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灣與日本的地方跨境連結之研究:發展、演變及特徵
A study of the cross-border linkage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in Taiwan and Japan: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作者 葉靜文
Yeh, Ching-Wen
貢獻者 石原忠浩
葉靜文
Yeh, Ching-Wen
關鍵詞 地方跨境連結
全球在地化
臺日關係
姊妹市
交流與合作
The cross-border linkage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Glocalization
Taiwan-Japan relations
Sister-city relationship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3-Sep-2018 16:01:27 (UTC+8)
摘要 隨著全球化進展,地方政府作為實際參與國際交流的主體,所扮演的角色愈形重要。本文以「地方跨境連結」為一核心研究視野,旨在探討臺灣與日本的地方之間,相互簽署姊妹市、友好城市、夥伴市、交流協定、合作備忘錄等的發展情形、特徵及演變因素。
從初期的姊妹市來源國來看,臺灣和日本皆在美國的帶動影響下起步,而配合自身國家背景需求逐漸發展。臺灣與日本之間的地方跨境連結活動,可追溯自1979年所締結的姊妹鄉鎮,從早期以“鄉鎮町村”小規模地方層級開始,多強調人際或空間往來等歷史情誼;到中期逐漸轉以舉辦活動或中介團體的牽線產生交集而連結,且主要又以中型或大型城市為中心來展開;到近幾年來,無論是在形式、層級還是數量方面,可見逐漸發散、彈性化與急速蓬勃發展的趨勢,並且涵蓋更多地實務合作、經濟誘因或策略考量意涵在其中。上述隨著時序演變所呈現出的特徵現象,除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角色之外,亦受到全球化趨勢、國際關係及國內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Gillian Youngs著,黃競涓、郭進成、黃肇輝譯,2001,《全球時代的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Global Age),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Held, D. & A. McGrew;林佑聖譯,2005,《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臺北:弘智。
Manuel Castells 原著;夏鑄九、王志弘等譯,2000修訂再版,《網絡社會之崛起》,臺北:唐山出版社。
Parker, S著,王志弘、徐苔玲譯,2007,《第七章:遇見都市: 理論與經驗,爭議的城市: 政治、人民與權力》,臺北:國立編譯館。
〔美〕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著,任曉等譯,2010,《世界新秩序》,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德〕貝克(Ulrich Beck)著,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丘昌泰,2010,《地方政府與自治》,臺北:三民書局。
田垣主編,1997,《戰後中日關係文獻集:1971-199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10-111。
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
何思慎、蔡增家主編,2009,《「七二年體制」下臺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
李小林,2016,《城市外交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台京,2008,《臺灣地方政府》,臺北:三民書局。
李世暉、吳明上、楊鈞池、廖舜右、蔡東杰,2016,《當代日本外交》,臺北:五南。
李其泰,1986,《外交學》,臺北:正中書局。
松田康博、蔡增家主編,2013,《台灣民主化下的兩岸關係與台日關係》,臺北: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
張亞中主編,2003,《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楊智文化。
逯扶東,2011,《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
黃建銘,2008,《地方制度與行政區劃》,臺北:時英出版社。
黃錦堂,2011,《地方制度法論》,臺北:元照出版。
楊鈞池,2009,〈後七二體制臺日關係:城市外交〉,《「七二年體制」下台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何思慎、蔡增家主編,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蔡東杰、蔡明彥,2014,《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戴天昭,2002,《台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前衛出版社,頁588-589。

