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題名 應用設計思考企劃臺灣孩童用品共享經濟平台「樂兒—孩童用品共享平台」之研究
Sharing Economy-「HabbyRent-Children’s Products Sharing Platform」in Taiwan-Service Design Research作者 黃靜芬
Huang, Ching-fen貢獻者 黃國峯
黃靜芬
Huang, Ching-fen關鍵詞 共享經濟
協同消費
循環經濟
設計思考
綠色環保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6-Aug-2018 18:24:50 (UTC+8) 摘要 本研究將探討運用共享經濟概念為臺灣孩童用品產業打造一個閒置物資或服務的使用平台,讓重視環保綠色且願意生養孩童的父母能在養兒育的過程彈性支用育兒支出減輕負擔並減少過度消費,讓廠商減少過度生產所致的環保汙染問題與節省資源浪費。其原因為: 近年來大家耳熟能響的Uber及Airbnb,是共享經濟的傳奇經典範例,其衝擊力除了改變消費者在傳統生活模式中接收更經濟實惠、快速及符合期待的服務外,更讓相對產業也嚴重感受因之產生的破壞式變革。再加上,環保綠色永續的議題一次一次在國際被討論並強制規範或被要求承諾履行,已變成全球公民的生活課題。 方法上,本研究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作為創發臺灣孩童用品產業閒置物資或服務平台的工具,透過 IDEO 五階段模式,運用同理心對產品、服務、流程及營運模式以系統化工具進行創發,洞察出可行之解決方案並落實在使用者使用網站與服務的各個階段以及其服務重點活動,讓本研究個案不單是一個租賃平台,而是找到讓使用者認同個案所傳遞的訊息與價值主張,進而願意使用個案的服務,過程中讓所有服務接觸點的體驗透過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期待的互動出發,包含點閱網站上訊息、實際確認接受服務後結帳、收到遞送的服務之過程及使用服務的分享伸展台與評價機制等等。 目標上,期許孩童用品產業演進,讓矢志追求永續環保的Y世代父母在養兒育女過程中的痛點與需求得到滿足、減輕負擔,並透過極大化閒置物資使用來創造額外利益,落實對環保社會責任,讓參與者之互惠並利益共創。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王怡心,2017。共享經濟2.0會更好。會計研究月刊2017/05,P12-13。 2.史帝克敦.馬克 (Stickdorn Marc) and 史奈德.雅各 (Schneider Kakob)著,2013。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池熙璿譯,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3.艾倫(Elle MacArthur Foundation),2012。循環經濟體系,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譯。循環台灣基金會,上網日期:107年6月20日,檢自:https://www.circular-taiwan.org 。 4.余宛如,2017。共享經濟的真價值:締造交易雙方雙贏。台灣銀行家107年2月號,P74-81。 5.吳升皓,2009。價值鏈分析:解剖經營活動,診斷企業優勢。經理人月刊,2009年3月。上網日期:107年6月6日,檢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751 。 6.宋同正,2014。服務設計的本質內涵和流程工具。上網日期:107年2月28日,檢自:http://www.jodesign.org.tw/index.php/JODesign/article/viewFile/1130/533 。 7.李開復,2015。共享經濟才剛開始,大部分服務業都被會顛覆。數位時代,上網日期:107年2月28日,檢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5374/BN-ARTICLE-35374 。 8.李亭儀、施欣妤、黃稚晏、黃菁媺,2012。史丹佛改造人生的創意課。台北:平安文化。 9.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著,2000。The Wealth Of Nations(國富論),謝宗林/李華夏譯。台北:先覺出版社。 10.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比紐赫(Yves Pigneur) 著,2010。獲利世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尤傳莉譯。台北:早安財經。 11.亞力克斯.史戴芬尼(Alex. Stepphany) 著,2015。The Business of Sharing: Making it in the New Sharing Economy(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郭恬君譯。台北:商業週刊。 12.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比紐赫(Yves Pigneur)、亞倫.史密斯(Alan Smith)、葛瑞格.伯納德(Breg Bernarda)著,2015。價值主張年代(Value Proposition Design)季晶晶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13.林松茂,2007。認識生活習慣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及如何從自身做起進而改善空氣品質。品質月刊,第43卷,第12期,P15-20。 14.林榮泰,2015。從創意設計到品牌行銷。服務創新電子報, 2015年6月23日。上網日期:107年6月6日,檢自:https://innoservice.org/6756/林榮泰從創意設計到品牌行銷下 。 15.林建甫,2016。台灣搶攻共享經濟的機會與挑戰。台北:能力雜誌,2016年7月,P58-63。 16.洪志銘,2017。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促成經濟轉型。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2017年5月,P35-39。 17.徐文杰,2012。從設計服務到服務設計-英國用設計帶動社會與產業的創新,經濟部人才快訊電子報,檢自: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3910.html 。 18.秦振家,2011。妳的會是我的。痞客邦,上網日期:107年2月25日,檢自:http://ilovev6.pixnet.net/blog/post/81507203-你的會是我的分享經濟。 19.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 20.康廷嶽、黃柏偉,2015。由國際共享經濟發展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商機。中小企業發展季刊,上網日期:107年2月25日,檢自:http://www.tier.org.tw/achievements/pec3010.aspx?GUID=a56e6e00-90dc-4d8e-af1d-7a3a2de32465。 21.張岸壁、游建華、林志棟,2017。循環經濟之品質定義與本質思考。品質月刊,第53卷第5期,2017年5月,P38-42。 22.張芝瑾,2016。