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惠馨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黃婉容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Huang, Wan-Ro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黃婉容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Huang, Wan-Ro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8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Oct-2018 12:12:3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Oct-2018 12:12:3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Oct-2018 12:12:39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1016510602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26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1651060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以比較研究臺灣與韓國現行民法親屬編中婚姻與家庭制度,從制度形成、規範內容、修正過程研究,探討法規範的形成、變動,最後比較臺灣與韓國民法親屬編規範的相同與相異。臺灣與韓國同屬東亞,都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且都曾經歷日治時期,在現代民法親屬編的制定與修正過程是否也相似呢?韓國民法親屬編於1960年施行,其編篡的特色為將日治時期所沿用的日本民法作為主要參考依據,故韓國民法的條文結構及內容與日本民法相似,而其中也包含韓國傳統慣習,但由於多以傳統規範作為制定基礎,因此充斥著許多男尊女卑的規範。戶主制度的存在影響了變及韓國身分法各個規範,是以,隨著戶主制度的廢除,為韓國身分法的重大變革,隨著戶主制度的刪除,子女姓氏制度亦有所變更。原同姓同本禁婚的規範於韓國民法制定時,歷經多次審議後,仍納入民法的規定,而後1997年經憲法法院宣告違憲。韓國民法2007年修正時導入了離婚猶豫制度,為保障離婚當事人子女利益,協議離婚程序時,必須接受家事法院提供的離婚指南,必經過一定猶豫期間後,始得離婚。臺灣1945年結束日治時期後,理所當然地適用國民政府編篡的民法典,但是由於民法制定時,並非以臺灣舊慣作為基礎,因此臺灣民法親屬編實行時,產生了許多問題與衝突。臺灣家制度的設置融入了傳統家長與尊長的概念,但民法上家長的權利義務已與傳統家族制度不同。民法子女姓氏問題,歷經多次修正,除去了原有的從父姓原則,而採夫妻約定為原則。同姓不婚為自唐朝入律後,一直都存在於中國傳統律令中,民法草案制定初期,亦曾納入同宗不婚的規範,但最後審議時刪除。臺灣裁判離婚原因的修正,導入了破綻主義事由,但卻仍限制有責配偶的離婚請求權。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問題意識 1第二節 文獻回顧 4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7第二章、韓國與臺灣現代民法親屬編的形成 10第一節 現代民法親屬編形成前 11第二節 現代民法親屬編的形成 28第三章、韓國與臺灣民法親屬編的家制 35第一節 韓國戶主制度 35第二節 臺灣家制 55第三節 韓國子女姓氏制度 63第四節 臺灣子女姓氏制度 74第四章、韓國與臺灣民法親屬編的婚姻制度 84第一節 韓國同姓同本禁婚 84第二節 臺灣民法近親禁婚範圍 94第三節 韓國離婚制度 103第四節 臺灣離婚制度 123第五章、韓國與臺灣民法親屬編變遷之比較 135第一節 現代法形成與規範內容比較 135第二節 韓國與臺灣民法親屬編變遷之緣起 142第三節 韓國與臺灣民法親屬編變遷之意義 151第六章、結語 155參 考 文 獻 156附件一:韓國1960年施行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 167附件二:韓國現行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 