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嚴家淦與戰後臺灣經濟發展
Yen Chia-kan and Post-Wa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作者 高瑞仁
Kao, Jui-Jen
貢獻者 劉季倫
高瑞仁
Kao, Jui-Jen
關鍵詞 嚴家淦
新臺幣
經濟
財政
預算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10-Aug-2018 10:37:25 (UTC+8)
摘要 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收復了殖民五十年的臺灣。事實上,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因奉行「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政策,並沒有太多工業和社會經濟方面的建設,貧富差距仍大,加上太平洋戰爭階段的摧殘與破壞,臺灣整體環境滿目瘡痍,百廢待舉,因此政府主要工作便是戰後的重建與經濟民生的恢復。然而戰後初期,因為政府當局的失政、省籍的矛盾衝突,加上其後國共內戰的影響,反而造成臺灣巨大的通貨膨脹,經濟陷入崩潰邊緣,情勢更加雪上加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中央政府播遷臺灣,兩岸展開軍事對峙,方其時,風雨飄搖、人心未定,但就在國家面臨最為艱難處境的狀況之下,政府當局卻能重起爐灶。藉由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援有了較為積極地挹注以外;同時在內政上也起用新人;在財政、經濟方面則進行土地分配、幣制、稅制、外匯等各層面的銳意改革。在這當中,一批批財經技術官僚相繼的出現,他們有為有守,勵精圖治,遂使整個情勢轉危為安,步上坦途,臺灣的經濟發展也由農業到工業,管制到開放。
     
     進入1960年代,臺灣經濟邁入起飛階段,經濟高速成長,經濟的轉型與升級,也終使臺灣贏得了「亞洲經濟四小龍」的美譽。
     
     過去數十年回顧臺灣經濟發展歷史的研究頗多,無論是從財經政策還是技術官僚個人的研究,皆可謂汗牛充棟,不勝枚舉,但當中,嚴家淦的角色與定位卻也是到了近年才開始受到學界廣泛的注意,而本篇論文的研究則主要也以此為題,嘗試從前人的研究文字中,加上嚴家淦個人的資料與檔案,重新概略爬梳與整理出一個更為系統與完整的面貌。
參考文獻 一、檔案史料
     
     1.「再任財政部長時:嚴家淦先生年譜」(1962年9月12日),〈再任財政部長時期專著與講詞〉,《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505-00001-001。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長嚴家淦接收臺灣銀行演講稿」(1946年5月20日),〈三十九年以前檔案〉,《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100-00001-003。
     
     3.「財政部長嚴家淦於中興學術研究會講演我國當前財政狀況」(1958年8月25日),〈嚴靜波先生言論選輯-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09-046。
     
     4.「臺灣省主席嚴家淦就職典禮演說稿」(1954年6月7日),〈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時:致詞稿〉,《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305-00001-001。
     
     5.「臺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接待日本親善訪問團講詞介紹臺灣概況」(1956年8月15日),〈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時:美援機關駐美機構調整簡化案〉,《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307-00002-010。
     
     6.「財政部長嚴家淦於該部月會發表談話」(1958年4月19日),〈嚴靜波先生言論選輯-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09-044。
     
     7.「八七水災災區重建財務調度工作檢討報告」(1960年8月20日),〈再任財政部長時:八七水災重建案〉,《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1-00001-007。
     
     8.「財政部長嚴家淦於行政院會之加速經濟發展計劃大綱案發言紀錄」(1960年1月20日),〈再任財政部長時:美援會資料(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7-00002-002。
     
     9.「財政部長嚴家淦表示加速經濟發展計劃中十九點財經措施的主要工作」(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美援會資料(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7-00002-032。
     
     10.「中華民國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大綱」(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2-00009-001。
     
     11.「第三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執行計劃十九點配合措施」(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財政相關文件(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2-00017-009。
     
     12.「加速經濟發展的目的與財經改革措施的配合表格圖」(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美援會資料(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7-00002-033。
     
     13.「財政部長嚴家淦針對獎勵投資條例立法院三讀通過後相信數年後生產增加經濟欣欣向榮財政亦更樂觀之報導」(1960年9月1日),〈嚴部長言論集四十九年度〉,《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 館藏,典藏號:
     006-011200-00005-005。
     
     14.「財政部長嚴家淦出席記者節慶祝大會並以獎勵投資條例成立後吾人應有之認識與努力為題之講稿」 (1960年9月1日),〈嚴部長言論集四十九年度〉,《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05-007。
     
     15.「財政部長嚴家淦講述我國財政現況」(1960年10月),〈嚴部長言論集四十九年度〉,《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1200-00005-011。
     
     16.「行政院長嚴家淦於院長交接典禮致詞稿」(1963年12月),〈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605-00001-005。
     
     17.「新任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行政院舉行就任後首次記者招待會致詞原文」(1963年12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1-010。
     
     18.「行政院長嚴家淦於立法院報告有關美援問題摘要」(1964年7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五)〉,《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5-009。
     
     19.「行政院長嚴家淦於美國結束對華部分經援發表談話讚揚歷年美援對我國經建的貢獻」(1965年7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1-008。
     
     20.「行政院長嚴家淦於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行政院長報告詞」(1966年3月2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五年一(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14-017。
     
     21.「行政院長嚴家淦與越南中央行政委員會主席阮高奇聯合公報」(1965年8月18日),〈任行政院長時:越南中央行政委員會主席阮高奇訪華〉,《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4-00002-022。
     
     22.「美國國務卿William P. Rogers (羅吉斯)訪華相關資料」(1969年8月1日),〈任副總統時:美國務卿羅吉斯訪華〉,《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704-00037-001。
     
     23.「新生報報導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三中全會通過提名嚴家淦為副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嚴家淦談話決在總裁蔣中正領導之下全力輔佐報效黨國等剪報」 (1966年3月10日),〈嚴副總統膺選專輯〉,《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000-00012-001。
     
     24.「近代中國雜誌刊載訪前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文並收入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週年紀念文集」(1988年9月),〈任行政院長時:對立法院第四十會期口頭施政報告〉,《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1-00013-003。
     
     25.「行政院長嚴家淦施政報告(口頭報告) 」(1972年2月18日),〈任行政院長時:對立法院第四十會期口頭施政報告〉,《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1-00013-002。
     
     26.「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臺灣省五十六年行政會議訓詞對當前國家施政的重點與臺灣省建設應有的努力」(1967年10月9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3-003。
     
     27.「中央委員會印製海外學人意見」(1967年11月18日),〈卸任總統後:中央委員會文件〉,《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901-00023-002。
     
     28.「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訓詞錄音全文」(1968年6月15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七年二(二)〉,《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24-003。
     
     29.「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在中國國民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行政工作報告(口頭報告)」(1969年3月30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八年一(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29-035。
     
     30.「任行政院長時:對立法院第四十七會期口頭施政報告」 (1971年2月23日),《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1-00020-001。
     
     31.「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參加聯合國二十五週年紀念大會返國後向立法院口頭報告大綱」(1970年10月31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九年三 (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36-017。
     
     32.「行政院長嚴家淦參加聯合國二十五週年紀念大會演說詞」(1970年10月20日),《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4-002。
     
     33.「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主持中美航線開航剪綵致詞」(1970年2月2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九年一(四)〉,《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37-010。
     
     34.「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臺灣造船公司有巢號油輪下水命名典禮講詞」(1970年10月3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九年三(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36-005。
     
     35.「行政院長嚴家淦在國民大會代表六十年度年會致詞稿」(1971年12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七)〉,《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7-004。
     
     36.「民國六十三年第一季臺灣經濟情勢」(1974年),〈任副總統時:臺灣經濟情勢〉,《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702-00002-001。
     
     37.「中國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1975年4月22日),〈卸任總統後:中央委員會文件〉,《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1-00023-005。
     
     38.「總統嚴家淦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提名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為該黨第六任總統候選人函及中央常會決議文」(1977年12月14日),〈嚴總統言論集六十七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1200-00056-002。
     
