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文化中介下的迷消費-以日本聲優迷文化在台灣為例
A Study of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 Case Study of Japanese Seiyu Fan Culture
作者 邱馨葆
Chiu, Hsin-Pao
貢獻者 李世暉
Li, Shih-Hui
邱馨葆
Chiu, Hsin-Pao
關鍵詞 聲優

文化中介
社會資本
虛擬社群
大眾文化
次文化
Seiyu
Fan
Cultural intermediary
Social capital
Virtual community
Popular culture
Subculture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9-Aug-2018 16:03:04 (UTC+8)
摘要 日本大眾文化之所以得以全球化,其原因除了日本動漫畫產業本身的生產特色以及全球傳播媒介的介入之外,日本動漫畫同好形成的迷文化則超越了傳播機制,成為文化實踐的真正動力。
       本研究以台灣的日本聲優迷作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日本聲優文化的生成與演進作為背景,延伸至日本聲優文化在台灣之樣貌,以勾勒出日本大眾文化引進台灣的過程與機制。接著質性研究方法,採取深度訪談的形式蒐集資料。採用立意抽樣與滾雪球抽樣方法,並透過受訪者之人際網絡及網際網路徵詢符合研究條件之受訪者進行訪談。透過訪談資料,分析日本聲優迷如何作為文化中介者,進行文化傳遞之行為與其中介態度。接著以Bourdieu文化中介者概念與社會資本論作為貫穿,選擇擁有迷認同的台灣聲優迷作為訪談對象,以深入訪談的形式,從受訪者的生命史與個人經驗作為一手資料,問題聚焦於台灣的日本聲優迷的中介行為與中介態度,以引發台灣對日本的想像、興趣與看法。作為一種消費者之存在,日本聲優迷的中介角色就並非只是透明的介質,而有著更多的主體投射與喜好在其中。藉由資訊交換,迷亦中介了日本大眾文化在台灣的傳播。知悉迷文化的中介模式,並掌握迷社群在社群媒體中發揮的功能與角色,則更能發揮行銷的功能,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has developed in many unexpected and fascinating ways. The fan culture formed by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fans i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to the whole worl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fans who love seiyu (Japanese seiyu fans) in Taiwan.
     Through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 how Japanese Seiyu fans becom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conduc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their intermediary attitudes, and also know how they conduc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their intermediary attitud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ourdieu cultural mediator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aiwanese Seiyu fans with the identity of the fans were selected as interviewees. In the form of in-depth interviews, the life history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used as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e issue focuses on the intermediary behavior and intermediary attitude of Japanese Seiyu fans in Taiwan, in order to trigger Taiwanese imagination, interest and views on Japan. The mediating role of Japanese Seiyu fans is not just a transparent medium, but has more subject projections and preferences.
     As a consumer, fans have spread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Knowing the mediation mode of the fan culture and mastering the functions and roles of the fan community in the social media, it is more effective in marketing.
參考文獻 一、專書著作
     (一)中文
     徐宗國譯,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著,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陳文俊譯,2005,〈典範、理論及社會研究〉,載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新加坡商湯姆生,頁43-82。譯自Babbie, Earl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0th ed.).