媒體專題-網路世代當爸媽 淺談母嬰電商。凱絡媒體週報2016年12月12日。 23.張書瑋,2017。共享經濟傳統與創新的戰爭。會計研究月刊。2017年5月。台北: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24.陳茂南,2015。由連結觀點,談共享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8卷第8期,P74-79。 25.陳建志,薛慧平,張冠萫,2009。兒童產業的概論與實務。台中:華格納,P1-4-1-32。 26.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著,2014。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rty (物聯網革命:共享經濟與零邊際成本社會的崛起),陳儀、陳琇玲譯。台北:天下雜誌。 27.市調解析–親子育兒篇,創市際雙週刊第74期,2016年11月1日。上網日期:107年1月31日,檢自:http://www.ix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report/InsightXplorer%20Biweekly%20Report_20161101.pdf。 28.提姆布朗(Tim Brown),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吳莉君譯。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29.曾如瑩,2016。平台吞噬全世界。商業週刊1514期,P66-72,2016年11月21日。 30.湯瑪斯.艾森曼(Thomas Eisenmann) , 傑佛瑞.帕克(Geoffrey Parker) , 馬歇爾.范歐斯丁(Marshall W. Van Alstynen)著,2006。打造雙邊市場策略(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羅耀宗譯. 上網日期:107年1月28日,檢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412.html 。 31.辜樹仁,2014。循環經濟環「只租不賣」時代來了,天下雜誌563期,2014年12月24日。 32.黃育徵,2017。循環經濟。台北:天下雜誌。 33.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34.蓋瑞.哈爾威(Gary Hamel),比爾.布林(Bill Breen)著,2007。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廖建榮、楊美齡譯. 台北:天下文化。 35.劉長青,2013。臺灣玩具產業轉型之經營策略-以A公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學位論文。 36.蔡靚萱,2015。共享經濟大革命,商業週刊1455期,2015年10月1日。 37.蔡坤穆,2017。採購與供應採購專欄:循環經濟趨勢下的機會與挑戰。財團法人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學會,2017年8月第128期,P3-7。 38.曠文琪,康育萍,蘇宇庭,2018。超級用戶時代。商業週刊第1594期,107年6月4日,P68-78。 39.羅伯特.尹(Robert K. Yin),1994。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尚榮安譯。台北:弘智文化。 英文部分: 1. Boulding, K. E. (1966),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in H. Jarrett, 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 (pp. 3-14),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 Brown, T., (2008). Design think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6), 84. U.S. Chamber Of Commerce Foundation. https://www.uschamberfoundation.org , Accessed Feb. 12 2018. 3. Brown, T. (2009), Change by Design :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 and Inspires Innovation, USA: Harper Collins. 4. Brown, T., & Wyatt Jocelyn, (2010). 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https://ssir.org/articles/entry/design_thinking_for_social_innovation , Accessed June 12 2017. 5. Company, Bain &., (2005). Closing the delivery gap:How to achieve true customer-led growth. http://www.bain.com/publications/articles/closing-the-delivery-gap-newsletter.aspx , Accessed June 12, 2018 6. Cross Nigel, (1982). 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gel_Cross , Accessed Feb. 25,2018. 7. G. Lynn Shostack, (1984). Designing Services That Deli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ttps://hbr.org/1984/01/designing-services-that-deliver , Accessed April 8, 2018 8. Hamel, G. & Prahalad, C. K. (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ward Business Review, Vol.68, NO3, pp.79~91. Kaneko 9. Kenneth R. Andrews, (1971). 公司戰略概念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linois. 10. Kimbell, L., (2011), Design for service as one way of designing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5(2), 41-52. 11. Lawson, Bryan,(1980). How Designers Think: The Design Process Demystified. Architectural Press. 12. Mager, B., (2009). Introduction to Service Desig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ool. Culminatum Innovation 2009. http://www.share2solve.org/ introtosd/start/Main.html (1.5.2009). Accessed:Feb. 12 2018. 