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勞工參與作為公司治理模式—理論、實踐與中鋼個案分析
Codetermination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Theory、Practice and the Case Study of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CSC)
作者 陳耿漢
Chen, Keng Han
貢獻者 林佳和
陳耿漢
Chen, Keng Han
關鍵詞 產業民主
共同決定
勞工董事
公司治理
勞工參與
Industrial democracy
Co-determination
Labour director
Labor particip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1-Jun-2018 15:52:07 (UTC+8)
摘要 勞工參與制度之實踐,有助於達成勞資平等及保障勞工權益。然因勞工參與制度之推動涉及公司治理法制及公司經營上之廣大利益,須在社會各方成員達成共識之後,才有透過立法推動之可能,亦即釐清社會各界疑慮及提供資方足夠誘因,為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於我國擴大實施之關鍵。
我國公司治理法制及公司法領域之專業意見,皆對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作為公司治理模式抱持懷疑的態度,主因在於我國公司治理主流之美國法思維。但事實上反對觀點所呈現者,並非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本質上之瑕疵,僅是身為法律繼受者在思考上之侷限。
觀諸德國勞工參與制度之經驗,在共同決定制度逾50年之發展中,雖面臨諸多質疑,近年亦因歐洲公司成立亦引起勞工參與制度彈性化之論爭。但在歷經金融風暴等全球性經濟危機後,德國企業之快速重建卻證明共同決定制度塑造之和諧勞資關係確實有助於公司永續發展;而德國勞工代表長期參與公司監事會之運作亦提供勞工參與作為公司治理模式之正當性。
雖然我國勞工董事制度實施至今,適用主體仍限於國營及公營轉民營企業,但在這些少數企業中,仍有勞工董事制度實踐之成功案例。本文即藉由中鋼勞工董事實踐之經驗,說明中鋼勞工董事參與公司經營後帶來之效益,破除國內反對見解之疑慮並提供資方實施之誘因。希望在德國與我國經驗之背書下,能夠促進社會共識之凝聚,以利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之推動,改善勞資關係,達成公司治理促進公司永續經營之目標。
The practice of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helps to achieve equality of labor and capital and safeguard labor rights. However, the promotion of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involves the chang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it is only after the consensus reached among the community,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o promote it through legislation, that is, clarifying the concerns of the community and providing sufficient incentives for the emlpoyers turn into of the key to the promote Company Level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
Based on the viewpoint above, this study uses the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Germany and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to verify that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can and should be the mod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break the doubts of the opponents and provide sufficient incentives for the emlpoyers.
It is hoped that under the endorsement of Germany and China Steel Corporation`s experience, can help the community reach the consensus,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Company Level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王文宇,公司法論, 2016年7月,五版。
2. 王文宇、林國全,公司法,2014年,初版。
3. 易明秋,公司治理法制論,2006,初版。
4.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二),2008年1月,初版。
5. 楊通軒,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2015年9月,4版。
6. 葉銀華,公司治理:全球觀點,台灣體驗,2015年1月,初版。
7.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2013年9月,增訂9版。
研究報告:(依研究報告出版時間排序)
1. 陳繼盛,各國勞工參與法規制度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2002 年12月。
2. 韓志翔,建設性社會對話對代議性勞工參與制度的影響---德國與台灣的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2003年。
3. 林佳和,黃世鑫主持,勞工董事制度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 年10月。
4. 黃程貫、林佳和、王能君,勞資協議法制化對我國勞資關係之影響評估研究,勞動部委託研究報告,2014年。


碩博士學位論文:(依論文出版時間排序)
1. 王志誠,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2. 蔡沛珊,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3. 劉建宏,從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探討勞工參與之法制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5月。
4. 洪維哲,台灣團體協約的理論與實務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王志誠,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頁118-129,1999年3月。
2. 成之約,我國勞資關係及其法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勞工季刊,第34期,頁10-23,2013年6月。
3. 洪秀芬,德國股份公司單軌制及雙軌制之建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58期,頁20-38,2016年11月。
4. 陳彥良,公司治理面向下共同決定之探討一德國法的啟示,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7期,頁41-92,2009年3月。
5. 陳彥良,德國公司治理概論——德國公司治理法典導論及內容,月旦民商法雜誌,第9期,頁89-111,2005年9月。
6. 衛民,從德國共同決定制度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的定位,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頁219-255,2002年7月。
7. 戴銘昇,日本公司治理新趨勢:「獨立役員」制度之研究,集保雙月刊,第 226 期,頁15-57,2016年6月。