     39.「前總統嚴家淦於劉大中伉儷銅像揭幕典禮致詞稿」(1978年8月14日),〈嚴總統言論集六十七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56-027。
     
     40.「葉萬安致前總統嚴家淦辦公室秘書徐紹儀檢送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沿革及歷期四年經建計畫編擬機構」(1978年8月20日),〈卸任總統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藏,典藏號:006-010901-00013-005。
     
     41.「宋美齡電致總統蔣經國關於推薦提名前總統嚴家淦擔任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1979年8月30日),〈卸任總統後:函(六十八年)(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6-00004-036。
     
     42.「前總統嚴家淦於臺灣經濟發展會議以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條件為題致詞」(1981年12月18日),〈卸任總統後:致詞稿(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5-00006-002。
     
     43.「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編從整體規劃觀點對國家重要建設計畫之綜合研究與建議」(1985年3月),〈卸任總統後:國家建設委員會資料〉,《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1-00011-003。
     
     44.「現行外匯貿易管理系統及改組後外匯貿易管理系統」(1953年),〈金融(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05-014。
     
     45.「俞鴻鈞呈蔣中正十月份中央銀行庫存黃金暨經理外匯收支情形及臺灣銀行發行準備及黃金儲蓄各情形」(1950年11月11日),〈國庫(三)〉,《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10-001。
     
     46.「嚴家淦呈蔣中正三十九年一至十月份國庫收支總數及各幣類各科
     目收支詳數情形」(1950年11月13日),〈國庫(三)〉,《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10-002。
     
     47.「張羣呈蔣中正調整財經審議聯繫各項機構之建議並附現有財經審議機構系統簡表」(1953年6月10日),〈各種建議(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27-009。
     
     48.「獎勵投資條例草案立法原則及附獎勵投資條例草案」(1960年6月),〈石叟叢書續編-行政院施政報告及加速經濟發展計畫等〉,《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8-010109-00005-014。
     
     49.「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及國家科學委員會一年來進展簡報」(1960年6月),〈國家安全會議資料 (十)〉,《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206-00023-005。
     
     50.「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應美國總統詹森之邀已結束在華府之訪問之聯合聲明稿」(1967年5月4日),〈外交—蔣中正與韓越總統共同發表之聯合公報〉,《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205-00139-006。
     
     51.「行政院長兼副總統嚴家淦呈總統蔣中正關於行政院組織及人事之調整:副院長黃少谷請辭遺缺以蔣經國繼任仍兼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專任中央銀行總裁後財政部長職擬以李國鼎繼任及遞遺經濟部長職缺擬以陶聲洋繼任等」(1969年6月10日),〈政務—高雄青果合作社案嫌犯資料等〉,《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201-00007-011。
     
     
     二、行政院會議記錄
     
     1.國史館,「行政院第三九八次會議紀錄」 (1955年4月25日),〈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七十九冊〉,《行檔》,典藏號:014-000205-0106。
     
     2.國史館,「行政院第六四九次會議紀錄」 (1960年1月14日),〈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一六○冊〉,《行檔》,典藏號:014-000205-0187。
     
     
     三、回憶錄、文史資料、口述歷史、紀念集
     
     1.于宗先等著,《劉大中先生伉儷追思錄》,臺北縣永和鎮,文海,1983。
     
     2.王作榮,《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1999。
     
     3.中華民國物理學會主編,《典範永存: 吳大猷先生紀念文集》,臺北市:遠流,2001.
     
     4.行政院新聞局輯,《嚴總統六十六年言論集》,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1977。
     
     5.全國政協,浙江省政協,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組編,《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北京:中國文史,1987。
     
     6.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陳怡如整理,《李國鼎:我的臺灣經驗-李國鼎談臺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臺北市:遠流,2005。
     
     7.李國鼎口述,康綠島著,《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臺灣經驗》,臺北市:卓越世界文化發行,2001。
     
     8.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五),臺北市:沈錡出版:聯經總經銷,2000。
     
     9.沈雲龍,張朋園,劉鳳翰訪問;劉鳳翰紀錄,《劉航琛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1990。
     
     10.周宏濤口述 ; 汪士淳撰寫,《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臺北市:天下遠見:大和圖書總經銷,2003。
     
     11.吳惠林主編,《蔣碩傑先生著作集5:蔣碩傑先生悼念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5。
     
     12.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問津總經銷,2005。
     
     13.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第十九冊,1947年,臺北市: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2011。
     
     14.俞國華口述;王駿執筆,《財經巨擘:俞國華生涯行腳》,臺北市:商智文化,1999.
     
     15.徐世瑞,〈嚴家淦二三事〉,《福建文史資料》,第19輯,1988。
     
     16.陳慈玉等紀錄,《蔣碩傑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遠流,1995。
     
     17.黃杰,《中興日記》(上),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18.黃杰,《中興日記》(中),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19.黃杰,《中興日記》(下),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20.程星齡,〈劉建緒主閩的片段回憶〉,《福建文史資料》,第9輯,1985。
     
     21.裴斐(Nathaniel Peffer),韋慕庭(Martin Wilbur)訪問整理;吳修垣譯,《從上海市長到「臺灣省主席」(1946-1953年):吳國楨口述回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15。
     
     22.謝東閔,《歸返》,臺北:聯經,1988。
     
     23.錢昌祚,《浮生百記》,臺北市:傳記文學,1975年。
     
     24.錢履周,〈我所知道的嚴家淦〉,《福建文史資料》,第19輯,1988。
     
     25.薛月順編輯,《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上),臺北:國史館,2005。
     
     26.薛月順編輯,《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下),臺北:國史館,2005。
     
     27.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辦;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臺灣省政府中興新村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28.嚴家淦著;許麗玉編輯,《靜波人生:故總統嚴家淦講稿選集》,臺北:社團法人嚴前總統家淦先生紀念協會,2015。
     
     29.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編纂小組編輯,《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臺北市:新聞局,1994。
     
     
     四、出版檔案、年譜與史料彙編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編;陳雲林總主編,《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冊109,北京市:九州,2007。
     
     3.李汝何等著,《臺灣省通志》,卷首下,大事記,第3冊,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8年6月。
     
     4.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
     
     5.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十一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
     
     6.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十二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
     
     7.何智霖編,《陳誠先生書信集:與蔣中正先生往來函電》(下),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7。
     
     8.林元輝編註,《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第一冊,臺北市:二二八基金會,2009。
     
     9.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9。
     
     10.南投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編校,《南投文獻叢輯》(十三),南投縣: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5。
     
     11.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七(下),臺北市,1978。
     
     12.財政部,《財政金融資料輯要》,臺北市:財政部,1952。
     
     13.許瑞浩,周琇環,廖文碩編輯,《嚴家淦與國際經濟合作》,臺北市,國史館,2013。
     
     14.國史館編著,《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臺北市:國史館,2017。
     
     15.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嚴家淦編輯委員會編,《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嚴家淦)》,臺北市:國史館: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
     
     16.葉惠芬編註,《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臺灣省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上),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2007。
     
     17.經濟部編,〈臺日貿易協定之簽訂與延展〉,《經濟參考資料》第2期,臺北:經濟部,1951年。
     
     18.經濟部編,〈臺灣外匯管理〉,《經濟參考資料》第30期,臺北:經濟部,1952年。
     
     19.經濟部編,〈財經審議機構的調整〉,《經濟參考資料》第69期,臺北:經濟部,1953年。
     
     2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 第1卷,大事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2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第4卷,經濟志財稅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2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 第4卷,經濟志金融篇,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23.閻百川先生紀念會編,《民國閻伯川先生鍚山年譜:長編初稿》,臺北市:臺灣商務,1988。
     
