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社會系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楊天盾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17-09 | |
dc.date.accessioned | 20-Jun-2018 10:41:2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0-Jun-2018 10:41:2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0-Jun-2018 10:41:22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783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性別化的青少年友誼網絡與性別角色態度:單一性別與混合性別的班級脈絡 摘要 個體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學校是其最常接觸的社會脈絡,在學校中與班級同學的同儕關係,對此階段的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青少年友誼發展的過程,性別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Leaper 1994)。傳統社會對男女應表現出的行為與態度之不同期待,可能使得男女在個人社會網絡的組成、密度與規模因此產生差異(熊瑞梅 2001)。女生傾向產生非階層性關係與相互依賴的友誼結構,男生則傾向集體性相互依賴、集體中心性與階層性的友誼結構。本研究從班級脈絡的角度,探討男女所產生性別化的網絡結構,如何在不同性別組成的班級中透過彼此的互動過程展現出來;同時,這樣的結構又如何對其性別角色態度產生影響。本研究使用中研院「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Taiwan Youth Project,簡稱TYP)的調查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單一性別的班級脈絡,男生班的網絡結構呈現集體中心性與階層性的特質,女生班的網絡則沒有。而混合性別的班級脈絡,由於班級性別隔離的現象明顯,雖位於同一個班但男女仍傾向與同性別的成員互動,因此,雖在ERGM模型中沒有集體中心性與階層性的特質,但男生仍有較明顯的集中性趨勢。最後,結構對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在單一性別的班級脈絡中,愈位於集體中心性核心結構位置的個體有較傳統的性別角色態度。 關鍵詞:性別化的友誼網絡、班級脈絡、性別角色態度、指數隨機圖模型(ERGM) 資料出處說明:本論文使用資料全部來自於中央研究院支助之「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AS-93-TP-C01)。該計畫是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執行,計畫主持人為伊慶春教授,該資料由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釋出。作者感謝上述機構及人員提供資料協助,然本論文內容由作者自行負責。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118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text/html | - |
dc.relation (關聯) | 調查與研究:方法與應用,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性別化的青少年友誼網絡與性別角色態度:單一性別與混合性別的班級脈絡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