(二)期刊、報告及碩博士論文
王志弘,2015,〈城市作為翻譯政治的場域─理論性的探索〉,《城市學學刊》,第6卷第43期,頁1-28。
方怡文,2005,〈從全球治理探討我國第二軌道外交之機會與限制:一個民主與人權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頁89-111。
田弘茂、周世雄、羅致政主持;鄭毓嫻、黃詩雯,1999,〈台北市政府城市外交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86輯》,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
朱雲漢,1996,〈全球主義、區域主義與第二軌道外交:臺灣務實外交新座標〉,《理論與政策》,八十五年冬季號。
余金秀,2017,《城市外交與政經效益之策略分析:以2010-2015年臺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呂士朋、陳鵬仁、鄭梓、張運宗,2000,《日本地方自治體制之研究》,台灣區域發展研究院受託研究報告.台灣省諮詢會編印。
李台京,2005,〈新竹市的城市外交,1990-2004〉,《師大政治論叢》,頁1-44。
林嘉誠,1996,〈城市外交—以台北為例〉,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學術研討會_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周倩如,2013,《城市外交的角色與功能-以臺北市主辦2010花卉博覽會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沈家齊,2011,《我國城市外交之制度與問題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明、鄭明達,2001,〈全球治理與地方國家〉,《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義守大學。
吳得源,2017,〈當代次國家跨境連結實踐的可能重塑〉,2017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研討會論文。
吳惠琳,2015,《地方政府的全球延伸:臺灣新北市的城市外交》,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MAS)碩士論文。
洪富峰,2011,〈地方治理與姊妹縣市發展的關係〉,《環境與世界》,第23期,頁1-17。
馬學廣、孟穎燾,2016,〈中國國際友好城市發展演變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国名城》,2016年第10期,頁4-14。
徐琨琳,2008,〈回顧國內外城市外交理論研究成果〉,《才智雜誌Intelligence》,第21期,頁252-253。
許文英,2017,〈「城市外交」行乎?---以台灣城市對中國交往模式為例(2008-2014)〉,《日本與亞太研究》,第1卷第4期,頁47-96。
程永明,2012,〈中日友好城市的交往及其作用—以天津與神戶的友好交流為例〉,《日本研究》,2012年第3期,頁111-115。
黃冠隆,2012,《高雄市城市外交現況之研究-以姊妹市交流為探討面向》,高雄市政府101年度研究發展成果報告。
黃俊傑,2009,〈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臺大歷史學報》,第43期,頁187-218。
黃璜,2010,〈全球化視角下的世界城市網路理論〉,《人文地理》,第25卷第4期,頁18-24。
張釗嘉,2005,〈城市外交之理論與實務-以台北市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3卷第1期,頁55-93。
張瑪雲,2000,《日本地方自治體的國際交流》,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德軍、陳金麗,2011,〈國際政治的關係網絡理論:一項新的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11年第4期,頁69-82。
楊秀云,2013,〈中日友好城市在泛文化交流中的平台作用研究〉,《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3卷第3期,頁251-252。
楊鈞池,2007,〈日本地方自治體國際化的現況與功能〉,《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3卷第3期,頁215-231。
楊鈞池,2009,〈全球化與地方治理-以2000年日本地方分權化改革為例〉,《高大法學論叢》,第五期,頁23-45。
陳沖、劉豐,2009,〈國際關係的社會網絡分析〉,《國際政治科學》,第20期,頁92-111。
陳沖、劉豐,2012,〈社會網絡、結構分析與國際關係---評《國家間網絡:國際網絡的演變,結構和影響,1816-2001年》〉,《國際政治研究》,2012年第2期,頁160-172。
陳建仁,2014,〈全球化時代的分權型地方治理機制之初探〉,《研習論壇精選‧第7輯,變動與創新時代中新治理的理路:協力治理、複合治理、地方治理、關係治理、性別治理、及創新治理》,南投縣地方行政研習中心,頁183-195。
熊煒、王婕 ,2013,〈城市外交:理論爭辯與實踐特點〉,《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號第13期,頁14-19。
蘇雁,2002,〈中日地方交流與合作的現狀分析〉,《日本學論壇》,2002年第2期,頁51-57。
劉又瑋,1998,《台北市城市外交的理論與實踐(1995-1998)》,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鐵娃,2017,〈國際友好城市文化交流與國家軟實力提升〉,《對外傳播》,2017年10月,頁51-53。
劉坤億,2002,〈全球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城市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組〉,《國立臺北大學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57-83。
蔣銘勳,2010,《新竹市城市國際交流之研究-以日本岡山姊妹市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蕭新煌、張翰壁,2001,〈全球化與新治理架構〉,《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義守大學。
龔鐵鷹,2004,〈國際關係視野中的城市—地位、功能及政治走向〉,《世界經濟與政治》,第8期,頁37-42。