     
     五、政府公報
     
     1.立法院公報,第二十五會期,第十六期,1960年9月20日。
     
     2.立法院公報,第六十卷,第八十三期,1971年10月30日。
     
     3.臺灣省政府公報,三十八年夏字第六十二期。
     
     4.總統府公報,第一八八○號,1967年8月18日。
     
     
     六、報紙
     
     1.《中央日報》,1949-1972年。
     
     2.《聯合報》,1952-1976年。
     
     3.《經濟日報》,1967-1972年。
     
     
     七、專書與論文集
     
     1.于宗先、王金利著,《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臺北市:聯經,2003。
     
     2.于宗先、王金利著,《臺灣賦稅體制之演變》,臺北市:聯經,2008。
     
     3.于宗先、王金利著,《臺灣金融體制之演變》,臺北市:聯經,2005。
     
     4.天下編輯,《一同走過從前》,臺北市:天下雜誌發行,1990。
     
     5.仁社中國分社執行委員會編,《仁社中國分社例會專題演講專輯:中華民國七十一年至七十五年》,臺北市:仁社中國分社執行委員會,1987。
     
     6.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
     
     7.王鍵,《戰後美日臺關係史研究:1945-1995》,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8.石田浩著;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翻譯,《臺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臺灣適用「開發獨裁」理論嗎?》,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07。
     
     9.汪元主編,《臺灣銀行三十年》,臺北市:臺灣銀行,1976。
     
     10.汪浩,《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新北市:八旗文化,2017。
     
     11.李麗菁,《臺一線的鄉愁:從上茄苳到二層行》,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
     
     12.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冊),臺北市:聯經,1987。
     
     13.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下冊),臺北市:聯經,1987。
     
     14.沈鵬年,《行雲流水記往》(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15.吳聰敏,〈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梁國樹編著,《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敎授專輯》,臺北市:時報,1994。
     
     16.吳淑鳳;陳中禹編,《轉型關鍵:嚴家淦先生與臺灣經濟發展》,臺北市:國史館,2014。
     
     17.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2004。
     
     18.周開慶,《民國川事紀要(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九年)》,臺北:四川文獻月刊,1972.
     
     19.周濟,〈陳誠與臺灣經濟發展〉,《陳誠與現代中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2017。
     
     20.林木順,《臺灣二月革命》,臺北市:前衛,1991。
     
     21.林博文,《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臺北市:時報文化,2009。
     
     22.林景源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輯,《臺灣工業化之研究》,臺北市:臺灣銀行發行,1981。
     
     23.柯喬治(Kerr, George H.)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市:前衛,1991.
     
     24.段承璞,《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劉進慶,《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25.郭岱君,《臺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臺北市:聯經,2015。
     
     26.徐天胎编著,《福建民國史稿》,福州市:福建人民,2009。
     
     27.高立夫(R. Clough);艾思明譯,《臺灣的探索─海島中國》,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28.高希均,李誠主編,《臺灣經驗四十年(1949~1989)》,臺北市:天下文化,1991。
     
     29.高棣民(Thomas B. Gold)著;胡煜嘉譯,《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觀察-臺灣奇蹟》,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30.陳立文主編,《嚴家淦總統行誼訪談錄》,臺北市:國史館,2013。
     
     31.陳玉璽著;段承璞譯,《臺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臺灣個案研究》,臺北市:人間,1992。
     
     32.陳克儉,林仁川,《福建財政史》(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
     
     33.陳芳明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臺北市:前衛,1996。
     
     34.陳進金,〈蔣中正遷臺初期的人事布局-以省主席的遞嬗為中心〉,黃克武主編;王文隆等著,《遷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市:中正紀念堂,2011。
     
     35.袁穎生,《光復前後的臺灣經濟》,臺北:聯經,1998。
     
     36.張果為主編,《臺灣經濟發展》下冊,臺北市:正中,1967。
     
     37.張駿,《創造財經奇蹟的人》,臺北市:傳記文學,1987。
     
     38.葉萬安,《從管制到開放:臺灣經濟自由化的艱辛歷程》,臺北市:天下遠見,2011。
     
     39.游維真,《1945-1952年臺灣戰後初期惡性通貨膨脹之探討》,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
     
     40.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地政概況》,出版時地不詳。
     
     41.經濟人編輯委員會編,《財經決策強人中華民國經濟的領航者》,臺北:財經人雜誌社,1984。
     
     42.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1985。
     
     43.鄭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硏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1994。
     
     44.臺灣省新聞處編,《臺灣省政槪要及其展望》,臺北市:臺灣省新聞處,1957。
     
     45.潘志奇,《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臺北市:聯經,1980。
     
     46.歐素瑛等編撰,《臺灣省議會會史》,臺北市:國史館;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
     
     47.劉素芬、樊沁萍,〈臺灣戰後初期經濟政策之形成與意義-以利率政策為中心(1953-1961)〉, 賴涵澤,于子橋主編《臺灣與四鄰論文集》,桃園縣中壢市:中央大學歷史硏究所,1998。
     
     48.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修訂版》,臺北:人間出版社,2012。
     
     49.劉進慶,凃照彥,隅谷三喜男著;雷慧英等譯,《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市:人間,1993。
     
     50.劉翠溶,周濟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下),臺北市:聯經,2011。
     
     51.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臺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何智霖執行編輯,《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0。
     
     52.賴澤涵,馬若孟(Ramon H. Myers),魏萼合著;羅珞珈譯,《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
     
     53.瞿宛文,《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臺北市:中研院:聯經,2017。
     
     54.嚴家淦,《經濟建設與財政》,臺北市:陽明山莊,1959。
     
     55.嚴家淦,《經濟建設與財政》,臺北市:陽明山莊,1959。
     
     
     八、期刊論文
     
     1.牛可,〈美援與戰後臺灣的經濟改造〉,《美國研究》,2002年,第3期。
     
     2.王昭明,〈溯行經濟奇蹟-工業委員會憶往〉(一),《遠見雜誌》第89期,1993年10月。
     
     3.王昭明,〈溯行經濟奇蹟-工業委員會憶往〉(二),《遠見雜誌》第90期,1993年11月。
     
     4.王昭明,〈溯行經濟奇蹟-創導者鴻爪〉,《遠見雜誌》第96期,1994年6月。
     
     5.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分析一九六三年行政院長陳下嚴上之原因--陳誠下臺是為必然,嚴家淦上臺則是偶然-中〉,《傳記文學》第98 卷 ,第 2期,2011年2月。
     
     6.李國鼎口述,〈臺灣經驗〉(一),《遠見雜誌》第33期,1989年2月15日。
     
     7.李國鼎,〈李國鼎親述臺灣經驗〉(三),《遠見雜誌》第35期,1989年4月15日。
     
     8.吳聰敏,〈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臺灣的經濟政策〉,《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4期,1997。
     
     9.吳聰敏,〈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0期,2006。
     
     10.周茂春,〈淡泊名位,謙沖爲懷-嚴家淦先生的平凡與不平凡〉,《歷史月刊》,第261期 ,2009年10月。
     
     11.周慕瑜,〈敬悼嚴家淦先生〉,《傳記文學》,第 64 卷, 第 2 期,1994年 2月。
     
     12.侯坤宏,〈抗戰時期田賦徵實的實施與成效〉,《國史館館刊》復刊第4期,1988年6月。
     
     13.高玉樹,〈緬懷嚴家淦先生政治風範〉,《近代中國》,第158-159期 ,2004年12月。
     
     14.張京育,〈專家治國、公忠體國、老成謀國的典型:對嚴家淦先生的認識〉,《傳記文學》,第 108 卷, 第 2 期 ,2016年 2月。
     
     15.張果為,〈浮生的經歷與見證〉(五),《傳記文學》第 35 卷, 第 1 期,1979年 7月。
     
     16.彭文琁、黃汎如、許原彰,〈國史館藏「嚴家淦總統文物」介紹〉,《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195-202;國史館編著,《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臺北市:國史館,2017。
     