     馮建三,1995,《電視、觀眾與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嚴祥鸞主編,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臺北市: 巨流。
     朱柔若譯,2002,W. 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楊智。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
     孫智綺譯,Pierre Bourdieu著,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
     梁蓉譯,Claude Mollard著,2002,《法國文化工程》,臺北:麥田。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楊智。
     鄭明萱譯,2006,麥克魯漢著,《認識媒體:人的延伸》,台北:貓頭鷹。
     蘇宇鈴譯, 1998,岩渕功一著,〈日本文化在台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當代》,125,頁14-39。
     周業謙、周光淦譯,David Jary、Julia Jary 著, 2005,《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
     馬藹屏,1997,《青少年次文化初探》,學校衛生,30期, 55-59。
     余曜成,2015,《動漫透視鏡》,台北:時報出版。
     約翰費斯克著,陶東風主編,1992,〈粉都的文化經濟〉,《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18。
     朱華瑄譯,M. Hills 著, 2009,《探究迷文化》(Fan Cultures),台北:韋伯文化。
     梁蓉譯,Claude Mollard著, 2002,《法國文化工程》,臺北:麥田。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
     李天鐸、何慧雯,〈遙望東京彩虹橋:日本偶像劇在台灣的挪移想像〉,《日本流行文化在臺灣與亞洲》,台北:遠流,頁15-49。
     宋偉航譯,Paul Levinson著,2015,《數位麥克魯漢:麥克魯漢媒體理論於數位時代的再解讀》,台北:貓頭鷹。
     邱天助譯,Bourdieu著,1998,《布爾迪厄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二)日文
     藤原実著,2012,《萌えビジネスに学ぶ「顧客を熱中させる」技術》,日本:中経出版。
     野村総合研究所オタク市場予測チーム著,2005,《オタク市場の研究》,日本:東洋経済新報社。
     岡田斗司夫著,2000,《オタク学入門》,日本:新潮文庫。
     石井健一著,2001,《東アジアの日本大衆文化》,日本:蒼蒼社。
     髙桑 一 著,2016年3月,《現場で求められる声優 ~「ダイヤのA」「キングダム」「最遊記」の音響監督髙桑一が語る~》,日本:くびら出版。
     辻泉著,2007年7月,〈関係性の楽園/地獄 : ジャニーズ系アイドルをめぐるファンたち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それぞれのファン研究―I am a fan》, 日本:風塵社
     (三)英文
     David Riesman, Nathan Glazer and Reuel Denney .1950. The Lonely Crowd: A Study of the Changing American Character. Ed.2, Yale University Press.
     A.G. Armstrong & J. Hagel III ,1997. Net gain: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McKinsey & Company.
     Robert E.Stake,1995.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Press.
     Featherstone, Mike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Negus ,1997.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 London: Sage.
     Hesmondhalgh David ,2002.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Sage.
     Ellen Seiter, Hans Borchers, Gabriele Kreutzner, Eva-Maria Warth,2013.Remote Control: Television, Audiences, and Cultural Power,1989.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二、學位論文
     王謙謙,2011,《迷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關聯性-探討台日動漫迷群活動對文化創意之影響力》,苗栗:聯合大學經濟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文慧,1988,《高職業成就婦女的家庭與事業:以工商企業女性經理人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研利,2012,《「韓流」過境下的迷文化:探討「迷」群與網路科技的互動模式》,高雄: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璇,1998,《漫畫同人誌成員之特質、自我概念與行為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道發,2012,《社群網站使用動機及前置因素之研究- 以Facebook 為例》,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楊光耀,2010,《我國配音人員勞動權益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湘茹,2013,《配音,配上聲音?—談臺灣影視配音的演進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耕碩,2015,《臺灣影視配音產業的困境與突破-以日本聲優產業為鏡》,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韋伶,2013,《韓劇窗口效應下之消費行為研究》,台北: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劉芙妤,2010,《虛擬社群中離線體驗對消費行為之影響》,台北: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思儀,2007,《消費者虛擬社群成員的參與動機對互動行為影響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吳壽進,2009,《虛擬社群成員互動過程之研究-個人認知與社會影響之整合觀點》,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趙敏彤,2016,《社交媒體語言是角色扮演的實踐與投射性認同分析-以噗浪角色扮演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韻婷,2013,《社群媒體語音樂消費:以K-POP迷群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庭軒,2013,《新媒體文化中介者與品味建構: 以女性時尚雜誌ipad版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
     唐士哲 ,2004,〈 民族誌學應用於網路研究的契機、問題,與挑戰,〉,《資訊社會研究》, 6, 頁59-90.。
     蔡家安、康贊清、洪新原,2011,〈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虛擬社群中知識品質的影響因素〉,《電子商務學報》 13:1,頁217-239。
     李明璁,2003,〈這裡想像,那裡實踐:「日劇場景之旅」與台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媒介擬想》,No.2,台北:遠流,頁 42-73。
     李明璁,2004,〈「親日」的情感結構與「哈日」的主題—一個跨世代認同政治的考察〉,《2004 年會暨研討會論文》,臺灣社會學會,頁11。
     王宜燕,2012,〈閱聽人研究實踐轉向理論初探〉,《新聞學研究》,第113期,頁39-76。
     李衣雲,2008,〈1990年代台灣哈日風的基礎-日本大眾文化的積累作用〉,《臺灣風物第》, 58 卷 2 期,頁135-162。
     吳廷勻,2004,〈再思考迷:一個Bourdieu理論的應用〉,《2004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黃煒馨,2012,〈展開中介物的網路:以Facebook和BBS為例〉,《文化研究周報》,134期,華藝線上圖書館。
     魏玓,1999年7月,〈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
     《新聞學研究》, 60期 , 頁93 - 114。
     (二)英文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In L. C. Richardson ,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241-258.
