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司法院大法官 : 憲政民主角色、組織結構及職能運作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s’ Roles in Germany and in Taiwan: O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ndate
作者 張智皓
貢獻者 葉陽明
張智皓
關鍵詞 憲政秩序
憲法保護
違憲審查
司法院大法官
聯邦憲法法院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6-Aug-2018 18:15:23 (UTC+8)
摘要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均係處理憲政爭議的最高裁決機關,職司維護憲政秩序之使命,其重要性在民主政治上可謂不言而喻。而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制度,乃係以德奧等歐陸國家之憲法法院作為發展取向,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建制,更對我國釋憲機關發生相當程度的典範作用。惟我國之制度在設計上並未如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般完備,亦無深固的歷史與法治基礎作為支撐,致使司法院大法官制度產生了無法發揮預期功能之疑慮,準此而言,實有將兩者相互比較研究之必要性,從而產出其成果的學術價值。基此考量,本研究試圖以社會科學新制度主義研究途徑作為理論基礎,研析比較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在憲政民主秩序上的角色、組織結構以及職能運作,試圖由比較兩者所得制度上之特色與異同,以其結果來解釋說明制度如何影響我國以及德國的主要憲政行為者,進而藉此探求可供我國借鏡之處。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專書
1.Klaus Schlaich/Stefan Korioth著,吳信華譯,《聯邦憲法法院:地位、程
序、裁判》,元照,2017。
2.Kurt Sontheimer/Wilhelm Bleek著,張安藍譯,《德國政府與政治》,五南
圖書出版社,1999。
3.Theodor Maunz/Reinhold Zippelius著,陳敏/蔡志方譯,《德國憲法學》,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5。
4.Uwe Kranenpohl著,黃耀宗譯,《揭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神祕面紗:憲法
法院的意志形成與決定過程》,台北:新學林,2017。
5.Wolfgang Rudzio著,熊煒/王健譯,《德國政府與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6.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1994。
7.史慶璞,《美國憲法與政府權力》,台北:三民書局,2001。
8.司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四),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2013。
9.石村修,《憲法國家の實現-保障、安全、共生-》,東京:尚學社,2006。
10.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三民書局,2004。
11.吳庚,《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增訂三版,台北:三民書局,2015。
12.吳庚,《憲法解釋與適用》增訂三版,自版,2004。
13.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書局,2015。
14.吳信華,《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2017。
15.吳重禮等著,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五南圖書出版,2017。
16.呂亞力,《政治學》,三民書局,2011。
17.呂炳寬/項程華/楊智傑著,《中華民國憲法精義》,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18.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出版,2003。
19.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4。
20.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
21.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力分立》,學林文化,2016。
22.林春生,《論法治國之權利保護與違憲審查》,台北:新學林,2007。
23.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三民書局,1982。
24.林新民,《憲法學釋論》,修正八版,自版,2015。
25.法治斌等,《憲法新論》,四版,台北:元照,2010。
26.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盧,2002。
27.姜世明,《法院組織法》,新學林出版,2016。
28.施啟揚,《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1。
29.施萊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地位、程序與裁判》,法律出版社,2007。
30.洪英花,《大法官交錯任期─憲政破窗》,台北:法治時報社,2016。
31.胡建淼,《世界憲法法院制度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2.秦前紅等,《社會主義憲政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33.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元照出版,2009。
34.崔英楠,《德國政黨依法執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5.張千帆,《法國與德國憲政》,法律出版社,2011。
36.張千帆,《聯邦德國的基本法與憲政法院》,法律出版社,2011。
37.張潤書,《行政學》,修訂二版,台北:三民書局,2002。
38.許志雄,《憲法入門》,月旦出版公司,1992。
39.郭秋慶,《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志一出版社,1985
40.陳淑芳,《民主與法制-公法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
41.陳慈陽,《憲法學》,元照出版,2016。
42.陳慈陽,《憲政體制與法制國家》,翰蘆圖書,2015。
43.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台北:三民書局,2015。
44.黃昭元,《法治的傳承-聯邦憲法法院重要判決研究》,台北:新學林,2015。
45.楊子慧,《憲法訴訟》,元照出版,2008。
46.楊子慧,《憲法訴訟》,元照出版,2008。
47.葉俊榮,《國家發展與憲法變遷:司法院大法官的釋憲機能》,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1998。
48.葉陽明,《西德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1990。
49.葉陽明,《德國安全政策》,五南圖書出版社,2014。
50.葉陽明,《德國政治新論》,台北:五南圖書,2011。
51.葉陽明,《德國問題與兩德統一》,國立編譯館,1999。
52.葉陽明,《德國憲政秩序》,台北:五南圖書,2005。
53.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元照出版,2010。
54.雷震著,薛化元主編,《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國民大會》,稻鄉出版,2011。
55.廖福特,《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中研院法研所,2009。