     17.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1卷第2期,2001年1月。
     
     18.葉萬安,〈臺灣工業發展政策的研訂與實施〉,《臺北市銀行月刊》第14卷12期,1983。
     
     19.楚崧秋,〈我所認知的嚴家淦先生〉,《近代中國》,第158-159期 ,2004年12月。
     
     20.鄧孔昭,〈陳儀一生及其是非功過〉,《明報月刊》,1995年4月號。
     
     21.劉曉鵬,〈從非洲維持美臺聯盟:重新檢視「先鋒案」〉,《臺灣史研究》,第14卷第2 期,2007。
     
     22.霍甫幽,〈嚴家淦出組新閣〉,《新聞天地》第826期,1963年12月14日。
     
     23.嚴家淦,〈一年來之中國財政〉,《中國經濟月刊》第4期,1951年1月10日。
     
     24.嚴家淦,〈一年來自由中國的財政〉,《中國經濟月刊》第16期,1952年1月10日。
     
     25.嚴家淦,〈十年來的財政概況-為香港時報十周年紀念特刊而做〉,《鹽業通訊》第96期,1959年8月25日。
     
     26.嚴家淦,〈最近財經發展概況-嚴部長向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報告〉,《鹽業通訊》第100期,1959年12月25日。
     
     27.嚴家淦,〈六年來的財政概況-財政部嚴部長向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報告〉,《鹽業通訊》第103期,1960年3月25日。
     
     28.嚴家淦,〈國際經濟合作與經濟發展〉,《國際經濟資料月刊》第5卷第3期,1960年9月25日。
     
     29.嚴家淦,〈論財政上的除舊佈新〉,《中國經濟月刊》第124期,1962年10月。
     
     30.嚴家淦,〈對國際經濟現勢的觀感〉,《自由中國之工業》第19卷第1期,1963年1月25日。
     
     
     九、學位論文
     
     1.王怡雯,《中興新村的現代性─西方理想城鎮規劃的臺灣經驗》,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3。
     
     2.李君星,《經安會與臺灣工業的發展(民國42-47年)》,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1995。
     
     3.余慶俊,《臺灣財經技術官僚的人脈與派系(1949-1988年)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4.陳胤宏,《遠離臺北:臺灣省政府「疏遷」之研究(1945-1960)》,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
     
     5.張鈞智,《中共政治領導精英之研究—技術官僚制的興起與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十、年表、工具書
     
     1.朱文原等編撰,《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臺北市:國史館,2012。
     
     2.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市:國家政策硏究中心出版發行;臺北縣汐止鎮:聯經總代理,1990。
     
     3.李新總主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第五冊,北京市: 中華書局,1997。
     
     4.劉維開,《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近代中國發行,1994。
     
     
     十一、網路資源
     1.《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頁47-48 (http://www.ccfd.org.tw/ccef001/web/), 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2.《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頁47-48,(http://www.ccfd.org.tw/ccef001/web/), 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3.《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47-48頁。(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07:0034-13&catid=164&Itemid=256),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4.《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四,〈四十年度行政工作的講評及四十一年度施政中心的指示〉,
     (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07:0034-13&catid=164&Itemid=256),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5.〈劉大中相關史料〉,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72&ctNode=62&mp=1),搜索日期:2018年2月12日。
     
     6.〈嚴家淦相關史料〉,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67&ctNode=112&mp=1),搜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7.〈前海關稅務司阮壽榮先生小傳〉,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551&ctNode=59&mp=1),搜索日期:2018年2月12日。
     
     8.〈財政史料文獻〉,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67&ctNode=112&mp=1),搜索日期:2017年3月14日。
     
     9.〈臺灣省政府公布幣制改革方案〉,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83&ctNode=111&mp=1),搜索日期:2017年3月14日。
     
     10.葉萬安,〈兩岸史話-懷念前總統嚴家淦〉,旺報,2014年10月14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1120-260306),搜索日期:2017年1月16日。
     
     11.葉萬安,〈兩岸史話-懷念前總統嚴家淦〉,旺報,2014年10月19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9000805-260306),搜索日期:2017年1月16日。
     
     12.高靖,〈從裁軍案看蔣經國在政壇如履薄冰〉,
     (http://www.storm.mg/article/387056),搜索日期:2018年1月25日。
     
     13.張經緯,〈張經緯觀點:臺灣已經失去再創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了〉,風傳媒,2016年12月16日。(http://www.storm.mg/article/201260) ,搜索日期:2018年2月6日。
     
     14.〈臺灣最低調、最短任期、最沒野心的前總統,在木瀆的故居卻很高調〉,每日頭條,2016年11月06日。(https://kknews.cc/zh-tw/world/2aqoexg.html),搜索日期:2017年1月16日。
     
     15.〈「新臺幣之父」本是富家子弟〉,星島日報,加拿大多倫多中文新聞網,2012年8月21日。(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2-08-21/taiwan1345536686d4042251.html),搜索日期:2017年1月13日。
     
     16.〈4萬舊台幣換1元新臺幣紙鈔見證動盪年代〉,中時電子報,2016年8月23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23000456-260107) ,搜索日期:2018年6月17日。
     
     17.汪浩,〈汪浩觀點:蔣介石運來臺灣的黃金去哪了?〉,風傳媒,2018年6月24日。(http://www.storm.mg/article/452020),搜索日期:2018年7月15日。
     
     18.石門水庫全球資訊網, (http://www.wranb.gov.tw/ct.asp?xItem=2086&ctNode=650&mp=4),搜索日期:2017年10月12日。
     
     19.〈鬼斧神工的中橫公路〉,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archives.gov.tw/ALohas/ALohasColumn.aspx?c=1196),搜索日期:2017年10月12日。
     
     20.教育部部史網站,(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搜索日期:2017年11月25日。
     
     21.中華百科全書,「吉田書簡」條,(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52),搜索日期:2017年11月12日。
     
     
     十二、英文文獻
     
     1.Ralph N. Clough, Island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中譯本:高立夫著;艾思明譯,《臺灣的探索─海島中國》,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2.Thomas B. Gold.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Armonk, N.Y. : M.E.
     Sharpe, c1986. 中譯本:高棣民著;胡煜嘉譯,《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觀察-臺灣奇蹟》,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3.Neil H. Jacoby, U.S. aid to Taiwan : 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F. A. Praeger,1967.
     
     4.‘Free China: showcase of economic progress.’Fortune, January,1976,Vol. 93, No.1, pp.85-92.
     
     5.Dani Rodrik, ‘Understanding Economic Policy Reform’.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4(March 1996),pp. 9-4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0153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季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瑞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ao, Jui-J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高瑞仁zh_TW
dc.creator (作者) Kao, Jui-Jen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Aug-2018 10:37: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0-Aug-2018 10:37: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Aug-2018 10:37: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153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29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1530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收復了殖民五十年的臺灣。事實上,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因奉行「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政策,並沒有太多工業和社會經濟方面的建設,貧富差距仍大,加上太平洋戰爭階段的摧殘與破壞,臺灣整體環境滿目瘡痍,百廢待舉,因此政府主要工作便是戰後的重建與經濟民生的恢復。然而戰後初期,因為政府當局的失政、省籍的矛盾衝突,加上其後國共內戰的影響,反而造成臺灣巨大的通貨膨脹,經濟陷入崩潰邊緣,情勢更加雪上加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中央政府播遷臺灣,兩岸展開軍事對峙,方其時,風雨飄搖、人心未定,但就在國家面臨最為艱難處境的狀況之下,政府當局卻能重起爐灶。藉由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援有了較為積極地挹注以外;同時在內政上也起用新人;在財政、經濟方面則進行土地分配、幣制、稅制、外匯等各層面的銳意改革。在這當中,一批批財經技術官僚相繼的出現,他們有為有守,勵精圖治,遂使整個情勢轉危為安,步上坦途,臺灣的經濟發展也由農業到工業,管制到開放。
     