網站資料:
1. 107年度公司治理評鑑指標 http://cgc.tw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
2. 2018年2月勞動部統計月報 http://statdb.mol.gov.tw/html/mon/23010.htm
3.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團體協約http://www.ctwu.org.tw/plus/950106.pdf
4. 中鋼公司成立40周年特刊http://www.csc.com.tw/csc/ch/csc_40year/40year.pdf
5. 中鋼公司網站 http://www.csc.com.tw
6. 台灣勞工陣線網站:http://labor.ngo.tw/follow-topics/82-industrydemocracy/273-industrialdemocracy
7. 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 http://cgc.twse.com.tw/front/aboutCorpgov
8. 司法院釋字第五一四號解釋(含黃大法官越欽不同意見書) https://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uploadfile/C100/514.pdf
9. 立法院法制局-國營事業勞工董事制度相關問題研析: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64278
10. 林佳和,勞工董事在共同決定制度中的角色,參閱勞動部網站:https://www.mol.gov.tw/topic/3073/31669/31676/31922/
11. 林國全,獨董不能當花瓶,參閱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2455564
12. 金管會證期局網站 https://www.sfb.gov.tw/ch/home.jsp?id=742&parentpath=0,648
13. 經濟部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參閱:http://gcis.nat.gov.tw/mainNew/matterAction.do?method=browserFile&fileNo=1061222_pdf_1
14. 經濟部直接投資事業彙總表 https://www.moea.gov.tw/Mns/cnc/content/SubMenu.aspx?menu_id=10264
15. 葉銀華,要設勞工董事?,遠見雜誌專欄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28940 (最後瀏覽日:2018/4/15)。
16. 劉士豪,德國所謂勞工參與,參閱勞動部網站: https://www.mol.gov.tw/media/3810661/%E5%BE%B7%E5%9C%8B%E6%89%80%E8%AC%82%E5%8B%9E%E5%B7%A5%E5%8F%83%E8%88%87-%E5%8A%89%E5%A3%AB%E8%B1%AA%E6%95%99%E6%8E%88.pdf

新聞報導:
1. 「禁搭便車」破功 空服員工會進退兩難,新頭殼,2016年8月。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8-29/76708。
2. 觀念平台-設置勞董會讓公司董事會窒息,工商時報財經要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9000124-260202。
3. 立委推動勞工董56%上市櫃公司反對,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87814。
外文文獻
專書論文:(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1. Addison, J. T., What Is Codetermin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Codetermin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2. Appelbaum, E., and Hunter, L. W.,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Decisions of Corpora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w9590, (2004).
3. Gillan, S. 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Overview.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Forthcoming, (2005).
4. Groß, H., Key Data 2017--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acts and Figures,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asearch in the Hans-Böckler-Foundation (WSI), Hans-Böckler-Stiftung, (2017).
5. Hammer, T. H., Currall, S. C., and Stern, R. N, Worker Representation on Boards of Director, A Study of Competing Role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4, Issue 4, (1991).
6. Hans-Böckler-Stiftung, Results of the “Biedenkopf Commission” - the Government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of employee board-level representation in Germany, Hans-Böckler-Foundation (2007).
7.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Social Dialogue--Recurrent discussion under the ILO Declaration on Social Justice for a Fair Globalization , 102nd Session, Report VI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13) .
8. Junkes, J., and Sadowski, D., Mitbestimmung im Aufsichtsrat: Steigerung der Effizienz oder Ausdünnung von Verfügungsrechten? In: Frick/Kluge/Streeck(Hrsg.), Die wirtschaftlichen Folgen der Mitbestimmung. Ffm. 1999,S.53ff.
9. Köstler, R., Practical Examples of Company Level Co-Determination, Co-determination in Germany – A Beginners’ Guide, Hans-Böckler-Stiftung Arbeitspapier 33, Hans-Böckler-Stiftung, (2011) .
10. McKinsey & Company, McKinsey Global Investor Opinion Surve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McKinsey & Company, (2002).
11. Page, R., Co-determination in Germany – A Beginners’ Guide, Hans-Böckler-Stiftung Arbeitspapier 33, Hans-Böckler-Stiftung , (2011).
12. Sandrock, O., and du Plessis, J. J., The German System of Supervisory Codetermination by Employees. In: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Context. Springer, (2012).
13. Sandrock, O., and du Plessis, J. J., The Impact of European Developments on German Codetermination and German Corporate Law. In: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Context, Springer, (2012).