174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6510602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民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親屬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戶主制度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同姓同本禁婚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子女姓氏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離婚猶豫制度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民法親屬編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韓國與臺灣民法親屬編變遷之比較:以家制與婚姻為中心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壹、中文文獻一、專書(春秋)左丘明著:(晉)杜預注、(唐)陸德明音義 、(唐)孔穎達正義,(2007)。《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晉)陳壽;盧弼集解,(2013),《三國志集解六十五卷》,臺北:藝文。(宋)周密撰 ; 朱菊如等校註,(1987)。《齊東野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宋)歐陽修等著作(2010),《唐書》,臺北:藝文,。(宋)鄭樵(1990)。《通志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清)陳立疏證,(2012)。《白虎通疏證》,新北市 : 廣文。王泰升,(2012)。《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王泰升,(2014)。《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王澤鑑,(2008)。《民法總則》。臺北:三民。史尚寬,(1964)。《親屬法論》,自行出版。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1976)。《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臺北:司法行政部總務司。田濤、鄭秦點校,(1999)。《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立法院秘書處編印,(1985)。《法律案專輯》。第79 輯。臺北:立法院公報處。沈靜萍,(2015)。《多元鑲嵌的臺灣日治時期身分法: 從日治法院判決探討國家法律對臺灣人之家及婦女法律地位之改造》。臺北:元照。屈萬里,(1970)。《大明律集解附例》,臺北:臺灣學生。易中天注譯,(2004),《新譯國語讀本》,臺北:三民,二版。林亨芬,(2014)。《從封貢到平行──甲午戰爭前後的中韓關係(1894-1898)》。臺北:致知學術。林秀雄,(2013)。《親屬法講義》,臺北:林秀雄出版 : 元照總經銷,三版。姜海順,(2009)。《中韓身分法的比較研究》。北京 : 法律出版社。柳立言主編,(2008)。《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臺北:聯經。陳惠馨,(2007)。《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臺北:五南。陳惠馨,(2013)。《性別關係與法律》。臺北:元照。陳惠馨,(2016)。《民法親屬編: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2013)。《中國身分法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黃宗樂、郭振恭、陳棋炎,(2017)。《民法親屬新論》。臺北:三民。黃源盛,(1998)。《傳統中國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黃靜嘉,(2002)。《春帆樓下晚濤急 : 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劉瀚宇,(2002)。《由吾國固有法上離婚制度論我國往昔婦女在親屬法上之地位》,臺北:建宏。鄭麟趾等撰,(1972)。《高麗史》第二、三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戴炎輝,(1959)。《中國身分法史》。臺北:司法行政部。戴炎輝,(1988)。《唐律各論》上冊。臺北:成文。戴炎輝,(1989)。《中國法制史》。臺北:三民。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著,(2000)。《親屬法》。臺北:元照。戴德撰,高明注譯,(1988)。《大戴禮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謝振民編著,(2000)。《中華民國立法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鍾理和,(2009)。《鍾理和短篇小說集》,高雄: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瞿同祖,(2007)。