     John Fiske, 1992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In The Adoring Audience: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ed.Lisa Lewis,London:Routledge
     Pierre Bourdieu, ,1984,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ierre 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2006. “The Media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2): 211-231.
     Hall, Stuart ,1990.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 in Jonathan Rutherford ed.,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三)日文
     李衣雲 ,2006,〈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恋愛ドラマと日本イメージの関係について〉,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 (69),http://ci.nii.ac.jp/lognavi?name=nels&lang=jp&type=pdf&id=ART0007530422,2015/10/30。
     本多周爾,2001年,〈台湾と香港の若者の対日意識に関する調査研究〉,《武蔵野女子大学現代社会学部紀要》,2期,p.131~171。
     四、網路資源
     蔡騏、彭歡,2011,〈亨利‧詹金斯:新媒介及粉絲研究〉,《中國傳媒報告》,4,http://www.chnmedia.com/wordpress/?p=3050,2016/1/10。
     黃菁菁,2013,〈東京風向球-日幣貶值助長哈日風潮,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18001074-260109,2015/10/10。
     〈哈日族〉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6%97%A5%E6%97%8F#cite_note-3,2015/10/10。
     〈次文化〉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1%E6%96%87%E5%8C%96,2015/10/10。
     〈聲優〉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B2%E5%84%AA ,2015/10/10。
     Platonic Force Mode情報,http://lanyin.fortunecity.ws/hiro_profile_interview_cw10.htm,2002/2/29。
     〈偶像(日本)〉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1%B6%E5%83%8F_(%E6%97%A5%E6%9C%AC),2015/10/10。
     〈噗浪〉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9%97%E6%B5%AA,2016/1/10。
     〈配音〉條目,全球媒體研究室,
     http://globalmedia.wikia.com/wiki/%E9%85%8D%E9%9F%B3,2015/10/10。
     〈日本動畫、漫畫發展史:日本動漫的前世今生〉,中外玩具網:動漫,https://news.ctoy.com.cn/show-31156.html。
     〈為何百萬鐵粉 愛噗浪勝於臉書〉,聯合新聞網,2015年3月,http://udn.com/news/story/7087/782456,2015/10/10。
     東離劍遊記官方網站,http://www.thunderboltfantasy.com/season1/,2018/5/1。
     聲優來台名單,
     http://ruthpp0520.pixnet.net/blog/post/25118912-%E5%8F%B0%E6%97%A5%E8%81%B2%E5%84%AA-%E5%A2%BE%E8%AB%8B%E5%85%A9%E8%80%85%E9%83%BD%E6%94%AF%E6%8C%81%EF%BC%81%EF%BC%88%E6%BC%AB%E5%8D%9A%E3%80%81%E6%BC%94%E5%94%B1%E6%9C%83
     〈日皮中骨的遊戲範式:碧藍的壯闊,不只一線〉,U-ACG,
     http://www.u-acg.com/archives/15380,2018/3/18。
     J-LOP,https://www.vipo.or.jp/。
     〈「比起演技更應重視人脈」動畫製作人獨揭業界用聲優內幕〉,2015年12月,http://www.mofang.com.tw/spatialgate_new/new/24-1419-1.html。
     藤原啓治の声優道,2010年5月,http://seigura.com/senior/road/20131118_86/1.html。
     折笠富美子の声優道,2017年6月,
     http://seigura.com/senior/road/20170601_21824/1.html。
     〈100萬日元一年,讀日本聲優學校就能成為聲優嗎?劉婧犖訪談〉,2017年4月,http://www.coms.pub/n/91181。
     〈首華卡通頻道〉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8%8F%AF%E5%8D%A1%E9%80%9A%E9%A0%BB%E9%81%93。
     〈首華卡通頻道〉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8%8F%AF%E5%8D%A1%E9%80%9A%E9%A0%BB%E9%81%93。
     〈中都卡通台〉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83%BD%E5%8D%A1%E9%80%9A%E5%8F%B0。
     〈ANIMAX〉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Animax。
     范以欣,〈淺談實現日本產業進軍國際市場雄心壯志的Cool Japan政策〉,2016年11月,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6%B7%BA%E8%AB%87%E5%AF%A6%E7%8F%BE%E6%97%A5%E6%9C%AC%E7%94%A2%E6%A5%AD%E9%80%B2%E8%BB%8D%E5%9C%8B%E9%9A%9B%E5%B8%82%E5%A0%B4%E9%9B%84%E5%BF%83%E5%A3%AF%E5%BF%97%E7%9A%84C。