貳、日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Alger, Chadwick F著,吉田新一郎編譯,1987,《地域からの国際化―国家関係論を超えて》,東京:日本評論社。
Purnendra Jain著,今村都南雄、土屋耕平、田上純等譯,2009,《日本の自治体外交―日本外交と中央地方関係へのインパクト》,東京:敬文堂。
土岐寬、平石正美、齋藤友之、石見豐,2011,《現代日本の地方自治_改訂版》,東京:北樹出版。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2009,《日台関係史: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山本吉宣〈市民外交―国際システムの変容の中で〉,井上壽一、波多野澄雄、酒井哲哉、國分良成、大芝亮等編,2013,《日本の外交 第6巻 日本外交の再構築》,東京:岩波書店。
天川晃、稻繼裕昭,2009,《自治体と政策―その実態と分析》,東京:放送大学教育振興会。
内田勝久,2006,《大丈夫か、日台関係:『台湾大使』の本音録》,東京:產經新聞社。
毛受敏浩編著,2003,《草の根の国際交流と国際協力》,東京:明石書店。
毛受敏浩,2007,《姉妹都市交流ブックレット~あなたの町の国際交流をより元気にするために~》,東京:国際交流基金日米センター。
市岡政夫,2000,《自治体外交―新潟の実践・友好から協力へ》,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
伊藤善市、水谷三公、渡戸一郎編著,1988,《自治体の国際化政策と地域活性化》,東京:学陽書房。
佐藤智子,2011,《自治体の姉妹都市交流》,東京:明石書店。
初瀨龍平,1987,《内なる国際化 増補改訂版》,東京:三嶺書房。
松田良孝,2004,《八重山の台湾人》,沖縄:南山舎。
松田良孝,2010,《台湾疎開 「琉球難民」の1年11カ月》,沖縄:南山舎。
松田良孝,2013,《与那国台湾往来記 「国境」に暮す人々》,沖縄:南山舎。
長洲一二、坂本義和編著,1983,《自治体の国際交流―ひらかれた地方をめざして》,東京:学陽書房。
高橋直子,1997,《国際交流の理論―交流から協力へ》,東京:勁草書房。
高瀬毅,2009,《ナガサキ 消えたもう一つの「原爆ドーム」》,東京:平凡社。
阿部孝夫,1987,《国際化と地域活性化―その視点と進め方》,東京:ぎょうせい。
結解喜幸,2017,《台湾と日本を結ぶ鉄道史 日台鉄道交流の100年》,東京:交通新聞社。
楠本利夫,2012,《自治体国際政策論―自治体国際事務の理論と実践》,東京:公人の友社。

(二)期刊、報告及碩博士論文
小笠原美喜,2015,〈「多文化共生」先進自治体の現在 ―東海及び北関東の外国人集住自治体を訪問して―〉,《レファレンス》,平成27年8月號,頁109-126。
土屋大洋,2014,〈ネットワーク・パワーのシフトとグローバル化〉,《学術の動向》,2014年1月,頁20-24。
山崎朗,2011,〈グローバル・リンケージと都市〉,《都市政策研究》,第12號,頁1-10。
石見利勝,1995,〈我国自治体の外国との姉妹都市提携の実態〉,《政策科学》,第3卷第2期,頁31-40。
石原忠浩,2012,〈馬英九政権下の日台関係の進展-継続性、挑戦、実務交流枠組みの形成〉,《問題と研究》,第41卷第2號,頁49-94。
石原忠浩,2017,〈第一期馬英九政権の日台交流メカニズム形成の考察: 「台日特別パートナーシップ」、「2010年覚書」を事例に〉,《交流》,第 914號,頁4-34。
片野田優子,2015,《戦後日本の国際交流と地域社会―鹿児島県内自治体の地域間国際交流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鹿児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地域政策科学専攻博士論文。
及川祥平,2016,〈地域史を根拠とする自治体間交流の諸相―交流締結経緯の分析から―〉,《グローカル研究》,第3期,頁25-43。
金野卓美,2002,〈戦後日本の外国人医師導入---導入プロセスと認識を中心に〉,《日本医史学雑誌》,第80卷第3號,頁458-459。
有田典代,2013,〈地域の国際化政策の変遷とこれからの在り方〉,《国際文化研修》,第80卷,頁7-10。
池田維,2010,《日本・台湾・中国 築けるか 新たな構図》,東京:產經新聞出版。
李世暉,2013,〈現代台湾における日本研究:現状と挑戦〉,《KEIO SFC Journal》,第13卷第1期,頁23-34。
林冠汝、黎立仁、西村訓弘,2016,〈台湾と日本の産業連携推進の一考察―モデルとなる三重県の台日産業連携推進の現状―〉,《問題と研究》,第45卷3號,頁115。
林麗碧、水谷宗平、顏平和、小川隆司、駒見一善(岡崎幸司主持、簡曉花翻譯),2010,〈パネル・ディスカッション--「中華民国台湾と日本の地方交流」〉,《中華日本研究》,第2期,頁211-216。
佐藤久美,2013,〈日本の国際化政策の進展に関する中央政府と地方自治体の関係性の変化―「国際交流」から「多文化共生」へ―(上)〉,《金城学院大学論集 社会科学編》,第10卷第1號,頁32。
松本彧彦、邱榮金、小枝義人、丹羽文生,2010,《日台関係の新たな設計図 : 実務外交と草の根交流》,神奈川:青山社。
後藤俊治,2015,〈日台間の地方交流の現状と方向性〉,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台北事務所。
荻原誠司,2013,〈新竹市との姉妹都市交流〉,《日台共榮》,第32號,頁2-3。
奧迫元,2013,〈グローバル公共政策ネットワークに関する一考察―グローバル化時代における政治の再生を求めて〉,《早稲田社会科学総合研究》,第14卷第2號,頁1-14。
榎井緣,2011,〈地域国際交流協会と「多文化共生」の行方―地方財政再建の中で〉,《Migration Policy Review》,2011年第3卷,頁102-115。
鄭有景,2005,〈自治体外交からみた日韓関係〉,《地域政策科学研究》,第2號,鹿児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
薄井一成,2006,《分権時代の地方自治》,東京:有斐閣。