     進入1960年代,臺灣經濟邁入起飛階段,經濟高速成長,經濟的轉型與升級,也終使臺灣贏得了「亞洲經濟四小龍」的美譽。
     
     過去數十年回顧臺灣經濟發展歷史的研究頗多,無論是從財經政策還是技術官僚個人的研究,皆可謂汗牛充棟,不勝枚舉,但當中,嚴家淦的角色與定位卻也是到了近年才開始受到學界廣泛的注意,而本篇論文的研究則主要也以此為題,嘗試從前人的研究文字中,加上嚴家淦個人的資料與檔案,重新概略爬梳與整理出一個更為系統與完整的面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一、國史館庋藏「嚴家淦總統檔案」 5
     二、時人回憶與緬懷文字 9
     三、研究論文與專著 10
     四、個人著作刊物 10
     第三節 章節安排 1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20
     
     第二章 田賦徵實,初試啼聲 21
     第一節 早年學經歷的養成 21
     一、家世背景 21
     二、學養性格 23
     三、服公職前後 27
     第二節 閩省參政經驗 28
     一、人事傾軋中受陳儀、徐學禹的提拔 28
     二、建設廳長任內的作為 30
     三、調任財政廳長的作為 31
     
     第三章 奠基-從幣制改革到省府疏遷 42
     第一節 從財政處到財政部 42
     一、戰後復員與接收 42
     二、「二二八事件」前後 48
     三、財政廳長與幣制改革 52
     四、擔任財政部長 67
     第二節 臺灣省主席時期的嚴家淦 105
     一、接任臺灣省政府主席 105
     二、森林調查與戶口普查 108
     三、水利與交通建設 113
     四、省府疏遷 118
     五、卸任省主席 125
     
     第四章 厚植國力,獎勵投資 127
     第一節 重回財政部 127
     一、回任財政部長 127
     二、改善投資環境 131
     第二節 接任行政院長 150
     一、擔任行政院長 150
     二、美援終止後的經濟建設 154
     三、對外援助:越南與非洲 164
     四、擔任副總統 169
     五、九年國教 175
     六、賦稅改革 179
     
     第五章 交棒-臺灣經濟再創高峰 184
     第一節 一人之下萬人之中 184
     一、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嚴家淦報告經濟進步情形 184
     二、 1970-1971 退出聯合國前後 187
     三、交棒-步入蔣經國時代 191
     第二節 無聲勝有聲 194
     一、擔任總統 195
     二、卸任總統 202
     
     第六章 結論 209
     附錄一: 嚴家淦與戰後臺灣經濟發展大事年表(1945-1985) 213
     附錄二:我國經濟建設機構沿革表 238
     徵引書目 242
     
     表次
     表1-1 嚴家淦重要學經歷簡表 4
     表1-2 嚴家淦之著作 10
     表1-3 嚴家淦發表之期刊論文 11
     表2-1 歷年田賦配額情況表 39
     表2-2 歷年田賦實徵數額表 40
     表3-1 中央政府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度重要稅收統計表 91
     表4-1 第四期經濟建設四年計畫主要目標與實績 159
     表4-2 第五期經濟建設四年計畫主要目標與實績 162
     表4-3 各級政府財政收支與其餘絀 163
     表4-4 非洲國家在中國代表權(阿爾巴尼亞案)中的投票紀錄 168
     
     圖次
     圖3-1 張羣呈擬調整財經審議機構後組織簡表 94
     圖3-2 改組前中央政府外匯貿易管理系統 97
     圖3-3 改組後中央政府外匯貿易管理系統 98
     圖4-1 加速經濟發展的目的與財經改革措施的配合 141
     圖5-1 經濟建設計劃實施成果 186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嚴家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臺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預算zh_TW
dc.title (題名) 嚴家淦與戰後臺灣經濟發展zh_TW
dc.title (題名) Yen Chia-kan and Post-Wa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檔案史料
     
     1.「再任財政部長時:嚴家淦先生年譜」(1962年9月12日),〈再任財政部長時期專著與講詞〉,《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505-00001-001。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長嚴家淦接收臺灣銀行演講稿」(1946年5月20日),〈三十九年以前檔案〉,《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100-00001-003。
     
     3.「財政部長嚴家淦於中興學術研究會講演我國當前財政狀況」(1958年8月25日),〈嚴靜波先生言論選輯-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09-046。
     
     4.「臺灣省主席嚴家淦就職典禮演說稿」(1954年6月7日),〈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時:致詞稿〉,《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305-00001-001。
     
     5.「臺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接待日本親善訪問團講詞介紹臺灣概況」(1956年8月15日),〈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時:美援機關駐美機構調整簡化案〉,《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307-00002-010。
     
     6.「財政部長嚴家淦於該部月會發表談話」(1958年4月19日),〈嚴靜波先生言論選輯-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09-044。
     
     7.「八七水災災區重建財務調度工作檢討報告」(1960年8月20日),〈再任財政部長時:八七水災重建案〉,《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1-00001-007。
     
     8.「財政部長嚴家淦於行政院會之加速經濟發展計劃大綱案發言紀錄」(1960年1月20日),〈再任財政部長時:美援會資料(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7-00002-002。
     
     9.「財政部長嚴家淦表示加速經濟發展計劃中十九點財經措施的主要工作」(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美援會資料(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7-00002-032。
     
     10.「中華民國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大綱」(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2-00009-001。
     
     11.「第三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劃執行計劃十九點配合措施」(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財政相關文件(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2-00017-009。
     
     12.「加速經濟發展的目的與財經改革措施的配合表格圖」(1963年12月),〈再任財政部長時:美援會資料(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507-00002-033。
     
     13.「財政部長嚴家淦針對獎勵投資條例立法院三讀通過後相信數年後生產增加經濟欣欣向榮財政亦更樂觀之報導」(1960年9月1日),〈嚴部長言論集四十九年度〉,《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 館藏,典藏號:
     006-011200-00005-005。
     
     14.「財政部長嚴家淦出席記者節慶祝大會並以獎勵投資條例成立後吾人應有之認識與努力為題之講稿」 (1960年9月1日),〈嚴部長言論集四十九年度〉,《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05-007。
     
     15.「財政部長嚴家淦講述我國財政現況」(1960年10月),〈嚴部長言論集四十九年度〉,《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1200-00005-011。
     
     16.「行政院長嚴家淦於院長交接典禮致詞稿」(1963年12月),〈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605-00001-005。
     
     17.「新任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行政院舉行就任後首次記者招待會致詞原文」(1963年12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1-010。
     
     18.「行政院長嚴家淦於立法院報告有關美援問題摘要」(1964年7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五)〉,《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5-009。
     
     19.「行政院長嚴家淦於美國結束對華部分經援發表談話讚揚歷年美援對我國經建的貢獻」(1965年7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1-008。
     
     20.「行政院長嚴家淦於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行政院長報告詞」(1966年3月2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五年一(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14-017。
     
     21.「行政院長嚴家淦與越南中央行政委員會主席阮高奇聯合公報」(1965年8月18日),〈任行政院長時:越南中央行政委員會主席阮高奇訪華〉,《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4-00002-022。
     
     22.「美國國務卿William P. Rogers (羅吉斯)訪華相關資料」(1969年8月1日),〈任副總統時:美國務卿羅吉斯訪華〉,《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704-00037-001。
     
     23.「新生報報導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三中全會通過提名嚴家淦為副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嚴家淦談話決在總裁蔣中正領導之下全力輔佐報效黨國等剪報」 (1966年3月10日),〈嚴副總統膺選專輯〉,《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000-00012-001。
     
     24.「近代中國雜誌刊載訪前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文並收入中國教育學會主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週年紀念文集」(1988年9月),〈任行政院長時:對立法院第四十會期口頭施政報告〉,《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1-00013-003。
     
     25.「行政院長嚴家淦施政報告(口頭報告) 」(1972年2月18日),〈任行政院長時:對立法院第四十會期口頭施政報告〉,《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1-00013-002。
     
     26.「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臺灣省五十六年行政會議訓詞對當前國家施政的重點與臺灣省建設應有的努力」(1967年10月9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3-003。
     
     27.「中央委員會印製海外學人意見」(1967年11月18日),〈卸任總統後:中央委員會文件〉,《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0901-00023-002。
     
     28.「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訓詞錄音全文」(1968年6月15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七年二(二)〉,《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24-003。
     
