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問題探討
作者 林志成
貢獻者 林建志
林志成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8-Sep-2018 17:53:05 (UTC+8)
摘要 論文摘要
本研究針對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全盤探討,特色在於架構清楚、資料完整、重點敘述、問題釐清,希望能為互助保證制度作一完整之見證,也使各界人士易讀易懂,進而支持、解決其所面臨之業務停滯問題。
第三章詳盡闡述互助保證制度,其基本原則一為互助合作,由中小企業組成互助圈,共同創造信用;二為分攤風險,由互助圈所有參與者,共同分攤風險。它是相互保險、大數法則及最適資本等理論之綜合運用。其功能可降低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間的資訊不對稱性、降低金融機構的授信風險,紓解政府之財政負擔。風險管理工具之運用方面,基金會應特別注意本身可掌控之篩選、審核、評估、追蹤、稽核等管理制度,保證與保險二者結合可降低中小企業之負擔,值得進一步研究。該基金會並應扮演中小企業風險評價者之角色。
第四章詳細分析國內信用保證制度、保證保險與互助保證制度之異同。比較國外日本共濟制度、歐洲相互保證制度與互助保證制度之差異。日本、歐洲之制度頗值得我國借鏡。
第五章針對互保制度之問題點一一探討。認為互保與信保兩制度並行應不致浪費資源,反可產生互補與競爭作用,若要區隔清楚,互保基金會可轉型成融資保證「發動或補救」之角色。政府有責任督促該基金會開辦防止連鎖倒閉特別融資保證業務。該基金會資本規模不必太大,其運作模式可使基金會以較低之基金淨值創造較高之信用保證額度。只要監督該基金會正常營運,特別注意風險管理,即可解決逾放比例過高問題,吾人不應因噎廢食,率爾否定該基金會互保制度之功能。
第六章結論認為互助保證業務值得肯定,其必要性與合理性毋庸置疑。互保基金會目前保證業務停滯,經濟部如能捐助新台幣20億元作為預備責任準備金,即可協助度過難關。互保基金會應配合監理機關之要求,發揮制度之功能與特色,積極調整轉型,並嚴格實施風險控管機制,方能永續發展。
一、對政府機關之建議
(一)經濟部應儘速要求互保基金會之業務採「一般互助保證」與「防止連鎖倒閉特別
融資保證」雙軌並行制,並應再給予必要之捐助。
(二)財、經兩部應共同努力將國內信用保證機制「體系化」,將互保基金會轉型為改善
融資信用條件之「發動及補救」機構,與信用保證基金形成「雙軌」保證機制。
(三)財、經兩部也可共同努力將國內信用保證機制「多元化」,亦即政府可考慮以「基
層保證人」與「再保證人」之關係,來界定互助保證與信用保證之服務功能。
(四)經濟部應一次捐助20億元,作為互保制度之政府預備責任準備金,穩住財政部
與銀行之信心後,互保基金會才有可能正常營運、永續發展。
(五)若互保基金會之問題無法改善因而走上廢除一途,其退出機制除依相關法令外,
亦應準用銀行法相關規定辦理。在考量各種因素下,由信用保證基金會概括承受
互保業務,不失為最佳方案。
二、對互保基金會之建議
(一)互助保證制度應堅持「合作、互助、互信、互賴」機能,圈員個數應在能發揮大
數法則效益下越小越好。
(二)互保基金會可透過其對中小企業圈員風險的瞭解與掌握,扮演風險評價者之角色,
建構「中小企業非財務面之經營績效與發展潛力信用評等」資料庫。
(三)互保基金會應累積培養等同保險公司或銀行在核保上的專業知識能力,使有助於
透過保險、再保險來承接業務的風險移轉,或政府機關的介入再保證。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1.中華經濟研究院,1997,(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
2.台灣綜合研究院,1998,(防止企業倒閉―日本中小企業共濟制度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3.周國端,1999,(中小企業資訊化互助保證基金可行性之研究--風險評估報告),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委託。
4.周國端、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1999,(中小企業互助保證機制研究案--小額融資風險評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5.林建智、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1999,(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6.施文森,1992.10,(論工程保證保險制度),法學叢刊第一四八期,頁26
7.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中小企業互助保證保險業務相關作業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8.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互助保證作業訪歐考察計畫結案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9.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推動APEC互助保證業務資訊蒐集結案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10.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6,(保險法令彙編上冊),新編本。
11.陳旭播,1986,(台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之探討及改善途徑),台銀季刊,第37卷第三期,頁1-31。
12.陳雲中,1996.10(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際),三民書局,頁19~20。
13.楊雅惠、蕭玄逸沂,1993,(中小企業之融資分析),基層金融,第26期,頁101-144。
14.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1,經濟部與財政部「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定位與未來發展」民國九十年八月十三日溝通協調會議紀錄。
1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16.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17.劉邦典,1996,(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之現況與未來發展),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3卷4期,頁46
18.劉壽祥,1992,(臺灣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行為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9卷第三期,頁63-83。
英文資料
1. Innes, Robert ,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al Invention in Credit Markets when There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46(December 1991),PP347-81.