官方報告:
1. Iskander, M. R. and Chamlou, 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World Bank Group, (2000).

2. OECD, G20/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ECD Publishing, (2015).
3. OECD各國工會統計資料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103652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2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耿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Keng H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耿漢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Keng Han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Jun-2018 15:52:07 (UTC+8)-
dc.date.available 1-Jun-2018 15:52: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Jun-2018 15:52: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652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742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652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勞工參與制度之實踐,有助於達成勞資平等及保障勞工權益。然因勞工參與制度之推動涉及公司治理法制及公司經營上之廣大利益,須在社會各方成員達成共識之後,才有透過立法推動之可能,亦即釐清社會各界疑慮及提供資方足夠誘因,為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於我國擴大實施之關鍵。
我國公司治理法制及公司法領域之專業意見,皆對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作為公司治理模式抱持懷疑的態度,主因在於我國公司治理主流之美國法思維。但事實上反對觀點所呈現者,並非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本質上之瑕疵,僅是身為法律繼受者在思考上之侷限。
觀諸德國勞工參與制度之經驗,在共同決定制度逾50年之發展中,雖面臨諸多質疑,近年亦因歐洲公司成立亦引起勞工參與制度彈性化之論爭。但在歷經金融風暴等全球性經濟危機後,德國企業之快速重建卻證明共同決定制度塑造之和諧勞資關係確實有助於公司永續發展;而德國勞工代表長期參與公司監事會之運作亦提供勞工參與作為公司治理模式之正當性。
雖然我國勞工董事制度實施至今,適用主體仍限於國營及公營轉民營企業,但在這些少數企業中,仍有勞工董事制度實踐之成功案例。本文即藉由中鋼勞工董事實踐之經驗,說明中鋼勞工董事參與公司經營後帶來之效益,破除國內反對見解之疑慮並提供資方實施之誘因。希望在德國與我國經驗之背書下,能夠促進社會共識之凝聚,以利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制度之推動,改善勞資關係,達成公司治理促進公司永續經營之目標。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ractice of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helps to achieve equality of labor and capital and safeguard labor rights. However, the promotion of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involves the chang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it is only after the consensus reached among the community,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o promote it through legislation, that is, clarifying the concerns of the community and providing sufficient incentives for the emlpoyers turn into of the key to the promote Company Level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
Based on the viewpoint above, this study uses the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Germany and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to verify that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can and should be the mod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break the doubts of the opponents and provide sufficient incentives for the emlpoyers.
It is hoped that under the endorsement of Germany and China Steel Corporation`s experience, can help the community reach the consensus,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Company Level Labor Particip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限制與方法 2