56.劉兆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7.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自版,1990。
58.蔡宗珍,《憲法與國家(一)》,元照出版,2004。
59.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1996。
60.羅志淵,《近代中國法制演變研究》,正中書局,1990。
61.蘇子喬,《中華民國憲法-憲政體制的原理與實際》,台北:三民書局,2013。
62.蘇永欽,《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月旦出版,1994
63.蘇永欽等,《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64.顧俊禮,《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2001。
期刊論文
1.Brun-Otto Bryde著,李玉君譯,〈聯邦憲法法院判決的事實認定與社會現實〉,
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2.Christian Starck 著,楊子慧譯,〈憲法規範與政治實務中的聯邦憲法法院〉,
載 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3.Christian Tomuschat著,吳志光譯,〈作為其他國家憲法法院比較對象的聯
邦憲法法院〉,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4.Christoph Gusy著,石世豪譯,〈憲法訴願〉,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5.Fritz Ossenbühl著,吳信華譯,〈聯邦憲法法院與立法〉,載於蘇永欽主編,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6.Georg Hermes 著,陳愛娥譯,〈各庭與小法庭〉,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7.Jost Pietzcker著,陳淑芳譯,〈機關爭議〉,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
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8.Klaus Lange著,陳耀祥譯,〈聯邦憲法法院及邦憲法法院〉,載於蘇永欽主編,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9.Oliver Lembcke著,朱宇方/王繼平譯,〈有關禁止德國民族黨的討論背景〉,
載於《德國研究》第1期,第16卷,2001。
10.Peter Selmer著,傅玲靜譯,〈聯邦與邦之爭議〉,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
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11.Stefan Korioth著,呂理翔譯,〈德國法上的裁判憲法訴願-制度基礎與施
行經驗〉,司法院,2017。
12.Werner Heun著,楊子慧譯,〈法規違憲審查〉,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13.王和雄,〈司違憲審查制度與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載於《法學叢刊》,
第182期,2001。
14.王服清,〈憲法的歐洲化〉,載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聯經,2010。
15.王金壽,〈台灣司法政治的興起〉,載於《台灣政治學刊》,第16卷,第1期,
2012。
16.吳志光,〈作為其他國家憲法法院比較對象的聯邦憲法法院〉,載於《德國聯
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17.吳庚,〈憲法審判制度之起源及發展──兼論我國大法官釋憲制度〉,載於《法
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
18.吳信華,〈憲法審判機關與立法者〉,載於《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4
期,2009。
19.吳偉民,〈走向寬容性-言論自由的法哲學漫步〉,載於《清華法治論衡:法
治與法學何處去(上) 第5緝》,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0.吳慶輝,〈我國違憲審查制度之探討〉,載於《人文研究學報》,第43卷,第
1期,2009。
21.呂育誠,〈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之啟示〉,載於《公
共行政學報》,第七期,2002。
22.呂炳寬,〈覆議制度、政策穩定與司法審查〉,載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精簡版)》,頁82,2010。
23.李仁淼,〈司法院定位問題可-由戰後日本憲法裁判之經驗,反思我國違憲審
查制的發展方向〉,載於《中正法學集刊》,第13期,2003。
24.李林等,〈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德國政黨〉,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報》,第2期,2005。
25.李建良,〈論民意政治與權力分立之關係〉,載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三)》,
新學林出版,2004。
26.李建良,〈論停建核四電廠的憲法爭議〉,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
2000。
27.李建良〈論德國憲法訴願制度〉,載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臺北市:元
照出版,1999。
28.李鴻禧,〈司法審查制度之異質移植〉,載於氏著《違憲審查論》,台北:自版,
民78年。
29.周宗憲,〈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建構—憲法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載於
《實踐博雅學報》,第24期,2016。
30.周治平,〈德國情治分立原則之研究-兼論我國情治分立原則之難題〉,載於《軍
法專刊》,第54卷第3期,軍法專刊社,2008。
31.林正順等,〈我國大法官會議與政治問題之研究─在以美國憲政經驗為例〉,
載於《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期,2004。
32.林清秀,〈違憲法規之解釋效力問題-兼論違憲法規限期失效,於過渡期間之
效力問題〉載於《國政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4。
33.林銘德,〈國民大會的定位及有關問題之研究-以家發展議憲改「共同國民大
會的定位及有關問題之研究-以家發展議憲改「共同意見」為立論中心〉,載於《常務委員會託專題研究報告第二輯委員會託專題研究報告第二輯》,國民大會主編,1997。
34.林燦都,〈我國司法院大法官選任制度之初探〉載於《育達學院學報》,第16
期,2008。
35.許宗力,〈憲法與政治〉,載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
論文集》,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7。
36.姚中原/張淑中,〈廢除國民大會的始末及其憲政意涵-從第七次憲改角度分
析〉,載於《國家發展研究》第9卷,第2期,2010。
37.姚文成,〈大法官釋憲面對政治界線之檢討與建議〉,載於《華岡社科學報》,
第十八期,2004。
38.姚秀蘭/丁紅梅,〈臺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制度研究〉,《全國外國法制史
研究會學術叢書-大學的興起與法律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2013。
39.姜世明,〈長期被忽略之法治國支柱-論法定法官原則之觀念釐清及實踐前瞻〉
載於《台灣法學雜誌》,第125期,2009 。
40.桂宏誠,〈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憲法解釋權之研究〉,載於《國政報告》,台北: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
41.涂懷瑩,〈論大法官之統一解釋法令解釋權及其問題〉,《憲政時代》,第14