     信濃伸一,〈少子化などにより伸び悩むなか新しい動きがみられるコンテンツ市場---2003 年のコンテンツ市場における「萌え」関連は 888 億円〉,株式会社浜銀総合研究所,https://www.yokohama-ri.co.jp/html/report/pdf/pr050401.pdf,2015/10/30。
     〈若者世代の日本コンテンツに対する意識・消費実態調査(台湾)〉,ジェトロ・コンテンツ産業課,2014年5月,https://www.jetro.go.jp/world/reports/2014/07001706.html。
     〈網路社群使用現況分析〉,產業情報研究所,2014年5月,https://mic.iii.org.tw/aisp/ReportS.aspx?id=CDOC201405050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日本研究學位學程
103861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861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世暉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 Shih-Hu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邱馨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iu, Hsin-Paoen_US
dc.creator (作者) 邱馨葆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iu, Hsin-Pao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ug-2018 16:03:04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ug-2018 16:03: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ug-2018 16:03:0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861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79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日本研究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861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日本大眾文化之所以得以全球化,其原因除了日本動漫畫產業本身的生產特色以及全球傳播媒介的介入之外,日本動漫畫同好形成的迷文化則超越了傳播機制,成為文化實踐的真正動力。
       本研究以台灣的日本聲優迷作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日本聲優文化的生成與演進作為背景,延伸至日本聲優文化在台灣之樣貌,以勾勒出日本大眾文化引進台灣的過程與機制。接著質性研究方法,採取深度訪談的形式蒐集資料。採用立意抽樣與滾雪球抽樣方法,並透過受訪者之人際網絡及網際網路徵詢符合研究條件之受訪者進行訪談。透過訪談資料,分析日本聲優迷如何作為文化中介者,進行文化傳遞之行為與其中介態度。接著以Bourdieu文化中介者概念與社會資本論作為貫穿,選擇擁有迷認同的台灣聲優迷作為訪談對象,以深入訪談的形式,從受訪者的生命史與個人經驗作為一手資料,問題聚焦於台灣的日本聲優迷的中介行為與中介態度,以引發台灣對日本的想像、興趣與看法。作為一種消費者之存在,日本聲優迷的中介角色就並非只是透明的介質,而有著更多的主體投射與喜好在其中。藉由資訊交換,迷亦中介了日本大眾文化在台灣的傳播。知悉迷文化的中介模式,並掌握迷社群在社群媒體中發揮的功能與角色,則更能發揮行銷的功能,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has developed in many unexpected and fascinating ways. The fan culture formed by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fans i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to the whole worl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fans who love seiyu (Japanese seiyu fans) in Taiwan.
     Through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 how Japanese Seiyu fans becom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conduc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their intermediary attitudes, and also know how they conduc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their intermediary attitud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ourdieu cultural mediator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aiwanese Seiyu fans with the identity of the fans were selected as interviewees. In the form of in-depth interviews, the life history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used as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e issue focuses on the intermediary behavior and intermediary attitude of Japanese Seiyu fans in Taiwan, in order to trigger Taiwanese imagination, interest and views on Japan. The mediating role of Japanese Seiyu fans is not just a transparent medium, but has more subject projections and preferences.
