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反貪機構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新加坡、印尼為例
Research on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of Taiwan、Singapore and Indonesia
作者 林海洋
貢獻者 郭武平
林海洋
關鍵詞 貪瀆
反貪
政府
評鑑
Corruption
Government
Integrity
CPI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3-Jul-2018 16:54:08 (UTC+8)
摘要 廉能政治一直以來是各國政府追求的目標,綜觀史料發現,越清廉的政府,國家效能越高,人民均能安居樂業,自然國富民強。筆者為證明貪瀆與國家施政呈高度負相關,乃挑選國際廉能評鑑前、中、後段的3國,分別是新加坡、臺灣及印尼,以比較研究法分析這3國的反貪機構組織、法令及打擊貪瀆犯罪的作法,發現政府清廉度確實可促進國家施政效率及發展,證明廉潔政府可為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提供可行性建議給本國反貪機構參考,促進本國廉能政治發展。
Clean politics has been the target that most governments pursue.In view of history,the cleaner the government the more efficient it becomes.In order to prove that corruption is a high negative factor to nation’s performance.The editor chooses 3 nations which has high, medium and low grades on integrity assessment.By analyzing their anti-corruption agencies,laws and measures against corruption.Find out government with integrity actually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Hope this research can offer Taiwan administration a practical way to the road of high-integrity government.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張青、郭繼光,《新加坡—小國繁榮之道》,(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5年)。
2.張俊峰,《反貪停不了:廉政公署啓示錄》,(香港:三聯書店,2010年)。
3.法務部,《政風白皮書》,(臺北:法務部,2008年)。
4.監察院,《貪瀆案件定罪率之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2011年)。
5.臺南市稅務局,《防貪宣導手冊》,(臺南,臺南市稅務局,2011年)。
6.新加坡聯合早報編,《李光耀 40 年政論選》(台北:聯經,1994年)。
7. 康燦雄,《貪瀆者:南韓奇蹟與菲律賓經驗》,(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公司,2004年),頁24-27。
8.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臺北:世界出版社,2000年)。
9. 舒揚、莫吉武,《權力市場化與制度治腐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08年)。
10. 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出版社,1985年)。
11. 呂亞力譯,《行政腐化之理論與實際─兼論荷蘭之防腐情形》,(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1年),頁644。
12. 法務部政風司,《政風白皮書》,(臺北:法務部,2008年)。
(二)期刊
1.許恒達,「從貪污的刑法制裁架構反思財產來源不明罪」,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2卷(21012年6月),p141-204。
2.法務部調查局廉政處,「廉政工作年報」,法務部調查局年報,第18期(2012年7月)。
3.江岷欽;侯漢君;李世明,「從公務員財產申報規定的觀點評析中共反貪腐的困境」,國會月刊,第40卷第7期(2012年7月),p26-43。
4.李有容,「養貪不養命:資本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政商關係與上海社保基金」,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0卷第6期(2012年6月),p66-80。
5.江岷欽,「如何提昇機關政風業務績效發揮檢肅貪瀆功能建立廉能政府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政風處委託研究案,1993年,頁8。
6. 宋筱元,「貪污發生原因之分析」,人力發展月刊,第55期(1998年),頁16。
7. 陶在樸,「如果沒有貪污經濟會怎樣」,國政研究報告,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
8.呂啟元,「香港與新加坡廉政制度之借鑑」,國政研究報告,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
9. 張世熒,「縱橫東南亞─新加坡的政經發展」,國魂月刊,第622期(1997年),頁32。
10. 施奕任,「政經發展與政商關係:新加坡的政聯企業與政商互動」,政治科學論叢,第39期(2009年),頁165。
11. 宋筱元,「香港肅貪機構及其經驗」,警政學報,15期(1989年),頁321。
12. 陳新民,「廉政組織之設計」,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座談會,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辦,2003年。
13. 許德興,「新加坡防制私部門貪腐之策略」,2007年台灣國際廉政研討會,台北:法務部主辦,2007年。