參、英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Cohen, R.B., 1981.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Urban Hierarchy.” In: Michael Dear, Allen J Scott.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London: Methuen & Co. Ltd, p.287-315.
Friedmann, J., 1995. “Where We Stand: A Decade of World City Research.” In: Paul L. Knox and Peter J. Taylor eds. World Cities in a World-syst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21-47.
Keohane, R.O.,1986.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eohane, R.O. and Nye, J. S.,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Mass.: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Maoz, Z. 2010. Networks of Nations: The Evolution, Structure, and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Networks, 1816–200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icolson, H., 1980. Diplomacy.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inter, J., 2008. “Geographies of space and power.” In: Cox, K., Low, M. & Robinson, J. The SAGE handbook of political geography. London: Sage, p.57-72.
Painter, J., 2009. “Governance.” in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5th edition. Gregory D. et al edited, Wiley-Blackwell, p.312-313.
Pierre J. and Peters B.G.,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Waltz, K.N.,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二)期刊、會議報告論文
Brenner, N., 1998. “Between fixity and motion: accumulation,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spatial scal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Vol.16, No.4, p.459-481.
Clarke, N., 2009. “ In what sense ‘spaces of neo-liberalism’ ? The new localism, the new politics of scale, and town twinning.” Political Geography, Vol.28, p.496-507.
Cremer, R.D., De Bruin, A. and Dupuis, A., 2001. “International Sister-Cities: Bridging the Global-Local Divid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60, No.1, p. 377-401.
Davidson, W.D., and Montville J.V., “Foreign Policy According to Freud,” Foreign Policy, Vol. 45, Winter 1981-1982.
Friedmann, J., 1986.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Vol.17, No.1, p.69-84.
Hall, P., 1998.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Capital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keynote speech delivered at World Capitals Forum 1998, International Union of Local Authoritie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aipei, Taiwan, May 27-29, p.11-1.
Peck, J., 2002. “Political economies of scale: fast policy, inter-scalar relation, and neo-liberal workfare.” Economic Geography, Vol.78, No.3, p.331-360.
Peck, J., 2008. “Remaking laissez-fair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Vol.32, No.1, p.3-43.
Spiro, P. J., 1988. “Taking foreign policy away from the feds,”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11, No.1, p.191-203.


肆、網際網路‧電子資源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2015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官方網頁
中央社新聞全文檢索:國內外中文新聞資料庫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資料庫」
日本李登輝友の会

財團法人CLAIR(クレア)一般財団法人自治体国際化協会

自治體國際化協會CLAIR出版品,2003、2012、2016,《日本的地方制度》
「JET計畫」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

美國國際姊妹城市(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SCI)
內政部民政司「地方制度」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日本國憲法》中文版
「參議院憲法審查會」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
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JPO)
「外國人集住都市會議」
日本政治‧國際關聯式資料庫(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日本外務省
「地方自治体による国際協力」
開發協力白書ODA_2005「3政府開発援助に関する中期政策(旧)」

「グローカル外交ネット」
日本總務省
「地方自治制度」
「地域の国際化」
《地方公共団体における国際交流の在り方に関する指針》
《国際交流のまちづくりのための指針》
《地域国際交流推進大綱の策定に関する指針について》
《自治体国際協力推進大綱の策定に関する指針》
《地域国際交流推進大綱及び自治体国際協力推進大綱における民間団体の位置づけについて》
《地域における多文化共生推進プラン》
《多文化共生の推進に関する研究会報告書~地域における多文化共生の推進に向けて~》(2006)
資料庫:法源法律網
《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地方制度法》《行政程序法》
《各級地方政府與外國地方政府結盟及組團出國訪問應行注意事項》
《省政府及地方政府與外國地方政府結盟及組團出國訪問應行注意事項》
《省政府及地方政府與外國地方政府結盟應行注意事項》
臺灣各地方政府官方網站(含新聞稿、報告書、議會紀錄…等)
日本各地方政府官方網站(含新聞稿、報告書、議會紀錄…等)
網路傳播媒體新聞…。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日本研究學位學程
1038610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86100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石原忠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葉靜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eh, Ching-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葉靜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Yeh, Ching-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Sep-2018 16:01:27 (UTC+8)-
dc.date.available 3-Sep-2018 16:01: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Sep-2018 16:01: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86100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96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日本研究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86100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全球化進展,地方政府作為實際參與國際交流的主體,所扮演的角色愈形重要。本文以「地方跨境連結」為一核心研究視野,旨在探討臺灣與日本的地方之間,相互簽署姊妹市、友好城市、夥伴市、交流協定、合作備忘錄等的發展情形、特徵及演變因素。
從初期的姊妹市來源國來看,臺灣和日本皆在美國的帶動影響下起步,而配合自身國家背景需求逐漸發展。臺灣與日本之間的地方跨境連結活動,可追溯自1979年所締結的姊妹鄉鎮,從早期以“鄉鎮町村”小規模地方層級開始,多強調人際或空間往來等歷史情誼;到中期逐漸轉以舉辦活動或中介團體的牽線產生交集而連結,且主要又以中型或大型城市為中心來展開;到近幾年來,無論是在形式、層級還是數量方面,可見逐漸發散、彈性化與急速蓬勃發展的趨勢,並且涵蓋更多地實務合作、經濟誘因或策略考量意涵在其中。上述隨著時序演變所呈現出的特徵現象,除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角色之外,亦受到全球化趨勢、國際關係及國內因素的影響。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9
第三節 研究問題及目的 22
第四節 研究方法、架構與限制 28