第一項、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二項、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公司治理之理論與實踐 5
第一節、 公司概論 5
第一項、 公司之本質與目的 5
第二項、 公司之特質 7
第三項、 企業所有與經營權分離 9
第二節、 公司治理緣起與概念 10
第一項、 公司治理之緣起 10
第二項、 公司治理之概念 11
第三節、 OECD公司治理原則 13
第一項、 公司治理原則概述 15
第二項、 小結 23
第四節、 公司治理之內部監控機關 24
第一項、 單軌制 24
第二項、 雙軌制 26
第三項、 並列制 32
第五節、 我國公司治理發展之現況 34
第二項、 我國公司治理之內部監控機關 34
第三項、 我國公司治理思維與勞工參與制度之扞格 36
第四項、 本文觀點 39
第三章、 勞工參與之理論與角色 47
第一節、 勞工參與理論基礎與型態 47
第一項、 理論基礎 47
第二項、 勞工參與之型態 53
第二節、 勞工於公司治理中之角色 59
第一項、 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前 59
第二項、 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後 60
第四章、 企業層級勞工參與之實踐-德國經驗 64
第一節、 前言 64
第二節、 德國企業層級勞工參與之沿革與法制 65
第一項、 發展歷史 65
第二項、 法規內容 69
第三項、 企業層級勞工參與之合憲性問題 73
第三節、 德國企業層級共同決定制度之發展 77
第一項、 企業共決之實踐 77
第二項、 當代議題及困境 81
第三項、 發展趨勢 86
第四項、 小結 90
第五章、 企業層級勞工參與之實踐-我國經驗 92
第一節、 我國集體勞資關係 92
第二節、 我國企業層級勞工參與制度之沿革與法制 97
第一項、 發展歷史 98
第二項、 法規內容 100
第三項、 小結 101
第三節、 我國勞工董事制度之發展 103
第一項、 我國勞工董事制度之實踐 103
第二項、 我國勞工董事法制之爭議 104
第三項、 我國勞工董事制度實踐之困境 114
第四節、 附論-我國與德國企業層級勞工參與制度之比較 117
第一項、 勞工監事與勞工董事 117
第二項、 適用主體與參與比例 118
第三項、 勞工代表提名 120
第四項、 小結 121
第六章、 中鋼個案分析 123
第一節、 中鋼公司簡介及公司治理 123
第一項、 中鋼公司簡介 123
第二項、 中鋼公司之公司治理 126
第二節、 中鋼工會 128
第一項、 中鋼工會簡介 128
第二項、 中鋼公司之勞工董事 130
第三節、 中鋼勞工董事實踐分析 132
第一項、 訪談對象與內容 132
第二項、 訪談結果分析 136
第三項、 小結 150
第七章、 結論 152
第一節、 理論面 152
第二節、 實踐面 153
第一項、 德國經驗 153
第二項、 中鋼經驗 154
第三節、 展望與建議 155
參考文獻 157
zh_TW
dc.format.extent 264741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2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民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共同決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工董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司治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工參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dustrial democrac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determin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bour direct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bor particip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rporate governanceen_US
dc.title (題名) 勞工參與作為公司治理模式—理論、實踐與中鋼個案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Codetermination a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Theory、Practice and the Case Study of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CSC)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王文宇,公司法論, 2016年7月,五版。
2. 王文宇、林國全,公司法,2014年,初版。
3. 易明秋,公司治理法制論,2006,初版。
4.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二),2008年1月,初版。
5. 楊通軒,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2015年9月,4版。
6. 葉銀華,公司治理:全球觀點,台灣體驗,2015年1月,初版。
7.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2013年9月,增訂9版。
研究報告:(依研究報告出版時間排序)
1. 陳繼盛,各國勞工參與法規制度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2002 年12月。
2. 韓志翔,建設性社會對話對代議性勞工參與制度的影響---德國與台灣的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2003年。
3. 林佳和,黃世鑫主持,勞工董事制度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 年10月。
4. 黃程貫、林佳和、王能君,勞資協議法制化對我國勞資關係之影響評估研究,勞動部委託研究報告,2014年。


