教學的角度切入,探討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並以文化教學之概念進行現代文學教學設計和實踐。研究問題主要有三:(一)跨文化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有什麼特殊性?(二)適合華語學習者的現代文學文本為何?(三)現代文學如何融入跨文化華語教學?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採取內容分析法進行教材分析,使用行動研究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設計參考ADDIE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分析、設計、發展、實施和評鑑。

教材分析部分,觀察台灣使用和出版的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內容,分析其中的優點和不足。研究者發現台灣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教材數量較少,且少有更新,教材內容對於華語學習者的針對性較不足,也未很好地提煉文本中的文化內容。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篩選現代文學文本的三項考量:經典性、普遍性和文化主題,並從母語者的國文教科書中初步選出六篇合適的現代文學文本,分別為:〈差不多先生傳〉、〈孔乙己〉、〈背影〉、〈愛〉、〈鄉愁〉和〈聲音鐘〉,進一步結合Moran(2001)提出的五維文化分類分析其中的文化內容,編寫教材。

教學設計部分,本研究認為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應向文化教學靠攏,針對文本中的文化主題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習者理解文化知識並進行跨文化分享。本研究參考Moran(2001)提出之融入文化教學的體驗式學習循環,將閱讀現代文學文本當作文化體驗,分階段進行描述、闡釋和跨文化分享。研究者使用自編教材進行兩次教學實踐,課程性質為華語中心的選修文化課,挑選六篇文本進入課程,並選擇〈愛〉作為教學範例,深入討論教案設計及課堂反應。本研究教學實踐的研究結論有四:一是文化討論應注重核心主題,二是重視知名作品與文化之連結,三是注意現代文學知識之建立,四是考量學習者之多元背景。

本研究作為文化教學結合現代文學教學之嘗試,認為面向華語學習者的現代文學教材和教學設計有其針對性和特殊性,應注重文本中的文化主題,進行跨文化的主題討論。本研究為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教學提供讀寫教學之外的選擇,即是以文化主題為核心,進行跨文化華語教學。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跨文化溝通與華語教學 3
第四節 中國現代文學與華語教學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文化教學 10
第二節 外語/二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 15
第三節 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教學 18
第四節 教材編寫原則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概念與架構 2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9
第三節 教學設計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編碼 33
第四章 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 35
第一節 教材編寫原則與現代文學 35
第二節 綜合性教材之現代文學內容分析 36
第三節 主題性教材之現代文學內容分析 43
第四節 教材分析研究結論 53
第五節 教材編寫目錄 55
第五章 課程設計與實踐 60
第一節 課程規劃 60
第二節 教學範例〈愛〉之教案設計 62
第三節 現代文學課實施行動歷程 72
第四節 回饋與修正 83
第五節 教學實踐研究結論 93
第六章 總結與建議 9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7
第三節 教學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0
附錄:自編教材修正後完整版 105
zh_TW
dc.format.extent 423773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161006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跨文化溝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華語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文學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CS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aching cultur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ach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en_US
dc.title (題名) 跨文化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課程設計與實踐zh_TW
dc.title (題名)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e in intercultural Chinese teachin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Li, T.-y. & Chang, R.F.(主編)(1996)。高級華文讀本。台北:南天。
中國大陸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2008)。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王永陽、Hay(2008)。讀中國文學還是讀中國——兼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主題閱讀法。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2),107-112。
王永陽、Hay(2011)。試論文學作品在跨文化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以五篇文選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09(3),66 -75。
王晴薇(2011)。以現代佛教文學為中高級華語讀本的教材教法設計-運用佛教數位資源於內容取向華語教學法之詞彙教學設計。台灣華語文教學,(10),60-72。
王夢鷗(2009)。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里仁出版社。
皮艷華(2011)。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編選研究。蘇州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江蘇。
多媒體英語學會(譯)(2007)。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中譯本。高雄:和遠圖書出版公司。
朱我芯(2012)。對外華語之古典詩歌多媒體「情境再現」教學法。華語文教學研究,09(1),23-50。
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台北:師大出版中心。
朱家霈(2011)。中英對譯文學作品在華語文讀寫教學之運用研究──以《琦君散文中英對照》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200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朱壽桐(2009)。漢語新文學:作為一種概念的學術優勢。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1),27-35。
朱壽桐(2010)。論漢語新文學的文化歸宿感。學術研究,(8),143-148。
吳成年(2002)。論對外漢語教學的中國現代文學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102-106。
吳成年(2004)。對文學作品作為中高級對外漢語教材的思考。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2),173-175。
吳奚真、包世中、程長泰、劉長蓀編著(2003)。當代中國散文選(第二冊)。台北:洪葉。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206-219。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
李如龍(2010)。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學導入。華文教學與研究,2,1-5。
李迎迎(2010)。跨文化交際的語言文化觀念理論研究視角。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7(1),24-29。
李春雨(2013)。文學教材編寫與國際漢語教育。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7),132-135。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煒東(1996)。對留學生現代文學課的性質分析及課程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101-105。
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麗(2014)。當代文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集寧師範學院學報,36(3),1-6。
周質平(主編)(1999)。文學與社會:現代漢語高級讀本。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邱子修(2009)。結合跨文化視野於數位華語文學教材的閱讀策略(Integrate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to Read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Literary e-textbooks)。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2009年6月19日。取自:http://media.huayuworld.org/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42.pdf (檢索日期:2018/1/23)
邱子修(主編)(2008)。島嶼雙聲:台灣文學名作中英對照。台北:書林。
柯貞如(2014)。華語旅遊文學的閱讀教學設計研究──以余光中南台灣旅遊詩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徐漢昌(2016)。華語作橋跨文化-對外華語教學跨文化議題的幾點思考。應華學報,(17),17-36。
涂文暉(2004)。論對外漢語教育中的文學教學。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6),42-44。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5(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教師手冊(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1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1-5(第三版)。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1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4-5教師手冊(第三版)。台北:正中。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當代中國散文選(第二版)。台北:正中。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9)。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第二版)。台北:正中。
張文聯(2011)。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5),179-183。
張可靈(2009)。中高級漢語教材中文學作品的研究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碩士論文,上海。
淩志韞(主編)(1997)。中國新時期名作選讀。台北:南天。
莊坤良(2017)。英語教學的文學觀點。台北:書林。
傅榮(2010)。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法的演變與分類。法國研究,3,90-93。
彭妮絲(2013)。華語文讀寫讀本暨教學研究-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之探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44(2),33 – 62。
馮愛琳(2013)。承繼與超越:”人面桃花”敘事的現代演繹—以張愛玲散文《愛》為考察中心。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3(4),65-70。
黃千蕙(2013)。台灣文學作品在華語文教學上的運用研究──以黃春明《蘋果的滋味》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黃家翠(2015)。高級對外漢語教材文學作品的選編及分類教學法研究。雲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雲南。
黃發慶(2012)。高級對外漢語精讀教材文學作品選編原則研究。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廣州。
黃雅英(2015)。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新學林。
楊國樞(2005)。人際關係中的緣觀。載於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主編,華人本土心理學(下)(頁567-597),台北:遠流。
楊雅雯(2014)。魯迅小說在華語文文化教學上之應用研究-以〈祝福〉為主要討論範圍。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
葉德明(主編)(2001)。遠東生活華語1-2。台北:遠東。
葉德明(主編)(2002)。遠東生活華語3。台北:遠東。
葉德明(主編)(2013)。遠東生活華語3(修訂版)。台北:遠東。
董恕明(2011)。有無之間—現代文學在華語文教學上的應用。載於周慶華(主編),後全球化時代的語文教學(頁57-81)。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出版。
趙天儀、程長泰(主編)(2003)。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第二冊)。台北:洪葉。
劉文燕(201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西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甘肅。
劉岩(2013)。以文學語篇為依托的外語教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48-58。
劉岩、柳青(2015)。文化語境下的外語教學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2003)。新實用漢語課本1-6。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G. E. Mills著)。台北:學富。
錢理群(2000)。現代漢語文學走過的路。二十一世紀,62,29-32。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2002)。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
龍伊人(2014)。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中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選編研究。湖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湖南。
謝怡婷(2014)。文學隱喻在高級華語閱讀教學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張愛玲《流言》為討論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高雄。
顧敏耀(2011)。影視教材與臺灣文學主題之華語文課程設計—從提升學習動機、文本多元比較到主題寫作引導。藝見學刊,(1),15-27。
欒梅健、張堂錡(2003)。中國現代文學概論。台北:五南。

