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reator (作者) | 曾虛白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73-11 | - |
dc.date.accessioned | 29-Jun-2018 15:38:0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9-Jun-2018 15:38:0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9-Jun-2018 15:38:08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14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旨在說明中國政治思想對平民政治地位的界定,這可分為主張「性善論」的儒家與主張「性惡論」的法家來探討。以儒家而言,他們是以聖人為理想人格,並且認為人性都孕育著成聖的本能,因此,每個人只要能培養自己的精神素養、排除理性的糟粕,都可以完成理想人格而成為聖人。例如孟子的「性善論」主張萬物皆備於我,強調人性的尊嚴,因而提高了老百姓的政治地位。以法家而言,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因此反對人性自然發展,並主張要嚴加管束。此外,法家的立法雖有寬厚與嚴酷的不同,其目的都是為了抑制民權與鞏固君權,直到宋代的王安石變法,才讓「為君主服務」的法家發揮了儒家「為民服務」的精神。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98556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新聞學研究, 12, 1-16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王安石變法;性惡論;性善論;法家;儒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我國對老百姓身份的傳統評價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