13. Marcus Felson & JoeL. Spaeth, (1978).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1(4), 614-624. 14. Pine II, B. J., & Gilmore, J. H., (2011). The experience economy (Rev. ed.).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 15. Porter, Michael E., (1979).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6.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 17.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YK: Free Press. 18. Rachel Botsman & Roo Rogers, (2010). 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 Rick Torben, (2003). The driver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Meliorate Publishing. http://www.torbenrick.eu/blog/strategy/the-drivers-behind-the-rise-of-the-collaborative-economy/ , Accessed Feb. 24, 2018. 20. Rowe Peter, (1987). Design thinking.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198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104932083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3208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國峯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靜芬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Ching-fen 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靜芬 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Ching-fen en_US dc.date (日期) 2018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Aug-2018 18:24:50 (UTC+8) - dc.date.available 6-Aug-2018 18:24:50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Aug-2018 18:24:50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932083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237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932083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將探討運用共享經濟概念為臺灣孩童用品產業打造一個閒置物資或服務的使用平台,讓重視環保綠色且願意生養孩童的父母能在養兒育的過程彈性支用育兒支出減輕負擔並減少過度消費,讓廠商減少過度生產所致的環保汙染問題與節省資源浪費。其原因為: 近年來大家耳熟能響的Uber及Airbnb,是共享經濟的傳奇經典範例,其衝擊力除了改變消費者在傳統生活模式中接收更經濟實惠、快速及符合期待的服務外,更讓相對產業也嚴重感受因之產生的破壞式變革。再加上,環保綠色永續的議題一次一次在國際被討論並強制規範或被要求承諾履行,已變成全球公民的生活課題。 方法上,本研究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作為創發臺灣孩童用品產業閒置物資或服務平台的工具,透過 IDEO 五階段模式,運用同理心對產品、服務、流程及營運模式以系統化工具進行創發,洞察出可行之解決方案並落實在使用者使用網站與服務的各個階段以及其服務重點活動,讓本研究個案不單是一個租賃平台,而是找到讓使用者認同個案所傳遞的訊息與價值主張,進而願意使用個案的服務,過程中讓所有服務接觸點的體驗透過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期待的互動出發,包含點閱網站上訊息、實際確認接受服務後結帳、收到遞送的服務之過程及使用服務的分享伸展台與評價機制等等。 目標上,期許孩童用品產業演進,讓矢志追求永續環保的Y世代父母在養兒育女過程中的痛點與需求得到滿足、減輕負擔,並透過極大化閒置物資使用來創造額外利益,落實對環保社會責任,讓參與者之互惠並利益共創。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0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0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0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探討共享經濟的起源與定義及興起原因 13 第二節 共享經濟在臺灣的各種運用 17 第三節 營運模式相關理論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9 第四章 個案研究 43 第一節 臺灣孩童用品產業分析 43 第二節 個案目標市場、策略分析與網絡效應及轉換成本 45 第三節 個案產品服務說明 59 第五章 研究結果 68 第一節 「樂兒—孩童用品共享平台」 68 第二節 「樂兒—孩童用品共享平台」商業模式 7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8 第二節 實務貢獻及研究限制 79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32083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共享經濟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協同消費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循環經濟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設計思考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綠色環保 zh_TW dc.title (題名) 應用設計思考企劃臺灣孩童用品共享經濟平台「樂兒—孩童用品共享平台」之研究 zh_TW dc.title (題名) Sharing Economy-「HabbyRent-Children’s Products Sharing Platform」in Taiwan-Service Design Research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王怡心,2017。