第二章 地方跨境連結:視野與活動實踐 31
第一節 定義與闡釋 31
第二節 理論意涵與分析視角初探 39
第三節 全球緣起發展 48

第三章 臺灣的地方跨境連結 52
第一節 臺灣地方制度 52
第二節 地方政府對外締盟的制度與定位 58
第三節 我國姊妹縣市的發展特性 62

第四章 日本的地方跨境連結 69
第一節 日本地方制度 69
第二節 地方自治體國際事務的展開與定位 75
第三節 日本姊妹都市的發展特性 88

第五章 臺灣與日本的地方跨境連結實踐 94
第一節 探索臺日地方連結軌跡變化 94
第二節 締盟連結之特色內涵 107
第三節 地方跨境連結視野下的當代臺日關係發展 127

第六章 結論 136
第一節 研究成果與發現 136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未來展望 147

參考文獻 150
附錄 164
zh_TW
dc.format.extent 680899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86100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跨境連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全球在地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日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姊妹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交流與合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cross-border linkage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local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Japan rela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ister-city relationship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與日本的地方跨境連結之研究:發展、演變及特徵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he cross-border linkage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in Taiwan and Japan: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Gillian Youngs著,黃競涓、郭進成、黃肇輝譯,2001,《全球時代的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Global Age),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Held, D. & A. McGrew;林佑聖譯,2005,《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臺北:弘智。
Manuel Castells 原著;夏鑄九、王志弘等譯,2000修訂再版,《網絡社會之崛起》,臺北:唐山出版社。
Parker, S著,王志弘、徐苔玲譯,2007,《第七章:遇見都市: 理論與經驗,爭議的城市: 政治、人民與權力》,臺北:國立編譯館。
〔美〕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著,任曉等譯,2010,《世界新秩序》,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德〕貝克(Ulrich Beck)著,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丘昌泰,2010,《地方政府與自治》,臺北:三民書局。
田垣主編,1997,《戰後中日關係文獻集:1971-199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10-111。
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
何思慎、蔡增家主編,2009,《「七二年體制」下臺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
李小林,2016,《城市外交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台京,2008,《臺灣地方政府》,臺北:三民書局。
李世暉、吳明上、楊鈞池、廖舜右、蔡東杰,2016,《當代日本外交》,臺北:五南。
李其泰,1986,《外交學》,臺北:正中書局。
松田康博、蔡增家主編,2013,《台灣民主化下的兩岸關係與台日關係》,臺北: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
張亞中主編,2003,《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楊智文化。
逯扶東,2011,《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
黃建銘,2008,《地方制度與行政區劃》,臺北:時英出版社。
黃錦堂,2011,《地方制度法論》,臺北:元照出版。
楊鈞池,2009,〈後七二體制臺日關係:城市外交〉,《「七二年體制」下台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何思慎、蔡增家主編,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蔡東杰、蔡明彥,2014,《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戴天昭,2002,《台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前衛出版社,頁588-589。