卷,第2期,1988。
42.涂懷瑩,〈論大法官會議設置憲法法庭問題〉,載於《法律評論》,第58卷,
第6期,1992。
43.翁岳生,〈大法官功能演變之探討〉,載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
出版,1997。
44.翁岳生,〈大法官釋憲功能的立法化或審判化〉,載於《司法者的憲法》,2001。
45.翁岳生,〈我國釋憲制度之特徵與展望〉,載於《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司法院,1998。
46.翁岳生,〈憲法之維護者〉,載於《台大法學論叢》,第1卷,第2期,1972。
47.翁岳生,〈憲法之維護者-回顧與展望〉,載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
月旦出版,1994。
48.翁岳生,〈憲法之維護者-省思與期許〉,載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
輯》上冊,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9。
49.張千帆,〈聯邦德國的基本法與憲政法院〉,载於《法制現代化研究》,第七卷,
2001年版。
50.張志偉,〈人民聲請釋憲審理程序改進之可能性-以德國「憲法訴願」制度為
參考與借鏡〉,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二十六期,2009。
51.張嘉尹,〈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歷史發展與憲法基礎〉,載於《憲法解釋
之理論與實務》第八緝,民103。
52.張嘉尹,〈防衛性民主的幽靈檢討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載於《法令月
刊》,第六十卷,第八期,2009。
53.張嘉尹,〈臺灣憲法變遷的憲法學考察〉,載於《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
3期,2006。
54.張劍平等,〈論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制度〉,載於《法制與社會》,第1期,2011。
55.陳怡如,〈從政治任命的觀點論司法院大法官任命制度之走向-以二00三年
大法官任命為中心〉,人文與社會學報第1 卷第6 期,2005 年6 月。
56.陳愛娥,〈憲政體制下政黨與政府組成的關係〉,載於《憲政體制與政黨政治
的新走向》研討會論文集,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0。
57.陳慈陽,〈從憲法法理論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問題〉,載於《二十一世紀憲法國
家之新挑戰:憲法解釋與環境國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58.陳新民,〈釋字第689號不同意見書〉,司法院,2011。
59.陳滄海,〈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審查之界限〉,載於《國教新知》,第52卷第
4期,2005。
60.陳耀祥,〈論總統彈劾案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之憲政意義〉,載於《台灣民主
季刊》,第3卷,第1期,2006。
61.曾建元,〈國民大會制度之修憲改革〉,載於《憲政思潮》,第2期,2002。
62.曾建元、謝秉憲,〈民主政治、立憲主義與司法審查-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
號解釋評釋〉,載於《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二期,2001。
63.曾燕倫,〈防衛性民主的兩種模式-並論我國違憲政黨管制的發展趨勢〉,載
於《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35 期,2011。
64.湯德宗/吳信華/陳淳文,〈論違憲審查制度的改進-由多元多軌到一元單軌的
改制方案〉,載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5。
65.隋杜卿,〈總統彈劾問題之研究〉,載於《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
研究基金會,2007。
66.楊智傑,〈憲法對話的制度設計〉,載於《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第5
期,2006。
67.楊與齡,〈我國憲法解釋之沿革〉,載於《大法官釋憲史料》,司法院大法官書
記處,1998。
68.葉俊榮,〈轉型法院的自我定位:論憲法解釋對修憲機制的影響〉,載於《台
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6期,2003。
69.葉陽明,〈戰後德國之右激進主義、政黨及其對憲政民主之挑戰〉,載於《社
會科學論叢》第一卷第一期,2007。
70.葉陽明,〈戰後德國極右主義、極右政黨對憲政民主之挑戰〉,載於《社會科
學論叢》,1卷1期,2007 。
71.廖義男,〈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之權利救濟功能〉,載於《法令月刊》,第66卷,
第6期,2015。
72.劉兆興〈論德國憲法訴願制度〉,載於《清華法治論衡第18輯》,北京市:清
華大學出版社,2013。
73.劉宏恩,〈司法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大法官會議釋字三二八號評析〉,
載於《法律評論》第六十一卷第一、二期,1995。
74.樊祥麟,〈我國總統彈劾制度之研究〉,載於《選舉評論》,第1期,2006。
75.蕭文生,〈大法官〉,載於《月旦法學教室》,第35期,2005。
76.蕭文生,〈總統〉,載於《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
77.蘇永欽,〈裁判憲法訴願?-德國和台灣違憲審查制度的選擇〉,載於《法令月
刊》,第58卷第3期,臺北市:信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華藝學術出版社,2011。
學位論文
1.包靜怡,《違憲審查制度中政治問題理論之研究─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核心》
,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
2.何陸垣,《違憲審查與政治民主化的辯證-以「特別權力關係」於我國司法實
務之變遷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3.吳威志,1998,《我國現行彈劾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
文。
4.李紀穎,2002,《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
5.汪新勝,《憲法訴願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6.林亞薇,《憲法法院回應國會的司法策略:印尼與台灣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
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
7.林亞薇,《憲法法院回應國會的司法策略:臺灣與印尼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
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
8.張震,《兩岸違憲制度之比較研究-從行政法五大架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
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2018。
9.陳芃諭,《大法官審查法院判決之研究-並論引進德國裁判憲法訴願之可能性》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6。
10.陳芃諭,《大法官審查法院判決之研究-併論引進德國裁判憲法訴願制度之可
行性》,國治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
11.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之憲政定位與功能》,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2000。