共享經濟2.0會更好。會計研究月刊2017/05,P12-13。 2.史帝克敦.馬克 (Stickdorn Marc) and 史奈德.雅各 (Schneider Kakob)著,2013。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池熙璿譯,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3.艾倫(Elle MacArthur Foundation),2012。循環經濟體系,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譯。循環台灣基金會,上網日期:107年6月20日,檢自:https://www.circular-taiwan.org 。 4.余宛如,2017。共享經濟的真價值:締造交易雙方雙贏。台灣銀行家107年2月號,P74-81。 5.吳升皓,2009。價值鏈分析:解剖經營活動,診斷企業優勢。經理人月刊,2009年3月。上網日期:107年6月6日,檢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751 。 6.宋同正,2014。服務設計的本質內涵和流程工具。上網日期:107年2月28日,檢自:http://www.jodesign.org.tw/index.php/JODesign/article/viewFile/1130/533 。 7.李開復,2015。共享經濟才剛開始,大部分服務業都被會顛覆。數位時代,上網日期:107年2月28日,檢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5374/BN-ARTICLE-35374 。 8.李亭儀、施欣妤、黃稚晏、黃菁媺,2012。史丹佛改造人生的創意課。台北:平安文化。 9.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著,2000。The Wealth Of Nations(國富論),謝宗林/李華夏譯。台北:先覺出版社。 10.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比紐赫(Yves Pigneur) 著,2010。獲利世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尤傳莉譯。台北:早安財經。 11.亞力克斯.史戴芬尼(Alex. Stepphany) 著,2015。The Business of Sharing: Making it in the New Sharing Economy(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郭恬君譯。台北:商業週刊。 12.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比紐赫(Yves Pigneur)、亞倫.史密斯(Alan Smith)、葛瑞格.伯納德(Breg Bernarda)著,2015。價值主張年代(Value Proposition Design)季晶晶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13.林松茂,2007。認識生活習慣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及如何從自身做起進而改善空氣品質。品質月刊,第43卷,第12期,P15-20。 14.林榮泰,2015。從創意設計到品牌行銷。服務創新電子報, 2015年6月23日。上網日期:107年6月6日,檢自:https://innoservice.org/6756/林榮泰從創意設計到品牌行銷下 。 15.林建甫,2016。台灣搶攻共享經濟的機會與挑戰。台北:能力雜誌,2016年7月,P58-63。 16.洪志銘,2017。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促成經濟轉型。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2017年5月,P35-39。 17.徐文杰,2012。從設計服務到服務設計-英國用設計帶動社會與產業的創新,經濟部人才快訊電子報,檢自: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3910.html 。 18.秦振家,2011。妳的會是我的。痞客邦,上網日期:107年2月25日,檢自:http://ilovev6.pixnet.net/blog/post/81507203-你的會是我的分享經濟。 19.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 20.康廷嶽、黃柏偉,2015。由國際共享經濟發展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商機。中小企業發展季刊,上網日期:107年2月25日,檢自:http://www.tier.org.tw/achievements/pec3010.aspx?GUID=a56e6e00-90dc-4d8e-af1d-7a3a2de32465。 21.張岸壁、游建華、林志棟,2017。循環經濟之品質定義與本質思考。品質月刊,第53卷第5期,2017年5月,P38-42。 22.張芝瑾,2016。媒體專題-網路世代當爸媽 淺談母嬰電商。凱絡媒體週報2016年12月12日。 23.張書瑋,2017。共享經濟傳統與創新的戰爭。會計研究月刊。2017年5月。台北: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24.陳茂南,2015。由連結觀點,談共享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8卷第8期,P74-79。 25.陳建志,薛慧平,張冠萫,2009。兒童產業的概論與實務。台中:華格納,P1-4-1-32。 26.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著,2014。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rty (物聯網革命:共享經濟與零邊際成本社會的崛起),陳儀、陳琇玲譯。台北:天下雜誌。 27.市調解析–親子育兒篇,創市際雙週刊第74期,2016年11月1日。上網日期:107年1月31日,檢自:http://www.ix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report/InsightXplorer%20Biweekly%20Report_20161101.pdf。 28.提姆布朗(Tim Brown),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吳莉君譯。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29.曾如瑩,2016。平台吞噬全世界。商業週刊1514期,P66-72,2016年11月21日。 30.湯瑪斯.艾森曼(Thomas Eisenmann) , 傑佛瑞.帕克(Geoffrey Parker) , 馬歇爾.范歐斯丁(Marshall W. Van Alstynen)著,2006。打造雙邊市場策略(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羅耀宗譯. 上網日期:107年1月28日,檢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412.html 。 31.辜樹仁,2014。