《中國法律與社會》。北京:中華。簡江作,《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二、專書中論文李立如,(2016),〈東亞變遷脈絡下的家庭法制發展:臺灣與南韓的比較分析〉,葉俊榮編,《變遷中的東亞法院:從指標性判決看東亞法院的角色與功能》,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73-307。林菊枝,(1982),〈評我國現行離婚制度〉,《親屬法專題研究》,臺北:五南。林秀雄,(1985),〈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家族法論文集(二)》,臺北:漢興。林秀雄,(1995),〈我國離婚制度之矛盾〉,《家族法論文集(三)》,臺北:漢興,二刷。陳惠馨,(2017),〈父母與成年子女法律關係──從法律繼受與法律比較觀點分析〉,《身分法之回顧與前瞻—戴東雄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278-281。尤美女,(2007),〈從婦女團體的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談女性主義法學的本土實踐〉,《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30-38。三、期刊論文尤美女,(1996)。〈台灣婦女運動與民法親屬編之修正〉,《萬國法律》,90,4-17。王泰升,(1994)。〈臺灣日治時期殖民地立法之程序與內容〉。《臺大法學論叢》,24.1,1-44。王泰升,(1997)。〈日治時期臺灣人親屬繼承法的變與不變〉。《政大法學評論》,58,21-32。王泰升,(2008)。〈學說與政策交織下的日治臺灣民事法制變遷︰以岡松文書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37.3,47-96。王泰升,(2009)。〈日治時期臺灣人法意識的臺灣法與日本法〉。《月旦法學雜誌》,165,134-136。王泰升,(2017)。〈臺灣的繼受歐陸民法:從經由日中兩國到自主採擇〉。《法令月刊》,68.4,1-20。王澤鑑,(2006)。〈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二)憲法上人格權與私法上人格權〉。《臺灣法學雜誌》81,89-108。李玲玲,(2001)。〈論婚生子女之稱姓〉。《月旦法學雜誌》80,210-230。林咏榮,(1976)。〈中日韓三國家制的比較研究(上)〉。《法學叢刊》,21.1/2,27-50。林咏榮,(1976)。〈中日韓三國家制的比較研究(下)〉。《法學叢刊》,21.4,20-38。施慧玲,(2000)。〈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修正方向與立法原則-由二十世紀的成果展望二十一世紀的藍圖〉,《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163-221。郭欽銘,(2002)。〈臺灣日治時期之身分法制〉。《律師雜誌》,268,100-117。陳昭如,(1999)。〈權利、法律改革與本土婦運 以臺灣離婚權的發展為例〉,《政大法學評論》,62,27-74。廖福特,(2014)。〈建構選擇姓氏的權利〉。《臺北大學法學論叢》,89,1-54。戴東雄,(1972)。〈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之關係(上)〉。《臺大法學論叢》,2.1,1-13。戴東雄,(1973)。〈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之關係(下)〉。《臺大法學論叢》,《臺大法學論叢》,2.2,267-286。戴東雄,(2016)。〈子女稱姓之現代化〉,《法制史研究: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30,207-248。戴炎輝,(1949)。〈五十年來之臺灣法制〉。《臺灣文化》,5.1,1-14。戴炎輝,(1976)。〈中國固有法上之離婚法(上)〉。《法學論叢》,62,13-26。四、博碩士學位論文李悌愷(2010),〈姓名權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淑玲(2012),〈日治時期臺灣婚姻、親子關係與戶籍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所碩士論文。金根植(1984),〈中韓日三國近親禁婚及同姓不婚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所碩士論文。洪屏芬(2009),〈從同姓不婚與同性不婚看婚姻法制上的遞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孫源志(1996),〈兩願離婚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澍林(1984),〈吾國裁判離婚原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金鴻(2013),〈親屬法子女姓氏規範變革之妥適性〉,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文亮(2008),〈日治時期臺灣人身分法的殖民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貳、外文文獻一、韓文書籍金斗憲,(1969)。