12.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之憲政定位與功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1999。
13.黃柳建,《論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憲對民主化進程所提供的司法保障》,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16。
14.楊明勳,《2016年臺灣看守政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7。
15.管曉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初探》,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16.齊光裕,《我國違憲審查中「政治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17.蕭佩芸,《看我國監察委員提名制度的困境─以第四屆為例》,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網路資源
1.司法院網站。
2.朱建民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司法院中譯外文法規。
3.吳信華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處務規程》,司法院中譯外文法規。
4.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1/9000(最後瀏覽日10/11/2017)。
5.陳愛娥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司法院中譯外文法規。
6.極限焦點:德國憲法法院認定極端政黨NPD毋需解散。網址:
http://www.focusconlaw.com/kein_verbot_der_npd_wegen_fehlender_anhaltspunkte_fur_eine_erfolgreiche_durchsetzung_ihrer_verfassungsfeindlichen_ziele/
7.黎建維,〈總統大法官提名風暴之反省〉,2011年8月4日,財團法人國家政
策。
8.聯邦憲法法院網站。

政府出版品:
1. 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2018。
2. 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總說明》,2018。
3.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第46卷第7期。
4.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2期。
5. 國民大會,《屆國民大會五次議實錄第三屆國民大會五次議實錄》,國民大會
秘書處,2000。
6. 總統府,《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成果報告》,2017。
二、外文部分:
1.Armin Pfahl-Traughber. 1999. Rechtsextremismus in der Bundesrepublik.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München.
2.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2002.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2nd ed.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3.Donald P. Kommers. 2006.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Guardian of
German Democracy, 603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Easton David. 1957.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IX.
5.Hans Lechner/Rüdiger Zuck. 2015.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gesetz:
BVerfGG.München 7. Auflage.

6.Horst Säcker. 1990. Das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München 4.
Auflage.
7.Joachim Schwagerl/Rolf Walther. 1968. Der Schutz der Verfassung Ein
Handbuch für Theorie und Praxis, Carl Heymanns Verlag, Berlin München..
8.Horst Säcker. 1977.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oberster Hüter der
Verfassung, Bayerische La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sarbeit, München.
9.Klaus, Schlaich. 2015.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Stellung,
Verfahren,Entscheidung. Auflage: 10., neubearbeitete Auflage.
10.Konrad Hesse. 1999.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Neudruck Der 20. Auflage.
11.Konrad Hesse. 1999.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Neudruck Der 20. Auflage.
12.March, J. and Olsen, J. 1989.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3.Martin Borowski. 2003. Foreword: Telling Stories The Beginnings of
Germany’s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 16Ratio Juris.
14.Martin HEIDEBACH. 2014. The election of the German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s judges – A lack of democracy ? 31 Ritsumeik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15.Murphy/Tanenhaus. 1977.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Law: Cases and
Commentari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6.Peters, G.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London: Pinter.
17.Pestalozza. 1991. Verfassungsprozeßrecht, 3. Auflage.
18.Pierson, P. 1996.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approach.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9(2).
19.Pierson, P.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2).
20.Reinhard Zintl. 1999. Strukturentscheidungen des Grundgesetzes. in:
Oscar W.Gabriel/Everhard Holtmann: Handbuch politisches System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R. Oldenbourg Verlag München Wien.