14.謝尚伯,「貪腐研究與印尼的反貪運動」,臺灣東南亞學刊,3卷2期(2006年), 
 p73-104。
15. 謝尚伯,「台灣需成立反貪污法院」,監督國會周報,85期(2009年)。
16. 吳盈德,「美國聯邦「海外反貪污行為法」對我國企業法規遵循之啟示」,國際法與超國界法學術研討會暨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101 年年會,2012年。
17.廉政署,「新加坡、馬來西亞政府廉政業務考察報告」,出國報告,2102年。
18.廉政署,「赴印尼參加2013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第十七次反貪腐暨透明專家工作團體會議暨相關會議」,出國報告,2013年。
19.廉政署,「101 年廉政民意調查及指標研究期中報告書」,2012年。
20.高雄大學,「公益揭發保護者草案」,2013廉政焦點論壇,2013年。
(三)學位論文
1.范忠賢,「兩岸反貪機制建立與比較研究:從全球反貪腐運動探討」,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2009年。
2.葉晏綾,「新加坡廉政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2006年。
3.謝建財,「我國廉政機制變革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2005年。
4.許文銘,「亞洲國家反貪腐改革之研究-以新加坡、臺灣與中國為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2009年。
5.劉佳昀,「貪腐成因之政經分析-跨國實證研究」,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2009年。
6.蔡秀娟,「 反貪腐運動之全球與在地NGO鏈結:臺灣透明組織倡議策略分析」,2007年。
7.徐連城,「我國反貪腐策略改進之研究─以香港與新加坡爲標竿學習對象」,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8.陳康生,「我國廉政機制整合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9.羅志成,「我國政府推動廉政機構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0.丁慶華,「兩岸廉政機制及其比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家安全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1.胡佳吟,「公務員貪污犯罪影響因素之初探性研究」,台北: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2.林炯祥,「我國肅貪政策與防貪策略之研究」,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5年。
13.翁源燦,「政風機構防制貪污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4.黃成琪,「我國公務人員貪污問題與防制策略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15.磨天相,「民選公職人員貪腐問題與防治策略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
務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2003年。
16.杜世萌,「從企業倫理探討台灣貪腐問題」,桃園: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在
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四)網站資料
1.新加坡貪污調查局
http://www.cpib.gov.sg
2.法務部調查局
http://www.mjib.gov.tw
3.法務部廉政署
http:/www.aac.moj.gov.tw
4.印尼肅貪委員會
http://www.kpk.co.id
5.臺灣法務部
http://www.moj.gov.tw
6.台北榮民總醫院,《貫徹行政革新方案-檢肅貪瀆,端正政風》專交。http://homepage.vghtppe.gov.tw/~ged/lefta/a2_004a.htm瀏覽日期:2010.03.15
7. 台灣國際透明組織新聞稿,http://www.tict.org.tw/News/091117_2009cpi_News.pdf,瀏覽日期:2010.03.15。
8.《星洲日報》,2009年11月18日,社論‧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B0%E5%8A%A0%E5%9D%A1,瀏覽日期:2010.03.11。
9.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8%B2%AA%E6%B1%A1%E5%8F%B2 ,瀏覽日期:2010.04.08。
10.蔡定劍,(向新加坡學什麼?),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5/3862389.html,2010.05.20,頁8
11.中央黨校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團,(新加坡的反貪機制),2008.01.30,頁7。人民網
12.李小紅,(中西廉政思想的結合:新加坡廉政文化探析),中國廉政文化網http://www.cnicw.gov.cn/info_disp.php?id=15080。瀏覽日期:2010.05.12。
1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2006-04-26 第01版)
14.(落實檢肅貪瀆建立廉能政府之研究)2010年 http://webcpa.cpa.gov.tw/research94/jpdf/j7.pdf瀏覽日期:2010.05.12。

二、外文部分
(一) "House’s KPK picks `politically motivated`". The Jakarta Post. 3 December 2011. 6 July 2012.
(二) "KPK to assist AGO’s investigation in alleged Chevron graft case". The Jakarta Post. 29 March 2012.