《韓國家族制度研究》。서울:首爾大學校出版。金容旭,(1996)。《韓國家族의法과歷史》。부산 : 世宗出版社。김혜숙、이희배、유계숙,(2008)。『이혼상담과 이혼법』。서울 :학지사。서울가정법원 가사소년제도개혁위원회 [편],(2005)。《가사소년제도개혁위원회자료집》(Ⅲ)。서울: 서울가정법원 가사소년제도개혁위원회。양현아,(2013)。《한국 가족법 읽기》。파주 : 창비。이태영,(1992) 。《가족법개정운동37년사》。서울:한국가정법률상담소출판부。이화숙,(2012)。《가족, 사회와 가족법》。서울 : 세창출판사。이희배,(2001) 。《가족과사회、인간》。서울: 동림사。장인태,(2001) 。《신원문화사 | 출판년도 판례로 풀어보는 나홀로 이혼소송》。서울: 신원문화사。鄭光絃,(1967)。《韓國家族法硏究》。서울 : 서울大學校。정종휴,(1994)。《역사속의 민법》。서울:교육과학사。韓國法學敎授會,(1998)。《韓國法學50年-過去‧現在‧未來》。서울:韓國法學會。二、韓文期刊論文김선욱,(2000)。〈유엔여성차별철폐협약과 한국여성입법정책〉。《법학논집》,4.4,139-162。김엘림,(1991)。〈개정가족법과 가족법개정운동에 관한 연구〉。《여성연구》,38,頁43-80。김연,(2006)。〈韓國의 姓氏制度의 變遷〉。《家族法研究》,20.1,221-248。김영규,(2007)。〈우리 민법상의 부성주의〉。《法學研究》,25,165-184。김용철,(2005)。〈 戶主制에 관하여〉。《비교법학연구》,35.2,81-100。김용한,(1997)。〈韓國家族法의 制度的 變遷과 課題〉。《고시연구》,24.5, 145-168。손현경,(2011)。〈가족법상 子女의 姓과 本에 대한 立法論적 고찰〉。《慶星法學》,20.1,225-239。신호웅,(1988)。〈고려율의 내용과그법원에 관한 연구〉。《관대논문집》,16.1,211-242。안경희,(2014)。〈가족법 개정사와 여성운동〉。《이화젠더법학》, 6(2),73-128。양창수,(1989)。〈民法案의 成立過程에 관한 小考〉。《서울대학교법학》,30.3, 186-218。연정열, (1978)。〈고려율에 관한 연구〉。《한성대학교논문집》, 2.1,115 -140。윤상덕,(2005)。〈戶主制度 廢止에 따른 家族制度의 變化와 展望에 대한 法的考察〉。《清洲法學》,25,187-222。윤상덕,(2006)。〈21世紀 韓國 家族制度의 變化와 展望에 대한 硏究〉。《法學硏究》,22,137-163。이명철,(2008)。〈2008년 개정 민법에 따른 협의이혼절차〉。《家族法研究》,22.3,205-264.이새라,(2016)。〈양성평등의 관점에서 오늘날 한국의 성씨제도의 법철학적 고찰- 자녀의 성변경을 중심으〉。《江原法學》,47,405-440。이승일,(1999) 。〈일제시대 親族慣習의 변화와 朝鮮民事令 개정에 관한 연구 : 조선민사령 제11조 제2차 개정안을 중심으로〉。《동아시아 문화연구》,33,161-197。이창기,( 2010) 。〈성리학의 도입과 한국가족제도의 변화〉。《민족문화논총》46,122-130。이혜진,(2010) 。〈협의이혼의 요건과 그 瑕疵에 관한 쟁송절차〉。《東亞法學》, 47,329-339。이화숙,(1997) 。〈韓國 民法上 戶主制度의 成立 背景과 韓國社會에 미친 影響〉。《 아시아문화연구》,2,11-39。정동호,(1993)。〈親族法改正의 限界와 發展的 課題〉。《民事法學》,9.1,480-489。정종휴,(2007)。〈日本民法典의 編纂〉,《법사학연구》,36,101-152。정종휴,(2009)。〈韓國民法의 編纂과 比較法的 位置〉。《법사학연구》,40,7-42。조은희,(2007)。 〈이혼의 자유와 그 한계 : 협의이혼제도와 협의이혼제도 개정법안을 중심으로〉。《家族法研究》,21.1,133-164。조종식,(1983)。〈동성동본 금혼론 에 관한〉。《법조》,32.6,44-69。최정인,(2011)。〈친권자 및 양육자의 지정 · 변경과 관련된 몇 가지 문제〉。《家事裁判硏究》,2,135-168。최행식,(1999)。〈離婚事由로서의 過度한 宗敎生活 : 대법원 1996. 11. 15. 선고, 96므851 판결〉。《가족법연구》,13,215-231。현소혜,(2017)。〈혼인 안내 제도 도입을 위한 시론〉。《家族法研究》31.2,131-168。홍양희,(2006)。〈植民地時期 親族ㆍ相續 慣習法 政策〉。《정신문화연구》。29.3, 285-313。尹明錫 ,(1999)。〈同姓同本不婚制에 관한 考察〉。《한양법학》,10,349-371。尹明錫,(2000)。〈戶主制度에 관한 考察〉。《한양법학》,11,189-211。.