21.Wolfgang Rudzio. 2015. Das politische System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103252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252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葉陽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智皓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智皓zh_TW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Aug-2018 18:15:23 (UTC+8)-
dc.date.available 6-Aug-2018 18:15: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Aug-2018 18:15: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252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2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2520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均係處理憲政爭議的最高裁決機關,職司維護憲政秩序之使命,其重要性在民主政治上可謂不言而喻。而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制度,乃係以德奧等歐陸國家之憲法法院作為發展取向,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建制,更對我國釋憲機關發生相當程度的典範作用。惟我國之制度在設計上並未如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般完備,亦無深固的歷史與法治基礎作為支撐,致使司法院大法官制度產生了無法發揮預期功能之疑慮,準此而言,實有將兩者相互比較研究之必要性,從而產出其成果的學術價值。基此考量,本研究試圖以社會科學新制度主義研究途徑作為理論基礎,研析比較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司法院大法官在憲政民主秩序上的角色、組織結構以及職能運作,試圖由比較兩者所得制度上之特色與異同,以其結果來解釋說明制度如何影響我國以及德國的主要憲政行為者,進而藉此探求可供我國借鏡之處。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關鍵詞界定與詮釋6
第四節 文獻回顧17
第五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28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3
第一章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憲政秩序中之角色、組織35
結構及職能運作-兼論憲法保護35
第一節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歷史發展與沿革35
第二節 聯邦憲法法院在憲政秩序中之角色39
第三節 聯邦憲法法院之組織結構52
第四節 聯邦憲法法院之職能65
第五節 德國之護憲體系與相關經驗93
第二章 我國司法院大法官憲政秩序中之角色、組織結構及職能運作109
第一節 司法院及大法官之歷史發展與沿革109
第二節 司法院大法官於我國憲政秩序中之角色113
第三節 司法院大法官之組織結構126
第四節 司法院大法官之職能137
第五節 憲法訴訟法草案下的大法官組織與職能150
第六節 我國關於憲法保護之相關經驗-兼論釋字499號解釋163
第三章 聯邦憲法法院與司法院大法官之比較169
第一節 憲政民主角色之比較169
第二節 組織結構之比較179
第三節 職能運作之比較190
第四節 憲法保護之比較203
結論207
參考文獻215


表一:大法官解釋新收案件情形137
表二:本研究之比較成果207
圖一:德國護憲體系26
圖二:政治系統理論31
zh_TW
dc.format.extent 251290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252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憲政秩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憲法保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違憲審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司法院大法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聯邦憲法法院zh_TW
dc.title (題名)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司法院大法官 : 憲政民主角色、組織結構及職能運作之比較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s’ Roles in Germany and in Taiwan: O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ndat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專書
1.Klaus Schlaich/Stefan Korioth著,吳信華譯,《聯邦憲法法院:地位、程
序、裁判》,元照,2017。
2.Kurt Sontheimer/Wilhelm Bleek著,張安藍譯,《德國政府與政治》,五南
圖書出版社,1999。
3.Theodor Maunz/Reinhold Zippelius著,陳敏/蔡志方譯,《德國憲法學》,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5。
4.Uwe Kranenpohl著,黃耀宗譯,《揭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神祕面紗:憲法
法院的意志形成與決定過程》,台北:新學林,2017。
5.Wolfgang Rudzio著,熊煒/王健譯,《德國政府與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6.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1994。
7.史慶璞,《美國憲法與政府權力》,台北:三民書局,2001。
8.司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四),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2013。
9.石村修,《憲法國家の實現-保障、安全、共生-》,東京:尚學社,2006。
10.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三民書局,2004。
11.吳庚,《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增訂三版,台北:三民書局,2015。
12.吳庚,《憲法解釋與適用》增訂三版,自版,2004。
13.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書局,2015。
14.吳信華,《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2017。
15.吳重禮等著,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五南圖書出版,2017。
16.呂亞力,《政治學》,三民書局,2011。
17.呂炳寬/項程華/楊智傑著,《中華民國憲法精義》,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18.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出版,2003。
19.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4。
20.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
21.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力分立》,學林文化,2016。
22.林春生,《論法治國之權利保護與違憲審查》,台北:新學林,2007。
23.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三民書局,1982。
24.林新民,《憲法學釋論》,修正八版,自版,2015。
25.法治斌等,《憲法新論》,四版,台北:元照,2010。
26.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盧,2002。
27.姜世明,《法院組織法》,新學林出版,2016。
28.施啟揚,《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1。
29.施萊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地位、程序與裁判》,法律出版社,2007。
30.洪英花,《大法官交錯任期─憲政破窗》,台北:法治時報社,2016。