(三) "KPK: The Corruption Eradication Commission of Indonesia".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Hong Kong). 17 November 2009.
(四) "Vision and Mission". KPK website. 17 November 2009.
(五) "Corruption Eradication Commission 2003-2012 Annual Report". KPK.

(六) Norimitsu Onishi, "Corruption Fighters Rouse Resistance in Indonesia," New York Times, July 25, 2009.
(七) Onishi, "Corruption Fighters Rouse Resistance in Indonesia."
(八) Antagonism between the KPK and the police, with memories of the cicak versus
buaya clash, remained deeply embedd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PK and the
police after the clash. See, for example, references to the clash in 2012 in Ina Parlina,
`Doubts over KPK inquiry into police bank accounts`, The Jakarta Post, 18 May 2012.
(九).Jump up "The gecko bites back". The Economist. 5 November 2009.
(十) Katie Hamann (30 October 2009). "SBY vows to defends Indonesia`s anti-graft agency". ABC Australian News, ABC Radio.
(十一)"Indonesia`s Antigraft Facebook `Movement` Reaches One Million". Voice of Indonesia (RRI). 17 November 2009.
(十二) Muradi, `Police versus KPK: A new chapter of rivalry?`, The Jakarta Post, 9 December 2012.
(十三) Rabby Pramudatama, `KPK looks to public in House row`, The Jakarta Post, 23 June 2012, and KPK annual reports. Final column is calculated from previous figur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0922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22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武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海洋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海洋zh_TW
dc.date (日期) 201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3-Jul-2018 16:54:08 (UTC+8)-
dc.date.available 23-Jul-2018 16:54:0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3-Jul-2018 16:54:0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922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81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922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廉能政治一直以來是各國政府追求的目標,綜觀史料發現,越清廉的政府,國家效能越高,人民均能安居樂業,自然國富民強。筆者為證明貪瀆與國家施政呈高度負相關,乃挑選國際廉能評鑑前、中、後段的3國,分別是新加坡、臺灣及印尼,以比較研究法分析這3國的反貪機構組織、法令及打擊貪瀆犯罪的作法,發現政府清廉度確實可促進國家施政效率及發展,證明廉潔政府可為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提供可行性建議給本國反貪機構參考,促進本國廉能政治發展。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Clean politics has been the target that most governments pursue.In view of history,the cleaner the government the more efficient it becomes.In order to prove that corruption is a high negative factor to nation’s performance.The editor chooses 3 nations which has high, medium and low grades on integrity assessment.By analyzing their anti-corruption agencies,laws and measures against corruption.Find out government with integrity actually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Hope this research can offer Taiwan administration a practical way to the road of high-integrity government.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臺灣、新加坡、印尼反貪機構 7
第二節 衡量貪腐程度指標 19
第三章 貪腐定義、理論、類型與影響 24
第一節 貪腐定義與特性 24
第二節 貪腐理論與類型 27
第三節 貪腐形成原因和影響 32
第四章 臺、新、印三國反貪機構之法規組織建制 41
第一節 臺灣:法務部調查局、特偵組及廉政署 41
第二節 新加坡:貪污調查局 53
第三節 印尼:肅貪委員會 56
第五章 臺、新、印三國對打擊貪污之規範與實踐 60
第一節 臺灣反貪法規與實踐 60
第二節 新加坡反貪法規與實踐 66
第三節 印尼反貪法規與實踐 69
第六章 臺灣、新加坡與印尼之反貪成果比較研究 72
第一節 臺灣反貪成果 72
第二節 新加坡反貪成果 78
第三節 印尼反貪成果 80
第四節 臺、新、印三國反貪成果綜合比較 82
第七章 結論 84