(二)期刊、報告及碩博士論文
王志弘,2015,〈城市作為翻譯政治的場域─理論性的探索〉,《城市學學刊》,第6卷第43期,頁1-28。
方怡文,2005,〈從全球治理探討我國第二軌道外交之機會與限制:一個民主與人權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頁89-111。
田弘茂、周世雄、羅致政主持;鄭毓嫻、黃詩雯,1999,〈台北市政府城市外交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86輯》,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
朱雲漢,1996,〈全球主義、區域主義與第二軌道外交:臺灣務實外交新座標〉,《理論與政策》,八十五年冬季號。
余金秀,2017,《城市外交與政經效益之策略分析:以2010-2015年臺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呂士朋、陳鵬仁、鄭梓、張運宗,2000,《日本地方自治體制之研究》,台灣區域發展研究院受託研究報告.台灣省諮詢會編印。
李台京,2005,〈新竹市的城市外交,1990-2004〉,《師大政治論叢》,頁1-44。
林嘉誠,1996,〈城市外交—以台北為例〉,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學術研討會_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周倩如,2013,《城市外交的角色與功能-以臺北市主辦2010花卉博覽會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沈家齊,2011,《我國城市外交之制度與問題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明、鄭明達,2001,〈全球治理與地方國家〉,《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義守大學。
吳得源,2017,〈當代次國家跨境連結實踐的可能重塑〉,2017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研討會論文。
吳惠琳,2015,《地方政府的全球延伸:臺灣新北市的城市外交》,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MAS)碩士論文。
洪富峰,2011,〈地方治理與姊妹縣市發展的關係〉,《環境與世界》,第23期,頁1-17。
馬學廣、孟穎燾,2016,〈中國國際友好城市發展演變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国名城》,2016年第10期,頁4-14。
徐琨琳,2008,〈回顧國內外城市外交理論研究成果〉,《才智雜誌Intelligence》,第21期,頁252-253。
許文英,2017,〈「城市外交」行乎?---以台灣城市對中國交往模式為例(2008-2014)〉,《日本與亞太研究》,第1卷第4期,頁47-96。
程永明,2012,〈中日友好城市的交往及其作用—以天津與神戶的友好交流為例〉,《日本研究》,2012年第3期,頁111-115。
黃冠隆,2012,《高雄市城市外交現況之研究-以姊妹市交流為探討面向》,高雄市政府101年度研究發展成果報告。
黃俊傑,2009,〈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臺大歷史學報》,第43期,頁187-218。
黃璜,2010,〈全球化視角下的世界城市網路理論〉,《人文地理》,第25卷第4期,頁18-24。
張釗嘉,2005,〈城市外交之理論與實務-以台北市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3卷第1期,頁55-93。
張瑪雲,2000,《日本地方自治體的國際交流》,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德軍、陳金麗,2011,〈國際政治的關係網絡理論:一項新的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11年第4期,頁69-82。
楊秀云,2013,〈中日友好城市在泛文化交流中的平台作用研究〉,《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3卷第3期,頁251-252。
楊鈞池,2007,〈日本地方自治體國際化的現況與功能〉,《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3卷第3期,頁215-231。
楊鈞池,2009,〈全球化與地方治理-以2000年日本地方分權化改革為例〉,《高大法學論叢》,第五期,頁23-45。
陳沖、劉豐,2009,〈國際關係的社會網絡分析〉,《國際政治科學》,第20期,頁92-111。
陳沖、劉豐,2012,〈社會網絡、結構分析與國際關係---評《國家間網絡:國際網絡的演變,結構和影響,1816-2001年》〉,《國際政治研究》,2012年第2期,頁160-172。
陳建仁,2014,〈全球化時代的分權型地方治理機制之初探〉,《研習論壇精選‧第7輯,變動與創新時代中新治理的理路:協力治理、複合治理、地方治理、關係治理、性別治理、及創新治理》,南投縣地方行政研習中心,頁183-195。
熊煒、王婕 ,2013,〈城市外交:理論爭辯與實踐特點〉,《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號第13期,頁14-19。
蘇雁,2002,〈中日地方交流與合作的現狀分析〉,《日本學論壇》,2002年第2期,頁51-57。
劉又瑋,1998,《台北市城市外交的理論與實踐(1995-1998)》,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鐵娃,2017,〈國際友好城市文化交流與國家軟實力提升〉,《對外傳播》,2017年10月,頁51-53。
劉坤億,2002,〈全球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城市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組〉,《國立臺北大學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57-83。
蔣銘勳,2010,《新竹市城市國際交流之研究-以日本岡山姊妹市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蕭新煌、張翰壁,2001,〈全球化與新治理架構〉,《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義守大學。
龔鐵鷹,2004,〈國際關係視野中的城市—地位、功能及政治走向〉,《世界經濟與政治》,第8期,頁37-42。