碩博士學位論文:(依論文出版時間排序)
1. 王志誠,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2. 蔡沛珊,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3. 劉建宏,從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探討勞工參與之法制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5月。
4. 洪維哲,台灣團體協約的理論與實務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王志誠,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頁118-129,1999年3月。
2. 成之約,我國勞資關係及其法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勞工季刊,第34期,頁10-23,2013年6月。
3. 洪秀芬,德國股份公司單軌制及雙軌制之建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58期,頁20-38,2016年11月。
4. 陳彥良,公司治理面向下共同決定之探討一德國法的啟示,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7期,頁41-92,2009年3月。
5. 陳彥良,德國公司治理概論——德國公司治理法典導論及內容,月旦民商法雜誌,第9期,頁89-111,2005年9月。
6. 衛民,從德國共同決定制度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的定位,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頁219-255,2002年7月。
7. 戴銘昇,日本公司治理新趨勢:「獨立役員」制度之研究,集保雙月刊,第 226 期,頁15-57,2016年6月。

網站資料:
1. 107年度公司治理評鑑指標 http://cgc.tw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
2. 2018年2月勞動部統計月報 http://statdb.mol.gov.tw/html/mon/23010.htm
3.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團體協約http://www.ctwu.org.tw/plus/950106.pdf
4. 中鋼公司成立40周年特刊http://www.csc.com.tw/csc/ch/csc_40year/40year.pdf
5. 中鋼公司網站 http://www.csc.com.tw
6. 台灣勞工陣線網站:http://labor.ngo.tw/follow-topics/82-industrydemocracy/273-industrialdemocracy
7. 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 http://cgc.twse.com.tw/front/aboutCorpgov
8. 司法院釋字第五一四號解釋(含黃大法官越欽不同意見書) https://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uploadfile/C100/514.pdf
9. 立法院法制局-國營事業勞工董事制度相關問題研析: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64278
10. 林佳和,勞工董事在共同決定制度中的角色,參閱勞動部網站:https://www.mol.gov.tw/topic/3073/31669/31676/31922/
11. 林國全,獨董不能當花瓶,參閱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2455564
12. 金管會證期局網站 https://www.sfb.gov.tw/ch/home.jsp?id=742&parentpath=0,648
13. 經濟部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參閱:http://gcis.nat.gov.tw/mainNew/matterAction.do?method=browserFile&fileNo=1061222_pdf_1
14. 經濟部直接投資事業彙總表 https://www.moea.gov.tw/Mns/cnc/content/SubMenu.aspx?menu_id=10264
15. 葉銀華,要設勞工董事?,遠見雜誌專欄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28940 (最後瀏覽日:2018/4/15)。
16. 劉士豪,德國所謂勞工參與,參閱勞動部網站: https://www.mol.gov.tw/media/3810661/%E5%BE%B7%E5%9C%8B%E6%89%80%E8%AC%82%E5%8B%9E%E5%B7%A5%E5%8F%83%E8%88%87-%E5%8A%89%E5%A3%AB%E8%B1%AA%E6%95%99%E6%8E%88.pdf

新聞報導:
1. 「禁搭便車」破功 空服員工會進退兩難,新頭殼,2016年8月。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8-29/76708。
2. 觀念平台-設置勞董會讓公司董事會窒息,工商時報財經要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9000124-260202。
3. 立委推動勞工董56%上市櫃公司反對,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87814。
外文文獻
專書論文:(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1. Addison, J. T., What Is Codetermin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Codetermin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2. Appelbaum, E., and Hunter, L. W.,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Decisions of Corpora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w9590, (2004).
3. Gillan, S. 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Overview.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Forthcoming, (2005).
4. Groß, H., Key Data 2017--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acts and Figures,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asearch in the Hans-Böckler-Foundation (WSI), Hans-Böckler-Stiftung, (2017).
5. Hammer, T. H., Currall, S. C., and Stern, R. N, Worker Representation on Boards of Director, A Study of Competing Role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4, Issue 4, (1991).
6. Hans-Böckler-Stiftung, Results of the “Biedenkopf Commission” - the Government Commission on the modernisation of employee board-level representation in Germany, Hans-Böckler-Foundation (2007).
7.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Social Dialogue--Recurrent discussion under the ILO Declaration on Social Justice for a Fair Globalization , 102nd Session, Report VI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13) .
8. Junkes, J., and Sadowski, D., Mitbestimmung im Aufsichtsrat: Steigerung der Effizienz oder Ausdünnung von Verfügungsrechten? In: Frick/Kluge/Streeck(Hrsg.), Die wirtschaftlichen Folgen der Mitbestimmung. Ffm. 1999,S.53ff.
9. Köstler, R., Practical Examples of Company Level Co-Determination, Co-determination in Germany – A Beginners’ Guide, Hans-Böckler-Stiftung Arbeitspapier 33, Hans-Böckler-Stiftung, (2011) .
10. McKinsey & Company, McKinsey Global Investor Opinion Surve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McKinsey & Company, (2002).
11. Page, R., Co-determination in Germany – A Beginners’ Guide, Hans-Böckler-Stiftung Arbeitspapier 33, Hans-Böckler-Stiftung , (2011).
12. Sandrock, O., and du Plessis, J. J., The German System of Supervisory Codetermination by Employees. In: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Context. Springer, (2012).
13. Sandrock, O., and du Plessis, J. J., The Impact of European Developments on German Codetermination and German Corporate Law. In: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Context, Springer, (2012).


官方報告:
1. Iskander, M. R. and Chamlou, 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World Bank Group, (2000).

2. OECD, G20/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ECD Publishing, (2015).
3. OECD各國工會統計資料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