     29.「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在中國國民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行政工作報告(口頭報告)」(1969年3月30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八年一(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29-035。
     
     30.「任行政院長時:對立法院第四十七會期口頭施政報告」 (1971年2月23日),《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1-00020-001。
     
     31.「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參加聯合國二十五週年紀念大會返國後向立法院口頭報告大綱」(1970年10月31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九年三 (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36-017。
     
     32.「行政院長嚴家淦參加聯合國二十五週年紀念大會演說詞」(1970年10月20日),《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4-002。
     
     33.「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主持中美航線開航剪綵致詞」(1970年2月2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九年一(四)〉,《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37-010。
     
     34.「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於臺灣造船公司有巢號油輪下水命名典禮講詞」(1970年10月3日),〈嚴副總統言論集五十九年三(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36-005。
     
     35.「行政院長嚴家淦在國民大會代表六十年度年會致詞稿」(1971年12月25日),〈任行政院長時:致詞稿(七)〉,《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605-00007-004。
     
     36.「民國六十三年第一季臺灣經濟情勢」(1974年),〈任副總統時:臺灣經濟情勢〉,《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702-00002-001。
     
     37.「中國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1975年4月22日),〈卸任總統後:中央委員會文件〉,《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1-00023-005。
     
     38.「總統嚴家淦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提名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為該黨第六任總統候選人函及中央常會決議文」(1977年12月14日),〈嚴總統言論集六十七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
     006-011200-00056-002。
     
     39.「前總統嚴家淦於劉大中伉儷銅像揭幕典禮致詞稿」(1978年8月14日),〈嚴總統言論集六十七年〉,《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1200-00056-027。
     
     40.「葉萬安致前總統嚴家淦辦公室秘書徐紹儀檢送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沿革及歷期四年經建計畫編擬機構」(1978年8月20日),〈卸任總統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藏,典藏號:006-010901-00013-005。
     
     41.「宋美齡電致總統蔣經國關於推薦提名前總統嚴家淦擔任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1979年8月30日),〈卸任總統後:函(六十八年)(一)〉,《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6-00004-036。
     
     42.「前總統嚴家淦於臺灣經濟發展會議以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條件為題致詞」(1981年12月18日),〈卸任總統後:致詞稿(三)〉,《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5-00006-002。
     
     43.「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編從整體規劃觀點對國家重要建設計畫之綜合研究與建議」(1985年3月),〈卸任總統後:國家建設委員會資料〉,《嚴家淦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6-010901-00011-003。
     
     44.「現行外匯貿易管理系統及改組後外匯貿易管理系統」(1953年),〈金融(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05-014。
     
     45.「俞鴻鈞呈蔣中正十月份中央銀行庫存黃金暨經理外匯收支情形及臺灣銀行發行準備及黃金儲蓄各情形」(1950年11月11日),〈國庫(三)〉,《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10-001。
     
     46.「嚴家淦呈蔣中正三十九年一至十月份國庫收支總數及各幣類各科
     目收支詳數情形」(1950年11月13日),〈國庫(三)〉,《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10-002。
     
     47.「張羣呈蔣中正調整財經審議聯繫各項機構之建議並附現有財經審議機構系統簡表」(1953年6月10日),〈各種建議(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9-00027-009。
     
     48.「獎勵投資條例草案立法原則及附獎勵投資條例草案」(1960年6月),〈石叟叢書續編-行政院施政報告及加速經濟發展計畫等〉,《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8-010109-00005-014。
     
     49.「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及國家科學委員會一年來進展簡報」(1960年6月),〈國家安全會議資料 (十)〉,《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206-00023-005。
     
     50.「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應美國總統詹森之邀已結束在華府之訪問之聯合聲明稿」(1967年5月4日),〈外交—蔣中正與韓越總統共同發表之聯合公報〉,《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205-00139-006。
     
     51.「行政院長兼副總統嚴家淦呈總統蔣中正關於行政院組織及人事之調整:副院長黃少谷請辭遺缺以蔣經國繼任仍兼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專任中央銀行總裁後財政部長職擬以李國鼎繼任及遞遺經濟部長職缺擬以陶聲洋繼任等」(1969年6月10日),〈政務—高雄青果合作社案嫌犯資料等〉,《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5-010201-00007-011。
     
     
     二、行政院會議記錄
     
     1.國史館,「行政院第三九八次會議紀錄」 (1955年4月25日),〈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七十九冊〉,《行檔》,典藏號:014-000205-0106。
     
     2.國史館,「行政院第六四九次會議紀錄」 (1960年1月14日),〈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一六○冊〉,《行檔》,典藏號:014-000205-0187。
     
     
     三、回憶錄、文史資料、口述歷史、紀念集
     
     1.于宗先等著,《劉大中先生伉儷追思錄》,臺北縣永和鎮,文海,1983。
     
     2.王作榮,《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1999。
     
     3.中華民國物理學會主編,《典範永存: 吳大猷先生紀念文集》,臺北市:遠流,2001.
     
     4.行政院新聞局輯,《嚴總統六十六年言論集》,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1977。
     
     5.全國政協,浙江省政協,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輯組編,《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北京:中國文史,1987。
     
     6.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陳怡如整理,《李國鼎:我的臺灣經驗-李國鼎談臺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臺北市:遠流,2005。
     
     7.李國鼎口述,康綠島著,《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臺灣經驗》,臺北市:卓越世界文化發行,2001。
     
     8.沈錡,《我的一生:沈錡回憶錄》(五),臺北市:沈錡出版:聯經總經銷,2000。
     
     9.沈雲龍,張朋園,劉鳳翰訪問;劉鳳翰紀錄,《劉航琛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1990。
     
     10.周宏濤口述 ; 汪士淳撰寫,《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臺北市:天下遠見:大和圖書總經銷,2003。
     
     11.吳惠林主編,《蔣碩傑先生著作集5:蔣碩傑先生悼念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5。
     
     12.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問津總經銷,2005。
     
     13.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第十九冊,1947年,臺北市: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2011。
     
     14.俞國華口述;王駿執筆,《財經巨擘:俞國華生涯行腳》,臺北市:商智文化,1999.
     
     15.徐世瑞,〈嚴家淦二三事〉,《福建文史資料》,第19輯,1988。
     
     16.陳慈玉等紀錄,《蔣碩傑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遠流,1995。
     
     17.黃杰,《中興日記》(上),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18.黃杰,《中興日記》(中),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19.黃杰,《中興日記》(下),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20.程星齡,〈劉建緒主閩的片段回憶〉,《福建文史資料》,第9輯,1985。
     
     21.裴斐(Nathaniel Peffer),韋慕庭(Martin Wilbur)訪問整理;吳修垣譯,《從上海市長到「臺灣省主席」(1946-1953年):吳國楨口述回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15。
     
     22.謝東閔,《歸返》,臺北:聯經,1988。
     
     23.錢昌祚,《浮生百記》,臺北市:傳記文學,1975年。
     
     24.錢履周,〈我所知道的嚴家淦〉,《福建文史資料》,第19輯,1988。
     
     25.薛月順編輯,《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上),臺北:國史館,2005。
     
     26.薛月順編輯,《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下),臺北:國史館,2005。
     
     27.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辦;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臺灣省政府中興新村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28.嚴家淦著;許麗玉編輯,《靜波人生:故總統嚴家淦講稿選集》,臺北:社團法人嚴前總統家淦先生紀念協會,2015。
     
     29.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編纂小組編輯,《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臺北市:新聞局,1994。
     
     
     四、出版檔案、年譜與史料彙編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編;陳雲林總主編,《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冊109,北京市:九州,2007。
     
     3.李汝何等著,《臺灣省通志》,卷首下,大事記,第3冊,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8年6月。
     
     4.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
     
     5.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十一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
     
     6.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十二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
     
     7.何智霖編,《陳誠先生書信集:與蔣中正先生往來函電》(下),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7。
     
     8.林元輝編註,《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第一冊,臺北市:二二八基金會,2009。
     