第一節 研究心得與發現 8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22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貪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評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rrup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overn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gr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PIen_US
dc.title (題名) 反貪機構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新加坡、印尼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Research on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of Taiwan、Singapore and Indonesi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張青、郭繼光,《新加坡—小國繁榮之道》,(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5年)。
2.張俊峰,《反貪停不了:廉政公署啓示錄》,(香港:三聯書店,2010年)。
3.法務部,《政風白皮書》,(臺北:法務部,2008年)。
4.監察院,《貪瀆案件定罪率之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2011年)。
5.臺南市稅務局,《防貪宣導手冊》,(臺南,臺南市稅務局,2011年)。
6.新加坡聯合早報編,《李光耀 40 年政論選》(台北:聯經,1994年)。
7. 康燦雄,《貪瀆者:南韓奇蹟與菲律賓經驗》,(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公司,2004年),頁24-27。
8.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臺北:世界出版社,2000年)。
9. 舒揚、莫吉武,《權力市場化與制度治腐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08年)。
10. 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出版社,1985年)。
11. 呂亞力譯,《行政腐化之理論與實際─兼論荷蘭之防腐情形》,(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1年),頁644。
12. 法務部政風司,《政風白皮書》,(臺北:法務部,2008年)。
(二)期刊
1.許恒達,「從貪污的刑法制裁架構反思財產來源不明罪」,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2卷(21012年6月),p141-204。
2.法務部調查局廉政處,「廉政工作年報」,法務部調查局年報,第18期(2012年7月)。
3.江岷欽;侯漢君;李世明,「從公務員財產申報規定的觀點評析中共反貪腐的困境」,國會月刊,第40卷第7期(2012年7月),p26-43。
4.李有容,「養貪不養命:資本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政商關係與上海社保基金」,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0卷第6期(2012年6月),p66-80。
5.江岷欽,「如何提昇機關政風業務績效發揮檢肅貪瀆功能建立廉能政府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政風處委託研究案,1993年,頁8。
6. 宋筱元,「貪污發生原因之分析」,人力發展月刊,第55期(1998年),頁16。
7. 陶在樸,「如果沒有貪污經濟會怎樣」,國政研究報告,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
8.呂啟元,「香港與新加坡廉政制度之借鑑」,國政研究報告,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
9. 張世熒,「縱橫東南亞─新加坡的政經發展」,國魂月刊,第622期(1997年),頁32。
10. 施奕任,「政經發展與政商關係:新加坡的政聯企業與政商互動」,政治科學論叢,第39期(2009年),頁165。
11. 宋筱元,「香港肅貪機構及其經驗」,警政學報,15期(1989年),頁321。
12. 陳新民,「廉政組織之設計」,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座談會,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辦,2003年。
13. 許德興,「新加坡防制私部門貪腐之策略」,2007年台灣國際廉政研討會,台北:法務部主辦,2007年。
14.謝尚伯,「貪腐研究與印尼的反貪運動」,臺灣東南亞學刊,3卷2期(2006年), 
 p73-104。
15. 謝尚伯,「台灣需成立反貪污法院」,監督國會周報,85期(2009年)。
16. 吳盈德,「美國聯邦「海外反貪污行為法」對我國企業法規遵循之啟示」,國際法與超國界法學術研討會暨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101 年年會,2012年。
17.廉政署,「新加坡、馬來西亞政府廉政業務考察報告」,出國報告,2102年。
18.廉政署,「赴印尼參加2013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第十七次反貪腐暨透明專家工作團體會議暨相關會議」,出國報告,2013年。
19.廉政署,「101 年廉政民意調查及指標研究期中報告書」,2012年。
20.高雄大學,「公益揭發保護者草案」,2013廉政焦點論壇,2013年。
(三)學位論文
1.范忠賢,「兩岸反貪機制建立與比較研究:從全球反貪腐運動探討」,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2009年。
2.葉晏綾,「新加坡廉政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2006年。
3.謝建財,「我國廉政機制變革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2005年。
4.許文銘,「亞洲國家反貪腐改革之研究-以新加坡、臺灣與中國為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2009年。
5.劉佳昀,「貪腐成因之政經分析-跨國實證研究」,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2009年。
6.蔡秀娟,「 反貪腐運動之全球與在地NGO鏈結:臺灣透明組織倡議策略分析」,2007年。