     As a consumer, fans have spread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Knowing the mediation mode of the fan culture and mastering the functions and roles of the fan community in the social media, it is more effective in marketing.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架構 10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5
     第貳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檢閱 19
     第一節 迷與次文化 19
     第二節 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23
     第三節 「新」文化中介者 29
     第四節 國內相關文獻分析 36
     第參章 日本聲優文化的發展 40
     第一節 聲優與日本動畫之共生關係 40
     第二節 聲優次文化之形成 43
     第三節 日本聲優文化之主要行為者 48
     第四節 台灣的日本聲優文化 56
     第肆章 台灣的文化中介者與日本聲優文化 71
     第一節 台灣聲優迷社群之形成與現況 71
     第二節 作為文化中介者的「迷」 78
     第三節 台灣聲優文化中介者的行為模式 93
     第四節 「新」文化中介者之關鍵角色 100
     第五節 Bourdieu理論下的聲優迷 11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1
     附錄一 140
     
     
     
     圖目錄
     圖2- 1不同觀點的一般人與非一般人分界差異 22
     圖3- 1專門學校的一周課程計畫 50
     圖3- 2成為聲優途徑圖 52
     圖3- 3聲優迷所包含之迷群要素 54
     圖3- 4 日本聲優文化在台灣之發展要素 59
     圖3- 5 東離劍遊記 日本聲優表 60
     圖3- 6 東津萌米-穗姬宣傳文宣 62
     圖3- 7 J-LOP之內容產業支援方針圖 66
     圖4- 1 聲優迷線上互動關係概念圖 76
     圖4- 2 聲優客群重疊圖 91
     圖4- 3 傳統社群媒體模式中資訊流通模式 95
     圖4- 4 新社群媒體模式中資訊流通模式 97
     圖4- 5 聲優迷作為文化中介者之互助模式圖 99
     圖4- 6 聲優迷訊息發布之範圍圖 104
     表目錄
     表3- 1 聲優文化主要行為者 55
     表3- 2 聲優文化主要行為者J-LOP與台灣的合作案例一覽表 55
     表4- 1 聲優迷最常使用之社群網站比較表 72
     表4- 2 訪問者基本資料表 7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861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聲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中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虛擬社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眾文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次文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eiyu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ultural intermedia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capit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Virtual commun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pular cultu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bcultureen_US
dc.title (題名) 文化中介下的迷消費-以日本聲優迷文化在台灣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 Case Study of Japanese Seiyu Fan Cultur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著作
     (一)中文
     徐宗國譯,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著,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陳文俊譯,2005,〈典範、理論及社會研究〉,載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新加坡商湯姆生,頁43-82。譯自Babbie, Earl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0th ed.).
     馮建三,1995,《電視、觀眾與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嚴祥鸞主編,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臺北市: 巨流。
     朱柔若譯,2002,W. 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楊智。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
     孫智綺譯,Pierre Bourdieu著,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
     梁蓉譯,Claude Mollard著,2002,《法國文化工程》,臺北:麥田。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楊智。
     鄭明萱譯,2006,麥克魯漢著,《認識媒體:人的延伸》,台北:貓頭鷹。
     蘇宇鈴譯, 1998,岩渕功一著,〈日本文化在台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當代》,125,頁14-39。
     周業謙、周光淦譯,David Jary、Julia Jary 著, 2005,《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
     馬藹屏,1997,《青少年次文化初探》,學校衛生,30期, 55-59。
     余曜成,2015,《動漫透視鏡》,台北:時報出版。
     約翰費斯克著,陶東風主編,1992,〈粉都的文化經濟〉,《粉絲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18。
     朱華瑄譯,M. Hills 著, 2009,《探究迷文化》(Fan Cultures),台北:韋伯文化。
     梁蓉譯,Claude Mollard著, 2002,《法國文化工程》,臺北:麥田。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
     李天鐸、何慧雯,〈遙望東京彩虹橋:日本偶像劇在台灣的挪移想像〉,《日本流行文化在臺灣與亞洲》,台北:遠流,頁15-49。
     宋偉航譯,Paul Levinson著,2015,《數位麥克魯漢:麥克魯漢媒體理論於數位時代的再解讀》,台北:貓頭鷹。
     邱天助譯,Bourdieu著,1998,《布爾迪厄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二)日文
     藤原実著,2012,《萌えビジネスに学ぶ「顧客を熱中させる」技術》,日本:中経出版。
     野村総合研究所オタク市場予測チーム著,2005,《オタク市場の研究》,日本:東洋経済新報社。
     岡田斗司夫著,2000,《オタク学入門》,日本:新潮文庫。
     石井健一著,2001,《東アジアの日本大衆文化》,日本:蒼蒼社。
     髙桑 一 著,2016年3月,《現場で求められる声優 ~「ダイヤのA」「キングダム」「最遊記」の音響監督髙桑一が語る~》,日本:くびら出版。
     辻泉著,2007年7月,〈関係性の楽園/地獄 : ジャニーズ系アイドルをめぐるファンたち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それぞれのファン研究―I am a fan》, 日本:風塵社
     (三)英文
     David Riesman, Nathan Glazer and Reuel Denney .1950. The Lonely Crowd: A Study of the Changing American Character. Ed.2, Yale University Press.