     9.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9。
     
     10.南投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編校,《南投文獻叢輯》(十三),南投縣: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5。
     
     11.秦孝儀總編纂,《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七(下),臺北市,1978。
     
     12.財政部,《財政金融資料輯要》,臺北市:財政部,1952。
     
     13.許瑞浩,周琇環,廖文碩編輯,《嚴家淦與國際經濟合作》,臺北市,國史館,2013。
     
     14.國史館編著,《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臺北市:國史館,2017。
     
     15.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嚴家淦編輯委員會編,《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嚴家淦)》,臺北市:國史館: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
     
     16.葉惠芬編註,《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臺灣省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上),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2007。
     
     17.經濟部編,〈臺日貿易協定之簽訂與延展〉,《經濟參考資料》第2期,臺北:經濟部,1951年。
     
     18.經濟部編,〈臺灣外匯管理〉,《經濟參考資料》第30期,臺北:經濟部,1952年。
     
     19.經濟部編,〈財經審議機構的調整〉,《經濟參考資料》第69期,臺北:經濟部,1953年。
     
     2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 第1卷,大事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2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第4卷,經濟志財稅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2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 第4卷,經濟志金融篇,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23.閻百川先生紀念會編,《民國閻伯川先生鍚山年譜:長編初稿》,臺北市:臺灣商務,1988。
     
     
     五、政府公報
     
     1.立法院公報,第二十五會期,第十六期,1960年9月20日。
     
     2.立法院公報,第六十卷,第八十三期,1971年10月30日。
     
     3.臺灣省政府公報,三十八年夏字第六十二期。
     
     4.總統府公報,第一八八○號,1967年8月18日。
     
     
     六、報紙
     
     1.《中央日報》,1949-1972年。
     
     2.《聯合報》,1952-1976年。
     
     3.《經濟日報》,1967-1972年。
     
     
     七、專書與論文集
     
     1.于宗先、王金利著,《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臺北市:聯經,2003。
     
     2.于宗先、王金利著,《臺灣賦稅體制之演變》,臺北市:聯經,2008。
     
     3.于宗先、王金利著,《臺灣金融體制之演變》,臺北市:聯經,2005。
     
     4.天下編輯,《一同走過從前》,臺北市:天下雜誌發行,1990。
     
     5.仁社中國分社執行委員會編,《仁社中國分社例會專題演講專輯:中華民國七十一年至七十五年》,臺北市:仁社中國分社執行委員會,1987。
     
     6.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
     
     7.王鍵,《戰後美日臺關係史研究:1945-1995》,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8.石田浩著;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翻譯,《臺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臺灣適用「開發獨裁」理論嗎?》,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07。
     
     9.汪元主編,《臺灣銀行三十年》,臺北市:臺灣銀行,1976。
     
     10.汪浩,《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新北市:八旗文化,2017。
     
     11.李麗菁,《臺一線的鄉愁:從上茄苳到二層行》,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
     
     12.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冊),臺北市:聯經,1987。
     
     13.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下冊),臺北市:聯經,1987。
     
     14.沈鵬年,《行雲流水記往》(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15.吳聰敏,〈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梁國樹編著,《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敎授專輯》,臺北市:時報,1994。
     
     16.吳淑鳳;陳中禹編,《轉型關鍵:嚴家淦先生與臺灣經濟發展》,臺北市:國史館,2014。
     
     17.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2004。
     
     18.周開慶,《民國川事紀要(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九年)》,臺北:四川文獻月刊,1972.
     
     19.周濟,〈陳誠與臺灣經濟發展〉,《陳誠與現代中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2017。
     
     20.林木順,《臺灣二月革命》,臺北市:前衛,1991。
     
     21.林博文,《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臺北市:時報文化,2009。
     
     22.林景源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輯,《臺灣工業化之研究》,臺北市:臺灣銀行發行,1981。
     
     23.柯喬治(Kerr, George H.)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市:前衛,1991.
     
     24.段承璞,《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劉進慶,《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25.郭岱君,《臺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臺北市:聯經,2015。
     
     26.徐天胎编著,《福建民國史稿》,福州市:福建人民,2009。
     
     27.高立夫(R. Clough);艾思明譯,《臺灣的探索─海島中國》,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28.高希均,李誠主編,《臺灣經驗四十年(1949~1989)》,臺北市:天下文化,1991。
     
     29.高棣民(Thomas B. Gold)著;胡煜嘉譯,《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觀察-臺灣奇蹟》,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30.陳立文主編,《嚴家淦總統行誼訪談錄》,臺北市:國史館,2013。
     
     31.陳玉璽著;段承璞譯,《臺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臺灣個案研究》,臺北市:人間,1992。
     
     32.陳克儉,林仁川,《福建財政史》(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
     
     33.陳芳明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臺北市:前衛,1996。
     
     34.陳進金,〈蔣中正遷臺初期的人事布局-以省主席的遞嬗為中心〉,黃克武主編;王文隆等著,《遷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市:中正紀念堂,2011。
     
     35.袁穎生,《光復前後的臺灣經濟》,臺北:聯經,1998。
     
     36.張果為主編,《臺灣經濟發展》下冊,臺北市:正中,1967。
     
     37.張駿,《創造財經奇蹟的人》,臺北市:傳記文學,1987。
     
     38.葉萬安,《從管制到開放:臺灣經濟自由化的艱辛歷程》,臺北市:天下遠見,2011。
     
     39.游維真,《1945-1952年臺灣戰後初期惡性通貨膨脹之探討》,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
     
     40.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地政概況》,出版時地不詳。
     
     41.經濟人編輯委員會編,《財經決策強人中華民國經濟的領航者》,臺北:財經人雜誌社,1984。
     
     42.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1985。
     
     43.鄭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硏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1994。
     
     44.臺灣省新聞處編,《臺灣省政槪要及其展望》,臺北市:臺灣省新聞處,1957。
     
     45.潘志奇,《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臺北市:聯經,1980。
     
     46.歐素瑛等編撰,《臺灣省議會會史》,臺北市:國史館;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
     
     47.劉素芬、樊沁萍,〈臺灣戰後初期經濟政策之形成與意義-以利率政策為中心(1953-1961)〉, 賴涵澤,于子橋主編《臺灣與四鄰論文集》,桃園縣中壢市:中央大學歷史硏究所,1998。
     
     48.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修訂版》,臺北:人間出版社,2012。
     
     49.劉進慶,凃照彥,隅谷三喜男著;雷慧英等譯,《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市:人間,1993。
     
     50.劉翠溶,周濟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下),臺北市:聯經,2011。
     
     51.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臺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何智霖執行編輯,《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0。
     
     52.賴澤涵,馬若孟(Ramon H. Myers),魏萼合著;羅珞珈譯,《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
     
     53.瞿宛文,《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臺北市:中研院:聯經,2017。
     
     54.嚴家淦,《經濟建設與財政》,臺北市:陽明山莊,1959。
     
     55.嚴家淦,《經濟建設與財政》,臺北市:陽明山莊,1959。
     
     
     八、期刊論文
     
     1.牛可,〈美援與戰後臺灣的經濟改造〉,《美國研究》,2002年,第3期。
     
     2.王昭明,〈溯行經濟奇蹟-工業委員會憶往〉(一),《遠見雜誌》第89期,1993年10月。
     
     3.王昭明,〈溯行經濟奇蹟-工業委員會憶往〉(二),《遠見雜誌》第90期,1993年11月。
     
     4.王昭明,〈溯行經濟奇蹟-創導者鴻爪〉,《遠見雜誌》第96期,1994年6月。
     
     5.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分析一九六三年行政院長陳下嚴上之原因--陳誠下臺是為必然,嚴家淦上臺則是偶然-中〉,《傳記文學》第98 卷 ,第 2期,2011年2月。
     
     6.李國鼎口述,〈臺灣經驗〉(一),《遠見雜誌》第33期,1989年2月15日。
     
     7.李國鼎,〈李國鼎親述臺灣經驗〉(三),《遠見雜誌》第35期,1989年4月15日。
     
     8.吳聰敏,〈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臺灣的經濟政策〉,《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4期,1997。
     