2. Jovanovic, Boyan, “Sele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 Econometrica,Vol.50(May 1982),PP649-70.
3. Lacker, Jeffrey M., “Does Advance Selection Justify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Loan Market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Vol .80(Winter 1994),PP61-95.
4. Lucas, Robert E.,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Firms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9(Autumn 1978),PP649-70.
5. Mankin, N. Gregory,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and Financial Collaps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 101(August 1986),PP455-70.
6. Sen , A. K. “Labor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33, Oct.1966, pp361-371.
7. Sexton , R. J., “The Formation of Cooperatives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with Implications for Cooperative Finance, Decision Making, and Stab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May 1986, pp214-225
8. Stiglitz ,Joseph &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1(June 1981),PP393.410.
9. Weinberg, John A., “Firm Siz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Vol.80(winter 1994),PP19-4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501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建志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志成
dc.creator (作者) 林志成
dc.date (日期) 2003
dc.date.accessioned 28-Sep-2018 17:53:05 (UTC+8)-
dc.date.available 28-Sep-2018 17:53: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Sep-2018 17:53:05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20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dc.description (描述) 9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摘要
本研究針對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全盤探討,特色在於架構清楚、資料完整、重點敘述、問題釐清,希望能為互助保證制度作一完整之見證,也使各界人士易讀易懂,進而支持、解決其所面臨之業務停滯問題。
第三章詳盡闡述互助保證制度,其基本原則一為互助合作,由中小企業組成互助圈,共同創造信用;二為分攤風險,由互助圈所有參與者,共同分攤風險。它是相互保險、大數法則及最適資本等理論之綜合運用。其功能可降低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間的資訊不對稱性、降低金融機構的授信風險,紓解政府之財政負擔。風險管理工具之運用方面,基金會應特別注意本身可掌控之篩選、審核、評估、追蹤、稽核等管理制度,保證與保險二者結合可降低中小企業之負擔,值得進一步研究。該基金會並應扮演中小企業風險評價者之角色。
第四章詳細分析國內信用保證制度、保證保險與互助保證制度之異同。比較國外日本共濟制度、歐洲相互保證制度與互助保證制度之差異。日本、歐洲之制度頗值得我國借鏡。
第五章針對互保制度之問題點一一探討。認為互保與信保兩制度並行應不致浪費資源,反可產生互補與競爭作用,若要區隔清楚,互保基金會可轉型成融資保證「發動或補救」之角色。政府有責任督促該基金會開辦防止連鎖倒閉特別融資保證業務。該基金會資本規模不必太大,其運作模式可使基金會以較低之基金淨值創造較高之信用保證額度。只要監督該基金會正常營運,特別注意風險管理,即可解決逾放比例過高問題,吾人不應因噎廢食,率爾否定該基金會互保制度之功能。
第六章結論認為互助保證業務值得肯定,其必要性與合理性毋庸置疑。互保基金會目前保證業務停滯,經濟部如能捐助新台幣20億元作為預備責任準備金,即可協助度過難關。互保基金會應配合監理機關之要求,發揮制度之功能與特色,積極調整轉型,並嚴格實施風險控管機制,方能永續發展。
一、對政府機關之建議
(一)經濟部應儘速要求互保基金會之業務採「一般互助保證」與「防止連鎖倒閉特別
融資保證」雙軌並行制,並應再給予必要之捐助。
(二)財、經兩部應共同努力將國內信用保證機制「體系化」,將互保基金會轉型為改善
融資信用條件之「發動及補救」機構,與信用保證基金形成「雙軌」保證機制。
(三)財、經兩部也可共同努力將國內信用保證機制「多元化」,亦即政府可考慮以「基
層保證人」與「再保證人」之關係,來界定互助保證與信用保證之服務功能。
(四)經濟部應一次捐助20億元,作為互保制度之政府預備責任準備金,穩住財政部
與銀行之信心後,互保基金會才有可能正常營運、永續發展。
(五)若互保基金會之問題無法改善因而走上廢除一途,其退出機制除依相關法令外,
亦應準用銀行法相關規定辦理。在考量各種因素下,由信用保證基金會概括承受
互保業務,不失為最佳方案。
二、對互保基金會之建議
(一)互助保證制度應堅持「合作、互助、互信、互賴」機能,圈員個數應在能發揮大
數法則效益下越小越好。
(二)互保基金會可透過其對中小企業圈員風險的瞭解與掌握,扮演風險評價者之角色,
建構「中小企業非財務面之經營績效與發展潛力信用評等」資料庫。
(三)互保基金會應累積培養等同保險公司或銀行在核保上的專業知識能力,使有助於
透過保險、再保險來承接業務的風險移轉,或政府機關的介入再保證。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問題探討
目次
第一章 緒論4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國內互助保證制度研究9
第二節 企業規模與融資11
第三節 政府介入與企業融資12
第四節 合作與互助理論14
第三章 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16
第一節 互保制度之發展沿革16
第二節 互保制度之運作模式20
第三節 互保制度之功能特色27
第四節 互保制度之學理基礎30
第五節 互保制度之法律關係36
第六節 互保制度之風險管理39
第七節 互保制度之推動成果45
第四章 國內外類似互助保證制度53
第一節 我國信用保證制度53
第二節 我國保證保險制度56
第三節 日本防止中小企業倒閉共濟制度60
第四節 歐洲互助保證制度63
第五章 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問題分析72
第一節 互保基金會之主管機關74
第二節 互保基金會之角色定位75
第三節 互保基金與信保基金之業務區隔79
第四節 互保基金會可否列為信用保證機構81
第五節 互保基金會規模與清償能力84
第六節 中小企業對互保制度之需求問題88
第七節 互保業務搭配保險分散風險之問題9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00
第一節 結論100
第二節 建議107
參考文獻112
附錄114
圖表次
圖1-1研究步驟7
圖5-1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的運作問題73