7.徐連城,「我國反貪腐策略改進之研究─以香港與新加坡爲標竿學習對象」,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8.陳康生,「我國廉政機制整合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9.羅志成,「我國政府推動廉政機構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0.丁慶華,「兩岸廉政機制及其比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家安全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1.胡佳吟,「公務員貪污犯罪影響因素之初探性研究」,台北: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2.林炯祥,「我國肅貪政策與防貪策略之研究」,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5年。
13.翁源燦,「政風機構防制貪污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4.黃成琪,「我國公務人員貪污問題與防制策略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15.磨天相,「民選公職人員貪腐問題與防治策略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
務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2003年。
16.杜世萌,「從企業倫理探討台灣貪腐問題」,桃園: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在
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四)網站資料
1.新加坡貪污調查局
http://www.cpib.gov.sg
2.法務部調查局
http://www.mjib.gov.tw
3.法務部廉政署
http:/www.aac.moj.gov.tw
4.印尼肅貪委員會
http://www.kpk.co.id
5.臺灣法務部
http://www.moj.gov.tw
6.台北榮民總醫院,《貫徹行政革新方案-檢肅貪瀆,端正政風》專交。http://homepage.vghtppe.gov.tw/~ged/lefta/a2_004a.htm瀏覽日期:2010.03.15
7. 台灣國際透明組織新聞稿,http://www.tict.org.tw/News/091117_2009cpi_News.pdf,瀏覽日期:2010.03.15。
8.《星洲日報》,2009年11月18日,社論‧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B0%E5%8A%A0%E5%9D%A1,瀏覽日期:2010.03.11。
9.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C%8B%E8%B2%AA%E6%B1%A1%E5%8F%B2 ,瀏覽日期:2010.04.08。
10.蔡定劍,(向新加坡學什麼?),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5/3862389.html,2010.05.20,頁8
11.中央黨校23期一年制中青班赴新加坡考察團,(新加坡的反貪機制),2008.01.30,頁7。人民網
12.李小紅,(中西廉政思想的結合:新加坡廉政文化探析),中國廉政文化網http://www.cnicw.gov.cn/info_disp.php?id=15080。瀏覽日期:2010.05.12。
1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2006-04-26 第01版)
14.(落實檢肅貪瀆建立廉能政府之研究)2010年 http://webcpa.cpa.gov.tw/research94/jpdf/j7.pdf瀏覽日期:2010.05.12。

二、外文部分
(一) "House’s KPK picks `politically motivated`". The Jakarta Post. 3 December 2011. 6 July 2012.
(二) "KPK to assist AGO’s investigation in alleged Chevron graft case". The Jakarta Post. 29 March 2012.
(三) "KPK: The Corruption Eradication Commission of Indonesia".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Hong Kong). 17 November 2009.
(四) "Vision and Mission". KPK website. 17 November 2009.
(五) "Corruption Eradication Commission 2003-2012 Annual Report". KPK.

(六) Norimitsu Onishi, "Corruption Fighters Rouse Resistance in Indonesia," New York Times, July 25, 2009.
(七) Onishi, "Corruption Fighters Rouse Resistance in Indonesia."
(八) Antagonism between the KPK and the police, with memories of the cicak versus
buaya clash, remained deeply embedd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PK and the
police after the clash. See, for example, references to the clash in 2012 in Ina Parlina,
`Doubts over KPK inquiry into police bank accounts`, The Jakarta Post, 18 May 2012.
(九).Jump up "The gecko bites back". The Economist. 5 November 2009.
(十) Katie Hamann (30 October 2009). "SBY vows to defends Indonesia`s anti-graft agency". ABC Australian News, ABC Radio.
(十一)"Indonesia`s Antigraft Facebook `Movement` Reaches One Million". Voice of Indonesia (RRI). 17 November 2009.
(十二) Muradi, `Police versus KPK: A new chapter of rivalry?`, The Jakarta Post, 9 December 2012.
(十三) Rabby Pramudatama, `KPK looks to public in House row`, The Jakarta Post, 23 June 2012, and KPK annual reports. Final column is calculated from previous figures.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DIPSIS.001.2018.F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