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地區高齡退休族群幸福感與城鄉差距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Happiness of Elderly Genera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 Case of Taiwan
作者 何欣穎
貢獻者 鄭宇庭
何欣穎
關鍵詞 退休幸福指數
城鄉差距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Jun-2018 15:53:57 (UTC+8)
摘要 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來臨,退休族人口越來越多,然而在離開職場後,退休是否就過的更快樂、幸福呢?為了解目前台灣退休族之幸福感,本研究建立一計分架構,並從「財務」、「健康」、「生活品質與社交」、「自省回顧」四大構面的自由度來計算與解析台灣退休族的退休幸福指數,同時探討退休族是否過著有品質的退休日常。經過計算後,四大領域得分分別為財務65.23分、健康72.17分、生活品質及社交70.41分、自省回顧69.47分,而高齡退休幸福指數總分為69.32分。
此外,本研究亦依循此退休幸福指數架構,分別針對六都與非六都地區的退休族生活狀況進行比較,進而探討退休族生活日常的城鄉差距,並描繪城市地區(六都)與鄉村地區(非六都)在四大領域中各自的表徵。
經過交叉分析後,發現「財務」、「健康」、「生活品質與社交」、「自省回顧」四大領域之間,相互存在著相關性,而年齡或學歷亦與高齡退休幸福指數存在顯著相關。最後透過交叉、對應分析,發現六都城市與非六都地區在四大領域中皆有相關性存在。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劉梅君(1993)。退休研究對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的意義。政大勞動學報,3,頁169-195。 
2. 李宗派,2008,美國退休社區之休閒服務探討,台灣老人保健學刊Vol. 4,No. 2
3. 呂寶靜,1997,〈台灣地區民眾從事老年準備之初探〉,《社會工作季刊》,4,27-53。
4. 孫得雄(1996)。人口老化與老人之需求。研考雙月刊,20(1),60-68。
5.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地區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月研究。中央研究院三 民主義研究所叢刊,25。
6. 賴永和(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曾美玲(1992)。老年人終老知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中市老人為對象。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鄭諭澤,2005,〈退休生涯規劃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中國老人教育協會附設老人社會大學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9. 陳肇男(2001)。快意銀髮族-台灣老人的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張老師。
10. 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以台南市松柏育樂中心松柏學院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靜敏(2002)。健康促進的創新策略:社區健康營造。新臺北護理期刊第4卷第2期。頁1-7。
12. 李文姬(2005)。休閒運動取樣之老人健康促進推展策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第16期。頁45-66。
13. 林怡光、陳佩雯(2009)。社區諮商模式在老人服務上的應用。輔導季刊,45(2),49- 60。
14. 林崇逸(2007)。《幸福與財富:幸福感影響因素之探討》。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15. 王慧紅、陳楠(2008),〈中國幸福指數的構建〉,《商業經濟與管理》第 6 期,頁 74-74。
16. 彭錦鵬、李俊達 (2014)。〈影響主觀幸福感因素之研究〉,「2014 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當前全球民主實踐的再思考:困境、挑戰與突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17. 黃春太(1999)。〈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文獻
1. Argyle, M. (1992).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London: Routledge.
2. Atchley, R. 1988. Social Forces and Aging: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tology, edition,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3.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4. Frank T. Denton and Byron G. Spencer, 2009. Age of Pension Eligibility,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 and Social Policy
5. Levin, J. S., & Chatters, L. M. (1998). Religion,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findings from three national survey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10(4): 504-531.
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2008) Promoting children’s 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primary education. London: NICE public health guidance.