     A.G. Armstrong & J. Hagel III ,1997. Net gain: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McKinsey & Company.
     Robert E.Stake,1995.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Press.
     Featherstone, Mike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Negus ,1997.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 London: Sage.
     Hesmondhalgh David ,2002.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Sage.
     Ellen Seiter, Hans Borchers, Gabriele Kreutzner, Eva-Maria Warth,2013.Remote Control: Television, Audiences, and Cultural Power,1989.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二、學位論文
     王謙謙,2011,《迷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關聯性-探討台日動漫迷群活動對文化創意之影響力》,苗栗:聯合大學經濟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文慧,1988,《高職業成就婦女的家庭與事業:以工商企業女性經理人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研利,2012,《「韓流」過境下的迷文化:探討「迷」群與網路科技的互動模式》,高雄: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璇,1998,《漫畫同人誌成員之特質、自我概念與行為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道發,2012,《社群網站使用動機及前置因素之研究- 以Facebook 為例》,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楊光耀,2010,《我國配音人員勞動權益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湘茹,2013,《配音,配上聲音?—談臺灣影視配音的演進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耕碩,2015,《臺灣影視配音產業的困境與突破-以日本聲優產業為鏡》,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韋伶,2013,《韓劇窗口效應下之消費行為研究》,台北: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劉芙妤,2010,《虛擬社群中離線體驗對消費行為之影響》,台北: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思儀,2007,《消費者虛擬社群成員的參與動機對互動行為影響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吳壽進,2009,《虛擬社群成員互動過程之研究-個人認知與社會影響之整合觀點》,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趙敏彤,2016,《社交媒體語言是角色扮演的實踐與投射性認同分析-以噗浪角色扮演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韻婷,2013,《社群媒體語音樂消費:以K-POP迷群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庭軒,2013,《新媒體文化中介者與品味建構: 以女性時尚雜誌ipad版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
     唐士哲 ,2004,〈 民族誌學應用於網路研究的契機、問題,與挑戰,〉,《資訊社會研究》, 6, 頁59-90.。
     蔡家安、康贊清、洪新原,2011,〈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虛擬社群中知識品質的影響因素〉,《電子商務學報》 13:1,頁217-239。
     李明璁,2003,〈這裡想像,那裡實踐:「日劇場景之旅」與台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媒介擬想》,No.2,台北:遠流,頁 42-73。
     李明璁,2004,〈「親日」的情感結構與「哈日」的主題—一個跨世代認同政治的考察〉,《2004 年會暨研討會論文》,臺灣社會學會,頁11。
     王宜燕,2012,〈閱聽人研究實踐轉向理論初探〉,《新聞學研究》,第113期,頁39-76。
     李衣雲,2008,〈1990年代台灣哈日風的基礎-日本大眾文化的積累作用〉,《臺灣風物第》, 58 卷 2 期,頁135-162。
     吳廷勻,2004,〈再思考迷:一個Bourdieu理論的應用〉,《2004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黃煒馨,2012,〈展開中介物的網路:以Facebook和BBS為例〉,《文化研究周報》,134期,華藝線上圖書館。
     魏玓,1999年7月,〈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
     《新聞學研究》, 60期 , 頁93 - 114。
     (二)英文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In L. C. Richardson ,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241-258.
     John Fiske, 1992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In The Adoring Audience: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ed.Lisa Lewis,London:Routledge
     Pierre Bourdieu, ,1984,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ierre 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2006. “The Media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2): 211-231.