31.胡建淼,《世界憲法法院制度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2.秦前紅等,《社會主義憲政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33.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元照出版,2009。
34.崔英楠,《德國政黨依法執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5.張千帆,《法國與德國憲政》,法律出版社,2011。
36.張千帆,《聯邦德國的基本法與憲政法院》,法律出版社,2011。
37.張潤書,《行政學》,修訂二版,台北:三民書局,2002。
38.許志雄,《憲法入門》,月旦出版公司,1992。
39.郭秋慶,《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志一出版社,1985
40.陳淑芳,《民主與法制-公法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
41.陳慈陽,《憲法學》,元照出版,2016。
42.陳慈陽,《憲政體制與法制國家》,翰蘆圖書,2015。
43.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台北:三民書局,2015。
44.黃昭元,《法治的傳承-聯邦憲法法院重要判決研究》,台北:新學林,2015。
45.楊子慧,《憲法訴訟》,元照出版,2008。
46.楊子慧,《憲法訴訟》,元照出版,2008。
47.葉俊榮,《國家發展與憲法變遷:司法院大法官的釋憲機能》,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1998。
48.葉陽明,《西德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1990。
49.葉陽明,《德國安全政策》,五南圖書出版社,2014。
50.葉陽明,《德國政治新論》,台北:五南圖書,2011。
51.葉陽明,《德國問題與兩德統一》,國立編譯館,1999。
52.葉陽明,《德國憲政秩序》,台北:五南圖書,2005。
53.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元照出版,2010。
54.雷震著,薛化元主編,《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國民大會》,稻鄉出版,2011。
55.廖福特,《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中研院法研所,2009。
56.劉兆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7.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自版,1990。
58.蔡宗珍,《憲法與國家(一)》,元照出版,2004。
59.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1996。
60.羅志淵,《近代中國法制演變研究》,正中書局,1990。
61.蘇子喬,《中華民國憲法-憲政體制的原理與實際》,台北:三民書局,2013。
62.蘇永欽,《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月旦出版,1994
63.蘇永欽等,《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64.顧俊禮,《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2001。
期刊論文
1.Brun-Otto Bryde著,李玉君譯,〈聯邦憲法法院判決的事實認定與社會現實〉,
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2.Christian Starck 著,楊子慧譯,〈憲法規範與政治實務中的聯邦憲法法院〉,
載 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3.Christian Tomuschat著,吳志光譯,〈作為其他國家憲法法院比較對象的聯
邦憲法法院〉,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4.Christoph Gusy著,石世豪譯,〈憲法訴願〉,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5.Fritz Ossenbühl著,吳信華譯,〈聯邦憲法法院與立法〉,載於蘇永欽主編,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6.Georg Hermes 著,陳愛娥譯,〈各庭與小法庭〉,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7.Jost Pietzcker著,陳淑芳譯,〈機關爭議〉,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憲
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8.Klaus Lange著,陳耀祥譯,〈聯邦憲法法院及邦憲法法院〉,載於蘇永欽主編,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9.Oliver Lembcke著,朱宇方/王繼平譯,〈有關禁止德國民族黨的討論背景〉,
載於《德國研究》第1期,第16卷,2001。
10.Peter Selmer著,傅玲靜譯,〈聯邦與邦之爭議〉,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
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11.Stefan Korioth著,呂理翔譯,〈德國法上的裁判憲法訴願-制度基礎與施
行經驗〉,司法院,2017。
12.Werner Heun著,楊子慧譯,〈法規違憲審查〉,載於蘇永欽主編,《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13.王和雄,〈司違憲審查制度與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載於《法學叢刊》,
第182期,2001。
14.王服清,〈憲法的歐洲化〉,載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聯經,2010。
15.王金壽,〈台灣司法政治的興起〉,載於《台灣政治學刊》,第16卷,第1期,
2012。
16.吳志光,〈作為其他國家憲法法院比較對象的聯邦憲法法院〉,載於《德國聯
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聯經,2010。
17.吳庚,〈憲法審判制度之起源及發展──兼論我國大法官釋憲制度〉,載於《法
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
18.吳信華,〈憲法審判機關與立法者〉,載於《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4
期,2009。
19.吳偉民,〈走向寬容性-言論自由的法哲學漫步〉,載於《清華法治論衡:法
治與法學何處去(上) 第5緝》,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0.吳慶輝,〈我國違憲審查制度之探討〉,載於《人文研究學報》,第43卷,第
1期,2009。
21.呂育誠,〈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之啟示〉,載於《公
共行政學報》,第七期,2002。
22.呂炳寬,〈覆議制度、政策穩定與司法審查〉,載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成果計畫(精簡版)》,頁82,2010。
23.李仁淼,〈司法院定位問題可-由戰後日本憲法裁判之經驗,反思我國違憲審
查制的發展方向〉,載於《中正法學集刊》,第13期,2003。
24.李林等,〈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德國政黨〉,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報》,第2期,2005。
25.李建良,〈論民意政治與權力分立之關係〉,載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三)》,
新學林出版,2004。
26.李建良,〈論停建核四電廠的憲法爭議〉,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
2000。
27.李建良〈論德國憲法訴願制度〉,載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臺北市:元
照出版,1999。
28.李鴻禧,〈司法審查制度之異質移植〉,載於氏著《違憲審查論》,台北:自版,
民78年。
29.周宗憲,〈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建構—憲法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載於
《實踐博雅學報》,第24期,2016。
30.周治平,〈德國情治分立原則之研究-兼論我國情治分立原則之難題〉,載於《軍
法專刊》,第54卷第3期,軍法專刊社,2008。
31.林正順等,〈我國大法官會議與政治問題之研究─在以美國憲政經驗為例〉,
載於《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期,2004。
32.林清秀,〈違憲法規之解釋效力問題-兼論違憲法規限期失效,於過渡期間之
效力問題〉載於《國政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4。
33.林銘德,〈國民大會的定位及有關問題之研究-以家發展議憲改「共同國民大