7. Ura K, Alkire S. (2012). An extensive analysis of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Thimphu: The Centre for Bhutan Studi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10536308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36308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宇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何欣穎zh_TW
dc.creator (作者) 何欣穎zh_TW
dc.date (日期) 201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Jun-2018 15:53:57 (UTC+8)-
dc.date.available 1-Jun-2018 15:53: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Jun-2018 15:53: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536308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743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36308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來臨,退休族人口越來越多,然而在離開職場後,退休是否就過的更快樂、幸福呢?為了解目前台灣退休族之幸福感,本研究建立一計分架構,並從「財務」、「健康」、「生活品質與社交」、「自省回顧」四大構面的自由度來計算與解析台灣退休族的退休幸福指數,同時探討退休族是否過著有品質的退休日常。經過計算後,四大領域得分分別為財務65.23分、健康72.17分、生活品質及社交70.41分、自省回顧69.47分,而高齡退休幸福指數總分為69.32分。
此外,本研究亦依循此退休幸福指數架構,分別針對六都與非六都地區的退休族生活狀況進行比較,進而探討退休族生活日常的城鄉差距,並描繪城市地區(六都)與鄉村地區(非六都)在四大領域中各自的表徵。
經過交叉分析後,發現「財務」、「健康」、「生活品質與社交」、「自省回顧」四大領域之間,相互存在著相關性,而年齡或學歷亦與高齡退休幸福指數存在顯著相關。最後透過交叉、對應分析,發現六都城市與非六都地區在四大領域中皆有相關性存在。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錄…………………………………………………………………………I
表目錄………………………………………………………………………………II
圖目錄………………………………………………………………………………V
第壹章 緒論……………………………………………………………………8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8
第二節 研究目的……………………………………………………………9
第三節 研究流程……………………………………………………………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退休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退休生活問題相關研究………………………………13
第三節 幸福指數…………………………………………………………15
第四節 退休幸福感的城鄉差距………………………………18
第參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資料來源…………………………………………………………19
第二節 研究架構…………………………………………………………19
第三節 計分方式…………………………………………………………20
第四節 分析方法…………………………………………………………27
第肆章 實證分析…………………………………………………………28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28
第二節 退休的城鄉差距……………………………………………55
第三節 交叉分析…………………………………………………………6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2
第一節 結論………………………………………………………………92
第二節 建議……………………………………………………………93
參考文獻…………………………………………………………………………94
zh_TW
dc.format.extent 1108210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36308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退休幸福指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城鄉差距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地區高齡退休族群幸福感與城鄉差距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Happiness of Elderly Genera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 Case of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劉梅君(1993)。退休研究對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的意義。政大勞動學報,3,頁169-195。 
2. 李宗派,2008,美國退休社區之休閒服務探討,台灣老人保健學刊Vol. 4,No. 2
3. 呂寶靜,1997,〈台灣地區民眾從事老年準備之初探〉,《社會工作季刊》,4,27-53。
4. 孫得雄(1996)。人口老化與老人之需求。研考雙月刊,20(1),60-68。
5.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地區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月研究。中央研究院三 民主義研究所叢刊,25。
6. 賴永和(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曾美玲(1992)。老年人終老知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中市老人為對象。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鄭諭澤,2005,〈退休生涯規劃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中國老人教育協會附設老人社會大學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9. 陳肇男(2001)。快意銀髮族-台灣老人的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張老師。
10. 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以台南市松柏育樂中心松柏學院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靜敏(2002)。健康促進的創新策略:社區健康營造。新臺北護理期刊第4卷第2期。頁1-7。
12. 李文姬(2005)。休閒運動取樣之老人健康促進推展策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第16期。頁45-66。
13. 林怡光、陳佩雯(2009)。社區諮商模式在老人服務上的應用。輔導季刊,45(2),49- 60。
14. 林崇逸(2007)。《幸福與財富:幸福感影響因素之探討》。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15. 王慧紅、陳楠(2008),〈中國幸福指數的構建〉,《商業經濟與管理》第 6 期,頁 74-74。
16. 彭錦鵬、李俊達 (2014)。〈影響主觀幸福感因素之研究〉,「2014 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當前全球民主實踐的再思考:困境、挑戰與突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17. 黃春太(1999)。〈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文獻
1. Argyle, M. (1992).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London: Routledge.
2. Atchley, R. 1988. Social Forces and Aging: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tology, edition,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3.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4. Frank T. Denton and Byron G. Spencer, 2009. Age of Pension Eligibility,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 and Social Policy
5. Levin, J. S., & Chatters, L. M. (1998). Religion,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findings from three national survey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10(4): 504-531.
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2008) Promoting children’s 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primary education. London: NICE public health guidance.
7. Ura K, Alkire S. (2012). An extensive analysis of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Thimphu: The Centre for Bhutan Studie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