圖5-2中小企業融資與保證體系圖77
表3-1互助圈信用保證貸款風險分攤表26
表3-2互助保證基金會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果統計表46
表3-3互助保證案件核准率分析表47
表3-4互助保證違約案件分析比較表49
表3-5互保基金保證業務代位清償案件表49
表3-6互保基金會保證案件逾放率增高因素52
表4-1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制度與互助保證制度之比較表55
表4-2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與保證保險之比較表59
表4-3日本共濟制度及我國互保制度差異比較表62
表5-1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資產負債表85
表5-2歷年中小企業銀行貸款與營業額比較90
表5-3歷年中小企業銀行貸款與營業額比較90
表5-4資金取得困難點91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5012012
dc.title (題名) 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問題探討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1.中華經濟研究院,1997,(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
2.台灣綜合研究院,1998,(防止企業倒閉―日本中小企業共濟制度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3.周國端,1999,(中小企業資訊化互助保證基金可行性之研究--風險評估報告),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委託。
4.周國端、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1999,(中小企業互助保證機制研究案--小額融資風險評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5.林建智、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1999,(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制度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6.施文森,1992.10,(論工程保證保險制度),法學叢刊第一四八期,頁26
7.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中小企業互助保證保險業務相關作業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8.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互助保證作業訪歐考察計畫結案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9.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推動APEC互助保證業務資訊蒐集結案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
10.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6,(保險法令彙編上冊),新編本。
11.陳旭播,1986,(台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之探討及改善途徑),台銀季刊,第37卷第三期,頁1-31。
12.陳雲中,1996.10(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際),三民書局,頁19~20。
13.楊雅惠、蕭玄逸沂,1993,(中小企業之融資分析),基層金融,第26期,頁101-144。
14.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1,經濟部與財政部「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定位與未來發展」民國九十年八月十三日溝通協調會議紀錄。
1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16.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17.劉邦典,1996,(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之現況與未來發展),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3卷4期,頁46
18.劉壽祥,1992,(臺灣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行為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29卷第三期,頁63-83。
英文資料
1. Innes, Robert ,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al Invention in Credit Markets when There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46(December 1991),PP347-81.
2. Jovanovic, Boyan, “Sele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 Econometrica,Vol.50(May 1982),PP649-70.
3. Lacker, Jeffrey M., “Does Advance Selection Justify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Loan Market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Vol .80(Winter 1994),PP61-95.
4. Lucas, Robert E.,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Firms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9(Autumn 1978),PP649-70.
5. Mankin, N. Gregory,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and Financial Collaps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 101(August 1986),PP455-70.
6. Sen , A. K. “Labor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33, Oct.1966, pp361-371.
7. Sexton , R. J., “The Formation of Cooperatives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with Implications for Cooperative Finance, Decision Making, and Stab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May 1986, pp214-225
8. Stiglitz ,Joseph &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1(June 1981),PP393.410.
9. Weinberg, John A., “Firm Siz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Vol.80(winter 1994),PP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