二、英文文獻

Amer, A. A. (2003) Teaching EFL/ESL Literature. The Reading Matrix, 3(2), 63-73.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 (199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3rd ed.). Yorker, NY: ACTFL.
Bennett, M. J. (1997) How Not to Be a Fluent Foo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Language. In: A.E. Fantini (Ed.), 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 (pp. 16-21). Alexandria, VA: TESOL.
Branch, R. M. (2009)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DDIE Approach. New York, NY: Springer.
Brooks, N. D. (1968)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Burke, S. J. & Brumfit C. J. (1986) Is Literature Language? or Is Language Literature? In Brumfit, C. J. & Carter, R. A. (Ed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171-176).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yram, M. (1997).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Chen, G. M. (1989) Relationships of the Dimens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37(2), 118-133.
Durant, A. (1995)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through Literatur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Literature in English in L2 contexts. In M. Linnarud, T. Ronnerstrand, Y. Leffler & R. Kvillerud (Eds.), Sprak Och Fiktion (pp.291-311). Hogskolan I Karlstad Press.
McKay, S. (1986) Literature in the ESL classroom. In Brumfit, C. J. & Carter, R. A. (Eds.),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191-19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ran, P. R. (2001)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Australia; Boston, Mass: Heinle & Heinle.
陳思齊(2009)。Literature in the classroom of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 observations to a beginner class(文學教學研究-華語教學個案分析)。中原華語文學報,(4),73-90。

三、網路

Council of Europe (2001).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Retrieved March 20, 2014, from http://www.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1_en.asp (檢索日期:2018/1/23)
英文文學與文化資料庫,取自:http://english.fju.edu.tw/lctd/index.asp (檢索日期:2018/1/23)
教科書圖書館,取自:http://textbooklibrary.naer.edu.tw/index.html (檢索日期:2018/1/2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egBroe&o=e0&sec=sec1&index=1 (檢索日期:2018/1/23)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RD/test1.php (檢索日期:2018/1/23)
華語詞彙通,取自: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TextSegmentation.aspx (檢索日期:2018/1/2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