貳、日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Alger, Chadwick F著,吉田新一郎編譯,1987,《地域からの国際化―国家関係論を超えて》,東京:日本評論社。
Purnendra Jain著,今村都南雄、土屋耕平、田上純等譯,2009,《日本の自治体外交―日本外交と中央地方関係へのインパクト》,東京:敬文堂。
土岐寬、平石正美、齋藤友之、石見豐,2011,《現代日本の地方自治_改訂版》,東京:北樹出版。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2009,《日台関係史: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山本吉宣〈市民外交―国際システムの変容の中で〉,井上壽一、波多野澄雄、酒井哲哉、國分良成、大芝亮等編,2013,《日本の外交 第6巻 日本外交の再構築》,東京:岩波書店。
天川晃、稻繼裕昭,2009,《自治体と政策―その実態と分析》,東京:放送大学教育振興会。
内田勝久,2006,《大丈夫か、日台関係:『台湾大使』の本音録》,東京:產經新聞社。
毛受敏浩編著,2003,《草の根の国際交流と国際協力》,東京:明石書店。
毛受敏浩,2007,《姉妹都市交流ブックレット~あなたの町の国際交流をより元気にするために~》,東京:国際交流基金日米センター。
市岡政夫,2000,《自治体外交―新潟の実践・友好から協力へ》,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
伊藤善市、水谷三公、渡戸一郎編著,1988,《自治体の国際化政策と地域活性化》,東京:学陽書房。
佐藤智子,2011,《自治体の姉妹都市交流》,東京:明石書店。
初瀨龍平,1987,《内なる国際化 増補改訂版》,東京:三嶺書房。
松田良孝,2004,《八重山の台湾人》,沖縄:南山舎。
松田良孝,2010,《台湾疎開 「琉球難民」の1年11カ月》,沖縄:南山舎。
松田良孝,2013,《与那国台湾往来記 「国境」に暮す人々》,沖縄:南山舎。
長洲一二、坂本義和編著,1983,《自治体の国際交流―ひらかれた地方をめざして》,東京:学陽書房。
高橋直子,1997,《国際交流の理論―交流から協力へ》,東京:勁草書房。
高瀬毅,2009,《ナガサキ 消えたもう一つの「原爆ドーム」》,東京:平凡社。
阿部孝夫,1987,《国際化と地域活性化―その視点と進め方》,東京:ぎょうせい。
結解喜幸,2017,《台湾と日本を結ぶ鉄道史 日台鉄道交流の100年》,東京:交通新聞社。
楠本利夫,2012,《自治体国際政策論―自治体国際事務の理論と実践》,東京:公人の友社。

(二)期刊、報告及碩博士論文
小笠原美喜,2015,〈「多文化共生」先進自治体の現在 ―東海及び北関東の外国人集住自治体を訪問して―〉,《レファレンス》,平成27年8月號,頁109-126。
土屋大洋,2014,〈ネットワーク・パワーのシフトとグローバル化〉,《学術の動向》,2014年1月,頁20-24。
山崎朗,2011,〈グローバル・リンケージと都市〉,《都市政策研究》,第12號,頁1-10。
石見利勝,1995,〈我国自治体の外国との姉妹都市提携の実態〉,《政策科学》,第3卷第2期,頁31-40。
石原忠浩,2012,〈馬英九政権下の日台関係の進展-継続性、挑戦、実務交流枠組みの形成〉,《問題と研究》,第41卷第2號,頁49-94。
石原忠浩,2017,〈第一期馬英九政権の日台交流メカニズム形成の考察: 「台日特別パートナーシップ」、「2010年覚書」を事例に〉,《交流》,第 914號,頁4-34。
片野田優子,2015,《戦後日本の国際交流と地域社会―鹿児島県内自治体の地域間国際交流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鹿児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地域政策科学専攻博士論文。
及川祥平,2016,〈地域史を根拠とする自治体間交流の諸相―交流締結経緯の分析から―〉,《グローカル研究》,第3期,頁25-43。
金野卓美,2002,〈戦後日本の外国人医師導入---導入プロセスと認識を中心に〉,《日本医史学雑誌》,第80卷第3號,頁458-459。
有田典代,2013,〈地域の国際化政策の変遷とこれからの在り方〉,《国際文化研修》,第80卷,頁7-10。
池田維,2010,《日本・台湾・中国 築けるか 新たな構図》,東京:產經新聞出版。
李世暉,2013,〈現代台湾における日本研究:現状と挑戦〉,《KEIO SFC Journal》,第13卷第1期,頁23-34。
林冠汝、黎立仁、西村訓弘,2016,〈台湾と日本の産業連携推進の一考察―モデルとなる三重県の台日産業連携推進の現状―〉,《問題と研究》,第45卷3號,頁115。
林麗碧、水谷宗平、顏平和、小川隆司、駒見一善(岡崎幸司主持、簡曉花翻譯),2010,〈パネル・ディスカッション--「中華民国台湾と日本の地方交流」〉,《中華日本研究》,第2期,頁211-216。
佐藤久美,2013,〈日本の国際化政策の進展に関する中央政府と地方自治体の関係性の変化―「国際交流」から「多文化共生」へ―(上)〉,《金城学院大学論集 社会科学編》,第10卷第1號,頁32。
松本彧彦、邱榮金、小枝義人、丹羽文生,2010,《日台関係の新たな設計図 : 実務外交と草の根交流》,神奈川:青山社。
後藤俊治,2015,〈日台間の地方交流の現状と方向性〉,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台北事務所。
荻原誠司,2013,〈新竹市との姉妹都市交流〉,《日台共榮》,第32號,頁2-3。
奧迫元,2013,〈グローバル公共政策ネットワークに関する一考察―グローバル化時代における政治の再生を求めて〉,《早稲田社会科学総合研究》,第14卷第2號,頁1-14。
榎井緣,2011,〈地域国際交流協会と「多文化共生」の行方―地方財政再建の中で〉,《Migration Policy Review》,2011年第3卷,頁102-115。
鄭有景,2005,〈自治体外交からみた日韓関係〉,《地域政策科学研究》,第2號,鹿児島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
薄井一成,2006,《分権時代の地方自治》,東京:有斐閣。