     Hall, Stuart ,1990.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 in Jonathan Rutherford ed.,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三)日文
     李衣雲 ,2006,〈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恋愛ドラマと日本イメージの関係について〉,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 (69),http://ci.nii.ac.jp/lognavi?name=nels&lang=jp&type=pdf&id=ART0007530422,2015/10/30。
     本多周爾,2001年,〈台湾と香港の若者の対日意識に関する調査研究〉,《武蔵野女子大学現代社会学部紀要》,2期,p.131~171。
     四、網路資源
     蔡騏、彭歡,2011,〈亨利‧詹金斯:新媒介及粉絲研究〉,《中國傳媒報告》,4,http://www.chnmedia.com/wordpress/?p=3050,2016/1/10。
     黃菁菁,2013,〈東京風向球-日幣貶值助長哈日風潮,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18001074-260109,2015/10/10。
     〈哈日族〉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6%97%A5%E6%97%8F#cite_note-3,2015/10/10。
     〈次文化〉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1%E6%96%87%E5%8C%96,2015/10/10。
     〈聲優〉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B2%E5%84%AA ,2015/10/10。
     Platonic Force Mode情報,http://lanyin.fortunecity.ws/hiro_profile_interview_cw10.htm,2002/2/29。
     〈偶像(日本)〉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1%B6%E5%83%8F_(%E6%97%A5%E6%9C%AC),2015/10/10。
     〈噗浪〉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9%97%E6%B5%AA,2016/1/10。
     〈配音〉條目,全球媒體研究室,
     http://globalmedia.wikia.com/wiki/%E9%85%8D%E9%9F%B3,2015/10/10。
     〈日本動畫、漫畫發展史:日本動漫的前世今生〉,中外玩具網:動漫,https://news.ctoy.com.cn/show-31156.html。
     〈為何百萬鐵粉 愛噗浪勝於臉書〉,聯合新聞網,2015年3月,http://udn.com/news/story/7087/782456,2015/10/10。
     東離劍遊記官方網站,http://www.thunderboltfantasy.com/season1/,2018/5/1。
     聲優來台名單,
     http://ruthpp0520.pixnet.net/blog/post/25118912-%E5%8F%B0%E6%97%A5%E8%81%B2%E5%84%AA-%E5%A2%BE%E8%AB%8B%E5%85%A9%E8%80%85%E9%83%BD%E6%94%AF%E6%8C%81%EF%BC%81%EF%BC%88%E6%BC%AB%E5%8D%9A%E3%80%81%E6%BC%94%E5%94%B1%E6%9C%83
     〈日皮中骨的遊戲範式:碧藍的壯闊,不只一線〉,U-ACG,
     http://www.u-acg.com/archives/15380,2018/3/18。
     J-LOP,https://www.vipo.or.jp/。
     〈「比起演技更應重視人脈」動畫製作人獨揭業界用聲優內幕〉,2015年12月,http://www.mofang.com.tw/spatialgate_new/new/24-1419-1.html。
     藤原啓治の声優道,2010年5月,http://seigura.com/senior/road/20131118_86/1.html。
     折笠富美子の声優道,2017年6月,
     http://seigura.com/senior/road/20170601_21824/1.html。
     〈100萬日元一年,讀日本聲優學校就能成為聲優嗎?劉婧犖訪談〉,2017年4月,http://www.coms.pub/n/91181。
     〈首華卡通頻道〉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8%8F%AF%E5%8D%A1%E9%80%9A%E9%A0%BB%E9%81%93。
     〈首華卡通頻道〉條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8%8F%AF%E5%8D%A1%E9%80%9A%E9%A0%BB%E9%81%93。
     〈中都卡通台〉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83%BD%E5%8D%A1%E9%80%9A%E5%8F%B0。
     〈ANIMAX〉條目,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Animax。
     范以欣,〈淺談實現日本產業進軍國際市場雄心壯志的Cool Japan政策〉,2016年11月,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6%B7%BA%E8%AB%87%E5%AF%A6%E7%8F%BE%E6%97%A5%E6%9C%AC%E7%94%A2%E6%A5%AD%E9%80%B2%E8%BB%8D%E5%9C%8B%E9%9A%9B%E5%B8%82%E5%A0%B4%E9%9B%84%E5%BF%83%E5%A3%AF%E5%BF%97%E7%9A%84C。
     信濃伸一,〈少子化などにより伸び悩むなか新しい動きがみられるコンテンツ市場---2003 年のコンテンツ市場における「萌え」関連は 888 億円〉,株式会社浜銀総合研究所,https://www.yokohama-ri.co.jp/html/report/pdf/pr050401.pdf,2015/10/30。
     〈若者世代の日本コンテンツに対する意識・消費実態調査(台湾)〉,ジェトロ・コンテンツ産業課,2014年5月,https://www.jetro.go.jp/world/reports/2014/07001706.html。
     〈網路社群使用現況分析〉,產業情報研究所,2014年5月,https://mic.iii.org.tw/aisp/ReportS.aspx?id=CDOC20140505002。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MPJS.003.2018.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