     9.吳聰敏,〈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0期,2006。
     
     10.周茂春,〈淡泊名位,謙沖爲懷-嚴家淦先生的平凡與不平凡〉,《歷史月刊》,第261期 ,2009年10月。
     
     11.周慕瑜,〈敬悼嚴家淦先生〉,《傳記文學》,第 64 卷, 第 2 期,1994年 2月。
     
     12.侯坤宏,〈抗戰時期田賦徵實的實施與成效〉,《國史館館刊》復刊第4期,1988年6月。
     
     13.高玉樹,〈緬懷嚴家淦先生政治風範〉,《近代中國》,第158-159期 ,2004年12月。
     
     14.張京育,〈專家治國、公忠體國、老成謀國的典型:對嚴家淦先生的認識〉,《傳記文學》,第 108 卷, 第 2 期 ,2016年 2月。
     
     15.張果為,〈浮生的經歷與見證〉(五),《傳記文學》第 35 卷, 第 1 期,1979年 7月。
     
     16.彭文琁、黃汎如、許原彰,〈國史館藏「嚴家淦總統文物」介紹〉,《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195-202;國史館編著,《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臺北市:國史館,2017。
     
     17.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1卷第2期,2001年1月。
     
     18.葉萬安,〈臺灣工業發展政策的研訂與實施〉,《臺北市銀行月刊》第14卷12期,1983。
     
     19.楚崧秋,〈我所認知的嚴家淦先生〉,《近代中國》,第158-159期 ,2004年12月。
     
     20.鄧孔昭,〈陳儀一生及其是非功過〉,《明報月刊》,1995年4月號。
     
     21.劉曉鵬,〈從非洲維持美臺聯盟:重新檢視「先鋒案」〉,《臺灣史研究》,第14卷第2 期,2007。
     
     22.霍甫幽,〈嚴家淦出組新閣〉,《新聞天地》第826期,1963年12月14日。
     
     23.嚴家淦,〈一年來之中國財政〉,《中國經濟月刊》第4期,1951年1月10日。
     
     24.嚴家淦,〈一年來自由中國的財政〉,《中國經濟月刊》第16期,1952年1月10日。
     
     25.嚴家淦,〈十年來的財政概況-為香港時報十周年紀念特刊而做〉,《鹽業通訊》第96期,1959年8月25日。
     
     26.嚴家淦,〈最近財經發展概況-嚴部長向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報告〉,《鹽業通訊》第100期,1959年12月25日。
     
     27.嚴家淦,〈六年來的財政概況-財政部嚴部長向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報告〉,《鹽業通訊》第103期,1960年3月25日。
     
     28.嚴家淦,〈國際經濟合作與經濟發展〉,《國際經濟資料月刊》第5卷第3期,1960年9月25日。
     
     29.嚴家淦,〈論財政上的除舊佈新〉,《中國經濟月刊》第124期,1962年10月。
     
     30.嚴家淦,〈對國際經濟現勢的觀感〉,《自由中國之工業》第19卷第1期,1963年1月25日。
     
     
     九、學位論文
     
     1.王怡雯,《中興新村的現代性─西方理想城鎮規劃的臺灣經驗》,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3。
     
     2.李君星,《經安會與臺灣工業的發展(民國42-47年)》,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1995。
     
     3.余慶俊,《臺灣財經技術官僚的人脈與派系(1949-1988年)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4.陳胤宏,《遠離臺北:臺灣省政府「疏遷」之研究(1945-1960)》,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
     
     5.張鈞智,《中共政治領導精英之研究—技術官僚制的興起與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十、年表、工具書
     
     1.朱文原等編撰,《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臺北市:國史館,2012。
     
     2.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市:國家政策硏究中心出版發行;臺北縣汐止鎮:聯經總代理,1990。
     
     3.李新總主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第五冊,北京市: 中華書局,1997。
     
     4.劉維開,《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近代中國發行,1994。
     
     
     十一、網路資源
     1.《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頁47-48 (http://www.ccfd.org.tw/ccef001/web/), 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2.《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頁47-48,(http://www.ccfd.org.tw/ccef001/web/), 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3.《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十,47-48頁。(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07:0034-13&catid=164&Itemid=256),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4.《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四,〈四十年度行政工作的講評及四十一年度施政中心的指示〉,
     (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07:0034-13&catid=164&Itemid=256),搜索日期:2017年3月22日。
     
     5.〈劉大中相關史料〉,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72&ctNode=62&mp=1),搜索日期:2018年2月12日。
     
     6.〈嚴家淦相關史料〉,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67&ctNode=112&mp=1),搜索日期:2017年3月6日。
     
     7.〈前海關稅務司阮壽榮先生小傳〉,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551&ctNode=59&mp=1),搜索日期:2018年2月12日。
     
     8.〈財政史料文獻〉,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67&ctNode=112&mp=1),搜索日期:2017年3月14日。
     
     9.〈臺灣省政府公布幣制改革方案〉,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683&ctNode=111&mp=1),搜索日期:2017年3月14日。
     
     10.葉萬安,〈兩岸史話-懷念前總統嚴家淦〉,旺報,2014年10月14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1120-260306),搜索日期:2017年1月16日。
     
     11.葉萬安,〈兩岸史話-懷念前總統嚴家淦〉,旺報,2014年10月19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9000805-260306),搜索日期:2017年1月16日。
     
     12.高靖,〈從裁軍案看蔣經國在政壇如履薄冰〉,
     (http://www.storm.mg/article/387056),搜索日期:2018年1月25日。
     
     13.張經緯,〈張經緯觀點:臺灣已經失去再創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了〉,風傳媒,2016年12月16日。(http://www.storm.mg/article/201260) ,搜索日期:2018年2月6日。
     
     14.〈臺灣最低調、最短任期、最沒野心的前總統,在木瀆的故居卻很高調〉,每日頭條,2016年11月06日。(https://kknews.cc/zh-tw/world/2aqoexg.html),搜索日期:2017年1月16日。
     
     15.〈「新臺幣之父」本是富家子弟〉,星島日報,加拿大多倫多中文新聞網,2012年8月21日。(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2-08-21/taiwan1345536686d4042251.html),搜索日期:2017年1月13日。
     
     16.〈4萬舊台幣換1元新臺幣紙鈔見證動盪年代〉,中時電子報,2016年8月23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23000456-260107) ,搜索日期:2018年6月17日。
     
     17.汪浩,〈汪浩觀點:蔣介石運來臺灣的黃金去哪了?〉,風傳媒,2018年6月24日。(http://www.storm.mg/article/452020),搜索日期:2018年7月15日。
     
     18.石門水庫全球資訊網, (http://www.wranb.gov.tw/ct.asp?xItem=2086&ctNode=650&mp=4),搜索日期:2017年10月12日。
     
     19.〈鬼斧神工的中橫公路〉,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archives.gov.tw/ALohas/ALohasColumn.aspx?c=1196),搜索日期:2017年10月12日。
     
     20.教育部部史網站,(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搜索日期:2017年11月25日。
     
     21.中華百科全書,「吉田書簡」條,(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52),搜索日期:2017年11月12日。
     
     
     十二、英文文獻
     
     1.Ralph N. Clough, Island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中譯本:高立夫著;艾思明譯,《臺灣的探索─海島中國》,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2.Thomas B. Gold.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Armonk, N.Y. : M.E.
     Sharpe, c1986. 中譯本:高棣民著;胡煜嘉譯,《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觀察-臺灣奇蹟》,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3.Neil H. Jacoby, U.S. aid to Taiwan : 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F. A. Praeger,1967.
     
     4.‘Free China: showcase of economic progress.’Fortune, January,1976,Vol. 93, No.1, pp.85-92.
     
     5.Dani Rodrik, ‘Understanding Economic Policy Reform’.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4(March 1996),pp. 9-41.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Hist.003.2018.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