會的定位及有關問題之研究-以家發展議憲改「共同意見」為立論中心〉,載於《常務委員會託專題研究報告第二輯委員會託專題研究報告第二輯》,國民大會主編,1997。
34.林燦都,〈我國司法院大法官選任制度之初探〉載於《育達學院學報》,第16
期,2008。
35.許宗力,〈憲法與政治〉,載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
論文集》,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7。
36.姚中原/張淑中,〈廢除國民大會的始末及其憲政意涵-從第七次憲改角度分
析〉,載於《國家發展研究》第9卷,第2期,2010。
37.姚文成,〈大法官釋憲面對政治界線之檢討與建議〉,載於《華岡社科學報》,
第十八期,2004。
38.姚秀蘭/丁紅梅,〈臺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制度研究〉,《全國外國法制史
研究會學術叢書-大學的興起與法律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2013。
39.姜世明,〈長期被忽略之法治國支柱-論法定法官原則之觀念釐清及實踐前瞻〉
載於《台灣法學雜誌》,第125期,2009 。
40.桂宏誠,〈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憲法解釋權之研究〉,載於《國政報告》,台北: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
41.涂懷瑩,〈論大法官之統一解釋法令解釋權及其問題〉,《憲政時代》,第14
卷,第2期,1988。
42.涂懷瑩,〈論大法官會議設置憲法法庭問題〉,載於《法律評論》,第58卷,
第6期,1992。
43.翁岳生,〈大法官功能演變之探討〉,載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
出版,1997。
44.翁岳生,〈大法官釋憲功能的立法化或審判化〉,載於《司法者的憲法》,2001。
45.翁岳生,〈我國釋憲制度之特徵與展望〉,載於《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司法院,1998。
46.翁岳生,〈憲法之維護者〉,載於《台大法學論叢》,第1卷,第2期,1972。
47.翁岳生,〈憲法之維護者-回顧與展望〉,載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
月旦出版,1994。
48.翁岳生,〈憲法之維護者-省思與期許〉,載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
輯》上冊,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9。
49.張千帆,〈聯邦德國的基本法與憲政法院〉,载於《法制現代化研究》,第七卷,
2001年版。
50.張志偉,〈人民聲請釋憲審理程序改進之可能性-以德國「憲法訴願」制度為
參考與借鏡〉,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二十六期,2009。
51.張嘉尹,〈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歷史發展與憲法基礎〉,載於《憲法解釋
之理論與實務》第八緝,民103。
52.張嘉尹,〈防衛性民主的幽靈檢討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載於《法令月
刊》,第六十卷,第八期,2009。
53.張嘉尹,〈臺灣憲法變遷的憲法學考察〉,載於《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
3期,2006。
54.張劍平等,〈論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制度〉,載於《法制與社會》,第1期,2011。
55.陳怡如,〈從政治任命的觀點論司法院大法官任命制度之走向-以二00三年
大法官任命為中心〉,人文與社會學報第1 卷第6 期,2005 年6 月。
56.陳愛娥,〈憲政體制下政黨與政府組成的關係〉,載於《憲政體制與政黨政治
的新走向》研討會論文集,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0。
57.陳慈陽,〈從憲法法理論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問題〉,載於《二十一世紀憲法國
家之新挑戰:憲法解釋與環境國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58.陳新民,〈釋字第689號不同意見書〉,司法院,2011。
59.陳滄海,〈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審查之界限〉,載於《國教新知》,第52卷第
4期,2005。
60.陳耀祥,〈論總統彈劾案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之憲政意義〉,載於《台灣民主
季刊》,第3卷,第1期,2006。
61.曾建元,〈國民大會制度之修憲改革〉,載於《憲政思潮》,第2期,2002。
62.曾建元、謝秉憲,〈民主政治、立憲主義與司法審查-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
號解釋評釋〉,載於《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二期,2001。
63.曾燕倫,〈防衛性民主的兩種模式-並論我國違憲政黨管制的發展趨勢〉,載
於《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35 期,2011。
64.湯德宗/吳信華/陳淳文,〈論違憲審查制度的改進-由多元多軌到一元單軌的
改制方案〉,載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5。
65.隋杜卿,〈總統彈劾問題之研究〉,載於《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
研究基金會,2007。
66.楊智傑,〈憲法對話的制度設計〉,載於《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第5
期,2006。
67.楊與齡,〈我國憲法解釋之沿革〉,載於《大法官釋憲史料》,司法院大法官書
記處,1998。
68.葉俊榮,〈轉型法院的自我定位:論憲法解釋對修憲機制的影響〉,載於《台
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6期,2003。
69.葉陽明,〈戰後德國之右激進主義、政黨及其對憲政民主之挑戰〉,載於《社
會科學論叢》第一卷第一期,2007。
70.葉陽明,〈戰後德國極右主義、極右政黨對憲政民主之挑戰〉,載於《社會科
學論叢》,1卷1期,2007 。
71.廖義男,〈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之權利救濟功能〉,載於《法令月刊》,第66卷,
第6期,2015。
72.劉兆興〈論德國憲法訴願制度〉,載於《清華法治論衡第18輯》,北京市:清
華大學出版社,2013。
73.劉宏恩,〈司法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大法官會議釋字三二八號評析〉,
載於《法律評論》第六十一卷第一、二期,1995。
74.樊祥麟,〈我國總統彈劾制度之研究〉,載於《選舉評論》,第1期,2006。
75.蕭文生,〈大法官〉,載於《月旦法學教室》,第35期,2005。
76.蕭文生,〈總統〉,載於《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
77.蘇永欽,〈裁判憲法訴願?-德國和台灣違憲審查制度的選擇〉,載於《法令月
刊》,第58卷第3期,臺北市:信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華藝學術出版社,2011。
學位論文
1.包靜怡,《違憲審查制度中政治問題理論之研究─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核心》
,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
2.何陸垣,《違憲審查與政治民主化的辯證-以「特別權力關係」於我國司法實
務之變遷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3.吳威志,1998,《我國現行彈劾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
文。
4.李紀穎,2002,《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
5.汪新勝,《憲法訴願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6.林亞薇,《憲法法院回應國會的司法策略:印尼與台灣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
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
7.林亞薇,《憲法法院回應國會的司法策略:臺灣與印尼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
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
8.張震,《兩岸違憲制度之比較研究-從行政法五大架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
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2018。