循環經濟環「只租不賣」時代來了,天下雜誌563期,2014年12月24日。 32.黃育徵,2017。循環經濟。台北:天下雜誌。 33.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34.蓋瑞.哈爾威(Gary Hamel),比爾.布林(Bill Breen)著,2007。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廖建榮、楊美齡譯. 台北:天下文化。 35.劉長青,2013。臺灣玩具產業轉型之經營策略-以A公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學位論文。 36.蔡靚萱,2015。共享經濟大革命,商業週刊1455期,2015年10月1日。 37.蔡坤穆,2017。採購與供應採購專欄:循環經濟趨勢下的機會與挑戰。財團法人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學會,2017年8月第128期,P3-7。 38.曠文琪,康育萍,蘇宇庭,2018。超級用戶時代。商業週刊第1594期,107年6月4日,P68-78。 39.羅伯特.尹(Robert K. Yin),1994。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尚榮安譯。台北:弘智文化。 英文部分: 1. Boulding, K. E. (1966),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in H. Jarrett, 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 (pp. 3-14),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 Brown, T., (2008). Design think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6), 84. U.S. Chamber Of Commerce Foundation. https://www.uschamberfoundation.org , Accessed Feb. 12 2018. 3. Brown, T. (2009), Change by Design :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 and Inspires Innovation, USA: Harper Collins. 4. Brown, T., & Wyatt Jocelyn, (2010). Design Thinking for Social. https://ssir.org/articles/entry/design_thinking_for_social_innovation , Accessed June 12 2017. 5. Company, Bain &., (2005). Closing the delivery gap:How to achieve true customer-led growth. http://www.bain.com/publications/articles/closing-the-delivery-gap-newsletter.aspx , Accessed June 12, 2018 6. Cross Nigel, (1982). 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gel_Cross , Accessed Feb. 25,2018. 7. G. Lynn Shostack, (1984). Designing Services That Deli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ttps://hbr.org/1984/01/designing-services-that-deliver , Accessed April 8, 2018 8. Hamel, G. & Prahalad, C. K. (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ward Business Review, Vol.68, NO3, pp.79~91. Kaneko 9. Kenneth R. Andrews, (1971). 公司戰略概念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linois. 10. Kimbell, L., (2011), Design for service as one way of designing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5(2), 41-52. 11. Lawson, Bryan,(1980). How Designers Think: The Design Process Demystified. Architectural Press. 12. Mager, B., (2009). Introduction to Service Desig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ool. Culminatum Innovation 2009. http://www.share2solve.org/ introtosd/start/Main.html (1.5.2009). Accessed:Feb. 12 2018. 13. Marcus Felson & JoeL. Spaeth, (1978).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1(4), 614-624. 14. Pine II, B. J., & Gilmore, J. H., (2011). The experience economy (Rev. ed.).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 15. Porter, Michael E., (1979).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6.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 17.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YK: Free Press. 18. Rachel Botsman & Roo Rogers, (2010). 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 Rick Torben, (2003). The driver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Meliorate Publishing. http://www.torbenrick.eu/blog/strategy/the-drivers-behind-the-rise-of-the-collaborative-economy/ , Accessed Feb. 24, 2018. 20. Rowe Peter, (1987). Design thinking.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1987.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MBA.056.2018.F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