參、英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Cohen, R.B., 1981.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Urban Hierarchy.” In: Michael Dear, Allen J Scott.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London: Methuen & Co. Ltd, p.287-315.
Friedmann, J., 1995. “Where We Stand: A Decade of World City Research.” In: Paul L. Knox and Peter J. Taylor eds. World Cities in a World-syst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21-47.
Keohane, R.O.,1986.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eohane, R.O. and Nye, J. S.,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Mass.: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Maoz, Z. 2010. Networks of Nations: The Evolution, Structure, and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Networks, 1816–200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icolson, H., 1980. Diplomacy.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inter, J., 2008. “Geographies of space and power.” In: Cox, K., Low, M. & Robinson, J. The SAGE handbook of political geography. London: Sage, p.57-72.
Painter, J., 2009. “Governance.” in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5th edition. Gregory D. et al edited, Wiley-Blackwell, p.312-313.
Pierre J. and Peters B.G.,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Waltz, K.N.,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二)期刊、會議報告論文
Brenner, N., 1998. “Between fixity and motion: accumulation,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spatial scal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Vol.16, No.4, p.459-481.
Clarke, N., 2009. “ In what sense ‘spaces of neo-liberalism’ ? The new localism, the new politics of scale, and town twinning.” Political Geography, Vol.28, p.496-507.
Cremer, R.D., De Bruin, A. and Dupuis, A., 2001. “International Sister-Cities: Bridging the Global-Local Divid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60, No.1, p. 377-401.
Davidson, W.D., and Montville J.V., “Foreign Policy According to Freud,” Foreign Policy, Vol. 45, Winter 1981-1982.
Friedmann, J., 1986.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Vol.17, No.1, p.69-84.
Hall, P., 1998.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Capital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keynote speech delivered at World Capitals Forum 1998, International Union of Local Authoritie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aipei, Taiwan, May 27-29, p.11-1.
Peck, J., 2002. “Political economies of scale: fast policy, inter-scalar relation, and neo-liberal workfare.” Economic Geography, Vol.78, No.3, p.331-360.
Peck, J., 2008. “Remaking laissez-fair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Vol.32, No.1, p.3-43.
Spiro, P. J., 1988. “Taking foreign policy away from the feds,”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11, No.1, p.191-203.


肆、網際網路‧電子資源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2015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官方網頁
中央社新聞全文檢索:國內外中文新聞資料庫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資料庫」
日本李登輝友の会

財團法人CLAIR(クレア)一般財団法人自治体国際化協会

自治體國際化協會CLAIR出版品,2003、2012、2016,《日本的地方制度》
「JET計畫」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

美國國際姊妹城市(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SCI)
內政部民政司「地方制度」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日本國憲法》中文版
「參議院憲法審查會」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
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JPO)
「外國人集住都市會議」
日本政治‧國際關聯式資料庫(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日本外務省
「地方自治体による国際協力」
開發協力白書ODA_2005「3政府開発援助に関する中期政策(旧)」

「グローカル外交ネット」
日本總務省
「地方自治制度」
「地域の国際化」
《地方公共団体における国際交流の在り方に関する指針》
《国際交流のまちづくりのための指針》
《地域国際交流推進大綱の策定に関する指針について》
《自治体国際協力推進大綱の策定に関する指針》
《地域国際交流推進大綱及び自治体国際協力推進大綱における民間団体の位置づけについて》
《地域における多文化共生推進プラン》
《多文化共生の推進に関する研究会報告書~地域における多文化共生の推進に向けて~》(2006)
資料庫:法源法律網
《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地方制度法》《行政程序法》
《各級地方政府與外國地方政府結盟及組團出國訪問應行注意事項》
《省政府及地方政府與外國地方政府結盟及組團出國訪問應行注意事項》
《省政府及地方政府與外國地方政府結盟應行注意事項》
臺灣各地方政府官方網站(含新聞稿、報告書、議會紀錄…等)
日本各地方政府官方網站(含新聞稿、報告書、議會紀錄…等)
網路傳播媒體新聞…。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MPJS.004.2018.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