9.陳芃諭,《大法官審查法院判決之研究-並論引進德國裁判憲法訴願之可能性》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6。
10.陳芃諭,《大法官審查法院判決之研究-併論引進德國裁判憲法訴願制度之可
行性》,國治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
11.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之憲政定位與功能》,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2000。
12.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之憲政定位與功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1999。
13.黃柳建,《論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憲對民主化進程所提供的司法保障》,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16。
14.楊明勳,《2016年臺灣看守政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7。
15.管曉立,《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初探》,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16.齊光裕,《我國違憲審查中「政治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17.蕭佩芸,《看我國監察委員提名制度的困境─以第四屆為例》,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網路資源
1.司法院網站。
2.朱建民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司法院中譯外文法規。
3.吳信華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處務規程》,司法院中譯外文法規。
4.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1/9000(最後瀏覽日10/11/2017)。
5.陳愛娥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司法院中譯外文法規。
6.極限焦點:德國憲法法院認定極端政黨NPD毋需解散。網址:
http://www.focusconlaw.com/kein_verbot_der_npd_wegen_fehlender_anhaltspunkte_fur_eine_erfolgreiche_durchsetzung_ihrer_verfassungsfeindlichen_ziele/
7.黎建維,〈總統大法官提名風暴之反省〉,2011年8月4日,財團法人國家政
策。
8.聯邦憲法法院網站。

政府出版品:
1. 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2018。
2. 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總說明》,2018。
3.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第46卷第7期。
4.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2期。
5. 國民大會,《屆國民大會五次議實錄第三屆國民大會五次議實錄》,國民大會
秘書處,2000。
6. 總統府,《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成果報告》,2017。
二、外文部分:
1.Armin Pfahl-Traughber. 1999. Rechtsextremismus in der Bundesrepublik.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München.
2.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2002.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2nd ed.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3.Donald P. Kommers. 2006.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Guardian of
German Democracy, 603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Easton David. 1957.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IX.
5.Hans Lechner/Rüdiger Zuck. 2015.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gesetz:
BVerfGG.München 7. Auflage.

6.Horst Säcker. 1990. Das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München 4.
Auflage.
7.Joachim Schwagerl/Rolf Walther. 1968. Der Schutz der Verfassung Ein
Handbuch für Theorie und Praxis, Carl Heymanns Verlag, Berlin München..
8.Horst Säcker. 1977.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oberster Hüter der
Verfassung, Bayerische La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sarbeit, München.
9.Klaus, Schlaich. 2015.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Stellung,
Verfahren,Entscheidung. Auflage: 10., neubearbeitete Auflage.
10.Konrad Hesse. 1999.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Neudruck Der 20. Auflage.
11.Konrad Hesse. 1999.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Neudruck Der 20. Auflage.
12.March, J. and Olsen, J. 1989.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3.Martin Borowski. 2003. Foreword: Telling Stories The Beginnings of
Germany’s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 16Ratio Juris.
14.Martin HEIDEBACH. 2014. The election of the German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s judges – A lack of democracy ? 31 Ritsumeik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15.Murphy/Tanenhaus. 1977.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Law: Cases and
Commentari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6.Peters, G.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London: Pinter.
17.Pestalozza. 1991. Verfassungsprozeßrecht, 3. Auflage.
18.Pierson, P. 1996.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approach.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9(2).
19.Pierson, P.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2).
20.Reinhard Zintl. 1999. Strukturentscheidungen des Grundgesetzes. in:
Oscar W.Gabriel/Everhard Holtmann: Handbuch politisches System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R. Oldenbourg Verlag München Wien.
21.Wolfgang Rudzio. 2015. Das politische System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PS.003.2018.F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