朴秉濠,(1992)。〈日帝下의 家族政策과 慣習法形成過程〉,《서울대학교 법학》,22.3,89-106。李丙洙,(1977)。〈朝鮮民事令에 關하여〉。《법사학연구》,4,51-78。李相旭,(1988)。〈日帝下 戶主繼承慣習法의 定立〉。《법사학연구》,9,27-31。李相旭,(2000)。〈家族法改正의經緯線〉。《가족법연구》,l.4,275-304。金容旭,(1995)。〈韓國姓氏에 관한 法制史的 硏究〉,《가족법연구》,9,49-87。金俊源,(1988)。〈同姓同本不婚의 範圍에 관한 考察立法論的 側面에서 (上)〉,《司法行政》39.8,8-15。金俊源,(1988)。〈同姓同本不婚의 範圍에 관한 考察立法論的 側面에서 (下)〉,《司法行政》39.9,18-24。金炳大,(1979)。〈女性의 婚姻法上의 地位:近規禁婚制度와 離婚制度〉。《社會科學硏究》,2,37-49。金容旭、高昌鉉、朴秉濠、裵慶淑、韓琫熙 ,(1989)。〈韓國家族法의改革〉,《법학연구》31.1,301-391。蔡中默、梁琮懿、沈相潤、韓琫熙、卓鎭煥,(1974)。〈韓國 家族制度가 社會構造의 變化에 미치는 影響〉。《法學硏究》,2,1-51。鄭東鎬,(2007)。〈戶主制度 廢止 以後의 家族生活相의 展望〉。《法學論叢》,24.4,209-229。鄭範錫,(1964)。〈우리나라 同姓婚 및 近親婚에 關한 硏究〉。《聯合學會 》,1.3,50-60。鄭範錫,(1965)。〈우리나라 同姓婚 및 近親婚에 關한 硏究〉。《學術誌》,6.1,113-142。韓琫熙,(1988)。〈同姓同本禁婚再論〉,《考試界》,43.8, 43-58。三、韓文碩博士學位論文양정자(1982),〈현행민법상의 호주제도에 관한 고찰〉,이화여자대학교 대학원법학과석사학위논문。진현아(2003),〈조선전기 혼인제도로 본 여성의 지위〉,경기대학교 대학원석사학위청구논문。조경애(2007),〈재판상 이혼원인에서 파탄주의 도입에 관한 연구〉,이화여자대학교 대학원박사학위청구논문。김기형(1992),〈同姓同本禁婚規定에 關한〉,원광대학교 교육대학원 사회교육전공석사학위청구논문。四、日文專書姉齒松平,(1938)。《本島人ノミニ関スル親族法並繼承法ノ大要》。臺北:台法月報發行所。五、日文期刊論文戴炎輝,(1945) 。〈臺灣の家族制度と祖先祭祀團體〉。《臺灣文化論叢》,2,181-264。參、網路資料中國時報新聞2014年10月30日記者管婺媛臺北之報導,標題為:「真愛無禁忌 同姓結婚17對」,上網日期:2018年6月10日,檢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30000841-260102。ETtoday健康雲新聞2016年5月20日記者陳明之報導,標題為:「同姓不能結婚? 醫:可事先基因診斷隱性遺傳疾病」,上網日期:2018年6月10日,檢自: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701053。臺灣蘋果日報2017年9月30日記者辛啟松之報導,標題為:「母病逝 妹不理 啃老族活活餓死」‧上網日期:2018年6月10日,檢自: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70930/37798227。헌법재판소 2005. 2.3. 선고 2001 헌가 9등,上網日期,:2018年3月15日,檢自:http://search.ccourt.go.kr/ths/pt/selectThsPt0101List.do。參照헌법재판소2005. 12. 22. 2003헌가5 등,上網日期:2018年4月10日,檢自:http://search.ccourt.go.kr/ths/pt/selectThsPt0101List.do。韓國國家法律情報,民法立法理由,上網日期:2018年5月5日,檢自:http://www.law.go.kr/lsInfoP.do?lsiSeq=67272&lsId=&viewCls=lsRvsDocInfoR&chrClsCd=010102#0000。헌법재판소 1997. 7. 16. 선고 95헌가6내지13,上網日期,:2018年3月15日,檢自:http://search.ccourt.go.kr/ths/pt/selectThsPt0101List.do。韓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六次國家報告書,頁36-37。上網日期:2018年7月10日,檢自:https://documents-dds-ny.un.org/doc/UNDOC/GEN/N07/262/87/PDF/N0726287.pdf?OpenElement。자 2008느단12 심판,(출처 : 울산지방법원 2008. 1. 28. 자 2008느단12 심판:확정[자의성과본의변경허가]>종합법률정보판례),上網日期;2018年7月5日,檢自:http://glaw.scourt.go.kr/wsjo/panre/sjo100.do?contId=1979763。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THE.NCCU.LAW.034.2018.F10 | en_US |